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有哪些好玩的地:养生莫若啬(原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7:52:27
本文属我个人的学功、练功的体会总结,初学者可以接借鉴。养生莫若啬

从“排开尾闾以安身”慢谈练功次第。

(本次第是立论在身体健康的人的层次上说的,若有疾病。首先练捧等功祛病)

主要总结以下步骤的练法和联系 松尾闾——松腰——开底轮,封海底———开玄关———混化中宫开混元窍——五丹田归于后丹田——命门与脊中气的交换混化——10种呼吸结丹———开周天———再开玄关———中脉———中线——————混元。

以及环境、饮食、伴侣的选择。(从整体修,修整体性)

 

 本文请勿转载,信笔写来,还没有修正,可能随时对字、句有所修改。

 

 唐秘药师法要安般守定,首先需从“排开尾闾以安身”开始,道家把尾闾视为钟锤,太极拳里面有“尾闾中正神贯顶,气透三关入泥丸”之说,武术、气功里面有“欲松腰舍尾闾而何求”的感叹。

象龟蛇长寿之灵性动物,尾巴尖都会动,而其它寿短的动物只能尾巴根动。

尾闾是脊柱的最后一节,若运动能注意此处,自然就会像惠达边疆的国家,长久而安定。

现代的运动已认识到围绕脊柱的锻炼是根本的,但有习练尾闾方法的,多秘而不宣,就像太极拳,知道尾闾指地带动脊柱的螺旋缠丝的背这张弓的练法,已很少人知道了,知道的,没有大把的银子也不肯教人。现代瑜伽干脆把这个完全不提了,瑜伽若能把前弯后弯等姿势改成以尾闾带动,不但能较少运动伤害更能提高很大的健身效果。

药师法提出“排开尾闾以安身”,要求生活中的行、走、坐、卧均注意尾闾带动脊柱向后排开,以濡养脊柱,延长神经,复活脊神经至尾闾。从腰3到尾l的马尾神常易损伤引起众多疾病,排开尾闾可以有效治疗这些损伤,尾骨共4-6节并形成一块,马尾神经到尾骨第一节已经结束,练活尾闾(尾骨的最后一节)意义重大但又相当不易。(练习过智功的人可以用捧起贯顶法的推揉来体会排开尾闾,推得时候尾闾带动脊柱向后排开。)

庞明先生已经公开了尾闾四步功。功法附于下:

 “专门松尾闾之方法,则有“垂、泛、扣、转”四式,现分述如下:

意念中尾闾部似连着一根棍子,柱于地上,如此久久行之,尾闾则可下垂

第一式,垂尾闾。见站庄松腰法。注意初练者,由于下蹲的程度小,尾闾与指地点的连线为一向后的斜线,随下蹲程度的加大,其线渐趋垂直,待成垂直直线后即可转入第二式。

第二式,泛臀。接上式,上身不动,髋关节部之两股骨头向外后撑,膝微内扣内收,大腿根内侧放松向后收,臀向后面凸出(勿上翘),以此抻开腰骶关节,松开臀后面的骶髂关节,从而使臀向后、外泛(翻)张,使骶髂关节松动。

第三式,扣尾闾。随着泛臀与下蹲程度的增加,尾闾逐渐移到指地点的后面,尾闾从下垂状变成前扣,指地点则可从等边三角形中点逐渐前移至两足连线中点,同时身体继续下蹲至大腿呈水平状。

第四式,转尾闾(尾闾划圈)。接上式,两足尖稍向外撇,尾闾做前后划弧摆动,做左右划弧摆动,最后尾闾做转圈动作。此法与前述转胯松腰法之转腰涮胯动作似同实异。转胯松腰虽也要求以尾闾骨为动点带动骨盆转动,但主要是力催形动,转动仅在尾闾。古人把尾闾转动喻为钟锤、钟摆。一是表明其重视程度;二是为了保密。须知这是腰胯全松以后之事:尾闾灵动自如,气机圆活无滞,已达周身一家、意气合一的境界。

上述松尾闾的四式修法,由于各家修法对尾闾的要求不同,因而有所侧重。一般练太极、形意等内家拳,要求垂尾闾;练少林拳要求泛臀,即松后胯;练八卦掌则要求缩臀靠胯。为什么要求不同?因尾闾在不同的形式下有不同的作用。尾闾下垂,使气机容易收归丹田,向外发力时,从丹田叫力较易,对初学者也容易做到。太极拳讲太极推手,尾闾下垂就不易被推动,因此要求尾闾下垂。在尾闾下垂后丹田气充足了,就要冲开后胯,使骶髂关节能够活动,做法就是泛臀。骨盆后的骶髂关节是假关节,一般不会动。修定就要把此处练活,使骨盆、骶髂关节能活动,如果把耻骨连合处练松开,把臀泛开,活动范围就更大,命根气就会更加充足,如果发力打人,力气会更大。因此,少林拳练功强调泛臀。八卦掌讲究轻灵,只泛臀不行,尾闾要向前扣。尾闾向前扣,不仅封住海底以炼精化气,而且能把气调起来,使动作轻灵。因此八卦掌练功要求尾闾前扣,即缩臀靠胯。

太极拳、少林拳、八卦掌等不同功法看起来对尾闾的要求不同,实际上也是练习松尾闾不同阶段的要求,从垂尾闾、泛臀、扣尾闾到转尾闾,直到尾闾能划圈了,灵动自如,气机就达到圆活无滞,能随自己指挥,也就达到周身一家、形神合一的境界了。但在练功时,须从垂尾闾练起,循序渐进,欲速则不达。如果把某一阶段的要求局限化,当作整体或当作唯一正确的姿势,则属以偏概全。

另外有所谓“尾闾如钟锤”,“尾闾如钟摆”的说法。实际就是第四式的尾闾会动、会摆、会转。会转以后就能调动周身的气机,尾闾往那儿动,气就往那儿冲,象一口大钟,它不会自动响,怎样才能响呢?一拉钟锤,撞到钟上就响了。尾闾就象钟锤,尾闾往那边一靠,气马上就往那儿去。使丹田发力,用尾闾扣激,把气力发到周身各个地方。但这仍是初级的调气发功,功夫高时则“周身处处是丹田”,不需要再从丹田去调。

作用

尾骨上与骶骨相接,前扣之骶骨与后翘之尾骨相接处有微隙可活动,有穴名腰俞(即腰部气血转输之处),尾闾处非常重要。动功与内家拳都注重松腰胯,但罕有谈及松尾闾者,然而尾闾之活动,关系到周身阳气的发生和发动。尾闾能运动周身之阳气(张紫阳八脉经称阳维脉即在此处),尾闾不松则气难以灵动。龟、鹿长寿,其尾闾均能灵活转动。尾闾松动后则气机易于流通,故古有“尾闾中正神贯顶,气透三关入泥丸”之说。需知这只是尾闾松动后的初级效用罢了。”

一味练习松尾闾四步功,容易招致脱肛、疝气等气下陷的疾病。因此要注意提肛相合。不过就是注意到了提肛,从练功的顺序看,还是不够的。这需要气能聚命门和会阴。

这就涉及到松腰的问题。

腰为肾之外府,肾中藏有元阴、元阳化生元气,注于气海以滋养全身。又腰为支撑人体的重要支柱。故养生家特别重视之。松腰可使腰部灵活,不仅要能转平圈,而且要能转“立圈”与“混旋圈”。这一方面可增强肾的功能,使人元气充足,此即古人谓“命意源头在腰隙”之意。另一方面,腰部放松,可使气血流通,从而保证主宰一身活动的职能,古人说“力发于足,主宰于腰,形于四肢”,又说“力由脊发”,腰部不能放松,是达不到此境界的。

腰部如不能放松,弊病甚多:

(一)腰部前塌(尤其体弱元气不足者前塌更甚),一方面影响命门蓄气,另一方面阻滞背部气机上升,轻则背部酸痛,背部呆滞、头晕、眉间闷胀、腹满、腹胀等,重则气机走窜,甚至发展到不能自控(这是气不能纳入河车大路,而别出少阳、太阳之故。若能予以调整腰部身形,与引气归经,则气自顺矣)。

(二)影响命门火对水液的蒸腾,男人可现遗精,白浊,甚至癃淋;女人则白带增多,月经不调,小便频数等。

(三)修动中禅者(尤其往复转身频繁者),易使阴阳升降失衡,浮阳上腾于面,多呈满面红光而欠涵蓄,甚至中风半身不遂。

(四)腰不松,气不能聚,尾闾关不能打开。(尾闾不松,腰也难松,这两者互相影响,需要互相促进)

欲解上述诸弊端,均需着意于松腰的练法。

松腰练法主要有六:

(一)站庄松腰法

全身松静站立,两脚分开,呈后八字;两膝微屈下蹲,膝不过足尖;髋后收,使大腿根之鼠蹊部成空虚之三角;腰部命门穴向后突,尾闾下垂呈似坐非坐状;尾闾尖指向两脚跟连线之等边三角形之中点,同是调裆提会阴。全身身形按前述要求,松膝微内扣,踝放松,足平铺,手抱球或合十,置腹前、胸前均可。可采用腹式呼吸,吸气时意念收向命门,吸满气,微微向下一坐,同时腰放松,可反复进行3—5个呼吸。每次站半小时。此法不仅能松腰胯,亦为松尾闾之捷法。

(二)转胯松腰法

周身中正站立,两脚平行分开,略宽于肩,两手叉腰,适度下蹲,躯干与大腿成钝角,膝不过足尖。髋关节放松,以尾闾骨为动点带动髋部划圆(正转、反转)。以此活动腰部之关节、肌肉、韧带等。习练久久,腰胯不仅能平转划圆,而且要能立转划圆即转“立圈”,甚至能转平、立相合之“混旋圈”。

(三)蹲墙松腰法

面壁而立,全身放松,周身中正,两脚并拢,脚尖顶墙根,两肩前扣,含胸收腹,鼻尖正对墙,腰后突下蹲,头不可倾斜,如此反复。初练者脚尖顶墙下蹲有困难,可以稍离寸许,两脚分开平行站立下蹲。每次下蹲30为一组,每日蹲一组以上。待熟练后,鼻尖可离墙下蹲;再进一步可将腿蹲平后耗时间。此法不仅可以松腰,而且可以治疗修定出偏造成的多种不适,为古德不传之秘法。

(四)俯身拱腰法

(五)直腿坐松腰法(较快捷也很重要的方法)

(六)辅助:扣翘尾闾法

习练松尾闾四步法和松腰六法对松要和尾闾很关键,也是去病强身的良法。但是,一味习练上述法还是不能完全达到目的的。

这里涉及开底轮封海底的问题。

松腰松尾闾,好像疏通一条河,河流疏通的好,便不会造成泛滥,但要让河流有更大作用,需要关键地方设闸拦截水流。在身体的拦截处就是海底,也称会阴,此处为古德最隐秘处,现代养生家也只简单提一下,如提肛和提会阴,再往深处都禁口不言。

此地讲的最为重视的应属胡海牙老先生

坐定后,呼出粗浊之气一二口,即收心神于命门(两肾中间、肚脐对面)不事他顾专一于此,勿令念起他散。如此每日行持坐一二小时,或能多坐更佳,如觉两腰间辘辘跳动不已时,随即以意送入阴跷(即针灸家的会阴穴),既至阴跷,又觉其中掣掣跳动,虽跳动我不要理它;嗣更觉浑身通泰心如迷醉,遍体脉络皆觉活动,暖溶溶如坐春风之中,我亦不理它。只自专心致志安居其中,如此凝定、跳止,万不可稍有邪念意淫,自误匪浅。

  口鼻之息名为外呼吸,与内呼吸之动作正相反,鼻中之气吸入则内呼吸反迎而上升至脐轮。鼻中之气呼出则内呼吸反背而下降至海底如此情形,久久自然认得真切。我却勿去做他主张,只听他自然升降,则无弊病。若稍有意念送他上下,则此内呼吸与我灵明不能融化为一。其要紧处,惟忌念起。念起神散,虽坐无益。总之,务要此虚灵不昧之体归入阴跷穴中而不出,安居既久,则神白化气,气自化精。

  初坐,约得二三百息,继渐加至五六百息,两腰之中及小腹,渐渐觉热,体素畏寒及手足素冷者亦觉其热。而后使阳气化为阴精。如是每日行持,以填补历年之亏损,并为藏阳之地步。故此补亏一法,是谓清静工夫中接命添油之秘诀也。此法不是炼精化气、炼气化神,乃是以神化气、以气化精。因为年高体亏之人,身中已无精可炼,故不能不借重此法。由此步功夫做完,而后再行炼精化气,方是进步之途。

撄宁师曰:神仙家每于阴跷一穴秘而不宣,且云轻洩者必受天殃。推其本心,非吝不肯传,盖人不论老少,若得此阴跷种阳之诀,其肾阳立能变弱为强,易如反掌。而阳旺思淫亦为常人所不免,此道本为寿世,今反用及助淫,是贻害于世也,故必择人而后传者一也。其二又恐落入江湖骗者之手,搬弄是非,致成落平原反被犬欺耳。

下面涉及到开玄关的问题,玄真师对我说,开玄关很简单,若教授一共没有几句话就说完,但就是不允许外传,自古至今论述玄关的大有人在,只是说得再多,也没人懂,因为都在故弄玄虚,说到底就是:明白的看透了认为没必要教,不明白的就故作玄虚骗人骗己。下面一些论述,看清静经图注有关对玄关的论述:

谈及开玄关者人能一窍通,则不死,其寿在神。圣经云: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道经云:生我之门死我户,几个惺惺几个悟?夜来铁汉自思量,长生不死由人做。嘻嘻!这玄关一窍,异名多端。儒曰:灵台、至善、无极、无思无虑之天、己所独知之地。释曰:灵山、虚空、皇极、南无涅槃之天、阿弥陀佛之地。道曰:灵关、金庭、太极、三清紫府之天、万殊一本之地。三教名虽异,而其所一也。在儒得此窍而成圣,在释得此窍而成佛,在道得此窍而成仙也。只是此窍,上苍所秘,而三教圣人,不敢明泄于书,防匪人得之,恐遭天谴。必要访求至人,低心受教,指示此窍,次第工夫,是道则进,非道则退。若是以泥丸、卤门、印堂、顽心、肚脐、心下、脐上、下丹田、两肾中间一穴、尾闾、夹脊、玉枕为玄关者,皆非大道之所也

说了半天,也没有说出玄关是什么,下面看有关玄关的其它论述,虽没明说,但认真多看几遍,应能能明白一些:

有清一代著名之丹道学家言及清净丹诀者:先有朱元育、刘悟元、閔小艮、后有李涵虚、黄元吉,此数人学养俱深,亦各自有名山之著流传於后世。朱有《参同》及《悟真阐幽》;刘有《道书十二种》;閔有《金盖山古书隐楼藏书》;李有《三车秘旨》、《道窍谈》、《东来正义》、《无根树词註》、《黄庭内外景经註》、黄有《道德经精义》、《乐育堂语录》、《道门语要》。均极具水準。

   争奈丹经术语繁多,实非一般人所能深入瞭解。尝见当代有些学者对黄元吉之《道德经註》及《乐育堂语录》作整理詮释,可惜彼等於玄关妙諦之前后层次混淆不清,阅之令人輒起以盲引盲之嘆。今特试论《精生玄关》与《气动玄关》之真义如下:

玄关意涵

       黄元吉书中屡言混沌一觉,太极开基,此即是陈攖寧先生所说玄关之所在。盖玄关云者,昔张三丰曰:神气相恋,则玄关之体已立;黄元吉曰:神气相依,则玄关之体已立;陈攖寧曰:神气相摶,则玄关之体已立。可见只要神气合一,即可称为玄关。若混沌一觉,子母分胎,则谓之玄关窍开。故白玉蟾曰:忘机绝虑为生杀,念头动处为玄牝。(按:黄元吉先生对前句有二种解释:一为沐浴,一为玄关。)(孤峰外史按:此二句中,前一句是描述玄关之体,后一句是形容玄关之用。因白真人已将卯酉沐浴、刑德临门之意表明於以真气薰蒸为沐浴、以息念为养火二句,文意方不重复。忘机绝虑指玄关神气合一之静,念头起动处是窍开,子母分胎之动。)

下手方法

       丹道修炼必须从神气下手,此固不待言。但如何下手?其实凝神调息,心息相依,八个字就是关键。至於息如何调?神如何凝?此处不及细说。陈公曾谓调息之法三丰最详,安神之论,广成最精。 (见孙不二女丹诗註)..其餘陆潜虚《三藏真詮》所载亦可玩索。

玄关层次

       若论玄关之层次,应以李涵虚之分最详备。但玄关之内容,则以黄元吉之言最清楚,盖黄氏将之分为精生与气动之玄关,玄关窍开之前必有一段神气合一、混沌不分之时,迨混沌一觉,乃称玄关窍开。一般学者无法分辨,遂至死於句下。更有学者因见黄氏云:炼精化气时有精生之玄关,炼气化神时有气动之玄关之语,竟误会此二者即是三炼三化中之初关中关功夫,此乃不明其窍奥之故耳!夫望文生义,依文解义乃常人易犯之过失,所谓鷦鷯已翔於玄冥,而弋者犹视乎渊泽者也。

        初者精生之玄关,乃指混沌一觉,阴蹻气萌之谓。此时无河车可运,无周天可行..只因关窍尚未开耳。只可收入中黄正位,若从混沌中来者精为真精。如未混沌则无药,若已混沌而未神气合一,斯为药嫩。若一觉之后,復觉他事,则为药老。 (按一般说法,.阴蹻气萌并非药物,只名微阳耳!)然亦有阴蹻之气未萌者,自当从此凝神入气穴,以期神入气中,气包神外,再候混沌一觉矣!

      次者气动之玄关,乃是继精生之玄关而后產生者。 (按程序而言,.此气动尚发生在开关展窍之后也。).盖精生之时,即宜摄回中黄正位,以与离宫灵液两相配合,神气融成一片,宛转於丹田中,悠扬活泼,则吾身灵气与天地外来之灵阳不知不觉合而为一。 (按《性命圭旨》谓之呼吸相含,神气相抱,结为丹母,.镇在下田,.外则感召天地灵阳之正气,内则擒制一身铅汞之精华,久则神气归根,性命合一,而大药孕於其中。李涵虚称之为坎离交,海印子称为:外则乾坤会合,内则坎离交姤。.说法不同,其实一致耳!).混沌之中,忽然一觉,真机自动,时至气化,药產神知。此即气阳生,乃伍柳派所谓小药產,真种生。功夫原须从混沌一觉而来,若玄牝未大交而採、谓之药嫩;已大交、犹不急採,则是药老。

一刻之中亦有三炼三化

       黄氏语录中所言:炼精化气时有精生之玄关,炼气化神时有气动之玄关。一般研究黄氏丹诀者均误会此炼精化气与炼气化神之真义,认为该二化属於初关与中关,殊不知丹道有所谓:静功在一刻中,亦有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之功夫在内。(见:张三丰炼丹火候说) 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三件功夫一时可到。 (黄元吉曾言及之)此与整个修炼过程中之三关有别焉。

再者精也者,即黄元吉所谓微阳,李涵虚称为元阳,一般通称为阴蹻之气。阴蹻气萌摄回,久积则成后天真气,用以开关展窍,李谓之第一件河车者是也。

至於气也,.即伍柳派及黄元吉所谓小药,或称外药;李涵虚则名为后天中之先天者,自宜採之归炉封固,升降沐浴,李谓之第二件河车者是也。

气动之玄关仍属炼精化气初关,并非炼气化神中关。学者未经明眼人指示,见语录如此记载,遂师心自用,致有此谬焉!

应知气动之玄关,即命阳生。此时身体泰然,酥软如绵:琼鐘一扣,玉洞双吹,即当採药归炉,运行河车

一般来说,很多人按照上述方法,不能打开玄关的,其中原因两点:

一是:道德修养不够,发的愿太小。

二是:中田气不够。

修中田,有个很好的法子:

学人下手之初,别无他术,惟有一心端坐,万念悉捐,垂帘观照。心之下,肾之上,仿佛有个虚无窟子。神神相照,息息常归,任其一往一来,但以神气两者凝注中宫为主。不倾刻间,神气打成一片矣。于是听其混混沌沌,不起一明觉心。久之恍恍惚惚,入于无何有之乡焉。斯时也,不知神之入气,气之归神,浑然一无人无我、何地何天景象,而又非昏聩也——若使昏聩,适成枯木死灰。修士至此,当灭动心,不灭照心。惟是智而若愚,慧而不用。于无知无觉之际,忽然一觉而动,即太极开基。须知此一觉中,自自然然,不由感附,才是我本来真觉。

 

要打开中田混元窍,需要松腰和舒张、肃降肺气结合(先天后天气的相合),我曾除做形神庒还加练武当易筋法第一式360次,主要健肺功能的,大约10分钟做完。效果很好。

慧    

我家自种自家田,内有灵苗活万年,

花似黄金色不变,手如玉粒果皆圆,

栽培全凭中宫土,灌溉还靠上谷泉,

功课一朝得大道,飞升直达无量天。

不管舒张肃降肺气还是松腰、开玄关等没有中宫的运化,将一事无成。

 

练功到此,身体一般人至少也要经历个三胖三瘦、死去活来几回。

 

另外需要说明的一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在认识、习练:松腰、松尾闾、开混元窍等玄关的时候,意识里面要有这个概念,就是,我们的腰、尾闾、玄关都是开着的,就像小周天、大周天一样都是开着的。活着的人,都是开着的,否则我们已死了,只是我们没有感觉到是开着的这个存在,另外开的程度比修炼有成的人差一些而已。认识到这点,在一生的修炼中是至关重要的:一个是我没有开,我要练开,从无到有;另外一个是,我的已经开了,只是没有找到,或者开得有点不够,需要再大一点。这关系到意识状态。

未完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