品质经理 英文:余映潮教例评析 43.让学生过一把“问”的瘾 ——《答记者问》教例评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9:47:51

[教例简述]

这是君慧老师的一个课例。此课曾获得湖北省中学语文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

步骤一:

①导入。②板书课题:答    记者    问  ③同学们看课文,说说“答记者问”应该怎样问,怎样答。

步骤二:

①读课文,②理解课文中有七问七答,③从课文的七问七答中理解到“答记者问”应有中心话题。④学生分组分段承包课文,理解课文的内容。

步骤三:

学生进行语言表达的实践,对老师进行采访:

①请问老师,你是什么地方的人,现在在哪里工作?

②您可以告诉我们吗,您当时为什么要选择教师这一职业?

③您在工作中,是喜欢好学生,还是喜欢差学生?

家长和老师认为踢足球影响学习,您对这个问题是怎样看的?

⑤不少家长也反对我们看课外书籍,认为看课外书籍是浪费时间,您认为是这样吗?

⑥老师,您除了教书外,还有什么其它爱好?

(教师对学生的采访作精彩的回答,课堂上时起掌声。)

步骤四:

学生整理对老师的采访,写成“答记者问”并在课堂上交流。

[评    析]

此教例内容单纯,角度新颖,形式活泼,省时高效,具有较为明显的优点。教师在设计这个教例时显得特别勇敢。

面对一篇“没有嚼头”的课文,教师决定的是:让学生学习“采访”,让学生参与语言实际运用的训练。

此时课堂上的同学们俨然成了小记者,他们要问老师了,他们要过一把“问”的瘾。

这是何等的让学生兴奋的事!原来几乎所有的课都是老师问学生的呀!

老师大胆地全方位地开放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向自由的空间,引导他们放胆地想,放胆地问,让同学们最大限度地参与、投入。

于是:

课堂教学气氛和谐、活跃,程式化的呆板的讲析教学在这里完全改变了模样。

生动活泼的听说读写的活动让同学们兴趣盎然。

师与生在课堂上成了相互沟通思想与情感的朋友。但我们不能不想到:

《答记者问》,对很多老师来讲,是一篇“不好对付”的课文,在实际的教学中,它时常像一个被遗弃的孩子,在课本的角落中躺着。

为什么有的老师又能如此优秀地处理好这一课的教学呢?

这里面恐怕有一个教学智慧的问题。

教师的教学智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学设计、宏观构想的水平,一个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调控、应对、引导、撩拨、激励的微观操作水平,一是丰富的学识、广博的见闻在课堂上恰到好处的运用。

试问,如果老师思想平平、腹中空空,他敢让学生问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