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钴期货实时行情:浅说龙的传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8:56:29
「龙」究竟是什么样子?一般人是不知道的。除非开五眼的人才知道龙的真面目。不过,中国人所画的龙,头上有角,身上有鳞,眼睛突出,嘴巴很大,有胡须,有四足,身很长,尾很短。画龙的人,只画龙头不画龙尾,所谓「神龙见首不见尾」,表示有神秘之感。
中国人绘龙为什么是这样子?因为曾经有位禅师,他在定中所见龙的形相是这样子。龙有神通,变化莫测,能大能小,能隐能现。六祖大师曾经用钵将巨龙降服,为南华寺除害。
佛经和大德流传下来的记载:龙是因为往昔修行时,乘急,所以有神通;戒缓,所以堕为畜生。龙的种类不同,有金龙、白龙、青龙、黑龙,有胎生的龙,有卵生的龙,有湿生的龙,有化生的龙,又有虬龙、鹰龙、蛟龙、骧龙,又有天龙、地龙、王龙、人龙,又有鱼化龙、马化龙、象化龙、蛤蟆化龙。
龙有四种苦:
(一)被大鹏金翅鸟所吞苦。
(二)交尾变蛇形苦。
(三)小虫咬身苦。
(四)热沙烫身苦。
龙的职业是布云降雨。可是有五种情形不能降雨:
(一)火大增盛。
(二)风吹云散。
(三)阿修罗收云入海。
(四)雨师放逸。
(五)众生孽重。
根据考古文物提供的证据,传说中的龙起源于新石器时代早期,距今不会少于八千年。而黄帝生存的年代距今在五千年左右。这也就是说:龙比黄帝早得多,在黄帝努力地统一各个部落的时候,龙已经在先民们的历史中存在数千年了。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须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上龙七十余人……余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须,龙须拔,堕黄帝之弓”(《史记·孝武本记》);
“蚩尤作兵伐黄帝,黄帝乃令应龙攻之冀州之野”(《山海经·大荒北经》);黄帝“得苍龙而辨于东方”(《管子·五行》);黄帝“乘龙”(《大戴礼记·五帝德》);“黄帝治天下……青龙进驾”(《淮南子·冥览训》);“黄帝得土德,黄龙地蚓见”(《史记·封禅书》);“昔者黄帝合鬼神于西大山之上,驾象舆,六蛟龙”(《论衡·纪妖》);黄帝“驾八翼之龙”(《孙绰子》);黄帝“作龙衮之服”(《轩辕黄帝传》);“龙图出河,龟书出洛,赤文篆字,以授轩辕”(《今本竹书纪年》)等。
黄帝本身就是龙。如“轩辕黄龙体”(《史记·天官书》);“黄帝龙颜”(《论衡·骨相》);黄帝“自以为云师,有龙形(《列仙传》);黄帝“日角龙颜”(《路史》)等。
大家便普遍地接受了这样一个推理:黄帝是炎黄子孙的共同祖先,黄帝是龙,炎黄子孙也就是当然的“龙子龙孙”。而且相信,龙的精神就是黄帝的精神、民族的精神--“中华国脉承龙脉,黄帝英魂壮民魂”!简说部分关于龙的典故
光音
考古学认为,中国龙的形象至少有8千年以上的历史。早期历史典籍中,关于龙最详细的描述就和伏羲、女娲、黄帝及禹等民族领袖有密切关系:
伏羲生就龙身牛首、龙唇龟齿。任命飞龙氏造六书,潜龙氏做甲历,水龙氏平治水土,火龙氏炮治器用,降龙氏倡率万民。龙马负图出河”,伏羲参照此图“以画八卦”。
伏羲鳞身,女娲蛇躯。传言女娲人头蛇身,一日七十化。
有神龙首出常羊,感任姒,生赤帝魁隗。身号炎帝,世号神农。炎帝显然是一个"龙种"。相传炎帝生下来时就具有龙的容颜,他的母亲女登曾在宝鸡姜水东岸的九龙泉为炎帝洗澡,洗完澡后又骑上一条青龙,飞到蒙峪石洞隐居。那泉也是因炎帝的出生和光临才现出九条小龙的。又说炎帝三岁时就拜见龙王,要求龙王施雨要均匀。到他老死的时候,各处的龙王都争抢着要把炎帝的遗体葬埋在自己管辖的地方。最后,酃县的龙如愿以偿。直到现在,炎陵山下米水河边的龙脑石、龙爪石,还张牙舞爪、得意洋洋地笑着呢。
黄帝在大战中让应龙用它司水的本领主战。后来黄帝也“驭龙升天”,乘龙而去。
相传尧是赤龙的儿子,他秉承火德,因此"赤龙应焉"。而舜即位时,曾有黄龙负河图而出;他自己也曾变作一条游龙。他们派鲧担当治水的重任。鲧有一颗善良的爱民心,可惜方法不对,只是一味地填堵堙塞,结果越塞越涨,可怜鲧劳而无功,终被尧杀死在荒凉的羽山。鲧死后,尸身三年不腐,后来一条无角的虬龙从他的腹中蹦了出来,这便是他的儿子禹。而鲧自己则化作一条龙。当年为黄帝打仗的应龙,又为禹来治水,用头和身躯冲开淤泥,用长长的尾巴规划水道,导引水流。
所以传说中的禹本身就是龙,禹字甲骨文有如有人用手握著一条蛇。
所以中华民族都自称为:炎黄子孙,龙的传人。
从上古巫卜到易经甚至后来的勘舆(风水)中,龙的形象也和统治者及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龙因此诸多原因,遂被历代帝王作为天命和权利的标志。
过去的理论认为龙信仰来源于“蛇“的图腾崇拜,而蛇图腾在女娲、伏羲等形象上能明显地看到,炎黄二帝时开始达到鼎盛,龙的图案造型上经历了极多的艺术变形和演变。但炎黄帝在距今大约五千年左右的黄河流域,而考古发现,距今五千年以上非黄河流域的龙形象已有多件,如辽宁阜新查海出土的距今达八千年的石块堆塑龙、内蒙古赤峰赵宝沟出土的距今七千年的陶纹龙、陕西宝鸡北首岭出土的距今达七千年的彩陶龙、河南濮阳西水坡出土的距今六千四百多年的蚌塑龙、内蒙古清水河岔河口出土的六千年的黄土夯筑龙、湖北黄梅焦墩出土的距今近六千年的河卵石摆塑龙、甘肃甘谷西坪出土的距今五千五百年的彩陶龙、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村出土的距今五千年以上的玉龙、山西襄汾陶寺出土的距今五千年的彩陶盘龙、安徽含山凌家滩出土的距今五千年的白玉龙,等等。龙的形象分布于如此广泛的范围和时期,这使得龙的起源又变得模糊起来。在佛教经典传入中国前,龙王一词在我国道教中已出现。在道教的有关典籍中早有诸天龙王、五方龙王等说法。
实际上印度佛教对中国龙文化的影响也很大。据说佛教中的龙缘于印度原始的蛇形神,梵语:那迦,能居于山中水中称王,也能神通变幻,上天入水,翻云覆雨,掌管人间水域和水产。
由于印度佛经中的“那迦”和中国汉地龙惊人的相似性,所以在佛经汉译的过程中,“那迦”一致被译为“龙”。
上古时代中国海神的形象是鸟身,后演变为水族。佛教传入中土后,佛经中大量龙王的称谓和事迹,也导致了民间出现人们熟悉的四海龙王等观念,《通典》中曰:“唐明皇赐封号予四海龙王”。唐代时制定了祭四海龙王制度。
说文云:龙鳞虫之长。能幽能明。能小能大。能长能短。春分而登天。秋分而入地顺也。
广雅云:有鳞曰蛟龙。有翼曰应龙。有角曰虬(qiú)。无角曰螭(chī)。未升天曰蟠龙。
墨客挥犀云:蛟之状如蛇,其首如虎,长者至数丈,多居于溪潭石穴下,声如牛鸣。倘蛟看见岸边或溪谷之行人,即以口中之腥涎绕之,使其坠水,即于腋下吮其血,直至血尽方止。岸人和舟人常遭其患。
别行疏云:龙有四种。
一守天宫殿。持令不落。人间屋上作龙像之尔。
二兴云致雨益人间者。
三地龙。决江开渎。
四伏藏。守转轮王大福人藏也。
龙有四生:卵生,胎生,湿生,化生。
佛说骂意经曰:堕龙中有四因缘。一者多布施。二者多瞋恚。三者轻易人。四者自贡高坐。是为四事作龙。上头一得福。后三事得龙身。
律经说:诸畜生有角者。为前世喜着角横叉。为好得角罪。畜生身。或有异色者。为着彩衣有恶意。贪以为好故得是罪
华严经可以说是佛教中描述宇宙万物的大全,据说此经内容太多,佛陀传完后本来没有在人间流传,存于海龙王处,数百年后,大智者龙树誓要学遍世间一切经典,后来被龙王请到龙宫中,看到无量佛经甚为赞叹,特别记下了部分华严经,后流传于世间,成为世间最圆满的佛典。华严经中关于龙王的典故很多:龙王降雨。不从身出。不从心出。无有积集。而非不见。但以龙王心念力故。霈然洪水。周遍天下。如是境界不思议。白虎通云鳞虫三百六十。而龙为之长。
……有无量诸大龙王,所谓毗楼博义龙王,婆竭罗龙王、云音妙幢龙王……如是等而为上首,其数无量,莫不勤力,兴云布雨,令诸众生,热恼消灭。
藏族蒙族也受到佛教的影响,有关于龙的文化和龙王崇拜,著名的藏传佛教中还非常重视龙王的供养,著名的龙王宝瓶据说可以增加地气,风调雨顺,让龙王水众全力护持佛法。
大藏经中有极多关于龙王的经文,还有多种龙王咒(60多种),提到地球各处有数以亿计的龙族,有6万龙王,其中有皈依护持佛法者,甚至有得道的龙王菩萨。最著名的“佛说海龙王经”中有龙王详细的描述和种种因缘。
上面提到与龙王有关祈雨的法事和龙王咒,有机会再漫谈。
我个人认为,龙文化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现象:
一方面,在图腾崇拜,野兽恐惧,未解之谜,上古神话等等文化现象中,不断产生龙的传说和极多艺术变形图案。
另一方面,又有大量遭遇龙的历史记载,龙可能是某种或某几种已知或未知的生物,被人看到后强化了对龙的描述和传闻。
第三方面,有宗教思想和修行见闻的影响,有统治者意识形态介入,也使龙文化不断发展。
所以历史中,龙的形象不但包含了人们的想象和神话,也包含人们一些当时无法理解的见闻(如龙卷风等),甚至包含(已知或未知)实体生物出现的经历。龙的故事中有真有假,真伪难辩,使得龙变得一种亦幻亦真的神物。
龙,在中国的神话与传说中,是一种神异动物,具有蛇身、蜥腿、鹰爪、蛇尾、鹿角、鱼鳞、口角有须、额下有珠的形象。《山海经》记载,夏后启、蓐收、句芒等都“乘雨龙”。另有书记“颛顼乘龙至四海”、“帝喾春夏乘龙”。前人分龙为四种:有鳞者称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者称虬龙,无角者称螭龙。有人认为这是古代炎黄统一中原各部落后,揉合各氏族的图腾形成的形象。传说能隐能显,春风时登天,秋风时潜渊。又能兴云致雨,后成为皇权象征,历代帝王都自命为龙,使用器物也以龙为装饰。龙被中国先民作为祖神敬奉,普遍尊尚“龙”,中国人经常自称“龙的传人”。
中国历史上的各个朝代,帝王也称乎自己为“真龙天子”,龙也具有权力的象征。
佛教中的龙
佛教中的龙是天人中八个部落中的一支,即天龙八部八部众第二的龙部。佛教中天龙八部是佛教的护法神,尤其龙部众生均以誓卫佛法金刚为己任,保证佛法在三界中不被祸乱。当有人真正修行佛教时也有龙部众生被派遣下来保护修佛的人,是为护法文化
龙在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中排列第五。龙与凤凰、麒麟、龟一起并称“四瑞兽”。(也有许多典籍和史书著作中提到“四瑞兽”分别为:猰貐、居、貔、狻猊。)青龙与白虎、朱雀、玄武是中国天文的四象。
西方
“龙”虽然在英文中一般翻译为“dragon”,但西方文化中的“dragon”与中国传统的龙除了形象有一些相似外,背景和象征意义都分别甚大。西方的“dragon”一般带有邪恶的意味,与东方的瑞兽完全不一样。
龙生九子
蟠龙
螭龙
地龙
蛟龙
黄龙
虬龙
天龙
应龙
龙王
青龙
近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