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5 4460和6400:最新分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16:56:15
背诵《古文观止》好处远大于背诵英语美文

不经意间发现《古文观止》篇文章,背诵他的好处确实很多。我试着去背诵吧,毕竟早上我要背诵或读英语。准备考研啊!

套用“用脑营销自己,如何获取高薪职位讲座   --- 孙路弘”的话来说:你要想扩大你的右脑,一定要博闻强记,而且要背,背什么?从《古文观止》里面找一篇你喜欢的来背。我背诵的目的也主要是为了培养右脑。此外发现有两篇文章写的蛮好分别是:

《古文观止》对我一生的滋养 from:http://www.gmw.cn/CONTENT/2007-03/01/content_560953.htm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教师职称评审现场,一位清瘦的年轻教师把《醉翁亭记》的前半部分朗诵一遍后,围绕“乐”字开始讲课。十余分钟后,一位戴眼镜的评委提问,“你能把文章这样准确地背诵下来,一定下了很大功夫吧。”年轻教师笑一笑:“也没有下什么功夫,我只是每天抄写一篇《古文观止》上的文章。抄写完《古文观止》后,又抄写其他古代散文。”

  这是十几年前的事情。年轻教师也早已离开教育岗位从事其他文字工作了。像此前一样,每逢有人问怎样写好文章时,他提的最多的建议就是:背《古文观止》吧!

  这位年轻教师就是我。

  很小的时候,读完父亲送的《古代诗歌选》,就只有竖排本的《古文观止》可读了。开始,我非常排斥这颇为怪异的读物:竖排暂且不说,字体是繁体字,注解连带点评都是“之乎者也”的。三二百字的《周郑交质》远不如六百多字的《琵琶行》读起来酣畅淋漓。可我实在拗不过那个没书可读的时代,只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地跳着去读《古文观止》。

  这种囫囵吞枣式的阅读许多时候也是津津有味的:《桃花源记》的逼真,《北山移文》的华美,《马说》的精辟,《前赤壁赋》的恣肆……能够这样概括文章的精彩是很久以后的事情,当时只能用浮士德与梅菲斯特打赌那句话来概括:你真美呀,请停留一下!做得更多的是把书中许多“好词好句”辑录在一起,向别人炫耀。这很与学以致用的终极目标有点南辕北辙。后来,我的工作改为通篇背诵了,因为《古文观止》中的“好词好句”数不胜数,录不胜录。

  上中学后,正是“伤痕文学”、“反思文学”铺天盖地的时代。在学校的图书馆里,丢开《古文观止》,我一头扎进了现当代文学的汪洋中,挑灯夜战,斩获颇丰。故事情节的魅力渐渐褪去之后,我惊奇地发现,这些作品的根源几乎都可以在《古文观止》中找到我们比古人进步了许多,也有许多地方还没有达到古人的高度。于是,我又回头去读《古文观止》。

  那时,新版的《古文观止》逐渐增多,横排,简化字,不少还带上了翻译。我挪用了几天的饭费,购买了一套。先前的那套几乎散架,我给它包上书衣,尖锥轻扎,铜线装订,圣物一样地束之高阁了。说来奇怪,早先读《古文观止》时,我常常不满于没有浅显的解释,读起来费力,而拿起这新本,我竟然不需要再去看注解,很轻松、很从容地就读了下去,惟一的收获是纠正了一些误读误认的词汇。

  高考时候,自知才钝,不敢奢望名校,但专业是铁定已久的:汉语言文学,事遂我愿。在那所普通的院校中,我继续着《古文观止》的阅读历程。在教授们“之乎者也”的吟诵中,许多同学昏昏欲睡,我却凝神侧耳。

  后来,当我撰写的评论得到读者首肯时,开辟的文学专栏引起注目时,一篇篇文字在报刊面世时,我无不打心眼里感激着《古文观止》。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又翻开《古文观止》默读了下去——它已经深深地融入了我的灵魂。

  是时候该教女儿读《古文观止》了,我对自己说。(评:是啊,我现在大学了,也想学或者背诵了。)

  光明日报:《古文观止》是最伟大教材 from :

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905/11/content_11349895.htm

      正在读大学的儿子每次寒暑假回家,都要带上几本外语书,我问他,你为什么不带《楚辞》,不带《古文观止》?(大学谁还自觉去学习非本专业的东西况且是国语,不过现在的我才意识到文学素养的重要).他用陌生的眼睛看着我,仿佛他的老子是外星人,根本不懂地球上的行情。

    地球上的行情特别是中国的行情确实是流行《新概念英语》而不是《古文观止》。儿子一点也不傻,他的选择自有道理。

    问题是,我们的教育体制有点傻。语言、语文教育便是一例。

    语文,以前又叫国文,它像国旗、国歌一样代表一个国家的尊严。语文这个概念,像天文、水文、人文一样壮丽。中国语文与母语、汉语、中文等义,它是民族心理、民族情感、民族思维、民族品格、民族特质、民族智慧的奠基者、培土者。语文教育的重要性,无论如何强调都不过分。

    文言文被打倒之后,白话文神气十足地在大地上蹒跚学步。它娇媚可爱,也丑态百出。我要冒昧地说:白话文之后的中国语文教育的效率与质量令人难以恭维,它在国民综合素质的培育上拖了中华民族的后腿。请务必准确地理解我这句话的意思:不是否定白话文,而是要对白话文时代的中国语文教育进行反思。目前,中国语文教育的最大弊端是轻道重术,像数理化一样坠入题海战术。语文教育的花样不可谓不多,招式不可谓不繁,但却事倍功半,学生的语文能力特别是语文创新能力差强人意,国民的语文素养与文明古国的地位极不相称。不久前,一位在大学任教的朋友在酒席上兴致勃勃地拿出他参与编著、刚刚出版的大学语文教材,我一看书名,就大皱眉头。书名叫《新编大学语文教程》,语文界对这样的书名习以为常,我却对其中的“教程”二字颇多反感。语文是很性情的东西,把语文教程化、程式化,是语文教育的末路。一个书名,折射了当前语文教育理念的偏差与败落。

    中国古代的语文教育从理念到方法,十分简单,也十分先进。它对推动中华民族的进步与发展功不可没。《三字经》、《千字文》教人识字,《四书五经》教人习文作文,更教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清代民间学人吴楚材、吴调侯叔侄编选的《古文观止》,并没有经过国家审定,却大行其道,在城乡广泛流传,成为最受欢迎的语文教材,影响达三百年之久。

    历史上的许多“复古”,带来的却是巨大的革新,如唐宋古文运动、文艺复兴。而很多空想式的冒进带来的却是巨大的倒退,如大跃进、跑步进入共产主义之类的闹剧。我呼吁,我们当前的语文教育应适度“复古”,化繁为简,回归文本。

    其实,语文学习的秘诀就在于掌握汉语言的根。众所周知,所有的白话文字,皆始于文言文,故汉语言文字的根,在于文言文。文言文,以雅俗论,较白话文为雅;以简繁论,较白话文为简;以深浅论,较白话文为深。所以,若是掌握了文言文,就等于精通了现代文。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掌握了文字上的根,我们才能真正地驾驭自己的语言,也才有可能推敲和锤炼文字。而这正是阅读和作文所必备的素质。

    王金战在《英才是怎样造就的》一书中,讲述了一位考入名牌大学的学生语文学习的“捷径”。就是从《古文观止》入手。第一遍,先将不懂的文字通过注解搞明白,然后开始默诵。注意其中的韵味与节奏,慢慢品读。先整体把握其思想,再推敲其文字。最后再朗读,感受文章的内在气质与灵魂。

    《古文观止》是中国最伟大的语文教材,是中国最优秀的人文教科书。中学生、大学生乃至全体国民、全世界的华人都要通读、精读《古文观止》。《古文观止》是语文教育的“高原训练”,经过高原训练的学子对白话文自会游刃有余。(李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