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安居:试论毛泽东应用写作语言美感特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9:02:36

  

  毛泽东作为中国人民的领袖,才华是多方面的,他是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同时也是当今人们公认的语言大师.毛泽东的一生,是同应用写作结伴相随的一生。他辛勤笔耕,撰写了大量的会议讲话、报告、指示、决定、决议、电文、调查报告、政论文、演讲稿等,特别是在政论文方面,更表现出个人独特的风格·《毛泽东选集》1~4卷共收录应用文章159篇,从这些实用价值很强的文章来看,毛泽东在遵循应用写作一般规律的前提下,特别注重语言的美感.所谓语言美感就是文采闪耀,优美动人.主要是通过艺术加工与提炼,将可能或潜在的美变成现实的美,或将本来不美的事物变成较美的事物,使语言有其特殊的审美感染力量,从而达到语言表达的理想境界。毛泽东应用写作的语言美感,主要表现在生动美、变化美、意境美、典雅美、音乐美的特征上。这些特征是美的创造性的反映形态,是语言美感的源泉,是研究语言美感的对象。认识和评析毛泽东应用写作语言美感特征,让人们在美的享受中获得启发和教益,收到耐人寻味之效,无疑具有积极意义.

一、新颖活泼的生动美

  应用写作语言与文学艺术语言有着本质的区别.在应用写作中,语言的表达常受写作目的、受文对象、适用范围、时间、上下文关系的严格限制,要求准确、明快、平实、得体。毛泽东在应用写作中遵循这一基本要求的同时,讲究一定程度的生动美,即活泼不呆板,富有生活气息,充满自然情趣。毛泽东对语言的生动性有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我们很多人没有学好语言,所以我们写文章做演说时没有几句生动活泼切实有力的话,只有死板板的几条筋,像瘪三一样,瘦得难看,不象一个健康的人”.(毛泽东选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837页,以下引文版本同)无美感可言的“语言瘪三”,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美的启迪.相反,只有健康的美,才能真正触动人的内心情感,产生一种感人的力量。
  毛泽东在应用文章中,运用了大量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语言,不仅给文章增光添彩,而且表现了民族的气派。例如他用司马迁的“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来说明无产阶级的生死观.用魏征的“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来说明认识的全面性.用“任人为贤”和“任人为亲”两个反义成语说明了两种干部路线的实质。用“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来说明党的文艺政策和学术政策.用“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来讽刺那些只会背教条,没有真才实学的人等.这些都显示了语言生动活泼.可谓“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用词精警,造句凝炼,其丰厚的含蕴,意味隽永,给人以痛快淋漓的愉悦感,这是美感的能动作用影响精神享受的客观效果。
  毛泽东在进行应用写作时有的放矢,选择最佳表达方式,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分析党八股第一条罪状时,运用歇后语和谚语,生动形象,深入浅出地抨击了无的放矢,空话连篇,言之无物的八股调.例如:
  (1)我们有些同志喜欢写长文章,但是没有什么内容,真是“懒婆娘的裹脚布,又长又臭”.(毛泽东选集.第三卷.834页)
  (2)俗话说:“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
  又说:“看菜吃饭,量体裁衣。”我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看情形办理,文章和演说也是这样。(毛泽东选集·第三卷.834页)
  这两段话简洁、精粹,虽然讲的是抽象的大道理,却一点不感到枯燥乏味,用辛辣、活泼、幽默而不失庄重的语言,把“党八股”“洋八股”式的长文章刻划得入木三分,淋漓尽致.主张有的放矢,根据不同文体和读者对象写文章和演说,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这说明生动活泼的语言美感不只是诗歌、散文等文艺体的“专利”。严肃性较强的应用写作,适当运用“美化”手段,会相得益彰,大大增强吸引力和获得审美倾向,满足人们的审美需要。

二、炼词炼意的变化美

  在应用写作的语言中,词语的运用并不是机械刻板的。有些关键词语,需字斟句酌,如果修炼有方,就像点石成金,画龙点睛一样,“言”半功倍,增加词语的表意功能.在一定语言环境中,在不妨碍正常理解并能增强它的表现力的前提下,把用词、析词、仿造有机地交织在语言整体中,在变化中追求美感和新意,产生一种哲理性很强的表达效果.毛泽东在应用写作中这样的例句较为常见.例如:
  (3)我们今天开的会,叫做宪政促进会。为什么要“促进”呢?如果大家都在进,用不着促了。(毛泽东选集.第二卷.733页)
  (4)顽固分子,实际上是顽而不固,顽到后来,就要变,变为不齿于人类的狗屎堆。(毛泽东选集.第二卷.737页)
  (5)那些口讲大众化而实际是小众化的人,就很要当心,如果有一天大众中间有一个什么人在路上碰到他,对他说:“先生,请你化一下给我看。”就会将起军来,如果是说不但口头上提倡提倡而且自己真想实行大众化的人,那就要实地跟老百姓去学,否则仍然“化”不了的.(毛泽东选集·第三卷.841页)
  (6)读者定会觉得这是一条“新闻”吧,其实却是一条“旧闻”。(毛泽东选集.第三卷.905页)
  (7)我们说我们不是“文化团体”,我们军队,是“武化团体”。(毛泽东选集.第四卷.1128页)
  (8)……都是双方强弱的不同,弱者先让一步;后发制人,因而战胜的.(毛泽东选集.第一卷.204页)
  (9)国民党的先生们,当我们写最后几行时,你们得承认,中国共产党总算不是向你们“肆意攻击”,仅仅是提出一个问题,难道也不应该吗?难道你们可以置之不答吗?(毛泽东选集.第三卷.1113页)
  例(3)(4)(5)的“促进”,“顽固”,“将军”都是有意把结合紧密的合成词拆开使用,使结构发生变化.这是创造性地灵活地使用语言,显得新颖,加重语势,起强调作用,犹如在读者心上猛击一掌,令人警醒,发人深思.
  例(5)(6)(7)用的是仿词。“大众化”是合成词,“化”是词缀,通常情况下“化”不能单独成词,只有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把它拆出来富于动态,才显得生动.“大众化”、“新闻”、“文化团体”是词的原形体,“小众化”、“旧闻”、“武化团体”,是毛泽东在语言运用中为了适应对比的需要,根据原形体的构词形式而临时仿拟的形变体,互相比照,幽默而又风趣,特别把它用在讽刺敌人或腐朽倒退事物方面就会显得更深刻、更有力。使人们在轻松优美的语言中感受深沉的思想,敏锐的智慧,获得正确的认识,受到情操的陶冶,富于诙谐的情趣。
  例(8)(9)中的“后发制人”、“置之不答”是成语“先发制人”、“置之不理”的活用,根据语言表达的需要,临时改变成语的某些成分,变化的部分往往翻新出奇,出人意料,而新奇的东西容易引人注意,激发兴趣,使人在熟悉中感到新鲜,于平常中享受美感。
  由此可见,毛泽东应用写作语言的美不是使用意义隐晦,使人难以理解的词,更不是挑选一些华丽词藻,而是使用最质朴的词。质朴不是浅陋,而是语言造诣在炼词炼意的变化中达到炉火纯青地步的标志,是一种白描之美,朴素之美,本色之美。
  在用词方面,毛泽东也有其很大的特点.他创造了许多新的政治用语,(如新民主主义、知识化、劳动化、务虚等)锤炼了含义深刻,易于传播的许多警句,(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枪杆子里出政权;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等)发展了词语的新义,(如东风、西风、香花、毒草、上游、下游等).毛泽东追求异彩纷呈的语言造诣,尽可能地去创新,获得语言艺术的生命力,使语言朴实而不死板,优美而不浮躁,通俗而不肤浅,准确而不雕琢,真正达到无心于文采而自然成采,不为美感而美感自彰。

三、以喻明理的意境美

  形象思维一般讲的是文学创作的思维特点,把感性认识所得来的各种映象进行整理加工,通过意境来反映事物本质.毛泽东在以逻辑思维为主要方式的应用写作中不是单用枯燥无味的概念、判断来论理,而是善于把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巧妙结合起来,通过运用多种修辞格以及借用典故、寓言等形象化手段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使抽象的事物具体化,深奥的道理通俗化,体现着人的主观意识同客观世界之间的关系,形成一种能够引起读者共鸣的氛围,达到以喻明理的审美意境.例如:
  (10)钢琴有人弹得好,有人弹得不好,这两种人弹出来的调子差别很大,党委的同志必须学会“弹钢琴”。(毛泽东选集。
  第四卷.1442页)
  (11)这里叫洋八股废止,有些同志却实际上还在提倡.这里叫空洞抽象的调头少唱,有些同志却硬要多唱。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让它起床.(毛泽东选集·第三卷.845页)
  (12)划清两种界限,首先,是革命还是反革命,是延安还是西安?有些人不懂得划清这种界限。……(毛泽东选集·第四卷·1444页)
  (13)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而决不容许枪指挥党。(毛泽东选集·第二卷·547页)
  例(10)比喻用得通俗、生动,又富有创意.例(11)把党八股比拟为“人”,说明它在党内的影响。例(12)(13)运用借代,引起人们的联想,给人深刻的印象.
  (14)若说:何以对付敌人的庞大机构呢?那就有孙行者对付铁扇公主为例.铁扇公主虽然是一个厉害的妖精,孙行者却化为一个小虫钻进铁扇公主的心脏里去把她战败了。柳宗元曾经描写过的“黔驴之技”,也是一个很好的教训。一个庞然大物的驴子跑进贵州去了,贵州的小老虎见了很有些害怕,但到后来,大驴子还是被小老虎吃掉了.我们八路军是孙行者和小老虎,是很有办法对付这个日本妖精或日本驴子的。(毛泽东选集·第三卷.833页)
  毛泽东先用《西游记》和柳宗元《三戒》中的两则众人皆知的寓言作引导,开拓新意境,激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运用比喻,又与抗日胜利的道理自然联系到一起,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也达到了预期的行文目的,使说理充满生动的情趣,言已尽而意无穷,令人爽心悦目,耳目一新。
  毛泽东在《别了,司徒雷登》一文中写道:
  (15)美国人在北平,在天津,在上海,都洒了些救济粉,看一看什么人愿意弯腰拾起来.“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嗟来之食,吃下去肚子要痛的”(毛泽东选集·第四卷.1495页)
  例(15)说明美国佬的“慈悲”是假,看到“洒”字就会明白美国佬的险恶,如果误吞钓饵,就会后患无穷.“太公钓鱼”、“嗟来之食”两个典故使人醒悟.深刻的思想被旁征博引的语言表达得一清二楚,文章的韵味无穷。这说明应用文体并不排斥适当选用形象材料说明问题。《毛泽东选集》1-4卷里借用成语典故就有600余处。像愚公移山、武松打虎、农夫和蛇等意境情调独特的形象材料,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具体的印象,实现了以喻明理的意境美感效应.

四、古色古香的典雅美

  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说:“我们要学习古人语言中有生命的东西.”文言和白话哪种美?哪种不美?不能一概而论,在语言表达选择上要尽量符合大多数人的需要,做到大众化,但决不意味着排斥那些有较高文化价值的东西.文言和其他古代文化遗产一样,值得借鉴的地方仍然是很多的.在特定的情况下适当引进一些古语词和文言句式,可以收到特别的功效.例如:
  (16)宋朝的哲学家朱熹,写了许多书,说了许多话,大家都忘记了,但有一句话还没有忘记:“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们就是这样做的,即以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反动派之道,还治帝国主义及其走狗蒋介石反动派之身.如此而已,岂有他哉!(毛泽东选集·第四卷.1478页)
  这段话先引用了朱熹的两个古语句,然后又套用了“即以”“及其”“之道”几个古语词,最后又用了“如此而已,岂有他哉”两个古语句,极其恰当、贴切,令人信服,有力地表达了幽默讽刺的思想感情,不能不说是借用了典雅美的艺术感染力。
  (17)什么叫顽固?固者硬也,顽者,今天、明天、后天都不进步之谓也.(毛泽东选集·第二卷.735页)
  (18)正以排山倒海之势,雷霆万钧之力,磅碍于全世界,而葆其美妙之青春.(毛泽东选集.第四卷.1056页)
  (19)大好河山,沦于敌手,你们不急,你们不忙,而却急于进攻边区,忙于打倒共产党,可痛也夫!可耻也乎!(毛泽东选集.第三卷.905页)
  例(17)采用古汉语句式,不只是要解释“顽固”一词的词义,更重要的是借这个句子来嘲笑和揭露顽固分子.例(18)连用几个排比的文言句式,说明新民主主义的巨大影响力。例(19)的结尾用了两句古文感叹句,加强了语气,增强庄重色彩,并且对国民党当局于国难当头之际却调动大军包围进攻陕甘宁边区的行动具有严厉谴责、嘲讽的意味.
  毛泽东巧用文言词语和文言句式,即简单明了,浅显晓畅,又不失精当的勾画,文采点饰,古香古色,非常引人注目,为人所喜爱.把庄重性与通俗性完美结合起来,统一起来,毫无沉闷、腻味之感,达到雅俗共赏的最佳效果,这正是应用写作追求语言艺术的魅力和品位.

五、节奏有致的音乐美

  汉语言是最富于音乐美的语言。节奏又是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的客观现象,是“生命”律动的标志,是艺术的生命。毛泽东正是利用语言韵律的自然属性和句式或长或短、或骈或散的变化规律进行巧妙搭配、排列,挖掘应用写作语言艺术的音乐美质.看起来,使人感到是一个有秩序的统一体,波澜起伏,抑扬有致;读起来,珠落玉盘,琅琅上口;听起来,铿锵有力,悦耳动听.例如
  (20)或作讲演,则甲乙丙丁、一二三四的一大串;或作文章,则夸夸其谈的一大篇。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华而不实,脆而不坚。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钦差大臣”满天飞.(毛泽东选集.第三卷.800页)
  许多人写文章,特别是证论文一般只着眼于论述和说服力,而声韵配合,言辞美感方面很少有特点。毛泽东这方面的特点却相当鲜明,让平声字与仄声字交错出现,呈现出字音的高低长短变化,同韵字相协。例(20)这段标有平仄符号的字,连下来便是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仄仄平,声音高低起伏,和谐优美.“演”、“串”、“篇”、“坚”是协韵,适当地注意文章语言的音节匀称和字词的平仄相间,利用同类的乐音在一定的位置上有规律的重复,造成了声音的回环美。毛泽东还将“有”“无”二字对调,即“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对比鲜明,置换得当,及其精练而又概括地说明了主观主义的工作态度和工作作风.这两组音节整齐,富有节律感的对偶句,增强了语言音乐美的表达效果。可见,在应用写作中安排语句注意声音谐美,使纯理性思维的文章也时时涌动着诗情,确是毛泽东独树一帜的语言风格的表现,显露了毛泽东浪漫情怀的诗人本色。再例如:
  (21)我们说,长征是历史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历史上曾有过这样的长征么?(毛泽东选集
  .第一卷,150页)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于今”不但比“自古以来”之类的说法形象生动,也是对“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作了强调,而且音节匀称,声调铿锵,也显示了语言的音乐美.
  这段话如把“到于今”改为“到现在”不仅使文言句式(幽默气氛)消失了,而且词句的平仄声调也破坏了。上句的“开天地”是平平仄,后句的“到于今”是仄平平,如改为“五帝到现在”就成了一顺边的五个仄声连用。读起来非常拗口。使人感到缺乏内在的旋律,显得淡而无味,气势不足,就难以形成诗一般的语言。
  语言节奏还表现为音节的长短,即句式的长短问题。毛泽东在应用写作中句式一般较短,特别喜欢在文中加入部分四字格,使语句组织形成长短结合,整散并用,显示出语句中的一种参差美、错综美,体现了汉语的节奏美。如《反对党八股》列举党八股的八大罪状,都采用四字格:“空话连篇,言之无物。装腔作势,借以吓人。无的放矢,不看对象。语言无味,象个瘪三。甲乙丙丁,开中药铺。不负责任,到处害人。流毒全党,妨害革命。传播出去,祸国殃民.”(毛泽东选集.第三卷.833-840页)《反对自由主义》文章不长,千字文,其中列举自由主义十一种表现一段有500余字,使用四字格有25处.如“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过.”(毛泽东选集.第二卷.359页)毛泽东的文章中,四字格短语句用得相当普遍,不仅明快,而且恰到好处地把读者引入张弛相间的节奏中。
  除了四字格短语句以外,毛泽东还运用排比、层递等手法,把复杂的内容集中浓缩在短小精悍的语言形式中,如例(21)“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这段排比句增强了语言气势,势如破竹,一气呵成,从另一个角度体现了明快和谐的音乐美。
  诸如上述语言的美感特征,使毛泽东应用写作语言在表达中“曲尽其妙”,增色添辉,文采闪耀,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如果我们下苦功夫琢磨其中语言运用的妙处,得到美的享受,就会对学习语言发生浓厚兴趣,定能提高应用写作的质量,增强语言的美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责任编辑:周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