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50ti 16g 内存 i3:湖南张栻家谱提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7:05:06
作者:张满意
通派
支祖
居地
摘要
九皋-抗-仲方-孟常-克勤-浔-纪-璘-庭坚-文矩-紘-咸-浚-栻
张栻
湖南
先祖为南宋名臣浚,原籍四川绵竹,后谪居潭州,其子栻占籍宁乡,后裔又散居湘潭、益阳、善化、辰溪、沅陵、安化、邵阳、湘乡、浏阳、武冈、溆浦等地。清光绪2年(1875)各邑纂修通谱。通谱公派:(自二十三派始)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实务,谦厚发菁华,绂冕芬徽鬯,圭璋品诣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灿云霞。大宗合系:栻生焯、炳。焯生明义、明羲。明羲生镗,镗生惟孝、惟考。明义生翱、翔、铿(字毅甫,一说铿即千载)。炳生明经、明养、明缣、明孙、明隆。
栻-焯-明羲-镗-惟孝-絅-万宝-仁秀
张仁秀
宁乡
龙塘
曲江相公九龄弟九皋公凡十三派生魏公,魏公生宣公,又八派至仁秀公,世居巃塘,生敏、毓。敏公生纲、维、纬。纲公衍瑄、琮、瑢、玘四房,维公衍琦、珂、珪、瑆四房,多有迁往湘潭、湘乡者。毓生公生綕、纯二房,綕公生珠、珉,纯公生珍。总祠建于官山。明成化18年(1482)、清雍正10年(1732)、乾隆37年(1772)瑄、琮、瑢、玘、维、杰六房合修族谱,道光后各支分修。道光3年(1823)、同治2年(1863)维房续修。道光6年(1826)、同治3年(1864)、光绪24年(1898)瑢房续修,光绪28年(1902)、1948年瑄房续修。道光12年(1832)、咸丰8年(1858)、光绪8年(1882)、1921年玘房世朝支续修。道光7年(1827)、光绪11年(1885)、1923年世廷、世邦及铨支续修。光绪10年(1884)又合修通谱。官山总祠通派: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实务,谦厚发菁华,绂冕芬徽鬯,圭璋品诣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灿云霞。
宁乡
先祖南宋名臣张浚。浚卒,其子栻、杓葬父于衡山下枫林乡龙塘之原,即宁乡十都官山。后世张氏聚族于宁乡。奉栻八世孙仁秀为一世祖,其曾孙琮生锡、鍊、锷、锦四子。1925年锡、鍊、锷三房七修支谱,堂号冠英。
栻-焯-明羲-镗-惟孝-絅-万全-伯瑛、叔瑛、季瑛、昆瑛、玉瑛、仲瑛、金瑛
张万全
安化
宣公七世孙万宝、万全,万宝为宁乡龙塘支祖。万全生伯瑛、叔瑛、季瑛、琨瑛、玉瑛、仲瑛、金瑛等。因元乱烹沸,近郡沅州、靖州、岳州、武冈州等处城路俱陷,至正7年(1347)携带家小徙外祖汪谟任江西吉安郡守治地避乱,有明定鼎,奉旨随偏还籍,洪武20年(1387)卜居安化。伯瑛居岩底;叔瑛葬五里牌;季瑛居马头;琨瑛居大范,生一飞、再飞。一飞衍量、仁两房,量房居大范,仁房落业八里潭;再飞迁柘溪,衍天庆、天寿两房,庆房后迁宁乡。玉瑛居钟底;仲瑛居益阳栗山;金瑛居冲头。清康熙25年(1686)合族建万全公总祠于县治西街。康熙、雍正、乾隆间三次合修宗谱。前派:叔祖宗,时敏立,再国文,朝一汉。后派:英裔传合美,珂里步前修,第竣齐标甲,恩纶福泽悠,诗书承世业,孝友绍先猷,邦遇荣膺锡,家声永振球。汇族合选五言循环大同派行歌:钟灵徵积厚,沩衍庆同熙,柱砥川腾壮,熳游景萃奇,城南留胜迹,锁阮重遗基,派续良模远,柯交奕叶蕤,炳高彪节义,培笃振弓箕,锦绣千秋贵,流芳百世师,林泉延道脉,燮理荷荣禧,墀拜杨休命,钧陶复旧规。通谱公派:德茂光先祖,良贻在克家,殷勤敦实务,谦厚发精华,绂冕芬徵鬯,圭璋品诣嘉,席珍留待聘,掞藻灿云霞。
张季瑛
新化
季瑛第四子天绅公,字昌达,常用名天升,亦用添升,于元末迁居新化白沙镇东北之石子湾。谱一修于明万历24年(1616)。派语:添伯原文思,单必兴仲德,应惟一自家,如可继懋光,先人贻植远,芳微洵鼎盛,孝友代相遵,国民守其正,宗功敦礼教,祖泽锡余庆,睿智启英豪,集群同化进
新化
白溪
始迁祖添升公(即天绅),元末始居新化白溪。至八世辅,授宝庆卫百户。九世大孝公,明万历进士,授舒城知县,有治声,官至四川按察副使。
益阳
张家坪
始迁祖动泰公(万全-季瑛-天襟-动泰),明洪武时由河南长葛避乱益阳,衍居桃江张家坪。
张仲瑛
益阳
栗山河
始祖栻公,八传至仲瑛公,字大成,迁居湖南益阳岐市。仲瑛公之子天景公,字庆云,于明洪武年间自岐市徙居益阳栗山河(今属桃江)。谱尊庆云为一世祖。庆云公生有二子:长道富无传;次道贵生益秀,益秀生子四:世荣、世华、世富、世贵,衍为四大房。明嘉靖40年(1561)创修族谱,清康熙28年(1689)、雍正10年(1732)、嘉庆10年(1805)四大房合修,光绪25年(1899)世华公裔松、柏、权三支五修。同治7年(1868)建庆云公祠于栗山河。至1948年,庆云公裔男丁4911名,女口2468名。支派:天道益世单,廷广时文应,之善良方(英裔传合)美,珂里步前修,第峻齐登甲(植远),芳徽洵鼎盛,孝友代相遵,国民守其正,宗功惇礼教,祖泽锡余庆,睿智启英豪,集群同化进。
益阳
迁湘始祖仲瑛公,卜居益阳栗山,生华辅、艺辅。艺辅居山青铺,华辅居讲文,生九子,存聪、通、荣、富、贵五房。清康熙27年(1688)一修族谱,嘉庆19年(1814)三修,咸丰10年(1860)四修,光绪20年(1894)五修,1929年六修。派语:辅政以斯文,廷召太极拱,承祖启贤良,齐家遵周孔。张氏通谱合派:(自四十二派始)诗书敦至教,孝友迪前光,大业能观国,奇才必达邦。
益阳
千家洲
始迁祖树公,为南轩公十七派孙(万全-仲瑛-天升-福潱-清二-定文,五传至树),明万历间由湖北沔阳新堤迁益阳千家洲烂柴港。清嘉庆12年(1807)始修族谱,咸丰9年(1859)、光绪19年(1893)、1929年、2003年续修。支派:(自十九派始)国正兆升平,年丰礼义兴,宗功延世泽,祖德远昌隆。
张金瑛
湘乡
龙返
南轩公十二传至传贤公(万全-金瑛-济顺-明道-发轫-传贤),字添与,明嘉靖30年(1551)生,万历36年(1608)卒,由宁乡迁湘乡三十五都湖洲,再迁望春二十七都龙返。清咸丰初始修族谱,2005年续修,其时现存人口704人。原派:(自十代始)名声传万尚,百世永昌隆,后代沾先德,前程耀祖功。"沾"字后接通派"德"字。注:传贤
栻-焯-明羲-镗-惟孝、惟考
张万宝
张惟考
益阳
炭溪
峡山
谱称始迁祖俊世、富联二公为魏国公第五世孙镗公之后。镗公二子:惟孝、惟考。惟孝公子万宝、万全于元乱烹沸之际携家徙外祖汪谟任江西吉安郡守治地避难。明朝定鼎,万全公奉旨还知安梅,万宝公留居吉水县圳上村。之后其后俊世公闻荆南安定,于洪武间毅然迁楚之辰。阅二十年挈唐氏转徙于益治西之炭溪,为炭溪张氏始迁祖。惟考公于宋理宗景定5年(1264)迁往山左。元顺帝至正5年(1345)曾孙凤仪公复徙益水南之白鹿寺。其子富联公于明洪武间更迁于益阳峡山口,为峡山张氏始迁祖。炭溪谱牒自明崇祯11年(1638)至1944年凡六修,峡山谱牒自明末至1943年亦六修,1993年二支首次合修。峡山房二十四世张国基,谱名裕晋,曾为全国侨联主席。俊世公房派语:俊宗文穆时,忠国守良其,善成贤相继,德广启鸿基。富联公房派语:富标瑞世,贵显都京,唐宋挺秀,元明尚应克让光尧代,允恭裕舜朝,中天开景运。合族派语:岐黄望族兴,姓字赐长弓,孝悌彰河岳,廉劼耀古今,丰功书竹帛,壮志贯霓虹,万代崇风范,新章谱胤雄。
栻-焯-明羲-镗-惟考-松、绣、绵
张万均
安化
三洲
魏公四世孙镗公,靖宋难,其次子溟公(即惟考,惟考生松,松生万钧,万钧生焕斌、焕赋、焕珷),韬踪敛迹,遂家梅山。字派:焕德文才绍,宗祖万式功,名允代兴盛,可一必昌隆,崇先忠孝志,承武大儒封,奇策丹廷献,祥开庆演宏,嗣徽继述绪,用力勉于中,理学昭来彦,佑启烈维雄。
张万安
宁乡
长桥
唐宰相曲江张九龄弟四川节度使九皋公十四传至宣公,宣公支分派别七传至继斌公,字廷芳(绣-万安-继斌),贡选教谕,未任,因元末兵乱卜居宁西长桥。斌五传至锡、铙二公,锡公三子:乾公迁蜀,艮公迁祖塔,坎公留居长桥;铙公生宪公,迁松坑。锡、铙二房合谱始修于明万历间,清乾隆26年(1761)、道光元年(1821)续修。铙房支谱始修于同治13年(1874),光绪32年(1906)续修,1932年三修。派语:派从继述良,孝顺子孙昌,为能光景祚,永瑞德含芳,礼乐崇周孔,诗书振楚湘,文明昭国泰,俊杰启家祥。
张明
宁乡
狮冲
始祖明公(惟考-锦-喆恺-嗣绳-昌盛-明),世居蜀之绵竹,明嘉靖间以贡士官楚南安化县尉,解组后与长子士林卜居安化苏溪。七传至显达公,字志行,携子承鼎、承星由苏溪徙宁乡十都狮冲。清康熙间创建明公祠于安化城西,同治间建宁乡祠于狮冲王家寨。清乾隆12年(1747)始修族谱,嘉庆22年(1817)续修,光绪22年(1896)三修。派语:明士贤正友宪胜显承英裔传合美大聿泽振家声西蜀芳规远南邦业世宏人才欣蔚起竹。注:张克刚《张氏南轩通谱》明公为万全公七子金瑛公裔。世次为:全瑛生济泰,字嗣绳,嗣绳生昌盛,昌盛生明。
栻-焯-明义-铿-任道、任远
张贵文
张绍文
张景文
宁乡
始祖唐曲江之南康伯九皋公,八传至璘公徙成都。再六传至宣公,生二子:炳、焯。焯生羲、义二公。义公子毅甫公,仗义负文丞相骸骨葬江西之吉州,遂寄籍江右,四传(任道-渊-源升)至贵文、绍文、景文三公,明洪武元年(1368)兄弟由江西泰和圳上迁宁乡。贵文居山底,绍文居水口,景文居烧汤。贵文公下分良、善、聪、德、智、民六房。清康熙47年(1708)贵、绍、景三房合修族谱,乾隆27年(1762)三支合建义公祠于西城外,之后各房各修支谱,光绪间又合修通谱。贵绍景三房派语:升文彦惟直,邦时应所之,枢炳培锡泽,新荣起锦期,恢宏勖经济,光耀庆洪规,运兴人进福,本正树开枝,孝友家声远,中和祖绪垂。
张绍文
湘乡
张家渡
始祖南轩公,子二:炳、焯。焯生明义、明羲二子,明义公子毅甫四传至贵文、绍文、景文公。绍文公卜居宁乡五都水口,生子九,第六子添裕公于明永乐年间由宁乡迁湘乡张家渡,生子仁、义。清康熙47年(1708)贵、绍、景三支合修族谱,光绪32年(1906)张家渡五修支谱。
湘潭
八家湾
一派祖宣公传至六派景渊,生二子:发、癸。发公字源升,生三子:贵文、绍文、景文。绍文为宁乡水口支祖,衍为福、礼、禄、祚、祐五房。癸公字恒升,生会文,会文之子关梓徙居湘潭,为湘潭支祖。清同治3年(1864)礼、禄、祚、祐及关梓房合修族谱。五房支祠位于湘潭八家湾。
张绍文
张铣
湘乡
夏紫桥
奉南宋理学家张栻为一世祖。栻葬父浚于宁乡沩宁官山,遂居宁乡。传至第十世铣(绍文-添福),明洪武间迁居湘乡下寺桥(后称夏紫桥)。清宣统3年(1911)五修族谱,堂号清河。
张汉诚
湘乡
花桥
始迁祖汉诚公(任远生汉诚),元至正间由江右吉安府吉水县迁居湖南湘乡六十七都六甲,即后来二十三都五区之杨柳花桥。清光绪17年(1891)三修族谱,堂号孝友。
栻-焯-明义-千载
张千载
邵阳
东乡
大水田
始祖宣公,支裔徙居江西吉安府庐陵县圳上。宋元间千一公(又称千载公)又自庐陵托籍于岳州巴陵县新墙市。递传至嗣贤公,字帝用,明洪武初由巴陵新墙迁居宝庆府邵阳之东乡两广塘迴龙桥(今靖合乡)大水田,派分濂、海、灒、清、澄、源、漗七大房。宗祠在大水田。裔孙相逊公于天顺间由大水田迁居仁凤乡张家垅。族人分布于万安、卫东、保厘、槎江、靖合及四川铜梁县、壁山县大陆场等地,分祠在仁凤乡张家垅。清乾隆33年(1768)创修族谱,咸丰6年(1856)续修,光绪16年(1890)三修。班次:忠明千万世,嗣孝绍相廷,时正安邦本,文才永胜宗,国朝多吉庆,祖泽广兴隆,列圣钦鸿业,荣封锡汝桐,勋垂钟汉楚,熙载镇江东。
岳阳
新墙
始迁祖千一公(又曰千载公),宋元之际自江西吉州府庐陵县圳上鹅头颈长坵举家迁此定居。
栻-焯-明义-翔-庚、申、器、允
张庚
武冈
山门
水口
以黄帝五子挥公为第一世。一一五世至张栻。至一一八世翔公,任荆襄参知政司官,寓辰州,为迁辰始祖。第五世秀成公,原讳必信,号甲四,元时任武冈路总管,遂留籍焉。住山门水口(今属洞口县)。第八世良臣,子十三,泌亮居蔡山;泌才、泌兴仍居山门水口;泌录居月塘;泌文居吊水;泌达居石背,余不详。泌兴派下十三世仲文、仲富、仲贵为该族旦落始祖。族谱始修于明万历37年(1609),1992年七修。咸丰间南轩公位下泌才、泌兴公等十五族建挥公总祠于武冈州旱西门内。五修班次:朝鹤忠龙秀,辅遂臣泌发,福显永良才,时大友之天,锡爵文明起,赐禄华映先,千年宏圣通,万世富崇原,家声绵祖泽,懿得复仙元。
张申
沅陵
城西
始祖翔公祖籍洪州,任四川参将,宋嘉祐4年(1059)由四川回湖南扫墓,经沅陵病卒,眷属奔丧至沅陵,次子申留居沅陵城西张家巷。族人分居马底驿黄笋坪、白雾坪等地。
张器
沅江
张家寨
始迁祖添祥公,字学上,号步云(明义-翔-器-添祥—敬宗—学上),原籍江西吉安府庐陵县,明洪武间占籍沅江郎保四都张家寨。清道光2年(1822)、光绪32年(1906)纂修族谱。
益阳
车山塘
始迁祖志良公(明义-翔-器-添祥—敬业—志良),明洪武间自江西吉水迁此开垦。后裔居车山塘、千家洲。
沅江郎荆堤三姑托
始迁祖修公(明义-翔-器-添祺—修),元至正间由庐陵县占籍于此。清乾隆22年(1757)、同治8年(1869)、光绪32年(1906)纂修族谱。
溆浦
始祖翔公,先世籍四川绵竹,宋末官辰州。子四:庚、申、器、允,申留居沅陵;器、允徙新化;庚后迁溆浦,历三代派分九房。庚之后裔分布城东、思蒙、低庄、张家桥等处。
张允
祁阳
始祖浚公,宋孝宗隆兴2年(1164)葬于宁乡县沩山,其后裔散居于长沙、宝庆、衡州、永州、辰州各地。浚玄孙翔迁江西省泰和县。翔子允迁沅陵县,宋末复迁泰和县西山乡,元初迁来祁阳。在县内定居的有万隆、万盛兄弟和从弟万纯,其子孙分布在今邵东、衡南、祁东盘塘、永州和县境芳名亭、丝塘冲、腊园、张公亭、白水等处。
武冈
始祖栻公长子焯生翔公,曾家江西泰和,复寓辰阳。翔公孙万隆卒葬武冈杨林寺,隆公第三子再华,字学祖,户名胜保,元泰定4年生,明永乐3年卒,落业武冈三陂田石壁江。1930年建支祠于田塘村。1949年纂有族谱。旧班:再德榖应彰,友本文天廷(范),范(元)世(国)国(京)惟(大)京(学)。合班:光宗思继述,开胤启贤良,慈孝承先志,伦正祚永昌。
零陵
发元坪
远祖浚公,南宋西蜀锦竹人,葬宁乡县沩山。其子栻,后徙居衡阳,后裔居长沙、衡阳、宝庆、永州、辰溪等地。三世孙朝凤于宋理宗时在江西为官,遂落籍泰和县,四世孙允从泰和县迁居湖南沅陵,宋末复迁江西泰和。五世孙万隆、万盛、万祥于元初从江西泰和再迁湖南,万祥居衡州,万隆、万盛居祁阳、邵阳。万盛孙诲繁迁零陵发元坪,为零陵始迁祖。清初,万盛嗣孙有人徙蜀,历代繁衍,成为蜀中望族。
邵阳
曲塘
桎木山
始祖栻公,五代孙万祥(通谱:明义-翔-允-万盛、万隆、万祥),元大德年间自沅陵迁宝庆邵阳大东路洪桥,至明洪武年间迁曲塘桎木山。原派语:万德再有志,永定世仲朝,兴国承宗祖,安邦正泰良,义立名家泽,文开景运昌,士宏希上达,才大焕庭光。
益阳颜家湾
邵阳曲塘张氏十三世承祚,字云辉,清康熙年间迁益阳县二十里颜家湾落居。
邵阳
坂冲
始迁祖添福公(通谱:明义-翔-允—万隆—再咏—添福),元末始居邵阳县北乡坂冲花屋场。
湘乡
桐溪
始迁祖添源公(通谱:明义-翔-允-万隆-再果-才聪-添源),明宣德10年(1435)自江西吉水县圳上太子庙奉令迁湘,开基于湘乡县锦古石乡桐溪。族人分布于邵阳及川东等地。清乾隆43年(1778)建宗祠于田塅。族谱始修于道光5年(1825),光绪24年(1898)续修,1949年三修。至1948年,已传20代,族人约1000人。
栻-炳
张明孙
湘乡
欧源
谱称宣公生焯、炳,炳生明经、明养、明缣、明孙。明孙字耀南,法名十三郎,原籍江右,宋淳祐3年(1243)徙居湘乡县西南八十里欧源,今属双峰。历八传始分景洪、景信、景瑜。景瑜传两派至廷治、廷汲,治生应栋、应宿。汲生应奎、应举、应试,衍为五房。清康熙55年(1716)始修族谱,乾隆14年(1749)续修,咸丰6年(1856)三修,光绪29年(1903)四修,1995年四修。乾隆16年(1751)建宗祠于欧源。派语:明世庚辛,德俊音思,景仲伯廷,应星嘉施,仁正后代,文学永隆(文学永隆四派改就公派)。
张明缣
长沙
樟树亭
始祖栻公,十传至汉瀹公(炳-明缣-梁-思礼-钊-正宗-彦道-履安-汉沦),原籍江西吉水县鹅颈大坵。明永乐间偕弟汉清来楚南浏邑东乡第二都圭法里红沙堡。后清公迁益阳。汉瀹公携子钊公卜居星沙北门外鸳鸯井,继居善化河西槽塘桥,后迁樟树亭。谱尊汉瀹公为第一派,三世雄春、应春之后兄弟八人端、琢、鸾、浩、俊、杰、佺、俍,鸾、俍无传,衍为六房。清嘉庆10年(1805)建宗祠于樟树亭。咸丰7年(1857)创修族谱,光绪26年(1900)续修,1948年三修。派语:(自十派始)应正世大,光明显耀,承绍人囗,永昭宗道,建立功囗,进修德业,恢振先声,蔚启英哲。该族名人张捷书,长江水师岳州镇总兵。
浏阳兰芬坪
始祖荆湖北路安抚使栻公,五世孙翼珍(炳-明缣-极-翼轸)始自长沙老龙潭迁浏西兰芬里。
益阳三堂街
始迁祖宪茂公(炳-明缣-杜-恩溥-镒-锡祥-宪茂),明成化时由江西吉水宦游,卜居桃江三堂街杨家村。
张明隆
邵阳
渡头桥
始祖兴远公,元季自新化县徙邵阳县三溪六都。长子宽甫分析邵阳县富阳一都渡头桥,今属邵东。次子宽申留三溪六都茅田。
栻-炳-明经-镇-任泰-诚-兴
张诚
长沙
一世祖诚公,南京临淮人,元末为盐商,往返于江都,后随明太祖征战有功,宦于长沙,遂家焉。清道光23年(1843)续修族谱。
宁乡
茅埠
始祖诚公,字存真,官北平指挥,随谷王自南京临淮迁长沙,卒葬湘潭淦田。季孙信公,信公长子亮公立业于善邑凤凰冲,次子升公居淦田,第三子胜公徙居宁乡茅埠。清乾隆9年(1744)建宗祠于茅埠。光绪3年(1877)三支纂修通谱,堂号四益。
张兴
湘潭
十亩丘
始祖兴公,世居临淮。明洪武初授永宁卫指挥佥事。四世明公,自临淮迁居长沙东屯渡,为该族一世祖。明生教公,迁湘潭熙春门外十余里湾桥,至六世子秀公,五子:楚寰、斗寰、铭寰、宾寰、云寰。清道光4年(1824)楚、斗、铭三房三修支谱,道光12年(1832)三房共建支祠于潭邑上四都十甲十亩丘。同治9年(1870)四修支谱,1913年又合长沙宾寰裔五修,堂号二铭、大忍。
张亮
邵阳宝丰冲
始祖亮公,明洪武初年自直隶省顺天府山河县牛角湾宦湘,卜居宝庆府邵阳城东关张家冲,后又迁至邵阳东乡宝丰冲。族人分布在靖合、平六、槎江、保厘等乡以及祁阳、四川秀山、巴县、贵阳市等地。清道光年间建宗祠于靖合乡侯家塘。族谱始修于嘉庆11年(1806),同治2年(1863)、宣统元年(1909)续修。
未知
张锡
长沙
峡山
宋绍兴7年(1137)栻公随父浚公由蜀来楚,居永州,后同葬宁乡十都官山。栻七传至元季文忠公昊,宦游江西,移寓丰城。明初子锡公护卫南京,洪武3年(1370)由丰城坪坝街移居长沙峡山,至八派衍为四支。清康熙11年(1672)创修族谱,乾隆元年(1736)续修,同治8年(1869)三修,宣统3年(1911)四修。三修时有湖南巡抚刘崐及曾国荃序。谱以昊公为始祖,锡公为支祖,锡公子行清公为一派祖。派语:行文环廷,大朝显明,宏启开立,仕正必成,枝长叶秀,裔世昌荣,桂馥兰馨,京楚闻声。
注:本表据张勇、寻霖《湖南氏族源流》、张海瀛《中华族谱集成·张氏通谱(张铣、张而昌撰)》、张克刚《张氏南轩通谱》以及上图馆藏张宣公家谱整理。《湖南氏族源流》共收录张氏支派343支(长沙69支、湘潭25支、株州43支、衡阳2支、邵阳17支、益阳34支、常德21支、怀化43支、郴州22支、永州19支、岳阳31支、娄底5支、张家界12支)。《张氏通谱》收录以宣公为始祖支派37支。《张氏南轩通谱》收录82支(张化孙非宣公裔除外)。据笔者核对,《湖南氏族源流》以宣公为始祖的支派约45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