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 财富本质:吴顺江: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社会管理能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5:04:46

吴顺江:领导干部要努力提高社会管理能力

吴顺江2011年10月25日10:24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浙江省委十二届九次全会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了专题部署。领导干部是社会管理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如何把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进一步增强做好社会管理工作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不断提高领导社会管理的能力,是摆在各级领导干部面前的重大课题。

  领导干部在社会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当前,领导干部在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社会管理重视不够。经济建设“一手硬”、社会管理“一手软”的现象,在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地方领导干部重视经济增长,对社会建设缺乏兴趣和热情,对社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研究不多、重视不够,认为只要经济发展了就可以万事大吉,忽视了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民主法治的要求,没有把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社会权利作为重要责任。

  社会管理理念滞后。社会管理的思路与形势发展变化还不相适应。有的只把政法机关当成社会管理的主体,过度动用警力,引起群众反感,甚至酿成群体性事件;有的把社会管理的主体局限于党政机关,片面认为加强社会管理就是扩权扩编,既存在党委政府包揽一切的“越位”、“错位”现象,也存在有些事情无人管理、社会矛盾在基层难以有效化解的问题;有的把人民群众仅仅看成管理对象,管控思想严重、服务意识淡薄,不尊重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权利,甚至肆意侵犯公民合法权利,引发社会矛盾。

  社会管理方法不当。有的不善于做群众工作,在社会管理中习惯于采取行政强制措施;有的重行政手段轻法律手段,认为领导批示高于政策,政策高于法律,甚至把潜规则看得高于政策法律,有法不依,损害法律权威;有的对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认识不足,存在恐惧和消极防范心理,重管理监督、轻培育发展,限制过多而支持引导不够,社会组织特别是行业协会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对领导干部提出的新挑战

  全面落实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各项任务,各级领导干部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只有正确认识这些新挑战,才能进一步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迫切要求建立公平正义的制度。当前,我国地区之间、城乡之间的发展差距以及部分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引发了诸多矛盾。如何不断创新和完善社会管理法规,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缩小城乡、区域、行业和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承受力;如何落实困难群众权益保障机制,确立平等保护与特殊保护相结合的制度,保障他们的基本权益,真正使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广大普通百姓,是各级领导干部在社会管理中面临的重大任务。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迫切要求创造公平正义的环境。现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一些民生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特别是还普遍存在上学难、看病难、就业难、住房难等民生问题。如何坚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导向,在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同时,为人民群众营造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使人民群众享受基本的经济公平,努力解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问题,从根本上减少和化解社会矛盾,是各级领导干部在社会管理中面临的重大课题。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迫切要求建立利益协调机制。新形势下,群众利益诉求呈现差异化、多样化特征,利益平衡与协调机制还不够完善,由利益分配不均衡而产生的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给社会和谐稳定带来不小的压力。如何正确把握最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关系,建立健全利益引导机制、利益约束机制、利益调节机制和利益补偿机制,统筹兼顾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群众的利益关切,是各级领导干部在社会管理中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问题。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迫切要求规范社会行为。当前,一些地方药品、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一些地方非法集资、非法经营等案件多发,部分社会成员包括个别领导干部腐化堕落,引发了许多社会矛盾和问题。如何更有针对性地加强教育引导,用先进的思想文化更好地引领社会思潮、弘扬社会正气、规范社会行为、培育文明风尚,为全社会成员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判断行为得失、确定价值取向、做出道德选择提供基本规范,是各级领导干部在社会管理中需要高度重视的重大命题。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迫切要求及时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涉及切身利益、公民权益和公平正义等问题,表面上看都是群众身边的一桩桩“小事情”,但群众利益无“小事”,如果不能及时公正地得到解决,就会成为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大事件,必须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加以解决。能不能在实践中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掌握社情民意,及时提出、分析和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紧迫问题,是各级领导干部在社会管理中面临的重大考验。

  切实提高领导干部的社会管理能力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在重视经济建设问题的同时,重视社会管理问题,把社会管理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社会管理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切实转变管理理念。摈弃过去社会管理主要靠“堵”的理念,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突出一个“疏”字,牢固树立“四种意识”。一是民主意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要坚持发扬民主,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根据多数人的意见作出决策,努力使决策的过程成为深入了解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寻求不同利益交汇点、获得群众普遍认同、取得群众支持和拥护的过程。二是公平意识。统筹兼顾各方面的利益,正确把握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共同利益、不同群体特殊利益的关系,绝不能只顾一部分人的利益而牺牲另一部分人的利益。三是服务意识。切实改变领导干部是“官员”、是“管人的人”的思想,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穿社会管理始终,把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努力实现管理与服务的有机统一。四是忧患意识。高度关注社会管理中的一些“小事情”,及时发现矛盾问题,弄清其产生的原因,从源头上主动加以解决,把社会管理的关口前移,不断增强工作的前瞻性、主动性和有效性,努力摆脱事后应对的被动局面。

  努力做好群众工作。做好群众工作是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也是提高社会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领导干部要加强修养和锻炼,切实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要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站在群众立场处理问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做人对人、面对面、手拉手、心连心的工作,多办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在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中,不断增进同基层群众的感情。要创新群众工作方法。善于通过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理顺情绪;通过协商、对话等方式形成共识,达成一致意见;灵活运用教育、疏导等办法,有的放矢地开展群众工作,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在群众中树立良好形象。自觉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树立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提高领导干部在群众中的威信,增强群众工作的说服力和实效性。

  有效改进方式方法。根据社会管理的新情况新特点,不断改进社会管理的方式方法。注重运用法律手段破解社会管理难题。把依法办事贯穿于社会管理的各个领域和过程,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依法组织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依法规范管理行为特别是执法司法行为,实现社会管理法治化与人性化的统一。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社会管理水平。适应网络时代信息传递和社会交往方式的深刻变革,积极探索网络舆论引导的有效形式,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网络舆情的引导能力和网络问政的沟通水平,妥善应对互联网迅速发展给社会管理带来的严峻挑战。注重发挥社会组织特别是行业协会在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利益表达上的“过滤器”作用,支持社会组织通过人性化、个性化的服务和沟通,缓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管理从直接干预到间接引导的转变。同时,要综合运用经济调节、道德约束、心理疏导等手段进行社会管理。

  始终坚持改革创新。当前我国社会管理中遇到的许多困难和问题,都和改革不深入、不到位直接相关,必须用改革创新的办法加以解决。要加强对社会管理实践问题的研究。主动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自觉学习掌握社会管理相关理论和科学分析社会形势的方法,努力成为既懂经济、又懂社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准确把握当前社会管理领域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对社会管理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主动寻找问题的根源和解决的办法。要注重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找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关键点和突破点,把社会管理与经济建设共整合、同部署,实现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与其他领域改革的紧密衔接,积极推动社会矛盾化解、社会治安管理和社会公共服务等机制的创新,努力实现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循序渐进、扎实推进。要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实践。善于在社会管理实践中发现、总结、提炼基层经验,把基层的实践创新成果转化为制度成果,形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长效机制;敢于直面社会管理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善于从基层和群众实践中汲取智慧,寻找应对突发事件、解决复杂矛盾的新思路新办法,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的能力和水平。

  (作者系中共浙江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