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球自由人视频:8、日常用法用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1 07:33:11
8、日常用法用量
  1、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本品辛以发散,凉以清热,清轻凉散,为疏散风热常用之品,故可用治风热感冒或温病初起,
  邪在卫分,头痛、发热、微恶风寒者,常配银花、连翘、牛蒡子、荆芥等同用,如银翘散。
  2、用于头痛目赤,咽喉肿痛。本品轻扬升浮、芳香通窍,功善疏散上焦风热,清头目、利咽喉。用治风热上攻,头痛目赤,
  多配合桑叶、菊花、蔓荆子等同用;用治风热壅盛,咽喉肿 痛 ,常配桔梗、生甘草、僵蚕、荆芥、防风等同用。
  3、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本品质轻宣散,有疏散风热,宣毒透疹之功,用治风热束表,麻疹不透,常配蝉蜕、荆芥、牛
  蒡子、紫草等,如透疹汤;治疗风疹瘙痒,可与苦参、白鲜皮、防风等同用,取其祛风透疹止痒之效。
  4、用于肝郁气滞,胸闷胁痛。本品兼入肝经,能疏肝解郁,常配合柴胡、白芍、当归等疏肝理气调经之品,治疗肝郁气滞,
  胸胁胀痛,月经不调,如逍遥散。
  5、此外,本品芳香辟秽,还可用治夏令感受暑湿秽浊之气,所致痧胀腹痛吐泻等症,常配藿香、佩兰、白扁豆等同用。
  用法用量:煎服,3~6g;宜后下。其叶长于发汗,梗偏于理气。
  使用注意:本品芳香辛散,发汗耗气,故体虚多汗者,不宜使用。
  药理 :含挥发油,油中主要为I-薄荷醇(I-menthol)、1-薄荷酮(I-menthol)及薄荷 酯类等。
  薄荷油内服通过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促进汗腺分泌,增加散热,而起到发汗解热作用;薄荷油能抑制胃肠平滑肌收缩,能对抗乙酸胆碱而呈现解痉作用;薄荷油能促进呼吸道腺体分泌而对呼吸道炎症有治疗作用;体外试验薄荷煎剂对单纯性疱疹病毒、森林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有抑制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卡他球菌、肠炎球菌、福氏痢疾杆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伤寒杆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等有抑菌作用;薄荷油外用,能刺激神经末梢的冷感受器而产生冷感,并反射性地造成深部组织血管的变化而起到消炎、止痛、止痒作用。
薄荷小验方:
  1.治蜂叮肿胀 薄荷鲜叶贴患处,立即见效。
  2.治水入耳作痛 薄荷汁滴入,即愈。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不宜久煎),0.8~2钱;或入丸、散。 外用:捣汁或煎汁涂。
  【宜忌】阴虚血燥,肝阳偏亢,表虚汗多者忌服。
  ①《药性论》:新病瘥人勿食,令人虚汗不止。
  ②《千金·食治》:动消渴病。
  ③《本经逢原》:多服久服,令人虚冷;阴虚发热,咳嗽自汗者勿施。
  ④《本草从新》:辛香伐气,多服损肺伤心,虚者远之。
  【选方】
  ①清上化痰,利咽膈,治风热:薄荷末炼蜜丸,如芡子大,每噙一丸。 白沙糖和之亦可。 (《简便单方》)
  ②治眼弦赤烂:薄荷,以生姜汁浸一宿,晒干为末,每用一钱,沸汤泡洗。 (《明目经验方》)
  ③治瘰疬结成颗块,疼痛,穿溃,脓水不绝,不计远近:薄荷一束如碗大(阴干),皂荚十挺(长一尺二寸不蛀者,去黑皮,涂
  醋,炙令焦黄)。 捣碎,以酒一斛,浸经三宿,取出曝干,更浸三宿,如此取酒尽为度,焙干,捣罗为散,以烧饭和丸,如
  梧桐子大。 每于食前,以黄芪汤下二十丸,小儿减半服之。 (《圣惠方》薄荷丸)
  ④治风气瘙痒:大薄荷、蝉蜕等分为末,每温酒调服一钱。 (《永类钤方》)
  ⑤治血痢:薄荷叶煎汤单服。 (《普济方》)
  ⑥治衄血不止:薄荷汁滴之。 或以干者水煮,绵裹塞鼻。 (《本事方》)
  ⑦治蜂虿螫伤:薄荷按贴之。 (孟诜《必效方》)
  ⑧治火寄生疮如灸,火毒气入内,两股生疮,汁水淋漓者:薄荷煎汁频涂。 (《医说》)
  ⑨治耳痛:鲜薄荷绞汁滴入。 (《闽东本草》)
      名家论述
  ①《纲目》:薄荷,辛能发散,凉能清利,专于消风散热。 故头痛,头风,眼目、咽喉、口齿诸病,小儿惊热,及瘰疬、疮疥为要药。
  ②《本草经疏》:薄荷,辛多于苦而无毒。 辛合肺,肺合皮毛,苦合心而从火化,主血脉,主热,皆阳脏也。 贼风伤寒,其邪在表,故发汗则解。 风药性升,又兼辛温,故能散邪辟恶。 辛香通窍,故治腹胀满、霍乱。 《食疗》引为能去心家热,故为小儿惊风、风热家引经要药。 辛香走散,以通关节,故逐贼风、发汗者,风从汗解也。 本非脾胃家药,安能主宿食不消?上升之性,亦难主下气;劳乏属虚,非散可解,三疗俱非,明者当子别之。 又:病人新瘥勿服,以其发汗虚表气也。 咳嗽若因肺虚寒客之而无热症者勿服,以其当补而愈。 阴虚人发热勿服,以出汗则愈竭其津液也。 脚气类伤寒勿服,以其病主下而属脾故也。 血虚头痛,非同诸补血药不可用。 小儿身热由于伤食者不可用,小儿身热因于疳积者不可用。 小儿痘疮诊得气虚者,虽身热初起,亦不可用。
  ③《药品化义》:薄荷,味辛能散,性凉而清,通利六阳之会首,祛除诸热之风邪。 取其性锐而轻清,善行头面,用治失音,疗口齿,清咽喉。 同川芎达巅顶,以导壅滞之热。 取其气香而利窍,善走肌表,用消浮肿,散肌热,除背痛,引表药入营卫以疏结滞之气。
  ④《本草新编》:薄荷,不特善解风邪?尤善解忧郁,用香附以解郁,不若用薄荷解郁之更神。 薄荷入肝胆之经,善解半表半里之邪,较柴胡更为轻清。
  ⑤《本草求真》:薄荷,气味辛凉,功专入肝与肺。 故书载辛能发散,而于头痛、头风、发热恶寒则宜,辛能通气,而于心腹恶气、痰结则治:凉能清热,而于咽喉、口齿、眼、耳、瘾疹、疮疥、惊热,骨蒸、衄血则妙。 是以古方逍遥,用此以为开郁散气之具;小儿惊痫,用此以为宣风向导之能;肠风血痢,用此以为疏气清利之法,然亦不敢多用,所用不过二、三分为止,恐其有泄真元耳。
  ⑥《本经续疏》:吐下则胀满应减,下气则宿食应行,即不减不行,亦宜以宽中理气消导顺降为治,何取于薄荷?不知薄荷之凉,大有似乎豆蔻辈,原能宽中理气,消导顾降者也。 特其芳烈外发,不似豆蔻辈内藏,所以重在散发,而治内不专耳。 设使恶气宿食既已内扰,仍复托根于表,则非薄荷之内解其结,外剧其根,何以使表里尽除耶。
  ⑦《医学衷中参西录》:薄荷味辛,气清郁香窜,性平。 其力能内透筋骨,外达肌表,宣通脏腑,贯串经络,服之能透发凉汗,为温病宜汗解者之要药。 若少用之,亦善调和内伤,治肝气胆火郁结作痛,或肝风内动,忽然痫痉瘈疭,头疼、目疼,鼻渊、鼻塞,出疼、咽喉肿疼,肢体拘挛作疼,一切风火郁热之疾,皆能治之。 痢疾初起挟有外感者,亦宜用之,散外感之邪即以清肠中之热,则其痢易愈。 又善消毒菌,逐除恶气,一切霍乱痧证,亦为要药。 为其味辛而凉,又善表瘾疹,愈皮肤瘙痒,为儿科常用之品。 温病发汗用薄荷,犹伤寒发汗用麻黄也,按薄荷古原名苛,以之作蔬,不以之作药。 《本经》、《别录》皆未载之,至唐时始列于药品,是以《伤寒论》诸方未有用薄荷者。 然细审《伤寒论》之方,确有方中当用薄荷,因当时犹未列入药品,即当用薄荷之方,不得不转用他药者。 试取《伤寒》之方论之,如麻杏甘石汤中之麻黄,宜用薄荷代之。 盖麻杏甘石汤,原治汗出而喘无大热,既云无大热,其仍有热可知,有热而犹用麻黄者,取其泻肺定喘也;然麻黄能泻肺定喘,薄荷亦能泻肺定喘(薄荷之辛能抑肺气之盛,又善搜肺风),用麻黄以热治热,何如用薄荷以凉治热乎?又如凡有葛根诸汤中之葛根,亦可以薄荷代之;盖葛根原所以发表阳明在经之热,葛根之凉不如薄荷,而其发表之力又远不如薄荷,则用葛根又何如薄荷乎?斯非背古训也,古人当药物未备之时,所制之方原有不能尽善尽美之处,无他,时势限之也。
  ⑧《本草正义》:孙星衍辑刻《本草经》,径谓薄荷苏类,确乎可信。 《唐本草》谓为辛温,亦以苏类例之。 然冷冽之气能散风热,决非温药,故洁古直谓之辛凉。 其主治则《唐本》谓贼风伤寒、恶气、心腹胀满、霍乱、宿食不消、下气,又皆与紫苏大略相近,惟辛而凉降,微与温散者不同耳。 按外治风热生疮:煮汁和入消肿末药敷之,凉入肌肤,立能止痛。 薄荷营养丰富,春夏季可采其嫩茎食用.炒食或用开水烫后凉拌,清香可口,尤其是夏季用其嫩叶和其他果蔬榨汁饮用,是去暑化浊的佳蔬。还可以凉拌炒肉丝、调羹汁、做馅料等,像其他蔬菜一样食用。夏季的薄荷茶也别具风味,先用开水泡茶,然后倒去茶叶,在热水中加入鲜嫩的薄荷叶,再加开水,泡几分钟后,加入白糖,口味辛凉,凉爽透心,还可治内热、外感、头痛目眩等病症,古人早就说过“作膳久食,补肾气,辟邪毒,除秽气,令人口气香清。”在南京一些居住小区中,房前楼后常有一片片薄荷种植。居民常取其叶或嫩梢,或清炒或做汤,清暑化浊,食用观赏两不误。薄荷在园林中可作低湿处地被和花境观赏栽培,可快速覆盖地面,且少有病虫害,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