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虫眼的绿豆还能吃吗:周海涛 刘旭:浅谈信息时代的网络伦理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1:04:27

周海涛 刘旭:浅谈信息时代的网络伦理问题

减小字体 增大字体 作者:佚名  来源:本站整理  发布时间:2010-02-05 22:05:45    人类历史按照各个不同时期发展的特点可以划分为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在
经过了漫长的耕种灌溉和蒸汽机时代后,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了信息时
代———以计算机、通讯和信息为支撑的信息网络时代。今天,国际互联网络的
发展速度更是惊人,无论用“飞速”还是“指数式”增长等字眼来描述信息网络
的发展状况都不为过,与此同时,它还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改变着人类的生产和生
活方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一个重要因素,它扩大了生活领域,丰富了社会
生活,跨过地域与时间的限制,将人类连接成一个紧密的整体。
  网络技术与历史上曾多次出现的技术转变一样,不仅涉及到技术本身的进步
,而且还会在多方面引起社会结构和人们生活方式、思维方式的变化。信息网络
直接进入千家万户,对社会的影响力在广度和深度上将超过以往任何一次技术革
命,鉴于工业文明以来人类对科技的错误运用曾经带来的一系列伦理问题,例如
生态伦理,英国的泰晤士河在遭到破坏后整整150年才得以恢复,那么对网络的
不合理使用也有可能对人类造成类似的危害,如目前由网络所引起的隐私权等等
社会伦理问题,我们不得不考虑网络在这方面的负作用。随着互联网的扩展和延
伸,有关网络的负面伦理问题也逐渐突显出来,引起了众多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

  一、网络伦理问题的表现方式
  信息网络作为一项影响深远的技术革命,带给人们许许多多的伦理问题,可
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及早的研究这些问题以使人们在这些问题刚有表现的
时候就加以重视是保证未来信息网络朝健康正确方向发展的前提之一。
  网络给人们带来了无限丰富的信息资源,但同时也带来了信息的失真与虚假
,有益与有害,这是由于信息的生产者生产责任观念淡薄,有用和无用的信息同
时被生产,并发布到网上,浪费了网络资源。在信息网络中,信息的提供者成分
复杂,所有的网民都可以在网上自由发表言论或发布其他信息,其中很多信息都
是没有价值的,这些劣质的信息,作用小收效少,造成了信息开发利用的难度加
大,而且传播利用不当还会给用户造成一定的损失。这些信息有些是在传播过程
中产生的,有的是由于传播信息者收集的信息和数据不全,信息处理与研究的方
法不科学产生的,更多信息的发布则属于后一种情况,即由网络主体生产并发布
。这里的网络主体是指网络建设、管理与使用网站的个人和组织,包括不同层次
、不同类型的网络用户站点、网络产品制造商、政府机构和国际组织等等。网络
主体的道德品质、道德自觉性如何是关系到整个网络道德水平、道德秩序状况的
重要因素。因此,人们要自觉维护网络道德秩序,抵制无用信息的泛滥,以减少
网络资源浪费。
  二、网络伦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网络的出现,使得人们之间的交往、生活方式、生活内容、思想观念、价值
取向等发生了一些变化,引起了一系列伦理问题,即网络伦理问题,究其原因,
具有深刻的现实根源。
  首先,是互联网自身的原因。网络的日益普及,使整个社会逐渐分裂为两种
不同的人类生存空间———电子空间和物理空间,也就是网络与现实两个不同的
生活空间。网络空间不同于现实空间,现实空间人们的社会交往、活动方式受制
于各种客观条件,一定程度上容易规范,能够控制。而在网络空间,由于因特网
所采用的特殊离散结构,没有中心、没有国界,不受任何组织机构的控制,网络
运行的“数字化”、“虚拟化”特点,使得人们的交往以字符为中介,可以“相
逢对面却不相识”,因而非常自由,难以控制,人们之间不仅直接接触减少,而
且在自身不能有效节制的情况下可以做出许多现实中不敢做或者不可能做的事情
,表现出与现实社会生活中伦理道德规范不相符合的状况。
  其次,是网络运行和存在的外部环境———现实社会。网络空间是虚拟的、
数字化的,与现实的社会生活有着众多的差异,但是,网络空间与现实的社会不
是截然对立的,恰恰相反,网络上的空间正是从现实社会分化而来,是现实社会
中每一个体通过网络(也就是所谓的网民)创造的一个全新的生活空间,是在现
实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坐在计算机终端后面的仍然是现实生活中的个体。因此
,凡是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遇到的和即将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伦理问题、道德矛盾,
在网络空间统统都会存在,并会受到网络虚拟化、数字化特点的影响,通过电子
信息的方式得以放大,从而成为现行社会的伦理道德规范、乃至法律都难以调节
与控制的难题。
  再次,是网民的心理原因。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这个时期影响个人
社会化的最突出的一个问题就是社会失范,当社会处于失范状态时,也就是说社
会上缺乏规范或规范没有效力或规范相互冲突时,常常会导致人们特别是青年在
社会化过程中无所适从、困惑与苦闷。出于心理调节的本能及自我调节的需要,
人们势必要寻找一种心理宣泄的途径。互联网络以其虚拟性、自发性、无伤性、
交互性、隐匿性和开放性等特点,成为网民宣泄的重要场所。同时,人际交往往
往具有“面具性”,而在网络上这种“面具性”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因网络这种
数字化空间的特点而放大,更具伪装性、戏剧性,从而引发了一系列伦理问题。
  三、网络伦理问题的解决思路
  1.可借鉴外国的先进经验,建设网络伦理体系。
  目前在国际范围内,有关网络伦理问题的研究历史还不是很长,许多具体的
伦理规范还没有得到系统的整理,但其取得的成果和进展还是可以作为我们进行
网络伦理问题研究可借鉴的资料。
  2.整合传统的伦理资源,建构网络道德规范。
  网络本身是社会发展的产物,网络空间的意义也是社会所赋予的,它本身是
虚拟的一个电子空间,由此引发的网络伦理也是社会伦理的一种延伸,不是独立
于社会伦理之外的。那么,积极回流到传统伦理的范畴中,整合其中有用的资源
,便是解决当下网络伦理困惑的一条新思路,而在传统伦理中,作为主流思想的
儒家伦理思想应备受重视,其修身自律的宝贵思想都应运用于今天的网络伦理规
范建设当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正是对如今网络中恶意进行破坏活动、侵
犯他人隐私、盗窃他人成果等等诸多不道德行为的一个有力自律原则,“忠恕之
道”是中国儒家思想的精髓,推而广之是人类道德的黄金法则,它强调仁爱之心
,体现一种分寸感和距离感,体现宽容、平和、决不强加于人的心态,可以说中
华传统美德仍是网络时代个体道德建设的重要源泉,其精华所在就是历来都非常
注重个人的道德修养的自我把握和自我完善,个体道德的影响直接贯穿于整个道
德体系中,形成严格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中华民族精神。
  目前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网络伦理道德秩序建设:技术监控;道德规范
;法律的制约。
  3.结合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切身利益和要求。
  尽管网络给人们带来了种种问题,但它并不可怕,网络不会制止人类的进步
,它开辟的是一条挑战与机遇、艰辛与希望、发展与理想并存的道路。网络归根
到底还是人的创造,不能单单从技术的角度来理解网络,网络给人类带来的究竟
是幸福还是灾难,最终取决于人类自己,而不是网络技术本身,网络是一种非常
有用并见实效的工具,人人都可以利用,就看怎样去利用它,“希望人人都能够
上网,但不要落网”。
   (作者单位: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大连外国语大学)

  《信息导刊》  〔2004年  第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