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实验小学电话:北京垃圾围城?深陷处理困境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8:52:37

工人们在分拣垃圾     作为中国的首都,北京和许多其它的大中城市一样,同样深陷垃圾困局。

    据报导,朱雪梅在北京大兴区李村一个条件恶劣的垃圾场工作。作为四个孩子的母亲,选择这份工作实在是出于无奈。每天,她站在齐腰深的垃圾堆里,把玻璃瓶、易拉罐、塑料袋等不同物品分拣出来。干一天,才挣大约20块钱。

    她说, 她从四川老家来北京,是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但是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这里的环境让她很难适应。空气中散发着浓烈的酸臭味,令人感到窒息;成群的苍蝇,嗡嗡地四处乱钻;满载的卡车频繁往来,卷起阵阵尘土。

    她不明白,城里人哪来的这么多垃圾。环保人士估计,北京日产垃圾约三万吨,而且数量还在不断增加。

垃圾围城 引发抱怨

    长期关注北京垃圾问题的摄影家王久良说,像李村这样的垃圾场,北京有将近200个,而一年前更多,在四百处以上。

    王久良去过所有这些垃圾场,并把它们在地图上标注出来。那密密麻麻的黄色标签环绕着北京城区,形成了“垃圾围城”的局面。

    周围居民对垃圾场的存在抱怨颇多。李村一名中年妇女告诉记者:“味道很大。进屋都别开窗户,你都出不来气儿,尤其是闹天的时候,你得老在屋里。阴天下雨的时候味儿更反厉害。”

处理不善  污染加剧

    记者看到,垃圾场外是成片的蔬菜大棚,而附近水沟里,则流淌着黄绿色的污水。当地居民怀疑,他们日常使用的水已经受到污染。

    一名受访者说:“肯定有污染,我估计。我们也没查过,就瞎喝。反正屋里、屋外都有环境污染啊!肯定有污染。”

    王久良最担心的是那些被他称为“野垃圾场”的非正规填埋场。他说:“这种垃圾场没有任何的环保防护,它没有防渗层。本身的垃圾渗透液,以及天上下雨形成的雨水,对整个周边地下水的影响非常非常大。”

    中国处理垃圾以填埋为主。这不仅污染环境,还占用大片土地。《半月谈》杂志说,中国城市垃圾堆存,累计侵占土地超过5亿平方米。

    即便使用焚烧的方法,也会产生二恶英等致癌物。目前中国正在运营的垃圾焚烧发电厂有80多座,有些被曝超标排放。一些环境污染引起的群体性抗议事件,就跟垃圾焚烧厂选址有关。

垃圾困局非北京独有

    北京师范大学学者毛达说,中国许多城市都面临垃圾困局,在无处填埋的情况下,不得不建焚烧厂。

    他说:“现在城市化步伐那么快,城市人口那么多。每个大型、中型的城市都很严重。我们前两天去过成都,基本没有地方可以填埋了,所以被迫大力发展焚烧厂。”

    今年七月广州发布的一个社会蓝皮书说,预计,明年全市主要垃圾填埋场将基本接近饱和状态。

    而北京官员表示,北京的垃圾日处理能力只有一万多吨。最多再过四五年,垃圾场将不堪重负,垃圾将无处可埋。

王久良:减少垃圾 源头抓起

    王久良认为,减少垃圾的产生才是上策。他强调,要从源头抓起。他说:“现在社会里边复合材料的包装越来越多。金属的、塑料的,而且都是不可以降解的。这种包装越来越精美,越来越多。”

    他说,生产者是有责任的,因此应该从生产厂家入手控制垃圾的产生。

    对此,毛达博士表示赞同。他说,防止垃圾的产生,“一方面是要防止物质材料的使用;另外一方面是防止有毒有害物质的加入。最后垃圾处理为什么难呢?一是量太大了,一是成分很复杂,处理的过程就会把原来的这些加入的有毒物质又排放出来。”

    什么时候北京才能从垃圾困局中解围呢?王久良的看法是,什么时候野垃圾场被打掉了,什么时候垃圾围城就结束了。

    据《财经文摘》作者金泉报导,中国垃圾处理问题有四大症结:

症结一:机制不合理

    机制不合理主要是指政企合一的垃圾管理体制。到目前为止,中国城市垃圾处理的企业由政府管理,政府仍是城市垃圾处理惟一的管理主体,也是主要的投资主体和运营主体,这阻碍了市场化的发展。

    一个明显的例子是民间资本和外资投资的缺失。据统计,全国的社会资本仅占到了垃圾处理投资的2%。

症结二:补贴“诱惑”

    城市化的加速必然要求社会各方对垃圾处理的投入大增。据悉,在截至 2010年的“十一五”规划已经拨付 1万亿元资金。但是许多企业受利益诱惑,产生了不少问题。

    目前,垃圾的混合收集仍是大城市普遍采用的垃圾收运方式。虽然2002年中国政府提倡分类收集,但垃圾分类收集目前只占16%,效果不大。

    中国大城市的垃圾桶采取“大类模糊”的设置方法就是很好的例证。西方国家一般对垃圾桶进行详细分类,便于民众进行垃圾投放。但是中国不同。对垃圾回收企业来说,如果标准越具体,老百姓做得越好,进入回收体系的垃圾越多,他们能够获得的补贴就越少。这事实上是过去数年里垃圾分类推广不理想的根本原因。

    补贴政策还催生了虚报。据悉,北京一家垃圾填埋场采取垃圾清运车重复称量的方法,使其上报的日接受垃圾量比实际数字多50%,这五成“莫须有”的垃圾当然可以从政府获得相应补贴。

症结三:监督机制缺失

    政府对垃圾处理的投入和补贴,实际上花的是老百姓的钱。但在垃圾处理问题上,中国目前尚未建立合理有效的第三方监督机制。

症结四:简单化模仿

    当下,全国各地兴建垃圾焚烧项目的热潮正在逐渐升温。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十几个省区均已建成或拟建设垃圾焚烧厂。

    垃圾焚烧曾在欧美国家盛行过,但是他们目前都处于关闭垃圾焚烧发电的潮流之中。德国、荷兰、比利时、意大利等都早已相继颁布了“焚化炉禁建令”或部份禁建令。日本高峰期建设有 6000多座垃圾焚烧设施,但到目前仅存 1280座。即使是经济不是很发达的菲律宾,也颁布了垃圾焚烧设施建设的禁令。

    发达国家发展垃圾焚烧项目有重要的历史背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时候,一次性垃圾数量庞大,而塑料制品无法降解,于是拿去焚烧。但存在二恶英污染风险和投资运行成本过高这两大弊端,使得垃圾焚烧在经历了上个世纪 80年代的高潮之后,目前在国外已经成为了一种“夕阳产业”。

 
(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