骷髅岛 坏掉的椰子:《达芬奇密码》掀起宗教风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6 03:10:11
《达文西密码》拥有三千万读者,更吸引二十万观众前往巴黎的教堂凭吊。作品否定基督的真实性,天主教会无法保持沉默,激进教徒强烈抗议。但电影也引起各方对西方宗教史及教义之争的反思。
畅销小说《达文西密码》(Da Vinci Code)被搬上银幕,意外地引发一场「宗教风暴」。丹布朗(Dan Brown)的这部以寻找圣杯为主题的悬疑小说,自二零零三年出版以来,至今全球销售量超过三千万本。
小说的开幕场景落在巴黎,使得法国这个号称拥有九成以上天主教徒的国家与这本小说结下不解缘,同时也暴露了这个一度以天主教为国教的国家已越来越「离经叛道」。
巴黎无疑是《达文西密码》的「受益者」,许多观光客读了小说后,专程到巴黎一游,书中凶案地点圣.苏琵斯教堂(Saint-Sulpice)吸引了约二十万游客。他们在教堂前大排长龙,目的很可能只是为了亲自感受小说中的鬼魅气氛;贩售纪念品的商店更是生意兴隆。法国教会所属的《基督家庭周刊》针对《达》书委托民调机构IPSOS进行调查,受访者中三分之二读过或听过这本书,虽然不到百分之一的人相信内容完全真实,但却有百分之三十的人认为故事「应该是真的」。
在读过该书的人中,相信抹大拉的玛莉亚是耶稣妻子的,比没有读过该书的多出三倍;四分之一的受访者怀疑《圣经》有关耶稣事迹的真实性;视耶稣为常人的占百分之四十一,视耶稣为先知的占百分之二十三,百分之十九认为耶稣兼具神性与人性,但有百分之九却认为耶稣是骗子。
法国主教会议面对以上的调查数字,态度审慎。天主教大主教狄法乐歌(Mgr Jean-Michel di Falco)扬言列席《达文西密码》在法国的首映,他说:「观众是有分辨能力的成年人,给他们机会,从电影中分析反省。」蔚蓝海岸尼斯城与坎城(戛纳、康城)同日上映该片,之后还有辩论会。
法国宗教狂热不再
虽然法国当下天主教徒的宗教狂热已随着个人主义的冒升而大为减退,但仍有部分宗教激进团体。《达》片上映前,传出有教会的激进团体在电影首映日,到圣米榭大道上的电影院抗议。一九八八年,《基督最后的诱惑》在法国上映时,因片中有耶稣与抹大拉的玛莉亚缠绵的镜头,遭到教会抵制并要求禁映,不过《基督最后的诱惑》还是如期上映,但座落于塞纳河旁拉丁区的电影院却突然着火了。
《达文西密码》比一九八八年《基督最后的诱惑》更具颠覆性,书中对历史翻案的章节对读者影响颇深,加上该片演员、制作阵容强大,对天主教的震撼相信更大。
由于这本小说彻底颠覆了《圣经》中有关天主教的历史、耶稣与抹大拉玛莉亚生下孩子、耶稣后代数千年流离失所,玛莉亚陵墓数度迁移埋藏等,都在影射天主教强权两千年来的追杀迫害。从来没有一本小说像《达文西密码》那样彻底否定基督的真实性,且拥有这么广大的读者群,发挥那么大的影响力。天主教会并未保持沉默,已经出版数部书针对教义、历史与共济会(FAM,Free and Accepted Masons)存在背景等反驳这本畅销小说。该书作者丹布朗甚至被控大量抄袭,但作者最终胜诉。
电影挟无限商机将全球放映,《达文西密码》抢在坎城影展举行期间,在坎城与美、法国的院线同步上映,其宣传效果与票房都被看好。天主教会极力反击,专门驳斥「达文西密码」网页及博客网站密集连线,甚至还有DVD与破解密码的电子游戏Demystificateurs。梵蒂冈大主教安吉罗亚马多(Mgr Angelo Amato)是教廷主管天主教义的重要人物,他说这部电影「充满反基督的恶意」,希望片商能换片名且标示「本片纯属虚构」。东正教教会与希腊、俄罗斯的极端民族主义者都大骂亵渎神明,俄罗斯东正教发言人说「愚蠢假设耶稣有野种是对基督教徒极大的羞辱」。
电影感染超过小说
电影的感染力超过小说,观众可能受「误导」,天主教影响力大的国家、教会要求将《达文西密码》列为限制级,「因为只有成年人才能分辨真实与虚构」。墨西哥主教会议强调:「教会的敌人滥用影像的力量与大众效应。」
《达文西密码》将历史与宗教传统混作一谈,作者将一般对天主教会的负面观点,譬如:憎恨女性、秘密结社、权力斗争与金钱交易等,很技巧的融入小说情节中,容易让人以为梵蒂冈教廷并非绝对圣洁光亮如大理石。但不少人认为,天主教会正可利用良机好好重建教义与形象。
其实,千年来因解读圣经所带来的教派分立,教廷曾经努力寻求基督世界大和解:一九六二年十月十一日,新任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召开全球基督教派大和解,二千四百多名教会代表,历经三年辩论、考据、分析,才将近九千条解读分歧的圣经教义达成和解共识,可惜教宗若望二十三世已蒙主宠召,继任的保禄六世总结和解成果,「教义宗旨只有一个──服务人群,服务的观念是教义和解的中心思想」。
但是《达文西密码》所造成的混乱,恐怕不仅是将那个职业分类上属「卖淫」的抹大拉的玛莉亚,变成耶稣的妻子,而且玛莉亚还经「生物自然法则」受孕生子。
小说的主轴就是孤儿寡母被强权迫害,保护他们的人太少,这支弱小的队伍,二千年来不得不奔跑躲避于天地之间。为求生存自保,这支嫡系因基因所赐发展出惊人的金融理财专业,小队伍枝叶渐繁茂,但千百万成员团结内聚万众一心,逃亡与猎杀总是围绕着大卫之星。
大卫之星作为受迫害者的护身符,不难令人联想到犹太复国主义,也就是所谓的「锡安主义」。破解「达文西密码」除了用数理逻辑外,也可从当代史中找到蛛丝马迹,这本小说似乎将犹太教与其族群的迫害,从纳粹德国转到梵蒂冈,将「反犹主义」思想起源化约至耶稣与抹大拉的玛莉亚,这对「苦命鸳鸯」身上。
二次大战过后,六十年来,西方世界反覆探讨反犹思想、种族歧视、灭族屠杀等课题。有关奥斯威辛集中营、大屠杀的电影总是光环普照,全球观众莫不以忏悔悲悯之情走出电影院。
《达文西密码》电影中只有巴黎美景与俊男美女,所有的悲情与苦难,都隐藏在那众里寻他千百度的圣杯,与抹大拉的玛莉亚这个神圣母亲的石棺里。
也许观众会因正义与爱情双双到临而获得一丝慰藉,但却不会忽略整部片中的追杀与逃亡,如庞大权力组织对特定目标的围剿歼灭。这才是教会有口难言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