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雪评书:当世外仙姝遇见人间高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8 23:30:42
——————————(4)——————————
',1)">
文/洛小辞
素初次进我的QQ空间时,看到我把空间起名为蘅芜苑,便以为我喜欢宝钗最多.其实,非也.
对于红楼中的女子,我的好恶是经过一番起伏变化的.其实,最初,我对宝钗和袭人是有偏见的.当时还为自己的偏执找了许多冠冕堂皇的理由.但随着年龄的增长,随着自己对小说人物的深入了解,我渐渐地理解了宝钗袭人二人,再无厌弃之意.
现在,红楼中的女子我都爱,正册副册的都有其独特的可爱之处,包括很多人都不喜欢的爱泼酸又善于左右逢迎的熙凤,更不用说钗黛二人了.钗黛二人其貌其品其才皆非一般女子可比拟,二人各有千秋,在读了数遍红楼后,这两个极品女子在我心中实在是难分伯仲.
且看曹翁对她二人的评价.一个是世外仙姝寂寞林,一个是山中高士晶莹雪.世外仙姝,林黛玉.超凡脱俗,不食人间烟火,不懂人心叵测.山中高士,薛宝钗.何为高士?高士,志趣、品行高尚的人,高尚出俗之士,多指隐士.那么如此说来,宝钗在曹翁心中便是高洁的凡人,隐居在人间的红尘看客.因为红楼的故事是在人间富贵红尘地演绎的,而宝钗又是深处人间缭绕中却冷眼看纷扰的女子,所以我在标题中把山中高士改成了人间高士.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含露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是黛玉,美丽的柔弱的灵慧的黛玉,却又一身病态,有点迷离,有点如梦如幻.她的美实在没有一个合适的词能够形容,在曹翁笔下,可以说,她真正是"秉绝代姿容,具希世俊美".她的才华横溢和浓郁的诗人气质,让人不得不感叹"此女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见?"
第六十三回,宝玉生辰的那晚,怡红院里“群芳开夜宴”行抽花名签子酒令,宝钗抽到的是一枝牡丹,题曰:"艳冠群芳",系有一句"任是无情也动人".这句出自唐代罗隐所作的《牡丹花》.原诗云:"似其东风别有因,绛罗高卷不胜春.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芍药与君为近侍,芙蓉何处避芳尘?可怜韩令功成后,辜负侬华过此身."曹翁笔下,宝钗之丰美华贵,雍容大气,恰合牡丹之姿.真正艳而不俗,华而不媚,贵而不骄.

达·芬奇的<<蒙娜丽莎>>另外还有个名字叫<<永恒的微笑>>,她的微笑你越仔细看,越不明白她在笑什么.微笑?冷笑?阴沉的笑?无奈的笑?你都可以解释.为什么?这和当时你的心情,环境和你的先入之见都有关系,妙就妙在这个微笑你无从解释.所以,宝黛之高下在我心中实在非一言就可定论。
钗黛二人都很醉人.我实在无法说喜欢哪一个浅一些.不过,如果非得选一个,如果可以选一个最爱的,我可以给你一个答案.且看下面我对二人优点的分析.
"桂霭桐阴坐举觞,长安涎口盼重阳。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黄。 酒未敌腥还用菊,性防积冷定须姜。于今落釜成何益,月浦空馀禾黍香 ."这是第三十八回宝钗的<<螃蟹诗>>,如此大手笔的陈辞可谓写得空前绝后.这首诗在其意上暗暗讽刺当时社会上的纨绔子弟的腹中草莽,以及一些表里不一善于左右逢迎的可耻之人.这让我忽然想到,牡丹被武则天逐出京城一典.当年,武则天欲于次日游上苑,遂命百花连夜速发,以待其赏.结果,百花慑于皇威,真的纷纷绽开了.然而,百花争奇斗艳,唯独牡丹酣睡,对武皇不理不睬.这令武皇龙颜大怒,将牡丹逐出京城,贬于洛阳.由此,牡丹性格之刚烈不屈,冷漠孤傲,可见一斑矣.而眼前这首诗其立意可以说是大胆无惧,在崇尚"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社会,一个平凡的女子,弱势群体中一份子,竟如此勇敢,实在不知她蓄了多少浩然之气.宝钗虽善于守愚藏拙,虽做人八面玲珑,虽有点墨守成规,但也不是古板迂腐的女子,又兼之文采斐然,贤良淑德,通情达理,她赢得了无数人的喜爱,尤其是在如今这个社会关系极其重要的社会.
再看黛玉的《秋窗风雨夕》:秋花惨淡秋草黄,耿耿秋灯秋夜长。已觉秋窗秋不尽,那堪风雨助凄凉。助秋风雨来何速,惊破秋窗秋梦绿。抱得秋情不忍眠,自问秋屏移泪烛。泪烛摇摇爇短檠,牵愁照恨动离情。谁家秋院无风人,何处秋窗无雨声? 罗衾不耐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连宵脉脉复飕飕,灯前似伴离人泣。寒烟小院转萧条,疏竹虚窗时滴沥。不知风雨几时休,已教泪洒窗纱湿。这首诗仿的是唐朝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的风格.张若虚诗中尽管有一点浅浅的忧愁和淡淡的怅惘,但其中绵绵的情思细腻温馨,境界如神话般美妙,意境清新澄澈,伤感反而只是情感中的点缀.黛玉笔下,秋的肃杀,萧索,凄苦,悲凉都一览无余.凄风苦雨的暗夜,重病的少女,酸苦的哀思,浓重的悲凉感压上心头也是理所当然的.更何况对于一个多愁善感的女子.温婉柔弱而又目下无尘的黛玉总是让人心生无限怜爱,敬重再敬重.
黛玉是反叛的,她会看当时的禁书<<西厢记>>,她不会流媚于在她身份之上的人,当然她也不懂如何做事面面俱到,赢得贾府上上下下良好的口碑.黛玉是孤独的,而正是这份孤独成就了她的高洁.黛玉在爱情上更注重精神,而非当时的形式.黛玉与宝玉的心有灵犀恰是精神恋爱的写照.黛玉太清净纯洁了,这种女子怎么能在世间蒙上尘垢,所以,我觉得黛玉之死实属必然.她是絳珠仙草,理应住在她的离恨天.
她二人就是两种世界,一个现实,一个精神.这两个世界是完全独立的.我一直认为人的精神世界是至高无上的,现实是与精神脱节的,却又是无法避开的.写到这,我更爱(爱,很深的层次)哪个女子想必观者已经明了.
寂寞的黛玉是世外仙姝,太圣洁,太超然了,我只能用抬头仰望的角度看她.她的潇湘馆“有千百竿翠竹遮映”,“后院墙下得泉一派" .翠竹和泉都是纯净之物,她的仙境充满着诗情画意,太美好了.我若把自己的空间比作潇湘馆实在是对其仙境的玷污,我只是凡夫俗子,真的是不敢造次.我只能在自己的精神上深爱她,只能把她的潇湘馆在我的心中瞻仰着.宝钗是生在人间而又冷眼看缭绕烟火中的女子,其院中只觉异香扑鼻,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牵藤引蔓,累垂可爱.奇草仙藤的穿石绕檐,努力向上生长,彷佛象征着宝钗"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的理想;"蘅芷清芬"恰似她恪守人情礼教,处处体现一种自我的脩为,如香草君子般.室内一色玩器全无,配上青色的帐幔,则反应她内心的淡漠,有意的自我约束,"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份随时,自云守拙",虽香却冷。在这一个欢乐的气氛中,或许我们可以说,以宝钗的个性而言,曹翁是有意让她如此矜持自恃,悲喜不形于色,不同于流俗,彷若是置身事外,冷眼笑看人世.宝钗虽冷可又是真真切切地活在人间的.实实在在的宝钗相对黛玉活的更快乐一些.
黛玉是梦幻中的衣袂飘飘的仙女,宝钗是坦然超脱的凡人,而我恰恰是纷纷扰扰的红尘中一个平凡的人,站在地面上我只敢以宝钗的蘅芜苑自比.我若追求潇湘妃子的境界,难免会出现高山流水的曲高和寡.跟你说实话吧,我曾经很孤僻,那时真的是伤心伤神又伤身,那种痛苦你若未经历过是不会明白的.潇湘妃子的高雅与圣洁,我永远望尘莫及.我只是希望达到宝钗的修养及境界.
素是喜欢黛玉的.我想,相对而言,素也许更脱俗一点,才会被黛玉深深吸引吧.黛玉的美超凡脱俗,而我又听说人总是被与自己有相同气质的人吸引,所以我才做出上面的判断.我就比较现实了,或者可以说有点俗了,呵呵.希望我的素一直喜欢黛玉,一直拥有圣洁的精神世界.
(下面注上该曲的歌词:曹翁红楼中的<<枉凝眉>>: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
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
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啊
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镜中花
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
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啊)
 ',2)">

',3)">

茶 魂 制 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