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江双语小学怎么样:真题解析-1987年-2008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4:39:18
真题解析
一、真题分类(1987年-2008年)
1、货币银行学
(1)货币及货币制度 
88 论述 为什么要划分货币层次?划分的主要依据是什么?
 89 简答 计算货币流通速度有哪些主要方法,目前西方通用的是哪一种?
 95  简答 货币制度的构成要素
 95 简答   什么是货币的流动性
 95 简述 简述我国货币层次划分及其理论依据
 95 简述 试述我国的货币发行程序
 96 简答 货币的职能
 99 简答 货币存量与货币流量
 99 简答 我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是由哪些货币形态组成的?
 99 简述 比较马克思阐述的货币职能与西方经济学家的货币职能表述。
 00 简答 货币史上有过哪几种主要的货币本位制?
 00 简答 怎样衡量金融资产的流动性?
 01 简答 什么是货币的贮藏手段
 04 简答 中国人民银行现行公布的货币供应量有几个层次,请给出它们的定义。
 08 简答 货币本位制
(2)利率 
89 简述 论利率杠杆对我国企业经营活动的调节作用。
 90 简答 利率掉期(interest swap)
 91 简述 利率的宏观调节作用。
 94 简答 什么是实际利率?它同名义利率是什么关系?
 96 简答 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96 简答 货币的时间价值
 96 简述 试述利率市场化的条件
 99 简述 根据经济学一般理论,假定其它条件不变,试分析利率下降:
(1)对一国国内生产的影响;
(2)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对一国资本流动的影响。
 99 简答 《金融时报》每天公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利率(CHIBOR)是怎样计算的?
 99 论述 从1996年5月以来我国先后三次下调利率,试论这三次利率下调的理论意义和政策意义。
 00 简答 理论上,利率下降对经济有什么影响?
 01 论述 中国利率自由化的条件与步骤
 06 简答 利率决定理论及货币增长与利率水平的关系
 07 简答 名义利率,实际利率与均衡利率
(3)货币需求 
88 简答 说明流动性偏好(Liquidity Preference)的三个动机。
 88 简答 列出费雪、剑桥和凯恩斯的三个货币需求计算公式。
 89 简述 简述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的理论,并说明货币需求函数中的变量。
 92 简答 货币幻觉
 99 简答 流动性陷阱
 99 简答 货币需求函数
 99 简答 弗里德认为影响人们持有货币的因素来自于哪些方面?
 02 简答 货币需求函数
 06 简述 为什么利率上升,货币需求会减少?
(4)货币供给 
90 简述 财政赤字与货币发行的关系如何?
 92 论述 联系我国实际,论述基础货币、货币乘数的变化对货币供应量的影响。
 94 简述 简述派生存款的产生过程。
 95 简答 我国银行基础货币的构成。
 96 简述 某甲以现金2000元存入银行,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为10%,在充分派生和不考虑现金漏出的
情况下,问:
(1)整个银行体系可创造的派生存款的最大数额?
(2)给出整个银行体系在创造派生存款前(即刚接受现金存款时)和创造出最大额派生存款后
两种情况下的资产负债表。
 96 简述 简述财政赤字不同的弥补方式与中央银行基础货币供给的关系。
 98 简答 什么是基础货币?它包括哪些内容?
 01 简答 现代经济中货币的供给是怎样决定的
 05 简答 影响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06 简述 为什么说货币供给是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存款人和借款人共同决定的?
 06 论述 2005年,我国货币供给增加,但是,贷款却呈现下降趋势,这是为什么?请给出政策建议。
 06 简答 货币中性
 08 简答 货币供给的内生和外生
(5)通胀与通缩 
87 简答 1950年我国采取了哪些措施抑制通货膨胀?
 89 简述 通货膨胀都有哪些类型?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理我国的通货膨胀?
 95 简答 通货膨胀有哪几种类型?
 99 简述 试分析通货紧缩对经济的影响。
 00 论述 如果说“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那么,通货紧缩是否也是一种货币现象?为什么?
 01 简述 判断通货是否紧缩的标志有哪些
 05 简述 简述我国通货膨胀的成因。
 08 论述 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有哪些,各有什么利弊?
(6)金融机构 
87 简答 谈谈在我国发展多种金融机构的意义。
 88 简述 简述我国专业银行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
 88 简述 目前我国金融体系由哪些种类的金融机构构成,简述它们之间的关系。
 98 简述 试述投资银行的功能及在资本市场中的作用。
 99 简述 试分析商业银行在性质、职能及业务范围等方面与其它金融机构的区别。
 00 简答 信用合作社有哪几个重要特征?
(7)中央银行 
87 简答 如何完善我国中央银行的宏观控制机制?
 89 简述 美国和联邦德国的中央银行主要采取哪些措施控制通货膨胀?有哪些措施可供我国借鉴?
 89 简答 代理国库
 89 论述 论我国中央银行宏观控制的主要手段
 90 论述 论述我国经济的治理整顿中,中央银行所起的作用。
 04 简答 中央银行票据
 05 简答 中央银行独立性
 07 简述 为什么说中央银行应当保持一定的独立性
(8)货币政策 
87 简述 西方国家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中间目标和操作目标是什么?
 90 简答 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有哪几个?
 90 简述 简述反周期货币政策的内容
 91 简答 国际上曾使用过哪几种指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94 论述 分析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最终目标及相互关系。
 92 简答 试述西方经济学中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
 94 简述 简述进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前提条件。
 98 简述 试述我国实施“适度从紧”货币政策的目的,并分析它与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关系。
 99 论述 试论述我国1998年3月改革存款准备金制度的基本内容,并分析此次准备金制度改革的理论
意义和政策意义。
 00 简答 为什么指定货币政策时要考虑“时滞”?
 04 论述 论货币政策时滞与通货膨胀控制。
 05 简答 中国人民银行在公开市场操作业务时所用的主要交易品种
 05 简述 简述货币政策中间工具选择应考虑的问题
 06 简述 简述通货膨胀目标制的基本特点。
(9)金融抑制、金融深化和金融创新 
89 简述 八十年代以来西方金融创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98 简答 金融压制论
 99 简述 试分析“金融压制论”的主要观点。
 01 简述 “凡是新的金融业务,都是金融创新”,请对此加以评述
(8)金融市场(证券投资相关)
87 简答 什么是银行同业拆借市场?目前开放我国同业拆借市场有何意义?
 88 简答 我国建立二级资本市场需要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88 论述 目前我国金融市场上的主要金融工具是什么?如何进一步开拓和完善我国的金融市场?
 90 简述 初级市场与二级市场的关系
 91 简述 谈一谈国外二级证券市场的功能和运行机制。如何借鉴国外经验发展和完善我国的二级证券市
场?
 92 简答 金融市场按不同划分标准有哪几种?
 94 简答 金融市场与同业拆借市场的区别
 01 简答 什么是那斯达克(NASDAQ)市场?
 02 论述 你认为应该怎样减持国有股才能保持资本市场的长期稳定发展?
 07 简述 有人说上市公司实际只是从一级市场上筹集资金,所以一级市场对经济的重要性要大于二级市
场,你怎么认识这种说法。
 08 简述 简述资本市场对资源配置的机制。
(9)金融工具(证券投资相关)
87 简答 什么是美国联邦基金?
 90 简答 可转让定期存款单(CDs)
 91 简答 期权(Option)
 91 简答 联邦基金(Federal Fund)
 91 简答 Treasury bill
 94 简答 什么是掉期交易?它有什么本质特征?
 94 简答 什么是期货交易?
 96 简答 衍生金融工具的定义
 98 简答 期权交易是指怎样的金融交易?
 98 简答 试列出几种金融衍生产品和原生产品。
 98 简答 什么是远期利率协议?
 98 简答 证券回购协议与二级市场的证券交易有何区别?
 99 简答 什么是证券回购协议?其与证券抵押贷款有什么不同?
 00 简答 什么是“currencyswap”?
 00 简答 解释期权的内在价值。
 05 简答 正回购与逆回购
 07 简答 什么是联邦基金利率?
 07 简答 欧式期权与美式期权
 07 简答 股指期货
 08 简答 金融衍生工具
 08 简述 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
2、商业银行管理
(1)资产负债表 
87 简答 资产收益率(return on assets, ROA)
 88 简答 西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主要内容是什么?
 99 简答 商业银行的一级储备包括哪些内容?二级储备主要指什么?
 01 简答 什么是商业银行的二级储备?它主要由哪些资产组成?
 02 简答 请列出我国商业银行资产与负债的主要项目,并说明资产方与负债方的关系。
 07 简述 比较商业银行各种弥补准备金不足的方式
(2)资产负债管理 
92 简答 西方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包括哪些基本内容?
 98 简述 西方商业银行“缺口管理”的目的和内容。
 99 简答 什么是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
 00 简述 从商业银行角度评价“债转股”的利弊
 02 简述 我国《商业银行法》规定,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应该遵循什么原则?
 04 简答 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
(3)贷款业务 
89 简答 委托贷款
 94 简答 西方国家商业银行在放款前做信用分析中的“character,capacity,capital”分别是指什么?
 00 简答 按照国际通行的商业银行资产分类法,贷款可以分为哪五类?
 03 简答 审贷分离制
 03 简述 中小企业贷款难的原因
 04 简述 用金融机构(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和资金运用的恒等式分析我国存差或者贷差的
变化。
 07 简答 什么是贷款损失覆盖率?
 07 简答 简述商业银行贷款管理中的“6C”原则。
(4)表外业务 
87 简答 什么是票据承兑贴现?
 88 简答 什么叫金融租赁?什么是抵押贷款?
 91 简答 商业银行的中间业务有哪些?
 91 简答 租赁与分期付款有什么区别?
 94 简述 西方国家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内容和近年来迅速发展原因?
 96 简答 金融租赁
 01 简答 什么是备用信用证
(5)银行产品 
88 简答 什么叫商业汇票?什么是银行本票?
 90 简答 银行承兑票据(Banke’s Acceptance)
 92 简答 银行承兑汇票
(6)经营模式 
89 简答 在实行专业化银行制度的西方国家中,商业银行与非银行机构在业务经营上有哪些主要区别?
 00 简答 商业银行分业经营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00 简述 比较全能银行制度与专业化银行制度的各自利弊。
(7)金融监管 
91 简答 为加强国际银行业监管的巴塞尔协议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94 简答 国家风险指什么?包括哪些方面?
 98 简答 在银行监管中一般用哪几个风险权数来计算银行的风险资产?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风险权数
为零的资产有哪些?
 98 简答 试述中央银行金融监管的目标与原则。
 98 简答 什么是美国金融监管上实行的骆驼( CAMEL)评级制度?
 99 简答 依照《巴塞尔协议》的规定,商业银行的核心资本应包括哪些内容?
 01 简答 我国金融实行分业监管,三大监管机构的监管范围分别是什么?
 08 简答 核心资本和附属资本
3、保险学
(1)费率 
98 简述 简述寿险费率与银行利率的关系。
(2)基本概念 
99 简答 保险代理人与保险经纪人
 00 简答 保险价值与保险金额
 01 简答 再保险
 04 简答 保险合同中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义务
 06 简答 责任保险
 07 简答 什么是保险代位求偿权?
4、国际金融学
(1)国际收支 
87 简答 国际收支状况对我国货币流通状况有什么影响?
 89 简述 在国际收支出现不平衡时,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进行调节?
 92 简答 调节国际收支均衡应采取什么汇率政策?有什么客观依据?
 90 简答 国际收支平衡表的几个主要项目。
 92 简答 试述国际收支平衡表的项目构成及内容。
 98 简答 国际收支有哪些差额项目?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00 简答 国际收支表中,资本项目包括哪几项?
 08 简答 国际收支平衡表
(2)国际收支理论 
91 简答 简述马歇尔—勒纳条件的主要内容
 91 简答 J曲线效应
 99 简答 马歇尔—勒纳条件
 01 简述 简述国际收支调节的货币分析论
 08 简答 马歇尔—勒纳条件
(3)汇率、汇率制度及汇率政策 
87 简答 现货外汇交易(spot foreign exchange market)
 89 简答 在外汇经营管理中,为避免汇率风险,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89 简答 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
 90 简答 汇率升水(premium of exchange rate )
 91 简述 试述货币对外贬值效应,你对我国最近两次我国人民币汇率的调整有何评价?
 95 简述 什么是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有何特点?
 98 简述 为什么在开放经济中,一国的经济基础不稳固会引起货币对外贬值?
 98 简答 “肮脏”的浮动汇率
 98 简答 香港的联系汇率制的基本内容和实质。
 98 简答 浮动汇率制和钉住(联系)汇率制。
 00 简答 简述人民币贬值的代价。
 00 简答 什么是汇率目标区?
 01 简答 什么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
 05 论述 为了缓解目前我国人民币升值压力,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
 08 简答 什么是托宾税?
 07 论述 当前人民币汇率升值原因,方式以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08 简述 简述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制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4)汇率理论 
91 简答 购买力平价
 94 简述 汇率决定的资产分析法的内容?
 94 简答 什么是无抛补利率平价条件?
 94 简答 解释汇率理论中的“一价定律”
 94 简述 简述购买力平价理论。
 97 简答 利率平价条件
 98 简答 绝对购买力平价和相对购买力平价。
 00 简述 简述汇率决定理论中的货币主义学说。
 01 简答 购买力平价
 03 简答 相对购买力平价
 06 简答 利率平价条件
 08 简答 马歇尔——勒纳条件?
 08 简述 利率平价条件所使用的是名义利率还是实际利率,为什么?
(5)国际储备 
88 简答 我国国际储备的主要构成项目是什么?
 88 简答 特别提款权(SDR)由哪几种货币构成?权数如何?
 91 简答 国际储备的资产构成
 92 简答 国际储备管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94 简答 国际清偿能力与国际储备的区别。
 00 简答 特别提款权
 00 简述 决定一国国际储备适度水平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08 简述 什么是国际储备,影响国际储备规模的因素有哪些?
(6)内外均衡政策 
94 简述 当国际收支逆差与国内失业并存时,如何进行有关宏观调节政策的配合?
00 简答 蒙代尔一弗莱明模型(Muddell-FlemingModel)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00  简述    简述人民币贬值的代价
02  简答    丁伯根原则
05  论述    为了缓解目前我国人民币升值压力,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
(7)外汇干预和自由兑换 
94 论述 试论一国货币实现自由兑换的经济条件,结合我国实际,分析实现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必要性,
难点与对策。
 97 简答 IMF协定的第8条款
 98 简述 试述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可兑换的涵意及基本内容。
(8)国际货币体系 
88 简答 说明特里芬难题(Triffin Dilemma)
 99 简答 什么是“特里芬难题”?
 99 简答 什么是国际货币体系?
 00 简答 简述国际货币体系的主要内容及其作用。
 01 简述 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特点及崩溃原因
(9)国际金融市场 
87 简述 为什么八十年代以来西方金融市场会出现全球一体化趋?
 89 简述 简述离岸金融市场(off-shore financial markets)的特点及其对经济金融的影响
 95 简答 离岸金融市场。
 98 简述 什么是离岸金融市场?对一国经济和金融会产生哪些方面的影响?
 00 简答 解释在岸金融市场和离岸金融市场。
 01 简答 国际金融市场是由哪几个子市场构成的
(10)国际金融危机 
98 论述 试述亚洲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可能产生的影响。
 99 论述 试论我国在亚洲一些国家发生金融危机、汇率普遍下跌的情况下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理论依
据和实证意义。
 01 论述 论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国际资本市场发展的特点
(11)欧元 
98 论述 欧洲统一货币(“欧元”)的进展及其实现将对国际金融带来什么影响?
 99 简答 什么是‘欧元’?
 00 简答 解释欧元和欧洲货币单位。
 01 简答 什么是区域货币同盟
二、如何答题
1、判卷情况
首先,综合课考试,据本人了解的情况,判卷采用的是踩点给分,就是说,如果这个题目中,该有的要点都有一定的分值,答上了就给分。其次,判卷的时间是很紧的,大概是在两天左右的时间内判完所有的试卷。这些情况可能很多人都知道,但就是这些决定了答题的策略。
2、答题要求
第一,卷面一定要整洁,否则肯定要吃亏;
第二,要点要清楚,层次要清晰。最好是用(一)①②③(二)①②③等标清楚,判卷老师不可能有很多时间来给你找要点,没找到你就亏大了;
第三,如果需要有图表说明,一定要用尺子画图,这样可以保证你有不错的分数;
第四,细节要注意,一页写不完的最好是标清楚见下页,因为试卷一般是分开看的,一个老师看几个题目。如果你的答案有一半在在下页而没标明的话,就有可能要倒霉;
第五,要多写,但不要说废话,老师判卷是很枯燥的事,言之无物的话易引起其反感。
3、答题方法
(1)简答题
1)概述
综合课要拿一个理想的分数,简答题是基础。因为一个简答题,现在是七分,如果你写出五六个要点的话,基本上讲问题不大,六分左右是有保证了。但有很多同学简答题做得很不好,只能得一半左右的分数。
2)举例:2001年简答题“效用”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概念。
首先要说明效用是商品或服务给消费者带来的一种满足,这是一个基本的说明了。如果不做进一步的阐述,就在这里翻来覆去地说,这个题目就给你一分到头了。
其次,要说在经济学中,衡量效用有两种方法,基数效用论和序数效用论;
第三,基数效用论的基本论点和遇到的问题可以稍微说一下;
第四,序数效用论的基本论点和遇到的问题可以说一下;
第五,可以说一下效用在经济理论中的地位,效用最大化是消费者理论的基础,由此出发可以得到需求曲线。
这样,效用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就基本上清楚了,基本上就可以得到一个接近于满分的分数。
简答题一定要多答要点,因为简答题是典型的踩点给分,你不知道他标准是几个要点,只有多写,把相关的都写出来,才能保证不出问题。考试的时间不是让你思考的,是让你不停的写的。一个题目拿到手,最多一两分钟思考一下答题策略,然后就要把相关的要点按重要程度尽量多写。
(2)简述与论述题
1)概述
这两种题的答题方法差异不大,只是前者可略为简单一点。
论述题的答案一般可分为这样几部分:
第一,理论背景。只有把理论背景说清楚了,答题才能有深度,才能得高分。如果试题可以通过理论模型来说明的话,更要先交待模型。这样答题逻辑清楚,说服力强。当然也有些题目背后没有现成的模型;
第二,分析问题。利用已简略说明的理论模型,说明试题要求分析说明的问题。
第三,现实背景。五道口的试题很多都有较强的现实背景,有的明显,有的隐含,如果能够联系现实做一些简述,对提高分数是有帮助的。
第四,要注意的是,要你分析原因的题目要答一下对策,要提解决办法的题目要分析原因。这是隐含的,不答肯定要扣分。
2)举例:2004年的简述题:“分析GDP增长率与社会经济持续均衡发展之间的关系”
首先,这个题目至少有两个理论背景:第一个是长期来看,惟有潜在增长率是可持续的,这是无论哪个宏观经济学派都承认的;第二个是索罗增长模型。另外还要注意经济增长与社会经济持续均衡发展的不同,政府这段时间一直在提科学的发展观,这些都有关系。
第二,现实背景是,从2003年开始经济是否过热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围绕这个现实可以说很多,也可阐明一下自己的观点。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要注意既不要畏手畏脚,只是套话连篇;又不要过于激进,提一些无现实性的偏激观点。有理有据,中庸一点就可以了,毕竟这是考试,风险大了不值得。
3)举例:2003年简答题“为什么说提高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对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第一,要清楚消费是总需求的一部分,这是在分析总需求,大的理论框架是IS-LM和AS-AD模型。具体的说,消费的比重直接影响各种乘数等等,这些理论可先阐述一下;
第二,当时的现实是,连续多年的扩张财政政策成效不是很显著,国债增长很快,财政政策压力很大。如何提高消费是当时政府和理论界非常关注的问题。围绕这个中心,可以做很多文章。
(3)与热点有关的问题
连续性很强,也与现实有很强的联系。
比如说1999年的:“什么是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有人认为当前中国出现了经济紧缩现象,对此你有何评论? ”与2000年的专业课论述题:“如果说“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那么,通货紧缩是否也是一种货币现象?为什么?”,2001年的专业课试题:“判断通货是否紧缩的标志有哪些?”,都是典型的例子。所以,没有比历年试题更权威、更有效的复习资料,认真读历年试题,真正读懂它,从中找到规律,是最有效的复习方法。当然,如果你理论真的融会贯通的,不看也可以,那就要看你的水平了。
总之,五道口的试题,让你一点也没话说的不多,但真正得高分的也不多。要得到比较理想的分数,第一要对理论框架要有一个总体的了解,对要考的概念或原理在理论框架中的作用位置要有整体的概念和把握,第二对现实有关注,要知道经济中正在发生什么事,大家在讨论什么问题,有哪些论点和解决方案。做到了这些,一个基本的分数就有保证了,再能考好基础课,问题就不大了。
三、2004年—2008年综合考试真题要点(仅供参考)
1、货币银行学
(1)简答题
1)现金流的终值和现值(2004年)
背景:公司理财的概念,强调货币现金流的时间价值。
基本思路:
1:给出终值与现值的概念:在不同时点的货币现金流的等值折算
2:给出计算公式
3:影响因素:市场利率(或贴现率)大小的影响2)合格境内投资者(QDII)(2004年)
背景:这是当年与QFII,CDR一起出来的概念,同为推动中国资本账户开放的过渡措施。QFII实行后,中国金融高层开始致力于QDII的推行。40-50亿规模的社保基金已于近日成为中国“首家QFII”。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社保金缺口问题日益严重,社保基金赴境外投资有利于其保值、增值。国务院已批准了全国社保基金投资境外资本市场的申请,首批40亿到50亿元规模的资金将首选香港。
可从三方面进行阐述
1:基本定义QDII (国内机构投资者赴海外投资资格认定制度QUALIFIED DOMESTIC INSTITUTIONAL INVESTORS,QDII)制度由香港政府部门最早提出,是在外汇管制下内地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的权宜之计,以容许在资本账项目未完全开放的情况下,国内投资者往海外资本市场进行投资的一种制度安排。最有可能的情况是,内地居民将所持外币通过基金管理公司投资港股,也即QDII将允许中国大陆的机构投资者购买香港上市股票并在可能的情况下购买其他地区的上市股票。
2:现实意义
此举将使中国各家银行持有的1,511亿美元的外汇存款中的一部分找到另外的投资渠道,从而为放开中国资本市场打下一定的基础并帮助提振香港经济。
有利于推动内地券商走向国际市场,给有实力的内地券商更多的发展空间和积累国际业务经验的机会,促进内地券商做大做强
有利于引导国内居民通过正常渠道参与境外证券投资,减轻资本非法外逃的压力,将资本流出置于可监控的状态
3:可预见的风险:
1)QDII的推出将为资本摆脱中国严格的外汇管制开一个先例,这将导致资本账户可能出现的剧烈波动。
2)香港股市中的中国概念股,特别是与内地A股市场同质的H股,它们的市场价远比开放前的国内B股市场的股价还低,将对目前的沪深股市构成重大打击。对B股市场也会形成资金分流。3)中央银行票据(2004年)
背景:中央银行于2002年9月首度在公开市场业务中引入央行票据,于2003年12月第二次引入央行票据,引起了市场的广泛关注和猜测,两次发行都是为了解决正回购时手中现券不足的问题,为今后继续回笼货币创造条件。当然央行利用目前时机发行中央银行票据不排除有更深层次意义,即逐步向完善国债收益率曲线的目标迈进。
央行票据的定义:中央银行票据,是中央银行为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其实质是中央银行债券。之所以叫"中央银行票据",是为了突出其短期性特点(从已发行的央行票据来看,期限最短的3个月,最长的也只有1年)。但央行票据与金融市场各发债主体发行的债券具有根本的区别:各发债主体发行的债券是一种筹集资金的手段,其目的是为了筹集资金,即增加可用资金;而中央银行发行的央行票据是中央银行调节基础货币的一项货币政策工具,目的是减少商业银行可贷资金量。商业银行在支付认购央行票据的款项后,其直接结果就是可贷资金量的减少。央行票据由中国人民银行在银行间市场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债券发行系统发行,其发行的对象是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目前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有43家,其成员均为商业银行。
意义:
1、丰富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工具,弥补公开市场操作的现券不足
2、为市场提供基准利率:国际上一般采用短期的国债收益率作为该国基准利率。但从我国的情况来看,财政部发行的国债绝大多数是三年期以上的,短期国债市场存量极少。债券市场的分割与不成熟等系列体制及操作规则方面的原因使得在财政部尚无法形成短期国债滚动发行制度的前提下,由央行发行票据,在解决公开市场操作工具不足的同时,利用设置票据期限可以完善市场利率结构,形成市场基准利率。
3、推动货币市场的发展:目前,我国货币市场的工具很少,由于缺少短期的货币市场工具,众多机构投资者只能去追逐长期债券,带来债券市场的长期利率风险。央行票据的发行将改变货币市场基本没有短期工具的现状,为机构投资者灵活调剂手中的头寸、减轻短期资金压力提供重要工具。4)中央银行独立性(2005年)
定义: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是指中央银行履行自身职责时对法律赋予或实际拥有的权利、决策与行动的自主程度。中央银行的独立性比较集中地反映在中央银行与政府的关系上,这一关系包括两层含义:一是中央银行应对政府保持一定的独立性;二是中央银行对政府的独立性是相对的。
内容:中央银行的独立性主要表现在:建立独立的发行制度,以维持货币的稳定;独立的制定或执行货币金融政策;独立的管理和控制整个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这是一种相对的独立性,即在政府的监督和国家整体经济政策指导下的独立性。
它的两条原则是:第一,中央银行的货币金融政策的制定及整个业务操作必须以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为基础的出发点。要考虑自身所承担的任务及责任,不能自行其是,更不能独立于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之外,甚至与国家的宏观经济目标相对立。第二,中央银行的货币金融政策的制定及整个业务操作都必须符合于金融活动自身的规律。中央银行既不能完全的独立于政府,也不能对政府百依百顺,成为政府附庸。5)正回购与逆回购(2005年)
定义:回购协议是什么
两者比较:正回购与逆回购是回购的两种形式。回购是证券出交易时,卖方向买方承诺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将证券买回的交易方式。正回购,是同一内容的资产先卖出再买进的合约;逆回购,是同一内容的资产先买进再卖出的合约。回购交易的特征是:期限短;买卖的资产都是流通量大、质量最好的金融工具,如国库券.回购的实质是一种质押短期借贷,最初目的是融资,后发展为货币政策手段。回购协议买卖价格是一致的,但卖方(融入方)要付息给买方。回购市场的参与者主要是金融机构、企业和中央银行以及中介服务机构。6)央行的法定职责
背景:此题考中国人民银行法,答出法律规定的法条即可。
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中国人民银行履行下列职责:
(一)发布与履行其职责有关的命令和规章;
(二)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三)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流通;
(四)监督管理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
(五)实施外汇管理,监督管理银行间外汇市场;
(六)监督管理黄金市场;
(七)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
(八)经理国库;
(九)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
(十)指导、部署金融业反洗钱工作,负责反洗钱的资金监测;
(十一)负责金融业的统计、调查、分析和预测;
(十二)作为国家的中央银行,从事有关的国际金融活动;
(十三)国务院规定的其他职责。7)联邦基金利率(2007年)
概念:美国联邦基金利率是指美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其最主要的隔夜拆借利率。这种利率的变动能够敏感地反映银行之间资金的余缺,美联储瞄准并调节同业拆借利率就能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并且将同业拆借市场的资金余缺传递给工商企业,进而影响消费、投资和国民经济。
作为同业拆借市场的最大的参加者,美联储并不是一开始就具有调节同业拆借利率的能力的,因为它能够调节的只是自己的拆借利率,所以能够决定整个市场的联邦基金利率。
作用机制:美联储降低其拆借利率,商业银行之间的拆借就会转向商业银行与美联储之间,因为向美联储拆借的成本低,整个市场的拆借利率就将随之下降。如果美联储提高拆借利率,在市场资金比较短缺的情况下,联邦基金利率本身就承受上升的压力,所以它必然随着美联储的拆借利率一起上升。因此,美联储有这样干预市场利率的能力,其反复多次的操作,就会形成合理的市场预期,只要美联储提高自己的拆借利率,整个市场就会闻风而动,进而美联储能够直接宣布联邦基金利率的变动,至于美联储是否要辅之以其它操作手段也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与再贴现率的比较:再贴现率的变动只能影响那些要求和符合再贴现资格的商业银行,再通过它们的超额准备余额影响同业拆借利率,因为能够获得再贴现资金的商业银行有限,且从理论上讲,这些资金不能拆出牟利,这就阻断了再贴现率下降的扩张性效应。同样再贴现率的上升,还款的商业银行未必很多,商业银行超额准备的紧张也比较有限,其紧缩性效应也难以完全作用到位。
对中国完善基准利率的启示:完善我国同业拆借利率的形成(SHIBOR)和中央银行其干预、调节乃至决定,在调控,而不是稳定金融的意义上,甚至比发展再贴现还要重要。(2)简述题
1)试用逆向选择原理分析强制保险的必要性 (2004年)
分析思路:应该明确这里的强制保险是指的应该是银行等吸收存款的机构强制性参加存款保险。
概念解释:逆向选择“应该定义为信息不对称所造成市场资源配置扭曲的现象。以旧车市场为例,二手车市场应该率先成交质量较好的旧车,可实际上却是质量较次的旧车。因为,二手车市场按车的平均质量定价,质量较好的旧车,其质量高于价格,车主不愿意进入这个市场。而质量较差的旧车,其质量却低于价格,该市场就会充斥质量较差的旧车。旧车交易就不像一般的商品市场那样,交易的序列按质量由高向低排列,而是由低向高排列成交。如果买方知道旧车的价格高于它的质量,他们不买 “逆向选择”也就不会发生。如果旧车的出售者诚实得不想赚质量低于价格的差价,“逆向选择”同样不会发生。
存款人角度分析:
在自由竞争及信息充分的条件下,风险较高的银行想要吸收存款只能向存款人提供更高的存款利率。而由于存款保险的存在,会使存款人过分依赖存款保险机构。此时,存款人可能将更多的注意力投向银行所能提供的利率而非银行的经营风险,从而有可能使享受全额或在一定额度以下全额赔偿的存款人及风险偏好的存款人倾向于选择利率较高从而风险较高的银行。
银行角度分析:
在自愿性存款保险方案的情况下,存款保险制度允许金融机构自愿加入和退出,并且对存在相同经营风险的金融机构的存款,征收相同比率的保费。则那些偏好风险因而风险更大的银行更愿意参保,而且为了避免其他银行“搭便车”,投保银行总是有动力增大资产风险;而同时对那些资产质量优良,经营稳健的金融机构而言,它们在存款保险中的收益和成本不对称,相当于为那些经营状况差的金融机构交纳保费。这样,这些稳健的金融机构就会不参加存款保险,已经加入的也会退出。如此一来,为了能够在紧急情况下有足够资金去补偿存款者,存款保险机构只能提高保费。这又导致次等稳健的金融机构退出存款保险,最终的结果是只有经营最差的风险最大的金融机构才会留在存款保险体系里。显然,由于巨大的金融机构倒闭的风险,这样一个保险体系是无法维持下去的。也就是说,如果存款保险制度设计不当,逆向选择的存在,将导致最稳健的金融机构首先从这一体系退出,最终造成存款保险体系的崩溃。
鉴于目前我国银行以及居民风险意识较差,如果采取自愿投保方式,一些银行出于对保险成本的考虑,可能不愿参加存款保险,且可能造成居民过于依赖存款保险的倾向。因此,我国宜采取强制保险方式,所有符合条件的存款机构都必须参加。2)影响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2005年)
概念:基础货币一般由存款准备金和流通在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金两部分组成,因此影响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因素,具体说来就是影响两部分的因素:
(1)影响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变动的因素:
第一,存款准备金率,如果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的比率,商业银行上交存款准备金越多,基础货币量增加。
第二,流通中的现金量,流通总的现金流入银行系统的数量增加,能使商业银行上缴存款准备金随之增加。
第三,中央银行买卖信用证券的数量,买进有价证券,就能使商业银行的上缴存款准备金增加。
第四,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放款、贴现的松紧,如果中央银行扩大或放松对商业银行的放款、贴现,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也能够增加。
(2)影响流通在银行体系以外的现金量变动的因素:
第一,公众收入增加和消费倾向,公众收入增加,手持现金量也会增加,消费倾向的变化也会引起现金量复杂的变化。
第二,物价变动状况,在币值不稳定和物价不稳定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提取存款、手持现金、抢购商品等混乱状况。
第三,经济发展和体制的变动情况,如商品交易发展、就业人数增加、集贸市场扩大等因素往往会促使流通中现金量增加。
第四,存款和现金比例变化,如收购农副产品付现比重提高,农业贷款、个人贷款中相当部分的付现等,也会促使现金流量增加。
第五,信用开展程度,如银行存款利率的提高、储蓄网点的增多、非现金结算的广泛开展等,这些因素往往会影响流通中的现金量。
(3)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控制基础货币是中央银行的一项基本任务,就我国而言,加入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先前的资产负债已经平衡,基础货币就是指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的再贷款,业就是整个金融体系的原始资金来源,也是整个金融体系的原始资金来源。还有外汇储备变动对基础货币的影响,即外汇占款。(在此不展开了,请同学自己分析一下) 3)利率决定理论及货币增长与利率水平的关系(2006年)
(1)阐述四个主流的利率决定理论
①古典学派的实际利率论:认为,利率由实际因素投资和储蓄决定,投资是对资金的需求,随利率上升而下降;储蓄是对资金的供给,随利率上升而增加,当资金需求与资金供给相等时决定均衡价格。
②流动性偏好利率理论:凯恩斯从货币角度提出的利率决定理论。认为,货币需求主要包括交易需求、预防需求和投机性需求。货币供给则为外生变量,主要由货币政策决定。当资金需求等于资金供给时的价格。
③可贷资金论:同时考虑了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认为借贷资金的需求和供给均包括两个方面,借贷资金需求来自某期间投资流量和该期间人们希望持有的货币余额;借贷资金供给来自同一期间的储蓄流量和该期间货币供应量的变动。其中货币供给与利率是正相关,货币需求与利率是负相关。总的来说,均衡条件为:I+△Md = S+△Ms。这样,可贷资金的供求决定了均衡利率。
④IS-LM理论:认为,均衡利率由收入与利率同时决定。(见简答题1)
   (2)阐述货币增长与利率水平的关系
① 在短期,货币供给量的增加会使得货币市场上资金供过于求,因此,作为资金价格的利率必然下降,从而刺激投资和消费。
② 在长期,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刺激投资和消费的效应,会使经济增长,总需求增加,因而经济社会中对货币的需求量也相应增加,导致利率上升;同时物价水平的上升,也会促使名义利率上升。但根据货币主义的“货币中性”,在长期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仅仅能改变名义利率,而实际利率仍保持不变。
4)为什么说货币供给是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存款人和借款人共同决定的?(2006年)
(1)概念:货币供给是指一定时期内一国银行系统向经济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行为。根据流动性的不同,“货币供给”的可划分为几个层次:
M0:现金;
M1:现金+活期存款;
M2: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储蓄存款。
货币供给的主体是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前者创造基础货币,后者创造存款货币。其中,中央银行在整个货币供给中居于核心地位。
   (2)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可由货币供给模型得出:Ms=B•m,其中,B为基础货币,m为货币乘数,
 
其中,c’为现金漏损率,rd为活期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e为超额准备金率,t为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的比例,rt为定期存款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结合题干问题分析:
① 中央银行:作为货币供给的主体,主要通过三大货币政策工具(调节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节再贷款利率、公开市场操作)来调节基础货币(B),改变 与 ,从而控制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能力,间接影响货币供给。同时,中央银行还具有现金发行的权力,可以通过发行通货直接控制货币供应量。
② 商业银行:商业银行主要通过资产负债业务,创造派生存款来影响货币供应量。商业银行不断地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在非现金提取的条件下,发放的贷款又再次在银行体系中形成新的存款,这样周而复始,使得银行体系能形成几倍于原始存款的存款货币,从而改变货币供给量。从货币供给模型来看,商业银行主要通过改变超额准备金率(e)来改变货币乘数,从而影响货币供给量。
③ 存款人:由于财富效应、预期收益率的变动、风险的变化、流动性的改变,使得存款者会改变现金与金融资产的比例,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层次;同时定期存款占活期存款比例的改变也会改变货币乘数(t),从而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
④ 借款人:借款人对货币的需求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刺激商业银行贷款的增加。经济的高涨使得预期收益率增加,因此投资增加,商业银行为了获得更高的收益,会将一部分资金从货币市场转移到资本市场,或同过主动负债来满足借款人的需求,从而也会促使经济社会中的货币供应量增加。
综上所述,可以得出货币供给是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存款人和借款人共同决定的。(3)论述题
1)为了缓解目前我国人民币升值压力,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2005年)
(1)人民币升值压力产生的原因
①中国目前实行“单一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但是,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以后,为防止金融风险的发生,中国汇率波动幅度进一步缩小,波动幅度不足万分之五。“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某种程度上已演变为固定汇率制。随着美国放弃“强势美元”政策,美元开始对世界主要货币贬值,由此连带钉住美元的人民币对世界主要货币的贬值。
②目前,我国外汇管理体制规定,除“三资”企业外,所有中资企业的外汇收入一律到外汇指定银行办理结汇手续,创汇企业只允许按规定保留一小部分机动外汇资金,企业不得持有超过外汇账户上限的外汇,银行不得也不将超过外汇结算周转头寸上限的外汇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出售,甚至连外国直接投资也由央行通过人民币外汇占款发行方式全部吃进,这样中央银行实际上扮演了外汇市场最终出清者的角色,包括银行、企业和居民在内的外汇需求受到高度抑制,造成虚假的“供”大于“求”,难以真实反映外汇供求水平。与此同时,央行作为外汇的唯一最终持有者,自然会导致国家外汇储备随着外汇流入同等规模增加,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外汇储备的虚假繁荣。在西方发达国家,流入的外汇不一定由中央银行全额买入,外汇储备变动压力较小。
③“双顺差”导致外汇储备急剧增加。中国在出口贸易方面享有长期顺差,2002年成为世界上第二大贸易顺差国;资本项目方面,中国2002年超过美国成为全球吸收外国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国际收支的双顺差是人民币存在升值压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④美、日等国以中国向世界输出通货紧缩和中国巨大顺差造成世界经济不平衡为借口向中国施加压力。
⑤国际热钱在逐利本性的驱使下,纷纷狂赌人民币升值,通过各种途径流入国内金融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⑥国内存在升值压力。一方面,强制结售汇制度使中央银行投入大量基础货币,形成高额的外汇占款,通胀压力加大。另一方面,国内经济高涨,局部过热的现状也造成了人民币升值的内部压力。因为根据购买力平价理论,物价上浮的货币具有升值压力。
(2)根据人民币升值压力产生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采取措施缓解升值压力。
首先,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根本途径就是要深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尽管我国的外汇体制改革已朝市场化的方向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一步,可目前我国的外汇市场还不是完全意义上的市场,市场机制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扭曲的,汇率的波动还不能真正反映供求的变化。为使人民币汇率变化能够真正成为市场上供求变化的“晴雨表”,为使保证人民币汇率的变化能够朝着有利于国家经济建设的方向发展,深化我国的外汇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①变创汇企业的强制结汇为意愿结汇如前所述,人民币强制结售汇带来的外汇供给无限膨胀和需求压制,不仅造成我国外汇储备的虚假繁荣,而且也造成了外汇市场“供不应求”的假象。改革的办法是变企业的强制性结汇为意愿性结汇。今后,任何企业,不论外资还是中资企业,其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收入可按自身的需要在任何一家外汇银行办理结汇手续。通过意愿结汇办法的实施,可以消除长期以来外汇供给无限膨胀的负面影响,从而最终缓解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②监管资本流动,同时进一步开放我国的外汇市场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的外汇管理部门对于资本项目下的外汇收入活动还需实施一定程度的监管措施,以确保有效的使用外汇资金和防止盲目引进外资所带来的债务危机;更主要的是抑制热钱的肆意流入,减少投机因素及其带来的人民币压力。对于资金的流出,也应该实行适当有效的控制,以防止资金的不合理大量外流给国家经济建设带来的严重冲击。
同时,积极探索开放外汇市场,允许居民和企事业单位自由开立外汇账户,自由地进行外汇买卖活动,只要是外汇资金来源合法,国内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可在国内按实际需要在人民币和外汇之间实行自由转换。这样,才能反应市场真实需求,从而真正形成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反映资金的价格,实现资本合理配置。
③对资本项目要做到均衡管制,加速“走出去”战略的实施。我国在资本项目管制方面,一致存在着非均衡现象,突出表现为鼓励资本流入,限制资本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阻滞了我国“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因此我国对外投资规模很小。另一方面,外国直接投资的急剧增长,这除了我国现有的劳动力优势和巨大的市场潜能等优势以外,还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外资的各种优惠政策。与国内企业相比,外资企业在所得税、关税、工商税、外汇管理、产业政策乃至市场准入等方面都享受“超国民待遇”,这在一定程度上支撑了直接投资的强劲增长。外商直接投资大规模流入,而对外投资不能得以迅速发展,这是资本项下大规模顺差的重要原因。因而,需要实行均衡管制,逐步取消有些外商投资企业的“超国民待遇”,给予民营企业更多的扶持,并积极支持国内企业“走出去”;这可以促使国际收支顺差缩小,进而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④努力促成人民币的可自由兑换货币可兑换所达到的阶段性程度制约着交易主体取得和运用外汇资源的途径、持有外汇的方式和规模,从而规定着外汇供求的性质和结构,影响汇率的形成机制。目前,外汇的收支仍然实行强制性结汇和限制性售汇,外汇的供给膨胀和需求压制现象明显,从而造成人民币升值压力。一旦人民币实现了真正的可自由兑换,长期以来被压制的外汇需求就会得到释放,上升的外汇需求将会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
其次,积极探索更灵活的汇率形成机制
①扩大人民币波动幅度,适时退出事实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根据“三元悖论”以及各国金融开放的实践,随着加入WTO后中国资本项目开放进程的加快,现有的事实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必将受到挑战,随着资本项目的放开,为了保证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制度必然趋于灵活、市场化。这样,汇率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幅度,才能形成合理的资金价格。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相机而动。
②通过积极的探索更灵活的汇率形成机制的行为,可以向国际社会表明人民币汇率改革的积极姿态,以缓解巨大的国际社会压力。国际社会向中国施加的压力的缓解,也能促使国际投机资本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减轻,从了减轻大规模的热钱投机于人民币升值造成的升值压力。
③完善中央银行的汇率干预机制目前,我国的外汇市场机制不健全,汇率的波动不能真正体现外汇市场上的供求变动,加之央行频繁入市进行干预,导致人民币汇率信号失真,汇率对资源的配置作用扭曲。实行更灵活的汇率形成机制后,央行能够建立有效的汇率干预机制,在汇率浮动的范围内央行不做任何干预,由市场自发的力量进行调节。避免央行应切记频繁入市干预,以发挥市场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第三,在财政政策方面,针对人民币升值压力进行税收结构调整。首先,可以调低出口退税率。下调的将会使中国出口增长放慢,进而使经常项目盈余下降,起到为汇率升值减压、也为中央财政负担减压的作用。需要指出的是出口退税税率下调将造成的企业出口活动受挫;而且目前国际收支顺差主要来源于资本项目。其次,提高房地产等高利润、高风险行业的所得税率。这样一是有利于抑制局部过热,缓解人民币升值的内部压力,二是为中央银行通过对冲操作稳定汇率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因为通胀压力的减轻为外汇占款提供操作空间。
此外,拓宽国内巨额居民储蓄的投资渠道。事实上,最近几年中国居民储蓄始终保持迅猛增长势头,又苦于找不到合理投资渠道。一旦资金拥挤在国内某一两个行业(例如房地产业),很容易造成经济局部过热。从而形成人民币升值的内部压力。2)2005年,我国货币供给增加,但是,贷款却呈现下降趋势,这是为什么?请给出政策建议。(2006年)
(1)背景:
“宽货币、紧信贷”是2005年以来,我国货币金融运行中的一个突出现象。货币供应量(主要是指广义货币,包括:现金、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持续增加,整个一年,M2共增长17.6% ,同时,信贷的增长却呈下降趋势,抑制了社会经济运行中的货币需求。
(2)含义:
① 宽货币意味着M2的增长过快,紧信贷则意味着企业的活期存款增速下降,从而引致M1减速;因此,M2和M1这两个层次货币增长速度呈“剪刀差”状持续扩大,同时也反映了货币的流动性正在下降,货币的储藏职能得到加强,而货币的交易职能趋于减弱。
② 广义货币的增加,其中主要是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存款余额的增加,而贷款增速是下降的,因此,“宽货币、紧信贷”同时也意味着存贷差的持续扩大。
(3)“宽货币、紧信贷”原因:
①从政策角度看:2005年货币当局鼓励市场资金宽松、利率走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有利于促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内控机制的改革;
二是有利于降低“热钱”收益,减少人民币升值压力;
三是有利于发展直接融资市场,推进利率市场化;
四是有利于促进消费,改变我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投资和外需的局面。
②从银行角度看:主要是为应对上市、自身改革和资本充足率的硬性约束需要,商业银行普遍提高了资本充足率水平,加大了债券市场投资力度,减少了信贷投放,已实现优化资产负债,提高资本充足率的目的。
③外汇占款大幅增加。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和持续的高额贸易顺差使外汇通过各种渠道不断流入,在现有的银行结售汇制度,造成外汇储备以及外汇占款的大量增加,从而存款数量(M2)大幅增加。
(4)“宽货币、紧信贷”暴露的深层次问题:
① 宽货币,即M2过于宽余,其中主要是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过多,反映的是居民的消费倾向低,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以及投资渠道不畅通等问题,意味着金融没有充分发挥引导资源配置、支持经济增长的作用。
紧信贷,即贷款增长速度过慢,虽然一方面反映了商业银行的资本硬约束加强,但同时也暴露出其风险定价能力较低、资金运用效率不高等问题。
(5)“宽货币、紧信贷”可能会产生的问题:
① 银行体系过多的流动性资金削弱了金融机构对宏观调控的敏感度;
② 过多的资金使得银行体系的风险过于集中,不利于金融系统的稳定;
③ 随着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提高,其增加信贷的欲望将会增强,在宽货币的局面下有可能会促使贷款大幅增加,存在通货膨胀的风险。
(6)相应对策:
① 从宽货币的角度:
a、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消费倾向,从而减少预防性储蓄;
b、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增加投资渠道,使一部分资金从银行体系流入实体经济,推动经济增长。
   ② 从紧信贷的角度:
a、加强商业银行的风险定价能力;
b、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推动中小企业的发展;
c、大力发展非银行融资体系,如:资本市场的股权融资、债券融资、金融租赁、信托等,确保资金的供给能有效满足资金的需求,改变目前过于依赖于间接融资的局面。2、商业银行管理
(1)简答题
1)违约概率(PD)和违约损失率(LGD)(2004年)
背景:这是关于信用风险管理方面的一对概念,国内商业银行利用LGD来进行内部评级管理,进而以此为基础与外资银行展开竞争,这是在加入WTO后面临外资行竞争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也是最近各商业银行研究的热点问题。当然也与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第三版修改意见稿的出炉有关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风险计量
在内部评级(IRB)法中,风险加权资产等于风险敞口(EAD)与风险权重的乘积。风险权重由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和期限(M)3个因素确定。违约概率(PD)是指未来一段时间内借款人发生违约的可能性;
所谓违约率(违约损失率),就是指债务人预期违约损失占风险资产敞口的百分比,即损失的严重程度。它在国际上有一个非常通用的英文缩写叫LGD(LossGiwenDefault)。影响LGD的因素很多,比如项目因素中,就包括债务类型、偿还顺序、抵押品等;公司因素中包含资本结构和相对偿还顺序;行业因素中,有形资产较少的行业如服务业,风险就大于有形资产密集型行业;宏观经济周期因素中,经济萧条期的风险就大于经济扩张期
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与期限M参数调整一起计算出风险敞口的风险权重。 LGD的数据非常稀少,这种数据比较敏感,所以,一般银行要花起码5—6年的时间,才能收集到足够庞大的数据来计算LGD。中国银行业从现在开始就做这项工作,那么5—6年后,这些银行就可以利用LGD来进行内部评级管理,进而以此为基础与外资银行展开竞争 2)资产收益率ROA和股权收益率ROE(2006年)
分别解释两者概念
(1)资产收益率是银行的纯利润与全部总资产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资产收益率= 纯利润 / 资产总额
资产收益率指标将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中的相关信息有机结合起来,是银行运用其全部资金获取利润能力的集中体现。
(2)股权收益率,又称净值收益率,是银行纯利润与净资产之比,其计算公式为:
股权收益率 = 纯利润 / 资本总额
股权收益率指标反映了银行资本的增值程度,同股东财富直接相关,因此受股东的格外重视。
(3)两者关系:
根据杜邦财务分析法,ROE = ROA × EM
其中,ROE为股权收益率( 净利润 / 总资本 ),ROA为资产收益率 ( 净利润 / 总资产 ),EM称为股本乘数 ( 总资产 / 总资本 )。3)贷款损失覆盖率(2007年)
概念:贷款损失拨备覆盖率是衡量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是否充足的一个重要指标。贷款损失拨备覆盖率=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余额/损失贷款余额。它反映了商业银行对贷款损失的弥补能力和对贷款风险的防范能力。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指商业银行需要根据“一逾两呆”、“五级分类”,或更严格的“十二级分类”方法来估计贷款资产中的不良贷款比率,并根据成为坏账的风险高低计提准备金,即拨备。所谓拨备覆盖率,就是拨备占不良贷款的比例,该比率越高,银行运营的安全性越强。
如何运用这个概念:由于各家银行计提标准不尽相同,因此不同银行间的拨备覆盖率可比性不强,投资者应更多关注具体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与自身历史数据的比较,看是否改善或恶化。当不良贷款率上升时,计提的拨备也会上升,银行利润就会下降,相反,不良贷款率下降会减轻银行计提拨备的压力,对利润就会有积极贡献。鉴于此,有时银行也会通过改变计提拨备的标准来调节利润,投资者若发现银行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计提出现不正常的快速下降而制造出 “虚假”利润增长,不要被此蒙蔽。(2)简述题
1)什么是6C法则(2007年)
答题思路:属于商业银行资产管理内容,资产管理必须符合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三大原则。尤其在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中,如何选择信誉良好而又愿意支付较高利率的借款者更为重要。因此关键在于银行如何对借款人进行筛选。在实务中,银行通常根据“6C”标准来评价各贷款项目。
(1)品德(character),指借款人的作风、观念以及责任心等,借款人过去的还款记录是银行判断借款人品德的主要依据。
(2)能力(capacity),指借款者归还贷款的能力,包括借款企业的经营状况,投资项目的前景,以及企业负责人的才干和个人背景等。
(3)资本(capital),指借款者的自有资本,它是影响借款者偿债能力的重要因素。
(4)担保(collateral)指借款者提供的还债抵押品。银行必须考察抵押品的价值,保管难易程度及变现能力等。
(5)经营环境(condition),指借款者所处的经营环境及其稳定性,包括竞争状况、劳资关系、行业前景,以及宏观经济和政治形势等。
(6)连续性(continuity),指借款人经营前景的长短。3、保险学
(1)简答题
1)保险合同中投保人和被保险人的义务(2004年)
背景:(查阅任意一本保险学的书应该都有的,这是一个记忆问题)当然要对投保人和被保险人这两个概念比较熟悉。
投保人义务:
1、投保人需按最大诚信原则履行如实告知的义务
2、按约定交纳保险费的义务
3、契约成立后,事故发生前,危险增加通知义务
4、事故发生后之通知义务
5、变更或恢复效力之通知义务
被保险人的义务:
1、契约成立前告知义务
2、事故发生通知义务
3、防止损失扩大义务
4、准备索赔文件义务
5、保留损失现场义务
6、协助保险人对损失现场查勘义务
7、保留向第三人索赔权之义务。 2)责任保险(2006年)
(1)定义:指以被保险人对第三者的民事赔偿责任为保险标的的保险。
(2)特点:
a、该赔偿责任须具备的条件:是被保险人对第三者依法应负的民事过失责任。
b、仅承担经济赔偿责任,而不负行政责任或刑事责任,且不负责被保险人的经济损失。
c、保险承保标的是无形标的,无法确定保险金额,但一般会载明赔偿限额。3)代位求偿(2007年)
背景:此题考保险学和保险法中的有关代位求偿的知识,答出相应知识点即可,无须过多引申。除了按本答案答题外,还可以按保险法中的有关法条内容答题,在此不在详述
代位求偿的概念:是因第三者对保险标的的损害而造成保险事故的,保险人自向被保险人赔偿保险金之日起,在赔偿金额范围内取代被保险人的地位行使被保险人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即保险人在代第三者向被保险人支付赔款后,取代被保险人向第三者索赔的权利。保险人取得该项权利后即可站在被保险人的地位向第三者进行追偿。
坚持代位求偿原则的目的:维护补偿原则,防止被保险人因保险事故得到双重赔偿(既从保险人得到赔偿,又从第三者得到赔偿),又有利于被保险人迅速得到保险赔偿;有利于维护保险人自身的合法利益;也可使有关责任方承担事故赔偿责任。
代位求偿的条件
(1)保险标的所遭受的风险必须属于保险责任范围。、
(2)保险事故的发生应由第三者承担责任。知
(3)被保险人要求第三者赔偿。这既是保险人赔偿的条件,也是代位的条件。
(4)保险人必须事先向被保险人履行赔偿责任。
(5)保险人只能在赔偿金额限度内行使代位求偿权。若保险人向第三者实际取得的赔偿金额大于赔偿给被保险人的金额,则保险人必须将超过部分的金额退给被保险人。这是代位求偿的权限。
代位求偿的适用范围
代位求偿权只适用于财产保险,而不适用于人身保险。因为财产保险的保险价值是可以确定的,财产保险合同是补偿合同。按照损失补偿原则,财产保险的保险标的发生保险事故时,被保险人只能得到补偿,而不能获得双重赔偿。而人身保险的保险金额是保险当事人双方约定的,其保险价值无法衡量,只存在保险金的给付,而财产保险的保险价值是可以确定的。
另外,我国《保险法》第46条规定:“除被保险人的家庭成员或者其组成人员故意造成本法规定的保险事故以外,保险人不得对被保险人的家庭成员或者其组成人员行使代位请求赔偿的权利”。知4、国际金融学
(1)简答题
1)什么是托宾税?(2008年)
概念:托宾税亦称资产流动税。由于著名经济学家詹姆斯•托宾倡导对外币兑换进行征税的建议受到广泛的关注,因而外汇交易所征的税被称为托宾税。这是减少资本金流入的一种方法。
作用机制:它可有效抑制短期资本的流入,而对长期资本的流入所起的作用不大。一方面,由于投资者具有多元化投资的动机,因此托宾税可能会降低金融市场的波动性,托宾税会更多的抑制那些不稳定的交易者,从而最终有利于市场效率的提高。另一方面,由于开征托宾税引起投资方向的转移,达到了通过税收来调节资源的分配的目的。
对托宾税的批评主要集中在以下两点:
①托宾税会降低市场效率。由于征税增加交易成本,因此投资者会持有金融资产而不想进行交易,这会给市场带来效率上的成本。
②如果托宾税只针对特定的资产,则会使投资转向未征税的资产,从而使现有的税收体系发生扭曲。
由于托宾税的征收涉及到不同国家之间进行的外汇交易,要想取得普遍的较好的效果,需要在税收政策、税收征收以及税款分配方面进行国际间的协调。托宾的设想是对所有与货币兑换有关的国内证券和外汇市场交易征收一种税率统一的国际税,因此,要想有效的征税,必须达成国际协议,否则,金融交易的流动性会便利对托宾税的逃避。2)马歇尔—勒纳条件?(2008年)
概念:马歇尔—勒纳条件是美国经济学家勒纳(A.P.Lerner)在研究既定的进出口供给条件下一国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的影响时提出的贬值改善国际收支的条件。
推导:在假定贸易商品进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的前提下,一国货币贬值能否改善国际收支取决于本国贸易品的需求价格弹性。
①. 令E=外汇汇率(单位外币的本币价格,直接标价法),X为以本币表示的出口额,M为以外币表示的进口额,B为以外币表示的贸易收入差额,则
 
对外汇汇率求导
 
其中 表示贬值国出口商品和进口商品需求价格弹性的绝对值。
②. 假设一国贸易收支在贬值前的汇率水平处于均衡状态,即ME=X,则
 
A. 如 ,那么dB/dE>0,即国际收支状况因本币贬值而改善(向盈余发展);
B. 如 =1,那么dB/dE=0,即国际收支状况不会发生变化;
C. 如 <1,那么dB/dE<0,即国际收支状况因本币贬值而恶化(向赤字发展)。
③. 我们吧 >1称为马歇尔—勒纳条件
A. 该条件能够实现,说明本国和外国的需求价格弹性很大,且其和大于1,那么贸易收支状况会因本币贬值得到改善;
B. 两个价格弹性 越大,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状况改善的作用就越大。
政策作用:马歇尔—勒纳条件表明,在进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的前提下,只要一国进出口需求弹性绝对值之和大于1,本国货币贬值就会改善国际收支状况。而且进出口需求价格弹性越大,本币贬值对贸易收支状况改善的作用越大。
马歇尔—勒纳条件是弹性分析法的核心,也是一国是否采用货币贬值政策改善国际收支状况的理论依据,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用价值。
局限:但马歇尔—勒纳条件是以进出口商品供给弹性无穷大为前提,在充分就业条件下,这一假设显然并不存在。因此,马歇尔—勒纳条件的应用也有很大的局限性。
2、简述题
1)简述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制下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2008年)
概念:国际收支的自动调节是指由国际收支失衡引起的国内经济变量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反作用过程。国际收支失衡后,有时并不需要政府当局立即采取措施来加以消除。经济体系中存在着某些机制,往往能够使国际收支失衡至少在某种程度上得到缓和,乃至自动恢复均衡。这种功效在不同的国际货币制度下是不同的。
(一)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1)国际金本位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整机制
在金本位制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整机制就是大卫•休谟所揭示的价格—铸币流动机制。在金本位制度下,一国国际收支出现赤字,就意味着对外支付大于收入,即本国黄金的净输出。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由于黄金外流,国内黄金存量下降,货币供给就会减少,从而引起国内物价水平下跌。物价水平下跌后,本国商品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就会提高,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的竞争能力就会下降,于是出口增加、进口减少,使国际收支赤字减少或消除。同样,国际收支盈余也是不能持久的,因为黄金内流趋于扩大国内的货币供给,造成物价水平上涨。物价上涨不利于出口而有利于进口,从而使盈余趋于消失。
 
(2)在纸币本位的固定汇率制度下的国际收支自动调节机制
这里所指的固定汇率制度是指纸币本位制度下一国货币当局通过货币供应量变动干预外汇市场来维持汇率不变。在这种制度下,一国国际收支出现不平衡时,仍有自动调节机制发生作用,但自动调节的过程较为复杂一些。国际收支失衡后,外汇储备、货币供应量发生变化,进而影响国民收入、物价和利率等变量,使国际收支趋于平衡。
①一国国际收支出现赤字时,为了维持固定汇率,一国货币当局就必须干预外汇市场,抛售外汇储备,购回本国货币,造成本国货币供应量的减少。这首先会带来市场银根的紧缩、利息率上升,于是导致本国资本外流的减少、外国资本流入的增加,结果使资本账户收支改善;反之,国际收支盈余则会通过利息率下降导致本国资本流出的增加、外国资本流人减少,使盈余减少或消除。这是国际收支失衡的利率效应。
②国际收支出现赤字时,货币供给减少,公众为了恢复现金余额的水平,就会直接减少国内支出(即吸收);同时,利息率的上升也会进一步减少国内支出。而国内支出的一部分是用于进口花费的,这样,随着国内支出的下降,进口需求也会减少。这是现金余额效应或者收入效应。同样,盈余也可以通过国内支出增加造成的进口需求增加而得到自动削减。
③物价的变动在国际收支自动恢复调整中也发挥作用。国际收支赤字时,货币供给的下降通过现金余额效应或收入效应(支出下降)会引起价格水平的下降,本国产品相对价格下降会增加出口需求,减少进口需求,这便是相对价格效应。同样,盈余通过物价的上升也得以自动减少。
(二)浮动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自动调整机制
在浮动汇率制度下,一国当局不对外汇市场进行干预,即不通过储备增减来影响外汇供给或需求,而任由市场的外汇供求来决定汇率的上升和下降。
在这种制度下,如果一国国际收支赤字,外汇需求就会大于外汇供给,外汇的价格即汇率就会上升。反之,如果一国国际收支出现盈余,外汇需求就会小于外汇供给,外币的价格就会下跌。通过汇率随外汇供求变动而变动,国际收支失衡就会得以消除。
根据弹性论的分析:汇率的上升即本币贬值造成了本国商品相对价格的下降、外国商品的相对价格的上升,将带来出口数量的增加、进口数量的减少,只要一国出口和进口需求弹性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国际收支赤字就会减轻甚至消除。同样,国际收支盈余通过本币汇率升值也会自动减轻或消除。
值得注意的是,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国际收支自动恢复均衡是通过国内宏观经济变量的变化来实现的,这就意味着对外均衡目标的实现是以牺牲国内经济均衡(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为代价的。而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变动使国际收支自动顺利调整,在一定程度上起着隔绝国外经济通过国际收支途径干扰本国经济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