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平衡树 线段树:怎麼學太極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3/29 09:49:59

怎麼學太極拳

    學練太極拳要明確練拳目的。如果你想參加套路比賽或者參加表演的,你就練國家套路的太極拳;如果你想參加技擊應用(如散打、搏擊)的比賽,你就修練民間傳統的太極拳,但必須從基本功開始;如果你想練太極心法,修心養性、祛病健身、延年益壽,你就修練套路比較長的民間傳統的太極拳,時間一般在30分鐘以上,這樣修練太極拳就會有明顯的提高。

一是選准一門太極拳。專門學練某一武林門派的一種太極拳,所稱民間傳統太極拳。我看後者是比較可取的,而且所練太極拳的效果也比較明顯,不但動作準確,而且打出來的拳架也美觀大方,更主要的是健身作用明顯。

二是練好拳架。練好拳架是練太極拳的基礎。也是先師們所總結的叫練體固精。首先,第一位的就是,通過練好拳架,先把自己的身體練好,調整好。

三是意會動作要領的技擊含義。太極拳作為武術的一個重要拳種,離開了技擊應用就不稱其為武術。而太極拳作為武術它又是達到太極功法和太極心法的一個重要過程。太極拳的技擊應用它並不是目的,它的主要目的就是達到身體的陰陽平衡,精、氣、神、虛為混然一體的太極之光。所以掌握好太極拳每個動作的技擊應用,是達到太極高層次的一種途徑、一種手段。

初學太極拳最大的障礙是好高騖遠,急於求成。太極拳好比是爬懸崖,初始階段是最難的,但是只要爬到崖頂,後面幾乎就是一馬平川;又好象是種果樹,不可能今天下種,明天就發芽,後天就結果,必須得幾年如一日的澆水施肥,修枝剪葉,但是樹長成之後,你就可以年年享受甜美的果實了。

太極拳從開始訓練到基本掌握,需要一個過程。過去有“傻三年、悟三年、練三年”之說,即便是有天賦、有明師的高手胚子,也是“三年一小成,十年一大成”。三年,是基本可以掌握全部技術,十年是自己訪師尋友,歷練提高,使拳與道合、拳與性合的過程。

現在,經過太極拳明師們的提煉,提升了訓練程式的效率,可以免去“傻練”的過程,一般人三個月就可以掌握一個梗概,具備一定的功力。但是“悟”和“練”這兩個環節是別人無法代替的。

關於怎麼學太極拳,在此,把入門階段的程式、重點和注意事項詳細解說一下:

松靜第一!松靜樁是無極樁的簡化版,調整內形的要求較少。為的就是減輕大家的心理負擔,先把松和靜這兩個寶貝抓住再說。形體放鬆,筋骨自然會鍛煉,心理放鬆,精神自然會旺盛。這和吃飽了不餓,睡足了不困是一樣的。

體會到了松靜,把氣、血、神養的比較足了,再慢慢增加要領,把十二大關節一個一個調整過來,把各脈各經的大筋都挑起來,功夫自然就上身了。這就象種樹一樣,把種子種下,保證陽光和水,種子自己會慢慢長成大樹。記得有名人說過:這樹為什麼這麼粗?因為它站的時間長!

初始階段,首要體會整體的放鬆、舒適,精神的愉快,然後重點是“松肩”,現在有的太極拳友連手臂的沉墜感都沒找到,就去做丹田襠胯的功夫,那可是“跳級”了,一定會摔交的。先松肩,拳譜上說“撒開二六連環鎖”,一種解釋指的就是二十四塊脊椎骨。松肩是開鎖的第一關。大家就不要和自己的肚子、腰較勁了。尤其不要人為的去控制呼吸,平時怎麼喘氣就怎麼喘氣,別難為自己。

第一點,心態上要保持輕輕鬆松。別把練功夫當負擔,宋世榮老先生說“要玩而求之”,這是太極拳入門的鑰匙。大家要往輕鬆愉快裡練,往神清氣爽裡練。站樁的時候可以聽輕鬆的音樂,可以看風景。剛開始諸事不問,累也不管,錯也堅持!先在姿勢大概正確的前提下保持時間。最起碼沖到四十分鐘,然後再往裡面轉。大家放心,這個階段筋骨疲勞酸痛是很正常的,每天只要不超兩個小時的標準訓練量,想落下毛病也難!

第二點,重心在前腳掌上,保持下肢三節(胯、膝、踝)的彈性,千萬不要把腿站死了。站滿腳跟是其他訓練體系的要領,後面的訓練步驟有其特殊要求。雖說太極拳各宗各脈殊途同歸,但是起始階段大家不要亂套用。人家是有傳承的,練到一定階段,老師會告訴他,怎麼調整一下,人家功夫就上去了。那個要領你不知道,還一直站在腳跟上,時間長了,很容易傷後腦。

第三點,顫抖是好事,出汗也是好事,不用擔心。長輩說“出完大汗出臭汗,出完臭汗出細汗,出完細汗出香汗”。到了只細細出汗,但不疲不喘才算進門。剛開始大汗淋漓之關是一定要過的。抖是調整內裡的上乘法門,妙處說不盡,大家自己在練裡體會,金子撒在地上,誰揀到算誰的。

第四點,“松肩”,但“肩”的問題不要多問、也別多想,記著“松”這個大要領,先站去。松肩涉及的要素太多,說不明白,越說越糊塗。其實就是耗的肌肉沒勁了,筋就抻開了,筋一開就不用別人給講了,自己就明白了。如果能把肩松下來,手就沉了,這是個標準。利用手的沉勁,進一步松肩,慢慢就把頸、背的筋腱抻開了。這樣勁才能順著脊椎沉下去,然後才能談到練腰。

有幾個觀念必須貫穿在鍛煉的始終:

一、抓住樁功的根本,舒舒服服的去站。傳統的樁法是在舒暢中溫養筋骨,而不是追求強度的靜力性訓練。累是必然的,但也是階段性的,累過去了就不累了,這才是正常的,別以為累是長功夫的標準,更不要去追求疲勞。靜態的樁功是如此,今後的動功也是這樣,“慢練入道”,因為慢練是有氧運動,即使是抻筋拔骨,也只是韌帶發酸,不會出現無氧運動的呼吸急促、心跳加速、氣血上頭的現象。一旦有這些現象,可能是意念過重,或者人為的追求強度,導致精神緊張,進而引起身體疲勞。這就大大違背了松靜樁的本意。

二、腦子不要太累。松靜樁脫胎於無極樁,無極的要求就是混混沌沌,有什麼就體會什麼,沒有了就沒有了,什麼也不管。有些朋友練功體會精細的嚇人。你光一處一處體會這些細節了,腦子怎麼靜?腦子不靜下來,身體又怎麼會真正放鬆?

三、不要盲目相信初級階段的感覺。太極拳入門,最重要的是姿勢正確,這一階段的感覺是靠不住的。“感覺”不能作為檢驗自己功力的標準。感覺好,不代表練對了。沒感覺,也不表示功夫不長。大家應該把注意力放在“調身”上,把松肩、舒適、氣順等要領做對,做到可以無意為之,自然而然的程度才好。尤其不要形成發貼子、比“感覺”的心態。  一句話:站樁就是休息,就是滋養,絕不是體能鍛煉,更不是頭腦風暴,傻乎乎的站就好了!傻乎乎的站就行了!  四、要學會傳統太極拳的學習方法。太極拳本身是一種技術,但學習的方式屬於藝術類。怎麼說呢?這好比學書法,開始寫得字歪歪扭扭,但是誰也不能說這是個錯字,但從書法的角度來講,這還不行。注意,“不行”和“錯”是兩個概念!錯可以改,不行就要繼續練!

現在有些太極拳友的問題,如肩膀酸痛、腰腿酸痛等,是因為筋骨強度還不夠,而不是方法錯。所以這類問題的答案,就是松松靜靜的去站。象練書法一樣,一個不好看寫十個,十個不行寫百個,有志氣的話就寫一萬個,你看到時候行不行!這一點,我們自己有體會,有些問題,當時百思不得其解,苦惱啊!等站個把月之後,讓問都想不起來了,自然就過去了。

此外,太極拳絕對是個實踐的學問。有些太極拳友的問題盡是理論方面的。研究問題有三個方面“是什麼”、“怎麼辦”、“為什麼”。我們就努力解決前兩個,處理好這兩個,功夫就可以上身。至於“為什麼”,就是純理論,這個先別管。陷到這裡面,就沒完沒了。事實上太極拳友也體會到了,有些東西,即使你不明白,只要按著老師說的做到了,馬上就有效果,不用花什麼意念啊,尋找什麼解釋啊。

古代老前輩用陰陽五行解釋太極拳,有練出來的,也有練不出來的。民國的時候,引入了西方體育的理論,還是有的能練出來,有的練不出來。所以理論這個東西,是解釋結果的,就像經濟學理論,它和賺錢本身是兩回事。

既然咱們是練傳統太極拳,就先把思維換成傳統的。咱們現在就奉行老祖宗的實用主義,怎麼練身體好,就怎麼練。至於為什麼?還是留待以後,我們再慢慢研究。西方邏輯的、思辨的思維方式,大家可以在功夫上身之後,再撿起來,那時才能說是用科學的觀點分析太極拳。想把理論全弄明白了再練,就什麼都練不出來了。

以上只是初級階段的要領。

太極不僅僅是武術,更是文化。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傳統文化,都可以在太極拳裡體現出來,所以練太極拳也是練修養。太極拳也是道家的武術,道家講究無為而無不為,所以練太極拳講究順其自然,不急不躁。十日練功一日廢,練太極拳貴在堅持。練太極拳如同用蓄水池蓄水一般,只要每天都練,哪怕進步緩慢,久而久之也能有很大的提高。無論男女老幼,無論強壯或者虛弱,練太極拳都有益無害。雖然要練好太極拳非一朝一夕就能辦到的,但練一天就有一天成效,強身健體的作用非常明顯。

如果是初學者,建議找資料瞭解太極拳的各個流派及其特色,然後認定某一個流派的太極拳,從基本功學起,然後學套路、練呼吸和內外呼應,內外兼修。當然也應該根據學習者的身體條件和文化基礎等具體情況決定應該採用哪種學習的方法。

總之,放鬆練就有益無害。練的強度比較大的話,注意如果感覺到膝關節痛,就是練的方法有誤,應該想辦法調整,不能一味堅持,以免導致膝關節損傷。

先跟老師站渾圓樁,站的差不多了就開始推手,再學套路,最好有好老師教,沒有的話不要亂練,容易練壞,如果只是想練花架子、表演,自己買盤光碟或者書自己看著學學動作也是可以的。

首先,尋名師,好的老師是成就你的根本,太極拳流派蕪雜,理論浩繁,全部學起來恐怕耗盡一生的精力都不夠,名師能指點少走彎路,如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名師未必有名,驗證的標準是:懂理論但不廢話連篇玄論唬人,有師承但不處處以某某傳人標榜,發人不用蠻力,接手如觸棉花,待人謙遜和氣有教養這才是太極修養。

其次,尋好書,多讀書,明拳理也明事理。不單學習拳理,還要從儒釋道三家中的理論中尋找感悟。多看就能多悟。

再次,以文修身,以武證道。太極拳是文化人練的,粗陋的人難以練成。武學是修養,只不過是用拳架子來求證高層次的境界。

最後,初學一定要循序漸進,不貪多,不狂妄。傳統的東西能繼承就不錯,自己不是天才就不談創新。

補充一點:拳架子如同論語,微言大義,需要練習者仔細體驗,耐心尋味。明白其中真意,你才能說“得了”。

 

太極的定義:以武術技擊為主要內容,以傳統哲學,經絡學說為理論依據。從這個定義,你可以總結一下,打擊出去的手如“左右野馬分鬃”,“左右倒卷肱”等,一定是打對方的鼻子,咽喉,試想什麼亂七八糟硬功夫都可以練,鼻子,喉節沒法練,呵,如果有,一定是怪物;防守的動作,如“白鶴亮翅”上舉不過頭,過頭沒必要保護,肘要沉。下面的手,一般在腹,胯邊上;“手揮琵琶”,“左右倒卷肱”防手在腹,攻手在咽喉。

關於“氣”經絡你要去看《黃帝內經》、《中醫基礎理論》有視頻。

下面是練太極的四處過程:形——任何動作要具有攻防含意,符合技擊或是健身,或是太極,陰陽經絡學說,肢體所在空間的位置;勁——正確的發力方法,剛柔勁,虛實勁,圓撐勁,圓與整;意——內外兼修,形神兼備,意誠,氣質,神采,韻味;氣——以意導氣,以氣催力,使“形”“勁”“意”“氣”統一。

 

[轉自/道法自然的QQ空間]

轉自:“日陽月陰”新浪文武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