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人山风景区简介:阿弥陀佛心咒与无量寿经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0:08:47

阿弥陀佛心咒与无量寿经

    关嘉活佛老师教我念阿弥陀佛心咒已经三年了,可是这个咒语是什么意思呢?翻开《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经题上的清净、平等、觉就是佛心,这部经是讲阿弥陀佛建立的西方极乐世界庄严美好的生活环境以及教导我们如何求生净土的一部经,当然也是对阿弥陀佛心咒最完美的解释,佛经的意理深广无边,我涉入未深,参考净空法师和黄念祖老居士《无量寿经》的讲记写了这篇学习笔记,想起老师读佛经的样子和临走时慈悲的叮嘱,心里涌起无限感慨。

    《无量寿经》传到中国先后有十二次翻译,七种译本失传,现在大藏经中存有五种译本:《无量清净平等觉经》 后汉支娄迦识译;《佛说诸佛阿弥陀三耶三佛萨楼佛檀过度人道经》一名《无量寿经》一名《阿弥陀经》 吴支谦译;《无量寿经》 曹魏康僧铠译;《无量寿如来会》 唐菩提流志译;《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经》 赵宋法贤译。宋朝王龙舒居士、清朝魏源居士,都做了会集本,因为他们的会集未能尽善,在一九三二至一九三五年,受持菩萨戒的山东省郓城县夏莲居居士(法名慈济),根据大藏经中五种原译本会集而成《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法会圣众第一”

    这品是讲当时参加法会的听众非常殊胜。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万二千人俱。一切大圣,神通已达。其名曰:尊者憍陈如、尊者舍利弗、尊者大目犍连、尊者迦叶、尊者阿难等,而为上首。又有普贤菩萨、文殊师利菩萨、弥勒菩萨,及贤劫中一切菩萨,皆来集会。”

    我阿难尊者亲自听释迦牟尼佛这样讲的,那个时候一天,佛在王舍城外的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一万二千人,同聚在一起。这些人都是大菩萨、圣人,有超出常人的智慧、能力,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都能通达明了。他们是:佛说法第一个得度的憍陈如尊者;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神通第一的大目犍连尊者;禅宗的初祖苦行第一的迦叶尊者;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等,坐在听众的前排。还有密宗的开山祖师普贤菩萨,菩萨中智慧第一的文殊师利菩萨,将来出世成佛的弥勒菩萨,以及贤劫这一个大时代里,将要在此世间出世成佛的这些菩萨们,都来参加这一次的大会。

“德遵普贤第二”

    这品是讲诸大菩萨们以普贤菩萨为榜样,依照十大愿王,一门深入,长时薰修,最终目的是导归极乐。

    “又贤护等十六正士,所谓善思惟菩萨、慧辩才菩萨、观无住菩萨、神通华菩萨、光英菩萨、宝幢菩萨、智上菩萨、寂根菩萨、信慧菩萨、愿慧菩萨、香象菩萨、宝英菩萨、中住菩萨、制行菩萨、解脱菩萨,而为上首。”

又有即能保护自己纯正的思想行为,又能乐于护持他人的贤护菩萨等十六位正知正见的道德之士。他们是:思想见解纯善的善思惟菩萨、有智慧并且能言善辩的慧辩才菩萨、观察世间法无常的观无住菩萨、对一切法通达明了的神通华菩萨、智慧光明的光英菩萨、弘法利生的宝幢菩萨、智慧第一的智上菩萨、六根寂净的寂根菩萨、深信切愿的信慧菩萨和愿慧菩萨、念佛修行的香象菩萨、愿海庄严的宝英菩萨、安住于中道的中住菩萨、持戒的制行菩萨、得大自在的解脱菩萨,为在家菩萨众的上首。

    “咸共遵修普贤大士之德,具足无量行愿,安住一切功德法中。游步十方,行权方便,入佛法藏,究竟彼岸。”

    诸菩萨都以普贤菩萨为榜样,遵修十大愿王:一礼敬诸佛  二称赞如来  三广修供养  四忏悔业障  五随喜功德  六请转法轮  七请佛住世  八常随佛学  九恒顺众生  十普皆回向。这些菩萨也具足普贤菩萨无量的行愿,把心安住在万德洪名上,念念都是阿弥陀佛。游行于十方世界,善巧方便地教化众生,愿自己与一切众生都能通达明了宇宙人生的事理真相,成就佛果。

    “愿于无量世界成等正觉。舍兜率,降王宫,弃位出家,苦行学道,作斯示现,顺世间故。以定慧力,降伏魔怨。得微妙法,成最正觉。”

    发愿到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示现成佛。从兜率天降生到王宫,所谓是贵为天子,富有四海,世间人希求的一切富贵,他全都得到了。但是解决不了生死问题,所以又放弃王位出家勤苦的修行,寻求解决生死的真理。作这些示现都是为随顺世间众生的根性而作的表演。菩萨以定和慧的力量,降伏种种的魔障和怨对,明白宇宙人生的真相是极其精微深奥的道理,成就无上圆满的佛果。意思是告诉我们,人间的富贵荣华如梦幻泡影,只有一心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才真实;也显示我能成佛,一切众生也一样可以成佛。

    “天人归仰,请转法轮。常以法音,觉诸世间,破烦恼城,坏诸欲堑,洗濯垢污,显明清白。调众生,宣妙理,贮功德,示福田。以诸法药,救疗三苦。”

    天人知道菩萨示现成佛非常敬仰,虔诚恭请佛演说正法。佛接受请求,恒常不断地为大众说法,帮助一切众生觉悟。佛陀的教诲,可以帮助众生破除贪瞋痴等坚固的烦恼,降伏众生种种错误的欲望,去除心理、思想、见解的垢污,开显本有自性的清净。调和众生的身心,为大众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佛教我们断贪、瞋、痴,修戒、定、慧,远离一切妄想、分别、执著,精勤努力,累积功德,指示众生修福的道理和方法。佛说一切法犹如良药一样,可以救治医疗一切众生的苦难。

    “升灌顶阶,授菩提记。为教菩萨,作阿阇黎,常习相应无边诸行。成熟菩萨无边善根,无量诸佛咸共护念,诸佛刹中,皆能示现,譬善幻师,现众异相,于彼相中,实无可得。此诸菩萨,亦复如是。”

    佛的教诲帮助我们不断地提升修学的境界,并以大慈悲心护念直到把最殊胜的佛法传授给我们,也就是如何将现前苦难的生活,改变为佛菩萨自在圆满的生活,并且佛预先授记告之,将来什么时候成佛。自己成就之后,发愿行菩萨道,教化利益一切众生,一言一行都能为大众作好的榜样,常常不断的学习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的佛法,并能落实在日常生活上。能够成就其他初学菩萨的无边善根,所以得到十方一切诸佛的护念。在十方无量无边诸佛世界中,都能随类化现无量无边的身相。就象善于变魔术的人,能变化出许多不同的形相。这些形相虽然很逼真,但都是虚幻不实,了不可得。这些参加法会的菩萨也是这样。

    “通诸法性,达众生相,供养诸佛,开导群生,化现其身,犹如电光,裂魔见网,解诸缠缚。远超声闻辟支佛地,入空、无相、无愿法门。善立方便,显示三乘。于此中下,而现灭度,得无生无灭诸三摩地,及得一切陀罗尼门,随时悟入华严三昧,具足总持百千三昧。”

    通达宇宙万事万物的本体,明了众缘和合而生的现象是怎么产生的及其作用,以大慈悲和恭敬之心供养诸佛,不但做示范并且用语言教导帮助众生觉悟。他们随类化身,随机说法。像闪电般快速的破除折磨人身心的错误见解,解除一切烦恼的缠缚。他们的成就,远远的超过阿罗汉和辟支佛,都是已经证入空、无相、无愿的三解脱法门,因为众生的根性有差别,所以非常巧妙地因材施教,建立菩萨、声闻、缘觉三种教学方法。为了利益中下根性的众生,对他们示现灭度,实际上他们都已经证得不生不灭的境界,同时也掌握了一切事物道理的总纲领。能够随时通达明了自己的本心,也具足了无量无边的三昧。

    “住深禅定,悉睹无量诸佛。于一念顷,遍游一切佛土。得佛辩才,住普贤行。善能分别众生语言,开化显示真实之际,超过世间诸所有法,心常谛住度世之道,于一切万物随意自在。为诸庶类,作不请之友。受持如来甚深法藏,护佛种性常使不绝。”

    他们不受外境诱惑,内心不生烦恼,安住于甚深的禅定之中,心地清净见到无量无边的诸佛。在一念之间,到无量诸佛国土旅游观光。诸大菩萨得到如佛一样的无碍辩才,安住于普贤菩萨的大行中,以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对于所有众生的语言文字都能自然通达,随机说法,开导教化一切众生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佛法的教学超过世间所有的法。这些大菩萨的心,常安住在帮助一切众生破迷开悟,认识自己、认识环境,知道一切事实真相之中。他们对一切万物都不执著,没有控制占有的念头,自在受用,随缘度化一切众生。并且不等待众生的请求,主动来帮助劝导众生发菩提心,信受执持名号一向专念,并且把这部经的修学方法介绍给一切众生。

    “兴大悲,愍有情,演慈辩,授法眼,杜恶趣,开善门。于诸众生,视若自己;拯济负荷,皆度彼岸,悉获诸佛无量功德。智慧圣明,不可思议。如是等诸大菩萨,无量无边,一时来集。又有比丘尼五百人,清信士七千人,清信女五百人,欲界天、色界天、诸天梵众,悉共大会。”

    菩萨们发起大慈悲心,悲悯一切众生,不仅讲经说法,而且身体力行,做众生的好榜样。并且把自己认识一切诸法真相的能力和智慧传授给众生。杜绝众生堕落到三恶道,开启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大善门。看待众生受苦如同自己受苦一样,生起同体大悲之心,发大誓愿承担救度一切众生的重任,帮助他们离苦得乐,从生死的此岸到达究竟安乐的彼岸──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些菩萨们,都能获得诸佛不可思议的无量功德及圣明的智慧。这样的大菩萨无量无边,同时都来参加这次法会。又有比丘尼五百人,男居士七千人,女居士五百人,还有欲界天、色界天、诸天的天人大众,都共同来参加这一次佛说无量寿经的大法会。

“大教缘起第三”

这一品说这部经是广大、圆满、希有的法宝及世尊为一切众生宣说此经的因缘。

“尔时世尊,威光赫奕,如融金聚,又如明镜,影畅表里,现大光明,数千百变。尊者阿难即自思惟,今日世尊色身诸根悦豫清净,光颜巍巍,宝刹庄严。从昔以来,所未曾见,喜得瞻仰,生希有心。”

灵鹫山大众聚会的时候,释迦牟尼佛神采奕奕,威德光彩明耀显赫,好像融化的黄金一样金光闪闪。佛的身心犹如明镜一样晶莹,内外透明,放大光明,光色千变万化美妙无比。阿难尊者随即思惟:今天世尊色身诸根清净,心情愉悦欢喜,并且德容显耀尊贵最为光明,光中又映现出诸佛宝刹无比的庄严,这样的瑞像,以前从来没有见过,今天有幸得以瞻仰,生起希有难遭遇之想。

    “即从座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今日入大寂定,住奇特法,住诸佛所住导师之行,最胜之道。去来现在佛佛相念,为念过去未来诸佛耶?为念现在他方诸佛耶?何故威神显耀、光瑞殊妙乃尔?愿为宣说。”

    阿难尊者于是从座位站起来,袒露右肩,双膝跪地双手合十向佛敬礼,表白陈说:“世尊今天入佛的大禅定,住在奇妙特别的法门之中,这是诸佛共同所住的念佛三昧,也是引导众生第一殊胜之道。是过去、未来、现在佛与佛互相忆念,不知道今日世尊所念的是过去、未来诸佛呢?还是忆念现在他方诸佛呢?为什么世尊今天威德神通显耀,光瑞殊胜微妙,竟如此美好!愿佛为我及大众宣说。”

    “于是世尊,告阿难言:善哉善哉!汝为哀愍利乐诸众生故,能问如是微妙之义,汝今斯问,胜于供养一天下阿罗汉、辟支佛,布施累劫诸天人民、蜎飞蠕动之类,功德百千万倍。何以故?当来诸天人民,一切含灵,皆因汝问而得度脱故。”

    于是世尊答复阿难说:“你问得太好了!太好了!你悲悯一切众生之苦,愿与一切众生乐,而能问出这一生平等成佛的微妙法。你今天这一问的功德,超过供养一天下阿罗汉和辟支佛;也超过累劫布施六道众生百千万倍的功德。为什么呢?将来十方世界所有的众生,都因为你这一问而得到究竟圆满的解脱。”

    “阿难,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难值难见,如优昙花,希有出现。汝今所问,多所饶益。阿难当知,如来正觉,其智难量,无有障碍,能于念顷,住无量亿劫。身及诸根,无有增减。所以者何?如来定慧,究畅无极,于一切法,而得最胜自在故。阿难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

    佛告诉阿难说:“如来以无尽的大慈悲心,怜悯三界一切众生,所以出现在世间,广宣至善圆满的佛陀教育,拯救六道众生,赐予众生幸福、美满、健康、长寿、自在、快乐、真实的利益即一向专念,往生不退成佛的大道,实在是难遇难见,像优昙花一样,希有出现。你今天所问,给众生带来最丰饶的利益。阿难,你应当知道,如来真实的智慧,难以称量测度,究竟圆满,没有障碍。能把无量劫浓缩成一念,一念扩展为无量劫;身及诸根,不生不灭超越时空。佛为什么有这么大的智慧德能呢?如来的禅定智慧,究竟通畅,无有局限,所以能在一切法中,得到最殊胜的大自在。阿难你要真诚仔细的听,细心去体会,佛所讲的道理和方法,我为你们大众详细解说。”

“法藏因地第四”

这一品是说阿弥陀佛初发心时修学的状况。

“佛告阿难:过去无量不可思议,无央数劫,有佛出世,名世间自在王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在世教授四十二劫,时为诸天及世人民说经讲道。有大国主名世饶王,闻佛说法,欢喜开解,寻发无上真正道意,弃国捐王,行作沙门,号曰法藏。修菩萨道,高才勇哲,与世超异,信解明记,悉皆第一。又有殊胜行愿,及念慧力。增上其心,坚固不动,修行精进,无能逾者。”

佛告诉阿难:“过去久远无尽劫以前,有一尊佛出现在世间,名叫世间自在王如来、应供、等正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这十种德号。他在世间教化众生四十二劫,常常为诸天以及世间人民讲经说法。当时有一位大国王,名叫世饶王。常去听佛讲经说法,对佛所说的道理都能明白、理解,而心生欢喜。于是发起无上的菩提心,舍弃王位,跟随世间自在王佛出家修行,法名叫法藏。常常修学菩萨觉悟成佛的方法。法藏比丘的智慧、才能超过世间所有的人。信心、理解能力、智慧、记忆力在同学当中都是第一。而且他有殊胜的行愿,具足念力和慧力,能增长他的信心、愿心、行心,使他坚固不退。他跟老师认真修行,精进不退,同学之中没有人超过他。”

“往诣佛所,顶礼长跪,向佛合掌,即以伽他赞佛,发广大愿,颂曰:

如来微妙色端严,一切世间无有等;光明无量照十方,日月火珠皆匿曜。世尊能演一音声,有情各各随类解;又能现一妙色身,普使众生随类见。

愿我得佛清净声,法音普及无边界;宣扬戒定精进门,通达甚深微妙法。智慧广大深如海,内心清净绝尘劳;超过无边恶趣门,速到菩提究竟岸。

无明贪瞋皆永无,惑尽过亡三昧力;亦如过去无量佛,为彼群生大导师。能救一切诸世间,生老病死众苦恼;常行布施及戒忍,精进定慧六波罗。

未度有情令得度,已度之者使成佛;假令供养恒沙圣,不如坚勇求正觉。愿当安住三摩地,恒放光明照一切;感得广大清净居,殊胜庄严无等伦。

轮回诸趣众生类,速生我刹受安乐;常运慈心拔有情,度尽无边苦众生。我行决定坚固力,唯佛圣智能证知;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

法藏比丘到世间自在王佛的住所。恭敬的顶礼长跪,老师合掌,以偈颂来赞佛,并在佛前发了广大的誓愿。偈颂的内容是:

如来微妙的身相端正庄严,一切世间没有能与佛相比;如来的智慧光明普照十方,日月火珠之光都黯然失色。

世尊以一种音声演说妙法,每类众生听后各各均有解。又能示现一种微妙的身相,众生均见自己喜欢的同类。

愿能得佛一样清净的音声,让法音能传扬到无边法界。宣扬三学六度大乘的法门,使众生明白宇宙人生真相。

愿有如佛广大无边的智慧,内心清净并断绝一切烦恼。超越九法界无边的恶趣门,速成圆满究竟无上的佛果。

永断贪瞋痴从此再不迷惑,过失皆无得念佛三昧之力。也要像过去无量诸佛一样,做九界一切众生的大导师。

愿能够救度世间一切众生,生老病死以及种种的苦恼。常常修行布施持戒及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波罗蜜。

帮助六道的众生了脱生死,帮助已度的众生成就佛道。假使供养恒河沙数的圣人;不如自己坚定勇猛求成佛。

愿常安住在三昧正定之中,恒放光明遍照于一切众生。感应得到广大清净佛国土,殊胜庄严的世界无与伦比。

愿六道轮回中的有情众生,速生到极乐世界享受安乐。常以大慈悲之心救拔有情,誓愿度尽无边的苦难众生。

法藏的行愿永远坚定不移,唯有佛的智慧能为我作证。即使我身处种种苦难之中,所发大愿也永远不会退转。

“至心精进第五 ”

这品是讲以至诚心精进修行。

“法藏比丘说此偈已,而白佛言:我今为菩萨道,已发无上正觉之心,取愿作佛,悉令如佛。愿佛为我广宣经法,我当奉持,如法修行。拔诸勤苦生死根本,速成无上正等正觉。欲令我作佛时,智慧光明,所居国土,教授名字,皆闻十方。诸天人民及蜎蠕类,来生我国,悉作菩萨。我立是愿,都胜无数诸佛国者,宁可得否?”

法藏比丘颂偈毕,接着又向世间自在王佛说:“我现在修行菩萨道,已经发了真正觉悟之心,发愿成佛,愿自己的心行如佛。希望世尊为我详细地宣说经法,我当依教奉行。拔除无尽的生死根本,断除贪、瞋、痴等烦恼,愿快速成佛。希望我成佛时,智慧光明,所居住的国土,教导与传授的名号都能传遍十方诸佛国土。十方世界一切六道众生,发愿往生我的国土,都作菩萨。我立誓愿超过一切诸佛世界,不知能否如愿。”

“世间自在王佛,即为法藏而说经言:譬如大海一人斗量,经历劫数,尚可穷底。人有至心求道,精进不止,会当克果,何愿不得!汝自思惟,修何方便,而能成就佛刹庄严。如所修行,汝自当知,清净佛国,汝应自摄。法藏白言:斯义宏深,非我境界。惟愿如来应正遍知,广演诸佛无量妙刹。若我得闻如是等法,思惟修习,誓满所愿。世间自在王佛知其高明,志愿深广,即为宣说二百一十亿诸佛刹土。功德严净、广大圆满之相,应其心愿,悉现与之。说是法时,经千亿岁。”

世间自在王佛就为法藏比丘讲经说法:“譬如大海深广无边,一个人用斗来量大海的水,经历许多劫的时间,海水尚且可以量尽,见到海底。人以至诚之心求道,勇猛精进永不中止,必当证得佛果。又有什么愿不能求得呢!你自己仔细想一想,要修什么方便法门,才能成就佛国土的种种庄严。要怎样如法修行,你自己应当知道。建立清净的佛国土,你自己也知道应当怎样选择。”法藏比丘回答道:“此中的义理太深广了,不是我的境界所能理解的。唯愿如来应正遍知(佛十号的简称),为我再次广泛演说无量的诸佛刹土。若我闻佛宣说的妙法之后,一定认真的思惟修行,圆满我所发的大愿。”世间自在王佛知道法藏比丘德行高尚、有智慧,志愿无比深广,于是就为他宣说了十方诸佛刹土的种种功德、庄严清净、广大圆满的妙相。佛为满足法藏比丘的心愿,把诸佛世界以神通之力展现在他的面前,让他亲自去参观。并且为他说法,时间长达千亿年。

“尔时法藏闻佛所说,皆悉睹见,起发无上殊胜之愿。于彼天人善恶,国土粗妙,思惟究竟。便一其心,选择所欲,结得大愿。精勤求索,恭慎保持。修习功德满足五劫,于彼二十一俱胝佛土功德庄严之事,明了通达,如一佛刹。所摄佛国,超过于彼。既摄受已,复诣世自在王如来所,稽首礼足,绕佛三匝,合掌而住。白言世尊:我已成就庄严佛土,清净之行。佛言:善哉!今正是时,汝应具说,令众欢喜。亦令大众,闻是法已,得大善利,能于佛刹,修习摄受,满足无量大愿。”

法藏比丘跟世间自在王佛学习的时候,佛给他讲解并以神力展现诸佛世界因缘果报的种种现象,他都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发起了无上殊胜大愿;对于诸佛世界九道众生一切善恶因缘果报,诸佛国土依报粗妙等,他一一思量彻底了解,一心一意为众生选择理想中的清净美好的世界,形成了四十八大愿。他勇猛精进,勤苦探索,恭敬谨慎,坚持不懈,是为众生能真实发起往生净土的愿望,修积功德长达五劫的时间。对于二百一十亿诸佛国土的功德庄严、因缘果报,明了通达就如对一个佛刹那样清楚明白。他摄取的西方极乐世界自然就超过了一切诸佛国土。法藏比丘完成了摄取极乐世界的大愿之后,他又来到世间自在王佛处,以头至地接佛足,随即绕佛三圈,行最恭敬之礼,然后合掌站立佛前说:“我已成就了庄严的极乐世界清净的修持。”佛赞叹法藏比丘:“太好了,今天正是时候,你应该具体说明,让大众欢喜,也让与会的大众以及未来听闻此经的一切众生,皆得到度脱的大善利。十方众生发愿往生到极乐世界,修习摄受满足自己成佛的大愿,也满足你普度众生的大愿。”

“发大誓愿第六”

这品是讲法藏比丘遵从世间自在王佛的教导,在大会中宣说自己所发的四十八大愿。              

“法藏白言:唯愿世尊,大慈听察。

我若证得无上菩提,成正觉已,所居佛刹,具足无量不可思议功德庄严。无有地狱、饿鬼、禽兽、蜎飞蠕动之类。所有一切众生,以及焰摩罗界,三恶道中,来生我刹,受我法化,悉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复更堕恶趣。得是愿,乃作佛,不得是愿,不取无上正觉。(一、国无恶道愿。二、不堕恶趣愿。)

法藏比丘向佛报告:唯愿世尊,大慈大悲听我陈说,鉴我诚心。

我若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成佛时,所居住的极乐世界,具足无量无边不可思议种种功德庄严。没有地狱、饿鬼、畜生这三恶道。所有一切众生,甚至从地狱界等恶道中,发愿来生我国的,受到我的教化,皆成无上正等正觉,也永远不再堕入三恶趣,并且都能够一生圆满成佛。以上两愿实现了,我才成佛;若不实现,我就不成佛。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所有众生,令生我刹,皆具紫磨真金色身,三十二种大丈夫相。端正净洁,悉同一类。若形貌差别,有好丑者,不取正觉。(三、身悉金色愿。四、三十二相愿。五、身无差别愿。)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所有一切众生,往生到我的极乐世界时,都具足永远不变不坏的身体。都具足三十二种大丈夫相。(这是世间人认为的大贵之相:1足安平相2千辐轮相 3手指纤长相 4手足柔软相 5手足缦相 6足跟满足相 7足趺高好相 8如鹿王相 9手过膝相 10马阴藏相 11身纵广相 12毛孔生青色相 13身毛上靡相 14身金色相 15常光一丈相 16皮肤细滑相 17七处平满相 18两腋满相 19身如狮子相 20身端直相 21肩圆满相 22四十齿相 23齿白齐密相 24四牙白净相 25颊车如狮子相 26咽中津液得上味相 27广长舌相 28梵音深远相 29眼色如绀青相 30眼睫如牛王相 31眉间白毫相 32顶成肉髻相。)容貌端正、身心净洁,都是一样的身相,若身形容貌有差别,好丑之分,我就不成佛。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自知无量劫时宿命,所作善恶,皆能洞视、彻听,知十方去来现在之事。不得是愿,不取正觉。(六、宿命通愿。七、天眼通愿。八、天耳通愿。)

我作佛时,所有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都能够知道自己过去无量劫中多生多世所造的一切善恶果报。具有天眼天耳通,能够洞视、彻听,知道十方世界过去、现在、未来的事情。以上三愿不能实现,我就不成佛。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得他心智通。若不悉知亿那由他百千佛刹,众生心念者,不取正觉。(九、他心通愿。)”

我作佛时,所有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都能得到他心智通,如果不能完全知道无量无边诸佛刹中一切众生的心念,我就不成佛。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得神通自在,波罗密多。于一念顷,不能超过亿那由他百千佛刹,周遍巡历供养诸佛者,不取正觉。(十、神足通愿。十一、遍供诸佛愿。)”

我作佛时所有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都能得神通自在,圆满没有障碍。在一刹那间,如果不能到达十方佛国,周遍游历供养诸佛,我就不成佛。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远离分别,诸根寂静。若不决定成等正觉,证大涅槃者,不取正觉。(十二、定成正觉愿。)”

我作佛时,所有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都远离一切分别,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寂静,如果不能决定成等正觉,圆寂成佛,我就不成佛。

“我作佛时,光明无量,普照十方,绝胜诸佛,胜于日月之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我光明,照触其身,莫不安乐,慈心作善,来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十三、光明无量愿。十四、触光安乐愿。)”

我作佛时,愿自己的光明无量无边,普照十方一切佛刹,绝胜诸佛光明,超过日月的光明千万亿倍。若有众生,见到我的光明,照触到他的身上,没有不得安乐的,自然会以慈悲心来行善,将来必定往生极乐世界。如果不能实现,我就不成佛。

“我作佛时,寿命无量,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寿命亦皆无量。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十五、寿命无量愿。十六、声闻无数愿。)”

我作佛时,我的寿命无量,国中无数的声闻、天人寿命也和我同样无量。假如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都成为缘觉,他们用百千劫的时间,共同来计算极乐世界声闻、天人的寿量及人数,如果能算知他们的寿量与人数,我就不成佛。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刹中,无数诸佛,若不共称叹我名,说我功德国土之善者,不取正觉。(十七、诸佛称叹愿。)”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无量无数诸佛,假若不共同称扬赞叹阿弥陀佛,宣说念阿弥陀佛名号的功德和极乐世界的善好庄严,我就不成佛。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至心信乐,所有善根,心心回向,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十八、十念必生愿。)”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所有众生,听闻阿弥陀佛名号之后,以至诚之心深信不疑,欢喜爱好念阿弥陀佛,并且把自己所修的一切善根,心心念念回向发愿求生极乐世界。无论他念佛多少,甚至于在临命终时称念十句佛号都能往生极乐世界。如果不能往生,我就不成佛。唯有犯了五逆罪(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再加上诽谤正法的人,他们不得往生。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发菩提心,修诸功德,奉行六波罗密,坚固不退。复以善根回向,愿生我国,一心念我,昼夜不断。临寿终时,我与诸菩萨众迎现其前,经须臾间,即生我刹,作阿惟越致菩萨。不得是愿,不取正觉。(十九、闻名发心愿。二十、临终接引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发菩提心。以清净心修一切善行,奉行菩萨六波罗密(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坚定不移永不退转,又以所修的一切善根,回向发愿求生极乐世界。一心专念,昼夜都不间断。此人在临命终时,我与诸菩萨众来迎接他,出现在他的面前,接引他往生,经很短的时间就生到极乐世界,成为圆证三不退的阿惟越致大菩萨。如果不能实现,我就不成佛。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号,系念我国,发菩提心,坚固不退。植众德本,至心回向,欲生极乐,无不遂者。若有宿恶,闻我名字,即自悔过,为道作善,便持经戒,愿生我刹,命终不复更三恶道,即生我国。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二十一、悔过得生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一心专念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发菩提心,信心坚固永不退转,培植众多功德之本,以至诚心回向求生极乐世界,无不满愿。如果这个人过去生中造有极重的罪恶,听到阿弥陀佛名号,立即悔改过失,修道行善,受持经典的教诫,发愿求生极乐世界,此人命终不会再堕三恶道,立即往生到极乐世界。如果不能实现,我就不成佛。

“我作佛时,国无妇女。若有女人,闻我名字,得清净信,发菩提心,厌患女身,愿生我国。命终即化男子,来我刹土。十方世界诸众生类,生我国者,皆于七宝池莲华中化生。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二十二、国无女人愿。二十三、厌女转男愿。二十四、莲华化生愿。)”

我作佛时,极乐世界没有妇女。若有女人,听到阿弥陀佛名号,能得清净的信心,以净信发菩提心,忧患厌离女身,发愿求生极乐世界,此人命终立即转化为男子,往生极乐世界。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凡是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都是从七宝池的莲花中化生。以上三愿若不能实现,我就不成佛。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闻我名字,欢喜信乐,礼拜归命。以清净心,修菩萨行,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闻我名,寿终之后,生尊贵家,诸根无缺,常修殊胜梵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二十五、天人礼敬愿。二十六、闻名得福愿。二十七、修殊胜行愿。)”

我作佛时,十方众生,听到阿弥陀佛名号之后,心生欢喜,深信爱好,并虔诚礼拜皈依,用清净心修习菩萨行:三福、六和、三学、六度、普贤十愿。他们的行持,无不得到诸天世人的尊敬。如果他们听到阿弥陀佛名号之后没有发心求生极乐世界,寿终之后,能生到尊贵的家庭,得诸根无缺、相貌圆满的福德果报。能继续修行清净的梵行,礼佛念佛。以上三愿不实现,我就不成佛。

“我作佛时,国中无不善名。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皆同一心,住于定聚,永离热恼,心得清凉,所受快乐,犹如漏尽比丘。若起想念,贪计身者,不取正觉。(二十八、国无不善愿。二十九、住正定聚愿。三十、乐如漏尽愿。三十一、不贪计身愿。)”

我作佛时,极乐世界里,不但没有不善的事,连不善的名字都听不到。所有众生,往生到极乐世界,皆同一心,住于正定聚,一生决定成佛。永离一切烦恼,心得清凉自在,所受的快乐无比殊胜,如同证得阿罗汉的比丘。对于世出世间一切法不再生起想念,对身体也不会再起执著的念头。以上四愿不实现,我就不成佛。

“我作佛时,生我国者,善根无量,皆得金刚那罗延身,坚固之力。身顶皆有光明照耀,成就一切智慧,获得无边辩才,善谈诸法秘要,说经行道,语如钟声,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三十二、那罗延身愿。三十三、光明慧辩愿。三十四、善谈法要愿。)”

我作佛时,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善根无量,都得金刚不坏的身体,具有非常坚固的体力。身顶都有光明照耀,成就圆满的智慧,获得无碍的辩才,善于为众生演说深密精要的佛法,以真诚的言语讲经,并且身体力行示范化导一切众生,所说声音犹如钟声一样传播很远,能警觉众生断恶修善,离苦得乐。以上三愿不能实现,我就不成佛。

“我作佛时,所有众生,生我国者,究竟必至一生补处。除其本愿为众生故,被弘誓铠,教化一切有情,皆发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贤道。虽生他方世界,永离恶趣。或乐说法,或乐听法,或现神足,随意修习,无不圆满。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三十五、一生补处愿 。三十六、教化随意愿。)”

我作佛时,十方世界所有众生,往生到极乐世界,都能究竟证得一生即补佛位的等觉菩萨,决定一生成佛。除非他们本愿为了众生以自己的弘深誓愿为铠甲,教化一切有情,使他们对于佛法都能发起清净的信心,修菩提行,行普贤菩萨的十大愿王求生极乐世界。这些菩萨虽然示现在他方世界教化众生,也不受六道轮回的苦报。或者示现说法的身分,或者示现听法的身分,或者示现神通利益众生,都为随众生之意修习,最终目的是为了引导众生往生极乐世界,菩萨的弘深誓愿没有不圆满的。以上这两愿如果不能实现,我就不成佛。

“我作佛时,生我国者,所须饮食、衣服、种种供具,随意即至,无不满愿。十方诸佛,应念受其供养。若不尔者,不取正觉。(三十七、衣食自至愿。三十八、应念受供愿。)”

我作佛时,生到极乐世界的众生,精神、物质、生活所需,如饮食、衣服、种种供具,都能随自己心愿现前,没有不满愿的。十方诸佛都能应他们的心念接受供养。以上二愿不能实现的话,我就不成佛。

“我作佛时,国中万物,严净光丽,形色殊特,穷微极妙,无能称量。其诸众生,虽具天眼,有能辨其形色、光相、名数,及总宣说者,不取正觉。(三十九、庄严无尽愿。)”

我作佛时,极乐世界的一切万物,庄严清净、光明华丽、形状色彩是世间所没有的,殊胜奇特,微妙之极,是无法用语言来称量的。极乐世界的众生虽具有天眼,对于国中万物如果能分辨出它的形状、色彩、光明相状、名字数量,以及能总为宣说者,我就不成佛。

“我作佛时,国中无量色树,高或百千由旬。道场树高,四百万里。诸菩萨中,虽有善根劣者,亦能了知。欲见诸佛净国庄严,悉于宝树间见,犹如明镜,睹其面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四十、无量色树愿。四十一、树现佛刹愿。)”

我作佛时,极乐国中有无量宝树。它们的高度有百千由旬。道场的菩提树高达四百万里。极乐世界的菩萨中,虽然有些是善根低劣的,但是他们对这些宝树的庄严,都能了解知道。想要看到十方诸佛国土的人、事、物等种种庄严,都能在宝树行间看到,好像从明镜中看到自己的面相一样。如果以上两愿不能实现,我就不成佛。

“我作佛时,所居佛刹,广博严净,光莹如镜,彻照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诸佛世界。众生睹者,生希有心。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四十二、彻照十方愿。)”

我作佛时,所居住的极乐世界广阔无边,庄严清净,光明晶莹如镜子一样,能彻照十方无量无数不可思议的诸佛世界。十方所有众生看到极乐世界的光明,生起无上殊胜希有的菩提心。如果此愿不能实现,我就不成佛。

“我作佛时,下从地际,上至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宝香合成,其香普熏十方世界,众生闻者,皆修佛行。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四十三、宝香普熏愿。)”

我作佛时,下从极乐世界的地层上到虚空,其中所有的宫殿、楼观、池流、华树以及所有的一切万物,都是由无量的宝香和合而成。其香气遍熏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只要闻到极乐世界的妙香,生起清净的信心愿心,皆修学佛所教导的种种殊胜清净之行。如果此愿不能实现的话,我就不成佛。

“我作佛时,十方佛刹诸菩萨众,闻我名已,皆悉逮得清净、解脱普等三昧,诸深总持,住三摩地,至于成佛。定中常供无量无边一切诸佛,不失定意。若不尔者,不取正觉。(四十四、普等三昧愿。四十五、定中供佛愿。)”

我作佛时,十方佛刹中的所有菩萨,只要闻到阿弥陀佛的名号,都能随即证得清净三昧、解脱三昧、普等三昧,自然掌握一切法的总纲领,安住在念佛三昧中,一直圆满成佛。常在定中供养十方无量无边一切诸佛,而且不失定意。以上两愿如果不能实现,我就不成佛。

“我作佛时,他方世界诸菩萨众,闻我名者,证离生法,获陀罗尼。清净欢喜,得平等住。修菩萨行,具足德本。应时不获一二三忍,于诸佛法,不能现证不退转者,不取正觉。(四十六、获陀罗尼愿。四十七、闻名得忍愿。四十八、现证不退愿。)”

我作佛的时候,他方世界的菩萨们,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就可证得永离生死之法。同时能掌握一切法的总纲领。身心清净法喜充满,得平等三昧。以菩萨行利益众生,具足一切功德之本。立刻获得音响忍、柔顺忍、和无生法忍。圆满证得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的果位。以上三愿若不能实现,我就不成佛。

“必成正觉第七”

这品是讲法藏比丘在世间自在王佛面前,说出四十八愿后,又以偈颂的形式,来表达他至诚的行愿。即时感得雨花动地,空中赞言,必定成佛。

    “佛告阿难:尔时法藏比丘说此愿已,以偈颂曰:

我建超世志,必至无上道,斯愿不满足,誓不成等觉。复为大施主,普济诸穷苦,令彼诸群生,长夜无忧恼。出生众善根,成就菩提果,我若成正觉,立名无量寿。众生闻此号,俱来我刹中,如佛金色身,妙相悉圆满。亦以大悲心,利益诸群品,离欲深正念,净慧修梵行。愿我智慧光,普照十方刹。消除三垢冥,明济众厄难。悉舍三途苦,灭诸烦恼暗,开彼智慧眼,获得光明身。闭塞诸恶道,通达善趣门,为众开法藏,广施功德宝。如佛无碍智,所行慈愍行,常作天人师,得为三界雄。说法师子吼,广度诸有情,圆满昔所愿,一切皆成佛。斯愿若克果,大千应感动,虚空诸天神,当雨珍妙华。

    佛告阿难:法藏比丘说此颂已,应时普地六种震动,天雨妙华,以散其上。自然音乐空中赞言,决定必成无上正觉。”

    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说:当时法藏比丘说了‘四十八愿’之后,又以偈颂歌赞来表达他的心愿。

我建立超越世间的志愿,决定成就无上佛道。四十八愿如不能圆满实现,我决定不成佛。我成佛还要做大施主,救济贫穷与困苦,让各类众生,脱离如长夜般的无明忧恼。出生种种善根,成就菩提佛果。我如果成佛,名叫无量寿。众生只要听到我的名号,依教修行,都能往生极乐世界。如佛一样具有金色身,具足三十二种大丈夫圆满之相。也能以大悲心利益十方一切众生。远离一切世间贪欲,深入正念,以清净的智慧勤修诸梵行。愿我无量的智慧光明,普照十方诸佛世界。消除贪、瞋、痴的愚暗。以智慧救度十法界众生种种的苦厄和灾难。让众生都舍离三恶道的苦难,灭除烦恼的黑暗。开发众生的智慧眼,证得光明、清净的法身。封闭一切恶趣的道路,开通极乐世界至善成佛的大门。为众生开示法性中含藏的无量智慧无量德能,广泛施予众生念佛成佛的功德之宝。愿有如佛一样自在的无碍智慧,以大慈悲利益一切众生;常作天人的大导师,成为三界中的大英雄。说法如狮子吼般具有强大的威力,广度一切众生,圆满往昔我所发的四十八愿,使一切众生皆成佛道。如果愿愿都能圆满成就,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圣众都应受到感动,空中的天神当从天上降下珍奇美妙的天花。

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法藏比丘说完他的愿望,立刻大地普遍显现六种震动;从天降下妙花,散在法会的上空。而且空中自然就有音乐,并赞说,法藏比丘决定必成无上正觉。

“积功累德第八”

这品是讲法藏比丘发愿之后,于无量劫,依愿认真修行,故名积功累德。

“阿难,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如来前,及诸天人大众之中,发斯弘誓愿已,住真实慧,勇猛精进,一向专志庄严妙土。所修佛国,开廓广大,超胜独妙。建立常然,无衰无变。”

佛告诉阿难: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如来前,以及参加法会的天人大众之中,发了四十八弘深誓愿后。安住在真实智慧之中。勇猛精进修行,一心一意庄严清净微妙的国土。所修成的极乐世界,开阔广大无边无际,殊胜独妙。且建立常然,永恒不变。

“于无量劫,积植德行。不起贪瞋痴欲诸想。不著色声香味触法。但乐忆念,过去诸佛,所修善根。行寂静行远离虚妄。依真谛门,植众德本。不计众苦。少欲知足。专求白法,惠利群生。志愿无倦,忍力成就。”

法藏比丘在无量无边极长的时间里积植德行。心中不起贪、瞋、痴以及欲望的念头,对外不贪著色、声、香、味、触、法。一心仰慕过去诸佛所修的种种善根。他的行为寂静,内不起心动念,外不为境缘迷惑,远离一切虚妄,依真理实相的法门,培植一切德行的根本。法藏比丘不计较种种苦难,少欲知足,一心专求善法,把自己所修的真实利益贡献给一切众生。对所发的誓愿,乐此不疲,成就忍力功夫。

“于诸有情,常怀慈忍。和颜爱语,劝谕策进。恭敬三宝。奉事师长。无有虚伪谄曲之心。庄严众行,轨范具足。观法如化,三昧常寂。善护口业,不讥他过。善护身业,不失律仪。善护意业,清净无染。”

对于一切众生,心中常怀慈悲忍让的心,对待别人总是和颜悦色。用真诚爱护的语言来劝勉警策帮助众生不断精进。恭敬佛法僧三宝,孝养父母,奉事师长,依教奉行,完全没有阳奉阴违的心。法藏比丘的日常生活行为庄严与福德智慧相应。他的言行尽善尽美是一切众生的模范,观一切法如梦幻泡影,心常寂静住于正定之中。生活中自然做到善护口业,不讥他人的过失;善护身业,不犯戒律威仪;善护意业,内心清净无染。

“所有国城、聚落、眷属、珍宝,都无所著。恒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安立众生,住于无上真正之道。由成如是诸善根故,所生之处,无量宝藏,自然发应。或为长者居士、豪姓尊贵,或为刹利国王、转轮圣帝,或为六欲天主,乃至梵王。”

法藏比丘对于所有的城市、村庄,家亲眷属以及世间珍宝,都没有执著。经常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这六种菩萨之行,来教导度化无量的众生,使一切众生都能够安住于究竟圆满的成佛之道。法藏比丘由于成就了如上所说的诸善根,他所得的果报是:所生之处有无量的福德智慧宝藏,自然感应显现。或者生为尊贵的长者,德高望重,财富充足。或为在家学佛修行的居士,或者是国王大臣、转轮圣帝,或做六欲天王,乃至大梵天王。

“于诸佛所,尊重供养,未曾间断。如是功德,说不能尽。身口常出无量妙香,犹如栴檀、优钵罗华,其香普熏无量世界。随所生处,色相端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悉皆具足。手中常出无尽之宝,庄严之具,一切所须,最上之物,利乐有情。由是因缘,能令无量众生,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在诸佛的处所,法藏比丘尊重供养诸佛,永远都不间断。如上所说的功德,无量无边说也说不尽。他的身体和口常常散发出无量妙香,就如栴檀和莲花的香气,能普熏无量世界。不论他在什么地方出生,他的色相端正庄严,都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双手常常能创造出无尽的庄严器具。所造的物品都是人们生活所需,并且是最优质的,能利益一切众生。法藏比丘以积功累德的种种因缘,能感化无量无边的众生,使他们都发成佛的心。

“圆满成就第九”

这一品是讲法藏成佛后的圆满果德。

“佛告阿难:法藏比丘,修菩萨行,积功累德,无量无边。于一切法,而得自在,非是语言分别之所能知。所发誓愿圆满成就,如实安住,具足庄严、威德广大、清净佛土。”

佛告诉阿难说:“法藏比丘修菩萨的六度万行,积累无量无边的功德。于一切法中得大自在,这种果报,不是用语言所能表达,也不是众生的分别心所能理解的。他所发的四十八大愿已经圆满成就了。极乐世界如实安住于真实之际,是具足庄严、威德、广大无有边际的清净佛土。”

“阿难闻佛所说,白世尊言:法藏菩萨成菩提者,为是过去佛耶?未来佛耶?为今现在他方世界耶?世尊告言: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去阎浮提百千俱胝那由他佛刹,有世界名曰极乐。法藏成佛,号阿弥陀。成佛以来,于今十劫。今现在说法,有无量无数菩萨声闻之众,恭敬围绕。”

阿难听了佛的讲解,就问世尊:“法藏菩萨修学成佛,他是过去佛?未来佛?还是现今示现在他方世界的佛呢?”世尊回答说:“阿弥陀佛的法身遍一切处,来无所来,去无所去,不生不灭,非过去、现在或者是未来佛。但阿弥陀佛为了实现度众生的誓愿,示现在西方,距离我们这个世界有十万亿个佛国土,他所建立的世界,称为极乐世界。法藏比丘已经成佛,名号为阿弥陀佛。他成佛至今已经十劫了,现今在极乐世界讲经说法,有无量无边的菩萨声闻圣众,大家恭敬围绕,听他说法。

“皆愿作佛第十”

这一品经文讲:众生听释迦牟尼佛说法,发愿成佛,如阿弥陀佛一样,佛为他们授记。

“佛说阿弥陀佛为菩萨求得是愿时,阿阇王子,与五百大长者,闻之皆大欢喜,各持一金华盖,俱到佛前作礼。以华盖上佛已,却坐一面听经,心中愿言:令我等作佛时,皆如阿弥陀佛。佛即知之,告诸比丘:是王子等,后当作佛。彼于前世住菩萨道,无数劫来,供养四百亿佛。迦叶佛时,彼等为我第子,今供养我,复相值也。时诸比丘闻佛言者,莫不代之欢喜。”

释迦牟尼佛说,阿弥陀佛在因地为菩萨发愿修行证果的时候,参加法会听经的阿阇王子与五百位大长者,听了都生起大欢喜心。他们每个人都拿了一个金华宝盖,一起到佛前礼拜,将金华宝盖供养佛,接着退回到自己的座位,在一旁安坐听经。这时他们心中都有个愿望,希望自己将来成佛时,一切都如阿弥陀佛一样。佛立刻就知道了,告诉参加法会的比丘大众:阿阇王子等五百人,以后必定成佛。他们前世一直都修习菩萨的大行,安住于菩萨之道。经历了无数劫,曾经供养过四百亿佛,广修功德。往昔在迦叶佛住世的时代,他们是我的弟子,今天供养我,我们又相遇了,这是一个殊胜的因缘。当时参加大会的比丘大众,听佛所说,都为阿阇王子等五百人感到欣慰欢喜。

“国界严净第十一”

这一品是介绍极乐世界庄严清净的环境。是第一国无恶道,第三十九庄严无尽愿的成就。

“佛语阿难:彼极乐界,无量功德,具足庄严,永无众苦、诸难、恶趣、魔恼之名,亦无四时、寒暑、雨冥之异,复无大小江海、丘陵坑坎、荆棘沙砾、铁围、须弥、土石等山。唯以自然七宝、黄金为地,宽广平正,不可限极。微妙奇丽,清净庄严,超逾十方一切世界。”

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尊者:“极乐世界无量功德、清净庄严,一切都完美无缺。永远没有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与五阴炽盛这八种苦以及种种苦恼,也没有天灾人祸等种种的灾难,没有三恶道及折磨烦恼的名称,当然也没有这些事情。在极乐世界里,没有四季、寒冷、酷暑、阴雨这些气候的变化。也没有大小江海、丘陵、洼池、荆棘、沙砾、铁围山、须弥山(比太阳系更大的天体是一个小世界的中心。四宝所成,周围有九山八海,其外围名铁围山。须弥山顶为忉利天所居。其余三十二天,分住四侧。四天王天,居半山腰。南瞻部洲即地球等四大洲,在海之四方。)土石这些地理环境的差别。西方极乐世界的物质环境,都是以七宝自然所成。黄金铺地,平正广大,无边无际。而且国土微妙奇特华丽,清净庄严,超过十方一切世界。”

“阿难闻已,白世尊言:若彼国土无须弥山,其四天王天,及忉利天,依何而住?佛告阿难:夜摩兜率,乃至色无色界,一切诸天,依何而住?阿难白言:不可思议业力所致。佛语阿难:不思议业,汝可知耶?汝身果报,不可思议;众生业报,亦不可思议;众生善根,不可思议;诸佛圣力、诸佛世界,亦不可思议。其国众生,功德善力,住行业地,及佛神力,故能尔耳。阿难白言:业因果报,不可思议,我于此法,实无所惑,但为将来众生,破除疑网,故发斯问。”

阿难听佛所说之后,就请问世尊说:“若是极乐世界没有须弥山,那么四天王天及忉利天依靠什么地方而住呢?”佛反问阿难:“夜摩天、兜率天,乃至色界天、无色界一切诸天,依靠什么地方而住呢?”阿难回答说:“依靠众生不思议业力而住于空中。”佛告诉阿难:“不可思议的业力包括的范围很深很广,你知不知道?你自身的果报不可思议,众生的业因、果报差别不可思议,众生学佛的善根也不可思议。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他们的大愿大行及真实功德,所成就国土都是不可思议的。极乐世界的人都发菩提心,一向专念,所以他们能安住在阿弥陀佛的大愿、大行、大业所成就之地。极乐世界是依众生的功德、善力及阿弥陀佛的本愿威神力所成就的,所以不必依赖须弥山而能自然安住。”阿难说:“对于众生不可思议的业因果报,我一点都不疑惑。但为了将来的众生,尤其是末法时代的众生,他们情执深重,对于事理往往疑惑,我为了帮助他们破除疑惑,所以才向佛请教。”

“光明遍照第十二”

这一品是介绍阿弥陀佛的威神光明,遍照十方一切诸佛世界。是第十三光明无量愿,与第十四触光安乐愿的成就。

“佛告阿难:阿弥陀佛威神光明,最尊第一。十方诸佛,所不能及。遍照东方恒沙佛刹,南西北方,四维上下,亦复如是。若化顶上圆光,或一二三四由旬,或百千万亿由旬。诸佛光明,或照一二佛刹,或照百千佛刹。惟阿弥陀佛,光明普照无量无边无数佛刹。诸佛光明所照远近,本其前世求道,所愿功德大小不同,至作佛时,各自得之。自在所作,不为预计。”

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阿弥陀佛的威神和光明,最为尊贵第一殊胜,是十方一切诸佛所不能相比的。阿弥陀佛的光明,遍照东方无量无数佛刹,其余南西北方,东南方、西南方、东北方、西北方、上方、下方也是如此。若论诸佛顶上化现的圆光,有的是一二三四由旬,有的是百千万亿由旬。至于诸佛的光明,有的照一二佛刹,有的照百千佛刹。唯独阿弥陀佛,光明普照到无量无边无数的佛刹。诸佛光明所照的远近,是根据他在因地求道时所发的愿、所修的功德大小不同,到成佛的时候,各自得到不同的果报,这都是自然所得的感应,不是预先设计的。

“阿弥陀佛,光明善好,胜于日月之明千亿万倍。光中极尊,佛中之王。是故无量寿佛,亦号无量光佛,亦号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等光佛,亦号智慧光、常照光、清净光、欢喜光、解脱光、安隐光、超日月光,不思议光。如是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其有众生,遇斯光者,垢灭善生,身意柔软。若在三途极苦之处,见此光明,皆得休息,命终皆得解脱。若有众生,闻其光明、威神、功德,日夜称说,至心不断,随意所愿,得生其国。”

阿弥陀佛的光明妙善美好,超过世间日月光明千亿万倍,在一切诸佛光中极为尊贵,是佛中之王。所以无量寿佛也称为无量光佛、无边光佛、无碍光佛、无等光佛,也称为智慧光佛、常照光佛、清净光佛、欢喜光佛、解脱光佛、安隐(稳)光佛、超日月光佛、不可思议光佛。阿弥陀佛十二种殊胜妙好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有缘见到佛光的众生,皆得烦恼消灭,善根增长,身意柔软。即使在三恶道里受最极痛苦的众生,见到阿弥陀佛的光明,都能停止受苦,在命终之后都能得到解脱,脱离恶道。与佛有缘的众生,听闻无量寿佛的光明、威神、功德,能以至诚心、不间断、日夜称扬赞叹,就能得到阿弥陀佛威神加持,随自己心愿,往生极乐世界。

“寿众无量第十三”

这一品是讲,阿弥陀佛的寿命无量,极乐世界的人数无量,并且他们的寿命同阿弥陀佛一样,都是无量寿。这是第十五寿命无量愿和第十六声闻无数愿之成就。

“佛语阿难:无量寿佛,寿命长久,不可称计。又有无数声闻之众,神智洞达,威力自在,能于掌中持一切世界。我弟子中大目犍连,神通第一。三千大千世界,所有一切星宿众生,于一昼夜,悉知其数。”

佛对阿难说:阿弥陀佛的寿命长久,不可称说,无法计算。极乐世界有无数的声闻圣众,他们都具有神通智慧,洞察透彻通达一切,威力自在无碍。例如:他们能够在手掌中容纳一切世界。我弟子中,大目犍连神通第一,三千大千世界,所有的星球以及星球上的众生,目犍连能在一个昼夜中,就全部计算清楚星球的数目,知道一切星球上众生的数目。

“假使十方众生,悉成缘觉,一一缘觉,寿万亿岁,神通皆如大目犍连,尽其寿命,竭其智力,悉共推算,彼佛会中声闻之数,千万分中不及一分。譬如大海,深广无边。设取一毛,析为百分,碎如微尘,以一毛尘,沾海一滴,此毛尘水,比海孰多?阿难,彼目犍连等所知数者,如毛尘水,所未知者,如大海水。彼佛寿量,及诸菩萨、声闻、天人,寿量亦尔,非以算计譬喻之所能知。”

假使十方众生都成缘觉,每一个缘觉都有万亿岁的寿命,神通都同大目犍连一样。以毕生的时间,竭尽他们的智力,共同来推算极乐世界的声闻人数,他们所能计算出来的,还不及极乐世界人数的千万分之一。譬如深广无边的大海,假设取一根汗毛把它分成一百份,它细小得像微尘一样。拿这样细小的汗毛,沾大海的一滴水,这一滴水跟大海的水相比,那一个多呢?阿难,目犍连等无量的缘觉,所共同计算出来的数目,就如同微小汗毛上的一滴水,所不知道的数目就像大海水。阿弥陀佛的寿命无量,以及极乐世界的一切菩萨、声闻、天人,他们的寿命也是同佛一样的无量,数量不是以算计、譬喻所能知道的。

“宝树遍国第十四”

这一品是介绍极乐世界的宝树都是种种珍宝自然合成的,而且宝树遍满极乐世界。这是第四十无量色树愿之成就。

“彼如来国,多诸宝树。或纯金树、纯白银树、琉璃树、水晶树、琥珀树、美玉树、玛瑙树,唯一宝成,不杂余宝。或有二宝三宝,乃至七宝,转共合成。根茎枝干,此宝所成,华叶果实,他宝化作。或有宝树,黄金为根,白银为身,琉璃为枝,水晶为梢,琥珀为叶,美玉为华,玛瑙为果。其余诸树,复有七宝,互为根干枝叶华果,种种共成。各自异行,行行相值,茎茎相望,枝叶相向,华实相当,荣色光曜,不可胜视。清风时发,出五音声,微妙宫商,自然相和。是诸宝树,周遍其国。”

在极乐世界有诸多宝树。有纯金的树,有纯白银的树,纯琉璃的树,纯水晶的树,纯琥珀的树,纯美玉的树,纯玛瑙的树,这些树都是纯一宝而成的,没有掺杂其他的珍宝。还有二种宝、三种宝,乃至七种宝,转换共同结合而成。根茎枝干是某一宝所成,花叶果实又是其他宝变化所成的。例如:有的宝树根是金的,树干是白银的,树枝是琉璃的,树梢是水晶的,树叶是琥珀的,花是美玉的,果是玛瑙的。其余的宝树也是以七宝,互为根干枝叶花果,形成种种不同形色的七宝树。极乐世界的宝树根据不同的种类分行排列,一类一类很整齐,每行的距离都相等。树干彼此相对,树的枝叶相向。花果分部相当,树木自然生长得挺拔枝繁叶茂,形色美妙,光明照耀,令人目不暇接,美不胜收。时时吹来阵阵的清风,宝树枝叶随风摇动,自然发出五音:宫、商、角、征、羽,五音相和奏出微妙的乐曲,非常悦耳。像这样的宝树遍布于极乐世界。

“菩提道场第十五”

这一品是介绍阿弥陀佛讲堂旁边的菩提树,是第四十一树现佛刹愿之成就。

“又其道场,有菩提树,高四百万里,其本周围五千由旬,枝叶四布二十万里。一切众宝,自然合成。华果敷荣,光晖遍照。复有红绿青白诸摩尼宝,众宝之王,以为璎珞。云聚宝锁,饰诸宝柱。金珠铃铎,周匝条间。珍妙宝网,罗覆其上。百千万色,互相映饰。无量光炎,照耀无极。一切庄严,随应而现。”

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讲经的道场周围有菩提树,高四百万里,其树干粗大,环绕一周有五千由旬,枝叶遍布四方,范围有二十万里。菩提树是由一切珍宝自然合成,花朵盛开果实累累,光明遍照。又有红、绿、青、白等如意宝,是众宝之王,作为璎珞。用云聚宝所成的钩链,来装饰菩提树旁的宝柱。金、珍珠、铃铛、铎(大铃)遍悬在枝条之间。珍奇美妙的宝网,覆盖在菩提树上面。有百千万色的光互相辉映,无量的光芒,照耀之远没有极限。一切庄严之相,随着众生的心念自然应现。

“微风徐动,吹诸枝叶,演出无量妙法音声。其声流布,遍诸佛国。清畅哀亮,微妙和雅,十方世界音声之中,最为第一。若有众生,睹菩提树、闻声、嗅香、尝其果味、触其光影、念树功德,皆得六根清彻,无诸恼患,住不退转,至成佛道。复由见彼树故,获三种忍,一音响忍,二柔顺忍,三者无生法忍。佛告阿难:如是佛刹,华果树木,与诸众生,而作佛事。此皆无量寿佛,威神力故,本愿力故,满足愿故,明了、坚固、究竟愿故。”

微风徐徐吹动菩提树上的枝叶,演奏出无量妙法音声,传遍十方佛国。法音清净舒畅慈悲响亮,节奏微妙和雅,在十方世界的音声中,是无与伦比的。如果有众生见到了菩提树,听到妙音,闻到它散发的宝香,尝到果实的美味,身体接触到它的光明,以及忆念宝树的种种功德,都能够得到六根清彻,永断烦恼、忧患。在修行的道路上能安住于不退转,直到圆满成佛。又因为看见菩提树的缘故,立刻获得地上菩萨的三种境界。一音响忍:信难信之理而不惑为忍,闻法悟道,知一切法如梦幻泡影;二柔顺忍:对顺境不起欢喜心,对逆境不起瞋恚心,心地清净;三无生法忍:证实一切法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不垢不净,证得宇宙人生的真相。释迦牟尼佛告诉阿难:极乐世界如是不可思议的宝树花果都作佛事,令见闻的众生都能破迷开悟。这都是无量寿佛的威神力、本愿力、满足愿、明了愿、坚固愿、究竟愿所成就的。

“堂舍楼观第十六”

这一品是介绍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与菩萨们的住处环境。

“又无量寿佛讲堂精舍,楼观栏楯,亦皆七宝自然化成。复有白珠摩尼以为交络,明妙无比。诸菩萨众,所居宫殿,亦复如是。中有在地讲经、诵经者;有在地受经、听经者;有在地经行者;思道及坐禅者;有在虚空讲诵受听者;经行、思道及坐禅者。或得须陀洹;或得斯陀含;或得阿那含、阿罗汉。未得阿惟越致者,则得阿惟越致。各自念道、说道、行道,莫不欢喜。”

佛又告诉阿难:无量寿佛的讲堂,寺庙,以及一切楼台栏杆,也都是七宝自然变化而成。又有洁白的宝珠、如意宝交叉悬挂如同网络,光明美妙无与伦比。诸菩萨众,所居住的宫殿也同佛一样的庄严。极乐世界的大众,时时都用功修行,有在地上讲经、诵经的;有在地上接受经典的教诲和听经的;有在地上经行、思道、坐禅的。也有在虚空中讲经、诵经、受经、听经的;经行、思道和坐禅的。有的证小乘初果须陀洹,有的证二果斯陀含果,有的证三果阿那含、有的证四果阿罗汉。还没有证得阿惟越致菩萨不退转成佛的,就证得阿惟越致。这些圣众各自念道、说道、行道,随意自在,莫不欢喜。

“泉池功德第十七”

这一品是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泉池殊胜的功德。

“又其讲堂左右,泉池交流,纵广深浅,皆各一等。或十由旬,二十由旬,乃至百千由旬。湛然香洁,具八功德。岸边无数旃檀香树、吉祥果树,华果恒芳,光明照耀。修条密叶,交覆于池。出种种香,世无能喻。随风散馥,沿水流芬。又复池饰七宝,地布金沙,优钵罗华、钵昙摩华、拘牟头华、芬陀利华,杂色光茂,弥覆水上。”

在阿弥陀佛的讲堂左右两边,泉池环绕,四通八达。泉池的长宽、深浅皆随众生心念皆各一等。有的是十由旬,有的是二十由旬,乃至百千由旬。其水清澈、芳香、洁净,具有澄净、清冷、甘美、清软、润泽、安和、除饥渴、长养善根八种功德。岸边有无数的栴檀香树和吉祥果树。树的花果恒常芳香,而且光明照耀,有修长的枝条和繁密的树叶,覆盖在宝池之上。散发出种种的妙香,这种妙香是世间任何香气无法相比的。随风散播浓香,顺水流芳至各地。泉池是用七宝所装饰的。池底布满金沙,水上有青、红、黄、白等无量光色的莲花。种种光色交相辉映,弥满遍覆在池面上。

“若彼众生,过浴此水,欲至足者,欲至膝者,欲至腰腋,欲至颈者,或欲灌身,或欲冷者、温者、急流者、缓流者,其水一一随众生意,开神悦体,净若无形。宝沙映澈,无深不照。微澜徐回,转相灌注,波扬无量微妙音声,或闻佛法僧声,波罗密声,止息寂静声,无生无灭声,十力无畏声,或闻无性无作无我声,大慈大悲喜舍声,甘露灌顶受位声。”

若极乐世界的众生,在池水中沐浴,想要水深到足、膝、腰、腋、颈,或想水升至空中从上向下灌注就象淋浴一样;或想池水冷些、热些,流得快些或慢些,宝池水能一一随众生的心意。并且能使人开显神智,身体舒适。池水清净无形,清澈见底黄金宝沙彻照映现,无论多深都能照见。池水生起小波浪,缓缓往返流动,互相激荡。水波相击,发出无量微妙法音,或听到佛法僧三宝的音声及波罗密声、止息寂静的音声、无生无灭的涅槃妙声、十力无畏声。或听到无性无作无我的法音、大慈大悲喜舍的音声、甘露灌顶受位的密法音声。

“得闻如是种种声已,其心清净,无诸分别,正直平等,成熟善根。随其所闻,与法相应。其愿闻者,辄独闻之,所不欲闻,了无所闻。永不退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十方世界诸往生者,皆于七宝池莲华中,自然化生。悉受清虚之身,无极之体。不闻三涂恶恼苦难之名,尚无假设,何况实苦。但有自然快乐之音。是故彼国名为极乐。”

极乐世界的人,听到池水的种种妙法音声之后,身心清净,没有一切的妄想、分别、执著,心得正直平等,成就一切功德善根。随其所听的音声,能与法相应。并且想听什么法门,就能听到;若不想听,就一点也听不到,法音都能随心所欲。极乐世界的菩萨们时时都在修学佛道,永无间断,所以生到极乐世界,永远不退失成佛的道心。

十方世界所有往生极乐世界的众生,都在七宝池的莲花里自然化生,都是清虚之身,无极的体质。从此不再听到三途恶道及苦难的名称,连假设尚且都听不到,何况有实在的苦恼呢!只有自然快乐音声,所以这个佛国称为极乐。

“超世希有第十八”

这一品是介绍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事环境和生活环境,超过十方世界非常稀有。

“彼极乐国,所有众生,容色微妙,超世希有。咸同一类,无差别相。但因顺余方俗,故有天人之名。佛告阿难:譬如世间贫苦乞人,在帝王边,面貌形状,宁可类乎?帝王若比转轮圣王,则为鄙陋,犹彼乞人,在帝王边也。转轮圣王,威相第一,比之忉利天王,又复丑劣。假令帝释,比第六天,虽百千倍不相类也。第六天王,若比极乐国中,菩萨声闻,光颜容色,虽万亿倍,不相及逮。所处宫殿,衣服饮食,犹如他化自在天王。至于威德、阶位、神通变化,一切天人,不可为比,百千万亿,不可计倍。阿难应知,无量寿佛极乐国土,如是功德庄严,不可思议。”

西方极乐世界的所有众生,容貌色相庄严微妙,超过十方世界一切众生,非常稀有。每个人的容貌都跟阿弥陀佛一样,没有差别。但是,为了随顺他方世界的习俗,所以有天人的名称。佛告诉阿难:譬如世间贫穷困苦的乞丐,站在帝王身边,他的面貌、形象、气质哪里可以相比呢?同样,如果帝王跟转轮圣王相比较,那就鄙贱丑陋多了,就好像乞丐站在帝王身边一样。而转轮圣王具足三十二相,威德、色相第一,如果跟忉利天王相比较,他又显得丑陋下劣了。假使帝释跟欲界第六天他化自在天王相比较,即使他的庄严提升百千倍,也不能与第六天王相类比。第六天王如果跟极乐世界的菩萨、声闻们的光彩容貌相比较,虽然再提升万亿倍,也是不能相比的。极乐世界众生所居住的宫殿、衣服、饮食,就像他化自在天王的享受一样,随心所欲,应念现前,一切都是自然现成的。至于他们的威德、品位、种种神通变化,则是十方世界一切天人所不能相比的。超过不止百千万亿倍,是计算不清的倍数。阿难你们应知,阿弥陀佛极乐国土,如上面所说的种种功德庄严,真实不可思议。

“受用具足第十九”

这一品是讲极乐世界的生活状况,一切受用都圆满具足。

“复次极乐世界,所有众生,或已生,或现生,或当生,皆得如是诸妙色身。形貌端严,福德无量,智慧明了,神通自在。受用种种,一切丰足。宫殿、服饰、香花、幡盖,庄严之具,随意所须,悉皆如念。若欲食时,七宝钵器,自然在前,百味饮食,自然盈满。虽有此食,实无食者。但见色闻香,以意为食。色力增长,而无便秽。身心柔软,无所味著。事已化去,时至复现。”

极乐世界所有的众生,或者已经往生的,或现在往生的,或将来应当往生的。他们都能得到微妙色身。相貌端正庄严,福德无量无边。并且智慧明了,神通自在无碍。

往生到极乐世界,种种受用一切都丰富充足。宫殿、服饰、香花、幡盖这类庄严器具,随心所须,应念而置,圆满具足。若想吃饭时,七宝做的餐具自然出现在眼前。无量种美味的饮食自然具足。初往生的众生虽然还有饮食习惯,实际上不需要饮食了。只要见色闻香,在意念上已经算是吃过了,精神和体力自然得到增长。因为是以意为食,所以没有便秽。身心柔软,对饮食不起贪著。以意为食之后,这个饮食现象自然化去。什么时候想吃,这种现象自然又现前。

“复有众宝妙衣、冠带、璎珞,无量光明,百千妙色,悉皆具足,自然在身。所居舍宅,称其形色,宝网弥覆,悬诸宝铃,奇妙珍异,周遍校饰。光色晃曜,尽极严丽。楼观栏楯,堂宇房阁,广狭方圆,或大或小,或在虚空,或在平地,清净安隐,微妙快乐。应念现前,无不具足。”

西方极乐世界大众的衣着,是众宝合成的妙衣、冠带、璎珞,放无量的光明,光中又有百千种妙色,具足庄严。不须裁剪缝制,便可以自然穿在身上。极乐世界的大众所居住的房舍宅院,形状、色彩、大小,都设计巧妙,称心如意。舍宅上面宝网弥漫覆盖,悬挂无量宝铃,室内室外的装饰,非常奇妙珍异,无量彩色光明照耀,极其庄严美丽。其中楼台栏杆,殿堂楼阁,它们的宽窄方圆、大小高低,都称心如意。有的在平地,有的在虚空,都是清净安稳,居住的人感觉微妙快乐。这些环境都是应念现前,没有一样不是圆满具足的。

“德风华雨第二十”

这一品是讲极乐世界的德风以及空中花雨的庄严。

“其佛国土,每于食时,自然德风徐起,吹诸罗网,及众宝树,出微妙音,演说苦、空、无常、无我诸波罗蜜,流布万种温雅德香。其有闻者,尘劳垢习,自然不起。风触其身,安和调适,犹如比丘得灭尽定。复吹七宝林树,飘华成聚,种种色光,遍满佛土。随色次第,而不杂乱,柔软光洁,如兜罗绵。足履其上,没深四指,随足举已,还复如初。过食时后,其华自没。大地清净,更雨新华。随其时节,还复周遍,与前无异,如是六反。”

极乐世界在一段固定的时间,自然有微风慢慢的吹起,此风有除垢灭罪之德,德风吹到罗网及众宝树间,奏出微妙的音乐。并且演说苦、空、无常、无我的小乘法,和诸波罗密的大乘法。而且吹送种种温和雅正的香气。人们闻到香气之后,烦恼、习气自然不生。德风接触到人的身体,让人感觉非常安和,调心适意。这种快乐就像比丘证得灭尽定(见思烦恼断尽)一样。德风吹动七宝林树。飘下来的花根据各种不同的色光,自然聚在一起,遍满佛土。随着花色变化自然形成有次序的图案,没有丝毫杂乱。而且柔软、光明洁净,像兜罗棉一样。脚踩在花上,陷下四指的深度。当脚抬起来时,它又恢复原状。过了一段时间之后,花雨的现象自然没有了。不管是花现,还是花没,大地都是一样的清净。随其时节又降下新的花雨,与前面一样遍布大地。这样一日循环出现六次。

“宝莲佛光第二十一”

这一品是讲极乐世界的宝莲放光,光中化佛说法度众生的庄严景象。

“又众宝莲华周满世界。一一宝华百千亿叶。其华光明,无量种色,青色青光,白色白光,玄黄朱紫,光色亦然。复有无量妙宝百千摩尼,映饰珍奇,明曜日月。彼莲华量,或半由旬,或一二三四,乃至百千由旬。一一华中,出三十六百千亿光。一一光中,出三十六百千亿佛。身色紫金,相好殊特。一一诸佛,又放百千光明,普为十方说微妙法。如是诸佛,各各安立无量众生于佛正道。”

极乐世界中,由众宝构成的莲花周遍整个世界。一一宝华有百千亿花瓣。其花光明具有无量种妙色,青莲花放青光,白莲花放白光,乃至玄黄朱紫的光色也是这样。又有无量的妙宝和百千种的摩尼宝,都映饰珍妙奇特,明曜日月。莲花的大小,有的是半由旬,有的是一、二、三、四由旬,有的甚至百千由旬。一一宝莲花中,放出三十六百千亿光明,一一光中又现出三十六百千亿佛。佛身都是紫磨真金色身,相好无比,殊胜庄严。光中所现的一一化佛,又放百千光明。他们普遍为十方世界众生宣说净土法门。光中所现的化佛,各个安立无量众生于念佛成佛之大道。

“决证极果第二十二”

这一品是讲为什么能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

“复次阿难,彼佛国土,无有昏暗、火光、日月、星曜、昼夜之象,亦无岁月劫数之名,复无住著家室。于一切处,既无标式名号,亦无取舍分别,唯受清净最上快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若已生,若当生,皆悉住于正定之聚,决定证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何以故?若邪定聚,及不定聚,不能了知建立彼因故。”

佛又告诉阿难,极乐世界没有黄昏、黑暗,没有火光、没有日月、没有星星的照曜、没有白天夜晚的现象。也没有年月日、时间的观念。对于住宅家室,没有执著与留恋。在一切处,没有城市街道名称,没有门牌号码。于一切境界内也没有分别执著,唯有享受清净自在的最上快乐。十方世界中,具足信愿行的善男子、善女人,若已经往生的,若将来往生的,都住于正定之聚,决定证得圆满佛果。为什么?因为邪定聚及不定聚的人不能明了澈知阿弥陀佛建立带业往生念佛成佛的正因,所以不能证果。只有依此正因念佛,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信愿往生,决定不退一生成佛。

“十方佛赞第二十三”

这一品是讲十方诸佛都共同宣扬、赞叹殊胜的念佛法门。

“复次阿难,东方恒河沙数世界,一一界中如恒沙佛,各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言,称赞无量寿佛不可思议功德。南西北方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四维上下恒沙世界,诸佛称赞亦复如是。何以故?欲令他方所有众生,闻彼佛名,发清净心,忆念受持,归依供养。乃至能发一念净信,所有善根,至心回向,愿生彼国。随愿皆生,得不退转,乃至无上正等菩提。”

佛又告诉阿难,东方如恒河沙数那么多的世界,每一个世界又有恒河沙一样多的佛,每尊佛都出广长舌相,放无量光,说诚实的语言,称扬赞叹无量寿佛不可思议的功德。

南方、西方、北方也有恒河沙数的世界,每个世界中恒河沙数的佛,也都在称扬赞叹无量寿佛的种种功德。以及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方、下方也有恒河沙数世界,每一世界也有恒河沙数诸佛,也都称扬赞叹无量寿佛的不可思议功德。为什么十方诸佛都称扬、赞叹无量寿佛呢?是希望他方世界所有众生,听闻阿弥陀佛的名号及种种功德,都能发起清净的信心,一心忆佛、念佛,受持阿弥陀佛名号,归依供养阿弥陀佛,乃至能发一念清净的信心,把所修的功德善根,以真诚的心回向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都能随愿往生,圆证三不退,直至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

“三辈往生第二十四”

这一品是讲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根据念佛功夫的深浅,分为上辈、中辈、下辈。

“佛告阿难,十方世界诸天人民,其有至心愿生彼国,凡有三辈。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此等众生,临寿终时,阿弥陀佛,与诸圣众,现在其前,经须臾间,即随彼佛往生其国。便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智慧勇猛,神通自在。是故阿难,其有众生欲于今世见阿弥陀佛者,应发无上菩提之心,复当专念极乐国土。积集善根,应持回向,由此见佛,生彼国中,得不退转,乃至无上菩提。”

佛告诉阿难,十方世界一切众生,他们有发真诚心愿往生极乐世界的人,分为上、中、下三辈。上辈往生的人,要舍田宅之家、烦恼之家、三界之家、生死之家,远离种种欲望,作真正的修行人。最重要的是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奉行六度波罗密等菩萨行法,发愿往生极乐世界。具备这些上辈往生条件的众生,临命终的时候,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的菩萨圣众,现在他的面前。在须臾之间,立即随阿弥陀佛往生极乐世界,在七宝池莲花中自然化生。即得智慧勇猛、神通自在的果报。佛告诉阿难,由于这些原故,若有众生想在这一生见阿弥陀佛,就应当发无上菩提之心,又要专念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奉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六度等菩萨行,积功累德,把所修的功德回向求生极乐。必定花开见佛,往生极乐世界,圆证三不退,乃至证得无上佛果。

“其中辈者,虽不能行作沙门,大修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随己修行,诸善功德,奉持斋戒,起立塔像,饭食沙门,悬缯然灯,散华烧香,以此回向,愿生彼国。其人临终,阿弥陀佛化现其身,光明相好,具如真佛,与诸大众前后围绕,现其人前,摄受导引,即随化佛往生其国。住不退转,无上菩提。功德智慧次如上辈者也。”

中辈往生的人,虽然不能像上辈往生的那样行作沙门,大修功德。也应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名号。随自己的条件修行善业,积功累德。心地清净,遵守佛的教诲身、口、意三业没有过失;建立道场,塑造佛像;以饮食、衣服、卧具、医药四事供养真正发心修道的出家人;弘法利生,牺牲自己为社会大众服务,以戒、定、慧真香净化自己的身心,庄严道场,宣传佛法,影响社会。以这些功德回向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其人临命终时,阿弥陀佛的化身示现他的面前,光明相好与佛真身一样。又有极乐世界的菩萨圣众前后围绕,都示现在其人面前,摄受引导他,即随化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往生以后,住不退转,无上菩提。只是他的功德和智慧,比上辈往生的人差一等。

“其下辈者,假使不能作诸功德,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欢喜信乐,不生疑惑,以至诚心,愿生其国。此人临终,梦见彼佛,亦得往生。功德智慧次如中辈者也。若有众生住大乘者,以清净心,向无量寿,乃至十念,愿生其国。闻甚深法,即生信解,乃至获得一念净心,发一念心念于彼佛。此人临命终时,如在梦中,见阿弥陀佛,定生彼国,得不退转无上菩提。”

下辈往生的人,假使不能像上辈、中辈往生的人一样修诸功德,也应当发无上菩提之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名号。能欢喜、深信、爱好,修学这个法门,毫无疑惑。并且以真诚的心回向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此人临终时,见到佛来接引,感觉就像梦中的境界一样,他也能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功德智慧,次于中辈往生的人。如果有众生虽然不是专修念佛法门,而能专一修学大乘佛法上的任一法门,他若能以清净心回向无量寿佛,平时十念或临终十念,发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当他在听闻到念佛法门之后,立即生起信心深解意趣,获得一念清净之心,发一念心,专念阿弥陀佛,临命终时,佛与圣众来接引他,他的感觉也如同在梦中见到阿弥陀佛一样。这也一定能往生极乐世界,得不退转证得无上佛果。

“往生正因第二十五”

这一品是补充说明三辈往生的因行。

“复次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此经典,受持读诵,书写供养,昼夜相续,求生彼刹。发菩提心,持诸禁戒,坚守不犯。饶益有情,所作善根,悉施与之,令得安乐。忆念西方阿弥陀佛,及彼国土。是人命终,如佛色相种种庄严,生宝刹中,速得闻法,永不退转。”

世尊又告诉阿难: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听到《无量寿经》,能够受持、读诵、书写、供养,昼夜相续不断,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并且能发菩提心,奉持戒律和国家的法律制度,坚持遵守不违犯。又能给予社会大众最丰饶的利益,把自己所修的功德,全部奉献给一切众生,令他们都能身心安稳,离苦得乐。同时自己还要忆念阿弥陀佛以及西方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此人临终的时候,佛与圣众前来接引,他的色相庄严与阿弥陀佛一样。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立即听闻佛法,永不退转。这是补充说明上辈往生的正因。

“复次阿难,若有众生欲生彼国,虽不能大精进禅定,尽持经戒,要当作善。所谓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淫欲,四不妄言,五不绮语,六不恶口,七不两舌,八不贪,九不瞋,十不痴。如是昼夜思惟,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种种功德,种种庄严。志心归依,顶礼供养。是人临终,不惊不怖,心不颠倒,即得往生彼佛国土。”

佛又告诉阿难:如果有众生想要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虽然不能像上辈往生的那样勇猛精进,修习禅定;又不能完全奉持经典的义理及教诫,但一定要断除恶业,修十善业:一不杀生就是不杀害一切众生的生命;二不偷盗:凡是有主之物,未经主人同意,不论采用什么方式,私自占为己有,都是属于偷盗。反之即是不偷盗;三不淫欲:对异性不作非礼想,不作非礼的行为;四不妄言:说话诚实不欺骗人不传播谣言;五不绮语:不说花言巧语、诱惑等误导人的话;六不恶口:不说粗鲁难听的话;七不两舌:不搬弄是非,挑拨离间;八不贪:对喜欢的事物不过分贪求;九不瞋:对不如意的事物不起瞋恚心,慈悲忍让;十不痴:对事理因果的真相,明白了解。以修十善业为基础,再日夜思惟,忆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的种种功德,和极乐世界的种种依报庄严。一心归依阿弥陀佛,顶礼供养阿弥陀佛。到临终的时候,必定得阿弥陀佛本愿加持,没有惊慌恐怖,心不颠倒错乱,立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补充说明中辈往生的正因。

“若多事物,不能离家,不暇大修斋戒,一心清净,有空闲时,端正身心。绝欲去忧,慈心精进。不当瞋怒、嫉妒,不得贪餮悭惜,不得中悔,不得狐疑。要当孝顺,至诚忠信。当信佛经语深,当信作善得福。奉持如是等法,不得亏失。思惟熟计,欲得度脱。昼夜常念,愿欲往生阿弥陀佛清净佛国。十日十夜,乃至一日一夜不断绝者,寿终皆得往生其国。”

如果有的众生障缘很多,不能放下繁重的世俗事物,又没有时间大修斋戒,更难做到一心清净,那也要利用空闲的时间端身正意,断绝外境的诱惑,放下忧虑牵挂。努力精进地修行并且待人要慈悲。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心里也不瞋怒;见到别人比自己好,不生嫉妒心。不贪图美食,不吝啬肯修财布施、法布施和无畏布施。信仰坚定不中途后悔,不得狐疑。应当要孝顺父母,处事、待人、接物要心存诚敬、要尽职尽责、讲信用。应当深信佛经,义理无限深广。深信种善因一定得福报,因果报应的道理和事实丝毫没有差错。奉持以上的原则,并且牢记遵守,一生都不能有所亏失。常常思惟熟计,怎样才能得解脱。要日夜忆佛、念佛,一心一意只想往生阿弥陀佛清净佛国。如果能在一年之中,利用长假,以清净之心,修十日十夜。或者每个月里,选个假日修一日一夜,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的执持名号,命终就可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一段是补充下辈往生的正因。

“行菩萨道,诸往生者,皆得阿惟越致,皆具金色三十二相,皆当作佛。欲于何方佛国作佛,从心所愿,随其精进早晚,求道不休,会当得之,不失其所愿也。阿难,以此义利故,无量无数不可思议无有等等无边世界,诸佛如来,皆共称赞无量寿佛所有功德。”

所有不是专修净土而修学其他大乘菩萨法门的人,他们将自己修行的功德回向净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他们都得三不退的果位。具足紫磨真金色身,三十二种大丈夫相,一生圆满成佛。无论那方世界,众生有感,希望有佛去教化,他们都会随众生的愿望到那里去示现作佛。至于成佛之期,则随各人精进程度,有早晚不同。他们都是求道不休,这一生决定成佛。这一段是补充说明修学其他大乘法门的人,回向求生的正因。佛告诉阿难,以此三辈往生的事理和利益,所以十方一切诸佛如来,都共同称扬赞叹阿弥陀佛所有不可思议的功德。

“礼供听法第二十六”

这一品是讲十方世界的菩萨们,到极乐世界礼拜供养阿弥陀佛,及听受阿弥陀佛演说妙法。

“复次阿难,十方世界诸菩萨众,为欲瞻礼极乐世界无量寿佛,各以香华幢幡宝盖,往诣佛所。恭敬供养,听受经法,宣布道化,称赞佛土功德庄严。尔时世尊即说颂曰:”

佛又告诉阿难,十方世界的菩萨们,希望瞻仰极乐世界的无量寿佛,都带着香、花、幢、幡、宝盖等礼物,来到极乐世界,以诚敬的心来供养无量寿佛,听受阿弥陀佛讲经说法。然后回到自己的佛国,宣扬传播,以正道教化众生,称赞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这时释迦牟尼以偈颂的方式赞叹:

“东方诸佛刹,数如恒河沙;恒沙菩萨众,往礼无量寿。南西北四维,上下亦复然。咸以尊重心,奉诸珍妙供。畅发和雅音,歌叹最胜尊。究达神通慧,游入深法门。闻佛圣德名,安隐得大利。种种供养中,勤修无懈倦。”

东方世界的佛刹,如恒河沙数那么多,每个佛刹又有恒河沙数的菩萨。这些菩萨都到极乐世界去礼拜、供养、听阿弥陀佛讲经说法。还有南方、西方、北方、东南、东北、西南、西北、上方、下方,每一方都有恒河沙数世界,每一世界都有恒河沙数菩萨,他们都以真诚恭敬之心,供奉各种珍妙的物品。十方无量无边的菩萨们,畅发和雅的音声,歌颂赞叹阿弥陀佛,神通智慧究竟通达,彻入无碍甚深的法门,听闻到阿弥陀佛圣德名号,安稳得到圆满成佛的大利益,能于种种供养中精进的修持,毫不懈怠厌倦。

“观彼殊胜刹,微妙难思议。功德普庄严,诸佛国难比。因发无上心,愿速成菩提。应时无量尊,微笑现金容。光明从口出,遍照十方国。回光还绕佛,三匝从顶入。菩萨见此光,即证不退位。时会一切众,互庆生欢喜。”

这些菩萨到极乐世界去参观,见到殊胜美好的环境,感到微妙不可思议。这是阿弥陀佛与极乐世界大众的功德共同庄严成就的。是十方诸佛国土所不能比的。因此都发了无上菩提心,都希望在这一生能够快速圆满成佛。这时阿弥陀佛微微含笑现出金色容颜,从口中放出光明,遍照十方诸佛刹土。光明又回来绕佛三圈,然后从佛顶入。这表示阿弥陀佛为十方菩萨灌顶授记。这些菩萨见到佛的光明,立即圆证三种不退转的果位。当时来礼供听法的十方菩萨们,彼此互相庆贺,生大欢喜心。

“佛语梵雷震,八音畅妙声。十方来正士,吾悉知彼愿。志求严净土,受记当作佛。觉了一切法,犹如梦幻响。满足诸妙愿,必成如是刹。知土如影像,恒发弘誓心。究竟菩萨道,具诸功德本。修胜菩提行,受记当作佛。通达诸法性,一切空无我。专求净佛土,必成如是刹。”

佛说法的音声清净,宏亮像震雷一样响亮,并且微妙圆满具足八音,广为众生演说妙法。阿弥陀佛说:从十方国土来此的菩萨们,我都知道你们的心愿。就是一心一意求得庄严的佛土,希望我为你们授记作佛。你们要觉悟明了一切法都是如梦、如幻影、如回音的响声,皆是不真实的。要满足自己所发的大愿,才能成就清净庄严的佛刹,要知道所求的国土如影如幻,要恒发大弘誓愿来救度一切众生。成就究竟圆满的菩萨心行,就要具足一切功德的根本即戒定慧三学和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还要修习无上殊胜的普贤十愿的菩提行,这样才能授记作佛,通达一切法的真实相,了知一切法是空、无我,敦伦尽分,专求净土,必定成就像极乐世界这样庄严的佛刹。

“闻法乐受行,得至清净处。必于无量尊,受记成等觉。无边殊胜刹,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自致不退转。菩萨兴至愿,愿己国无异。普念度一切,各发菩提心。舍彼轮回身,俱令登彼岸。奉事万亿佛,飞化遍诸刹。恭敬欢喜去,还到安养国。”

菩萨们听闻阿弥陀佛说法之后,各个欢喜信受奉行。他们修到清净心,智慧圆满现前,阿弥陀佛必定为他们受记成佛。十方无边殊胜佛刹,一切诸佛本愿是劝大家念佛往生净土。十方世界一切众生听到阿弥陀佛名号,发愿求往生的人,都能圆证三种不退,一生成佛。十方菩萨发起利益众生的大愿,希望自己的国土与极乐世界一样。就要以大慈悲心,普遍摄受一切众生。希望他们都发菩提心,依法修学超越轮回到达成佛的彼岸。往生到极乐世界得到弥陀本愿威神的加持,就有能力以恭敬心、欢喜心飞行到十方世界,供养十方一切诸佛,听经闻法。并且可以教化十方国土的一切众生,劝勉大众念佛求生净土,然后又回到极乐世界。

“歌叹佛德第二十七”

这一品是讲往生到极乐世界的菩萨们,念念不忘歌颂、赞叹诸佛的功德。

“佛语阿难:彼国菩萨,承佛威神,于一食顷,复往十方无边净刹,供养诸佛。华香幢幡,供养之具,应念即至,皆现手中,珍妙殊特,非世所有,以奉诸佛,及菩萨众。”

佛告诉阿难: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承阿弥陀佛威神的加持,能够在一餐饭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往返十方无量无边的诸佛世界供养诸佛。花香幢幡这些供品都是随自己的心念,变现于手中,珍妙奇特,非世间所有。他们用这些物品来供养诸佛及菩萨大众。

“其所散华,即于空中,合为一华。华皆向下,端圆周匝,化成华盖,百千光色,色色异香,香气普熏。盖之小者,满十由旬,如是转倍,乃至遍覆三千大千世界。随其前后,以次化没。若不更以新华重散,前所散华终不复落。于虚空中共奏天乐。以微妙音歌叹佛德。”

他们散的花立即在空中,合成一花。并且花都向下开放,形成端正周圆的华盖。花有百千光色,每一种光色放出不同的妙香,这些香气都普薰十方世界。形成的花盖,最小的也有十由旬,并且愈变愈大,直到遍满盖覆三千大千世界。这些花盖随其前后很有次序的化没。如果不再以新花重新散于空中,前面所散的花,始终不会散落。在虚空中同时演奏天乐,以微妙的音声歌颂赞叹诸佛的无量功德。

“经须臾间,还其本国。都悉集会七宝讲堂。无量寿佛,则为广宣大教,演畅妙法。莫不欢喜,心解得道。”

菩萨们供养十方诸佛之后,片刻之间就回到极乐世界。全部都聚集在七宝讲堂,无量寿佛就为他们广宣大乘佛法,演说、畅谈念佛法门。这些菩萨们听了没有不欢喜的,并且都心开意解,觉悟圣道。

“即时香风吹七宝树,出五音声。无量妙华,随风四散,自然供养,如是不绝。一切诸天,皆赍百千华香、万种伎乐,供养彼佛,及诸菩萨声闻之众。前后往来,熙怡快乐。此皆无量寿佛本愿加威,及曾供养如来,善根相续,无缺减故,善修习故,善摄取故,善成就故。”

这时立即感得香风吹动七宝树,宫、商、角、征、羽五音交配演奏出美妙的音乐。无量的妙花,随着香风飞舞散落四方。这些自然的供养,相续不断。一切天神都持着百千花香,万种伎乐来供养阿弥陀佛,以及在会的诸大菩萨和声闻大众。他们前后往来都非常的喜悦快乐。这都是阿弥陀佛本愿威德的加持,以及他们过去生中曾经供养无量诸佛如来,使这个善根不断增长,圆满没有欠缺,他们完全依照本经的教训,在日常生活中把自己的缺失都修正过来,善摄取一切善法以圆满自己的智慧德能。得到佛法真实的受用之后,把佛法的好处介绍给别人,劝一切众生依此经教,发心念佛求生净土。菩萨们用弥陀名号来成就、圆满自己的定慧,圆证无上佛果。

“大士神光第二十八”

这一品是讲极乐世界中的菩萨们神通光明。特别是观世音菩萨与大势至菩萨最为第一。

“佛告阿难:彼佛国中诸菩萨众,悉皆洞视彻听八方上下、去来现在之事。诸天人民,以及蜎飞蠕动之类,心意善恶,口所欲言,何时度脱,得道往生,皆豫知之。又彼佛刹诸声闻众,身光一寻,菩萨光明,照百由旬。”

佛告诉阿难:西方极乐世界中的诸菩萨众,得到阿弥陀佛本愿的加持,都有能力完全洞视、彻听八方上下及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事情。对于其他世界的诸天人民以及蜎飞蠕动等六道众生,他们心里的善恶念头,想要说的话,以及何时度脱,何时得道往生极乐世界,诸菩萨众都能预先知道。又西方极乐世界的诸声闻众,他们的光明与身高相等,菩萨的光明能照百由旬。

“有二菩萨,最尊第一,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阿难白佛:彼二菩萨,其号云何?佛言:一名观世音,一名大势至。此二菩萨,于娑婆界,修菩萨行,往生彼国,常在阿弥陀佛左右。欲至十方无量佛所,随心则到。现居此界,作大利乐。”

有两位大菩萨最为十方大众所尊敬,他们的威神光明普照三千大千世界。阿难问佛,这两位大菩萨叫什么名字呢?佛回答说:一名观世音,一名大势至。这两位大菩萨在娑婆世界修菩萨行,往生到极乐世界,常常在阿弥陀佛左右。他们想到十方佛国度化众生,都能随心所欲。现在他们居住在我们娑婆世界,教化众生求生净土。

“世间善男子、善女人,若有急难恐怖,但自归命观世音菩萨,无不得解脱者。”

世间能够做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的善男子、善女人,如果遇到紧急危难恐怖的事情,只要一心皈依称念观世音菩萨,就能脱离一切重大灾难。

“愿力宏深第二十九”

这一品是讲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愿力深广。

“复次阿难,彼佛刹中,所有现在、未来一切菩萨,皆当究竟一生补处。唯除大愿,入生死界,为度群生,作师子吼。擐大甲胄,以宏誓功德而自庄严。虽生五浊恶世,示现同彼。直至成佛,不受恶趣。生生之处,常识宿命。”

佛又告诉阿难:西方极乐世界所有现在往生,及将来往生的一切菩萨,都当证得究竟一生补处的果位。除了发普度十方世界一切众生的大愿,示现在六道中轮回的这些菩萨们,为度群生,讲经说法,严持戒律勇猛无畏,为众生作好的榜样。以度化众生的宏誓功德而自行庄严。他们虽然生活在五浊恶世,示现与众生同类的身形,一直到成佛都不会受恶趣苦。他们是乘愿再来的大菩萨,所生之处,都能够知道自己过去的宿命。

“无量寿佛意欲度脱十方世界诸众生类,皆使往生其国,悉令得泥洹道。作菩萨者,令悉作佛。既作佛已,转教授,转相度脱,如是辗转,不可复计。”

无量寿佛的意愿,是要度脱十方世界所有众生,令他们都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证得涅槃。他度化修菩萨道的众生,令他们都成佛。既作佛后,又回到世间去教化众生,帮助众生脱离三界生死。这样辗转教授没有穷尽。

“十方世界,声闻菩萨,诸众生类,生彼佛国,得泥洹道,当作佛者,不可胜数。彼佛国中,常如一法,不为增多。所以者何?犹如大海,为水中王,诸水流行,都入海中。是大海水,宁为增减。”

十方世界的声闻、菩萨、所有众生,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证得大涅槃道,应当作佛的人数,无法计算。西方极乐世界是恒常不变的一真法界,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数再多也不见增加。为什么呢?好像大海为水中之王,所有江河的水都流入海中,大海的水会有增减吗!

“八方上下,佛国无数。阿弥陀国,长久广大,明好快乐,最为独胜。本其为菩萨时,求道所愿,累德所致。无量寿佛,恩德布施八方上下,无穷无极,深大无量,不可胜言。”

十方世界无数佛国之中,极乐世界国土,没有成住坏空,往生的人没有生老病死,寿命最极长久,国土广大无边。清净光明、妙好快乐,在所有的诸佛世界之中,最为独特殊胜。这都是阿弥陀佛在因地作菩萨时,修道所求大愿的圆满,以及无量劫中积累功德所形成的。阿弥陀佛对于十方众生的恩德布施无穷无极,深广宏大,无量无边,即使诸佛如来异口同声赞叹也说不尽。

“菩萨修持第三十”

这一品是讲极乐世界菩萨们修持的状况。

“复次阿难,彼佛刹中一切菩萨,禅定、智慧、神通、威德,无不圆满。”

佛又告诉阿难: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禅定、智慧、神通、威德,无不圆满具足。

“诸佛密藏,究竟明了。调伏诸根,身心柔软。深入正慧,无复余习。依佛所行,七觉圣道。修行五眼,照真达俗。肉眼简择,天眼通达,法眼清净,慧眼见真,佛眼具足,觉了法性。”

极乐世界的菩萨们,对诸佛如来心中所含藏的深密玄奥之法,都能究竟明了。自然能调服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永离一切恶行,得到身心清净,柔和而随顺于正道。这样自然契入如来的真实智慧,再没有残余的烦恼习气。依照阿弥陀佛的教化,修习七觉支八圣道等三十七道品。并修佛果地上的五眼,照见真心本性,洞达宇宙万法。肉眼善能简拣选择;天眼对世出世间法,都能通达明了没有障碍;法眼清净能遍观一切诸法,能知能行;慧眼能照见宇宙人生依正庄严的真相;佛眼具足一切眼的功能,圆满无缺,觉了一切法的本性。

“辩才总持,自在无碍。善解世间无边方便,所言诚谛,深入义味。度诸有情,演说正法。无相无为,无缚无脱。无诸分别,远离颠倒。于所受用,皆无摄取。遍游佛刹,无爱无厌。亦无希求不希求想,亦无彼我违怨之想。”

极乐世界的菩萨们,都具足自在无碍的辩才,能掌握一切法的总纲领。善知一切众生的根性,应机善巧为之解说,所说真诚恳切真实不虚,并能深入义理法味,为了度有情众生而表演宣说正法。不执著一切有为法相,没有烦恼的缠缚,也没有解脱,这才是真正的解脱。没有种种分别执著,远离一切颠倒妄想。对于一切受用都不贪著。遍游十方佛刹教化众生。在顺境中没有贪爱,在逆境中也不生厌弃。没有希求的念头,也没有不希求的念头。没有人我之分,更没有亲疏恩怨的念头。

“何以故?彼诸菩萨,于一切众生,有大慈悲利益心故。舍离一切执著,成就无量功德。以无碍慧,解法如如。善知集灭音声方便。不欣世语,乐在正论。”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极乐世界的菩萨,对于一切众生有大慈悲利益心的缘故,所以能舍离一切妄想执著,成就无量的功德庄严。以无碍的智慧,解知一切万法事理的真相。善知苦、集、灭、道四谛之理。以音声方便教化众生。不喜欢世间无益之论,爱好宣说与宇宙人生真相相应的真理。

“知一切法,悉皆空寂。生身烦恼,二余俱尽。于三界中,平等勤修,究竟一乘,至于彼岸。决断疑网,证无所得。以方便智,增长了知。从本以来,安住神通。得一乘道,不由他悟。”

极乐世界的菩萨们,了知世出世间一切诸法皆是虚妄,无所有不可得,平等空寂。生身的苦报与烦恼两种余习都已断尽,于三界中平等勤修究竟圆满的一乘教法,到达圆满佛果的彼岸。决断一切疑惑的束缚,证无所得。以方便权巧的智慧增长了知教化一切众生的方法,安住智慧神通。这些实在是他们自性本具,现前自然流露出来。他们所证得的一乘佛果,也是从他们自心中自然显现,决不是从外面求得的。

“真实功德第三十一”

这一品释迦牟尼佛用十五种比喻说明,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自利利他功德殊胜并启发我们学习。

“其智宏深,譬如巨海;菩提高广,喻若须弥;自身威光,超于日月;其心洁白,犹如雪山;忍辱如地,一切平等;清净如水,洗诸尘垢;炽盛如火,烧烦恼薪;不著如风,无诸障碍。”

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智慧广大深远,好比无边无际的大海。他们有高度的觉悟心,像须弥山一样高广。菩萨自身的威德风度、相好光明,超过日月。他们心地清净,像雪山那样洁白。菩萨的忍辱心像大地一样,能够平等的包容一切。他们戒定慧的修行功夫,如清净之水一样能把一切污秽洗得干干净净。他们的智慧像熊熊烈火,能够把烦恼之柴烧尽。他们外不著相,内不动心,像风一样自由自在没有障碍。

“法音雷震,觉未觉故;雨甘露法,润众生故;旷若虚空,大慈等故;如净莲华,离染污故;如尼拘树,覆荫大故;如金刚杵,破邪执故;如铁围山,众魔外道不能动故。”

菩萨为众生讲经的法音,像雷鸣般能震动、觉醒那些还没有觉悟的众生。他们的甘露法雨又能普遍地滋润一切众生。他们的心量如虚空一样广大,大慈大悲平等地对待一切众生。他们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超越十法界。菩萨为众生讲经说法帮助众生觉悟,像尼拘树一样枝繁叶茂,能令一切众生蔽荫树下,永离热恼得清凉自在。他们的智慧如金刚杵非常锋利,能断除众生的烦恼、邪见和执著。他们的信心、愿力坚固,如铁围山一样,一切邪魔外道都不能动摇。

“其心正直,善巧决定;论法无厌,求法不倦;戒若琉璃,内外明洁;其所言说,令众悦服。击法鼓,建法幢,曜慧日,破痴暗。淳净温和,寂定明察。为大导师,调伏自他。”

菩萨的心正而不邪,直而不曲,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并具有自觉觉他的善巧智慧,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能恰到好处的做出决断;为众生演说佛法,精进努力修学没有疲倦;菩萨严持戒律,身心犹如琉璃般明洁,内心清净,外表威仪具足;他所说的话,令人心悦诚服。菩萨们建立道场弘法利生,他们的法音如钟鼓一样不仅能警醒众生传播深远,而且他们的威德可以摧破邪恶。菩萨的智慧光明,能帮助众生破迷开悟。菩萨们内心纯净,仪态温和。远离妄想、分别、执著,以寂定之心明察秋毫一切事物,所以能做众生的大导师,调伏自他。

“引导群生,舍诸爱著。永离三垢,游戏神通。因缘愿力,出生善根。摧伏一切魔军,尊重奉事诸佛。为世明灯,最胜福田,殊胜吉祥,堪受供养。”

菩萨们引导众生舍离种种贪爱执著,永离贪、瞋、痴三垢。他们游戏在神通之中自在快乐。菩萨深信、切愿、一心念佛的因缘愿力,能出生一切善根。降伏一切魔障,尊重奉事诸佛。菩萨们如同世间的明灯,能照破一切痴迷和黑暗。是世间最殊胜的福田,殊胜吉祥。他们应该接受一切众生的供养。

“赫奕欢喜,雄猛无畏。身色相好,功德辩才,具足庄严,无与等者。常为诸佛所共称赞,究竟菩萨诸波罗蜜,而常安住不生不灭诸三摩地。行遍道场,远二乘境。”

西方极乐世界的菩萨们威光明盛,内心自在喜悦,他们勇猛精进,说法无畏。具足身色相好,功德辩才等种种庄严,没有能与之相比的。恒常被十方世界一切诸佛所共同称赞,他们已达到了究竟圆满的果地,而常安住于不生不灭的一切正定之中。尽虚空遍法界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而永远不会落入二乘的境界。

“阿难,我今略说,彼极乐界,所生菩萨,真实功德,悉皆如是。若广说者,百千万劫不能穷尽。”

世尊告诉阿难:我现在只是简略介绍,西方极乐世界,所往生到那里的菩萨们,真实功德,都是这样。如果细说,纵使百千万劫也说不尽。

“寿乐无极第三十二”

这一品讲西方极乐世界诸往生者的寿乐无极,会众殊胜,生活环境美好。佛劝勉我们,要发心求生净土,亲近诸上善人。

“佛告弥勒菩萨、诸天人等:无量寿国,声闻菩萨,功德智慧,不可称说。又其国土微妙、安乐、清净若此,何不力为善,念道之自然。”

佛告诉弥勒菩萨及天人大众们,极乐世界里的声闻菩萨,他们的功德智慧不可称说。并且极乐国土的生活环境精微奇妙,安乐清净如此。为什么不努力修善,求生净土呢?如果深信切愿念佛求生净土,自然就能往生。

“出入供养,观经行道。喜乐久习,才猛智慧。心不中回,意无懈时。外若迟缓,内独驶急。容容虚空,适得其中。中表相应,自然严整。”

极乐世界的菩萨们,能够毫无障碍的到十方世界供养一切诸佛,瞬间即返回供养本师阿弥陀佛。他们能透彻明了佛的教诲,并能把佛的教诲落实在日常生活行为之中。这样长久的修习,境界不断提升,自然法喜充满,他们才华横溢勇猛精进,信心坚定,永不懈怠。菩萨们外表从容、安闲,内心则念念精进不止。其心如虚空一样能包容一切,恰合于中道。所以能表里一如,威仪自然庄严整齐。

“检敛端直,身心洁净,无有爱贪,志愿安定。无增缺减,求道和正。不误倾邪,随经约令。不敢蹉跌,若于绳墨。”

菩萨们常常检点、收敛自己的行为,时时提醒自己行为要端正,内心要正直。他们身心清净,没有贪爱等烦恼习气。菩萨们誓愿坚定绝不动摇,无论面对何种境界,他们没有增减和缺失,常能保持和平中正的心念,不会被一切邪知邪见的境界所迷惑。菩萨们依照经典的教诲来约束自己的身口意三业,不敢有丝毫的违背。就象古时候木匠用绳墨弹一条黑线,依线而锯,不敢有毫厘之差。

“咸为道慕,旷无他念,无有忧思,自然无为。虚空无立,淡安无欲。作得善愿,尽心求索。含哀慈愍,礼义都合。苞罗表里,过度解脱。”

菩萨们所仰慕的就是无上菩提大道,一心一意念阿弥陀佛,内心空旷没有妄念,没有忧虑和牵挂。他们的行为自然,没有丝毫的造作。他们的心清净像虚空一样,恬淡安宁,没有任何欲望。他们发起度众生的善愿,尽心尽力地弘扬佛法,大慈大悲怜悯一切苦难众生。菩萨在世间普度众生,他们的言行适合于世间的道德、人情、礼仪。菩萨的智慧包罗世出世间一切事理,所以能容通无碍地帮助众生得到解脱。

“自然保守,真真洁白。志愿无上,净定安乐。一旦开达明彻,自然中自然相,自然之有根本,自然光色参回,转变最胜。”

菩萨们保守自性清净本然不变,就要远离妄想分别执著,只有修德才能彰显真正清净洁白的清净心。他们有上求下化,至高无上的心愿,心地清净,如如不动,安然快乐。能于一刹那间豁然开悟,明了通达自性中自然显现出无量无边的事相,这些宇宙万象的本体就是自性。极乐世界的菩萨们,蒙阿弥陀佛威神的加持,自性的德能马上显现,自然就放出无量的光明,这些光明彼此交错,融成一体,光色千变万化,光中又化无数佛,诸佛又放无量光。这个光明能普度十方一切众生,从凡夫转变成佛,这就是最殊胜的转变。

“郁单成七宝,横揽成万物。光精明俱出,善好殊无比。著于无上下,洞达无边际。”

郁单是印度话,北俱卢洲的别名,在我们这个世界的北方,那个地方七宝是自然生长的。佛举例说明极乐世界的依正庄严,都是由阿弥陀佛的大愿及往生到极乐世界的菩萨们清净心自然成就。极乐世界的菩萨们身心清净则世界清净,极乐世界一切万物的真善美都完全显现出来,这种善好殊胜,是十方诸佛世界所不能相比的。极乐世界的菩萨们心清净平等,明心见性。所以自性自然流露出圆满究竟的智慧。对十方世界一切万法都能洞彻通达,无有边际。

“宜各勤精进,努力自求之。必得超绝去,往生无量清净阿弥陀佛国。横截于五趣,恶道自闭塞。无极之胜道,易往而无人。其国不逆违,自然所牵随。”

佛勉励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勤奋精进,努力的求往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之后,亲近阿弥陀佛,必然横超六道,恶道自然就闭塞了。极乐世界这么好,往生也不难,却没有人想去。极乐世界与我们的心意并不违背,只是众生被无始劫以来的恶习、烦恼种种障碍所牵,不能生起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大愿。

“捐志若虚空,勤行求道德。可得极长生,寿乐无有极。何为著世事,譊譊忧无常。”

我们应当舍弃世间的一切,放下身心世界,像虚空一样。勤行一心一意念佛之道,往生极乐世界不退成佛之德。往生后,寿命与快乐都同佛一样无穷无尽,既然往生能得如此殊胜的利益,为什么我们还要贪著世间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呢?这些都是无常的,何必操心忧虑呢!

“劝谕策进第三十三”

    这一品佛讲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业障习气深重,沉溺苦海苦不堪言。勉励我们要止恶行善,求生净土。

    “世人共争不急之务,于此剧恶极苦之中,勤身营务,以自给济。尊卑、贫富、少长、男女,累念积虑,为心走使。”

    世间人由于迷惑,认不清自己及生活的环境,所以都在争着做无关紧要的事,如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而对于生死的大事却不关心。在这剧恶极苦的世间,剧恶是指造十恶业: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绮语、恶口、贪、瞋、痴。剧恶所感得极苦的果报。可世间人并不觉悟:用自己的身体辛勤的劳动去经营各种事务,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无论尊卑、贫富、少长、男女,各阶层的人,处心积虑千方百计的谋算,起心动念所想的都是为欲心所驱使。

    “无田忧田,无宅忧宅,眷属财物,有无同忧。有一少一,思欲齐等,适小具有,又忧非常。水火盗贼,怨家债主,焚漂劫夺,消散磨灭。心悭意固,无能纵舍。命终弃捐,莫谁随者。贫富同然,忧苦万端。”

    世间人对于田地房产、家亲眷属、以及一切财物,没有的时候,想尽方法去争取,甚至不择手段;拥有之后又害怕失去。患得患失有无同忧。有了这样,又觉得少了那样,越多越好贪得无厌,总想跟别人看齐相等。刚刚拥有了一些,又担忧有意外的灾难,比如水灾的淹没、火灾的焚烧、盗贼的抢夺窃取、怨家债主的报仇和索债,使得财物尽失,荡然无存。世间人悭贪吝啬的心非常顽固,对于拥有的一切都放不下、舍不得。但是到了命终的时候,没有一样能带走。这种现象,不管贫富贵贱都有无尽的忧虑和苦恼。

    “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当相敬爱,无相憎嫉。有无相通,无得贪惜。言色常和,莫相违戾。或时心诤,有所恚怒,后世转剧,至成大怨。世间之事,更相患害,虽不临时,应急想破。”

    世间人民,父子兄弟夫妇亲属,应当互相尊敬爱护,不可彼此憎恨嫉妒。在物质生活上,应当互相帮助,精神上互相安慰。接受别人的帮助,不可以有贪心,如贪多或者要求高品质,布施的人不可以吝啬。言语态度要常常保持宽厚温和,不可以互相违背,态度凶狠。偶尔心里有意见,有点怨恨、不高兴,久而久之,往往从小怨恨变成大仇恨。世间的事情就是冤冤相报后患无穷。虽然果报还没有现前,应当将此事理真相看破,不可与人结冤仇,如果有了矛盾要赶紧想办法来化解。

    “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善恶变化,追逐所生,道路不同,会见无期。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

    世间人沉溺在情爱和贪欲之中,生死流转,非常孤独,每个人都是独自一人出生,死时独自一人离去,没有作伴的。不但如此,自己造业,自己承受苦乐的果报,没有人能代替。而且众生善恶的念头转变很快,每个人造的善恶业因不同,果报追随生命而不舍。各人道路不同,再想遇到是很不容易的。纵然遇到了,彼此已经是改头换面,再也不会相识。所以佛劝勉世人,为什么不在身体强健的时候,努力断恶修善,念佛求生净土,还要等待什么呢?

    “世人善恶自不能见,吉凶祸福,竞各作之。身愚神暗,转受余教。颠倒相续,无常根本。蒙冥抵突,不信经法。心无远虑,各欲快意。迷于瞋恚,贪于财色。终不休止,哀哉可伤!”

    世间人不明善恶,自以为是的妄加分别,对因果通三世,作善必得吉庆、福报;作恶必得凶灾、祸殃。这些道理与事实真相迷惑不信,天天竞争造恶。其根本原因,就是自己身心愚昧没有智慧,对于真假、邪正、是非辨别不清楚。不能信受经法,入于正道;对邪说异法反而容易信奉。如此颠倒相续不断,生死无常,无有了期。世间人不但愚昧无知而且非常固执,与佛菩萨的教诲相抵触,不相信经法,只图眼前的快乐,目光短浅没有远虑,不惧后患无穷。这是由于众生迷惑于瞋恚,贪著于财色,而不停止的造作恶业。佛对于因果循环看得很清楚,因此为世人感叹悲伤。

   “先人不善,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死生之趣,善恶之道,都不之信,谓无有是。更相瞻视,且自见之。”

    世代相承,那些前辈们,没有遇到佛法,不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也没有善知识教导告诫他们,这是不能责怪的。对于生死轮回、善恶因果报应等事实,他不相信,认为根本没有这回事,所以才会造作恶业。其实世间的生离死别,善恶报应的事实,摆在我们面前,只要细心体察定能见到。

    “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妇,更相哭泣。一死一生,迭相顾恋。忧爱结缚,无有解时。思想恩好,不离情欲。不能深思熟计,专精行道。年寿旋尽,无可奈何。惑道者众,悟道者少。各怀杀毒,恶气冥冥。为妄兴事,违逆天地。恣意罪极,顿夺其寿。下入恶道,无有出期。”

    世间人到临命终时,或父哭子,或子哭父,兄弟夫妇互相哭泣。生离死别,彼此互相眷恋难分难舍。昔日的恩爱今成忧苦,这个心中的牵挂,就像绳子一样束缚人的身心,没有解脱的时候。而世间人却不知道自己所珍惜的恩爱情欲是生死的苦本。如果不能深入思考认真抉择人生之路,一心修道以求解脱。等到寿之终时,就无可奈何了。世间迷惑的人太多,觉悟的人很少。因迷惑而各怀损人利己之心,造作杀盗淫妄等极重罪业。所以世间充满邪恶之气,昏暗不明。这些都是由贪瞋痴而造恶业引起的,违背了天地鬼神的善意,肆无忌惮的造罪,真是到了罪大恶极的地步,所以天地鬼神必然夺其寿命。死后的果报决定是在恶道,没有出头的时期。

    “若曹当熟思计,远离众恶。择其善者,勤而行之。爱欲荣华,不可常保,皆当别离,无可乐者。当勤精进,生安乐国。智慧明达,功德殊胜。勿得随心所欲,亏负经戒,在人后也!”

佛对参加法会的大众说:你们大家应当认真地思考、比较选择,要远离十恶:杀、盗、淫、妄语、两舌(挑拨是非)、绮语(花言巧语)、恶口(说话很粗鲁很难听);贪、瞋、痴。选择十善,努力精进奉行。当知世间的爱欲荣华,如昙花一现不可长保,都会别离,不能让人得到真正的快乐。你们应当勤奋精进念佛,往生极乐世界,智慧明达,成就殊胜功德。不要随着自己贪瞋痴的欲望,为所欲为,辜负了佛在经典中的教诫,错失了往生机会,那就落在别人后面了。

“心得开明第三十四”

这一品是讲弥勒菩萨听了佛的教诲之后,心开意解。

“弥勒白言:佛语教戒,甚深甚善,皆蒙慈恩解脱忧苦。佛为法王,尊超群圣,光明彻照,洞达无极,普为一切天人之师。今得值佛,复闻无量寿声,靡不欢喜,心得开明。”

弥勒菩萨向佛表白:佛所说的教诫,道理很深,方法非常善巧。一切众生承蒙佛的慈悲恩惠,解脱身心的忧苦。佛为法王,超越一切圣人,至尊最上。佛的光明智慧彻照十方,没有极限,所以普遍为一切天人的导师。今天非常荣幸遇到佛,为我们介绍阿弥陀佛,并且讲《无量寿经》。使大众心开意解,无不欢喜。

“佛告弥勒:敬于佛者,是为大善。实当念佛,截断狐疑。拔诸爱欲,杜众恶源。游步三界,无所挂碍。开示正道,度未度者。”

佛殷勤的教诲弥勒菩萨:恭敬佛、仰慕佛的人,能够依教奉行,这是真正的大善人。应当老实念佛,断除疑惑心,拔除对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贪著。杜绝贪瞋痴慢疑以及种种罪恶的根源。虽然在欲界、色界、无色界游行,却没有牵挂和障碍。为众生开示成佛的道理及方法,度化那些还没有觉悟的众生。

“若曹当知十方人民,永劫以来,辗转五道,忧苦不绝。生时苦痛,老亦苦痛,病极苦痛,死极苦痛。恶臭不净,无可乐者。宜自决断,洗除心垢,言行忠信,表里相应。人能自度,转相拯济。”

你们应当知道,十方世界的人民,从久远劫以来,在五道轮回即:天、人、畜生、饿鬼、地狱。因阿修罗除了地狱没有其他五道都有,阿修罗有福报没有德行,嫉妒心、瞋恚心很重,如恶神、恶人、恶鬼。所以也称六道轮回,沉沦生死,忧苦不绝。佛举例说明:生时苦痛,老了也苦痛,病时最为苦痛,死时极为苦痛。而且身体恶臭不净。无乐可言。应该自己坚决果断,洗除心中的污垢,言语行为要忠诚守信,表里如一。人能够自己修行得度,也能辗转拯济帮助别人,断恶修善离苦得乐。

“至心求愿,积累善本。虽一世精进勤苦,须臾间耳。后生无量寿国,快乐无极。永拔生死之本,无复苦恼之患。寿千万劫,自在随意。”

一心求愿往生净土,积功累德,断恶修善。虽一生一世精进勤苦的修行,只不过是很短暂的时间而已。将来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可以得到无穷无尽的快乐,永远脱离生死轮回,不再有忧苦烦恼之患。寿命无量,一切随心所欲自在快乐。

“宜各精进,求心所愿。无得疑悔,自为过咎。生彼边地七宝城中,于五百岁受诸厄也。弥勒白言:受佛明诲,专精修学,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佛劝我们:要各自努力精进修行,愿求生西方净土,并把佛法弘扬给众生。不得怀疑反悔。有疑悔是自己的过失。将来往生到极乐世界的边地城中。在五百年之中,要遭受见不到佛、听不到佛法这样的苦难。弥勒菩萨对佛说:今天接受佛明白的教诲,决定专精修学,依教奉行,对佛的教诲不敢有疑。

“浊世恶苦第三十五”

这一品讲释迦牟尼佛劝导我们要明了世间五恶五痛五烧的事实真相,只有断恶修善,才能离苦得乐。

“佛告弥勒:汝等能于此世,端心正意,不为众恶,甚为大德。所以者何?十方世界善多恶少,易可开化。唯此五恶世间,最为剧苦。我今于此作佛,教化群生,令舍五恶,去五痛,离五烧,降化其意,令持五善,获其福德。”

佛告诉弥勒菩萨说:你们能在这个五浊恶世正心诚意,不造作种种恶业,可以称为大德。为什么呢?因为十方诸佛世界善多恶少,容易开导教化。唯有此处五恶世间最为剧苦。我现今在此示现作佛,教化一切众生,令他们舍五恶:杀、盗、淫、妄、酒,除去在现前世间所受的五痛,永离未来世所受三恶道五烧的果报,降伏转化众生的贪瞋痴等一切恶念。教他们受持五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获得福德。

“何等为五?其一者,世间诸众生类,欲为众恶。强者伏弱,转相克贼,残害杀伤,迭相吞啖,不知为善,后受殃罚。故有穷乞、孤独、聋盲、喑哑、痴恶、尪狂,皆因前世不信道德,不肯为善。其有尊贵、豪富、贤明、长者、智勇、才达,皆由宿世慈孝,修善积德所致。”

是哪五种呢?第一是杀生恶。世间的一切众生,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而造作种种恶业。弱肉强食强大的欺负弱小的,互相克制,残酷的杀戮、伤害,互相吞食,不知道作善,后果必定要受灾祸的惩罚。所以世间就有贫穷乞丐、孤儿、独居的孤寡老人、聋哑人、盲人、弱智痴呆的人、丑陋的人、跛脚的人、精神失常的人。这都是因为前世不信因果,造作恶业的报应,不肯戒杀、放生、吃素、劝善、护生的缘故。其中也有尊贵、豪富、贤明、智慧勇猛、才艺通达的人,这都是由于过去世中慈悲尽孝、修善积德所感得的善果。

“世间有此目前现事,寿终之后,入其幽冥。转生受身,改形易道。故有泥犁、禽兽、蜎飞蠕动之属。譬如世法牢狱,剧苦极刑,魂神命精,随罪趣向。所受寿命或长或短,相从共生,更相报偿。殃恶未尽,终不得离。辗转其中,累劫难出,难得解脱,痛不可言。”

世间有这些摆在眼前造杀业受恶报的事实,寿终之后,堕入三恶道,投胎受身,从人身转变成恶道身形。所以有地狱、禽兽、飞虫、爬虫等不同种类的身形。这就如同世间的牢狱一样,受到剧苦极刑的惩罚。他的魂神命精,随自己所造的罪业到三恶道去受苦。所受的寿命有长有短。过去的冤家债主互相追随同生一处,更将前世的怨仇债务,一一报偿。所造的恶业如果没有报尽,终究不能脱离。辗转在三恶道中,时间长久难得出离,难得解脱。这种痛苦语言是无法形容的。

“天地之间,自然有是。虽不即时暴应,善恶会当归之。”

天地之间,因果报应自然相随。虽然没有立即报应,但善恶果报,真实不虚。不是不报,时晨未到。因缘会合时,必受其报。

“其二者,世间人民不顺法度,奢淫骄纵,任心自恣。居上不明,在位不正。陷人冤枉,损害忠良。心口各异,机伪多端。尊卑中外,更相欺诳。瞋恚愚痴,欲自厚己,欲贪多有。利害胜负,结忿成仇。破家亡身,不顾前后。”

第二是指偷盗恶。世间人民,不遵守佛的教诫、世间的法律制度、风俗习惯,以及道德观念,过分的骄慢奢侈,放纵自己的贪欲为所欲为。在社会上当领导的人不明智,所任用的部属也不能端正自己的身行。如历史上皇帝用人不当就会有秦桧、和珅这样的奸臣,利用权势,贪赃枉法,损人利己,祸国殃民。诬陷冤枉,损害忠良。阿谀奉承,巧言令色,心口不一。投机取巧,虚伪不善,诡诈多端。无论尊卑上下,内外亲疏,都彼此互相欺诈。瞋恚愚痴,助长贪心,希望自己拥有他人财物,贪多无厌。于是产生利害冲突,互相争夺结忿成仇,甚至家破人亡。这样的人,不明白前因后果报应的道理和事实真相。

“富有悭惜,不肯施与。爱保贪重,心劳身苦。如是至竟,无一随者。善恶祸福,追命所生。或在乐处,或入苦毒。又或见善憎谤,不思慕及。常怀盗心,悕望他利,用自供给,消散复取。”

世间有一类富有的人,悭贪吝惜自己的财物,不肯把财物施舍与人。爱欲牢固,贪心深重,终身忧虑牵挂财物,得失心很重。就这样直到寿命终尽的时候,他的财物没有一样能带走,唯有一生所造善恶祸福的业力,支配着他去投生。这一生作善得福,来世必至乐处;这一生作恶得祸,来世必遭苦毒。又或是见人行善,反生憎恨、诽谤,没有敬慕仿效之心,常怀盗心,希望夺取不义之财供自己受用。受用完了,又复重造盗恶。

“神明克识,终入恶道。自有三途无量苦恼,辗转其中,累劫难出,痛不可言。”

天神一定记录他所犯的罪行。命终之后堕入恶道,自然有三途的苦报,无量苦恼。这样辗转其中,极长的时间都难得出离,这种痛苦是无法用言语来表达的。

“其三者,世间人民相因寄生,寿命几何。不良之人,身心不正。常怀邪恶,常念淫妷。烦满胸中,邪态外逸。费损家财,事为非法。所当求者,而不肯为。”

第三是淫欲恶。世间人民彼此互相依赖而生存,寿命能有多长。不善良的人,身心不正,常怀邪恶心,沉溺在淫欲放荡之中,欲火内烧心中烦恼,淫荡无礼之态流露于外表。耗费损失家中财产,来做违法的事。所应当追求的道德学问,反而不肯去做。

“又或交结聚会,兴兵相伐。攻劫杀戮,强夺迫胁。归给妻子,极身作乐。众共憎厌,患而苦之。如是之恶,著于人鬼。神明记识,自入三途。无量苦恼,辗转其中。累劫难出,痛不可言。”

或是勾结恶友,聚集在一起,兴兵征讨,互相攻打,侵略杀戮,以武力抢夺恐吓胁迫,造种种杀盗的恶行,用来取悦妻子,及自身作乐,疲惫之极。社会大众对他憎恨厌恶,为此遭受灾祸和无边的痛苦。这种恶人所做的恶行昭著,后世的人写入历史,天地鬼神也记录下他的罪行。命终之后自然堕入三途受无量苦恼。这样辗转在三途之中,极长的时间都难得出离。这种痛苦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的。

“其四者,世间人民不念修善。两舌、恶口、妄言、绮语。憎嫉善人,败坏贤明。不孝父母,轻慢师长。朋友无信,难得诚实。”

第四是妄语恶。世间人民不念修善积德。常造四种口业:一两舌:挑拨离间,搬弄是非。二恶口:言语粗鲁,令人心生烦恼。三妄言:说假话欺骗人。四绮语:花言巧语,损人利己。他们憎恨、嫉妒善人,看到圣贤人行善,想方设法去障碍破坏,欺骗世人,使大众对贤明失去信心。他们不孝父母,轻视师长态度傲慢。对朋友不讲信用,难得见到诚实。

“尊贵自大,谓己有道。横行威势,侵易于人,欲人畏敬,不自惭惧。难可降化,常怀骄慢。赖其前世,福德营护。今世为恶,福得尽灭。寿命终尽,诸恶绕归。”

妄自尊大,欺骗人说自己很有本事很了不起。横行霸道,仗势欺人。希望大众对他恭敬畏惧,俯首听命,造作恶业不知道惭愧,也不会感到良心不安,毫不恐惧。这样的恶人,常怀贡高我慢的心,难于接受佛的教化。他能横行一时,是因为他前世修善积福多,福德保卫他,这一世造恶,福报逐渐享尽了,寿命终尽时,恶业现前,被种种苦难所围绕。

 “又其名籍,记在神明。殃咎牵引,无从舍离。但得前行,入于火镬。身心摧碎,神形苦极。当斯之时,悔复何及。”

神明将恶人的罪行,都记录在档案里。恶业牵引,无法逃脱,只有跟着鬼神前往狱火油鼎之中,身心遭受到摧毁破碎之剧苦。当此之时,后悔莫及。

“其五者,世间人民徙倚懈怠。不肯作善,治身修业。父母教诲,违戾反逆。譬如怨家,不如无子。负恩违义,无有报偿。”

第五古人有两种讲法,一说饮酒恶,一说意业贪瞋痴三恶。世间不善的人,身心不定没有主见,遇事犹豫放逸懒惰,自私自利,不肯修身行善,不务正业。不听从父母的教诲,违背反叛忤逆不孝,父母有子犹如冤家,不如无子。这样的恶子忘恩负义,对父母养育的之恩全无报答之心。

“放恣游散,耽酒嗜美。鲁扈抵突,不识人情。无义无礼,不可谏晓。六亲眷属,资用有无,不能忧念。不惟父母之恩,不存师友之义。”

这段是讲贪恶。放荡自纵、游乐散漫,好酒贪杯、爱食美味,过度贪图享受贪而无厌,态度鲁莽跋扈,稍不如意就与人起冲突,没有学问不懂人情世故,不遵守道德规范、风俗习惯,为所欲为,无义无礼,不听劝告。对于家亲眷属日常所需的用品,不管不顾。对于父母之恩,师友之义,无动于衷。

“意念身口,曾无一善。不信诸佛经法,不信生死善恶。欲害真人,斗乱僧众。愚痴蒙昧,自为智慧。不知生所从来,死所趣向。不仁不顺,希望长生。”

这样的恶人,心常念恶,口常言恶,身常作恶,未曾作过一件善事。他们不信佛菩萨的教诲,不信生死轮回,善恶果报。常怀恶意害真正的修行人。对于如法修学的僧团,挑拨离间,使僧众不和,造破和合僧的恶业。这两句是说瞋恚恶,以下是说痴恶。这样的恶人愚痴无知,自作聪明。不知道生从哪里来,死到哪里去。待人接物没有仁慈和顺的心,只知道自私自利,还希望健康长寿。

“慈心教诲,而不肯信。苦口与语,无益其人。心中闭塞,意不开解。大命将终,悔惧交至。不豫修善,临时乃悔。悔之于后,将何及乎。”

父母师长慈悲的教诲,他不肯相信,虽然听了苦口婆心的劝导,对他毫无利益,心智闭塞,不能体会真实的意思,临命终时,恶报现前,恐惧后悔,不懂得预先修善,为时已晚,后悔莫及。

“天地之间,五道分明。善恶报应,祸福相承。身自当之,无谁代者。善人行善,从乐入乐,从明入明。恶人行恶,从苦入苦,从冥入冥。谁能知者,独佛之耳。”

天地之间,五道划分得清楚明白。善恶果报,丝毫不爽。祸福相继仅一念之差。作善得福,造恶得祸,都是自作自受,任何人都无法代替。真正觉悟的善人,心行皆善,越来越快乐,智慧天天增长,对宇宙人生的真相越来越清楚明白。恶人造恶业,再种恶因,必得恶报,则越来越苦,越来越愚昧无知。五道轮回的道理与事实真相,谁最明了?唯有佛知道。

“教语开示,信行者少。生死不休,恶道不绝。如是世人,难可具尽。故有自然三涂,无量苦恼,辗转其中。世世累劫,无有出期,难得解脱,痛不可言。”

佛教化众生,为大众说明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相,教人如何处世待人接物,信仰奉行的人很少。不信佛的教诲,生死轮回永无休止,恶道的苦报也不会断绝。这样的世人太多了,言说不尽。因此自然形成三途,无量苦恼,辗转在其中受报,无量劫里无有出期,很难解脱,这种痛苦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如是五恶、五痛、五烧,譬如大火,焚烧人身。若能自于其中一心制意,端身正念,言行相副,所作至诚,独作诸善,不为众恶,身独度脱,获其福德,可得长寿泥洹之道,是为五大善也。”

五恶是造作恶因,五痛是现世花报,五烧是三途的果报。恶因恶报象大火一样焚烧自身。如果有人能于五痛五烧之中,专心一志,克制自己贪瞋痴的恶念。端正身心,言行一致,诚实不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必得福德,度脱生死;可得无量寿念佛往生不退成佛,这是五大善。

“重重诲勉第三十六”

  这一品佛再为我们讲恶因的果报,劝勉我们要警觉戒畏,只有端正身心,不忘修学功夫,才不至后悔。

“佛告弥勒:吾语汝等,如是五恶、五痛、五烧,辗转相生。敢有犯此,当历恶趣。或其今世,先被病殃,死生不得,示众见之。或于寿终,入三恶道。愁痛酷毒,自相燋然。”

佛告诉弥勒菩萨及与会的大众,造五恶因必得五痛、五烧的苦报,受报时又造五恶因,因结果,果生因,因果循环相继不断,如果众生敢犯此五恶,必定经历恶道的折磨。现在世或生重病或遭受灾祸,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让大家都能见到这种现象的可怕。或于死后,堕入三恶道,忧悲苦恼遭受极为残酷,自内而烧三毒之火的恶报。

“共其怨家,更相杀伤。从小微起,成大困剧。皆由贪著财色,不肯施惠。各欲自快,无复曲直。痴欲所迫,厚己争利。富贵荣华,当时快意。不能忍辱,不务修善。威势无几,随以磨灭。”

宿世的冤家债主共聚在一起,冤冤相报互相残害杀伤。往往由微不足道的起因,扩大演变成惨烈的结局。这都是由和贪欲和执著财色,不肯布施,只贪图自己的享乐,不管是非曲直。愚痴与贪欲逼迫而造成的重罪。人们总希望自己能争到利益,荣华富贵只是一时快乐而已。为了眼前的小利,不能修忍辱,不知道修善。所得到的威风势力,享受不了多久,就会随着恶业而消灭。

“天道施张,自然纠举,茕茕忪(zh忪,当入其中。古今有是,痛哉可伤!”

因果循环是天道自然之理。因缘果报自作自受没有人主宰。恶报转眼现前,无依无靠,惊惶失措,这样的人决定堕入三恶道受苦报。从古至今都是这样,诸佛菩萨看到这种苦痛,非常悲伤也无可奈何。

“汝等得佛经语,熟思惟之。各自端守,终身不怠。尊圣敬善,仁慈博爱。当求度世,拔断生死众恶之本。当离三涂,忧怖苦痛之道。”

佛说,你们得到佛的教诲,应当认真的思惟其中的道理,各自端正身心依教奉行,终身都不懈怠。应当尊敬圣贤,尊师重道。对待一切众生要仁慈博爱。当求普度一切众生脱离生死轮回,拔断生死众恶的根本即贪瞋痴。离开三途的苦恼及忧怖苦痛的六道轮回。

“若曹作善,云何第一?当自端心,当自端身。耳目口鼻,皆当自端。身心净洁,与善相应。勿随嗜欲,不犯诸恶。言色当和,身行当专,动作瞻视,安定徐为。作事仓卒,败悔在后。为之不谛,亡其功夫。”

你们大家行善,什么是第一善呢?自己应当端正身心,心要与十善相应,行为要以十善为标准,耳目口鼻,皆当遵守佛的教导,做到身心净洁,与善相应。绝对不能随着自己的贪欲,再犯诸恶。待人要和颜悦色,修行要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行住坐卧,一举一动都应当安祥镇定,从容不迫。如果作事急躁仓促,必将失败与后悔。如果心不真诚行为不慎重,修行的功夫就丧失了。

“如贫得宝第三十七”

这一品佛讲善因善果,修善得福。奉持佛的教诫就像穷苦人得到珍宝一样。

“汝等广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进,慈心专一。斋戒清净,一日一夜,胜在无量寿国为善百岁。所以者何?彼佛国土,皆积德众善,无毫发之恶。”

佛说,你们要广泛培植功德之本,就是要勤修众善,不可违背经中的教诫。做到忍辱如大地一样能包容一切,凡事要有耐心而且精进不退。对待一切众生要慈悲有理智,修学还要一门深入。在这个充满诱惑与恶劣的环境里,若能奉持斋戒,以清净心,修行一日一夜,胜过在极乐世界修善一百年。为什么?因为极乐世界的众生,都是积德修善,没有丝毫造恶的因缘。

“于此修善,十日十夜,胜于他方诸佛国中,为善千岁。所以者何,他方佛国,福德自然,无造恶之地。唯此世间,善少恶多,饮苦食毒,未尝宁息。”

在此五浊恶世之中,修善十日十夜,超过他方诸佛国土中修善一千年。这是为什么呢?他方佛国善人多福德是自然的,没有造恶的地方。唯有我们这个世界,修善的人少,造恶的人多。人们每天饮八苦水: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胜,食三毒味贪瞋痴,从来没有宁息过。所以在恶世修行更显难能可贵。

“吾哀汝等,苦心诲喻,授与经法,悉持思之,悉奉行之。尊卑、男女、眷属、朋友,转相教语。自相约检,和顺义理,欢乐慈孝。所作如犯,则自悔过。去恶就善,朝闻夕改。奉持经戒,如贫得宝。改往修来,洒心易行。自然感降,所愿辄得。”

佛怜悯众生,苦口婆心的教诲,传授给离苦得乐的经法。受持这部经,思惟经中的义理,依教奉行。将自己所觉悟的道理,所得到的利益,转教给家亲眷属朋友及一切大众。自己必需要约束、反省、检点一切错误的思想行为,改过自新。对待一切众生态度要和睦随顺,合情合理,还要慈悲孝敬,这样生活就能欢喜快乐。如果言行举止犯了过失,自己应当立即忏悔,断恶从善。时时反省自己的言行,发现过失立刻改正。奉行经典中的教诫,就像贫穷的人得到珍宝一样的珍惜,若能痛改前非,从今以后努力修善,洗除心里的污垢,改变自己的一切错误行为,自然感得诸佛菩萨加持,有求必应。

“佛所行处,国邑丘聚,靡不蒙化。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国无盗贼,无有怨枉。强不凌弱,各得其所。”

佛法流行之处,国家、都市,乡村,人人都接受佛的教化,皆知断恶向善。则世界和平,日月清明。风调雨顺,没有自然灾害。物产丰富国泰民安,天下太平没有战争。整个社会,人人崇尚道德仁慈博爱,日常待人接物都能礼让,秩序井然。大家都奉公守法,没有盗窃之事。司法公正没有冤枉。无论富贵贫贱,彼此互相尊重不会以强凌弱,人人都能安居乐业,和平共处。

“我哀汝等,甚于父母念子。我于此世作佛,以善攻恶,拔生死之苦。令获五德,升无为之安。”

佛说,我怜悯爱护你们,超过父母对子女的慈爱。我在这个世界示现成佛,传授种种善法给你们,以此对治一切烦恼恶习,永拔生死轮回之苦,教导世人修行五戒十善,获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五种美德。不断向上提升,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最终必定达到无上的佛果。

“吾般泥洹,经道渐灭。人民谄伪,复为众恶。五烧五痛,久后转剧。汝等转相教诫,如佛经法,无得犯也。弥勒菩萨,合掌白言:世人恶苦,如是如是。佛皆慈哀,悉度脱之。受佛重诲,不敢违失。”

佛说,我入灭以后,四十九年所说的经道逐渐在世间消失。那时人民的思想、行为都是谄曲虚伪不实,又会造作种种的恶业。五烧五痛这种现象愈演愈烈。你们一定要辗转相告,互相劝导勉励,依教奉行,决定不可以违犯。弥勒菩萨合掌向佛说:世人无知造作五恶,感得五痛、五烧的苦报,与佛所言完全一样。佛以大慈大悲哀悯众生,希望一切众生都能在这一生当中,永远脱离生死轮回往生净土,我们接受佛的重重教诲不敢违背。

“礼佛现光第三十八”

    这一品是讲佛力加持,与会大众普见极乐世界依正庄严。

  “佛告阿难:若曹欲见无量清净平等觉及诸菩萨阿罗汉等所居国土,应起西向,当日没处,恭敬顶礼,称念南无阿弥陀佛。”

   佛告诉阿难,你们大家若想见阿弥陀佛,以及西方诸菩萨、阿罗汉等所居住的国土,就应当面向西方,太阳落山的地方,恭敬顶礼,一心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无量清净平等觉是阿弥陀佛的别号,就是经题也是佛心。

    “阿难即从座起,面西合掌,顶礼白言:我今愿见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供养奉事,种诸善根。顶礼之间,忽见阿弥陀佛,容颜广大,色相端严,如黄金山,高出一切诸世界上。又闻十方世界,诸佛如来,称扬赞叹阿弥陀佛种种功德,无碍无断。”

阿难立即从座位上站起来,面向西方恭敬合掌礼拜说:“我今愿见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供养奉事,种诸善根。”正顶礼间,阿弥陀佛忽然就显现在他的面前,容颜广大,在空中,色相端正庄严,就像黄金山一样金光闪烁,高出一切世界之上。此时还听闻到十方世界的诸佛如来,称扬赞叹阿弥陀佛的种种功德,赞扬之声没有障碍,没有间断。

   “阿难白言:彼佛净刹得未曾有,我亦愿乐生于彼土。世尊告言:其中生者,已曾亲近无量诸佛,植众德本。汝欲生彼,应当一心归依瞻仰。”

    阿难向佛说:极乐世界清净庄严,是我从来没有见闻过的,我愿意欢喜往生到极乐世界。世尊告诉阿难:凡是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众生,都是曾经亲近供养过无量诸佛,培植众德之本的人。你想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就要一心归依瞻仰阿弥陀佛。

    “作是语时,阿弥陀佛即于掌中放无量光,普照一切诸佛世界。时诸佛国,皆悉明现,如处一寻。以阿弥陀佛殊胜光明,极清净故,于此世界所有黑山、雪山、金刚、铁围大小诸山,江河、丛林、天人宫殿,一切境界,无不照见。”

    释迦牟尼佛正说此话的时候,阿弥陀佛就于掌中放出无量光明,普照一切佛国。佛光之中清清楚楚显现出诸佛国土,如在眼前一寻(八尺)之处。因为阿弥陀佛殊胜的光明,极其清净的缘故,所以普照此界的所有景物,黑山、雪山、金刚、铁围、大大小小的山、江河、丛林、天人宫殿,一切境界,没有照不到的。

   “譬如日出,明照世间。乃至泥犁、溪谷,幽冥之处,悉大开辟,皆同一色。犹如劫水弥满世界,其中万物,沉没不现,滉瀁浩汗,唯见大水。彼佛光明,亦复如是。声闻菩萨,一切光明,悉皆隐蔽,唯见佛光,明耀显赫。”

    佛的光明就像日出,照亮整个世界,乃至于地狱、畜生、饿鬼之处,都能照见,全是金色。就好像是劫水弥满遍布世界,一切万物沉没不现,浩瀚无际,只见大水一样,阿弥陀佛的光明就像这个比喻一样。一切声闻菩萨的光明都显现不出来,只见佛光照耀,光明显赫。

   “此会四众、天龙八部、人非人等,皆见极乐世界,种种庄严。阿弥陀佛,于彼高座,威德巍巍,相好光明,声闻菩萨,围绕恭敬。譬如须弥山王,出于海面。明现照耀,清净平正。无有杂秽,及异形类。唯是众宝庄严,圣贤共住。”

    在这个法会中,比丘、比丘尼、男居士、女居士、天龙八部以及护法鬼神等,都见到极乐世界的种种庄严。阿弥陀佛坐在莲台上,威德巍巍,相好光明。声闻、菩萨恭敬地围绕着阿弥陀佛。譬如须弥山是宝山,出于海面,宝光照耀,清净安稳,宽广平正,没有杂秽和异形类。只有众宝庄严,以及圣贤同住一起。

    “阿难及诸菩萨众等,皆大欢喜。踊跃作礼,以头著地,称念南无阿弥陀三藐三佛陀。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睹斯光者,所有疾苦,莫不休止。一切忧恼,莫不解脱。悉皆慈心作善,欢喜快乐。钟磬琴瑟、箜篌乐器,不鼓自然皆作五音。”

    阿难及与会的大众们,见到阿弥陀佛和极乐世界,非常欢喜。大家都踊跃的行最恭敬之礼,五体投地,称念南无阿弥陀佛。诸天人民,乃至蜎飞蠕动等小动物,一切众生,见到佛光,所有疾苦都终止了;一切忧虑烦恼都得到解脱。这时候就和诸佛菩萨一样,都能够慈心作善,欢喜快乐。钟磬琴瑟、箜篌等乐器,自然演奏出交响乐曲。

   “诸佛国中,诸天人民,各持花香,来于虚空,散作供养。尔时极乐世界,过于西方百千俱胝那由他国,以佛威力,如对目前,如净天眼,观一寻地。彼见此土,亦复如是,悉睹娑婆世界,释迦如来,及比丘众围绕说法。”

十方诸佛世界里的诸天人民,也都持香花来到空中,对佛恭敬供养。此时极乐世界,距离我们有十万亿佛国土这么远。以佛的威神之力加持,就像面对面,如清净的天眼,观看一寻地这样的清楚。极乐世界的大众看我们这个世界,也是如此清楚。他们见到释迦牟尼佛以及比丘众等,围绕听佛说法的状况。

“慈氏述见第三十九”

    这一品主要是弥勒菩萨述说自己亲见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真实不虚。

“尔时佛告阿难,及慈氏菩萨:汝见极乐世界,宫殿、楼阁、泉池、林树,具足微妙,清净庄严不?汝见欲界诸天,上至色究竟天,雨诸香华,遍佛刹不?阿难对曰:唯然已见。汝闻阿弥陀佛大音宣布一切世界,化众生不?阿难对曰:唯然已闻。”

这时佛对阿难、弥勒菩萨及大众们说:你们亲眼看见极乐世界的宫殿、楼阁、泉池、林树都是微妙,清净庄严的吗?你们有没有看见欲界诸天,以及上至色究竟天的一切诸天天人,都在空中散百千香花,供养阿弥陀佛,周遍极乐世界了吗?阿难非常恭敬的回答说:是的,我们都已见到了。佛又问:你们听见阿弥陀佛说法的音声,周遍十方一切世界,教化众生了吗?阿难回答说:是的,我们都已听到了。

“佛言:汝见彼国净行之众,游处虚空,宫殿随身,无所障碍,遍至十方供养诸佛不?及见彼等念佛相续不?复有众鸟,住虚空界,出种种音,皆是化作,汝悉见不?慈氏白言:如佛所说,一一皆见。”

佛又说:你们看见极乐世界的菩萨们,游行于虚空,他们所居的宫殿都能随身,没有障碍。飞行遍至十方,供养诸佛了吗?以及见到他们念佛相续不断吗?还有众多鸟,住在虚空中发出种种声音为大众讲经说法,这些都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你们全都看见了吗?弥勒菩萨回答说:是的,就像佛所说的一样,我们全都看到了。

“佛告弥勒:彼国人民有胎生者,汝复见不?弥勒白言:世尊,我见极乐世界人住胎者,如夜摩天,处于宫殿。又见众生,于莲华内结跏趺坐,自然化生。何因缘故,彼国人民,有胎生者,有化生者?”

佛告诉弥勒菩萨:西方极乐世界有胎生者,你们看见了吗?弥勒菩萨回答说:世尊,我看见极乐世界有住胎的人,如夜摩天人住在天上宫殿那样的快乐。又看见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都在莲花内结跏趺坐,自然化生。这是什么因缘,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有胎生的,有化生的呢?这里胎生是比喻,在莲胎中不能见佛闻法。

“边地疑城第四十”

这一品讲念佛往生极乐世界边地疑城的原因。

“佛告慈氏:若有众生,以疑惑心修诸功德,愿生彼国。不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于此诸智,疑惑不信。犹信罪福,修习善本,愿生其国。”

佛告诉弥勒菩萨:如果有一类众生以疑惑心,修种种功德,念佛愿求生西方极乐世界。但是他们不明了佛的四智,一不思议智:佛的智慧深不可测无所不能,也称成所作智。二不可称智:佛的智慧不能用语言尽述无所不知,也称妙观察智。三大乘广智:佛的智慧深广平等,也称平等性智。四无等无伦最上胜智:佛的智慧至高无上,究竟圆满,无与伦比,也称大圆镜智。对于这些如来果地上的圆满智慧,他们没有真正明了理解,心存怀疑。但深信六道轮回是罪,往生极乐世界是福,因此断恶修善,发愿往生极乐世界。

“复有众生,积集善根,希求佛智、普遍智、无等智、威德广大不思议智。于自善根,不能生信。故于往生清净佛国,意志犹豫,无所专据。然犹续念不绝,结其善愿为本,续得往生。”

又有一类众生,积集善根,希求佛的智慧、普遍智(大乘广智)、无等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威德广大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和不思议智)。但是他们认为自己的善根福德不够没有信心,所以对于往生清净佛国,意志不坚定,犹豫不决,依据不专。然而念佛相续不断,以念佛的功德,结合他善愿之力,仍然可以往生。

“是诸人等,以此因缘,虽生彼国,不能前至无量寿所,道止佛国界边,七宝城中。佛不使尔,身行所作,心自趣向,亦有宝池莲华,自然受身。饮食快乐,如忉利天。”

这两种有疑障的众生,一种是对佛智有疑惑,一种是对自己的善根有疑惑。他们虽然生到极乐世界,但不能见到阿弥陀佛听闻佛法。生于佛国边地,七宝城中。这不是佛使他这样,是他自己心里的疑惑所产生的障碍。他们也是在宝池莲花中自然化生,饮食快乐,像忉利天人一样。

“于其城中,不能得出。所居舍宅在地,不能随意高大。于五百岁,常不见佛,不闻经法,不见菩萨声闻圣众。其人智慧不明,知经复少,心不开解,意不欢乐,是故于彼谓之胎生。”

他们在疑城中不能出离。所居住的宫殿在地上,不能随意变化大小或在空中飞行。五百年之内,见不到佛,听不到佛讲经说法,见不到九品往生的菩萨、声闻圣众。他们心里有疑障,智慧不明,对经典的义理知道的很少。不能心开意解,生不起法喜,因此称他们为胎生。

“若有众生,明信佛智,乃至胜智,断除疑惑,信己善根,作诸功德,至心回向。皆于七宝华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须臾之顷,身相光明,智慧功德,如诸菩萨,具足成就。弥勒当知:彼化生者,智慧胜故。”

如果有众生能明了深信佛的圆满智慧,乃至四种殊胜智慧,断除疑惑,深信自己善根,修诸功德,至诚回向求生极乐世界。临命终时,蒙阿弥陀佛接引,在七宝池莲花中,自然化生,跏趺而坐。顷刻之间,身相光明、智慧功德都像诸菩萨们一样,具足成就。弥勒你们应当知道,这些九品化生的菩萨,都是智慧超胜的缘故。

“其胎生者,五百岁中,不见三宝,不知菩萨法式,不得修习功德,无因奉事无量寿佛。当知此人,宿世之时,无有智慧,疑惑所致。”

边地疑城中胎生的众生,五年中不见三宝,不知道菩萨日常生活中的修行方式,也不能修习种种功德,没有因缘奉事阿弥陀佛。应当知道这些人,过去世中没有智慧,怀疑自己的善根和佛的圆满智慧所导致的。

“惑尽见佛第四十一”

这一品讲边地疑城中的众生,疑惑断尽才能见佛闻法。

“譬如转轮圣王,有七宝狱,王子得罪,禁闭其中。层楼绮殿,宝帐金床,栏窗榻座,妙饰奇珍,饮食衣服,如转轮王。而以金锁系其两足。诸小王子,宁乐此不?慈氏白言:不也,世尊。彼幽絷时,心不自在,但以种种方便,欲求出离。求诸近臣,终不从心。轮王欢喜,方得解脱。”

佛说:譬如转轮圣王有七宝所造成的牢狱。王子犯罪,囚禁其中。牢狱里有层楼宫殿,金床宝帐以及栏窗榻座,用珍贵奇妙的众宝装饰得非常华丽。衣服饮食等物质生活享受都与转轮王一样。然而用金脚镣把他的双脚锁起来。这些小王子喜欢住在里面吗?弥勒菩萨回答说:“不愿意,世尊。他们被囚禁的时候,没有自由心里感到不自在,想尽种种方法,希望早日离开这个七宝牢狱。他求助于轮王身边的大臣,终究不能如愿。等到轮王欢喜的时候,才能得到解脱。”这里轮王比喻自心要真心忏悔;大臣比喻向外求佛菩萨。

    “佛告弥勒:此诸众生,亦复如是。若有堕于疑悔,希求佛智,至广大智。于自善根,不能生信。由闻佛名起信心故,虽生彼国,于莲华中不得出现。彼处华胎,犹如园苑宫殿之想。何以故?彼中清净,无诸秽恶。然于五百岁中,不见三宝,不得供养奉事诸佛,远离一切殊胜善根。以此为苦,不生欣乐。”

佛告诉弥勒菩萨,往生到边地疑城的众生,也像王子一样。如果他们心中夹杂疑悔,希求得到佛圆满的智慧以及四种殊胜智慧,对于自己的善根不能深信。但是听到阿弥陀佛名号,相信念佛能往生极乐世界,具足信愿行,虽然生到极乐世界,但在花胎中不能立即见佛闻法。他们在花胎内的生活,犹如处在花园宫殿之中。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在莲花胎内清净没有恶事,非常安乐。然而他们在五百年中,见不到阿弥陀佛及诸菩萨,听不到佛法,也不能供养奉事诸佛。无缘修习一切殊胜善根。他们以此为苦,对边地疑城的生活不会感到欣喜和快乐。

“若此众生,识其罪本,深自悔责,求离彼处,往昔世中,过失尽已,然后乃出。即得往诣无量寿所,听闻经法,久久亦当开解欢喜,亦得遍供无数无量诸佛,修诸功德。汝阿逸多,当知疑惑于诸菩萨为大损害,为失大利,是故应当明信诸佛无上智慧。”

如果边地疑城中的众生,知道错在对佛智和自己善根有怀疑,深深忏悔、责备自己的过失,要求出离边地疑城。过去世的过失全部改正了,才能出离。立即可以前往亲近阿弥陀佛,听佛讲经说法。但必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熏习,才能了解体悟佛所说的法,心生欢喜。也有能力遍供无量无数诸佛,修习种种功德。佛告诉弥勒菩萨,应当知道这两种疑惑对菩萨们造成很大的损害。失去了一生不退成佛的殊胜利益。所以应当明了深信诸佛无上的智慧。

“慈氏白言:云何此界一类众生,虽亦修善,而不求生?佛告慈氏:此等众生,智慧微浅。分别西方,不及天界,是以非乐,不求生彼。慈氏白言:此等众生,虚妄分别。不求佛刹,何免轮回。”

弥勒菩萨问佛道:为什么这个世界有一类众生,他们虽然也肯修善,但不想求生极乐世界呢?佛告诉弥勒菩萨,这一类众生,由于智慧浅薄,分别极乐世界比不上天界,所以他们不喜欢求生极乐净土。弥勒菩萨又问佛,这些分别西方不及天界的众生,因为他们有虚妄分别,所以不愿求生极乐世界。他们怎样能脱离轮回呢?

“佛言:彼等所种善根,不能离相,不求佛慧,深著世乐,人间福报。虽复修福,求人天果,得报之时,一切丰足,而未能出三界狱中。假使父母、妻子、男女眷属,欲相救免,邪见业王,未能舍离,常处轮回,而不自在。汝见愚痴之人,不种善根,但以世智聪辩,增益邪心,云何出离生死大难。”

佛回答弥勒菩萨,这些人对所修的善根,不能离相念念不忘,不求真实的智慧,贪图世间的福报享受,他们虽然修福,所求的却是人天福报。得报的时候,一切所愿都能满足,但终究不能出离三界牢狱。假使父母、妻子、男女眷属想要救他免却轮回,他的邪知邪见、分别、执著主宰着他,无法舍离。常在轮回中,被业力所支配不得自在。你们看愚痴的人们,不培植善根,只以世智聪辩来增长邪知邪见。又如何能出离生死苦海呢?世间法的善根是无贪、无瞋、无痴,出世间法的善根是大慈大悲。释迦牟尼佛是王子出身,他放下了荣华富贵出家修道,这是无贪、无瞋、无痴,讲经说法四十九年帮助众生离苦得乐这是大慈大悲。佛说到做到为我们做了一个好的榜样。

“复有众生,虽种善根,作大福田。取相分别,情执深重,求出轮回,终不能得。若以无相智慧,植众德本。身心清净,远离分别,求生净刹,趣佛菩提。当生佛刹,永得解脱。”

还有一类众生,虽然也种善根,修大福报,但是他们对做过的好事念念不忘,分别、执著的情执十分深重。纵然有心求出轮回,终究不能得到。如果以无相的智慧,培植一切功德根本,身心清净,远离妄想、分别、执著。一向专念阿弥陀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志趣是无上菩提。一生中决定往生成佛,永远脱离轮回的痛苦。

“菩萨往生第四十二”

这一品讲十方无量无边世界中的菩萨,念佛往生极乐世界的人数不可称计。

“弥勒菩萨白佛言:今此娑婆世界,及诸佛刹,不退菩萨,当生极乐国者,其数几何?佛告弥勒:于此世界,有七百二十亿菩萨,已曾供养无数诸佛,植众德本,当生彼国。诸小行菩萨,修习功德,当往生者,不可称计。”

弥勒菩萨向佛请教:现在娑婆世界以及十方诸佛刹土,证得位不的退菩萨,当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数有多少?佛告诉弥勒菩萨:在娑婆世界,有七百二十亿菩萨,已曾经供养过无数诸佛,培植无量的功德善本,当生极乐净土。也有无量无数位不退以下的小行菩萨,修习功德,当往生的人数无法计算。

“不但我刹诸菩萨等,往生彼国,他方佛土,亦复如是。从远照佛刹,有十八俱胝那由他菩萨摩诃萨,生彼国土。东北方宝藏佛刹,有九十亿不退菩萨,当生彼国。从无量音佛刹、光明佛刹、龙天佛刹、胜力佛刹、师子佛刹、离尘佛刹、德首佛刹、仁王佛刹、华幢佛刹,不退菩萨当往生者,或数十百亿,或数百千亿,乃至万亿。”

不但娑婆世界的无数菩萨,当往生极乐世界。他方佛国往生的菩萨,也一样无法计算。从远照佛刹,有十八万亿的大菩萨当往生。东北方宝藏佛刹,有九十亿不退菩萨,当往生极乐世界。从无量音佛刹、光明佛刹、龙天佛刹、胜力佛刹、师子佛刹、离尘佛刹、德首佛刹、仁王佛刹、华幢佛刹,这些诸佛刹土中的不退菩萨当往生的,或者数十百亿,或者数百千亿,乃至万亿。

“其第十二佛名无上华,彼有无数诸菩萨众,皆不退转。智慧勇猛,已曾供养无量诸佛,具大精进,发趣一乘。于七日中,即能摄取百千亿劫,大士所修坚固之法。斯等菩萨,皆当往生。”

其第十二佛名无上华,这个刹土有无数的菩萨,都已证得不退转位。智慧勇猛,曾经供养过无量诸佛。在修学上都具足大精进,发心趣向成佛的法门。他们在七日之中,就能摄取百千亿劫大菩萨们所修的功德之法。这些菩萨皆当往生。

“其第十三佛名曰无畏,彼有七百九十亿大菩萨众,诸小菩萨及比丘等,不可称计,皆当往生。十方世界诸佛名号,及菩萨众当往生者,但说其名,穷劫不尽。”

其第十三佛名无畏,这个刹土有七百九十亿大菩萨,诸小菩萨以及比丘四众等,人数无法计算。他们都当往生。十方世界诸佛的名号、刹土的名号,以及菩萨众当往生的人数,如果要详细的说出来,经无量劫的时间也说不完。

“非是小乘第四十三”

这一品佛告诉我们,净土法门不是小乘,是大乘中的无上微妙法门。

“佛告慈氏:汝观彼诸菩萨摩诃萨,善获利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得闻阿弥陀佛名号,能生一念喜爱之心,归依瞻礼,如说修行。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当获如上所说功德。心无下劣,亦不贡高。成就善根,悉皆增上。当知此人非是小乘,于我法中,得名第一弟子。”

佛告诉弥勒菩萨说,你看十方世界往生极乐世界的大菩萨们,他们能善巧地获得一生平等成佛的真实利益。《观无量寿经》上讲三福:一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善要具足这三个条件。如果有善男子、善女人,听闻阿弥陀佛名号,能生起一念欢喜爱好之心,归依瞻礼,依佛所说如法修行,当知此人,即获得往生净土一生圆满成佛的大利,应当获得如经上所说的种种功德利益。这个念佛人不会心存自卑,也不会贡高我慢,时时处处谦虚、厚道、老实念佛,这样成就增长善根。当知此人不是小乘根性,是诸佛如来所传授的第一法门中,排名第一的弟子。

“是故告汝天人世间阿修罗等,应当爱乐修习,生希有心。于此经中,生导师想。欲令无量众生,速疾安住得不退转,及欲见彼广大庄严、摄受殊胜佛刹,圆满功德者,当起精进,听此法门。为求法故,不生退屈谄伪之心。”

因此告诉你们天人、阿修罗等参加法会的大众们,应当爱好欢喜修习这个法门,生起希有难遇之心。以本经作为自己的导师,就是皈依阿弥陀佛,无论起心动念,所作所为都以本经为标准,不敢违背,方能令一切众生,甚至五逆十恶的众生,都能快速平等得到圆满的三不退。以及想要见到阿弥陀佛所摄受的广大、庄严、殊胜、微妙的极乐佛刹,想要圆满以上功德者,应当更加精进听闻接受这个法门,为求往生成佛,就不能生起退却虚伪之心。

“设入大火,不应疑悔。何以故?彼无量亿诸菩萨等,皆悉求此微妙法门,尊重听闻,不生违背。多有菩萨,欲闻此经而不能得。是故汝等,应求此法。”

假如遇到大火等极大的灾难,也不应该怀疑、后悔。为什么呢?因为十方世界无数的菩萨众,都是希求这个微妙的法门,能尊重听闻、深信切愿、依教奉行,对本经的教诲不生违背。十方世界有很多的菩萨众,希望听闻这部《无量寿经》、这个念佛法门,无奈因缘不具足而不能得到。所以你们大众有缘遇到,就要认真修学,应努力求得此法,在这一生中圆满成就无上佛道。

“受菩提记第四十四”

这一品讲佛给信受奉行本经的人,授记将来一定成佛。

“若于来世,乃至正法灭时,当有众生,植诸善本,已曾供养无量诸佛。由彼如来加威力故,能得如是广大法门。摄取受持,当获广大一切智智。于彼法中,广大胜解,获大欢喜。广为他说,常乐修行。”

若在将来之世,直到佛正法灭时,当有众生培植念佛的善根,已曾经供养过无量诸佛,由于诸佛威神力的加持,能在这一生中遇到如此广大法门《大乘无量寿经》。把世间的一切全部放下,完全接受这个法门,依教修行,就必定能获得广大圆满的真实智慧,对于这一法门彻底了解,生大欢喜。然后再把这个利益广为他人宣说,劝人常乐修习这个法门。

“诸善男子,及善女人,能于是法,若已求、现求、当求者,皆获善利。汝等应当安住无疑,种诸善本,应常修习,使无疑滞,不入一切种类珍宝成就牢狱。阿逸多,如是等类大威德者,能生佛法广大异门,由于此法不听闻故,有一亿菩萨,退转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这些善男子、善女人,对于念佛往生法门,或已经求得,或现在正在求,或将来要求此法者,都可获得往生不退成佛的殊胜利益。你们应当对这个法门坚信不疑,积功累德,应常修行学习,使心中没有疑惑、障碍,这样便不会迷失在世间五欲六尘、名闻利养等珍宝成就的三界牢狱之中。佛告诉弥勒菩萨,如上所讲对此法门深信不疑的菩萨们,能生起佛法广大法门之外的这个特别法门,由于未能听闻弥陀净土法门的缘故,有一亿菩萨在成佛的道路上,退失了无上菩提的心行。

“若有众生,于此经典,书写、供养、受持、读诵,于须臾顷为他演说,劝令听闻,不生忧恼,乃至昼夜思惟彼刹,及佛功德,于无上道,终不退转。彼人临终,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大火,亦能超过,生彼国土。是人已曾值过去佛,受菩提记。一切如来,同所称赞。是故应当专心信受、持诵、说行。”

倘若有人对于这一部经,能发心书写、供养、受持、读诵,在须臾之间为他人演讲宣说,劝人听闻这部经,不生忧愁烦恼,乃至昼夜思念西方极乐世界及阿弥陀佛的功德。这样的人在成佛的道路上决定不会退转。在他临命终时,假使三千大千世界充满劫火灾难,他也能避免。并能够顺利的往生极乐世界。这是由于他曾经供养过无量无数诸佛,诸佛如来为他授记。并得到一切诸佛如来的称赞。因此你们应当专心信受、持诵、宣说、奉行此经。

“独留此经第四十五”

这一品讲佛大慈大悲,在佛法灭后,特留此经住世一百年,普度一切罪苦众生。

“吾今为诸众生说此经法,令见无量寿佛,及其国土一切所有。所当为者,皆可求之。无得以我灭度之后,复生疑惑。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愍,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释迦牟尼佛说,我今天为一切众生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令一切众生见到阿弥陀佛,及极乐世界的殊胜庄严。你们应当发愿往生,这是大众都可以求得的。不要等到我灭度之后,又生起疑惑。将来佛法灭尽时(佛入灭后一万二千年),佛所说一切经论学习方法,都会在这个世界上消失。我以大慈悲心哀愍众生,特留此经在世间继续流通一百年。那个时候的众生,若有遇到这部经,肯依教奉行,随自己的心愿,都可以得到度脱。

“如来兴世,难值难见。诸佛经道,难得难闻。遇善知识,闻法能行,此亦为难。若闻斯经,信乐受持,难中之难,无过此难。若有众生得闻佛声,慈心清净,踊跃欢喜,衣毛为起或泪出者,皆由前世曾作佛道,故非凡人。”

佛示现在这个世间,是很难遇到、见到的这是第一难。佛所讲的经和修行方法,也是很难听到的这是第二难。遇到善知识这是第三难,闻法之后,能依教奉行,也很难得,这是第四难。如果听到这部经,能真正相信,欢喜受持,那是难中之难,没有比这个更难了,这是第五难,就好像过五关一样难能可贵。如果有众生听到阿弥陀佛名号和这部经,能生起慈悲心、清净心。同时内心踊跃欢喜,或者全身汗毛直竖,异常惊喜,甚至感动得流泪。有这种现象的人,都是由于前世曾经是个念佛修行的人,所以他不是普通人。

“若闻佛号心中狐疑,于佛经语,都无所信,皆从恶道中来,宿殃未尽,未当度脱,故心狐疑,不信向耳。”

如果听到阿弥陀佛的名号,心中怀疑,对于佛经上所讲的话都不相信。佛说这类人都是从三恶道来,过去世恶习气未尽。他们这一生不能得到度脱。因为心存狐疑,不肯相信念佛往生不退成佛的法门。

“勤修坚持第四十六”

这一品讲佛咐嘱大众要勤奋修行,坚守本经广为流通,救护一切众生。

“佛告弥勒:诸佛如来无上之法,十力无畏,无碍无著,甚深之法,及波罗蜜等菩萨之法,非易可遇。能说法人,亦难开示。坚固深信,时亦难遭。我今如理宣说如是广大微妙法门,一切诸佛之所称赞。付嘱汝等,作大守护。”

佛告诉弥勒菩萨,本经是一切诸佛如来念佛成佛的无上之法,是如来果地上十力四无畏,无碍融通,无所著取的甚深大法,以及菩萨的六波罗蜜等超出世间之法,不是容易遇到的。虽有法师大德讲经说法,也难用语言文字而为开示。坚固深信的人,非常希有是最难遇到的。我今如理宣说这样广大微妙的念佛法门,为十方一切诸佛所称赞。我咐嘱你们要当全力守护本经,广利众生。

“为诸有情长夜利益,莫令众生沦堕五趣,备受危苦。应勤修行,随顺我教。当孝于佛,常念师恩。当令是法久住不灭。当坚持之,无得毁失。无得为妄,增减经法。常念不绝,则得道捷。我法如是,作如是说。如来所行,亦应随行。种修福善,求生净刹。”

为利益一切有情众生能够脱离黑夜之苦,不要让众生沉沦堕落在六道轮回之中,备受危苦,你们应当勤奋修行,随顺我的教法。应当孝敬于佛,常常感念老师的恩德。应当让这部经典久住不灭。应当坚定受持,不能损毁丧失,不能妄自增减经典原文。常常念诵这部经和念阿弥陀佛,不能间断,就能快速的往生不退成佛。我的修行方法就是这样,所以就如是而说。如来的大愿大行,你们也应该随力而行。要种福修善,求生极乐世界。

“福慧始闻第四十七”

这一品讲一切众生由于过去生中福慧双修,善根成熟,才能闻到这部经,接受净土法门。

“尔时世尊而说颂曰:

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已曾供养诸如来,则能欢喜信此事。

恶骄懈怠及邪见,难信如来微妙法;譬如盲人恒处暗,不能开导于他路。

唯曾于佛植众善,救世之行方能修;闻已受持及书写,读诵赞演并供养。

如是一心求净方,决定往生极乐国;假使大火满三千,乘佛威德悉能超。”

这时世尊又以偈颂赞叹:如果不是过去生中福慧双修,就不能听到《无量寿经》。由于往昔生中已曾供养诸如来,才能欢喜、相信净土法门。但是造十恶业、骄傲、懈怠以及邪知邪见的人,难以相信如来所说的微妙法门。就像盲人长期处在黑暗之中,不能引导他人正确的道路。唯有过去曾经在无量佛所广植众善的人,发心续佛慧命,救度一切苦难的众生。听闻本经后能够深信,接受净土法门,依教奉行。同时天天读诵经典,并且落实到日常生活之中,还能为人讲解,赞叹流通,以此殊胜的利益供养大众。像这样一心一意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决定可以往生极乐世界。假使三千大千世界有再大的灾难,他们也不会受影响。承佛威神力的加持,都能得度往生成佛。

“如来深广智慧海,唯佛与佛乃能知;声闻亿劫思佛智,尽其神力莫能测。

如来功德佛自知,唯有世尊能开示;人身难得佛难值,信慧闻法难中难。

若诸有情当作佛,行超普贤登彼岸;是故博闻诸智士,应信我教如实言。

如是妙法幸听闻,应常念佛而生喜;受持广度生死流,佛说此人真善友。”

如来的智慧像大海一样深广无边,唯有诸佛才能彻底明了。即使是声闻用亿劫的时间来思量佛的智慧,尽其神通智力也不能测知。如来果地上的功德,只有佛的境界才能了知,也只有佛才能说得清楚,指示明白。得人身虽难,遇到佛更难。听闻净土法门而能信乐受持,这是难中之难,没有比这个更难能可贵的了。如果有众生依照本经的教诲,能够真信、切愿、奉行,在这一生当中必能作佛。他的行持,确实超过普贤菩萨久远劫修学的成就,定登彼岸。因此佛劝勉博学多闻,具有真实智慧的大乘菩萨们,应当相信佛真实的言语。如是难值、难闻、难信的妙法,今天我们很有幸听到了,就应当常常念佛,而生欢喜之心。不但自己受持这部经,而度脱生死,还要广泛弘扬本经,劝人念佛,出离生死。这样的人,佛称赞他们是真正的善知识。

“闻经获益第四十八”

这一品是讲与会大众听了释迦牟尼佛宣讲《无量寿经》之后,获得了不可思议的利益。

“尔时世尊说此经法,天人世间有万二千那由他亿众生,远离尘垢,得法眼净。二十亿众生,得阿那含果。六千八百比丘,诸漏已尽,心得解脱。四十亿菩萨,于无上菩提住不退转,以弘誓功德而自庄严。二十五亿众生,得不退忍。”

这时释迦牟尼佛已讲完这部经,娑婆世界的天上、人间有一万二千那由他亿众生,远离烦恼,得法眼净(证须陀洹果),二十亿众生证得阿那含果。六千八百比丘见思烦恼断尽,永脱三界,心开意解,证得阿罗汉果。有四十亿的菩萨,于无上菩提之道得不退转。他们以四十八愿利益众生的功德来庄严自己。有二十五亿众生,证得无生法忍(七地以上菩萨)。

“四万亿那由他百千众生,于无上菩提未曾发意,今始初发。种诸善根愿生极乐,见阿弥陀佛,皆当往生彼如来土。各于异方次第成佛,同名妙音如来。复有十方佛刹若现在生,及未来生,见阿弥陀佛者,各有八万俱胝那由他人,得授记法忍,成无上菩提。彼诸有情,皆是阿弥陀佛宿愿因缘,俱得往生极乐世界。”

有四万亿那由他百千众生,从来没有发心要成无上佛果,听佛说此法门之后,才开始发心。修诸善根,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见阿弥陀佛。佛说他们都能往生极乐世界。将来各自到十方世界次第成佛,同名妙音如来。又有十方佛土,有现在往生和将来往生,见阿弥陀佛的人。每一个世界有八万俱胝那由他的众生,蒙佛授记,得无生法忍,成就佛道。十方佛刹的念佛人,都是由于过去与阿弥陀佛有很深厚的因缘,都能往生到极乐世界。

“尔时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并现种种希有神变,放大光明,普照十方。复有诸天,于虚空中,作妙音乐,出随喜声。乃至色界诸天,悉皆得闻,叹未曾有。无量妙花纷纷而降。尊者阿难、弥勒菩萨,及诸菩萨、声闻、天龙八部,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这个时候,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并且出现种种希有的神奇瑞相。佛放大光明,普照十方。又有诸天人在虚空中演奏微妙的音乐,发出随喜赞叹之声。甚至色界诸天人,也都听到世尊宣说此经,赞叹这是从来没有听过的妙法,无量的妙花纷纷从天而降。阿难尊者和弥勒菩萨,以及参加法会的菩萨、声闻、天龙八部与一切大众,他们听完了这部经之后,都十分欢喜。并且真正的相信、接受,依照本经的教诲修行。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涂苦

普愿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