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匠人物事迹摘要:没有靖国神社中日关系将会怎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06:59:27

  据说日本国的首相要下台了,而与此同时,他也进行了作为首相的最后一次参拜,参拜的自然是供奉二战时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小犬的这一行为,再一次受到亚洲等一些国家的批评与谴责。这其中,中国与韩国表现尤为强烈。

  在国人心目中,小犬是死不悔改,顽固不化的怪物,然而我们退一步想,如果靖国神社真得被铲除,中日关系就会向着和平,友好,健康的方向发展吗?我想未必会如人所愿。许多政治分析家认为中日关系的症结在于日本领导人参拜靖国神社,对战争罪行大加粉饰,中日关系失去了应有的政治基础。我认为这种解释是片面的,或者说这并非就是中日关系的最主要问题。既如此,那么中日之间到底为何而难于关系正常化。原因有二,第一,日本民众的相当一部分根本没有对二战时的侵略行径有所忏悔与自责,小犬参拜神社有几近一半民众支持可见一斑。第二,既便日本政治领导人不参拜神社,对战争罪行悔悟行为良好,中国人民也不会相信日本是真心诚意的悔悟。亦或说中国人是不相信日本人的,基于以上两点,两国关系无论如何是无法达到和平,友好的程度的。

  二战后,美国曾一度想烧毁靖国神社,但日本人相当狡猾,以种种手段让靖国神社保存至今,且美国方面认识到日本在亚洲制约共产主义方面的作用不同寻常之后,便认为惩罚日本对自身是没有益处的。并认为靖国神社铲除比保留更为不利。因此,便放弃了铲除靖国神社的念头,以如今的观点看,美国在这方面想通过日本制约中国的目的达到了,日本不时参拜,中国不得不进行抗议。可以说日本是给中国制造了许多麻烦的,东海的问题日本表现似乎很强硬,钓鱼岛问题也让中国头疼,再加上日本与台湾的不正常关系,继而导致中国要花费一些精力与日本周旋。这些事件,看起来似乎是日本总是能够占到先机,也总是先于中国出招。而中国总忙于应付,除了抗议之外,似乎也别无它法。但是我们换一个角度看问题,或许能发现什么。事物本身就具有两面性,有其利,必有其弊。那么日本首相总去拜鬼(一些媒休如此形容)对于中国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首先来说有利的一面。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取得了胜利,但同时也暴露了中国是缺乏团结的一个民族,在国家利益受到严重威胁时,由于意识形态的不同,政见不同而大动干戈,至使日本有机可乘,这其中的主要责任要归于国民党。而日本也正是看出了中国的这个弱点,大举进攻中国,软硬兼施,一面进行军事侵略,一面拉拢投降分子。因此在抗战时期,汉奸大行其道,伪军人数似乎要比日本正规军还要多。这无疑是中国人民的一大不幸。但是毕竟,我们最后胜利了,而且建立了新中国。在此后的很多年里,中国人民是空前团结的,这是任何一个朝代,一段历史都无法相比的。尽管当时的国民党仍在考虑着反攻大陆等等。但是不能不说绝大多数的中国人民是把国家利益看得更高一些。可以说一个国家的领导人影响着一个国家的人民,那时候的日本是惧怕中国的,也不曾与中国有过怎样的麻烦,原因是中国有一个毛泽东。而问题的出现是在八十年代,由于当时的日本首相参拜了神社,导致中国的强烈不满。然而那时候中国一心发展经济,并且当时跟日本的经济往来也开展的不错。所以中国也仅仅是抗议。中国的重点在于发展经济,对于政治问题,当时的政策是消极的,至少我认为是消极的。所谓的滔光养晦便是如此,后一句便是有所作为,但未见有所作为。时至今日,新的领导人,新的国家实力,足以将国际政治问题摆在重要的位置。但中国仍然坚持和平治国的方针,这无疑是正确的。但是中国似乎缺乏必要的和平手段。因此面对日本的种种行为,中国表现的有些束手无策。但这并不说明中国不想解决日本的问题,早解决比晚解决要好。日本不过是个岛国,其优势仅在于经济实力,科技实力。中国亦有中国的优势,对于日本的种种挑衅,我认为完全可以作为中国锻炼自己的机会,充分发挥中国的大国优势,给日本施加压力,与日本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这是十分重要的,也是必要的。其重要与必要主要是因为这样的斗争既可以给日本以警告,灭其锐气,团结亚洲的大多数国家,更为主要的是教育本国人民警惕日本。至于所要采取的手段与斗争的形式,要么是政治的,要么是经济的,要么是军事的。显然军事的斗争不适合目前的形式。所以前两种要加以利用。中国的政治优势在于中国是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并且是二战时受到日本侵略并最终战胜日本的大国。中国完全可以在亚洲孤立日本。可以说,如今日本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并不好,似乎找不出一个与日本相交好的国家。也许美国被认为是日本的盟友,但日本人真得认为美国是自己的朋友吗?日本人心里明白,是美国人喂了自己两颗原子弹。是美国想要制约亚洲的俄罗斯与中国才与自己交好。这种不言而喻的利用关系日本人是清楚的。同样美国也明白日本只不过是自己手中的一个棋子,也许哪一天,这颗棋子就会跳到棋盘以外。美国与日本是互存介心的,这就足可以认为两国的关系并非是牢不可摧的!以夷制夷,实为上策!

  至于经济方面的斗争,自然要使中国的经济达到一定的程度与规模,形成独立的,不依赖于任何国家的自主型经济体系。这一点中国显然没有做到,而做到这一点并不是怎样的困难。历史说明,中国只有形成了自主型的经济体系,中国才能是一个真正的强国。并且,这是能够做到的!有些经济学家认为,全球经济已经一体化了,各个国家之间是互相依存的,这种观点是错误的,同样也是有害的。它不利于中国未来的发展,也不利于中国未来处理各种问题与矛盾。这种短视的经济学家还是少一点好。要让其它人依存你,而不是你依存别人,只有这样,才会有主动权,否则,还谈什么发展。美国经常借口限制中国的纺织品,造成中国的纺织行业很被动,这就是教训。中国的经济还需要调整,只有发展了它国必需的产品,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而不是以价钱便宜立足,才能在未来立于不败之地。

  尽管中国经济目前还有些依赖日本,但并不是说,中国在这方面没有优势。中国同样有大量的产品出口到日本,而日本又是一个资源匮乏的国家,这本身就是日本的致命弱点。日本对外发动的多次战争,均是由于日本人认识到了自己的这个致命弱点之后进行的。这正应了一句话,越是表现尖锐的方面,越是最孱弱的方面。我想中国在经济斗争中也不会输给日本人的,关键是怎样的把握好与做不做的问题。

  中国要在斗争中争取主动,化不利为有利,可以说,任何形式的斗争都是人来主导的,人在斗争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它的条件不过是外在的,或者有利,或者不利,有时候有利也可以变为不利,不利也可以变为有利。无论政治,经济,亦或是军事上,人是决定的因素。我们同时也要认识到,国内目前也存在着许多问题,过分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忽视政治思想建设,中国人崇洋媚外的不少,向往西方世界的人众多,缺乏奉献精神,看重个人私利,唯利是图者有之。可以说,目前中国人缺少了精神支柱与信仰,浮躁与不安充斥着这个国家。而唯独在反日这一点上还能有些激情。所以,国人的精神建设需要解决。  至于日本领导人参拜的不利方面,我认为无非是给中国政府增加了一些要做的事情而已,中国要考虑怎样处理这样的局面,怎么样与日本交涉,怎么样惩罚日本,说得更为长远一点,怎么样让日本人民认识到中日关系的重要,只是我要提醒一句,中国何必一厢情愿的认为中日关系十分重要呢。当然,伤害了国人的情感,这是最大的不利了。不过这也更增加了我们对日本的认识。除此之外我们还能找到怎样的不利来吗?如果日本人不参拜神社,我们反倒抓不到日本的尾巴。即便是靖国神社,从此消失,那么还有东海问题,钓鱼岛问题,台湾问题。中国与日本的关系也不会好转,这是由日本的民族特性决定的。既然如此,怎么样能解决日本与中国的关系,只有一个途径,给日本以致命的打击,让它永不翻身,让它惧怕你,日本其实就是一个欺软怕硬的国家。这也说明日本不成熟,自然也就难有作为,尽管多次对外扩张,日本仍然隅于几个海岛上,正说明了这一点。  浅析中国对日本的强硬政策   在写完《中国对日本不妨再强硬点》一文后,笔者意犹未尽,在思考中国应该如何对日本强硬,对日本采取强硬政策的目的是什么,强硬到什么程度以及我们这样强硬政策的目的是什么。

  再回到最近的东亚局势,发生了两件事情一是朝鲜进行了核试验,二是日本新首相对中国和韩国进行了访问,特别是在中国会见了中国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人大委员长三位最高领导人。一时间中日关系再次成为了热点,出现了中日关系回暖的议论,也有认为朝鲜的核试验是把中国日本韩国推倒了一起,中日韩合作解决朝鲜核问题为中日关系发展提供了契机但是笔者认为中日关系僵硬了这么多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会因为某些外部因素或者政府的更替发生巨大的转变,所以中国对日本还应该继续采取强硬的政策。

  在《中国对日本不妨再强硬点》一文中,笔者提到中日关系的两大奇怪现象,一是日本的“强人哲学”使得中日关系出现了中国让步日本得寸进尺的局面,二是“政冷经热”的局面。这两个现象为中国对日本采取强硬政策提供了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首先,日本的“强人哲学”观念迫使中国不得不采取强硬对日政策,只有打破日本的这种哲学要日本学会去尊重一个发展崛起的中国而不是在中国发展崛起的道路上制造障碍。二是中国和日本之间的“政冷经热”,从2000开始中日之间的高层互访中断,而中日之间的贸易却在迅速发展,突破了千亿美元大关同时日本对于中国的投资也在呈现增加趋势,说明了中日之间的经济关系对于两国的政治关系是相对缺乏弹性的,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分析的问题不过事实如此中日经济的互利已经是一种不可扭转的趋势,所以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剥离政治经济这两者的紧密联系来处理中日关系。此外中国现在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也为中国对日本采取强硬政策提供了基础。

  在经济上我们的GDP居于世界第四位,贸易上欧盟和美国成为了中国前两位的贸易伙伴日本的地位却在下降,但是中国对于日本的地位却在巩固和加强。经济的发展也给中国的国防建设带来巨大动力,中国这几年军事建设的成果我们也是有目共睹。另外现在中国的国际地位提高,美国这个世界超级大国——日本重要的盟国对于中国的战略合作需求越来越大,从中东的伊朗核问题,巴基斯坦、中亚的反恐到朝鲜的核问题美国都需要和中国合作,需要中国的协助,中美之间互信合作的加强无疑使得日本的战略价值降低,而日本这些年的右翼保守势力执政大大恶化了日本与周边邻国的关系也为中国对日本采取强硬政策提供了外部环境。

  那么中国对日本采取强硬政策需要强硬到什么程度呢?笔者认为是“要斗争不要战争”,“斗而不破”。中日两国如果发生了武装冲突甚至战争那么对于中日双方的利益来说都是巨大的伤害,尤其是日本面对一个有核的中国,战争冲突很可能会导致其面临亡国的危险。而中国也不会去主动挑起冲突,和平的环境是其发展崛起最重要的保障之一。再者强硬的斗争策略不能无限的扩大化,在上文我们提到了中日两国的经济关系对于政治关系相对缺乏弹性但是政治经济是很难分家的,如果政治关系过于恶化影响到经济也是对于两国利益的损害。

  下面一个问题是中国对于日本采取什么样的强硬策略?在这个问题笔者和许多专家有着相同意见就是“联美制日”,同时还要“挺俄牵日”,积极发挥区域合作组织的能量。日本最大的战略价值是美国赋予的,就是牵制中国,作为美国在东亚的一个战略平台但同时美国驻军日本也是对于日本的一种看管,如果中美之间最终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日本必将面临选择要么是被美国牺牲掉或者主动和中国从根本上交好合作。俄罗斯一直在中日关系中扮演很有意思的角色,因为日本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巨大的外资经援俄罗斯一直对日本比较友好但是小泉政府在北方四岛上过度的强硬政策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使得俄罗斯的外资来源多元化,其对日本也摆出了强硬姿态,所以支持俄罗斯在北方四岛的立场不失为一步好棋。区域合作组织能量的发挥是中国近几年综合国力提高的成果,上海合作组织、六方会谈机制、东盟中国的10+1合作都为中国提供了平台,这些组织基本涵盖了亚洲所有的国家,如何运用自己的能力来增强中国在这些区域合作组织中的影响力,淡化日本的价值弱化其经济援助政策的影响是一大课题。

  最后笔者想说明一点对于日本采取强硬政策的目的所在,目的是政策执行的最终结果,而最终结果也是政策制定执行的指导方针。无论是“新思维”或者“第三条道路理论”都是希望中日之间能够屏弃前嫌,互相合作以中日的力量整合来提升整个东亚乃至亚洲的战略地位,“中日和则东亚兴”。笔者也赞成这样的观点,也不希望中日之间爆发战争,但是实现这个目的我认为应该采取“斗”的策略而不是“忍让”的政策,只有让日本最后在被中美合作牺牲抑或与中国合作之间作出选择才能够达到这样的目的,而这样就需要中国持续地对日进行战略空间的压缩,对日本采取强硬的政策和更好地处理中美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