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护理学名词解释:柳城常德桃花红 车胤故里读书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2:47:46

柳城常德桃花红 车胤故里读书香

  2010年03月30日

  一系列历史典故成为篆刻在常德灵魂深处的文化烙印,世代受诗书浸染、崇尚读书修身的常德人民将这股文气一脉相承,选择了坚守、传承与弘扬。玫瑰是美的,更美的是它的香味。常德这座古城新都的“香味”就在这充满个性的文化底蕴上,就在常德人崇学重修的品位上

  柳城常德桃花红 车胤故里读书香

  ■ 徐虹雨 李 璞 曾玉英 孙梦辉 《 人民论坛 》(2010年第7期)

  湖南常德,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一个具有两千多年筑城历史的古城。翻开她厚重的历史长卷,桃花红艳的福地洞天飘出了浓浓书香,善卷怀德让天子、车胤囊萤夜读、范文正公洗墨……一系列历史典故成为篆刻在这座城市灵魂深处的文化烙印,世代受诗书浸染、崇尚读书修身的常德人民将这股文气一脉相承,选择了坚守、传承与弘扬。玫瑰是美的,更美的是它的香味。常德这座古城新都的“香味”就在这充满个性的文化底蕴上,就在常德人崇学重修的品位上。

  尚学,让古都增添雅致魅力

  “古波盈盈石子黑,犹作砚池风雨色。八百年来迹不湮,小范老子曾洗墨。”这是清代著名政治家、学者、湖湘经世学派创始人陶澍的诗《范文正公洗墨池》的前四句。陶澍做官前曾主讲澧阳书院,并为书院留有一联:台接囊萤,如车武子方称学者;池临洗墨,看范希文何等秀才。

  据明代天顺版《大明一统志》、清同治13年(1874年)修订的《直隶澧州志》等史料记载,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幼年时曾在澧州求学,“效囊萤于早岁,诵读弥勤”,断齑划粥,挥毫泼墨,而终成大器,登进士第,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副宰相)。人们为了纪念范公并激励后人,便将他洗笔清砚的池塘叫做洗墨池。至今洗墨池地下水不枯竭,而且色若墨汁,是否因为范仲淹洗墨的缘故不得而知,但是洗墨池作为澧州学人的一种精神寄托却代代相传。

  与澧县一衣带水的津市,相传便是车胤囊萤夜读之地。车胤字武子,据《晋书·车胤传》记载:“车胤恭勤不倦,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经过刻苦读书,最后他官至吏部尚书。斯人已逝,但其“囊萤夜读”的动人故事一直为古今教科书所载,他“家虽贫,学不辍”的事迹与精神更成为中华子孙的蒙学典范。如今津市新洲镇还保留着车公祠、囊萤台、萤台书院、车胤墓等遗址,每年吸引不少海内外游客前来凭吊历史。

  古常德人崇尚读书,与当时书院逐渐兴盛有很大的关系。书院的出现,让读书人有了精神的家园,有了心灵的皈依。《直隶澧州志》记载:“澧阳分隶南服,所置书院自晋以后,列志乘者八。”这表明在澧州大地上,书院早在晋代就有了,到清初之时,载入史册的书院竟有八所之多,以至于澧水上下,“莫不涵泳圣泽,敦诗书而悦礼乐”,出现了“澧阳美冠南州,昔贤所羡,武子、文山之芳躅、文正之余泽流风,观感兴起,代有闻人”的繁盛局面,其中被推崇为蒙学典范的车胤、文山及文正三位皆与有名的澧州三大书院有关。

  清朝末年,融合了澧洲大地上自“囊萤台”、“水竹居”、“洗墨池”发展起来的“三大名胜”和“三大书院”系统文化内涵的“澧阳书院”转化为现代中学堂,后又更名为“澧县第一中学”。名称在变,不变的是继承中华民族崇尚知识的优良传统、吮吸范公书墨清香、仿效车公囊萤之风刻苦读书的治学精神。从澧州平原走出了被孙中山先生誉为“中华民国开国元勋”的辛亥革命总指挥蒋翊武;走出了无产阶级革命战士、中国革命著名的“五老”之一林伯渠;走出了“昨日文小姐,今日武状元”的文学大家丁玲……绿叶成荫子满枝,桃李芬芳耀环宇。

  为了更好地倡导学习之风,2003年,常德市委市政府正式亮出创建“学习型城市”的目标,这座充满文化与诗意的城市成了一个大讲堂,各种讲座、论坛、社区诗会定期纷纷上演,缕缕书香在城市上空弥漫……

  在“学习型城市”创建的过程中,读书,成为常德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追求;成为了这座城市精神成熟的催化剂;成为了一枚篆刻着“车胤囊萤夜读、范文正公洗墨”刻苦治学精神的“常德印”。

  沧浪文化,吹不散的千年诗风

  自古以来,澧州平原的学子苦苦耕耘,以期通过读书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宏愿。而受舟楫文化影响的水乡汉寿县、安乡县一带则沿袭着“沧浪文化”的火种,在水岸边,驾一叶自由的小舟,浅吟低唱。

  两千多年前,屈原的一曲“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的龙阳歌谣,在中华大地广为传唱,渐成滋养汉寿龙阳人文的诗魂。

  作为洞庭湖西滨的汉寿,沧水、浪水汇流此处,为流域文化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地理、人文环境,同时,“唯楚有才”的楚国领地也为诗坛群星的闪烁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杜甫神游,写出了沧水神韵:“沧浪水深青溟阔,欹岸侧岛秋毫末。”刘禹锡远望,留下了民俗佳诗:“县门白日无尘土,百姓县前挽鱼罟。主人引客登大堤,小儿纵观黄犬怒。鹧鸪惊鸣绕篱落,橘柚垂芳映窗户。沙平草绿见吏稀,寂历斜阳照县鼓。”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最伟大、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屈原也曾行吟沧浪水,作《渔父》辞。汉寿,这一方被水赋予了无限灵韵的土地,血脉里流淌出永恒的“骚体”。如今,它成为了全国第一批“中华诗词之乡”, 全县所有乡镇和县直机关都成立了诗词领导小组,民间自发建立了诗词活动小组近百个。

  如今,诗风更是吹遍常德大地。从1991年开始,崇尚文化的常德人更是将诗歌文化发扬光大,以市城区沅江防洪大堤为载体,历时10年修建大型文化工程——中国常德诗墙。诗墙荟萃了中国当代名家诗词、书法、美术精品镌刻于一墙,被称为世界最长的诗、书、画、刻艺术墙,载入了世界文化工程的史册。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称它为“诗国长城”、“半部文学史”。如今,民间诗社如雨后春笋,在沅澧大地拔节而出,每两年一届的“中国诗人节”将常德的诗教文化逐渐推向全国文化大舞台。

  读书,让新城焕发文化魅力

  漂亮的高楼,宽敞的道路,时尚的广场……这些都只是城市的骨架,而文化,才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没有文化的城市,只是钢筋水泥混凝土的堆积;没有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城市就没有了灵魂与活力。当今世界,城市的最终竞争力就是文化。常德市委市政府深知这一点,在城市里播洒着文化的种子,在市城区所有社区都建立和完善市民学校,建设了图书室等社区学习教育阵地,并不断完善远程教室、乡村阅览室、农家书屋等农村文化设施。城市文化品位的提高,除了设施“硬件”之外,离不开市民文化素养的“软件”。针对市民不同需求,常德在全社会培育“多读书、读好书”的文明风尚,让不同阶层的老百姓都能共享文化盛宴,营造了满城浓郁的书香和崇尚学习的氛围。

  读书活动的广泛开展,让市民受到教育,素质得到提高,不少人的命运也因此而改变。只有初中学历的符国华,在不断的学习中,成长为企业著名的免检工人,对数千页的全英文操作手册了如指掌,他向人诠释了“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的真谛;陈驰山,津市保河堤镇铜盆村农民,一边耕田种地,一边节衣缩食、积攒书费,最终成长为农民哲学家、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学部委员、全国人文科学优秀专家学者,他以实际行动为“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做了最好的注解;郭云青,石门县蒙泉镇退休教师,2001年,67岁的他参加了北师大硕士研究生课程班学习,成为全国年龄最大的在读硕士研究生,他向我们展示了“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的内涵……无数好学的常德人从基层崛起,靠不断读书向命运挑战并获得成功,这样的传奇在常德屡见不鲜。

  读书活动进家庭入社区,融洽了家人邻里的感情,营造了一个和谐的社会环境。津市农办退休干部、全国“三八”红旗手鲁云英爱好文学,先后发表了数百万字的文学作品,女儿周妊紫也是文学爱好者,曾因事业不顺一度低落,贪恋牌桌,母亲将女儿拉向书桌,鼓励她重振旗鼓。几年后,母女俩出版了《母女小说选》,成为湖南小有名气的“母女作家”。澧县信用社退休职工万方玉向全家人发出了“创建学习型家庭、争做高素质公民”的号召,制定了家规家训,给每个家庭成员都建立了学习档案,被全国关工委评为“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

  企业、单位在读书学习活动中,更好地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增加了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为了打破烟草原料瓶颈制约,中烟公司常德卷烟厂鼓励技术人员、一线工人自主创新。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普通职工钟科军等人刻苦攻读分析化学,先后主持、协助开发了“极品芙蓉王”、“亚金芙蓉王”、“黄盖芙蓉王”等传统烤烟型卷烟产品,撰写的《卷烟产品综合销售技术方法与实践》等论文在国际上引起较大反响。

  读书之风还吹到了农村,将科学的工作方法、先进的技术吹到田间地头,吹到农民心坎中。常德市通过创建学习型村镇、开展现代远程教育、乡村夜话、实用技术培训等学习活动,引导农民在学习中致富,农民人均收入稳定增长,已近4000元。桃源县官家洲村青年农民马兴志遍访名师苦学农业种养技术,先后被评为“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标兵”、“湖南省劳动模范”。在他的带领下,官家洲村成为全省闻名的“农业生态村”、“小康明星村”。石门县易家渡镇军垱桥村这个500户的小村涌现出了170多名博士、硕士和大学生,没有发生一起治安事件,成为名副其实的“秀才村”、“和谐村”。

  常德通过一系列读书活动的开展,有效净化了社会风气,改善了人的精神风貌,并为城市创建注入了厚重的人文基础和深刻的文化内涵。现在读书和学习已成为常德城乡的流行语言和热门课题,成为领导干部报告的“主题词”,成为群众茶余饭后的“口头禅”,一些同志在晋升、就业时把参加培训、考试作为正途,而不是找关系、走后门。打牌赌博的少了,交流学习的多了;买电脑、买书柜的多了,买麻将桌的少了。过去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牌桌已很难看到,取而代之的是市民学校、老年大学、文化广场。

  全民读书活动的蓬勃开展,还为常德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劲活力。目前,常德年生产总值已突破1000亿元大关,综合经济实力进入全国百强,经济总量居全省第三位。常德还相继获得了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华诗词之市、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市等众多殊荣。中国学习型城市论坛网把常德列为“全国十大学习之星城市”。 2004年,常德市入选了中央电视台组织的“全国十大魅力城市”,入选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常德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良好的社会风气。

  一个城市的自信需要文化底气,一个城市的文化不仅是城市张力和凝聚力的凸显,更是一个城市发展的活力源泉。常德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市创学办主任覃清香对记者说:“常德偏居湘西北一隅,是个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城市,我们感到自信的是,自古以来文化一直是我们的特色,是我们出示给外界的一张城市名片。我们有责任让这张名片更加焕发光彩!”(作者单位:徐虹雨 李璞  常德市委宣传部新闻中心记者;曾玉英  常德日报社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