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鼎盛装饰公司官网:教育案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9:51:30

案例1 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形象


    在教育活动中管理与被管理是一对矛盾。这对矛盾关系必须非常艺术地统一起来 , 教育才赖以持续 , 并且产生效益。班主任是派定的管理者 , 要担当主角。然而 , 班级管理者出于种种原因 , 如果不善于协调师生关系 , 个人形象与学生的期望不一致 , 则这位教师除了不受拥戴之外 , 他的事业还将陷入危机——管与被管矛盾日渐突出并带来说不尽的困扰。
    中、小学生对班主任的稳定看法和态度 , 经常影响着师生关系的发展。例如 , 学生对教师的第一次印象往往很强烈并且对以后的师生关系打下深刻的烙印。虽然学生的认识和态度未必正确 , 但其作用力量不可低估 , 学生对教师的心理定势 , 应引起班主任的足够重视。
    班主任的素质特点的内容传递给学生 , 我们时常不必费力就听到学生毫不讳言表示喜欢什么样的老师 , 不喜欢什么样的老师。台湾学者林玉体对10000名学生的调查结果 , 分别统计成表 1 及表 2 材料。林的问卷有数十个项目 , 他只选取最集中回答的几个单项,将人数集中的项目列为第一,人数依序递降 , 但不论哪一个项目,回答的总人数不得低于调查总人数的 51% 。
表 1 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
(1) 人生导游                           (2)人生的桥
(3) 道德范本                           (4)追寻者、探索者
(5) 付出爱心的人                       (6)创造者
(7) 梦想的鼓舞者                       (8)绘画出未来的画家
(9) 说故事者兼演员                     (10)公正的评量者
(11) 马克·吐温的精神 ( 注 : 幽默的人 )
 
表2 学生不欢迎的老师
(1) 破唱片                              (2) 推销员
(3) 狐狸性格                            (4) 管家婆先生
(5) 分数万岁先生                        (6) 半瓶水先生
(7) 扑克脸先生                          (8) 花拳绣腿先生
(9) 当铺老板
 [摘自邓云州,童小朋主编:《班主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东方出版社(北京).1999,11.第28页]
 

  

案例2 智利校外教育活动内容

 
   
智利校外教育活动内容为四大领域,各领域又有许多不同专业内容。这四个领域是:艺术领域、自然科学领域、社会科学领域、体育领域。
    1.艺术领域包括以下内容的活动小组:油画、雕刻、绘画、制陶、舞蹈、芭蕾舞、民族舞、戏剧、木偶戏、手工艺、合唱、室内乐队、文学创作。
    2.自然科学领域包括以下内容的活动小组:地理、化学、机械、矿业、电气、计算机、航模、生物、昆虫、植物、解剖。
    3.社会科学领域包括以下内容的活动小组:交通、新闻、收藏、卫生健康、社会福利、红十字、老年服务、考古。历史、建筑。
    4.体育领域包括以下内容的活动小组:足球、手球、网球、篮球、排球、乒乓球、田径、登山、游泳、象棋、航海运动、艺术体操、自由体操。
[黄志成:《智利中小学的校外教育》,《外国中小学教育》,1993年,第6期]
 

  

案例3  锦州中学课外教育的组织管理

  

    辽宁省锦州市锦州中学属重点中学,1988年被团中央授予“社会实践先进学校”称号。该校丰富多彩的课外教育活动培养了一大批“能人”,在各类有关的竞赛中,有265人次获得了国家、省、市级奖励。他们的成绩与他们对课外教育科学的组织管理是分不开的。其特点是:
    1.三级管理,积极鼓励。
    他们把课外教育看成是教学工作的组成部分,把它纳人学校管理体系。在校长直接领导下,由教务处一名副主任专门负责,由教研组组织实施,形成三级管理系统。校长在学校工作计划中提出宏观规划,提出指标要求;教务处负责审阅小组计划,进行检查指导、考核(政教处、团委会配合负责文体、社会实践活动);教研组制订活动计划,落实负责人、活动内容,组织活动。由上到下,层层有人负责,事事有人过问,保证了课外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
    为了使师生积极参加课外教育活动,学校采取了积极鼓励的措施,对于参加课外教育辅导工作的教师,每次都给予相当于3.5课时的酬金;对于在竞赛活动中取得优秀成绩的学生及指导教师,按不同等级给予奖励,并记入档案,作为评选先进、晋级、评职称的依据。
    2.坚持“四定”,保证实施。
    “四定”,是指定时间、定地点、定人员、定内容。
    定时间,他们把每周一下午第七、第八节课作为课外教育的固定活动时间,没有特殊情况,任何人不得随意侵占。
    定地点,他们解决了校舍紧张的矛盾,采取了统筹安排,轮流使用有关教室,与校外挂钩,建立校外基地等办法落实了课外教育活动的地点。
    定人员,基本固定活动小组的参加人数,以保证小组活动的稳定性。
    定内容,大致固定小组活动内容,以保证小组活动的目的性和系统性。如“语文爱好者小组”的活动内容有古典诗歌欣赏、现代诗歌欣赏、现代散文阅读与欣赏等。长期按顺序活动,自成系列。
    3.创造条件,开展活动。
    该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很多,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综合性的活动。一般是比较大型的活动,这类活动次数不如小组活动多,时间不固定,但参加人数多,活动规模大,容易使大多数学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提高思想认识,一般每学期都要安排几次。如,每年三月开展学雷锋活动,培养学生的奉献精神。每学期安排几次集体劳动:春天,安排一个年级去锦州南山果树农场与园艺工人一起挖树坑、除草、采花、授粉;秋天安排一个年级与园艺工人一起摘果、装包、储运。为了配合政治课教学和进行形势教育,他们组织社会调查小组的学生到郊区农村进行社会调查,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对农民在经济上、生活上发生的变化进行调查,等等。
    大型讲座、报告。这种形式主要用于思想教育和普及先进的科学知识、了解科技发展的趋势。其优点是:参加人数多,时间集中,专题性强。如,为了进行形势教育,请市里有关负责人,到校讲锦州十年建设成就;为了让学生对当前科技发展有所了解,请大学教师做“技术革命和电子计算机的应用”讲座;为了让学生对当前的文艺活动有所认识,请作家李惠文到校作文学报告。这些讲座、报告,开阔了学生的视野,点燃了他们理想的火花。
    兴趣小组。参加小组的都是该学科的爱好者。他们的兴趣小组有:“数学爱好者协会”、“语文爱好者小组”、“写作实践小组”、“物理活动小组”、“化学活动小组”、“英语听力训练小组”、“俄语阅读小组”、“日语活动小组”、“历史活动小组”、“生物活动小组”、“哲学活动小组”、“美术小组”、“书法小组”、“历史文选学习小组”等。此外还有足球、篮球、排球、乒乓球、射击等十余个军体训练队。十多年来,学校的活动小组(队)培养了一大批特长生和拔尖生。
    社会性活动。这是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宣传能力、为人民服务思想的活动形式。校学生会、团委会在这方面是主要组织者。每年夏季,学校都要组织夏令营,让学生到社会、大自然中经风雨、见世面。如,组织优秀干部夏令营、组织文学夏令营;组织自行车旅游实践队(行程200公里),访问海港、军营、工厂和农村;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到街道开展学雷锋活动,到商店、汽车站、火车站、书店、旅社等处做“一日售货员”、“一日服务员”、“一日售票员”;还组织一些高中学生到初中生、小学生那里做辅导教师。这些活动使学生深入社会、深人生活,从思想、心理等各方面受到锻炼,趋于成熟。
    竞赛活动。在课外教育活动中,他们也很重视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国、省、市正式举行的种种知识竞赛,并在赛前组织辅导,此外学校也在每学期组织一些校内的学科和各种形式的竞赛活动,除学科竞赛外,还组织讲演比赛、外语朗诵比赛、歌咏比赛、国情知识竞赛、电影欣赏、艺术三项(歌、舞、乐器)比赛等。竞赛活动锻炼了学生在某方面的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进取精神和竞赛意识。
[辽宁省锦州中学:《我们是怎样开展课外活动的》,《人民教育》,1992年,第7-8期,第62-63页]
 

  

案例4   英国小学的兴趣爱好课

  

    在英国,一些小学开设的兴趣爱好课很有特色。这种课虽不是教学计划中规定的课程,但很多小学比较重视它,在时间安排上给予保障。兴趣爱好课深受学生的欢迎,因为它的主旨在于培养和发展学生各种各样兴趣与特长,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也给学生创造了“讲课”的机会,有利于提高儿童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兴趣爱好课一般安排在每周周末,即在每星期五下午(英国是五日上学制)进行。每次课大约1-2小时。课的准备工作从每学期开学之初着手。教师先利用各种机会全面了解情况,详尽记载哪些学生在哪些方面有特殊兴趣,掌握学生的课余兴趣爱好情况。然后教师分别与一些学生商谈,确定几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为以后几周课的主题,布置这些学生按时间编排顺序做好讲课的准备。随着课程的进展,教师陆续确定以后的课程内容和主讲人。
学生的兴趣极为广泛,每次兴趣爱好课基本上都是新的内容,例如有集邮、钓鱼、绘画、骑自行车、踏跷跷板、无线电通讯、看小说、踢足球、游泳、划船、各种小创作等等。每当周末下午同学们都兴致勃勃地以班级或年级为单位,听一个同学讲他的兴趣爱好活动。讲述中将相关的实物拿给大家看。课堂上不时有老师和同学提问,气氛十分轻松活跃。
在赫尔市某小学的一次兴趣爱好课上,一个11岁的男孩讲述他骑自行车的兴趣爱好。他把自己心爱的高档自行车推进教室,讲了他如何酷爱行车运动,骑自行车的历史以及几次骑自行车远游的艰辛和喜悦。他还把他曾获得的当地少年自行车比赛的奖品拿给同学看。然后他边演示边讲解自行车各部位的名称及功能,自行车常见故障排除及车的保养,骑车的基本要领及注意事项等。讲课中同学们提出许多问题,这个男孩子答不上来时老师回答,同时,老师也不失时机地提出一些识别交通标记、注意骑车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另一次在约克市某小学的兴趣爱好课上,一个10岁左右的女孩把积累多年的邮票拿到教室,向同学们讲述她的集邮活动。她先讲了集邮的一般常识,然后讲她的集邮经历。最初她的集邮意识并不强烈,是家长帮助她收集了一些邮票。后来听到一位集邮爱好者把几枚珍贵的邮票捐献给慈善事业而受到社会赞扬的消息后,她开始热心集邮了,并且对集邮入了迷。她经常把父母给的零花钱积攒起来,去集邮商店买旧邮票。现在她有世界各国邮票数千枚。课堂上她讲述其中几套邮票的来历及票面含义,吸引了在场的所有同学。大家爱不释手地传看她的集邮册。还有几位对集邮感兴趣的同学和她约好时间进一步交流经验。在这次课的准备过程中,老师帮助这个学生查找了一些集邮知识方面的读物,不仅使该学生的集邮知识更加丰富,也使这堂课的内容更加充实。
从上面介绍不难看出,英国小学的兴趣爱好具有一些显著特征。首先,兴趣爱好课不是由教师直接出面讲授,教师起编导作用,由学生在前面主讲,实际上教师控制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向……其次,学生讲课的内容是他们自己的亲身经历或经验,讲起来轻松自如,感情真切,有吸引力,容易引起同学们共鸣……第三,由于课的内容是学生喜爱的一项活动,所以这种课有利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通情感和信息。具有相同兴趣与爱好的学生可以增进理解,没有形成稳定兴趣爱好或养成不良爱好的学生还可以从中受到教益,建立起健康高雅的兴趣爱好……
[袁桂林:《英国小学的兴趣爱好课》,《现代中小学教育》 1991年,第3期,第39-40页]
 

  

案例5  把“!”改成“?”

 
    
一位年轻女教师接一个大家都头痛的班。第一次进教室,学生用“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的歌声迎接她;黑板上则是大大的五个字:“我们是差生!”她听着,看着,然后微笑着说:13年前,有个和你们一样大的山村女孩,考上了县里的一中,但还只能编在差班。可她不服输,发誓要取得好成绩;她在课桌上贴着座右铭“我挺棒”,鞭策自己。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后高中毕业,她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大学……想知道那个女孩是谁吗?“谁?”一些学生问道。女教师还是一脸的微笑,又略带自傲的语气说:“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哇!”教室里有了异样的赞美声。她转过身指着黑板上的字说:“这字写得还可以,可惜标点用错了。”“用错了?”不少学生疑惑地重复这三个字。女教师提高了嗓门说:“我们一齐用力把这个叹号压弯,加油,一二三!”她一边说,一边用红粉笔把叹号改成大大的问号;接着,又说:“现在老师读这问句,请大家用我刚才介绍的座右铭大声回答——师:我们是差生?生:不!我挺棒!“对!我们挺棒!”教室里一片掌声。
 

 

案例6   尊人者,人尊之


    魏书生给每届学生都布置一个日记《尊人者,人尊之》,他说:尊重别人,便是尊重自己,便能得到别人的尊重,你帮助别人,一定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有个学生钻牛角尖问魏书生:“帮助了没良心的人,也能得到他的帮助吗?”魏书生说:“举一个具体的例子好吗?”那天李卫东同学问我数学题,我给他讲了,可是,第二天有一道物理题我不会,李卫东是物理尖子,我请他给讲,他却不肯告诉我。”“那你也得到了帮助。”“他不告诉我,我还得到什么帮助?”“你得到了两点帮助,首先你在给他讲数学题时,加深了你对数学题的理解,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其次,他帮你开拓了胸怀,第二天,你问他物理题,他就不告诉你了,倘若你不计较这些,给以充分的理解与谅解,你的胸怀不又比昨天开阔了一寸吗?”学生听了,舒心地笑了。 
 
 

 

案例7     关于化妆的两次谈话

 
   
初三某班一个女生化妆,班主任找她谈了两次话
第一次谈话——
老师问:“知道今天让你站办公室是为什么吗”?学生没吱声。老师说:“你看看你,烫了一脑袋的羊毛卷,还涂这么红的口红,戴这么长个耳环…”
学生:“涂口红怎么了?英语老师也擦口红,画眉毛,戴耳环、项链,还烫的是大波浪呢。”
老师提高嗓门:“老师是老师,学生是学生。”
学生:“学生怎么了?就不是人了?”
老师:“学生是人,但你化妆化的人不人,鬼不鬼的,不好好学习,一天到晚擦胭抹粉、描眉画嘴有什么用?人漂不漂亮也不是靠化妆化出来的。”
学生:“漂不漂亮不用你管,呜呜……”
第二次谈话——
老师:“昨天第二起跑线的节目看没看?”
学生:“看了”
老师:“那个让大家看四个妇女的化妆像,然后让大家评论好坏的节目,你觉得怎么样?你能讲出她们各自的优缺点吗?”
学生:“这还不知道?第一个脸那么长却梳高发型,第二个年龄那么小化浓妆,像个中年妇女,第三个脸大却描细眉,显得脸就更大了,丑死啦……”
老师:“为什么丑死啦?”
学生:“那些化妆与她们不相称。”
老师:“哦,看来你知道不同的年龄要化不同的妆,你说中学生应怎样化妆?”学生摇摇头,问老师:“您说呢?”
老师:“我看中学生应该朴素自然、整洁大方、健康活泼,不能学成年人浓妆艳抹。”
学生问:“为什么呢?”
老师:“因为中学生接触的主要是同学和老师,浓妆艳抹会在同学和老师之间造成隔阂。中学生的朝气本身就是美,过分的化妆掩盖了青春的活力和红润的肤色,让人觉得矫揉造作、不伦不类,象是几十岁的妇女,把少女天真活泼的自然美都糟蹋了。”
学生:“想不到化妆还有这么多学问。”
老师:“是啊,穿着也一样,要注意自己的身份、体形、肤色等特征。”
学生:“哎呀,老师,我那天化妆就化的…嘻嘻。”
 

 

案例8    梦想激情敏感 体验

  

三年前,一位美国人和一位新西兰人合写了一本书,书名是《学习的革命》,副标题是“通向21世纪的个人护照”。
1997年,在北京中关村西北方向的上地信息产业基地,有几个写软件的年轻人,偶然发现了这本书,读后他们激动不已。掩卷长思之后拍案而起:“这就是我们现在应该做的。”
这几个写软件的年轻人,目前掌管着中国最大的教育软件公司一CSC科利华软件集团。
1998年伊始,CSC举行了一次全国最大的计算机比赛,20万参赛者都是CSC教育软件的用户。主办者计划,通过这次竞赛,从中选出一批特别优秀的学生,免费前住美国参加一次为期一个月的夏令营。
科利华总裁宋朝弟被同事们公认为“思想者”,他说,站在21世纪的边缘,我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未来教育的灵魂究竟是什么。
颜晓维是科利华公司企划部的总经理,是这个夏令营的领队。我们谈了足足有5个小时。他从美国回来已经一月有余,却仍然沉浸在一种激动之中。
他一直反复地提到一首诗一“所有的日子都来吧,让我编织你们……”这是将近半个世纪前,一个14岁的少年一王蒙的诗。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暑假里,他和同事带着16位中国的少年,走出国门,编织了一段难忘的日子、颜晓维说,这一定会成为他们人生的重要转折点。
他说,这16个孩子都是第一次读这首诗,开始不懂,后来他们都懂了。
开营第一天,主办者为孩子们播放了一个电视片——《又见吉隆坡)}。这是1997年中国少年足球队兵败吉隆坡的痛苦一幕。
1992年,在内蒙古大草原上,曾经举办过一个夏令营。中日两国的孩子在这里展开了一番较量,结果中国孩子的懦弱、自私、麻木的表现让国人痛心。日本人公开说,你们这一代孩子不是我们的对手!
颜晓维说,这次,我们要办一个最有价值的夏令营,不再是较量,而是思考—一面对21世纪,教育向何处去?面对奔腾激荡的信息时代,教育将如何完成自己的使命?面对科教兴国的历史责任,怎样才能促成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让我们的孩子走出国门,看一看最精彩的世界和最精彩的人生c
到了7月下旬,一批幸运的孩子从全国各省汇聚到了北京.在西郊的中央党校里安营扎寨。仿佛已是惯例:16名孩子有15名是由父母千里迢迢从家乡送到夏令营的,大部分父母把孩子交到老师手里还不放心,千叮咛万嘱咐,一转身,又决定留下来,看护着这批孩子。
CSC人认为,教育有三个阶段:对世界的认识阶段;对社会的体验阶段(素质教育)和对未来的创造和成功的追求阶段(成功状态教育)。
颜晓维说,如果我们把视线从课堂上拉开,从奉为圭桌的教科书里拉开,从形形色色的考试卷子上拉开,就会发现:获取知识的能力、乐观的学习态度将远比知识本身更能创造机会、抓住机会、赢取成功。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需要彻底改变传统的学习观念,来一场学习的革命,教育的革命!
他们照《学习的革命》一书中的模式,建立了这个“超级营地”。主办者计划,通过一个星期超级营地的培训,让孩子们的面貌焕然一新。
一位心理学家专家来到超级营地,为孩子们做心理测试,结果发现16个孩子中,竟然有12个属于性格内向型。这是未来信息社会中,人们走向成功之大忌。
对这一位娇生惯养的独生子女,“超级营地”就那么灵?
中央党校的一间屋子成了夏令营的活动室。正面墙上是八个大字—一梦想、激情、敏感、体验。
颜晓维说,这八个字是我们夏令营的精神,是信息时代获取成功的四件珍宝。只有梦想才能超越,才能摆脱平庸;只有激情才能感动自己、感召他人;只有敏感才能抓住一切机遇,领略生命的美和奋斗的意义;只有体验才能真正实现人生的价值。
开营第一天,主办者为孩子们播放了一个电视片—一《又见吉隆坡》。这是1997年中国少年足球队兵败吉隆坡的痛苦一幕。
赛前,国内外足球界人土大都看好中国队,但中国队大败而归。不仅输给了强队,甚至输给了泰国这样的弱队。
为什么?当中国孩子和教练被问到失败原因时,他们一味归咎于客观原因:天气炎热,场地限制,妨碍了发挥……
电视片的镜头对准了大赛的前夜:各国队员在一起联欢,场上欢歌笑语,高潮迭起。外国的孩子们将扫帚当做吉他,将矿泉水瓶当做麦克风,歌之舞之,尽情嬉闹,风趣夸张,充满了少年的灵动与想象力。
中国的孩子们呆呆地站一旁,扎成一堆,不敢大声嬉笑,更不敢主动与别人交往。轮到他们表演节目了,一个个手足无措,眼睛里充满了绝望,一个小队员面对摄像机竟然哭了起来。
解说词更是意味深长:“中国的孩子是含羞草,总是不敢。他们脆弱、沉默、呆板、老气横秋,缺乏自信、活力、激情、个性和磨练。”
片子放完了,孩子们沉默了。所有的孩子,似乎都能从电视上找到自己的影子。一个小时内,孩子们齐刷刷地交上来一篇篇感受:《兵败吉隆坡》、《中国孩子怎么了叩……孩子们在反观中国少年足球队时,也在暗暗提醒着自己。
13岁的程远,营地最小的营员,在日记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这么一段话:
“这个看似在报道中国足球的录像证明的不是足球,而是另外一个问题。从这些事情中,我们似乎发觉,这些中国队员所代表的并不只是中国队,更代表着中国少年。”                                                           “中国传统的一些弊病,以及中国少年的一些通病,在这些队员身上暴露无遗,这是一种启示,一种警告。中国队输球的致命环节就在这里。”“首先是怯弱。凭什么外国孩子那么外露,那么开朗,中国孩子却像含羞草,什么都不敢?”
“再其次是骄傲。这也是中国少年的通病之———取得一点儿成绩便目中无人,自以为老子天下第一,殊不知天外有天。”
“中国队已经成了中国少年的缩影,其暴露的问题已趋严重化。可以断定,如果此种状况继续维持下去,中国经济发展将受到严重的威胁c现在已不仅仅是中国足球走向世界,而是中国教育走向世界的问题了!”
超级营地的首要目标就是改变这一态势。
第一步,向人们介绍你自己,让大家记住你。到前面来,不光是用嘴说,还得表演一个动作,让同学们知道你的属相。大胆讲述,声音洪亮,让你的名字在同学中流传。
13岁的北京营员程远第一个上台。这位初一的学生大大方方地讲述了北京的历史,介绍了北京的自然景观,博得了同学们的一阵掌声。最后,小程“吱吱吱”地学了一声老鼠叫,用手在嘴边稚气地一抹——活灵活现地展示出自己的属相。小营员们“哗”地一声,全笑开了。
不错,这真是一个好的开端。
第二步,老师说,今晚你们自己组织一个晚会,就像《青春万岁》的电影里那样。
孩子们眨巴着眼睛,然后同意了。但是有一个条件。
什么条件?
让爸爸妈妈们都离开。
为什么?
大人们在,我们放不开。
可老师也在啊,老师不也是大人吗?
那不一样,爸爸妈妈没有童心。
老师的心“格登”一下。
那天的晚会很热闹,大家玩丢手绢、老鹰捉小鸡、抢椅子,那份开心好像是上辈子的事了。徐翔说,今天终于能回到孩提时代了!韩磊说,这是最快乐的一天!千里迢迢前来相送的爸爸妈妈却被拒绝共享欢乐。
第三步,生存训练。从北海公园到颐和国北门的超级营地,以小组为单位,以最快的速度到达。
内蒙古的秦强说这是”紧张、窒息、刺激”的训练,仔细查阅地图之后,他们急匆匆上了105路电车,不料,其他组也上来了。车到西直门,他们四个跳下车就拼命地往前跑。徐志伟在前,中间是两个女生,草原的少年断后。正好来了一辆375路,四个孩子跳上车。车门关上了,他们回头一看,其他的同学都没上来呢。哈,我们赢了!他们击掌相庆。为此,他们每人获得了两只大水蜜桃的奖励。
第四步,竞选。
16个人的夏令营设置了14个官衔,什么营长、副营长、摄影师、教头、记者、新闻发言人,等等,目的就是让所有的孩子们都能参与,都能保持一种激情。
在众人前发表竞选演说,推销自己,并且还有可能失败。这种前景对所有的孩子们来说,都是一道坎。
这天晚上,来自天津的姑娘张婷在日记中这样写道:“7月29日。今天,在嗟叹声中,我们看了录像片《栗栗的世界》。主人公栗栗超凡的适应性和优秀的素质令我们钦佩。她4岁到加拿大.6岁能够自己卖东西(不是买),12岁写出了《我的世界》这本书。她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神态自若,言辞巧妙,12岁的姑娘,在纯洁可爱中又显得老练成熟。最让我难忘的是她对于竞选职务的态度,积极参与,在失败后却又表现出强烈的自信心.一种坚忍不拔的精神魅力。
“中国人崇尚沉默是金,崇尚默默无闻,我也许深受这一影响。今天下午党选营职对我来说是一个改变的起点。我也曾朦朦胧胧地幻想过自己落落大方、从容翻译的样子.却从来不敢在现实中去考虑……当我恳切地说出我的想法时,我惊喜地发现同学们眼中没有怀疑,有的只是意料之外的关心和信任—一我成功了.不管怎样,我迈出了第一步。”
这个晚上.在日记本上记下这难忘的第一步的,还有另外一个孩子,她叫林莉。
“紧张的营职竞选越来越充满火药味。竞选演说、投票、就职演说.我的耳朵、手、眼睛一刻也没有停止运作。而同时,我的大脑还在搜索有没有适合我的工作。‘编辑’听起来不错,反正黑板报、简报在学校时经常干嘛。不过,现在是要到前面去面对老师、同学,还有那耀眼的新闻灯和令人目眩的摄像机,最重要的是还有顾晓丹的激烈竞争,她那自信的样子激起了我的斗志.第一次我渴望走上台去展示自己。火焰被点燃了,我迅速地走上台去。望着十几双眼睛,我的。。怦怦地跳。只希望尽我的全力,为大家做点事,而最终我得到了我想要的,我迈出了自己的第一步。”
 If you think you, you can !
 这是每一个孩子战胜自我,迈向成功的第一步。 
 
 

 

案例9   我所看到的美国小学教育

 
   
当我把9岁的儿子带到美国,送他进那所离公寓不远的美国小学的时候,我就像是把自己最心爱的东西交给了一个我并不信任的人去管,终日忧心忡忡。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学校啊!学生可以在课堂上放声大笑,每天最少让学生玩两个小时,下午不到3点就放学回家,最让我开眼的是根本没有教科书。那个金发碧眼的女老师看了我儿子带去的中国小学4年级的课本后,温文尔雅地说:“我可以告诉你,6年级以前,他的数学不用学了!”而对她充满善意的笑脸,我就像挨了一闷棍。一时间,真怀疑把儿子带到美国来是不是干了一生中最蠢的一件事。
日子一天天过去,看着儿子每天背着空空的书包兴高采烈地去上学,我的心就止不住一片哀伤。在中国,他从1年级开始,书包就满满的、沉沉的,从1年级到4年级,他换了3个书包,一个比一个大,让人感到“知识”的重量在增加。而在美国,他没有了负担,这能叫上学吗?一个学期过去了,把儿子叫到面前,问他美国学校给他最深的印象是什么,他笑着送给我一句美国英语:“自由!”这两个字像砖头一样拍在我的脑门上。
此时,真是一片深情怀念中国教育。似乎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为什么中国孩子老是能在国际上拿奥林匹克学习竞赛的金牌。
不过,事到如此也只能听天由命。
不知不觉一年过去了,儿子的英语长进不少,放学之后也不直接回家了,而是常去图书馆,不时就背回一大书包的书来。问他一次借这么多书干什么, 他一边看着那些借来的书一边打着微机,头也不抬地说:“作业。”
这叫作业吗?一看儿子打在计算机屏幕上的标题,我真有些哭笑不得——《中国的昨天和今天》,这样天大的题目,即使是博士,敢去做吗?于是我严声厉色问是谁的主意,儿子坦然相告:老师说美国是移民国家,让每个同学写一篇介绍自己祖先生活的国度的文章。要求概括这个国家的历史、地理、文化,分析它与美国的不同,说明自己的看法,我听了,连叹息的力气也没有了。
过了几天,儿子完成了这篇作业。没想到,打印出的是一本20多页的小册子。从九曲黄河到形象文学,从丝绸之路到五星红旗……热热闹闹。我没赞扬,也没评判,因为我自己有点发懵,一是我看到儿子把这篇文章分出了章与节,二是在文章最后列出了参考书目。我想,这是我读研究生之后才运用的写作方式,那时,我30岁。
不久,儿子的另一作业又来了。这次是《我怎么看人类文化》。如果说上次的作业还有范围可循,这次真可谓不着边际了。儿子很真诚地问我:“饺子是文化吗?”为了不误后代,我只好和儿子一起查阅权威的工具书。费了番气力,我们总算完成了从抽象到具体又从具体到抽象的反反复复的折腾,儿子又是几个晚上坐在微机前煞有介事地作文章。我看他那专心致志的样子,不禁心中苦笑,一个小学生,怎样去理解“文化”这个内涵无限丰富而外延又无法确定的概念呢?但愿对“吃”兴趣无穷的儿子别在饺子、包子上大做文章。在美国教育中已经变得无拘无束的儿子无疑是文章作出来了,这次打印出来的是10页,又是自己的封面,文章后面又列着那一本本的参考书。他洋洋得意地对我说:“你说什么是文化?其实特简单——就是人创造出来让人享受的一切。”那自信的样子,似乎他发现了别人没能发现的真理。后来,孩子把老师看过的作业带回来,上面有老师的批语:“我布置本次作业的初衷是让孩子们开阔眼界,活跃思维,而读他们作业的结果,往往是我进入了我希望孩子们进入的境界。”问儿子这批语是什么意思,儿子说,老师没为我们骄傲,但是她为我们震惊。“是不是?”儿子问我,我无言以对,我觉得孩子怎么一下懂了这么多事?再一想,也怪,连文化题目都敢做的孩子还有不敢断言的事情吗?
儿子6年级快结束的时候,老师留给他们的作业是一串关于“二次大战”的问题。“你认为谁对这场战争负有责任?”“你认为纳粹德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如果你是杜鲁门总统的高级顾问,你对美国投放原子弹持什么意见?”“你是否认为当时只有投放原子弹一个办法去结束战争?”“你认为今天避免战争的最好办法是什么?”……如果是两年前,见到这种问题,我肯定会抱怨:这哪里是作业,分明是竞争参议员的前期训练!而此时,我能平心静气地寻思其中的道理了。学校和老师正是在这设问之中,向孩子们传输一种人道主义的价值观,引导孩子们去关注人类的命运,让孩子们学习高屋建瓴地思考重大问题的方法。这些问题在课堂上都没有标准答案,它的答案,有些可能需要孩子们用一生去寻索。看着12岁的儿子为完成这些作业兴致勃勃地看书查资料的样子,我不禁想起当年我学二战史的样子,按照年代事件死记硬背,书中的结论明知迂腐也当成圣经去记,不然,怎么通过考试去奔光明前程呢?此时我在想,我们追求知识的过程中,重复前人的结论往往大大多于自己的思考,而没有自己的思考,就难有新的创造。
儿子小学毕业的时候,已经能够熟练地在图书馆利用计算机和缩微胶片系统查找他所需要的各种文字和图像资料了。有一天我们俩为狮子和豹子的觅食习性争论起来。第二天,他就从图书馆借来了美国国家地理学会拍摄的介绍这种动物的录像带,拉着我一边看,一边讨论。孩子面对他不懂的东西,已经知道到哪里去寻找答案了。
儿子的变化促使我重新去看美国的小学教育。我发现,美国的小学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园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的海洋,他们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他们没有让孩子们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们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而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的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造欲望和尝试。
有一次,我问儿子的老师:“你们怎么不让孩子们背记一些重要的东西呢?”老师笑着说,“对人的创造能力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所需要的比他能够记忆得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死记硬背,既不会让一个人知识丰富,也不会让一个人变聪明,这就是我的观点。”
我不禁想起我的一个好朋友和我的一次谈话,他学的是天文学,从走进美国大学研究生院的第一天起到拿下博士学位整整5年,一直以优异的成绩享受系里提供的优厚的奖学金。他曾对我说:“我很奇怪,要是凭课堂上的学习成绩拿奖学金,美国人常常不是中国人的对手,可是一到实践领域,搞点研究性题目,中国学生往往没有美国学生那么机灵,那么富有创造性。”我想他感受的可能正是两种不同的基础教育体系所造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中国人太习惯于在一个划定的框子里去施展拳脚了,一旦失去了常规的参照,对中国人来说感到的可能往往并不是自由,而是惶恐和茫然。
我常常想到中国的小学教育,想到那些课堂上双手背后坐得笔直的孩子们,想到那些沉重的课程、繁多的作业、严格的考试……它让人感到一种神圣与威严的同时,也让人感到巨大的压抑与束缚,但是多少代人都顺从它的意志,把它视为一种改变命运的出路。这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它或许有着自身的辉煌,但是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现代社会,面对明天的世界,我们又该怎样审视这种孕育了我们自身的文明呢?
(原载《三月风》1995年12期)
 

  

案例10   教师访谈

 
   
傅道春:多年来.在教师行为研究中,我一直在思考着、一个优秀教师的成长大体要经过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需要有哪些主、客观条件?需要具有哪些个性的表现?成长期通常的时间和较短时间是多少?他们在起点、中继和到达目标过程中有哪些特点和差异?这些在教师成长的“个案”研究中已看到了一些眉目。在这里我向大家介绍一位有着16年教龄的特级教师,从他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批优秀教师成长中共有的印记。
 傅道春:刘老师,成为优秀教师的人,大多不是在匀速运动中“磨”出来的,而是最初就具有爆发力的人,他们往往是“。炮打响”。因此,优秀教师是在。个不太长的时期里走完这个过程的。我想了解一下你的成长过程,并想知道你刚做教师时的作为。
 刘大伟:我在教学上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头3年。我称这个阶段为“探索期”。在这个阶段里,我完成了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而且有了我比较满意的起跑。那是在我工作不满3个月时参加的区“教学百花奖”比赛。我工作不满百天,正处在“摸着石头过河”阶段,教学经验和教学技能无从谈起;我有的只是年轻人“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幸运的是当时组内的两位特级教师和两位高级教师,都是在政治教学领域颇有影响的教师。老教师们手把手地教我备课,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替我考虑得无微不至;比赛结果,我居然战胜了所有的竞争对手,获得了一等奖。这次成功给了我信心,使我感悟到“我行”,“我能成为一个好老师”。
傅道春:新教师起跑的“爆发力”源于师范教育所给予的底蕴。我想知道你当时是怎样一位师范生?你为后来做教师准备了些什么?
 刘大伟:第一次参赛活动获奖,老教师们固然功不可没,但也在于我自身较为全面的素质。我喜欢文学,擅长文艺。我的口才很好,曾获过全国大学生演讲比赛一等奖。我说这些是要说明一点,全面的素质对于一个有发展前途的青年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好老师应当“博”一点,“杂”一点。高素质决定了高起点,这样的老师完全可以缩短甚至跨越“影响质量期”,迅速走向成熟。
 傅道春:许多事情起始决定着结局。优秀教师有优秀教师的起始c我在教师培训中特别强调“起点”给予,因为在这里已经开始形成“优秀”与“一般”教师的差别。不知你成长的初始状态能否说明这一点。
刘大伟:是的。从心理学上讲,新生儿如果在出生后的三四年中没能正常地接触社会。便错过了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日后很难形成正常人的思维及语言能力。教师也是如此,如果在参加工作的前三年不能很快进入角色,并初步树立自己的教学形象,那么在以后的日子里,他充其量也只能成为一个“教书匠”,很难有大的作为。如果把教师的成长比作一座大厦的话,那么”探索期”是奠基的工程。
 傅道春:在度过了“探索期”后,你的教学过程发生了哪些变化,又有哪些突破?
 刘大伟:我教学生涯发展的第二阶段,我把它称为“成熟期”。其标志。是我开始注意对教学实践的理论总结;二是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在这个阶段里,我对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已心领神会,对高中教材也已了如指掌。在教学实践中,我越来越体会到简单的模仿和对课堂教学的一些皮毛的改革,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我的发展,于是,我开始有了对自身教学理性的分析。认识上的提高,带来了教学实践的革命。备课,我有了“三步曲”。第一步,“有它(教材)没我”;第二步,“有我有它”;第三步,“有我没它”。上课,我有了“三境界”:第一境界是“形动”,即千方百计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上政治课;第二境界是“心动”,即用我的真情打动学生,刻意创设特定的课堂情感氛围;第三境界是“神动”,即把我的观点变咸学生的思想,进而导之以行。
傅道春:优秀教师成长的个案启示由“探索期”到“成熟期”是一次飞跃,能谈谈实现这一飞跃的条件吗?
 刘大伟:我想实现这一飞跃的条件至少应当有三个,第一是在师德上,教师应当有强烈的进取意识,责任感和使命感应当是其教学乐章中两个最强动的音符,第二是在教学上,他必须有自己独到的教学风格,能实现教师的职业共性与教师本人特性的和谐统一。第三是对教育理论的运用。教师必须摆脱教育行为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对教育理论的运用从自发升华到自觉。
傅道春:教师到了成熟阶段,怎样进一步规划自己,怎样着手处理新的工作现买?
刘大伟:最近几年我不再满足于上好一堂课或者是写好一篇论文,我的内心深处常常涌动着一种创造的冲动和开拓的渴望。当我读过《管理新论一无为管理学》这本新书时,产生了极大的渴望。联想到相当多的政治课空洞、枯燥,教育效果事倍功半,甚至事与愿违,正是与我们的教育方式和目标过于直露有关。于是,我开始探索把“无为管理”引入课堂教学,开展了“无为教育’的实验。实施方法是:有意把政治课的某些教育目的隐藏起来,虽然教师是看似无意地触动学生的。灵,促使其觉悟。但这种无形的教育比直白的说教更有力量。由于我在教学领域的不断创新,先后两次获省级科研成果一等奖还被评为“哈尔滨市十大杰出青年”。我把优秀教师发.展的第三个阶段称为“创造期”,这个时期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对事业、对学生的挚爱.这是走向成功的动力。第二,对教育发展的前瞻性和预见性,这直接关系到一个教师的发展方向。第三,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这标志着一个创造型教师的水平。
 傅道春:刘大佛老师的成长经历说明,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一个辩证否定的过程,从肯定到否定,再到否定之否定是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教师的发展过程自然也不例外,是一个不断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的过程。“探索期”是一个教师完成职业肯定的阶段,“成熟期”是对“探索期”的否定,也是一种发展。教师在“创造期”对未知东西的探索,表现上似乎与第一阶段“探索期”雷同,但二者有本质的区别.前者是学习和模仿,后者是开拓和升华。
 

  

案例11    班管理策略示例

 
   
凡是车子,大多数都有打气和补胎的时候。打气与补胎虽然不同,但是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使车子保持良好的状态,有利于前进。由此联想到,各个班级就好像学校这辆车下的一个个轮胎,我们班主任就是要管理好这一个个“轮胎”,并要善于做好“打气”和“补胎”的工作。
虽然我做过十几年的班主任,但是,做今年这样的合并班的班主任,还是第一次。这个班是由于原来的高二(5)班和高二(6)班中成绩优秀的学生去了高三(7)班后而合并的。老实讲,我觉得学校是给了我一个漏气的瘪轮胎。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是这个班的学生成绩普遍差,没有学习热情。其次,这个班的学生大多数自我管理能力差,要挑选出一个担任班干部的学生都很困难。还有,由于学生是来自两个不同的班,多少有一些派别的现象,会制造出矛盾等等。接下了这个瘪轮胎,总不能丢掉吧?好歹也是学校这辆车下的一个轮胎呀!于是,我咬一咬牙,动手做起“打气”和“补胎”的工作。
一、“打气”的工作。
我们学校对各个班,在出勤、上课和集会的纪律、学生仪容仪表、眼保健操和课间操、劳动卫生等五个方面,进行检查,天天评比打分。我们都晓得,这个每天的五项管理评比打分,是一种德育量化的好办法,它可以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也可以促进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但是,我发现它还有一种“打气"的功能。为了开发利用它这一功能,第一周开始,我就天天仔细检查班里每一个学生的仪表、纪律等情况,不论是搞劳动、卫生,还是参加升旗、做操,事事我都亲历亲为,苦战两周,效果就出来了。第一次公布五项管理评比打分结果,我们班就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为此,第三周当我走进教室上班会课时,受到了学生们雷鸣般的掌声欢迎,同时,也从他们的眼神里,我感觉到了他们正渴望“打气”。于是,我抓住这个教育契机,及时进行“打气”。讲过一番鼓舞士气的话后,就落实到对出勤好,上课、集会守纪律,注意仪容仪表,两操认真做,劳动卫生积极搞等某个方面表现良好的学生,逐个进行表扬。
由于常常进行"打气",我们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不断增强,即使有些偶然违纪的学生,他们也能够自觉反省。例如,我们班的学生陈玉,有一次早上睡觉没有按时起床,造成上课迟到,她一下课,就跑到办公室来找我,主动认错。还有我们班的黄贞、曾芬,有一天上午的第四节课讲小话,下午我来上班时,她们就在办公室门口等着认错。其实“打气”的工作,就是使这个"瘪轮胎"支撑起来,使我们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逐渐增强。
二、"补胎"的工作
谁都知道,轮胎漏气,光打气是不行的,必须补胎。我们班有一个叫张敏的男生。他不但听课时经常打瞌睡,而且有时迟到,甚至旷课。严重影响了良好班风的形成,是一个“漏气”地方,为此,我进行了耐心的“补胎”工作。隔一天找他谈一谈,隔一个星期打电话找他家长聊一聊,隔一个月去他家里坐一坐。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才知道,原来,他背着家里人,晚上在一家工厂打工,有时间也去电子游戏室等地方玩,几乎天天很晚回家睡觉,甚至彻夜不归。针对他的实际情况,我采取了闲谈式的教育方法。虽然,他的不良行为难以改正,并且反复地违反纪律,但是,紧盯式的滴水穿石的力量,终于使他有了一些进步,家长和老师都觉得他的进步难得可贵。
我们都知道,学生的某一个不良行为,会造成班集体这个“轮胎”的“漏气”,其实,班集体的某一个方面有缺陷,也会造成"漏气"。例如,我们班缺乏有管理能力的班干部,一些班务工作难以有条不紊地完成,常常事倍功半,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培养和扶植,几个稍有能力的班干部成长起来了。就说培养我们班的宣传委员吧,我们班严重缺少对黑板报有排版、书写和绘图能力的学生,本学期学校第一次板报评比,我们班排名在倒数之列,影响学生的集体荣誉。于是,我赶快去书店,买来黑板报的排版、插图等资料,教学生边学边用,并带领宣传委员等学生,去其他班参观学习,请有经验的老师为她们现场讲授。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学校第二次板报评比,我们班就名列前茅了。
 

 

案例12    星星都会发光

 
  
  任小艾老师讲,他们班中有两个学习上的尖子生,一个是班里的“明星”——刘强,性格外向,待人热情;一个是班里的“孤星”——李薄,性格内向而孤僻。二人的共同特点是都看不上班里学习比自己差的同学。刘强尽管待遇人热情,但对在学习上拉集体后腿的差生总是有些轻视无礼,李薄不管理班里的任何事,谁也看不起,孤傲清高。对这两个具有很强个性,学习又很优秀的“星”,在教育中任老师一方面采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即点明刘强同学只看差生拉集体的分数,埋怨他们,虽平时与同学说笑游乐在一起,但却有很少帮助同学等缺点。另一方面采用“顺抛助长而移性”。即让李薄继续保持已有的学习热情,同时又给她布置一项任务,让她帮助学习上有困难学生补课,做课下“小老师”,与大家建立感情,使她融在集体中。经过几次谈话,以及日记中多次交流,这两个学生的思想行为开始有了很大的变化。刘强同学在班里组织了一个课外辅导小组,他亲自担任组长,认识到了这也是他作班长的一份职责。李薄同学在帮助同学的过程中,也找到自己的不足,同时看出这样做既对集体有利,也对自己的学习是个复习和提高。看到同学们都很在意自己,渐渐与大家亲密起来了,“孤星”在集体中也发出了她自身的光彩。 
 
 

 

案例13     心灵答卷

  

    有位优秀的班主任,为了培养学生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他在自修课上组织了一次无人监考的英语测验。测验结束后班长向他汇报,说测验情况一切正常。但是,班主任感到这个班的舆论和学生行为规范的水平还不能达到在无人监考下一切正常的程度。后来经了解,这次测验看书的人不少,连班干部也看书了。为了纠正学生的错误行为教师确定了启发学生自发学生自觉改正错误行为的教育方案。第二天,他在黑板上写了汤姆斯·麦考莱的一句名言:“在真相肯定是永远无人知道的情况下,一个人的所作所为,能显示他的品格”。并要求学生把这句名言背下来。同时讲了一个在学生时代作弊过的人三十年后悔恨心情的故事,要求每个学生都写一篇体会,题目是《心灵答卷》。在答卷中,有的学生写到:“作弊发生后,老师没有批评我们,但在背名言时,我的心比挨了打还难受。我将永远记住这次错误,永远记住这句名言的教导。”有的还写道:“教师在与不在一个样,说说容易,做到却不简单。测验时我有一道得10分的题目做不出,分数的诱惑使我一念之差,犯了终身懊悔的错误——偷看了书本。我的英语考卷虽然得了好分数,但在道德答卷中得了零分。”还有学生写道:“本来我不打算看书的,但是看到有的同学看书时,我也跟着看书了,我感到内心有愧。”全班共有22个同学在答卷中承认了测验时翻书的错误。接着班主任又把这些答卷制成了录音带,取名《心声》,让同学们在听录音时再一次接受教育。
 

 

案例14    薛老师倒痰盂

 
   
江苏无锡市旺庄中学薛老师一走进教室就发现那只很脏的痰盂,仍然挑战似地摆在教室的一角。要知道,为了这只总没人倒的痰盂,薛老师不知在班上讲过多少次了,可是学生就是无动于衷┅┅当时,薛老师真想运用班主任的权威,责令当天的值日生立刻去把痰倒干净。如不听命令,就狠狠地训斥他一顿——来一个“杀鸡给猴看” ,看谁还敢把教师的话当耳旁风!可又一想,这样做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那个被责罚的值日生,会认为“倒霉”,而那些未被责罚的学生则会暗自庆幸。即使责罚暂时生效,过不了几天,类似的情况还会发生。
薛老师踱步深思。同学们为什么不愿意倒痰盂呢?有的是嫌脏:有的是怕讽刺,怕倒了痰盂会被同学们讥笑为“假积极”,给老师“溜须拍马”;也有的是故意等着看老师如何处置┅┅
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也就有了解决的办法。“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老师,也是班集体中的一员,要求学生不怕脏,要求干部做榜样,老师为什么不能首先做学生的榜样呢?
想到这里,薛老师深感自责、内疚。薛老师急步走上讲台,缓声说道:“同学们,我也是班级中的一员,有责任和大家一起把班级的环境卫生搞好。过去,我总是批判同学们嫌脏、怕讥笑,不愿倒痰盂。从今天起,先由我来值日。这只痰盂,我去倒!”说完,薛老师转身端起痰盂朝外走去。由于同学们没有想到老师会倒痰盂,“哄”地一声笑了起来。但这笑声很快就戛然而止——他们开始思索┅┅
一连几天,薛老师总是提前把痰盂刷洗干净。无声的行动,胜过有声的要求。从那以后,薛老师班的痰盂开始有人争着倒了。一些在家娇生惯养的女学生,也积极认真地参加值日劳动,再也没有嫌脏和怕人讥笑的现象了。
 

 

案例15    学生抗拒什么?


    某位爱狗成疯的人,常常花费巨额金钱,购买昂贵的健康食品,来宠养他的名犬,他听人说深海鱼油来对狗的发育很有帮助,于是每天一大早,他就把他的爱犬牵来,用双膝夹紧狗头,硬是使它张开大口,然后对准喉咙灌进鱼油。有一天狗挣脱了主人的双膝,鱼油流得满地都是。这个人生气之余,惊喜地发现,自己的狗正在地上静静地舔食鱼油,此时,他猛然醒悟:原来狗抗拒的不是鱼油,而是他的喂鱼油的方式。
这是一个极其生动形象的例子,和我们教师教育学生是多么地神似啊!我们以为我们对学生是一片爱心,我们给他们的东西都是为他们好,可是万万没有想到学生竟然那么抗拒,甚至拼死不从。我们觉得很受伤,觉得学生不懂事,觉得我们的爱付之东流,可是我们有没有考虑过学生的心理感受?学生为什么会抗拒?是抗拒我们的爱心吗?是抗拒我们给他的东西吗?
 

  

案例16    学习型组织——512寝室


    2003年全国考研成绩发布后,安庆师范学院爆出一条全国性的新闻:该院化学系512寝室7名女生全部考上研究生,创造了全国罕见的“七朵金花”现象。
朱慧、姜凯龄、佘能芳、钱桂香、朱雪梅、张春艳、陈亚光7名女生都来自贫困的家庭。枞阳县的两位同学朱慧(考取华东理工大学化学与制药学院研究生)、朱雪梅(考取安徽大学无机化学研究生),均来自农村,父母以土地为生,将她们送进大学就已背上不薄的债务了。马鞍山市的姜凯龄(考取华南师范大学有机化学专业研究生)和陈亚光(考取上海大学法学专业研究生)虽在市区,但家庭经济条件同样不佳。姜凯龄的父母双双下岗在家。为了供给女儿读书,她的母亲到外地打工。无为县的佘能芳(考取华中师范大学有机化学专业研究生),父母亦都是农民,只靠父母在外常年打工维持学习费用。芜湖的钱桂香(考取安徽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无机化学专业研究生),爸爸在一家水泥厂当工人,妈妈没有工作。张春艳(考取安徽大学生物无机研究生)父母均为忠实勤劳的农民。
这7位同学步入安庆师范学院后,有的上大一时,就下了考研的决心,但也有三、四位同学由于家庭困难等因素,一开始并未打算或者说中途对考研产生了动摇。朱雪梅的英语比较差,到大三时才过英语四级,再因自己的体质较差,她曾想在考研的战场上退下来。寝室其他同学看到这种情况后,就纷纷上前鼓励她,借来英语磁带给她听。同学见她体质太差,经常感冒,为帮她提高体质,就在大三下学期,陪她跑了整整一星期的步。到大四时体质明显好转,极少感冒了。她最终坚持下来并获得了成功。
生来怕冷的钱桂香觉得去年冬天格外地寒冷。有时睡到了天亮,她的脚依然冰凉冰凉的。寝室长朱慧经常把她的脚抱在怀里焐着。姜凯龄怕冷时,她睡前便找来一个水杯焐脚,玻璃太烫了,她就穿着袜子睡觉。袜子成了她这个冬天最亲密的伙伴。
由于经济拮据,大家不能都去合肥上考研辅导班。她便派一位同学去,然后由这位同学回到寝室后进行二次传授。“七朵金花”还极善于运用寝室内的各种“小资源”。如钱桂香同学无论天气再寒冷,也无论自己睡得多迟,每天早晨总能准时,于是她就成为寝室内的“小闹钟”。有的同学特别怕冷,一夜睡来,双脚仍是冰冻似的,不怕冷的朱慧便义务做其他同学的“热水袋”。冬天洗脚时,有时寝室内开水不够,便由二、三个人共一盆水;洗脚后,有的同学想睡怎么办呢?大家便凑钱买来了咖啡、牛奶。但她们舍不得一次一杯去饮,每次只冲上一杯,一人一口轮流地喝,只要达到暖心、除睡的效果即可。即使是一包方便面,也是每人咬上一口。考研只剩下几天功夫的时候,天性活泼、聪颖的陈亚光同学,又向室友们提出了一个新的倡议:每人动手做几只千纸鹤,挂在寝室里。幸运之神终于降临到这个寝室。
初夏的大学校园里,“七朵金花”即将告别了自己的母校,带着歌声,带着成功的喜悦与辛勤的汗水奔向新的知识殿堂。
303寝室又出事了!一大早,生活部的主管李老师就来到我们办公室,说昨天晚上303寝室的女生对生活老师出言不逊,并且在老师离开之后大吵大闹,还摔坏了一把椅子。这些学生越来越不像话了,李老师说,更棘手的是她们现在还特别团结,专门跟老师作对,老师根本没有办法管理。
原来昨晚303寝室的老师在检查房间时发现有人带了一个电饭煲来,家用电器学校是禁止带的,因此老师就没收了,并且问是谁带来的。没想到女学生们不但不说,还怨恨老师动她们的东西,并出言顶撞老师。老师眼看场面一时无法控制,就暂时回避一下,没想到这些学生余怒未消,就在寝室里发起火来,还摔坏了东西,闹到很晚都没有睡。
这303寝室现在是很有些名气了,这学期以来,每周都要出点事。最主要原因是里面有一个“女大王”,名叫李艳芳。李艳芳生活在单亲家庭,受母亲的影响,从小就对人不信任,而且特别好强,对学校的规章制度尤为反感。这学期管理她们寝室的何老师能力偏弱,李艳芳势力逐渐壮大,在寝室里竟达到一呼百应的地步,老师们想了很多办法,都无济于事。到后来,有几个以前表现还不错的女生,现在也有了点“匪气”。
对付李艳芳这样的学生,不能用常规手段。老师找她谈话的次数够多的了,她非常有经验,而且磨练得做坏事时更狡猾,更隐蔽。我问李老师,“毛思”研究过吧?什么“毛思”?就是毛泽东思想啊,特别是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真是高明啊。当年毛主席打北平,愣是把北平围了好几个月,围而不打,等到塘沽、大沽、天津一一攻陷之后,傅作义终于被迫投降。打北平要付很大代价,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招厉害不厉害?厉害是厉害,只是跟这件事有什么关系啊?我微微一笑,李老师,你附耳过来,如此这般,不出三日,那李艳芳必主动来找你承认错误。
李老师依计而行。她和班主任一起,马上把这个寝室除李艳芳之外的其余11人列了个名单,按照平时表现及与李艳芳关系的远近,进行排序。谈话是一个一个进行的,先从最外围的人手,大意是这样的,把电饭煲带到学校来想自己尝试做饭的感觉,本身并不是一件不好事,如果事先跟老师提出来,也不是不能同意。但是后来顶撞老师,又违反宿舍作息时间规定,并且故意破坏公物,造成恶劣影响,就是很严重的错误了。你平时是一个表现还不错的同学,在这件事情上面,老师信任你,希望你把你所知道的情况原原本本地告诉老师,否则,这件事情隐瞒得越久,错误就越大。当然针对每个同学的具体情况,还有些别的话,这方面班主任比我要灵活得多。外围的学生很容易就讲出了事情的真相,与我们事先的估计差不多。谈完之后,每一名学生都要把所反映的情况以检查的方式写下来,要签上自己的名字。写完了就回去上课。
攻守同盟一旦被打破,每一次的谈话就显得异常轻松。我可以想象李艳芳眼睁睁地看着她的室友被叫出教室时的表情。对于这个宿舍的学生来说,谈完话对她们也是一种解脱。我没有参与谈话,但是一想到李艳芳可能产生的如坐针毡的神情,我也替她难过。
我想,下课的时候,李艳芳一定会去问那些谈过话的学生,问情况怎样。可是问了又怎样呢?问了只会让她更绝望。当她发现没有被叫去办公室的室友越来越少的时候,她会更不安的。
谈话很快进入到与李艳芳关系最亲密的两个人。由于前面的铺垫,李老师和班主任没费多大力气就结束战斗。现在他们所要做的事情只是使每个细节更清楚而已。对于初犯的和态度诚恳的学生,我们的政策是一律从宽处理,要是负隅顽抗的话,哼哼,那就只有把你家长请来三堂会审了!
李老师和班主任来感谢我。我说,还没完呢。李艳芳今夜回去,必定十分安分,她不是那种硬打硬冲的人。而且,她一定等着老师找她呢。别找她,见到她就像从来没出过什么事一样。她不会问的,要是问的话就说老师已经把事情调查清楚了,正在商量怎么处理呢。明天,最迟后天她会来找你们坦白错误的。她要是问我们为什么不找她只找别人谈怎么办?李老师问。我说,问得好。这样回答,这么做是保护她。因为事先已经问过她,她说不知道,事实上她的错误最大,如果第一个找她谈,根据当时的情况,她一定会矢口否认。你知道的,人一旦开口说了“不”字之后,是会千方百计想尽办法维护这个字的,那样只会使这件事情更糟,使她的错误更大。我们这么做是对每一个人负责,使整个寝室的人不要再犯更大的错误。还要反问她,为什么一开始不对老师说实话?当然了,你可以肯定她自己来坦白错误的态度是好的。但是对于她的错误要一五一十地跟她分析清楚。让她写一篇检查,她有什么想法或替自己辩护的什么话也可以写上,根据检查我们再商量具体处理办法。李老师领计而去。  
对李艳芳来说,今晚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
李艳芳第二天一早就找生活部的李老师承认了错误,态度比较诚恳,她是聪明的,在发现所有可以抵抗的理由都失去时,她只能选择承认错误。  
一周以后,李艳芳和另外两个学生在年级学生大会上被点名批评。李艳芳失去了寝室长的职务,还被取消住宿资格一个礼拜,尽管她的家离学校很远。李艳芳妈妈到学校来的时候,我们拿出所有学生的检查并学校的校规校纪给她看,她也没有话说。母女俩在老师办公室外作了一次长谈,两人泪流满面。
 

 

案例17     班级规则

  

    我除了让学生遵守教育部规定的中学生守则之外,还对全班学生提出了如下要求:
1、辨证地分析自己,看到自己是一个广阔的世界,尊重并忠实于自己的真善美的观念,对自己负责任。做自己的主人,有战胜自己假丑恶的能力。牢记:自胜者强。埋怨环境,天昏地暗;改变自我,天高地阔。
2、尊重别人,对别人负责任。从对别人的尊重、理解、帮助、关怀、爱护、谅解中,得到别人对自己的尊重、理解、帮助、关怀、爱护、谅解;从对别人的尊重帮助中获得人生的快乐,从和别人融洽和谐的相处中感受人生的自豪与幸福。牢记:人心与人心之间等量交换的定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意欲,尽施于人。
3、尊重集体、国家,对集体、对国家负责任。时刻想到自己既是集体、国家的一员,也是集体与国家的主人,决不能对集体、国家抱冷漠无所谓的态度。越是以集体、国家主人的身份思考问题、处理问题,个人的潜能越能得到发挥,个人能力增长越广。
4、充满信心。即使失败一千次,也坚信下一次的努力是指向成功。
5、意志坚强。有经受失败、打击、挫折、逆境的心理准备,真的遇到失败、打击、挫折、逆境能不退缩,不屈服,将此看作磨练自己的机会。
6、胸怀开阔。不陷入鸡毛蒜皮的斤斤计较之中,更不陷入窝里斗的怪圈,大事清楚,小事糊涂,有吃亏思想,有容人之量。
7、除关注学校生活、教科书学习外,对社会、对世界的问题有较广泛的兴趣。善于从政治、经济、教育、文化、科技的广阔信息的海洋中,搜集有助于自己学习的教材、有助于自己勇往直前的信息。
8、能做实事,有潜心实干的精神。在没有更理想地实事可做时,先潜心做好眼前的、手中的实事。手中的实事虽不是最理想的,但一定能做成同类事情中最好的。
 

 

案例18    明智的规则修改


    当学生得到尊重并被认为是有责任能力的学生或公民时,他们极有可能养成良好的性格,并且会对他们的行为负责。
我记得这样一则故事,是关于一位小学校长如何处理口香糖问题的,这位校长上任之前就是这所学校的教师,他深知口香糖带来的问题。看门人不止一次地抱怨地板上和家具上粘着的口香糖。对咀嚼口香糖的处罚非常严厉,但情况并没有任何改善。
当这位校长上任后,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修改规则。其中最特别的举动是撤消了禁止咀嚼口香糖的规定。他的新计划建议全体教师在新规则实施的第一天,利用一段上课时间来教学生:如何正确使用口香糖,口香糖咀嚼之后,如何用纸包起来,丢到哪里及如何处理糖纸。
这种教育的效果是神奇的,几个星期后,这位校长问看门人是否有口香糖问题发生?看门人说他很奇怪校园里到处都没有看到口香糖,甚至在地板上也没有看到乱扔的糖纸了,还说他虽然不知道校长用了什么办法,但他认为校长是他所见到的最有办法的人。
又有三周过去了。校长又去问看门人是否有口香糖问题发生。看门人说没有,他对校长说:“你真的很有办法。你是怎么做的?”校长说他只是用教学生具有责任心这种正面教育的规则替代了原来的(处罚)规则。
 
 

 

案例19    不准训斥、羞辱家长


    在我们这个有着“师道尊严”的国度里,教育的民主化还刚刚开始,教师高高在上的权威和优越感根植于我们文化的精神骨髓之中,并视为理所当然。一些教师不仅是对学生缺乏必要的尊重,甚至于对学生家长也缺乏必要的尊重。学生犯了错误,不仅学生要受训斥,家长受训挨批的现象也屡见不鲜,并经常见诸报端。

合肥晚报本报讯记者日前从省教育厅获悉,安庆市教育局制定、出台了《安庆市中小学教师行为“八不准”》,这“八不准”包括:不准旷课、私自调课和无教案上课;不准上课前饮酒、在课堂上抽烟和使用手机;不准在上班时间内及工作场所打牌、下棋;不准歧视、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准向学生推销任何教辅资料或其他商品;不准索要和收受学生或家长的礼品礼金;不准训斥、羞辱家长;不准违规搞有偿家教和私自在工作日内到外校兼课。
 
 
 

案例20    宽容本身就是教育


     在教学活动中,我对学生要求是很严格的,对于上课讲话、在考场中的一些“瓜田李下”的行为,我一向都予以严厉批评和教育。有一次上课,一个女生向后扭了一下头,我当即停下课,批评了她,她看着我,表示不接受批评。虽然在我的高压下,她欲言又止,但显然是口服心不服,此后她在余下的课里一直没有好好配合我。事后我得知,她当时扭头是因为脖子在晚上睡觉时扭了,而我的批评不但欠妥而且损害了她的自尊心。于是,我想,对于学生有时应宽柔以教。
一次期中考试,我监考政治科。考试时间过了一大半,考场依旧秩序井然。此时,我例行绕场巡视。走到教室后面,我便转身又往回低头巡视,走到前面说到的这位女生座位左边,我停住了。我看见她那印有问答题的试卷已做完放在桌子前方,便随手拿来,见试卷整洁,字迹端正,语言也通顺,我正准备提醒她在试卷上写上姓名、学号,却发现她神情紧张。怎么回事?我再定神细看,我拿着的试卷与她桌上的试卷字体有差异,我意识到她可能拿了别人的试卷。果然,我发现隔道右边的同学少了一张试卷纸。我刚要发作,突然想到前面的事例,意识到如果严厉批评,出发点可能好,但结果并不一定妙,还是变热处理为冷处理好。于是我装着没事,轻轻地放下试卷走了,考试结束事,我与政治老师一起查看了两份试卷,发现问答题很活,两人的答法也不一样,我们彼此交换了意见,商定继续冷处理。
考完试后,一连两天,这位女生都有来找我,因办公室人多,我也忙,她没进门就走了。这两天上课,我只字不提此事,她也总是低着头不敢看我。她终于来找我了,未说话眶便潮湿了,“我是来承认错误的!”说完,交给我一封信,信中写道:“周老师,那天考试,一阵风将隔道同学的试卷吹到我的座位下,我看您走到后面去了,便拾起试卷准备递给她,但鬼使神差,我居然想看看她是怎么做的。不料您又从后面走来。当您拿起试卷时,我想这下可完了,我以后怎么在老师、同学及父母面前做人呢?但您没有发脾气,也没有张扬。回家后,爸爸见我情绪不好,在再三追问下,平时倔强的我,痛哭了,我等着暴风雨的责骂。但奇怪的是爸爸并没有责骂。后来妈妈告诉我,爸爸很佩服您的以柔克刚的教育艺术。说真的,爸爸、妈妈和我都非常感谢您,您保护了我的面子,虽没有批评我,但使我认识到什么是自省、自爱和自尊。请老师现在狠狠地批评我吧,我一定接受┅┅”
我把这件事妥善处理后向学校作了汇报。此后该生又恢复了昔日的活泼与自信,同时也多了一份自尊、自爱和自强。这一事例使我对孔子的“宽柔以教”(《中庸》)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以后我常将宽容融于教育中,使善和严、柔和刚达到和谐,既教育了学生又赢得了学生。
 

  

 案例21   “皮格马利翁”效应

  

    1968年心理学家罗森塔尔(R.Rosenthal)和雅克布逊(L.F.Jacobson)做过一个实验。他们先对小学1-6年级学生进行了一次“预测未来发展的测验”(实为智力测验),而后随机地(不根据测验成绩任意地)在各班任意抽取20%的学生(称实验组)并故意地告诉每一个班的教师:他们是“未来的花朵”,有很大的“学业冲刺”潜力。八个月后,再对全部学生进行一次同样的测验,结果发现这些所谓的“未来的花朵”真的在智力上比其他学生(控制组)有更大的提高。这种差异在一、二年级尤其显著:在一年级,实验组提高了27%,控制组仅提高了12%;在二年级,实验组提高了16.5%,控制组仅提高了7%。特别有趣的是,教师在期末评定“实验组”儿童时说他们“求知欲更强”“更有适应力与魅力”等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研究者认为,教师受到实验者的暗示,不仅对这些“未来的花朵”抱有期望,而也会有意无意地通过各种态度、表情与行动方式将这种暗含的期待微妙地传递给他们,其中包括更多的提问、辅导等。当这些学生获得期望的信息后,也会产生鼓励的效应,于是更加依赖教师,并给予教师以积极的反馈。教师越是见到这种反应,也会把自己的感情及所期的特性投射(移情)到学生身上,感到他们更加可爱,于是激起更大的教育热情。如此良性的循环,不仅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近了,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和对老师的感激与回报也会逐步提高。罗森塔尔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案例22    做人比成绩更为重要


    梅兰与菊花是班级里两个成绩非常好的女生,凑巧的是,她们俩还是同桌。按理说,成绩好的学生班主任应该喜欢,可是这两个人我却怎么也喜欢不起来。
大概是我的要求太高吧,这两个人其实也没犯什么错误,在老师们眼里,她们都是挺乖的女孩子,平时学习很勤奋,都有考重点高中的远大目标,对自己要求严格,也经常主动找老师问问题。可是为什么就是人不了我的法眼呢?   
原来我发现这两个人太傲慢了。大凡成绩好的学生都会有一点傲气,她们从心底里认为好成绩是自己取得的,而与老师关系不大,因此,即使教师表扬她们,她们也会觉得这是自己应得的,不会很感激老师。反而是那些平时调皮捣蛋的学生,没少挨老师批评,和教师的感情却十分深厚。他们知道自己表现不好,长大之后为自己以前的过错而深感不安,他们是真的感激老师,因此毕业之后也能时常记得回母校看望老师。那些成绩好的学生,甭指望他们毕业之后还能回来看你。
我是已经看出一点这方面的征兆了。梅兰与菊花平时在学校里几乎不怎么与别人来往,无论做什么事情她们俩都会在一起,我经常看到饭堂里她们俩坐在一起,和全班同学离得远远的。这倒也算了,她们俩对老师似乎也不怎么尊重。这一点虽然没什么明显的证据,但是从她们看老师的眼神就可以感觉得出来。她们的学习只是为了自己,而老师呢,只不过是她们为了达到自己的目标而必须利用的一种工具而已。
这种感觉让我很苦恼,因为几乎所有的任课老师都喜欢梅兰与菊花。我知道这种喜欢完全是因为考试分数,她们俩可以抬高全班的平均分。成绩好有什么了不起?一次在办公室里聊到她们俩时,我不禁有点愤愤然。当然好了!一位年纪颇长的任课老师说,她们数学不也很好吗?真奇怪你为什么不喜欢她们!我于是也没有什么多余的话说,面对一个分数至上的老师,我和她找不到任何共同语言。
但是对这两个学生,我也就采取小心翼翼的态度了。我几乎不大表扬她们,她们考得好那是正常的,考得不好也让她们去。两人如果有问题问我,我当然会耐心解答,问完之后谢不谢我也无所谓。我几乎不太管她们,班级里的事情很多,需要我关心的人也太多,我没有必要把有限的热情投到她们冷漠的眼神中去。要不是后来宿舍里那件事情,我们也许就这么和平共处下去一直到她们毕业了。
那天一大早管女生宿舍的许老师来找我,说梅兰和菊花昨晚在宿舍里跟她吵了一架。大致情况是:两人平时比较拖拉,而许老师要求又比较严格,许老师刚刚调来管她们,以前的老师比较松,换了个比较严的许老师两人有点不适应,前几个礼拜已经有一点小冲突了,昨天晚上算是一个爆发。送走许老师,我把梅兰。与菊花叫到办公室,跟她们谈心。我又一次感受到了两个人的傲慢,许老师的工作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偶尔太过急躁也是有的,但是说人家老师故意针对她们那肯定是不对的。我试图说服她们去向老师道歉,可是很难。当我暗示她们对自己要有正确和全面的认识的时候,菊花竟问出一句“除了许某某,哪个老师不喜欢我们?”的话来,看着她们俩那微微翘起的小嘴唇,我很震惊,一股寒意掠过心头。
我想我得主动出击了。教出这样的学生,即使成绩再好,也不是我的骄傲。菊花还不耐烦地对我说,老师我们想回去做功课了,你谈话谈完了吗?我不回答,看着菊花的眼睛,那双眼睛清澈而透明,没有丝毫的矫情与做作,倒有一丝的无畏。我忽然间就有了主意,我对菊花说,你先回去吧。我跟梅兰还有些话说。
菊花一走,我的脸上就有了一些暖意。我对梅兰说,你和菊花两个人平时成绩都不错,不过要论明白事理,老师觉得你比菊花要好一些。在个人修养和尊敬老师方面你也一直还是不错的。你对昨晚这件事情怎么看?老师想听听你的真实想法。梅兰的脸似乎有些红了。我说得不完全是错的,在她们俩当中,梅兰相对确实稍好一些。梅兰嗫嚅着说,昨晚我们确实是留在教室里做功课,许老师是冤枉我们了。
我轻轻地摇了摇头,说,你不了解老师的苦心啊,晚上九点半了,你们也不跟老师讲一声,老师找不着你们,同学又都不知道你们在哪里,你说老师着不着急?我相信你们确实是在教室里做功课,但是你们俩违反作息时间在前,又提供不了证明,老师批评你们也是正常的,你说呢?梅兰红着脸点了点头。我接着说,我一直跟你们讲,有理还要有礼,更何况这次你们没理呢?这件事情如果不好好解决,一定会影响你的学习,你将来还要考市重点高中呢,你希望受影响吗?梅兰摇了摇头。这就对了,我赞赏道,其实这件事情老师主要生气在你们俩没有礼貌,你只要回去跟老师赔礼道歉,我再帮你跟许老师打个招呼,说你不是有意的,就很好解决了。你这么聪明,刚才怎么就想不通呢?说罢,我用责怪的眼光看着梅兰,梅兰想争辩什么,我打断她,说,老师知道,主要是菊花比较固执。你其实没说什么。梅兰啊,你说心里话,你觉得老师刚刚讲得对不对?梅兰点了点头。好吧,我眉毛一扬,紧接着说,回去之后,也不要跟菊花说什么。她要问你,你就劝她回去跟许老师道个歉,她如果不愿意,也不要勉强她,你做好你自己的事情就可以了。好吗?梅兰答应着回去了。
计划开了头,就得善始善终下去。对于菊花,我一如既往的冷漠,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对梅兰的态度明显热情了起来。天气降温了,我会关照梅兰多穿点衣服;傍晚时分梅兰在教室里抓紧时间做功课,我提醒她别忘了吃饭;梅兰的试卷发下来,我总是主动地告诉她什么地方做错了,要注意点什么。而对于就坐在梅兰旁边的菊花,我视而不见。
更过分的是,我还以非常信任的姿态经常邀请梅兰到办公室里与我“共商班是”,邀请的时候菊花总是在场的,然后总是记得不经意地看菊花一眼,菊花通常也在看着我们俩,我会很快转过身,带着梅兰往外走。在办公室里,我跟梅兰讨论班级里的一些同学及事情,了解她对班级工作的一些看法,偶尔有意无意地透漏一些比较“秘密”的信息,事后总是叮嘱她不要告诉别人谈话的内容。做完了这一切,我所需要的就是等待,静静地等待梅兰与菊花的友谊出现裂痕。最初的时候梅兰应该是比较犹豫的,她夹在我和菊花之间,会感觉很痛苦。但是,碰到我这么有诚意的老师,对她又如此地信任,她应该不难做出正确的选择。接下来就轮到菊花痛苦了,在班级里,当她唯一的好朋友和她疏远,而她根本无力挽回的时候,她还会那么自负和志得意满吗?
终于有一天,梅兰来找我,要求“换座位”。我惊讶地问为什么,梅兰说,我们吵架了,菊花不信任我,说我出卖她。我连忙说,我可以作证,你从来没有在我这里说过菊花的坏话,你在其他地方说过吗?没有,从来没有,梅兰斩钉截铁地说。可是她不相信我,梅兰的眼神重归忧郁,我们已经有两天没有说话了。
两天没有说话的事实怎么会逃得过我的火眼金睛呢?可是我骑虎难下,我必须要继续惊讶下去。哎,我叹了口气,也怪老师不好,这段时间对菊花缺少关心,可是,实事求是地说,老师觉得,她太主观,不像你这样好沟通。梅兰的眼睛有点红,听了我的话,似乎有点被理解的感动。你们两个原来一直是好朋友的,怎么能说分开就分开呢?我说,不行,我不同意。老师,求你了!梅兰似乎下定了决心,以前,我觉得她成绩好才跟她在一起的,可是现在才发现她其实心眼很小的,而且,她对老师也不太尊重,还经常在背后直呼老师的名字。梅兰讲的我一点都不陌生,我的心又隐隐刺痛起来。我对梅兰说,你说的情况我都知道,不过据老师的观察菊花也是有很多优点的,比如说她学习比较刻苦,比如说对朋友比较忠诚等等,再说了,有一个好朋友真的很不容易,大家在一起发生矛盾也是正常的,偶尔有一些误会,也是可能的。这件事情,老师会帮你解决的,如果实在解决不了,你再换座位,好吗?
接下来我只剩下最后一件事要做了,那就是让菊花和梅兰破镜重圆。我必须先做通菊花的工作,要做通菊花的工作就是要让她认识到自己自满自负的缺点。与梅兰的友谊的破裂,对菊花的刺激是很深的,我只要从这件事说开去就可以了。而且,我的目的是帮助菊花,帮助她学会更好地与人相处,认识到更好地尊重他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的道理,这个目的完全是对菊花有利的,我这场谈话没有理由不成功。
机会来得顺理成章,菊花的情绪反映到了她的学习成绩上,最近的一次单元测验她的成绩不太理想,我把菊花请到了办公室。我的眼光是柔和的,表情是亲切的。我用春天般温暖的话语一举扫除了盘踞在菊花心头的阴影,菊花泛着泪光,绽放出了笑颜。
座位最终没有换,两名女生依然是好朋友。而在我的眼里,她们俩成了可爱的女生。菊花的大眼睛依然清澈而透明,只是,那眼神中不再有傲慢,注视久了,还会回报你一个羞涩的微笑。
 

 
案例23     争当小记者


师:同学们,你们当过记者,有过采访经历吗?
生:没有。
师:那么你们相当记者吗?
生:想!
师:今天,老师就满足大家的要求,让咱们全班同学都过一把记者瘾。你看,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什么?(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记者证)
生:小记者证!(鼓掌)
师:今天,我们采访的主题是“崇尚科学,拒绝邪教”,采访的对象是本校全体教师,包括后面听课的老师(学生惊讶地往后看,听课教师也因事先没打招呼而感到惊奇)。同学们一定要把握好机会,好好表现一下,因为平时大多是老师提问你来回答,而今天是你提问,老师来回答。(学生跃跃欲试)
师:采访之前应作好哪些准备?
生:准备好采访工具,比如笔、本子等,还应准备好采访的问题。
师:采访时应注意什么呢?
生:采访时应先自我介绍,出示记者证,说明采访意图,还应讲文明礼貌,尊重对方。
师:下面请同学们对照主题拟好三个采访题目
(生静思,在采访本上拟好题目)
师:出发之前,请你向同桌说说此时的心情。
(生互说)
师:哪位同学谈谈你此时的心情?
生:我很激动,因为当记者是我的梦想,今天我的梦想可以实现了,不仅仅是有了一个小记者证,而且还能实地采访。
生:我有点紧张,因为我从来没有单独向其他班的老师提过问题,我怕在采访时脑子出现空白。
师:可以说同学们此时的心情是复杂的,这也是正常的,希望你们拿出勇气,采访成功,大家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采访活动现在开始!出发!
(15分钟后)
师:15分钟不知不觉就过去了,同学们经历了当记者的过程。那么你这次采访是否成功呢?感受最深的一点是什么?你的收获是什么?你此时的心情又如何呢?请同学们向同桌倾诉心中的话。
(学生互说,教师巡回指导)
师:请一位同学说说采访过程。
生:我这次采访是非常成功的,通过采访不仅使我更加了解“法轮功”的丑恶本质,而且还体验了当记者的“辛苦”。因为在这15分钟里我基本上跑遍了整个校园,真可谓是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才找到采访对象。但是我现在感到很幸福,因为我是一位成功的小记者。
师:说得很好,还有不同的体会吗?
生:(略)
师:我想,同学们都原意把这次有趣的课介绍给朋友听,你们心中有许多的话要说,我建议你们把这堂课的内容写下来,那么按什么顺序写比较好呢?
生:按事情发展顺序写。
师:对,按“采访前——采访中——采访后”这样的顺序写。那么,每一个时间段内应该写些什么呢?
生:“采访前”可以简单写一写听到当记者的消息后的心情以及我们所做的准备工作。
生:“采访中”要重点写,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点写。
生:“采访后”简单写,就是一写采访后的感受、收获。
生:“采访中”还应注意写出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
师:大家说得很好,写文章就要写出真情实感,要根据自身的生活体验写出个性来。
师:习作的题目自拟,想一想你们愿意拟什么样的题目?
生:一堂有趣的课。
生:当记者的感受真好。
生:过把记者瘾。
生:一次难忘的采访。
…….
    师:同学们一定要根据自己习作的侧重点,选择好题目。下面请同学们开始动笔写作。
(待学生写完后,教师抽取几个典型代表进行点评,进一步指导写好实践性作文)
 
 


案例24   抹杀


    课堂上,大林老师。
“树上有十只小鸟,用枪打掉一只,还有几只?”“九只。”“不对,树上一只小鸟也没有,这是因为其他的鸟听到枪声后吓飞了。”“还有两只!有一只聋哑的小鸟听不到枪声仍然在树上,还有一只没有长齐羽毛的小鸟被吓得钻进树洞里去了。”“你这孩子,净说不着边际的话,鸟怎么会有聋哑的呢!”
“一张四方桌,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还有三个角。”“错!应该是还有五个角。”“是还有三个角!如果沿着对角线锯就是三个角。”“你这孩子别往外处想,哪有这样锯的。”
“雪融化了,变成什么?”“变成水。”“对的。”“变成了春天!”“你又胡说,雪怎么会变成春天呢!”雪融化了,天气就暖和了。小草绿了,桃花红了,春天也就到了。难道春天不是吃雪长大的呢?那个孩子想。
那个孩子发誓:将来一定要当老师,给那些答树上有两只小鸟的学生,答雪能变成春天的学生,打上一个大大的红钩。
多年以后,那个孩子成了刘老师。
刘老师:“树上有十只小鸟枪打掉一只,还有几只?”“一只也没有。”“对!”
“一张四方桌,锯掉一个角有几个角/”“五个角。”“完全正确!”
“雪融化了,变成什么?”“变成水。”“太棒了!”
 

  


案例25    外语是什么?


    作为一个外语专业的学生,我觉得很倒霉,我觉得外语把我变“傻”了。老师一天到晚教单词语法,同学们的单词都记了好几个笔记本,从早上六点开始读单词、背单词,到晚上十二点写单词、默单词,手里拿的是“单词星火记忆”,衣袋里更塞满了小纸片。因此,同学见了面就“报单词”,一人说中文,另一人说英文,这真是“纯英语环境”!我不禁赞叹!
但我却不想这么做,因为我在中学做多了,难道我要这么做一辈子吗?这样的人生也太稀奇了吧!因此我抛开了单词,从此不去想“可爱”的它们;甚至我也逃课,因为有些课上得太让人难受了,这些东西我自己通过查字典、找资料完全可以解决的。
我发现——小说使我感兴趣,因为一个个惊天动地的爱情故事使我发现了情感的美是如此的伟大与奇妙;散文让我陶醉,里面的每一句话都是智慧的闪烁,这让我饥渴的心灵来点安慰;诗歌也可以指导我寻找的方向,诗歌是美的表达,它指引我寻找生活中的所以的美。
在学习的道路上我是艰难的,因为没有人指导;我应该向中文、政教专业的老师、同学请教,因为他们可能有内涵。
老师还是那个老师,同学还是那个同学,不变的还有无穷的困惑:外语是西方的东西,有吸收和借鉴的必要。我想不会是为了考四、六级而学习的吧,里面应该有数不尽的哲理与享受不尽的美!
                            ——摘自一个大学生的内心独白
 

 

 
案例26     《狐假虎威》的启示

 

    学完《狐假虎威》课文,老师让同学说说认识到了个什么道理。老师的话音一落,几十只小手举起来。学生甲说:“不要仗势欺人……”老师问:“他回答得对不对?”众生说:“对!”这时,学生乙大声说:“老师,我不同意他的看法!”
老师说:“那说说你的看法。”
学生乙说:“仗势欺人,是仗着势力欺负别人的意思。狐狸借老虎的威风,不是仗着老虎的势力;它是欺骗鄙人,不是欺负别人。所以,不能说是仗势欺人。”
老师高兴地问学生:“他的认识对吗?”
众学生:“对!”
老师带头鼓掌,并示意学生乙坐下,可他不坐,说:“老师,我还有……”
老师:“你还有?那你接着说。”
学生乙:“这篇寓言还告诉我们,狐狸虽然狡猾但非常聪明,也值得学习……”
老师没有向导这一点,问:“狐狸也值得学习吗?”
学生乙:“狐狸让老虎逮住了,可它一点也不慌张,还骗了老虎,说明它很聪明,保护了自己,所以,也值得我们学习。”
老师感到很意外地说:“可你想想,这篇寓言主要告诉人们的道理是什么?”
学生乙:“我……我认为这两个都有。”
老师:“可多数人会怎样认识?”
学生乙有些犹豫,但还是说:“反正……反正我这么认识……”
老师:“一篇课文怎么能有两个一正一反的答案,你说呢?”
学生乙无话了,自己坐下……
 

 


案例27   无言的伤害


     这是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的语文综合性学习课《这,就是我》的一个插曲。开始,这节课先由几位同学到前面展示自己,他们把自我介绍和特长展示结合在一起,或弹琴,或唱歌,或说相声,或展示电脑技术,语言流畅,充满自信。老师也把自己当作班级的一员进行了自我介绍。在几位同学介绍完以后,老师让同学们自愿起来用简短的语句介绍自己。又有三位同学起来作了介绍。老师看没有人举手,就叫了一名同学:“李明,你给大家介绍一下。”随后把话筒递了过去。李明拿着话筒,迟疑了一会,说:“我……我嗓子不好。”老师看到李明不愿介绍,就对其他同学说:“我们欢迎李明给大家介绍一下,好不好?”同学们齐声说:“好!”并一起鼓掌。李明一脸不知所措的表情,停了一会,小声而快速地说了一句:“我嗓子不好。”并将话筒递给了老师,随即深深地将头埋进了课本中。老师什么也没有说,又叫了一位同学介绍,之后全班同学合唱《同一首歌》。在这一过程中,李明的头一直没有再抬起。
 

 


案例28    学校的罚款风


    当前,许多学校罚款成风,常常会在一些学校的有关《学生管理制度》中发现有关罚款的规定。如《···中学有关维护校园秩序创建安全文明学校的几项规定》中规定:“······二,有下列行为之一者给予5—100元罚款处理。1、随地吐痰、泼污水、乱倒垃圾、乱扔杂物者。2、在墙壁、黑板、厕所等公共场所胡刻乱画涂改等有伤风雅者。3、抽烟、喝酒、打游戏机者。4、故意损坏桌椅、门窗、玻璃、黑板、仪器等公共财产者。5、随意拉动电源开关者。”还有的规定旷课迟到罚款,甚至明文规定考试不及格的也要罚款。更有甚者,有的学校领导认为这是他们学校的特色,是依法治教下的“依法治校”。
 

  


案例29    高效益学校评比


    据南方某地教育报报道,该市教育委员会最近出台一项改革措施,审查学校的办学效益,对效益高的学校实行倾斜政策,加大对其教育投资力度。市教委先制定出学校评价的具体指标,包括教学、管理、学生学业、办学条件、设备等,然后依据这些指标,由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评估专家、学校三方组成评估小组,对全市各中小学逐一进行评估,评出一定比例的高效益学校。高效益学校评出后,由政府出面对这些学校增加投资力度,以确保有限的教育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利用。据市教委有关人士称,这项措施的出台,将改变以往那种重点学校近水楼台先得月的情况,因为评估的结果很有可能表明,重点学校不一定等于效益高的学校,普通学校也并不一定等于效益低的学校。
 

 


案例30     丑女孩的笑容


    班里转来了一位女同学。她走进教室的时候.同学们先是惊讶得面面相觑,而后捂住嘴埋下头嗤嗤地笑了起来。因为那女孩只有几绺稀疏的头发。女孩惨白着脸,像只受惊的小鹿手足无措地找到自己的座位。接下来的几天,一些同学把这个“丑”女孩当作了笑谈的资料。老师看在眼里,记在心上。老师通过主动与女孩接触,发现这个女孩不仅心地善良,而且手特别巧,女孩是因为生过一场大病才变成这样的,她的父亲也离家出走了。后来,老师通过让女孩办黑板报,让大家见识了她漂亮的美术字和潇洒的图案设计,通过手工比赛,让同学发现了她精美的剪纸艺术,通过主题班会,引导同学理解什么是真正的关怀的价值。渐渐地,同学们都喜欢上了这个“丑”女孩,而且发现女孩原来有一双很大很美的眼睛。女孩的脸上从此有了快乐、自信的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