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三国之极品领主:入校三十年,人生关键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4:58:25

  入校三十年  人生关键词

    30年前的今天,也就是1981年9月8日,农民的儿子带着土气进城了。这一下,不仅跨越了县城与州府,而且还跨越了省城,一步登天就从井冈山区来到了特大城市上海。

  在坐着火车去上海的路上,我不算真正认识的第一个同学出现了,那就是后来成了陆文山同学的亲密战友张莉莉。由此看来,从认识的早晚时间来看,陆文山同学还得往后排一排。可惜的是当时我仅凭感觉认为张莉莉肯定也是华政的,但不敢跟她说话。否则,陆文山同学的历史就要改写了。

  下了火车,看见两位帅哥模样的小伙子朝我走来。探询之间,互相便立即成了真正最早相识的华政八一级同学。这两位同学就是来自山东潍坊的张利凯(现为山东齐鲁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与王杰升,巧合的是后来我们竟然又是同班同学。更巧的是,王杰升同学后来竟然又与我成了209房间的同宿舍同学。

  岁月如梭,一晃三十年过去了。对于这三十年,要说的话实在太多,想忆的情实在太浓。午夜梦回,我竟然想起了三个人生关键词。

 

  第一个关键词:苦。

  可以说,大学四年,除了苏州河水散发的臭味、船只穿梭而过的鸣笛、校园桥上匆匆而过的脚步、东风楼里的占座与为了省钱而绕中山公园外墙的穿行,其他留给我记忆最多、印象最深的就是一个字“苦”。因为家境贫寒,只有第一个学期带了卖粮食的110元钱,其他七个学期只带路费,没有其他任何费用。所以,在校每个月的衣食出行包括买书只能依赖23块5的助学金与8块人民币副食补贴的“财政收入”,每天在食堂的支出则只能控制在2毛钱左右。但凡有老乡与中学同学来访,下个月便立即出现“财政赤字”。

  记得大二有一个学期快要放假回家了,却没有钱订票,无奈只有找年级办老师求助。不料,这位老师竟然严厉地批评我:“你这个同学怎么回事啊?动不动就向组织伸手!”钱没有借到还挨了一顿批评,难受之极无法描述。回到宿舍,我感觉自己的眼泪在眼窝打转。最后,还是老家的中学同学紧急给我汇了20元钱救了急。其实,我也不怪这位老师,因为这是那个困难年代的正常情况。

  还好,后来被吸收进了学校长跑队,每天还有两毛钱的补贴。大三时还通过献血又得到了65块钱的补助……

  其实,相比我的中小学生活来说,大学生活已经是很好的了。为此,后来每每跟老婆忆苦思甜时,总是强调我的苦日子只能从大学生活开始讲起,在老家的苦日子更不能描述与回忆。

  但是,至今想来,那样的苦日子对一个人的人生进步与性格磨练,实在是太有意义了。无怪乎俗话说“人生难买少来穷”,所以,每当我说起大学生活的苦日子的时候,我反而常常觉得那是人生中一种无法订购与复制的甜蜜。

 

  第二个关键词:变。

  在同学聚会的时候,我常常自诩也自豪地宣称自己是“华政八一级进步最快的人”。一是因为我的年龄进步最快,已经提前进入老年社会,以至于江平教授常常怀疑我跟郑强、商文江是大学同学,王利明教授则时时质疑我与姚辉是华政同窗;二是我的性格变化最快,一个从不敢在大众场合讲话尤其是不敢向女同学表达的人,现在竟然还敢出去搞什么讲座、做什么演讲,尤其是还敢于和央视主持人同台主持。更加令人大跌眼镜的是,今年夏天竟然还“冒天下之大不韪”而率领四位美女同学,空降江西庐山、三清山、龙虎山等地考察学习。

  这一切无非贯穿了一个字“变”,在这个社会转型、发展转折、体制转轨、理念转变、机制转换的时代,一切都在变,其中唯一不变的是“变”。因为母校教给我们的知识,因为华政赋予我们的思维,因为时代托付我们的责任,我们都在变。

   对我本人来说,从上大学报到那一天开始,我就告诉自己一定要强迫自己不断改变。大三时主动要求当收发员,是一种希望提高自己与人接触能力的变;大学毕业之后主动要求参加中央讲师团,是一种刻意增强自己表达能力的变;回到北京之后主动要求调到《法律与生活》杂志当记者,是一种试图突破自己内向性格的变;从法律出版社主动要求调到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中国律师》当主编,是一种努力锻炼自己协调能力与组织能力的变;从《中国律师》主动要求调到团中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工作,是一种尝试自己在机关工作适应能力的变;从团中央主动要求调到中国法学会担负《民主与法制》总编之责,则是一种提升自己管理传统媒体与对接网络媒体能力的变……

   三十年来,我们的年纪在变,我们的身体在变,我们的工作在变,我们的视野在变,我们的眼界在变。于是,作为八十年代的新一辈,作为华政八一级的普通一分子,我感觉自己的性格在不断变化,自信心在不断增强,表现勇气也在不断提升。

  其实,人的一生就是变,变就是调整,变就是挑战,变就是进步,就是发展,就是提升,唯一不变的就是人的心灵。对我们八一级同学来说,责任可能变了,权限可能变了,职位也可能变了,但唯一不变的是我们相互之间的同学之情、同窗之谊。

 

  第三个关键词:乐。

  人的一生所追求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或许这是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但其中最直接的目标肯定是一个字“乐”。不论财富多寡,无论职位高低,都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追求快乐、分享快乐、获得快乐。

  在同学之间尤其如此,同学之间之所以不用客套、不必客气,正是因为同学之间既有相同的过去,更有相似的未来。无论是六年前的“毕业二十周年纪念活动”还是即将举办的“相恋三十年纪念活动”,不论是本地同学之间的有心相约还是不同地方同学的不期而遇,都是一种舍弃了寒暄、放弃了逢迎的自然快乐与心灵愉悦。

  从年龄上看,我们八一级大多数同学都即将进入知天命之年。所以,半百之年的淡然,半截入土的必然,自然更需要分享快乐、知足常乐的悠然。

  虽说人生不如意常八九,但我们的眼光为什么不多看看那两三分的如意呢?我们可能失去了不少,但我们实际上也得到了更多;我们可能曾经历过苦日子,但我们同样也非常珍惜那些甜蜜的回忆;我们可能面对风风雨雨,但我们也很幸运地看到了风雨之后的彩虹。

  无数的人生经验告诉我们,幸福快乐不是地位,不是金钱,而是心态。

 

  从“苦”到“变”,再到“乐”,三个关键词,三种生活经历,三种人生境界,正好契合了我们的三十年。其实,不管多少个年轮,不论多少个春秋,人生的一生就是“苦”“变”“乐”的一生,就是从“苦”到“乐”的一生,就是苦中有乐、以苦为乐、先苦后乐、有苦有乐的一生。

  祝各位同学更加幸福快乐!

                                          写于2011年9月8日

来源:缘法而行(华政1981级)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0a25fe0100ts5n.html

      刘桂明博客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47cd200102dsu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