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协和精神病理学:当代中国海外政治学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2:59:55
耿曙
 
现任台湾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副教授,籍贯为江苏连云港市,1965年出生于台湾,政治大学外交学系毕业后赴美,就读于德州大学(Univ. of Texas at Austin),主修比较政治经济与政治社会学,2001年获得博士学位,并任职于政治大学国关中心第四所,2004年方转任现职。其近年研究方向,主要为中国大陆地方政企关系、城市基层治理、区域发展模式、两岸经贸互动、台商研究等,研究方法为实地调研,此外并主持政治大学台商研究数据库及执编中国政治学会《政治学报》。

陈陆辉
 
1966年出生于台湾桃园,1989年毕业于政治大学外交系,1995年取得政治大学政治学硕士。后赴美就读于密执安州立大学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政治系,1999年获颁博士学位,曾在密执安州立大学担任教学助理(TA)以及讲师。自2000年8月起,开始在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任职迄今。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政治行为、政治社会化、计量分析、研究方法与民意调查。曾在中国台湾与美国学术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共计数十篇与若干专书篇章。近来开始进入中国基层治理的研究领域,并以经验资料,分析两岸关系。
洪永泰
 
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密西根大学生物统计学博士.洪永泰教授毕业于美国密西根大学,获生物统计学博士学位。现任台湾大学政治学系教授,主要专长为抽样调查、选举预测、社会科学统计方法.
裴敏欣
 
裴敏欣(Minxin Pei)是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中国研究项目的高级研究员及项目主任,主持了包括针对中美关系、发展中国家的民主化、政治经济改革、公民社会的发展及法制建设等多项研究,并在这些领域出版了大量专著,包括《从改革到革命:共产主义在中国和苏联的让位》和《中国陷入困境的转轨:发展中的独裁体制的局限性》。他的研究被广泛发表在《外交政策》、《外交事务》、《国家利益》、《现代中国》、《中国季刊》和《民主杂志》等期刊上。他同时为《金融时报》、《纽约时报》、《亚洲华尔街时报》和《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等各大报刊撰写评论。在加入卡内基基金会之前,裴敏欣自1992年到1998年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系。
学历:
上海外国语大学学士,匹兹堡大学硕士,哈佛大学政治学博士。
个人主页:http://www.carnegieendowment.org/experts/index.cfm?fa=expert_view&expert_id=27&prog=zch
  代表作品:
《中国的统治危机》
《再度平衡中美关系》
《未来的震动: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政治变化》
China’s Trapped Transition: The Limits of Developmental Autocrac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China’s Governance Crisis,” Foreign Affairs (September- October 2002)
“Re-balancing United States–China Relations,” Carnegie Policy Brief No. 13 (2002)
“Future Shock: The WTO and Political Change in China,” Carnegie Policy Brief No. 3 (2001)
From Reform to Revolution: The Demise of Communism in China and the Soviet Union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萧凤霞
 
萧凤霞(Helen Siu),美国斯坦福大学博士,耶鲁大学人类学系教授,耶鲁大学东亚研究委员会前任主席。出生和生长于香港,其后负笈美国,先在明尼苏达州的卡尔顿学院(Carleton College)本科毕业,后转至史丹福大学攻读研究院,获博士学位。萧凤霞主要研究关注于南中国的文化、历史和政治经济变迁。1974年开始,她便在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村落和市镇进行广泛的田野考察。近年来,则集中研究香港迈向国际大都会过程中的文化跌宕。除研究外,萧凤霞亦积极参与美国及香港专上教育的规划,她在美国曾担任多个学术研究拨款委员会成员;在1992年至2001年间,她被香港政府委任为大学拨款委员会(University Grants Committee)的海外成员,在大学教育拨款和整体方向上向政府提出意见。此外,在1996年和2001年间,她亦兼任学术研究拨款委员会(Research Grants Council)成员,该委员会负责审定香港的学术研究质量并提供资助。萧凤霞主要著作有《毛氏的收成---中国新一代的声音》、《犁沟---农民、知识分子和国家》、《农村革命的同谋者》、《植根乡土---华南地缘关系》等。
个人主页:http://pantheon.yale.edu/~hfsiu%0d%0d/
  主要著作:
1983. Mao's Harvest: Voices From China's New Generation, compiled, edited and translated with Zelda Ster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9. Agents and Victims in South China: Accomplices in Rural Revoluti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90. Furrows: Peasants, Intellectuals and the State. Stories and Histories from Modern China, complied, edited, with an introduction,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
1995.Down to Earth: The Territorial Bond in South China, co-editor David Faure,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hardback and paperback.
2006.Reconfiguring Empire and Ethnicity in Early Modern China, a book manuscript co-edited with Pamela Crossley and Donald Sutt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游清鑫
 
1964年出生于台湾云林,1987年毕业于政治大学政治系,1990年取得政治大学政治学硕士,1995年取得美国宾州州立大学(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政治系学士学位。随即在政治大学选举研究中心任职迄今。主要研究兴趣包括政治行为、政党与选举、民意调查与政权转型等,曾在中国台湾与美国学术期刊发表中英文论文共计数十篇与若干专书篇章,近来着重在选举制度的政治影响研究。
崔之元
 
崔之元,哈佛大学法学院高级访问研究员。1963年生于北京,1985年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系统工程与应用数学系。1995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政治学系副教授,主要研究兴趣在政治经济学和政治哲学领域。
博客:http://czy.vip.bokee.com/
个人主页:http://www.chinavalue.net/9038/Home.aspx
     主要著作有《看不见的手范式悖论》(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Substanble Democracy”(与Adam Przeworski等合著,1995)。
黄纪
 
黄纪教授于台湾政治大学获学士和硕士学位,1986年于美国印地安那大学(Indiana University)获博士学位。现任台湾政治大学讲座教授。
黄教授主要研究兴趣为政治学方法论和比较政治学,特别是调查研究,定量方法和选举行为分析。他在《美国政治学评论》(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美国政治学杂志》(American Journal of Political Science)、《美国政治学季刊》(American Politics Quarterly)等国际性学术刊物,以及《亚洲研究》《中国经济评论》《中国政治学评论》《比较政治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参与主编的英文著作有Inherited Rivalry: Conflict Across the Taiwan Strait (Lynn Rienner, 1995),中文著作有《政治分析的层次》(台北:韦伯文化事业出版社,2001)。
黄教授还是“台湾选举与民主化研究”(TEDS)研究项目校际九人委员会的协调人,中文刊物《台湾政治学评论》的主编。
汤京平
 
1998年于南加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获博士学位。之后返回台湾,任教于中正大学,2004年晋升为终身教授资格,2007年专任台湾政治大学教授。汤教授在众多领域发表了高质量的论文。在过去六年之中,他发表的论文见于《比较政治学》( Comparative Politics )、《中国季刊》(China Quarterly ),《环境与计划》(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发展研究杂志》(Journal of Developmental Studies), 以及《人居环境》( Human Ecology )等领域顶尖刊物。由于这些成绩,他于2004年获得了吴大猷纪念奖。此外,他也是《台湾政治学研究》的执行编辑。
萧高彦
 
蕭高彥先生為本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研究員。蕭教授曾獲得國科會八十六年度研究獎助傑出獎、Fulbright Exchange Scholar (1998-1999),並擔任《台灣政治學刊》編輯委員(1995-1996)、台灣政治學會執行委員(1996-1998)、以及中國政治學會理事(2004-2006)。他的研究領域以當代政治理論以及西方政治思想史為主,研究成果曾發表於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Issues and Studies、Politics以及許多TSSCI期刊。蕭教授目前所從事的研究計畫包括制憲權之政治理論,以及黑格爾與鄂蘭關於後革命社會中政治權威觀念的比較研究。


论文
“史金纳与当代共和主义之典范竞争”,,2008年08月
赵鼎新
 
赵鼎新,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学系,1984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昆虫研究所昆虫生态学硕士,1990年在加拿大麦基尔大学获取昆虫生态学博士后改攻社会学,并于1995年在麦基尔大学获取社会学博士学位,自1996年起执教于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研究领域包括政治社会学、社会运动和历史社会不。在社会学领域的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美国社会学杂志》、《美国社会学评论》、《社会力量》、《社会学视角》、《中国研究季刊》以及国内出版的《社会学研究》等刊物上。专著《天安门的力量》于2001年由芝加哥大学出版社出版,相继获得美国社会学学会2001年度亚洲研究最佳图书奖以及2002年度集体运动和社会运动研究最佳图书奖。
个人主页:http://home.uchicago.edu/~dzhao/
  主要著作:
《东周战争与儒法国家的诞生》
《社会与政治运动讲义》
《天安门的力量》

论文
“社会与政治运动理论:框架与反思”,,2008年09月
“民主的生命力、局限与中国的出路”,,2008年09月
“集体行动、搭便车理论与形式社会学方法”,,2008年09月
“民粹政治,中国冲突性政治的走向”,,2008年09月
“在西方比较历史方法的阴影下——评许田波《古代中国和近现代欧洲的战争及国家形成》”,,2008年08月
“民族国家在欧洲的兴起”,,2008年08月
耿曙
 
现任台湾政治大学东亚研究所副教授,籍贯为江苏连云港市,1965年出生于台湾,政治大学外交学系毕业后赴美,就读于德州大学(Univ. of Texas at Austin),主修比较政治经济与政治社会学,2001年获得博士学位,并任职于政治大学国关中心第四所,2004年方转任现职。其近年研究方向,主要为中国大陆地方政企关系、城市基层治理、区域发展模式、两岸经贸互动、台商研究等,研究方法为实地调研,此外并主持政治大学台商研究数据库及执编中国政治学会《政治学报》。


精品课件
“社会科学经验研究:质性与量化”
黄宗智
 
黄宗智(Philip C. C. Huang,1940——),华裔美籍著名历史学家,普林斯顿大学学士,华盛顿大学博士,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历史系教授,中国研究中心创办主任(1986-1995年)。《近代中国》季刊(Moden China)创办编辑(1975年至今)。中国人民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清华大学人文与社会高等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2005年至今)。
主要学术兴趣为明清以来社会史、经济史和法律史。
个人主页:http://sard.ruc.edu.cn/huang/index.php
  主要著作:
《法律、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
《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
《中国研究的规范认识危机》
《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
《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
Selected Publications:
Code, Custom, and Legal Practice in China: The Qing and the Republic Compared,
Stanford U. P. (2001)
Civil Justice in China: Re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in the Qing, Stanford
U.P. (1996)
The Peasant Family and Rural Development in the Yangzi Delta, 1350-1988,
Stanford U.P. (1990). (Levenson Prize of the AAS)
The Peasant Economy and Social Change in North China, Stanford U.P. (1985).
(Fairbank Prize of the AHA)
Chinese Communists and Rural Society, 1927-1934, (co-author),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1978)
Liang Ch'i-ch'ao and Modern Chinese Liberalism,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72)

论文
“中国研究的规范认识危机——社会经济史的悖论现象”,,2008年11月
“中国的小资产阶级和中间阶层:悖论的社会形态”,,2008年08月
“集权的简约治理——中国以准官员和纠纷解决为主的半正式基层行政”,,2008年08月
王德育
 
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政治学博士学位,现任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Illinois State University)政治学系教授。王教授曾任美国政治学会台湾研究讨论会(Conference Group on Taiwan Studies,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Association)总协调人。教授课程包括亚洲政府、军政关系、发展中国家政治、研究方法、应用统计、以及类别变量分析。主要研究兴趣为两岸关系、美国对华政策、政治稳定等专题。并于中外知名期刊发表文章,其中包括《美国政治学评论》(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阿拉伯研究季刊》(Arab Studies Quarterly)、《亚洲研究》(Asian Survey)、《剑桥国际事务评论》(Cambridge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国际公共管理评论》(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国际研究季刊》(International Studies Quarterly)、《问题与研究》( Issues and Studies)、《和平研究杂志》( 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政治与军事社会学杂志》(Journal of Political and Military Sociology)等。最近的著作包括Sayonara to the Lee Teng-hui Era: Politics in Taiwan, 1988-2000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2003) (与李伟钦合编); Editor. China After the 16th Party Congress: Prospects and Challenges (Canada: de Sitter Publications, 2005); National Identity and Democratization in Taiwan( 特刊主编, Journal of Asian and African Studies, 2005) ;以及《美国政治学的研究方法与范畴》(收录于王勋、刘国力主编《社会与行为科学》,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王德育教授是《亚洲与非洲研究季刊》(Journal of Asian and African Studies)的共同主编。
谢复生
 
出生于台湾,毕业于台湾大学政治学系。后赴美就读于罗彻斯特大学(University of Rochester),获政治学博士学位。谢教授曾服务于台湾政治大学政治学系多年,任教授及系主任等职。后赴美,出任南卡罗莱纳大学(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政治学系教授,并曾兼任该校亚洲研究中心主任。其主要研究兴趣在公共选择理论、宪政选择、选举制度、投票行为、政党政治及外交决策等课题。
郑永年
 
郑永年(1962年- ),现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英国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学学院中国政策研究所教授、研究主任。中国政治、国际关系与社会问题专家。此前郑永年曾任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研究员。
郑永年于北京大学获得国际关系学士(1985年)、政治科学硕士(1988年),并留校任教;后赴美国留学获普林斯顿大学政治科学硕士和博士(1995年)。其主要兴趣或研究领域为民族主义与国际关系;东亚国际和地区安全;中国的外交政策;全球化、国家转型和社会正义;技术变革与政治转型;社会运动与民主化;比较中央地方关系;中国政治 。
个人主页:http://www.caogen.com/blog/index.aspx?ID=66
  主要著作:
《論中央-地方關係 : 中國制度轉型中的一個軸心問題》(与吴国光合著,香港:牛津大學出版社,1995)
Discovering Chinese nationalism in China : modernization, identity,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ambridge an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Will China become democratic? : elite, class and regime transition (Singapore, London and New York : Eastern Universities Press , 2004)
Globalization and state transformation in China (Cambridge and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
De Facto Federalism in China : Reforms and Dynamics of Central-Local Relations (Singapore and New Jersey : World Scientific, 2007 )
"Technological Empowerment: The Internet, State, and Society in Chin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7)
何包钢
 
何包钢(1957年——),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社会科学研究学院政治科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兼职教授,新加坡国立大学东亚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澳大利亚大学政府系教授,主要从事西方政治理论、比较政治学和中国乡村政治研究。
个人主页:http://www.chinesedemocratization.com/index.html
  主要著作:
《中国民主化》
《中国公民社会的民主意义》
《亚洲的多元文化》(与Will Kymlicka合编)
《寻找中国的协商民主》

论文
“沃尔泽的多元正义理论评”,,2008年10月
“中国乡村协商民主:个案研究”,,2008年10月
牛铭实
 
1958年出生于台湾,1981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后赴美就读于德州大学(UT-Austin),1987年获颁博士学位,并在纽约大学石溪分校政治系任教 (SUNY-Stony Brook)。自1988年起,开始在美国杜克大学 (Duke University) 政治系任教。主要研究兴趣包括博弈论、国际政治、选举制度与行为、中国研究。牛教授曾在美国学术期刊发表英文论文五十余篇及专书一本,并在中国大陆、港、台三地发表过中文论文多篇。近年来的研究比较关注中国地方自治与民主化的发展、两岸关系和投票行为。


论文
“中外选举制度的类别及特点”,,2008年10月
王元
 
1981年7月临涣中学高中部毕业,并考入上海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
1988年7月上海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政治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
毕业后任上海复旦大学国际政治系政治学专业讲师;
1992年3月留学日本上智大学比较文化研究科硕士研究生毕业;
2007年1月被日本早稻田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中心授予学术博士学位。
现为日本早稻田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中心特别研究员、郑州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中心专任研究员、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同济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主要著作:
出国以前曾参与复旦大学的多种政治学及行政学教科书的编写
1992年版《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卷》主词条主要撰写人之一
商戈令,王沪宁主编的《当代人文科学新词典》的主要编写人之一
(全部法学,政治学及行政学词条担当)
翻译Frank Goodnow的行政学名著《政治与行政》(华夏出版社,1987年)
与王沪宁共同校订George Seldes编《伟大的思想》的中文版(译文出版社,1993年)
赴日后主要著作有
《日本大城市的综合管理》(远东出版社,1997年)
《中国改变了面貌》(合著,白帝社,2004.4)
《中国的文化与现代化》(编著,白帝社,2006.1)
《东亚走向何处去》(合著,白帝社,2006.3)
《东北亚论丛》(与依田喜家合编,白帝社,2006.8)
《现代中国的轨迹》(编著,白帝社,2007.6)
杨大力
 
杨大力(Dali L. Yang),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东亚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比较政治、政治经济学及中国政治。杨大力早年学习工程学,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其后转向政治学学习并获普林斯顿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方向为国际关系和比较政治。杨大力1992年加入芝加哥大学。他还是《美国政治学评论》、《外交季刊》、《当代中国》等著名政治学期刊的主编。
个人主页:http://political-science.uchicago.edu/faculty/yang.shtml
  主要著作:
Remaking the Chinese Leviathan: Market Transition and the Politics of Governance in Chin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Beyond Beijing: Liberalization and the Regions in China (Routledge, 1997)
Calamity and Reform in China: State, Rural Society, and Institutional Change since the Great Leap Famine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Discontented Miracle: Growth, Conflict, and Institutional Adaptations in China (editor,World Scientific, 2007)
Holding China Together: Diversity and National Integration in Post-Deng China (co-editor,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