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利儿童维生素c片:从生物进化到工具进化 ——人是肉体和工具的复合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5:38:58
从生物进化到工具进化 ——人是肉体和工具的复合物
本文论述了“人类的进化从生理转向工具进化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一个必然的历史过程。”
自然选择就像是一个巧夺天工的巨匠,它能根据不同环境的要求,设计出与之相适应的生物体。当我们漫步非洲大草原,或进入某个原始森林,看到那些威武的雄师、奔腾的骏马、翱翔的百鸟、翩翩起舞的蝴蝶以及千姿百态的植物等生物时,我们无不为这些动植物的精巧和大自然的匠心独运而感叹!
大自然的设计从来就不是随意涂鸦,它时时处处都体现出经济、实用和美的韵律。一个动物就是一台经济而又实用的“机器”,一个美的化身;脚是用来行走的最便利的“工具”,眼睛、耳朵等是用来接收不同信息的最有效的“装置”,动物的每一个器官都有着几乎不可替代的作用。
当然,大自然如同上帝一样不是万能的,它不可能设计出一个能够适应任何环境的生物。蝙蝠能够在漆黑的森林里自由翱翔,却不能在万里晴空中展翅;狮子能够称霸陆地,却不能像鲨鱼那样遨游海洋;海燕能够搏击长空,与风雨抗争,却不能像企鹅那样安居在冰天雪地的南极……大自然为什么不能创造出一个既能遨游大海,又能展翅蓝天、奔驰原野,既能安居南北极,又能适应赤道、沙漠环境,既能在白天活动,又能在夜晚捕食的全能动物呢?这是因为动物犹如一台机器,要增加其功能必增加其器官,要增加其器官必增加其神经细胞和能量供给,这样其身体就会过于庞大,而要使庞大的身体协调起来则十分困难,所以体重增加到一定的时候,反而抑制了机体功能的发挥,使其变得笨拙起来。所以要使动物灵活起来,保证各种器官功能的正常发挥,其体重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因此,造物主在创造生物时,总是根据环境条件的需要,使用最简洁的生理构造和最少的器官,使其发挥最大的效用。&
然而,环境是各不相同,而且瞬息万变的,即使像人这样生理结构达到完美地步的生物,仅靠各种器官的生理功能和先辈遗传的本能行为,是不能适应变化无常的环境的。也就是说,动物进化到人这一阶段,如果再通过改造身体的结构、增添器官来适应环境是非常困难的。所以,自然选择便尝试制造另一种形式的“器官”--一种既不影响身体的灵活性,又能像原来的器官一样受人控制的“新器官”--工具。
最初的人类祖先只会就地取材地利用简单的石器和木棍,来作砍砸、削刮和狩猎野兽的工具。这些工具虽然简陋,但它们却比人的肉体器官要坚硬和锋利得多。所以,人类一利用上这种特殊的“器官”,就发现了它的优势,并被其迷恋住了。慢慢地,人的这种特殊“器官”便越“长”越多,越变越精巧。当人类能够普遍的制造和使用工具的时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发生了变化。这时,人类就出现了以工具为基础的文化现象。
工具的利用,使人真正开始成为一种万能的生物。如今,我们地球上的每一个角落都留有人类的身影。从两极到赤道,从沙漠戈壁到无际海洋,从其他生物不可能到达的地下岩层到没有空气的太空,任何恶劣的气候和环境条件都被人类征服了,人类已经适应了反差极其巨大的生态环境。
工具是人类器官的延伸,它与人类的手、脚、耳、鼻、眼等器官一样,是人的身体的一部分。从最初的原生动物到软体动物到爬行动物再到哺乳动物,动物的器官越来越多,功能越来越特化。原始的原生动物是单细胞形态的,如变形虫,它们没有任何专门的器官,靠细胞膜的吞噬作用摄食;低等的多细胞腔肠动物,如水蛭,它的身体只有两个胚层组成,有口无肛门,其他的器官也没有;而哺乳动物眼、鼻、口、耳、足、肛门等一应俱全。所以,动物越进化,其器官就越多,功能也越分化。
由动物发展到人,生物的进化便由生理(器官)进化转变为工具的进化。古罗马诗人卢克莱修(Lucretius,公元前99或98-公元前55)曾对这种转化进行了描述:
人类古老的武器是手,
爪甲和牙齿,是石头和树枝,
从树林里树上折下来的树枝,
和火焰,当它一被发现的时候。
&nb sp;之后,铜和铁的力能被发现了;
而铜的使用是早于铁的使用,
因为它较为丰富,也较易对付。
人们用铜开始从事土地的耕作,
由它激起了战争的喧哗的浪潮,
人们借铜撒下了可怕的创伤,
人们借铜抢走了别人的牲畜田地。
因为面对着用铜武装了的他们,
所有缺乏保障的东西都立即屈服。
之后慢慢地铁的刀剑兴起了,
铜制的镰刀就转而受人鄙夷。
人们开始用铁去犁耕土地,
在结果难料的战争里面,
胜败的机会就变成相等。[1]
从距今约400万年到约2万年前,人类只能制造和使用一些粗糙的石器工具,如石斧、石槌等,所以,这一时期的人类为“旧石器人”。在距今约2万年到公元前约5000年,人类便能够打造更为精致的石镰、石铲、石刀、石锛和石箭以及弓等工具。这些石器比旧石器更精细、锐利,形状也更端正。考古学家把这些石器称为新石器。人配上这些新石器,其威力便开始真正地显露出来。“新石器人”已经能够人工控制动植物的生长和繁殖,原始的畜牧业和农业已经出现并发展起来。
在大约公元前4000--5000年,人类便掌握了冶炼铜和烧陶的技术,并用青铜制造武器、劳动工具和器皿。之后大约2000年,人类又掌握了冶铁技术。由于铁矿资源十分丰富,价格低廉,同时铁器又比青铜器耐用,所以,冶铁技术被掌握以后,铁制工具就很快被普及开来,成为人的举足轻重的“器官”。铁器的使用,促进了冶金、建筑、运输和工具制造业等行业的发展,使人类的财富空前的丰富。在18世纪中叶以后,人类开始制造和使用机器。1769年,英国工程师瓦特(James Watt,1736-1819)发明了蒸汽机,由此导致了著名的产业革命。产业革命之后,机器的大量使用,使人的能力有了飞速的提高。
人的手、脚、耳、鼻、眼等器官要维持活力并能正常工作,必须依靠人不断地进食来为它们提供能量。人所拥有的工具要能随时使用或保持正常运转,则必须依靠人不断地获得财富来进行保养和提供能量来驱动。人与动物的区别之一就是人除了拥有由有机物构成的身体外,还拥有由工具等体外财富构成的“无机身体”。或者说人是一个以“他的肉体”为核心,以“他所拥有的一切财富”为构成的体系。光有肉体,没有财富,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作为一个人,他最起码必须有衣服和鞋穿,如果没有衣服和鞋,他或在冬天被冻死,或难以行走,或羞于见人。所以,衣服和鞋就像动物的皮毛和蹄爪一样,已经成为人的一部分,离开了它们,人将很难适应于环境。
事实上,不论是从生活习惯还是从感情上讲,财富对于一个人来说就像其肉体一样重要。按照英国生物学家道金斯的观点,生物是DNA的储存机器,人的肉体包括肝脏、肾、脚、手、眼、鼻、口、耳等器官,都是为“DNA的生存和复制”服务的一种“设备”。一个人少了某一个器官,如断了手或聋了耳、瞎了眼或少了肾等,虽然能照样生活,却会感到诸多不便。财富是人生存的必须品,从更深的层次上讲,它也是为“DNA的生存和复制”服务的。一个人如果缺少财富,虽然也能生存下去,但是他也会时时处处感到不便,尤其是原来拥有大量财富的人,突然间失去了财富,他就会像正常人少了器官一样不习惯。富人拥有小车甚至飞机,拥有遍及全球的“代办”,拥有工厂,拥有可以购买他们想要购买到的任何东西的财富,他们甚至能够把他人变成为自己服务的工具。所以他们“行走”起来比一般人方便 、快捷,他们“听”的范围更广、了解的信息更多,他们的“手”更灵巧,能够制造出一般人望洋兴叹的东西,他们“身体”的功能几乎是万能的。因此,对于富人来说,他们的“器官”比穷人更多、更发达、更灵巧。这样的人比一般的人更适应环境,更能得到自然选择的青睐。
所以,从本质上讲,财富就是人的工具。对此,亚里士多德早有论述。他说:
“就“工具”而言,可以说有两种情况,有些无生命的问题,有些有生命;例如一个航海者,他所使用的无生命工具是舵,但在船头进行了望的人则是他使用的有生命工具。在所有专业中,一切居于从属地位的人们都可算作工具。这样,“财产”(所用物=所有物),从某种意义上就可以说是工具的总和,而每一笔财产(所有物),实际说来,就是谋生“所用的一件工具”所以,奴隶也是有生命的财产;一切居于从属地位的人们都可以算作高于其它(无生命)工具的(有生命)工具。”[2]
财富作为人的身体的一部分,不只是一种比喻或隐喻,也不仅仅具有象征意义。它与人的肉体是一个实实在在地具有某种生理联系的整体。人的肉体如果被割去一点,如我们的手指被划破了皮,流了血,我们就会感觉到疼痛。同样地,如果我们丢失了财富,如被小偷盗走了一笔钱或小车被不知名的人砸坏了,我们也会感到心疼。有的人失去了财富,比肉体残疾了还要伤心。更有甚者,则视财如命。有这么一则笑话,说是有一位富翁乘船,船行至江中心时突然漏水下沉,船上的人纷纷跳水逃生,富翁也跟着跳了水。可是,别的人很快就游上了岸,唯有那位富翁在江中喘着粗气,怎么也游不动。有会游泳的人上了岸后又跳下水救他,却感到他特别沉,怎么也托不起来。于是就问富翁:“你怎么这么重?”富翁说:“我身上有一千枚准备赶集用的铜钱。”那位救人者听了后,立即扯下富翁的钱袋就要扔掉,富翁却连连说使不得,并拼命地抱住钱袋,结果富翁和钱袋一起沉到了江底,再也没有起来。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像这样要钱不要命的人并非绝无仅有。
当然,也有视金钱如粪土的,把万贯家产拱手捐人的。然而,这些现象并不能否定财富与人的生理联系。因为一些人对待自己的肉体也有类似的态度,有的人心甘情愿地将自己的血液输给他人,将自己的器官捐给他人;有的人甚至为了他人利益而不惜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这里则有另外一种力的作用或者追求在左右人的行为。
如果把人所拥有的财富看成构成人的一部分来审视人,我们就会发现关于人的一些有趣的现象。
首先,人的大小(“肥胖”)差别是十分悬殊的。有的人除了肉体和简单的衣物之外,别无他物,其身体所占有的空间十分有限;有的人则拥有亿万资产,财富遍及世界各地,其身体所占据的空间跨越了多个国家,真可谓一个巨型生物。
第二,人是一个经常变化的生物。他的结构形式就像泥人一样是可塑的,他的体积大小就像气球一样是可伸缩的。一个人的财富今天以房产的形式存在,明天或许就是小车;同时,今天也许没有多少钱或拥有百万家产的人,明天就有可能成为暴发户或一贫如洗的穷光蛋。
第三,人是一个生长周期很长的生物,有的人甚至像植物一样一生都在“生长”。一个人成年后,其肉体器官基本发育成熟,这时他便有了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的能力,但是此时他的羽翼并未丰满,他的各种重要的“器官”并未完全发育出来。他还没有房子、车子和其他一些有利于他更好地生存和生活的工具。他必须不断地聚集财富,以便能够尽快地“生长”出这些“器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份资料指出,人在生理上尚未完成。人永远不会变成一个“成”人,它的生存是一个无止境的学习过程。人和其他生物的不同点主要在于他的未完成性。人学习的目的就是为了适应和利用工具,进行劳动创造。所以,工具是人的身体的延伸,语言及其文化则是保持工具与身体协调的体外神经系统。
因此,人拚命地聚集财富与动物不停地进食一样,是为了生存。因为财富是人制造工具这一人的外延“器官”的能量(资本)。当然,财富与食物一样,并不是吃的越多就越利于生存。动物如果拚命地进食而又不活 动,那么它就会长得过于肥胖,体内堆满脂肪,这些对动物的生存是十分不利的。同样地,人如果拚命地挣钱而又不花钱,如有钱却舍不得购买一些必要的生活用品或者干一点事业,有钱不知道怎么花,那么这些钱对于他来说就像脂肪一样,成为其适应环境的累赘。所以,法国作家法朗士(A.France,1844-1924)在其著作《黛依丝》中呼吁人们:“抛弃那些虚假的财富吧,你们以为占有着它们,其实是它们占有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