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蔡家关颖:“文房四宝”雅号趣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6:43:02

笔(毛笔)、墨、纸、砚称“文房四宝”。在古代中国,它们总是同文人士大夫的书斋生活相关,文人士大夫赋予了它们深沉含蓄的魅力,它们也成就了文士温文儒雅、挥洒激扬的风姿。
笔:唐代文学家韩愈一篇《毛颖传》,以小说形式借笔拟人,写出文人的普遍遭遇。文中以“毛颖”为笔的拟人称号,其文曰:“秦始皇使恬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由此,“管城”、“管城子”、“中书君”、“毛先生”等作为笔的雅号在文人中传开了。韩愈还戏称笔为诸毛。自韩愈为笔赐名后,其他文人亦效仿。因笔束毛而成,故又称毫。宋梁同翰称笔为柔毛,白居易称笔为毫锥,唐冯贽拜之为龙须友。
墨:墨出青松烟。唐朝文嵩撰《松滋侯易元光传》,以墨拟人。易水产名墨,故墨姓易。墨黑而有光者贵,故名元光。据《云仙杂记》载,墨有“青松子”、“松滋侯”、“龙香剂”、“黑松使者”、“龙宾”、“松烟督护”、“玄香太守”、“毫州诸郡平章事”、“九锡”等爵名。此外,墨还有“乌金”、“燕正言”、“组圭”、“体玄逸客”等称谓。
纸:文嵩的《好田寺楮知白传》是为纸作传封爵的。楮可制纸,色白,故名楮知白;田寺和纸音近,故爵号好田寺候。苏东坡把纸称为“麦光”,米芾称纸为“云肪”,汉代服虔称纸为“方絮”。
砚:文嵩《即墨侯石虚中传》曰:“石虚中,字居默,南越人,拜即墨侯。”“石虚中”、“居默”、“即墨侯”成了砚的拟人代称。砚还有“璧友”、“石友”、“陶泓”之称。
中国十大名砚
1.端砚其料取于广东肇庆高要市东南端溪之烂河山,因其“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摸之寂寞无纤响”,自唐代问世以来,便颇受文人学士青睐。加上纹理绮丽,各具名目,加工技艺亦愈纷繁,地位越来越高,故而升到我国石砚之首。
2.歙砚其料取于江西婺源县龙尾山一带溪涧中,故又称之为龙尾砚。其石坚润,抚之如肌,磨之有锋,涩水留笔,滑不拒墨,墨小易干,涤之立净。自唐以来,一直保持其名砚地位。
3.山西澄泥砚为陶砚,唐宋时已是贡品。其精于雕琢,泽若美玉,储墨不耗,积墨不腐,冬不冻,夏不枯,写字作画虫不蛀。
4.洮砚亦称洮河砚。其料取于甘肃卓尼一带洮河深水处。因而石质细腻,肤理缜密,发墨而不损毫,磨面不光,呵气即湿。北方最为贵重。
5.山东红丝石砚为鲁砚代表,历史上以其质地嫩润,护毫发墨,色泽华缛,瑰丽多姿而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
6.四川苴却砚,石质温润如玉、嫩而不滑。叩之有铮铮金石声,抚之如婴孩肌肤般细腻温润者为上品石,颜色以紫黑澄凝为最佳。
7.宁夏贺兰砚采用贺兰石,它天然形成深紫、绿两色,相互辉映,色彩鲜明,紫底绿彩,雕刻艺人因石制宜,精心用料,雕出千姿百态的贺兰砚。
8.贵州思州石砚已有四千多年的历史,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
9.长期以来,吉林省松花御砚一直为宫廷专用,随着清朝覆灭,这一名贵砚石失传。直到1979年生产才得以恢复。
10.易水古砚石质细腻,易于发墨,雕刻古朴,为各代书法家和收藏家所珍爱。现在易水古砚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收藏热潮。
四大名砚
我国的许多地方都产石砚,山东的紫金石砚和龟石砚,大汶口一带的燕子石砚,即墨的田横石砚和温石砚,蓬莱的砣矶石砚,临沂的薛南山石砚和徐公石砚,曲阜的尼山石砚,河南济源的天坛(盘古)砚,安徽宿县的乐石砚,江西修水的赭砚,吉林松花江下游的松花石砚,四川合川的嘉岭峡石砚,甘肃嘉峪关的嘉峪石砚,宁夏,青海的贺兰石砚,浙江江山的西砚,湖南湘西的水冲砚等等。但自唐代起,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和红丝砚便特具声名。澄泥砚属陶,其余四砚皆为石砚。
端砚
其材料取于广东肇庆高要县东南端溪之烂河山(又称斧柯山)因其“体重而轻,质刚而柔,摸之寂寞无纤响,按之如小儿肌肤,温软嫩而不滑”且有不损毫,宜发墨的特点。自唐代问世以来,便颇受文人学士青睐。加上纹理绮丽,各具名目,加工技艺亦愈纷繁,地位越来越高,以致升到我国石砚之首,长盛不衰。
歙砚
其料取于江西婺源县(唐属歙州)龙尾山一带溪涧中,故又称之为龙尾砚。其石坚润,抚之如肌,磨之有锋,涩水留笔,滑不拒墨,墨小易干,涤之立净。自唐以来,一直保持其名砚地位。
洮砚
亦称洮河砚。其料取于甘肃卓尼(唐属洮州)一带洮河深水处。因其石质细腻,纹理如丝,气色秀润,发墨细快,保温利笔,北方最为贵重,宋时已经稀少,解放后又恢复了生产。
红丝砚
其料取于山东青州黑山,为鲁砚代表。因其“资质润美发墨,久为水所浸渍,即有膏液出焉”,且文采鲜丽,曾受到柳公权的盛赞,宋时因石脉采尽而停止。解放后又发现了新的石脉,红丝砚重又出于世,只是资源不丰。
除石砚以外,我国还生产过一些用其他原料制作的墨砚。汉代有瓦砚,陶砚,玉砚,铁砚和漆砚,晋代有木砚,瓷砚,和铜砚,唐代有泥砚,宋代有水晶砚,石泥砚,砖砚和天然砚,明代有化石砚,清代有纸砚,而今有橡皮砚。
我国的墨砚出了使用价值以外还有很高的艺术观赏价值。汉代的砚,其侧就刻有鸟兽图案。随时间的推移,雕刻工艺越来越精湛常是一个墨砚,就是一个绝妙的工艺品。以致有些砚台,专为观赏而做。
苴却砚问世于清同治年间,因产于苴却县病(今云南永仁县)而得名。宜统年间,苴却巡检宋光枢取砚三方,赴巴拿马赛会展出,受到好评,被选为文房珍品,从此,苴却砚各扬四海,后因历史风波而失传。一九八四年,苴却砚厂的艺人们,消化、吸收前人制苴却砚的技艺,并加以创新,精心雕镂出富有中华民族传统韵味的砚台、砚盘、砚池,使失传七十余年的苴却砚重现在广州秋季交易会的展厅。
砚,贵在石料奇、工艺精。我国制砚史上有七珍八宝之说,指在砚上有七个石眼的为珍品,八个右眼的为宝。苴却砚上的石眼竟多达八个以上,看上去青如碧玉,红似金瞳,白如月牙。其形圆如鸲鹆、龙眼、猫眼,长似丹风、乌鸦,或弧标双映,或三五横斜,象银星之可贵,惟明莹而最佳。此石质坚而不顽,腻而不滑,色鲜不酽,有发墨不损毫之优;存墨不腐,积水不固;有哈气研磨之妙;结构严密,抗湿性强,有隔热绝缘之功。经艺人们精心设计、精心雕刻的独龙戏珠砚、仙猴摘桃砚、龙风呈祥砚、鱼龙戏珠砚等形状不同,风格各异,古朴典雅,深受人们喜爱。
千年歙砚今犹奇
砚乃“文房四宝”之一,性质坚固,百世不朽;是融绘画、书法、雕刻等各种艺术特色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品。通过对其源流的探讨,使我们能够看到砚在文字书写中和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作为砚磨之具,砚是与墨、笔伴生而发展的,至迟在秦代就出现了。到了汉代,不仅有文献记载而且出土实物都证明砚已普遍使用。
历代论砚,当以端砚、歙砚、洮河砚、澄泥砚、鲁砚、信州砚、温州砚、灵壁砚、贺兰砚、菊花砚最为著名,其中以前四者号称“四大名砚”。
由于歙石中含有大量的云母和少量石英粉砂,以致石质优良,莹润细密,具有:“坚、润、柔、健、细、腻、洁、美”八德。扣之有声、抚之若肤、呵之水出、磨之无声、涤之易净、嫩而能坚、润而不滑、发墨益毫的特点,诚如苏东坡曾经赞颂的那样:该砚长期使用,“涩不留笔、滑不抱笔、瓜肤而谷里、金声而至德”。歙石除了具备其他砚材难以同时兼有的特点外,砚匠们还根据板岩结构的特点,注重正反两面的雕饰,令造型千姿百态、图式出神入化、镌工巧绝精妙、风格清新秀逸,故而成为中国砚史上与端砚齐名的珍品。
歙砚始于公元700年左右,据宋洪迈《歙砚谱》载:“唐开元中,叶姓猎人逐兽至长城里,见叠石如城,莹洁可爱,携归成砚,自是歙砚名闻天下。”五代陶谷《清异录》又载:“唐开元二年,赐宰相张文蔚、杨涉等龙麟月砚各一,歙产也。”由此可以推断,歙砚的开采和使用当早于开元之前。
歙砚自唐名天下
歙石的产地主要集中于风景秀美的黄山山脉与天目山山区之间的歙县、黟县、休宁、祁门、黎源一带。由于初唐至宋中叶,几县均属歙州府管辖,而砚石又多送至府治所在地歙县加工、集散,故而得名。在歙石散落的几个产地中,又以黎源龙尾山西麓武溪所出石质最佳,又称“龙尾砚”,或以其石花形状名为“罗纹砚”。
据史料记载“盛唐时期,歙砚已闻名于世,安徽省合肥市文管处即藏有一块唐开元五年制作的箕形砚(长20厘米,宽3.5厘米,上宽11厘米,下宽16厘米,1976年出土于合肥市铁路机务段工地)石质细润、色泽清纯,是早期歙砚的珍贵遗存。
歙砚在全国闻名是在南唐时期,因地方官吏将歙砚作为贡品进献宫廷而大受宠遇。精意翰墨的中主李縖十分重宝歙石,专门在歙州府设置了砚务,特选砚工高手李少微为砚务官,搜求美石为御府制砚,歙砚遂开始盛行。至后主李煜对歙砚更是极为推崇,而且还将徽州的龙尾砚,澄心堂纸,李廷痎墨三者并称,又合宣州陈氏紫毫笔为“新安四宝”,誉名“天下之冠”。李氏败亡后,歙砚亦随之停产了。
宋景年间,校理钱仙芝知歙州,查访到歙砚产地已被河水引入,汇成大溪,便采取措施,将大溪移还故道,石乃复出,并进行了大规模的开采,到了嘉?年间,又开采了一次,从而使歙砚获得更大发展,技艺日新月异,精品不断涌现。名色之多,质地之细,雕镂之工,一跃而成为诸砚之冠。
当时著名的文人雅士、书画之家对歙砚无不赞誉备至、竟相搜求,欧阳修将自己得到的歙砚赞为“世所罕有”,黄庭坚则有《砚山行诗》云:“日辉灿烂飞金星,碧云色奇端州紫”、蔡君谟不仅认为歙砚堪与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媲美,而且还赋诗曰:“玉质纯苍理致精,锋芒都尽墨无声。相如闻道还抹去,肯要秦人十五城”。大文豪苏东坡更是对歙砚达到了痴迷的地步,曾有《赞罗纹砚诗》“罗细无纹角浪平,米丸犀壁浦云泓,午窗睡起人初静,时听西风轻瑟声”,其评砚为“砚之美,滑而发墨,其余暂余事也。然二者常相害,发墨者必费笔,不费笔必退墨,二德难并”。而当他看到好友孔毅甫和僧秀昙所藏歙砚后,不禁赞称二方砚石材已达到“涩不留笔、滑不拒墨”二德相兼的水平了。
元代之后,歙石开采时断时续,但成砚依然大量涌现,成为明清宫廷和士绅之家赏鉴流连的珍品。
现在歙砚的生产,无论在开采矿坑,还是制砚工序雕刻技术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恢复和发展,并且将历史上绝迹的一些花纹品种重新发掘了出来,同时又增加了若干新品种,为名闻遐迩的歙砚制作业又增添了新的风采。
天然生成的美理
据《砚谱》记载,宋时歙石名目有眉子纹7种,外山罗纹13种,水舷金文劂纹10种。各种纹色灿然烂漫,堪与卞和之玉相媲美,歙石的种类很多,在长期挖掘、制作过程中,人们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欣赏鉴别的方法,根据其天然的石质、颜色、纹理的不同,可分为眉子、罗纹、金星、金晕和银星、玉带、鱼子等几类,每类又据其形态与色泽有多种名称,其中尤以罗纹眉子奇特者最为难得,次则为罗纹。
眉子世称眉纹,因砚石中的纹理形如美人的眉形而得名,眉子形成的原因和罗纹差不多,也是硫化银等矿物质在砚石中以条状规律分布排列的结果:大眉子形如新月,洁如纯净;对眉子成双成对,形体较小;小眉子形如指甲印痕,属眉子中最小者,乃银星变异的结果;雁攒湖眉子小则因众多甲痕排列簇聚,仿佛湖边高飞的雁阵;鳝肚眉子于色泽黄润中呈墨点斑状,一如黄鳝肚皮……。清徐毅《歙砚辑考》:“歙石以眉子为绝,而眉子品目不一。要以石色清碧,石质莹润而纹理匀净者为精绝,至于金星之类的乃其余事”徐氏此论甚精,完全符合地质学观点:因为金星等作为硫化铁杂顽之质,虽然可以增加美观,但却丝毫无助于砚台泼墨益毫。当以显露在砚背不影响砚心发墨者为宜。然而近人受宋“歙石金星为贵”之论的影响,往往不能悟及于此,认为星点乃以多满为佳。
罗纹:砚石上有纹理如罗者,大致可分20多种。罗纹的形成是因为砚石中含有硫化银、铜、锰等矿物成分的粘土质作层状排列的结果。层次极薄的为细罗纹、层次略粗的是粗罗纹、层次整齐规则,纹理如毛刷掠过者为刷丝罗纹、层次曲折不规整或呈漩涡状的称水浪罗纹、层次稀疏石中呈现枣心、蒜子、乌钉、鱼籽状碳质之墨点者称枣心罗纹、蒜子罗纹,乌钉罗纹、鱼籽罗纹。纹理直而细密者称犀角罗纹,层次较厚、纹理粗宽者称角浪罗纹。一层含铁、一层含银,层次相间者称金银刷丝。其他如暗细罗纹、金星罗纹、金银罗纹、银丝罗纹、侧理罗纹、石心罗纹、卯石罗纹等亦大都因象形而命名,一般来说,罗纹以细密纯净,色泽美丽湿润为上品。
歙砚精品的见证
在安徽省博物馆有一批1953年歙县小北门宋代窖藏出土的、形制各异的历代歙砚17方。其中以长方形眉纹枣心砚最为珍奇,其石质坚润细密,雕琢雅洁,了无凡缛之饰,令人赏心悦目,为我们展示了歙石精美绝伦的面貌。4zJ帝国开发
4zJ帝国开发
长方形眉纹枣心砚,长21.6厘米,宽12.5厘米,高28厘米,砚片长14.6厘米,宽7.8厘米,合重1600克。砚乃青墨色细罗纹歙石所制。体呈矩形,平面、平底,四边及砚心外周凸起窄边一道,砚面四角呈菱形,砚首刻一弯新月形水池。砚堂椭圆似枣形,内嵌色泽青莹、与砚母范形状吻合,可以随意取放之椭圆对眉子砚板一片,砚背随形磨平,未镌文字。
此砚石质优良、设计巧妙、造型奇特、刀法苍劲、制作精细。兼具眉子和罗纹两种石花,是歙砚中的精品,入馆以来,曾经《安徽省志·文物志》、《中国古代文房用具》、《文物奇珍》、《黄山旅游文化大辞典》、《中国古代文房四宝真伪鉴别》、《安徽文博》等书刊著录。
砚中极品--端砚
端砚始于初唐,距今以有1300多年的历史,端砚以其上乘的石质成名于中唐.端砚发展经过宋,元发展时期后,又经历了明清成熟期,清末明初的衰落期,以及建国后恢复发展时期.端砚形制在唐宋时期较为简单,古朴,注重实用.明代砚的欣赏价值趋于强化,花式品种不断增多.而清代的端砚形制已是集工艺,雕刻,绘画,书法,篆刻等艺术门类于一身的文方珍品.现当代雕砚名家在继承古代雕刻艺术基础上,更多的以本地名胜风景,传说及特产为题材,大胆创新,其艺术创作更是向大型化,立体化方向发展,呈现了『百花齐放』局面,创作了许多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和时代风采的优秀作品.
仙乐飘飘』
介绍: 造型独特,殊有生趣!

『花开富贵』
介绍: 石色绿而偏黄.砚雕牡丹,旁栖凤凰,刻工精细

『如意吉祥』
介绍: 造型如意,线条简练,古朴.寓意吉祥如祥,富贵

『满地金钱』
介绍: 蘑菇造型,形象别致

『撑 船』
介绍: 石色苍白微带青黄,有石眼,彩带

『风华绝代』
介绍: 用天然冻纹,巧雕一美,万千美态跃然砚上

神龙摆尾』
介绍: 雕刻精细,有马尾火捺.

『风光无限』
介绍: 有石眼,玫瑰紫

『青松迎客』
介绍: 有青花,火捺,玫瑰紫

『渔人得利』
介绍: 有石眼,金线

『游龙戏珠』
介绍: 有金线、石眼

『松下问童子』
介绍: 有金线、银线、冰纹、翡翠斑

『苍松白云』
介绍: 有青花、金线、银线

『松间明月』
介绍: 看松间明月,听石下清泉。月色如轻纱般,真的美景,必有天籁,是泉中的蛙鸣么,是林间的秋蛰么?

『高山流水』
介绍: 有石眼、青花

『飞流直下』
介绍: 石质天然,石眼众多,晕重分明。兼之雕工精湛

『梅花报春』
介绍: 色泽油润,石色青紫微带赤。有火捺、玫瑰紫。

『山野夜色』
介绍: 有石眼、青花、玫瑰紫

『湖光山色』
介绍: 有青花、火捺、蕉叶白。

『故乡山水』
介绍: 有鱼脑冻、青花、火捺

『山行』
介绍: 有鱼脑冻、青花。

『金钱』
介绍: 造型古朴,雕工精细,寓意聚财、镇宅

『美人』
介绍: 石质细嫩,有冻、石眼、彩带,精雕人物及古式花瓶。

『天姿国色』
介绍: 神韵天成,巧妙构图。

『瓜瓞垂实』
介绍: 作者匠心独运,巧用天然石眼的石形石色所雕刻的南瓜,
并以藤蔓作为装饰,使整个砚台更加协调。

『刘海戏金蟾』
介绍: 有青花、蕉叶白、火捺

『祥龙戏珠』
介绍: 有石眼、青花、火捺。

洮河砚

四大名砚之一 洮河砚
我国四大名砚之一。简称“洮砚”。产于甘肃南部藏族自治州临潭县,古称洮州,因砚石产于洮河,故名“洮河砚”。洮砚石呈碧绿色,晶莹;石纹有的如海涛翻滚,有的如卷云缥缈。洮河石砚,宋代已有生产,明代洮砚雕刻工艺已十分精致。宋赵希鹄《洞天清禄集·古砚辨》:“除端、歙二石外,惟(甘肃)洮河绿石,北方最贵重。绿如蓝,润如玉,发墨减端溪下岩,然石在临洮大河深水之底,非人力所致,得之为无价之宝。”洮砚质地细腻,有绿洮和红洮两种;绿洮色泽青监,旧称“鸭头绿”、“鹦哥绿”等,优者有天然黑色水纹。红洮色为土红,纯净甘润,极为罕见。洮砚石质坚润,色泽雅丽,发墨快,能久保水分,蓄墨久而不干。历代书画家、诗人题名称赞者甚多。洮河砚传世品很少,故宫博物院珍藏有宋洮河“蓬莱山砚”,镌刻精致,气势壮观;天津艺术博物馆藏有“宋抄手式砚”,端庄厚重。1964年洮砚由甘肃省工艺美术厂恢复生产,创制很多新品种,深受各方欢迎。现产品主要出口日本和东南亚各国。1980年评为甘肃省优质产品。

四大名砚之一 洮河砚

四大名砚之一 洮河砚

四大名砚之一 洮河砚

四大名砚之一 洮河砚

四大名砚之一 洮河砚

四大名砚之一 洮河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