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工衣服裤子什么意思:《 周易》的文化价值及其影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0:54:41

《 周易》的文化价值及其影响

在谈《周易》的文化价值及其影响之前,首先说说《周易》究竟是一部什么样的书。《周易》:也称《易》、《易经》,列儒家经典之首。《周易》分为《易经》和《易传》两部分。也就是说《易经》和《易传》是《周易》中不同的两个部分。周易与易经、易传三者不能混称,易经有三种:连山、归藏、周易,史称“上古三易”。按《周礼·春官宗伯·太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且三《易》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按东汉桓谭《新论正经》云:“《易》: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连山》作成后,藏于兰台(汉代宫中藏书之处),《归藏》藏于太卜(周朝设太卜之官) 。” 此外,《周礼》列三《易》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盖后汉时此书尚存,这不应是凭空捏造。由于《连山》、《归藏》早亡,后人又给以许多荒诞解释,遂使顾炎武(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以为它根本就不是《易》书,只是后人因《易》之名以名之。而更加可能的情况,恐怕《连山》《归藏》不仅是《易》书,而且曾被《周易》所参考。《连山》是夏代的《易经》,以象征“山”的《艮》为首卦;《归藏》是商代的《易经》,以象征“地”的《坤》为首卦;《周易》是周代的《易经》,以象征“天”的《乾》为首卦。因此,《周易》只是《易经》的一种,两者之间是种属关系,不应混称。《易传》则是在《周易》诞生几百年之后的人阐解《周易》的十篇文章,其中的一些阐解文字还未必符合《周易》原意,所以不能归入《周易》,更不能称为《易经》。这三部易经,分别是夏、商、周三代的治国大纲,同时也是上古三代先人决疑解难、预测未来的工具书。说连山、归藏是占筮之书,符合历史。说周易是占筮之书,则未必尽然。因为周易这部古经经历了一个由具有占筮功能之书到具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功能而居于儒家“五经之首”位置的历史过程。

《周易》是我国最古老的文化典籍之一,向来列为群经《诗经》、《尚书》、《仪礼》、《乐经》、《周易》、《春秋》。之首。三千多年来,它在中国文化史上享有最崇高的地位一直放射着智慧的光芒,堪称我国文化的源头之一,它的内容极其丰富,在东方各国有其广泛影响,在西方世界也日益受到重视。国际上公认“《周易》是一座神秘的殿堂”。世人称它为 “天人之学”、“科学皇冠上的明珠”、“计算机之母”……。从实际上讲,它是世界观的理论形式,是关于自然界、社会和人类的思维信息感知及其发展的最一般地规律学问。近年来,无论国内国外,都掀起学习《周易》的热潮。一部古代文化典籍有如此持久的魅力,在世界文化史上可谓绝无仅有。《周易》作为规范、影响华夏民族思维方式、帮助华夏子孙决疑解难的工具书,其逻辑属性自应居于首位。并且一直流传至今,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无此一比。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源头是《周易》;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主轴,也是《周易》。五千年文明的中国,有三千年时间是在《周易》思想的主导下展开的。《周易》的义理精华造就了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周易》的道德诉求化育了“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周易》至今仍是华夏民族最值得骄傲的文化瑰宝,是重要的宝贵的古文化遗产。

《周易》强调生生不息,认为整个宇宙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生生日新的“大化”之流,同这种生生不息的宇宙观相适应,它是不断的变化的;《周易》十分强调国家的统一,反对分散割据。在这一思想指导下,中国几千年来保持一统山河,各民族团结和睦;《周易》提倡“万国咸宁”,中国从来主张天下一家,同领邦友好相处;《周易》主张发展农业,安定人民生活,国家要节约开支,“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发展手工业,使物产丰富,方便群众,“备物致用,立成器,为天下利”,还要发展商业,促成物资交流,满足人民生产生活需要,“日中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货,交易而退,各得其所”;《周易》有浓厚的民本思想,要求君主时时注意“聚人”、“安民”,如果人民离散,无安士之心,社会就不会稳定。它教导历代仁人志士“与民同患”,把人民的忧患放在心头;《周易》重法治,主张“明罚清而民服”,不纵容违法者,不枉罚无辜,执法公平,赏罚严明。一切法令制度贯彻“遏恶扬善”的原则;《周易》劝戒人们树立“自强不息”的人生哲学,指导人们的政治实践活动。它认为人在自然、社会的变化面前,不是无所作为的,恰恰相反,应当发挥人在改造自然、改造社会过程中的主体能动作用。在客观事物的变化中,不可墨守成规,因循旧章,“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周易》强调“见几而作”,即要求人们处事接物要善于观察动向,看准兆头,把握最有利的时机,采取最敢行动,“君子见几而作,不俟终日;《周易》告诫人们凡事不可过分,“损而不已必益”,“益而不已必决”,要时刻想到“物极必反”的原则,防止“亢龙有悔”的局势。“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得而不知丧,知存而不知亡”。“亢龙有悔,穷之灾也”。就是说进与退,得与丧,存与亡,都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不能只看到一时的进、得、存,要时刻警惕走向它们的反面,即退、丧。亡。做事走向极端,不免造成不良后果。中华民族富有革新精神,每到历史发展的危急时刻,总有仁人志士奋起进行政治经济革新运动,这也同《周易》思想哺育分不开的;《周易》最早提出“革命”主张,“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这“革命”二字固然同马克思主义的革命概念有本质区别,但它主张,“革命”事业,必须“顺乎天而应乎人”,即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适应人民的利益和愿望才是可取的;《周易》告诫人们:“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事物发展到极点就会引起变化,变化了就会畅通,畅通才能持久。过时的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要及时修改,“损益盈虚,与时偕行”。当去掉的就去掉,当实行的就实行,“时止则止,时行则行”;《周易》教育后代人要有忧患意识,不可满足现状,存在麻痹思想:“君子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周易》提出的许多主张,都是从统一国家、安定社会、政治目的出发的。很多人文思想、世界观对今天仍有一定借鉴意义和有其文化价值所在。

《周易》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是历史形成的。三千年来,注释、阐发、评议《周易》的著作,少也有三千多种,平均每年有一种易学著作传世,这是非常奇特的文化现象。为什么研究《周易)历久不衰?《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此有过评论,写道:“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异者又援以入《易》,故易说愈繁”。当前《周易》研究所涉及的领域有文字学、考古学、哲学、政治、宗教、人伦、历史、文学、美学以及自然科学中的天文、数学、物理、生物,还有医学、气功、武术等。《周易》为古代文化中的传统思维模式与思想原则奠定了基础,它既包含“观乎天文以察时变”,为工具理性所掌握的自然知识,又含有“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为价值理性所追求的人文理想。《周易》阐扬的“保合太和”理想原则,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周易)对中国文学艺术影响深远,它为中国美学建立了理论基础,其取象思维原则,对古代诗歌的比兴创作方法启迪极大;其“意”与“象”结合的思维模式,孕育了中国画的创作方法,美术家多认为“太极图乃书画秘诀”。舞蹈家们则认为八卦是认识宇宙的构架,同时也是审美标准的符号,对民间舞蹈影响特深。《周易》的阴阳协调原理,影响中国建筑艺术,工艺技术,同西方艺术大异其趣。《周易》是融象数与义理于一体的独特思想体系,具有创造性、灵活性,富有开拓未来的精神,故不止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也堪称全人类文化宝库中一颗难灿的明珠。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出现过两次《易经》热,一次是上个世纪的80年代,另一次就是现在,就是这几年。那么《周易》究竟是一本什么书?它到底有什么文化价值,它有哪些思想的精华?有哪些历史深远的影响?

首先《 周易》是共有精神文化家园中的传世魂宝,它是群经之首、群经之始、文化之源、生命的学问、宇宙的真理、文化的智慧、价值的源泉、经典中的经典、学问中的学问、哲学中的哲学、智慧中的智慧。中国的书最重要的就是经典,《周易》是群经之首意味着什么呢?它出现得很早。目前能看到的最古老一本书大概就是《周易》吧,《诗经》也好,《尚书》也好,都在它之后。它既然是在伏羲时候就出现了,所以它是最早出现的。最早出现的当然就是“首”了,它之所以成为“群经之首”,有极其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深远的影响。

其次是中国传统的指导思想。我们现在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但是中国古时候没有这个的,古时候人们想问题的指导思想是什么呢?很多就是根据《周易》。所以,它形成了中国传统的指导思想。这个传统思想是什么呢?宋代的易学家邵雍说,到了宋朝的易学家们,就把《周易》的基本精神,把《易》理都用图来表示它。这个是太极图,所以邵雍说,“图虽无文”,这个图虽然没有文字,但是“盖天地万物之理尽在其中”,天地万物的道理全在《周易》的这些图里面。中国传统的指导思想全在这个图上。中国人的道理都在这里,这个圆圈就表示一个太极,太极的意思就是最大的极限,“太”就是最大,“极”就是极限,最大的极限实际上就是没有极限,所以必须是无极才是最大,没有极限的。那么这个太极是一个什么呢?就是一个整体,这就是一个整体观念,这是一个意思。阴阳,白的是阳,黑的是阴,就是说任何的事物里面都有阴和阳,用哲学的话来说一分为二,除了一分为二还有其他的意思吗?阳中有阴,阴中有阳。还有呢?合二为一。所以,任何一个事物都是一分为二,但同时又是合二为一。一个国家究竟是分裂的时候是发展的,还是它是统一的时候是发展的?这个就不如我们祖宗的这个太极图。它就看到两面,这个阴与阳的关系不是你死我活的,用老子的话来讲它是“负阴抱阳”,老子认为万物就是负阴抱阳,阴与阳的关系是你背着我,我抱着你,是和谐的关系。不是你死我活,不一定是我代表正确的,我就把你消灭了,不是这样的,它是调和的。矛盾与和谐关系这个问题,忽略了另外一面,走到另外一个极端都会出问题。它是一个整体的观念。它又是圆的,太极图中间有一个中心,没有中心就不成为圆了,要有一个中心这种思想。不能有两个中心,两个中心阴阳就失去了平衡。必须有一个中心它才平衡。一个国家也是一般,如果一个国家有两个中心,这个国家肯定是不稳定的。所以我们在看问题,分析问题的时候你不要形而上,老是看见这个东西是不变的。阴与阳在一个事物当中它是在不断的变的,你要用变化的观点的观点来看问题。这就是我们文化的结晶。

另外,强调尚中,认为物极必反。尚中这个观点就是在占卦的时候就晓得了,凡是处在中位,下卦的第二个位就是第二个爻,上卦的中位就是第五爻。这实际上和儒家的中庸思想是一样的,就是反对极端,什么东西都要强调要守中、适中。实际上尚中这个思想很玄妙,“中”这个思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到处都是。你做人也应该是这样,不要太极端,都要强调中道。《周易》占卦里面也是反复强调这个“中”,引导占卦的人在处理问题的时候要有“中”的思想。当然,还有“正”,还有别的东西,它的目的是什么呢?是“危者使平,易者使倾”,就是要懂得,危险的东西你要引导它变为平,“易”也是平的意思,平的东西也会倾倒。所以,平安和危险,稳定和轻浮,这两者就是阴阳的关系。懂得了这个道理以后,你就“百物不废,俱以终始”,谨慎的对待这个事情结果的发生,发生有什么问题呢?你就要考虑,你不要老是沉醉在形势大好当中,以为形势大好了什么问题都没有了,这就不对了。过去讲大好形势的时候你就不能讲负面,我们几十年过来都是这样,我们那个时候的宣传是年年都是大好形势,而且今年肯定比去年好,过了几十年之后才知道其实糟糕,那个时候是这样的。我们的后代听我们讲的时候都觉得莫名其妙,这就是因为我们违背了这些道理。所以,《周易》里面有很多真理。《周易》的确包含着相当丰富而深刻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总之,《周易》的文化价值与影响 不难预料,近年来所掀起的“周易热”,定会在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及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指引下,按照“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这个主导思想,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相信随着《周易》文化价值及其影响的进一步深入,一定会在和谐的大社会中发挥其应有的积极推动作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                    

 

 

                                                                                                                                                                                                                                                                                二零一一年十月二十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