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学游泳哪里好:袁世凯的败亡 袁世凯的悲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0:01:21
历史专题


编者按:晚清到民国这段诡谲混乱的历史中,最具争议者当属袁世凯。从天津练兵的李鸿章手下,到推翻满清的民国大总统,袁世凯真正谋取了足以“一言兴邦、一言丧邦”的极峰地位,你不得不佩服这个小个子的实干和权谋。但他并没有得到最后的革命成果和历史承认,成了史书上“窃国大盗”。>> 详细
“兵痞”袁世凯PK“厚黑”李鸿章  近代史挨骂最多的统治者
天道轮回,报应不爽。袁世凯靠在戊戌变法中出卖六君子得势,最后又在筹安会六君子所谓的“君宪救国论”中头脑发热称帝以至最终败亡,正可谓“成也六君子,败也六君子”。
戊戌政变中袁世凯的形势 袁世凯临死哀呼:杨度误我!
他在节骨点上站对了边
袁世凯的崛起,不能以“投机者”一言蔽之。袁世凯其实是赞同君主立宪的。戊戌变法,六君子败在冒进。袁对这个势辨得很清楚,刺杀慈禧,若不能牵一发动全身(实则当时的军事环境下袁也很难做到),最终下场就是与维新派抱团一起死。袁在这个节骨点上站对了边,得到了皇权派信任,为最终推翻满清巩固了自己的实力。 >> 详细

■醇亲王手枪抵着袁世凯胸■袁世凯事后才向慈禧告秘■“围园杀后”如何泄密的
■推翻满清袁世凯居功几何■如果袁世凯没有出卖光绪■袁世凯竭力促清皇室退位
他在至高点上挑错了路
袁世凯的败亡,同样不能以“复辟帝制”一言蔽之。当时的国民政府由各派系军阀实际控制,袁无法有效调动,形势像极了元末的陈友谅、张士诚等军阀割据时代,谁先称王,必成众矢之的。在此节骨点,袁手下并未冒出“高筑墙、缓称王”的谋士,而是出了个“筹安会六君子”,其大张旗鼓宣传的《君宪救国论》,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袁对政治环境的判断。 >> 详细

■袁世凯跟美国记者谈改革 ■袁世凯为何头脑发热称帝
■总统位子是孙中山让的吗■袁世凯称帝搞得家庭内斗
后记
袁世凯是一个谋略非比寻常的人,既已是大总统,为何还要冒天下之大不韪称帝呢?袁世凯在临终时抱怨:“杨度误我。”难道不合时机的称帝完全是筹安会六君子推波助澜的错吗?
须看到,晚清乱局和几场革命下来,留下的是大量形形色色的地方武装。孙中山之所以让位给袁世凯,就是因自身实力摆不平这些军阀。但孙又何曾甘心消逝于政治舞台呢?《临时约法》几经孙修改,设成议会可以罢免总统,总统不能解散议会,这让行伍出身的袁感觉桎手桎脚。
当时那般乱局,各省军阀都养着自己的军队,中央财政找钱都困难,这时急需的是一个有力的中央集权,而袁认为,孙从西方照搬来的民主共和制做不到这点。于是袁干脆把孙一脚踹开,大张旗鼓复辟帝制。
但袁忽略了一点,以孙当时的威望,可以找你,也可以找其他人。段祺瑞、张作霖、阎锡山、张勋等,哪个不是如狼似虎称霸一方,这些人,哪怕你袁世凯不称帝,也指不定哪天造反。如今正好觅得一个袁世凯乱政窃国的口实,孙中山的倒袁斗争怎么可能不一呼百应。
军阀就是军阀,骨子里就只拿民主共和当个师出有名的招牌,君不见后来者段祺瑞、张勋之流,哪个不是狼子野心?枪杆子下确实能出政权,但也得看怎么指挥好枪杆子。
袁世凯去世 全国下半旗
袁世凯的悲剧是全民族疤痕
另一种视角下看袁世凯
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2009-10-16
核心提要:谈到袁世凯,人们想到最多的恐怕是两个词:“窃国大盗”、“卖国贼”,或者说的再轻点,一个“小人”。打小教科书就教导我们说:袁世凯窃取了辛亥革命的成果,为了做皇帝,和日本人签订了卖国的21条,最后在全国的声讨和唾骂中死去。
历史,更多时候是由胜利者书写。所以很自然的我们提到蒋介石就想到了“人民公敌”;提到袁世凯就说是“窃国大盗”,甚至“卖国贼”。但,如果能跨过胜利者看历史的眼光,用另一种视角去审视,或许会有全然不同的感觉。当然,不能说这种感觉叫客观,但确实可以称为一种新意。
来源:中华网
在中国历史中,袁世凯是一个人物,不论你对袁世凯持什么样的评价,在探究中国历史时,袁世凯的一生永远是个无法跳开的环节。从弃笔投军、朝鲜平乱、小站练兵,到建立北洋、位及人臣,再到被迫下野、逼清退位,到最后恢复帝制,撤销帝制,撒手人寰。袁世凯本人的传奇正是晚清到民国这段复杂混乱的历史最真实的写照。
如果历史有假如,假如清政府或者李鸿章能够同意袁世凯对朝鲜“废藩置省”的建议,恐怕整个朝鲜半岛的历史、东亚历史都会改写,也或许袁世凯能获得同左宗棠和刘铭传一样的历史评价!但,可惜,历史没有假如!朝鲜没有能成为新疆和台湾,袁世凯永远成不了左宗棠和刘铭传。不过,当我们再回首袁世凯上李鸿章书中那句经典的“我政府应立即彻底收拾朝鲜,建为一个行省。”时,恐怕很难相信这样的建议出自一个年仅26岁的年青军官之口!
袁世凯22岁投淮军,第二年入朝,在朝鲜平乱中显示锋芒,23岁便以通商大臣暨朝鲜总督的身份驻藩朝鲜。袁世凯在朝鲜的12年里,北抗俄罗斯,东挡日本,南拒英法,努力维系清廷在朝鲜的宗主权及其他特权。袁世凯在朝鲜所做的一切,可以用抗战时期中央大学的教授郭廷以的话来概括——袁世凯在朝鲜十二年是爱国志士之行。客观的讲,袁世凯在朝鲜期间的所为,足以证明他是个任事之才,是在这中朝“宗藩关系”转型末期,不顾一切,死命“打拼”的一位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
后来,甲午中日开战,朝鲜兵败后,袁世凯归国接管了定武军,开始了历史上著名的“小站练兵”。以德国和日本的建制建立起了新式陆军。李鸿章死后,袁世凯署理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兼任练兵大臣,并在保定创立北洋军政司,开始编练北洋常备军。以“小站练兵”的模式练北洋常备军,一支由步兵、骑兵、炮兵、工程兵、辎重兵组成的中国最早的近代化诸兵种合成军队自他手中逐步形成。此为袁世凯军事上最大之功业,袁世凯自然也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军队近代化的主要奠基者之一,毫不夸张的说,袁世凯甚至可以称为中国军队近代化之父。后来的国民革命军军制模式,多由北洋军沿袭而来。
袁世凯的历史贡献并不仅仅表现在军事和朝鲜上,在晚清的内政上,袁世凯也可以堪称干练的能臣。袁世凯是继李鸿章之后的晚清汉族干臣,身兼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参预政务大臣,练兵大臣、督办商务大臣、电政大臣、铁路大臣等职,号称一人身兼八大臣。袁世凯利用自己的权利地位,大力建新学的学校,主张废科举,引进西方学说,培养新政人才;成立一支警察部队,令中国军警分离;提倡实业,办工业学堂,对优秀的企业颁发荣誉;修筑京张铁路(詹天佑修的京张铁路是由袁世凯决策和筹集资金并且决定用中国人自己来修的)。客观的说,袁世凯在中国近代制度建立方面是有贡献的。
www.stnn.cc 后人对袁世凯是有所诟病,多是来自中国人传统意义上的忠义观,这种观念不会因为袁世凯的在朝鲜的贡献和他的才能而改变,更何况教科书中对他广泛而深度的鄙夷,更加深了人们对他诟病的态度!袁世凯不忠来自于他的两次窃国,先窃取了清(或者叫窃取了辛亥革命果实),后窃取民国(或者叫称帝);袁世凯的不义来自于传说中他对维新党的出卖,更有来自国耻的“二十一条”。
但有些东西确实不能细看,因为一细看,你就会发现:
袁世凯出卖维新党之说疑点重重。
清朝的终结那是历史必然,孙中山无力北伐,袁世凯顺应历史必然和平迫使清帝逊位,以不流血的方式实现了南北的形式统一,多少是功劳的。要知道,在武昌起义之时,袁世凯大可以做一回曹操或司马炎,架空清帝,宣布立宪开国会,挥北洋精锐南下,天下可定,在或者先做一回清的忠臣,手握精锐之师,南下平定叛乱,再拥得胜之师回京逼宫,也不失宋武帝之道。何必搞的被满遗视其为乱臣贼子,被革命党视其为窃国大盗,两头不是人。
至于称帝,清末民初本身就存在君主立宪同共和两种思想潮流的交锋,袁世凯的洪宪也好,张勋的复辟也吧,都无非是君主立宪派向共和派占主导的社会体制发起的尝试而已,在另一种视角下,用矛盾的观点看,却也好像只是矛盾的对立和统一罢了,却也无法说出对错。
对日的“二十一条”,袁世凯做过努力,最终的签定版本已和日本提出的原始版本大一样,胡适甚至认为“二十一条”是袁世凯政府的胜利。其实在当时中国积弱的背景下,袁世凯政府所签定的又何止一个“二十一条”,据有关统计袁世凯当权几年,和列强先后签订了100多个不平等条约。这是袁世凯一生最大的诟病,但这样的诟病又何止是他一个人的错,在国家的积弱,民族的贫困面前,也就只能依靠外交的争取,而袁世凯的外交手段能争取到如此结果已经属于不容易。
中国的著名外交家顾维钧曾经这样评价过袁世凯:“袁总统在对外关系上是煞费苦心的,对政府所做的一切亲自承担了责任”;他“是个老练的政治家。他不仅深知中国的贫弱,也洞悉日本帝国的扩张政策”;袁世凯“是一个爱国者,即他在处理对外关系中,特别是对日关系中,唯恐丧失中国的主权”。顾维钧作为一个既有实践经验,又有较为系统的外交理论和国际法知识的外交官,认为袁世凯是一个爱国者,颇值得人们深思。
胜利者书写的历史,或许可以作为正史。但如果人们换一个视角去看历史人物,却可能发现另一面。我无意为袁世凯翻案,因为回首那一份份的不平等条约,就不由心疼。但另一个视角带来的或许是可以超越“窃国大盗”,“卖国贼”定论的历史感观,以及通过袁世凯的曲折一生而反映出来的晚清到民国这段复杂混乱的历史。这一切正如“卖国贼”袁世凯在遗书自挽中所写“为日本去一大敌,看中国再造共和”,令人深思!
www.stnn.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