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wei服饰:古建筑文化之彩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4:17:54
大 中 小彩画的历史  
7 d4 f! j' f  x; K8 W  o2 x6 _**) K' a# F6 @4 v0 v% X
在忠实于历史原状上,日本人非常循规蹈矩,其中一些茅草顶、树皮顶的木结构神社、神宫建筑,就因为定期严格按照原样——原形制、原材料、原构造、原工艺进行翻建,才得以保存至今,才使今人据此得知历史。  *" J8 T# P1 [3 _8 B9 r2 O/ v* l. |% |*我国虽然很少见到茅草树皮顶,但古建彩画则是中国古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特色之一,是我国特有的建筑装饰艺术。绚丽灿烂的彩画也在古代的点歌装饰艺术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4 A: T6 C5 g" ?! R' R0 B- C/ d$ ]  y$ S1 t( C*目前考古材料证实早在5500至5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辽宁牛河梁原始女神庙遗址就有壁面泥塑彩绘遗存;河南龙山文化圆屋的火塘有彩色边饰;甘肃大地湾仰韶文化晚期房屋遗址中发现彩色地面。夏商周三代对色彩各有不同的偏好,夏人尚黑,殷人尚白,周人尚赤。考古发掘揭示,夏代宫殿木柱已有红与黑的彩色装饰。殷商和周代宫殿木构更进一步施以雕镂、纹彩。至东周时期,木构色彩已很丰富,红、白、黑、蓝、绿、黄、褐等色彩被大量应用。*$ Y& k* A  d* ^" w4 w
*& u, ^$ W2 r2 {2 [$ p7 o& I( F
以后经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等朝代,逐渐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x# ]; H1 c& E% g- |$ A8 G% c- K2 C$ j- h- u# J*秦汉时期在宫殿的柱子上涂丹色,在斗拱、梁架、天花等处施以彩绘,装饰图案多用龙、云纹,并且逐渐采用了“凌锦”织物纹样,称为锦纹。
& o3 T. e0 f/ q! Q2 n0 [**+ B( x( U( \( r( |% }6 |1 G& e$ R
汉代的宫殿“以椒涂壁,被以文绣”,这说明,当时通知者和贵族在建筑梁柱等木构件上多作装饰,在墙面用各种丝织品、刺绣等来装饰环境。
" q8 A/ S- W+ A; p*
( t5 I! ?3 t  G/ j- [*南北朝时期,由于受佛教艺术的影响,又产生了新的建筑装饰图案,如卷草纹、火焰纹、莲花、宝珠、曲水和、卍字等等。这些团影响深远,从隋唐至后代。其中云纹、龙纹、凤纹、凌锦纹、卷草纹和卍字纹始终是彩画中主要和典图案。*) @1 a" G7 X6 j! F0 S4 k0 g- O
宋代彩画多用叠晕用法,使颜色由浅到深或由深到浅,变化柔和,没有生硬感,极少用金,表现出淡雅的风格。并对彩画定有六种规制,这些在宋代《营造法式》中可见到。
8 h& @. a/ |1 [**! i$ h0 q9 L# b; P  G9 R
元代又出现了旋子彩画,但还不成熟,整体色调已经有早期多用暖色转以青绿等冷色为主。
+ j1 {& N$ Z$ y, i  I*
, y8 b# b0 n6 F*到了明、清阶段,彩画发展到了它的鼎盛时期,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取材和制作方面又有了新的变化与发展,集历代彩画之精华,新的品种不断涌现,题材不断扩大,表现手法不断丰富,法式规矩也更加严密规范。
" C1 G& }/ d. J0 g) b**) D  R, w4 q* C( c) {$ ^
纵观彩画发展的历史,人们不难从中看出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和古人对美的评价标准及感受。中国古代建筑有自己一套很成熟的艺术体系,因此也有一整套成熟的形式美法则,其中包括有视觉心理要求的一般法则,也有民族审美心理要求的特殊法则。而彩画是民族性最为集中的体现。这种形式美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对称与均衡,序列与节奏,对比与微差,比例与尺度。
; M' k% u/ K0 y- y* M**2 C2 R: L4 B) s. _# w4 Y6 N, o/ E" M
于是,每个认真去观看古建筑的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在那雕梁画栋和金碧辉煌之中,蕴涵着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特有的起承转合、通达屏障、抑扬顿挫和虚实相间,人们无时无刻不处在若干具体的尺寸、整齐统一的比例数字之间。彩画的程式和灵性,就是对古建筑最完美的诠释。*% Q# s6 s0 g3 x
*+ A- E& u* s. q4 F* v# K% X/ p! q
*  p+ v: U. }$ \. A$ R
彩画名词 
& Z4 F; g7 q6 h4 D" P& w3 A! X. d3 q**$ F" V6 k) Z' T, o
      枋心:檩枋中心,可随檩枋本身的长短而增减,但其长度以不影响谐调感为宜。
' H3 y6 n6 b$ }( j. R2 U**% M4 w4 {8 s5 P
  找头:是指檩端至枋心的中间部位,由找头本身、皮条线、盒子、箍头等部分组成。如檩枋较长,找头部分可延长,皮条线沿边用双线,加箍头、盒子等。*) v, Q( K- ^1 \2 p3 t! P' Q9 g
*: F5 w$ t6 p% q5 q! x# D
  箍头:是檩枋尽端处的彩绘线。
. A  F3 s! X; x2 E) q*
$ y7 \# E; J! O  c*  盒子:是找头部分的一段小空间。
& Y) s; f5 m5 C1 e9 f% D*
- d: B- w0 Z; R$ Q8 ^; N*  皮条线:是五大线之一,亦是组成找头的一个部分。
% K4 ?7 X% c6 A6 o0 y8 d* `**, x* Q) c8 D: g4 z
               1.jpg (31.54 KB)
旅游论坛2007-6-29 11:33*, |7 v, o: t# `/ N' B6 O9 W; J
                                                       苏式彩画示意图*- a+ S; w5 G8 w$ G* A: S, N
*% n/ Q/ |0 n* N7 M; @; j2 O/ }
彩画的种类和等级
6 _  Z7 M; r, w" Q**+ l. J' {3 I: G' l2 n
1.和玺彩画
. ~  [  a$ P2 W- K7 G*
4 O4 E7 v2 s: V* z% a*清代官式建筑主要的彩画类型,《工程做法》中称为“合细彩画”。仅用于皇家宫殿、坛庙的主殿及堂、门等重要建筑上,是彩画中等级最高的形式。*) E% r8 d6 c6 h3 N/ ?) n, j1 U# T2 w. V( @9 p*和玺彩画是在明代晚期官式旋子彩画日趋完善的基础上,为适应皇权需要而产生的新的彩画类型。画面中象征皇权的龙凤纹样占据主导地位,构图严谨,图案复杂,大面积使用沥粉贴金,花纹绚丽。*0 D# P7 W. `% z6 K3 h. b5 w  d' Z: f9 V' J" g7 Y' ]*和玺彩画在保持官式旋子彩画三段式基本格局的同时,逐渐剔除旧花纹,加入新花纹:藻头部分删去了“旋花”;枋心绘行龙或龙凤图案,枋心头由剑尖形式改为莲瓣形,以求与藻头轮廓线相适应;箍头盒子内绘坐龙,等等。清代中叶以后,和玺彩画的线路和细部花纹又有较大的变化,画面中主要线条均由弧形曲线变为几何直线:藻头部位弯曲的莲瓣轮廓变为直线条玉圭形,亦称“圭线光子”;皮条线、岔口线、枋心头等线路都相应地改为“Σ”形线。
  \2 S$ S' F9 M9 y4 V/ U6 E0 h3 z. T*
( \2 ]1 U* f+ n5 n! f*和玺彩画用金量极大,主要线条及龙、凤、宝珠等图案均沥粉贴金,金线一侧衬白粉线(也叫大粉)或加晕,以青、绿、红作为底色衬托金色图案。其花纹设置、色彩排列和工艺做法等方面都形成了规范性的法则,如“升青降绿”、“青地灵芝绿地草”等,逐渐完善成为规则最为严明的彩画形式。和玺彩画主要用于紫禁城外朝的重要建筑以及内廷中帝后居住的等级较高的宫殿。使用和玺彩画的各处宫殿,由额垫板均为红色,平板枋若用蓝色,则绘行龙,若用绿色,则绘工王云。*9 x" J8 t- G% k4 l+ Z( ^3 B3 _  s  B' @" n*和玺彩绘分为数级,重点有:
- r+ K2 \, ?1 S( c**- A! g! U/ V9 R6 B- ]5 n5 [- @. g  c+ e
  金龙和玺:*0 k+ K6 Y" S0 m+ T% v, `9 S
*/ K) s# B+ c% n% R9 P
整组图案用各种姿态的龙为主要内容。枋心是二龙戏珠,找头中青地画升龙(龙头向上),绿地画降龙(头向下)。盒子中画坐龙。如果找头较长,可画双龙。除龙之外,再衬以云气、火焰等图案,具有强烈的神威气氛。*( e# T1 V% [5 n  o
*# \9 {& N1 x/ O' F  `5 H+ e4 u0 J* W
                                 2.jpg (46.04 KB)
旅游论坛2007-6-29 11:33*4 M0 _: g& n; N2 j4 i
*( |. L/ C$ v: H9 }% I. s9 i' V1 ~' G
太和殿、乾清宫、养心殿等宫殿多采用“金龙和玺彩画”,另外曲阜孔庙的大成殿和某些地区的文庙,为了表示重视,也用了这种彩绘。
$ x$ u% |4 b& ^**+ W0 s3 u7 E/ W+ _/ }  F) F( [/ X
  龙凤和玺:*% g1 k$ n, \, x5 Z% d! K
*, H  {9 U) o" g! M1 p: x
其级别低于金龙和玺,枋心、找头、盒子等主要部位由龙凤二种图案组成。一般是青地画龙,绿地画凤。图案中亦有双龙或双凤。龙凤和玺中有“龙凤呈祥”、“双凤昭富”等名称。交泰殿、慈宁宫等处则采用“龙凤和玺”彩画。
/ t+ P5 u; n2 m' N& O**2 j4 W; C# A/ t# Z6 I4 H) c
龙草和玺:*7 t. q3 R6 M$ f- Z3 J; Z- K9 L# q; y, w) a*其级别低于龙凤和玺,主要由龙和大草构图组成。绿地画龙,红地画草。大草图案配以“法轮”,又称“法轮吉祥草”,简称“轱辘草”。太和殿前的弘义阁、体仁阁等较次要的殿宇使用的则是龙草和玺彩画。*1 C1 Z6 U& S  ]1 T% x; U+ f- b2 ]*2旋子彩绘*; z, r" }9 `! u! B
*& x: T+ t' C& f' o6 d
旋子彩画俗称“学子”、“蜈蚣圈”,等级仅次于和玺彩画,在构图上有明显区别,但也可以根据不同要求做得很华贵或很素雅。这种彩绘用途广,一般官衙、庙宇、牌楼和园林中都采用。
- y9 A, q9 U4 A% ~**% O: U! ]' E$ H9 W) y5 Z
其最大的特点是在藻头内使用了带卷涡纹的花瓣,即所谓旋子。旋子彩画最早出现于元代,明初即基本定型,清代进一步程式化,是明清官式建筑中运用最为广泛的彩画类型。
# }3 C8 s7 y0 q# v5 v8 z' R" y0 D*
+ @& e9 Y% i9 n8 a$ s; t, x*旋子彩画在每个构件上的画面均划分为枋心、藻头和箍头三段。这种构图方式早在五代时虎丘云岩寺塔的阑额彩画中就已存在,宋《营造法式》彩画作制度中“角叶”的做法更进一步促成了明清彩画三段式构图的产生。*1 Z+ U. r( @9 M+ q- e# ?0 v3 o/ h# a. T4 A. `; Z' N4 n( B! G*明代旋子彩画受宋代影响较为直接,构图和旋花纹样来源于宋代角叶如意头做法。明代旋花具有对称的整体造型,花心由莲瓣、如意、石榴等吉祥图案构成,构图自由,变化丰富。明代旋子彩画用金量小,贴金只限于花心(旋眼),其余部分多用碾玉装的叠晕方法做成,色调明快大方。枋心中只用青绿颜色叠晕,不绘任何图案;藻头内的图案根据梁枋高度和藻头宽窄而调整;箍头一般较窄,盒子内花纹丰富。
; R/ e# p# Q, h. V/ G/ Q0 Q**' W8 r% T4 N  |! O- ^
清代旋子花纹和色彩的使用逐渐趋于统一,图案更为抽象化、规格化,形成以弧形切线为基本线条组成的有规律的几何图形。枋心通常占整个构件长度的三分之一,枋心头改作圆弧状,枋心多绘有各种图案:绘龙锦的称龙锦枋心;绘锦纹花卉的称花锦枋心;青绿底色上仅绘一道墨线的称一字枋心;只刷青绿底色的称空枋心。藻头中心绘出花心(旋眼),旋眼环以旋状花瓣二至三层,由外向内依次称为头路瓣、二路瓣、三路瓣。旋花基本单位为“一整二破”(即一个整团旋花,两个半团旋花),视梁枋构件的长短宽窄组合,又有勾丝咬、一整二破加一路、加两路、加勾丝咬、加喜相逢等多种形式。岔口线和皮条线由明代的连贯曲线改为斜直线条。*( ^) A( ^" Y" x& |2 {9 n; W+ ^7 ?1 }( M. P' ]9 b*                   3.jpg (58.64 KB)
旅游论坛2007-6-29 11:33*9 n3 Y# s+ g) f" I9 Z' G
                                                       明代旋子彩画小样*6 T7 K  T6 p) j  o9 t, j) u
*! R  A- C) @4 z* {9 E
旋子彩画名词
8 J- C0 U$ P2 j+ u0 K/ B* X*
* a+ o& |$ A; r" |: e*  旋花:是构成旋子彩绘的主要图案,在找头内用旋涡状的几何图形构成一组圆形的花纹图案。*1 c! j" c% J8 B* N% h' k
*4 ], E6 C5 l& S( L; \
  旋眼:旋花的中心。*  h$ i& v9 B  L# T5 |
*6 p& y( k4 Z& N
  旋瓣:旋子花圈由三层组成,最外一层为一路瓣,依次是二路和三路瓣,一般找头内,由一个整圆的旋子图案和二个半圆旋子组成一个单元图案,俗称:“一整两破”。*0 q. K1 `4 i& ]1 K$ s+ m* j3 p: |$ M2 q6 h1 |" \*  找头部位经常出现的图案:** _: s, G' x' j" g7 Y' w
*- h& e  H+ q- @2 k0 v( G
  找头部位大于“一整两破”的面积时采用“一整两破加金道冠”和“一整两破加两道”等形式。** X- ~9 k3 i( C2 H( Q8 V" `% n5 v4 J0 H3 d8 D- i*  找头部位小于“一整两破”单元图案时,采用“喜相逢”即整旋花与半旋花,公用一路瓣。“勾丝咬”,即只用一路瓣组成图案。“四分之一旋子”,即只用两个半旋花的一半。*0 l2 k5 T8 S% Q' Y2 A8 _
*( r4 i% M( G0 z
  旋子彩绘中的等级:
  W3 v% A# F. _1 ^% Q**% w3 @  _0 Y+ ~
      旋子彩画按用金多寡及颜色的不同可分为金琢墨石碾玉、烟琢墨石碾玉、金线大点金、墨线大点金、金线小点金、墨线小点金、雅五墨、雄黄玉等几种。
. F8 }. @! \4 A) ?8 J* d9 o. E*** @+ Z& S/ m$ V; I3 l3 X/ V: ]
  金琢墨石碾玉:这种是旋子彩绘中的最高级,各大线及各路瓣都沥粉贴金,相当华贵。
$ b8 ]3 w, f9 s9 d$ |  X*
) I9 U, g# Q  y+ m9 C$ x% s; U*  烟琢墨石碾玉:是次一级旋子彩绘,图案中“五大线”贴金,各路瓣用墨线。*! s+ o6 [' [" b0 |; \4 F6 X4 C% P5 h  R* j**) Y( V8 @! v( z( X* j3 _
3苏式彩绘*5 n# [' V2 O4 l7 |# [7 ^
*+ ]7 K# h7 `6 b* }  H
       苏式彩绘是另一种风格的彩绘,多用于园林和住宅。最近修饰复古的琉璃厂街道的铺面,多用这种彩绘。苏式彩绘除了有生动活泼的图案外,“包袱”内还有人物、故事、山水等。颐和园中的长廊,可以说是苏式彩绘的展览画廊。苏式彩画源于江南苏杭地区民间传统作法,故名,俗称“苏州片”。一般用于园林中的小型建筑,如亭、台、廊、榭以及四合院住宅、垂花门的额枋上。*7 r3 u; _. b+ c& g: @2 K: i6 A  M- ?, c4 [, }+ T/ Y# d*       明永乐年间营修北京宫殿,大量征用江南工匠,苏式彩画因之传入北方。历经几百年变化,苏式彩画的图案、布局、题材以及设色均已与原江南彩画不同,尤以乾隆时期的苏式彩画色彩艳丽,装饰华贵,又称“官式苏画”。
5 h8 D8 Z- ]: _) g2 h" k*
: C2 i# ~5 S- f*       苏式彩画底色多采用土朱(铁红)、香色、土黄色或白色为基调,色调偏暖,画法灵活生动,题材广泛。
: d2 d# m! ^/ h8 W% L! ?*
2 q- O  ~0 U( t8 K7 L* b5 M, r*       明代江南丝绸织锦业发达,苏画多取材于各式锦纹。*  Q8 i% y0 x$ _8 K0 \: _, t% V0 x
*& d* R) c: a! E0 Y7 C; B
       清代,官修工程中的苏式彩画内容日渐丰富,博古器物、山水花鸟、人物故事无所不有,甚至西洋楼阁也杂出其间,其中以北京颐和园长廊的苏式彩画最具代表性。*9 k. I3 O0 y9 t8 v0 e' L6 r4 o0 |( v. B/ x9 ?. L$ u*      南方气候潮湿,彩画通常只用于内檐,外檐一般采用砖雕或木雕装饰;而北方则内外兼施。北方内檐苏画与和玺、旋子彩画相同,采用狭长枋心,外檐常将檩、垫、枋三部分枋心连成一体,做成一个大的半圆形“搭袱子”,俗称“包袱”。根据包袱内画题的不同,可分为“花鸟包袱”、“人物包袱”、“线法套景包袱”等。包袱的轮廓用若干连续折叠的线条构成,作多层叠晕。内层称“烟云”,以青、紫、黑三色为主,外层称“托子”,以黄(土黄、樟丹)、绿、红三色为主。轮廓大线用墨线或金线。包袱两侧的藻头若为青地,则画聚锦、硬卡子;若为绿地,则画折枝黑叶子花或异兽、软卡子,即所谓“硬青软绿”。红色的垫板上大多画软卡子,箍头内绘回纹、万字、联珠、方格锦等图案。*$ S& P1 i$ z* z( `1 m! U* V  Z
*' d. u0 n4 T0 g. J4 P4 o" G5 y8 f
                        4.jpg (42.81 KB)
旅游论坛2007-6-29 11:33*# A/ {: {; |- ~  ^2 f+ P+ h" n
                                                     碧螺亭折枝梅苏式彩画小样*, X0 k+ c+ \0 a; }0 s5 i5 w7 t! I) X& H*      典型的苏式彩绘是将檩枋联在一起,画成半圆形的“包袱”,内层“烟云”,外层“托子”。
& w% P. e8 b& A$ a0 y( W1 {# j5 _*
3 W+ l5 W% }0 K6 w$ a( S6 L*      根据建筑规模、等级与功能之分,并依工艺、用金量、退晕层次等不同,可将苏式彩画分为金琢墨苏画、金线苏画、黄(黑)线苏画、海墁苏画等不同种类。*8 J; ]/ U( f7 ?% H1 R4 a2 t5 [2 y
*0 K: p1 z3 V# r- \4 j
  金琢墨苏画:这是苏式彩绘中最华丽的一种,用金量大,包袱内的画面很精致。*0 v% k5 `9 a/ D
*, X4 O# p0 ^! \
    金线苏画:这是一种常用的苏式彩绘,主要线条用贴金法。*' y1 Z% t" S& @0 N& o
*+ Z! R8 I  ?  f. @
  其他还有海漫苏画等。这些苏画内均无大型包袱,花型、图案等也较简单。
4 N3 m, ^2 j& K7 L8 V0 f, T2 \' E*
- n3 \4 V/ u. a% D*      紫禁城内苏式彩画多用于花园、内廷等处,大都为乾隆、同治或光绪时期的作品。慈禧太后对苏画特别偏爱,将其居住过的宁寿宫等处彩画均改作苏式,某种程度上破坏了建筑原有的统一风格。近年,故宫博物院根据档案记载逐步恢复了彩画原状。*' a1 A! y% A, q5 Z6 M
*& M6 V# V5 l- w+ ]' ]2 U4 v9 J/ N
       不太常见的彩绘特例:故宫午门,由于俗称五凤楼。午门顶上的彩绘是以金凤为主,取代了其他皇家建筑的金龙。北京万寿寺:山门内的彩绘是蓝色为基调,点缀着上百只红蝙蝠,称为洪福齐天。恭王府:那个戏楼里面的四壁,全都是绿色配淡紫的紫罗兰图案,夏天进去,暑意顿消。*+ ]+ R3 l) {; ?* e4 I. Q
*1 C) R, W. j, F3 |
*3 S8 k/ n0 P. s  s# ^
*4 H# j2 @+ l7 c7 r# t- p7 W
其他:*$ \; E9 f% q3 _% g% q, f3 t9 ~1 E; D5 {# m9 W3 i3 Z*      古典建筑的形式多种多样,部位很多,凡外露部位的木结构,大都有彩绘装饰。于是形成了不同形式和风格的彩绘,如斗拱、天花、角梁、金瓶、椽头等。*3 Q* U7 x7 j1 [; u, W% \: ^5 A) W6 V9 N5 g) B; W*                      5.jpg (64.94 KB)
旅游论坛2007-6-29 11:33*+ z6 t- I# h' P7 `: S; M% ~1 O7 F7 S" |*                      6.jpg (67.13 KB)
旅游论坛2007-6-29 11:33
0 ^' _3 y0 e: D1 u  Y2 n**1 m, ~& ~$ S- E) c  I6 z1 z/ p
椽头彩画
6 ^5 q7 D! [. K*
5 z% V6 C2 a8 d5 V1 [% k+ W. b*      椽头彩画是建筑彩画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我国古代建筑的椽头彩画,图案丰富多彩,做法也多种多样。清代椽头彩画分为飞檐椽头(飞头的端面)与老檐椽头(檐椽的端面)彩画。最常见的飞檐椽头彩画一般有五、六种;老檐椽头彩画有十余种。但这些图案纹样,由于它们要与不同等级的大木彩画相配运用,大木彩画的等级不同,椽头彩画做法也不同,因此便形成了椽头彩画多种变化的图案。现将清代各种椽头彩画纹样、色彩、做法以及与不同等级大木彩画想配运用的规则简略介绍如下:*) e) T. l, }; w  x, F6 ~1 a
*( C4 z2 m6 I& ^
                   7.jpg (53.4 KB)
旅游论坛2007-6-29 11:33
! n/ f  ~3 v) h: Q3 b% p**! z: M" K, Z4 N* }1 L4 J9 W
      清代的各种飞檐、老檐椽头的设色、做法基本与清代各种大木彩画做法相统一,其设色的主要特征也是以青、绿色为主要色调。一般飞檐椽头的底色设绿色。按防雨功能的要求,又可分两种。1、以“色油”代色作:底色拍刷绿色油,至于椽头彩画其它所需之色,均以该色油完成;2、色作:(以所需各种入胶颜色完成后罩透明清油)老檐椽头底色大多设蓝色(即彩画中所用群青)和青绿相间色。大木不施彩画仅作油饰者,为达到大的效果美,传统手法是,飞檐椽头饰绿色油,老檐椽头饰蓝色。某种彩画绘什么样式的椽头,依清式彩画传统而定。椽头彩画用金与否,及做法的繁简,取决并统一于相配合的大木彩画等级(大木彩画仅作卡箍头或卡箍头搭包袱者,飞、老檐头均作彩画。)
2 F; V1 K5 B2 W; X. V1 u3 d; a*飞头彩画多做万字、栀花、十字别、六字真言、福寿双全等图案,圆椽头多为寿字或虎眼,方椽头多为寿字或柿子花、桅花,也可做方、圆百花图。飞头、椽头彩画依整体建筑彩画等级确定是否用金,其各项工序与大木彩画相应工序基本相同。飞头彩画完成后须罩一道清油,以防雨淋掉色,也可直接用色油做出。a)、片金、黑、黄万字飞头:片金万字用粉条沥出外框和万字,刷绿油地后包黄胶、贴金。黑、黄万字直接刷绿地后用黑油(色)或黄油(色)画出万字和外框。b)、阴阳万字飞头:先刷底色,然后写万字、切黑、行粉。色做完成后罩清油一道。c)、金井玉栏杆飞头:外框和中间金老沥粉,刷底色,饰晕色,包黄胶贴金后行粉、罩清油。d)、十字别飞头:金十字别沥粉贴金,墨十字别用墨圈出外框和轮廓,十字别中间行白粉,外部框白粉。也有墨十字别金边做法,中间十字别用墨及白粉圈出,外框沥粉贴金。完成后罩清油一道。e)、片金圆寿字椽头:外框及寿字沥粉贴金,沿外框行白粉。也有仅外框沥粉贴金,中间寿字用朱红写出后靠左上行白粉,称金边朱红圆寿字椽头。f)、虎眼椽头:虎眼沥粉贴金者称金虎眼,不用金者称墨虎眼。无论用金与否,设色均以青、绿相间排列并分别以青绿退晕。其排列自两端角梁始,第一个椽头设青色,第二设绿,第三设青,依次类推至面中,至中时,遇单者则单,遇双者则双。g)、金、黄边福寿方椽头:金边外框沥粉贴金,黄边不沥粉,用黄色圈出外框。中间福寿图案应先垛福,后开粉,桃、叶以作染法完成。h)、金、黄边红寿字方椽头:外框沥粉贴金或用黄色圈出,寿字用朱红写出后靠左上行白粉。i)、金边百花图方椽头:外框沥粉贴金,中间以各种花卉为题材,大多以一笔两色的“拆垛法”描绘,要求挺秀简洁,明快醒目,图案一间之内应无重复。j)、金、黄边柿子花方椽头:外框沥粉贴金或用黄色圈出,中间用作染法绘柿子花。k)、栀花方椽头:通常多用墨线圈出外框和花瓣轮廓,靠内侧行白粉,中间花心及菱角地根据彩画等级可贴金或不用金,也有外框亦为金边或图案中加饰晕色的做法。*+ j5 p! E) r- V# V7 t9 I; U& N$ C8 z: E+ ~& C) `# p*      插图所绘椽头彩画即按北京地区常见的清式椽头彩画整理绘制,其中第一行为飞檐椽头纹样及其效果。从左至右分别为1、沥粉贴金“金万字”。2、“黄万字”,以黄油或黄色做。3、“墨万字”,以黑油或黑色做。4、“明阳万字”,先刷底色,后写万字、切黑、行粉。5、“金桅花”沥粉贴金。6、“黄桅花”,以黄油或黄色做。7、“墨桅花”,以黑油或黑色做。8、“金井玉栏杆”,椽边和中间之“金老”沥粉贴金并靠边缘饰晕色,白粉。9、“金十字别”沥粉贴金,十字别轮廓圈黑,中间行白粉,外部框白粉。10、“墨十字别”金边。11、设想的“沥粉贴金夔龙”按清《工程做法则例》。
( E$ n6 Q5 d/ ?$ b) T*
# L( X' n4 d, ?3 R, k*      第二排以后为老檐椽头纹样及其效果,前五个分别为1、沥粉贴金“片金圆寿字”。2、金边“朱红圆寿字”,其边沥粉贴金,先写字后行白粉。3、“片金方寿字”。4、金边“朱红方寿字”。5、黄边“朱红圆寿字”。
4 Q; q7 {7 L) B  J( y/ J**, \/ x8 |' R1 p
      第二排后六个为《工程做法则例》所称“龙眼”,现通称“虎眼”。1、沥粉贴金虎眼,称“金虎眼”。2、为“墨虎眼”(不论其用金与否,它们的设色均以青、绿相间排列并分别以青、绿退晕。所谓“相间排列”既以建筑的一个面为单位来安排,自两端角梁开始,第一个椽头设青色,第二设绿,第三设青,以次类推至面中,至中时遇双者则双,遇单者则单)*+ r2 n  E- B+ E) P8 }6 W! X' k1 \. l7 _: y' ]0 V' N: j* `/ U9 [2 F*      第三排1、金边“福寿”,先垛福,后开粉。桃、叶以“作染法”完成。2、金边“福庆”其庆、带子分色、开粉并做錾退。3、金边“朱红福字”边沥粉贴金,字写朱红后靠左上行白粉。4、金边“作染柿子花。5、金边“錾退四合云”。6、“金琢磨錾退四合云”。7、“片金如意云”8-11为烟琢磨桅花做法。其中8为大木做“墨线大点金”等级彩画,椽头的贴金法(若大木彩画比墨线大点金等级更高者,其椽头边还可改墨边为金边,再高者则还可在图案中加饰晕色)。10与11为大木做最低等级的“雅五墨”彩画类桅花做法的示意(其排列方法与虎眼排法相同)。*) l( f; G9 H% M7 k  Y# W2 Y! r6 l, ?. ^8 h1 I/ s& z8 Y*       第四排前六个为沥粉贴金“片金六字真言”椽头。此画法仅适用与佛教建筑的椽头彩画。7至10是按照《工程做法则例》设想的。其中7、彩做十瓣莲花”。8、“白粉地,大色锦”。9、“水红地,二绿夔龙”。10、“三绿地,玉做桅花”(此四种做法以很难见到)。11、沥粉贴金“片金菱杵”
" D6 U! N7 U2 B1 K# S2 \7 v6 e*
$ E- F, O  E8 z( W*       第五至七排左侧五个为金边方、圆“百花图”椽头做法。以各种花卉为题材,制作要求下笔利落挺秀简洁,章法多变,大多以一笔两色的“拆垛法”完成画面。
) M3 m' p. L+ u0 Q3 t: `, g. r' ~*
; g7 x) K" i1 d$ i- U*      第五至七排右侧1、椽望沥粉贴金彩画。其中望板、椽侧面上部的3/5做二朱红油。椽肚(底面)飞檐椽靠椽头边缘处做青、绿双箍头,其余底面做青底色画灵芝以沥粉贴金完成。老檐椽,靠椽头边缘做绿青箍头,其余底面做绿底色画宝祥花以沥粉贴金完成。飞、老檐的灵芝和宝祥花,分别花梗花头贴饰以两色金。椽望做彩画仅见于清宫廷建筑。2、椽望油饰二朱油,椽子做“红帮绿底”,以油饰,这是清代建筑对椽望部分广为采用的方法。
2 _" R& H1 J" I*
: I1 }+ J. ^6 k) Y; j, }*
2 C, Z: h, |, i8 h4 u1 A8 `*补充资料:
# v+ C# R, f0 {6 }/ ~7 t2 B7 H6 v. _**" J! T2 L2 y9 j8 h3 Z5 l
彩绘的技法*) Q+ C' z; i8 G
*2 p( Q1 G! r" O7 S: U2 k% ~7 I
    在传统建筑的木构组件中,不论是桁、梁、枋、通、门板、隔扇、窗棂,或是精雕的斗拱雀替,其使用的彩绘技法,大致可归纳成以下几种:
' y4 R3 p0 C& y2 F+ q0 V3 V**) t" d2 X! a  b& I8 J' _( B/ H
(一)沥粉贴金
, |9 [% o7 L5 Q, l2 b**0 Z5 h. \) w7 M5 n0 c: \5 Z
    这是北式建筑彩绘中,最重要的两种作工。沥粉就是用袋装粉浆,用手压挤后由「铁皮嘴」口出粉浆。如此,可以达到突出线条,分清整体图案的关系,让人一目了然。贴金是把金箔用金胶油贴在檐梁或木刻品上。有沥粉即有贴金,用金量愈高,愈能显示该栋建筑的价值。狮座、员光、神龛雕屏使用最多。
  ~$ g! {, O3 E- H*
% V  t, i0 H  Z- h1 U/ i*(二)平涂法、色晕法*1 d. m! Y: p% J' f& U4 }% g2 N1 o, K! C+ u) ]' L' m; R*    门板、隔扇、桁梁不画图案的部份,大都以大笔平涂的方式着色,讲求色彩均匀,平面的效果就好了。色晕是指色彩用深浅不同来表现,达到渐层的效果。
  S6 P6 I$ K9 H$ T  S**; [' j+ Z& M, p) `2 d* E( }0 q- A  }
(三)五彩遍装
: V- Y& U6 Y6 r' O& n*
- A+ P( s3 q/ j, x*    依其图案的需要使用石青、石绿、朱砂、胭脂、槐花等植物的色彩,使建筑木构有华丽的外观,是传统寺庙宫殿的一大特色。和玺、旋子、苏武、台湾彩绘都是用这一技法完成。
9 Y& z' P/ e9 n  A*
  M# a0 d& M) d& |4 o% A# b' K. x- B*(四)水墨技法*. k& e! o- @: x1 P, c# ~! |, O  ?+ z! R*    在传统建筑的版墙上题字、作画、枋心的山水、神仙人物、花鸟、清供图都是画师以水墨表现的。在新建的庙宇中也逐渐采用油漆书画的技法了。
5 I$ X% N+ Q6 t, t3 w% O*
1 }0 ~9 P% Q8 v- e  U( V& _4 K**. _" Y+ a. i6 i' g8 l& }
彩画的用料及保护
/ m) ]; I" H' r4 S- j**  D& }7 w2 [9 R& d' H' V
    中国古建中纷繁绚丽的彩画价值不仅体现在视觉欣赏上,熟悉中国古代营造行的都知道,古代建筑没有纯粹的装饰,每样东西都有存在的使用价值。 *$ Z* @% v5 H: {9 ^) G
 *' {  V$ s% c6 |* R: W
    彩画是中国古代建筑木构件油饰彩绘的总称,包括油活和画活,前者指单色油饰,后者指彩色装饰性绘画。其基本材料是光油,光油中加上植物性色素就会变成各种色彩的颜料。在几千年的建筑实践中,我们的祖先总结出了一整套成熟的油漆做法,将木结构的防腐与装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2 G! O% }" D0 a) ]! e- j' s
*+ V6 k6 a' K& B7 P
    我们通常看到的彩画下面一般都有一层厚厚的“地仗”。所谓“地仗”就是在木构件上用专门的材料做的一层厚厚的保护层。既是油漆彩画的基层,又可对木构件进行防火、防潮。例如,清朝官式的“地仗”,一般采用砖灰作骨料,猪血、桐油、面粉作粘接料,再杂以苎布,覆盖在木头表面,然后才能在上面施以彩画。而木头有了这样的保护层不仅可以躲避风雨的侵蚀,还能屏蔽紫外线的破坏。
. A/ r  B8 A$ x6 j+ C: Y*
, x# [& c5 `6 g' Q- B( W2 u*    对于“油饰”,通常人们只认为它起着装饰建筑外立面,使之色彩绚丽的作用,而忽视了其保护木结构的功能。中国的古建筑多以木结构为主,而外露的木构件如不进行充分的保护,就会因自然界风、霜、雨、雪及人为的因素造成损毁。因此在完成木结构的制作及安装后,就要对其施以地仗并以油皮封护。
0 ^- |! t& O9 a**; C* }# U0 y9 G6 n1 w" ]  O
    很明显,地仗是对木材的直接保护,油皮则是对地仗的直接保护而又间接地保护着木材,如果油皮产生问题则直接暴露地仗进而侵害木构件。所以油皮的质量好坏是保证建筑耐久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7 s, H$ _$ K& L" j  T. x) X+ M. w6 @2 `. K( V* q2 z7 `1 I7 f4 q*    如北京及华北地区以明清建筑居多,主体结构修缮时原则比较好掌握,油饰彩画部分掌握就比较困难。自20世纪50年代末期以来,在古建修缮中,化学油漆开始大量使用,传统的搓光油技法逐渐停止使用。油饰中使用油漆的优点是工程进度快,缺点是色泽不庄重,不延年,缺乏古建筑的韵味。同时油饰彩画寿命短,彩画的大面积脱落、局部脱落,以及褪色离骨现象经常出现。因此如何延长油饰寿命,恢复油饰传统材料和工艺,使这一古老的技艺不致失传,就成为当前古建修缮中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转摘自『蓝派网』http://www.lan27.com/Article/200901/100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