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婴尿道垂出一块肉:2012年行测做题技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3:12:53

公务员考试行测之削弱论证类解题思路

削弱论证题型是目前公务员考试中逻辑判断的重点内容,无论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还是公务员联考,此类题型所占的比重都相当之高,考生普遍的反应是此类题目理解起来相对容易但是准确性却很难把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考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或者是日常理解直接做题,忽略了

  削弱论证题型是目前公务员考试中逻辑判断的重点内容,无论是国家公务员考试还是公务员联考,此类题型所占的比重都相当之高,考生普遍的反应是此类题目理解起来相对容易但是准确性却很难把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考生按照自己的思维或者是日常理解直接做题,忽略了逻辑判断的思考角度,一般情况下,对于削弱论证题型应按照步骤思考,具体通过一个例题说明。

  例题:科学家发现,生活在大的群体之中的鸟类,比生活在孤岛之中的鸟类大脑中有着更多的新的神经元,也有着更强的记忆力。他们据此向人类发出忠告:如果你是一个孤独者,你最好结交一些朋友,否则就会丧失你宝贵的脑细胞,导致记忆力低下。

  下列哪项如果为真,最能反驳上述观点?

  A、人类的大脑和鸟类根本不同

  B、人脑比鸟类大脑发达得多

  C、很多交友多的人记忆力并不好

  D、很多孤独者的记忆力非常好

  答案:D 解题思路

  第一步:对于论证类题目首先需要找到的是题目的结论,题目中要求反驳的是观点,通过阅读题目得知所描述的观点是“孤独的人记忆力低下”;

  第二步:然后分析得出结论的前提,阅读题目可知前提为“孤独的鸟记忆力低下;

  第三步:针对已经得出的“孤独的鸟记忆力低下à孤独的人记忆力低下”这一命题,研究选项,选择削弱力度最大的选项,我们知道削弱结论>削弱论证关系>削弱前提>他因削弱。这一步也是最难的步骤,大部分考生对于这道题会产生很多的疑惑。

  选项A中起到了削弱作用,属于削弱论证关系;

  选项B为无关选项;

  选项C为他因削弱;

  选项D为削弱结论。所以选择D选项。

  注意的是不要被自身的日常知识所影响,从论证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一定只从题目所给出的信息出发,按照做题的顺序一步一步走,才能提高准确率,同时通过大量题目的训练提高做题速度。

2011年公务员行测技巧:组合数列的应试策略

公务员考试中所涉及的组合数列,就是由两个或多个数列组合而成的新数列,一般是把基础数列重新排列组合或者经过简单运算得到的新的数列。介于数字个数的限制,目前考到的题型一般都是两或三个简单数列的组合形式。相应的,解题过程中只要把两个拆开即可。

  公务员考试中所涉及的组合数列,就是由两个或多个数列组合而成的新数列,一般是把基础数列重新排列组合或者经过简单运算得到的新的数列。介于数字个数的限制,目前考到的题型一般都是两或三个简单数列的组合形式。相应的,解题过程中只要把两个拆开即可。

  在数列重新组合的过程中,具体还可划分为以下两种:有分隔符的和没有分隔符。前者直接把两个简单数列放在一起,目前考到的题型有以下几种:

  一、两个数列的简单交叉

  将奇数项和偶数项分开来看,分别得到一个或两个简单基础数列。

  例1 3、15、7、12、11、9、15、( )

  A、6   B、8   C、18   D、19

  解析:奇数项和偶数项分开来看,奇数项3、7、11、15是一个等差数列,偶数项15、12、9、()也是一个等差数列。

  例2 1、4、3、5、2、6、4、7、( )

  A、1   B、2   C、3   D、4

  解析:奇数项1、3、2、4,偶数项4、5、6、7,奇数项规律不明显偶数项规律明显,则奇数项的规律有可能跟偶数项有关系,观察得:1+3=4、3+2=5、2+4=6、4+?=7,故应选C。

  二、两个数字分组

  先两两分组,分组后组内进行简单的加减乘除四则运算,即可得到一个简单基础数列。

  例1 1、1、8、16、7、21、4、16、2、( )

  A、10   B、20   C、30   D、40

  解析:每两个数字看成一个整体,则(1、1) (8、16) (7、21)  (4、16) (2、?),分组后组内进行除法运算得到:1、2、3、4、5,故应选A。

  例2 4、5、8、10、16、19、32、( )

  A、35   B、36   C、37   D、38

  解析:先两两分组,分组后组内进行减法运算得到:1、2、3、4简单的等差数列,故原数列未知项为36,选择B.

  无论交叉数列还是分组数列,都是人为的把原数列拆开然后再寻找规律,因此,交叉数列和分组数列在原理上是一致的,在公考中有很大一部分题型是交叉和分组的方法都能得出正确答案。

  三、数位组合

  例1 232,364,4128,52416,(  )

  A、64832   B、624382   C、723654   D、87544

  解析:此数列数位比较多,不像一般见到的数字推理题。将每个数字的各个组成数字拆开来看得:(2、3、2)(3、6、4)(4、12、8)(5、24、16),看各数字的首位得:2、3、4、5、6,其次:3、6、12、24、48,故应选择A.

  例2 448,516,639,347,178,( )

  A、163   B、134   C、785   D、896

  解析:此数列数位也比较多,但位数相对比较整齐,应是每个数字本身存在规律。观察得:4+4=8、5+1=6、6+3=9、3+4=7、1+7=8,故应选择B。

公务员行测判断推理之定义判断类题目解题法

定义判断这一题型是判断推理模块四大题型之一,在历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及省级公务员考试中是逢考必出的一种题型,题目数量一般是10道题。那么对于定义题应该如何做呢,方法叫做搜索关键词,我们先来介绍第一个关键词——主体,对于如何应用主体,下面将进行详细阐述。

  定义判断这一题型是判断推理模块四大题型之一,在历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及省级公务员考试中是逢考必出的一种题型,题目数量一般是10道题。定义判断虽然题目不难,但是正确率普遍不高,主要是定义的题目越来越长了,考生做题时没有心思把题读完,看选项的时候前面读的东西忘的也就差不多了,所以随便选一个。那么对于定义题应该如何做呢,方法叫做搜索关键词,我们先来介绍第一个关键词——主体,题目中主体出现后先浏览一遍选项看主体是否都符合,如何主体对不上,后面再说什么都不能满足该定义,下面结合例题进行详细阐述。

  例1、立体农业是指农作物复合群体在时空上的充分利用。根据不同作物的不同特性,如高秆与矮秆、富光与耐荫、早熟与晚熟、深根与浅根、豆科与禾本科,利用它们在生长过程中的时空差,合理地实行科学的间种、套种、混种、轮种等配套种植,形成多种作物、多层次、多时序的立体交叉种植结构。根据上述定义,下列属于立体农业的是(    )(2008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第66题)

  A、甲在自己的玉米地里种植大豆

  B、乙在自己承包的鱼塘不但养鱼,还种植了很多莲藕

  C、丙在南方某地区承包了十亩稻田,特意引种了高产的水稻新品种

  D、丁前年承包了-座山,他在山上种植了大量苹果树,并在山上养殖了大量蜜蜂

  答案:A解析]关键词“农作物复合群体”,A选项玉米和大豆符合农作物复合群体,B选项鱼不是农作物,同样D中蜜蜂也不是农作物,C选项都是稻田,没体现复合群体,因此选择A选项。

  例2、公文是指国家机关在处理公务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法定效力和规范体式的文字材料。(2008年河北公务员考试行测第67题)

  根据以上定义,下列不属于公文的一项是( )

  A、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授予滹沱河生态开发整治工程市长特别奖的决定》

  B、文化部《关于同意邀请新加坡歌手林俊到江苏演出的批复》

  C、北京政府《关于2007年北京地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毕业生就业派遣工作安排的通知》

  D、东北师范大学教务处《关于2008年度工作情况的报告》

  答案:D解析]关键词“国家机关”,D选项中‘东北师范大学教务处’不属于国家机关,所以不符合公文的定义,因此选择D选项。

  3、环境承载力是生态系统在维持生命机体的再生能力、适应能力和更新能力的前提下,承受有机体数量的限度。(2010年4月25日多省联考行测第57题)

  根据上述定义,下列不属于保护环境承载力措施的是:( )

  A、政府规定每平方公顷草场放牧的牲畜数量

  B、某地政府出资修缮年久失修的道路,并规定载重超过20吨的车辆禁止通行

  C、为防止外人随意游牧,政府将草场划分给牧民个人并在边界安装围栏

  D、某风景旅游区规定,每天进入景区的旅游人数不得超过1000人

  答案:B解析]关键词“生态系统”,B选项中‘道路’不属于生态系统,所以不符合保护环境承载力措施,因此选择B选项。

  通过以上三道的讲解,可以看出搜索关键词对于定义题是至关重要的。所以,在做定义判断的题目时一定要建立搜索的意识,搜索到关键词可以大大的提高做题的速度与准确率,希望考生日后多加练习,技巧和实践相结合才能达到快速有效之解题的目标。

2011年公务员行测:不定方程类题目的解法

在公务员考试中,大家经常会遇到一种比较头痛的题目,那就是不定方程类的题目,很多考生都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其实,这类题目,只要掌握了常考的类型和典型解法,在考场上解决掉这类题目还是非常简单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考试中经常遇到的不定方程类型与解法。

  在公务员考试中,大家经常会遇到一种比较头痛的题目,那就是不定方程类的题目,很多考生都会有无从下手的感觉。其实,这类题目,只要掌握了常考的类型和典型解法,在考场上解决掉这类题目还是非常简单的,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考试中经常遇到的不定方程类型与解法。

  类型一,利用数字特性,结合代入法

  这类题目往往是会利用数字特性,例如整除、奇偶、尾数等特性,然后结合代入法,得到正确答案。

  例1、共有20个玩具交给小王手工制作完成。规定制作的玩具每合格一个得5元,不合格一个扣2元,未完成的不得不扣。最后小王共收56元,那么他制作的玩具中不合格的共有(   )个。

  A、2    B、3    C、5    D、7

  解析:设合格为x,不合格为y,所以5x-2y=56,而由5x=2y+56可知,2y+56一定是5的倍数,因此,可以排除B、C;代入D选项,y=7,解得x=14,x+y>20,排除,只剩下A选项,(代入A,y=2,x=12,x+y<20,满足题目条件),所以选A。

  例2、一个人到书店购买了一本书和一本杂志,在付钱时,他把书的定价中的个位上的数字和十位上的看反了,准备付21元取货。售货员说:“您应该付39元才对。”请问书比杂志贵多少钱?(  )

  A、20    B、21    C、23    D、24

  解析:设书的价格为x,杂志的价格为y,根据题意,我们很容易知道x+y=39,题目让我们求x-y,根据奇偶特性,两数和为奇数、两数差也为奇数,因此我们知道了排除A、D,所以答案不是B就是C,将选项B代入,x+y=39、x-y=21,可以解得x=30,y=9,根据题意有3+9=12,不满足题意;将选项C代入,可以解得x=31,y=8,满足13+8=21的条件;因此选C。

  例3、有271位游客欲乘大、小两种客车旅游,已知大客车有37个座位,小客车有20个座位。为保证每位游客均有座位,且车上没有空座位,则需要大客车的辆数是(   )

  A、1辆    B、3辆    C、2辆    D、4辆

  解析:设大小客车分别为x、y,根据题意有37x+20y=271,由于20y是尾数为0的数,因此,37x的尾数一定是1,代入选项,只有选B。

  类型二,利用特解思想

  这类题目,往往要求大家解不定方程组,解的时候,我们只需要将某一个未知数设为0,往往是系数较大的未知数,然后求解。

  例4、甲买了3支签字笔、7支圆珠笔和1支铅笔,共花了32元,乙买了4支同样的签字笔、10支圆珠笔和1支铅笔,共花了43元。如果同样的签字笔、圆珠笔、铅笔各买一支,共用多少钱( )

  A、10元    B、11元    C、17元    D、21元

  解析:设签字笔、圆珠笔、铅笔的价格分别为x、y、z,得方程组:3x+7y+z=32,4x+10y+z=43,为典型的不定方程组,可以利用特解思想,令系数较大的y=0,然后求解,得到x=11、z=-1,所以x+y+z=10,选A。

  例5、去超市购买商品,如果购买9件甲商品、5件乙商品和1件丙商品,一共需要72元;如果购买13件甲商品、7件乙商品和1件丙商品,一共需要86元。若甲、乙、丙三种商品各买2件,共需要多少钱?

  A、88    B、66    C、58    D、44

  解析:解法同例4,解得2(x+y+z)=88,选A。

  类型三,单纯利用代入法来解

  这类题目条件不多,只需要单纯地用代入法,就可以将答案找到。

  例6、装某种产品的盒子有大、小两种,大盒每盒能装11个,小盒每盒能装8个,要把89个产品装入盒内,要求每个盒子都恰好装满,需要大、小盒子各多少个?(    )

  A、3,7    B、4,6    C、5,4    D、6,3

  解析:设大小盒分别为x、y,则有11x+8y=89,由于没有其他条件,我们只能采取直接代入法来解,最终,只有A选项符合条件,选A。

  例7、有若干张卡片,其中一部分写着1.1,另一部分写着1.11,它们的和恰好是43.21。写有1.1和1.11的卡片各有多少张?

  A、8张,31张  B、28张,11张  C、35张,11张  D、41张,1张

  解析:本题采用代入排除法。将选项中的数代入验证。只有选项A满足。所以选择A选项。

  综上所述,在考试的时候,如果大家遇到不定方程的题目,只需要按照这几种常见思路去解,应该可以很容易解答。

公务员行测考试:资料分析"比重"概念的应用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资料分析题型是: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推测和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然而资料分析一般会考4篇,比重是比较大的,所以值得考生重视。

  资料分析主要测查报考者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的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针对一段资料一般有1~5个问题,报考者需要根据资料所提供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推测和计算,从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符合题意的答案。

  资料分析一般来说考4篇,每篇5题,共20题,这在行测考试中占的比重比较大,下面我们着重介绍资料分析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比重。

  比重,即是部分占总体的比率,在资料分析中有一种题型叫比重,下面首先举个简单的例题介绍下比重:

      全校总数 (千人)   研究生(千人)     比重

  2000  100          20        20%

  2001  100*(1+10%)   20* (1+10%)      20%

  若:

      100*(1+10%)   20* (1+8%)    小于20%

      100*(1+10%)   20* (1+12%)    大于20%

  可以看出,如果研究生的增长率等于全校总人数的增长率时,比重不变;

  如果研究生的增长率小于全校总人数的增长率时,比重下降;

  如果研究生的增长率大于全校总人数的增长率时,比重上升;

  如果用A和B同时表示部分和整体的量,则有以下规律:

  下面我们应用比重的这个规律做几道题:

  例1、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2009年4月份中国汽车产销数据显示,在其他国家汽车销售进一步疲软的情况下,国内乘用车销量却持续上升,当月销量已达83.1万辆,比3月份增长7.59%,同比增长37.37%。(2010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

  乘用车细分为基本型乘用车(轿车)、多功能车(MPV)、运动型多用途车(SUV)和交叉型乘用车。其中,轿车销量比3月份增长8.3%,同比增长33.04%;MPV销量比3月份下降3.54%,同比下降4.05%;SUV销量比3月份增长19.27%,同比增长22.55%;交叉型乘用车销量比3月份增长3.62%,同比增长70.66%。轿车、MPV、SUV和交叉型乘用车销量占4月份乘用车总销量的比重分别为71%、2%、6%和21%。

  94、关于2009年3月份各种车型销量在总销量中所占比重的描述,以下正确的是(    )

  A、交叉型乘用车低于21%    B、SUV超过6%

  C、MPV超过2%        D、轿车超过71%

  解析:C 题目要求描述各种车型销量在总销量中所占比重,我们 依次看一下,A交叉型乘用车3月份的增长率为3.62%,而汽车总销量3月份的增长率为7.59%,部分的增长率小于总体的增长率,所以比重下降,即4月份下降到了21%,所以3月份一定高于21%,即A错误;同理B 选项SUV3月份的增长率为19.27%,而汽车总销量3月份的增长率为7.59%,部分的增长率大于总体的增长率,所以比重上升,即4月份上升到了6%,所以3月份一定不到6%,即B错误;同理C 选项MPV3月份的增长率为下降了3.54%,而汽车总销量3月份的增长率为7.59%,部分的增长率小于总体的增长率,所以比重下降,即4月份下降到了2%,所以3月份一定超过2%,即C正确;同理D 选项轿车3月份的增长率为8.3%,而汽车总销量3月份的增长率为7.59%,部分的增长率大于总体的增长率,所以比重上升,即4月份上升到了71%,所以3月份一定不到71%,即D错误;

  例2、根据以下资料,回答136-140题。(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

  全国2007年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共计220868项,同比增长7%;总成交金额2226亿元,同比增长22.44%;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突破百万元大关,达到100.78万元。

图1:1996-2007年全国技术合同成交金额

  2007年全国工签订技术开发合同73320项,成交金额87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3.5%和22.2%;共签订技术转让合同11474项,成交金额420亿元,成交金额同比增长30.8%;技术服务和技术咨询合同成交金额分别为840亿元和9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20.9%和5.9%。

图2:2007年全国各类技术合同成交金额构成

  2007年,在全国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中,涉及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专利、记成电路、生物医药、动植物新品种等各类只是产权的技术合同共计109740项,成交金额1477亿元,较上年增长23.5%。其中,技术秘密和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的技术交易成交额居第一、二位,技术秘密合同成交76261项,成交金额1008亿元,较上年增长29.2%;计算机软件著作权合同成交27617项,成交金额255亿元,较上年增长了15.4%。

  138、下列关于2006年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等四类合同占全国成交金额比重的图形,描述正确的是( )

  解析:B 此题又涉及到了各部分占总体的比重,又是比重的概念,我们只要看技术咨询和技术转让即可,其中技术咨询2007年的增长率为5.9%,而全国成交金额的增长率为22.44%,部分的增长率小于总体的增长率,比重下降,所以07年下降到了4%,即06年一定高于4%;而技术转让07年的增长率为30.8%,全国成交金额的增长率为22.44%,部分的增长率大于总体的增长率,所以比重上升,即07年上升到了19%,所以06年一定没有到19%,综合选B.

  熟练掌握“比重”的用法在解决资料分析这一类问题时非常好用,因此,学员需要了解部分和整体增长率的变化,从而掌握比重的用法,应对这个规律做到烂熟于心。

公务员行测:找准突破口 巧做选词填空题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中,一般情况下,对于这样文段材料有明显提示的选词填空题,可以其中一个空作为突破口,如果能确定其中一空答案的唯一性,那么另外几个空只要直接带入满足文意即可选择。下面我们通过几道题目来讲解一下。

  很多同学在做选词填空题的时候,经常会有些犯怵。感觉每个选项带进去都对,因此拿不定主意。其实,选词填空题也是有它的技巧可循的,试想一下,一段文字材料挖一个或几个空,让你填几个词进去,如果没有材料本身的提示和限制的话,那么汉语的博大精深,可以使我们发挥联想用很多词语去填充,但考试毕竟是需要标准答案的,如何设立一个唯一正确的答案呢?只有通过文段材料的前后文进行限制。具体而言,就是说,你选择的选项应该是能够和文段所提供给你的信息相吻合,相呼应。一般情况下,对于这样文段材料有明显提示的选词填空题,可以其中一个空作为突破口,如果能确定其中一空答案的唯一性,那么另外几个空只要直接带入满足文意即可选择。下面我们通过几道题目来讲解一下。

  例1、作为一个公司领导,不需要、也不可能事必躬亲,但一定要  ,能够在注重细节当中比他人观察得更细致、  ,在某一细节的操作上做出榜样,并形成  ,使每个员工都不敢马虎,无法  。只有这样,企业的工作才能真正做细。

  填人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明察秋毫 周密 威慑力 搪塞

  B、明辨是非 周详 使命感 推脱

  C、抓大放小 透彻 好习惯 塞责

  D、高瞻远瞩 入微 内聚力 敷衍

  答案:A 解析:这道题非常典型。我们可以看到文段材料有四个空。对于空比较多的题目,我们肯定不能每个空都带入作答,因为,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那样做只会浪费时间,即使选对了,也是得不偿失的。因此,针对这样的题目,我们一般是采用,逐个空突破法,也即是说,找准一个空,如果能够确定答案,那么其他只需带入看通顺否,便能作答。这道题,我们发现四个选项中每个词都不一样,共有16个不同的词语,更让我们知道突破法是可用的。文段第一空“但一定要       ”,后面有一句话,“能够在注重细节当中比他人观察得更细致”,而“注重细节当中比他人观察得更细致,”这正好就是明察秋毫成语的体现,其他几个对应第一空的成语均不符合。从而锁定A答案。

  还可以从第三个空突破,发现第三个空“形成    ”后面有“使每个员工都不敢马虎”这提示了我们应选威慑力,只有形成了“威慑力”,才能使员工“不敢”,其他几个对应第三空的选项均不能符合。

  所以,不管是通过第一个空,还是通过第三个空,只要是找准这两个空中任何一个,都能够选出答案,把其他两个词语,“周密”,“搪塞”,带入发现也很通顺,符合要求,因此答案只能是A。

  例2、发展与壮大文化产业,既要盯着市场做文章,  文化生产部门的自我生存能力,最大限度地让文化产品增值;又不能唯市场是从,一味  市场低层次需求,让那些格调不高的文化产品大行其道。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扩大 限制   B、维护 满足   C、提高 降低   D、增强 迎合

  答案:D 解析:这道题从第一空我们不太容易做出答案,发现第二空前面提到“唯市场是从”,  “  低层次需求”,格调不高的文化产品大行其道,这些词语都含有很强烈的贬义色彩, 对应第二空的选项只有D项当中的迎合是带有贬义色彩的词语,因此答案只能选择D。

  例3、历史是前进的历史,历史是革命的历史、辉煌的历史、悲哀的历史。人民总会在  之后,认认真真地  历史的是非功过。然而,无论什么样的历史,什么时段的历史,当它面对一个人的时候,总是会毫不留情地  他的灵魂。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事过境迁 评价 拷问  B、尘埃落定 回顾 净化

  C、痛定思痛 检验 感化  D、物是人非 反省 触动

  答案:A 解析:这道题也是三个空,如果每个选项都带进去会很难判定答案,因此,可以选择突破口。发现四个选项的词语都不一样,更加告诉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找突破口。第一空、第二空不容易判定选项,从第三个空入手,发现第三空前面有“毫不留情地”,和毫不留情搭配的只能是“拷问”因此,这样可以得出答案只能选A。

  例4、从20世纪90年代“人类基因工程”计划启动之日起,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基因专利争夺战,因为谁拥有专利,就意味着谁就能在国际上获得  基因产业的“王牌”,谁就能拥有今后基因开发的庞大市场,为此,美国等少数发达国家大量地将阶段性研究成果  申请了专利。

  依次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向是( )

  A、垄断   抢先  B、操纵  独立  C、控制   自发  D、专营  及时

  答案:A 解析:这道题目俩个空,从前面几题,我们已经可以看出,有时候通过其中一个空就可以得出答案,我们发现文段第一空不太好做出答案,然而文段当中有“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基因专利争夺战,这告诉我们第二个空,美国等少数国家将研究成果应该是“抢先”申请了专利,用独立 自发和及时都不能体现出基因专利争夺战的意味。而A选项带入,发现垄断王牌也是很通顺,因此,可从第二个空迅速突破,答案只能选A。

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牛吃草问题解析

牛吃草问题是公务员考试中比较难的一类问题,常规的解决办法是牛吃草公式,即y=(N-x)× T,其中y代表原有存量(比如原有草量),N代表促使原有存量减少的外生可变数(比如牛数),x代表存量的自然增长速度(比如草长速度),T代表存量完全消失所耗用时间。

  牛吃草问题是公务员考试中比较难的一类问题,常规的解决牛吃草问题的办法是牛吃草公式,即y=(N-x)×T,其中y代表原有存量(比如原有草量),N代表促使原有存量减少的外生可变数(比如牛数),x代表存量的自然增长速度(比如草长速度),T代表存量完全消失所耗用时间。注意此公式中默认了每头牛吃草的速度为1。运用此公式解决牛吃草问题的程序是列出方程组解题,具体过程不再详细叙述,接下来我们从牛吃草公式本身出发看看此公式带给我们的信息。

  牛吃草公式可以变形为y+Tx=NT,此式子表达的意思是原有存量与存量增长量之和等于消耗的总量,而一般来说原有存量和存量的自然增长速度是不变的,则在此假定条件下我们可以得到x△T=△(NT),此式子说明两种不同吃草×方式的该变量等于对应的两种长草方式的改变量,而且可以看出草生长的改变量只与天数的变化有关,而牛吃草的改变量与牛的头数和天数都有关。这个式子就是差量法解决牛吃草问题的基础。例如:

  例1、有一块牧场,可供10头牛吃20天,15头牛吃10天,则它可供多少头牛吃4天?( )(2003年广东公务员考试行测第14题)

  A、20  B、25  C、30  D、35

  这道题目用差量法求解过程如下:设可供x头牛吃4天。则10头牛吃20天和15头牛吃10天两种吃法的改变量为10×20—15×10,对应的草生长的改变量为20—10;我们还可以得到15头牛吃10天和x头牛吃4天两种吃法的改变量为15×10—4x,对应的草生长的改变量为10—4。则我们可以列出如下的方程:

   = ,解此方程可得x=30。

  如果求天数,求解过程是一样的,比如下面这道题目:

  例2、林子里有猴子喜欢吃的野果,23只猴子可以在9周内吃光,21只猴子可以在12周内吃光,问如果有33只猴子一起吃,则需要几周吃光?(假定野果生长的速度不变)( )(2007年浙江公务员考试行测A类第24题)

  A、2周    B、3周    C、4周    D、5周

  这道题目可设需要x周吃光,则根据差量法列出如下比例式:

   =,解此方程可得x=4.

  以上两种情况是最常规的牛吃草问题,实际上牛吃草问题还有很多变形,比如有些时候牛吃草的速度会改变,但是依然可以用差量法解决。

  例3、一个水库在年降水量不变的情况下,能够维持全市12万人20年的用水量。在该市新迁入3万人之后,该水库只够维持15年的用水量,市政府号召节约用水,希望能将水库的使用寿命提高到30年。那么,该市市民平均需要节约多少比例的水才能实现政府制定的目标?( )(2009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第119题)

  A、2/5    B、2/7    C、1/3    D、1/4

  这道题目设该市市民需要节约x比例的水才能实现政府制定的目标。则12万人20年和15万人15年两种吃水方式的差为12×20—15×15,对应的降水量的改变量为20—15;15万人30年与15万人15年两种吃水方式的差为15×(1—x)×30-15×15,对应的降水量的改变量为30—15,则可列出如下的比例式:

  = ,解此方程得x=2/5。

  如果改变的是草生长的速度一样可以用差量法解答。例如下面的例子:

  例4、在春运高峰时,某客运中心售票大厅站满等待买票的旅客,为保证售票大厅的旅客安全,大厅入口处旅客排队以等速度进入大厅按次序等待买票买好票的旅客及时离开大厅。按照这种安排,如果开出10个售票窗口,5小时可使大厅内所有旅客买到票;如果开出12个售票窗口,3小时可使大厅内所有旅客买到票,假设每个窗口售票速度相同。如果大厅入口处旅客速度增加到原速度的1.5倍,在2小时内使大厅中所有旅客买到票,按这样的安排至少应开售票窗口数为( )(2008年江苏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C类第19题)

  A.15       B.16      C.18      D.19

  此题设至少应开售票窗口数为x。10个售票窗口5小时可使大厅内所有旅客买到票和开出12个售票窗口3小时可使大厅内所有旅客买到票两种方式票的差量为5×10—3×12,对应的旅客差量为5-3;10个售票窗口5小时可使大厅内所有旅客买到票和大厅入口处旅客速度增加为原速度1.5倍时开出x个售票窗口2小时可使大厅内所有旅客买到票这两种方式的差量为5×10—2x,对应的旅客差量为5-2×1.5,则可列出下列比例式:

   = 解得x=18。

  除了上述两种变形的情况以外,还有另外一种变形的牛吃草问题,即改变原有草量。此种类型的题目表面上看似乎不能用差量法解了,实际上经过简单的变换后依然可以用差量法解答,比如:

  如果22头牛吃33公亩牧场的草,54天后可以吃尽,17头牛吃28公亩牧场的草,84天可以吃尽,那么要在24天内吃尽40公亩牧场的草,需要多少头牛?( )

  A、50    B、46    C、38    D、35

  根据题意我们可以知道40公亩牧场吃54天需要22×40÷33=80/3头牛,而40公亩牧场吃84天需要17×40÷28=170/7头牛,列出差量法的比例式如下:

   = ,解得x=35。

  本例子中出现了不是整头牛的情况,不太容易理解,实际上把消耗量的整体看作一个整体的话,牛的数目并不重要,只要计算出消耗草的能力即可。

  综上所述,差量法是一种比牛吃草公式更为简捷的办法,而且对于所有变形的牛吃草问题都适用,是一种很值得推广的方法。

谈谈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中标点符号的应用

标点符号是我们做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的重要辅助工具,对于言语理解与表达各种题型的解题都是有帮助的,但是,有的考生对标点符号的重要性认识得不够,在考试中过于关注文字的内容,而不能做到有意识地将文字内容和标点符号统一起来看,结果影响了做题的速度和效率。

  标点符号是我们做言语理解与表达题的重要辅助工具,对于言语理解与表达各种题型的解题都是有帮助的,但是,有的考生对标点符号的重要性认识得不够,在考试中过于关注文字的内容,而不能做到有意识地将文字内容和标点符号统一起来看,结果影响了做题的速度和效率,下面,我们简单举几个例子来说明如何应用标点符号:

  例1、传统的动物资源保护措施主要是划定保护区或建立保种基地。这些措施能很好地保护物种的多样性,但也存在一些缺点:保护区面积大,偷猎现象屡禁不止;建立良种基地保护地方品种投资大,时间长,容易出现近亲繁殖、物种衰退等现象。试管、克隆、冷冻保存等生物技术新成果的问世,为动物遗传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开辟了新途径,建造“动物诺亚方舟”不再是天方夜谭。这段文字主要介绍了:( )

  A、保护动物物种多样性所取得的突破性进展

  B、动物资源保护促成了生物技术新成果的诞生

  C、生物技术的进步为动物资源保护开辟了新天地

  D、传统资源保护措施所遇到的困难和取得的进步

  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这道题的第二句有一个重要的标点:冒号,当我们看到这个标点的时候,应该马上意识到冒号以后的内容都在说传统的动物资源保护措施的缺点,所以冒号后面的内容可以一扫而过,不用过分关注,节省宝贵的做题时间。

  例2、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词典的编纂者不对,他们对词汇的用法做出改动不会是随意的,想必经过了认真的研究推敲。不过,词典编纂者不能忽视一个基本事实以及由此衍生的基本要求:语言文字是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使用的,具有极为广泛的社会性,因此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不能在象牙塔里进行,而一定要走群众路线。这段话的“基本要求”指的是:( )

  A、词典编纂者不能对词汇的用法随意改动

  B、词典编纂者应该熟悉词典编纂的具体过程

  C、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要为广大人民群众服务

  D、语言文字的规范工作应由广大人民群众来决定

  这是一道词语理解题,对“基本要求”这个短语的理解,需要结合其上下文来分析,由于“基本要求”后面有一个关键的标点:冒号,决定了我们只需要关注“基本要求”的下文即可,在这里,冒号起到了指示答案的作用,我们一旦发现它,问题就迎刃而解。

  例3、我国将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和制度。在现代社会,公共财政是公共体系运作的血液,是政府提供有效公共服务的基础。目前我国的财政支出格局还带有比较浓厚的“建设财政”特点——财政支出被大量用于那些本该由市场发挥作用的领域,经济建设支出过高,公共服务支出偏低。因此,要发挥政府在公共服务中的主体作用,必须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公共财政建设步伐,加大财政支出中用于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等社会公共服务项目的比重。 根据文意,对“建设财政”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财政支出被大量用于那些本该由市场发挥作用的领域,经济建设支出过高,公共服务支出偏低

  B、财政支出中用于经济建设的部分占很大比例,导致对公共服务投入不足

  C、财政也像建造房屋一样需要统筹规划进行合理建设

  D、财政以经济建设支出为主要特征

  这同样是一道词语理解题,文段虽然比较长,但其实很简单。在定位“建设财政”这个短语后,我们依然需要根据其上下文来理解短语的意思。我们马上发现其后的破折号,破折后后面就是对于“建设财政”的解释,所以,文段虽长,但其实不用通读全文,只需要截取破折号之后的内容对应选项即可。

  例4、人类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但是人类所观察到的癌症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在分析这种趋势的时候,很多人会把它归结为现代食物的品质越来越差。于是时不时有人发出“某某食物致癌”的言论,总能吸引一堆眼球;如果指出这种“致癌的食物”跟现代技术有关,____。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句是:

  A、那就更容易得到公众的普遍认同

  B、那就应该分析其关联性到底有多大

  C、那也不能作为反对现代技术的理由

  D、那么据此得出的结论就往往只是初步的

  这是一道结语类的语句衔接题。如何判定最后横线上所填的内容,当然要借助于上文重要的提示信息,我们不难发现,上文有两个由分号隔开的并列分句,分号之前的内容是:有人发出某食物致癌的言论总能引起关注,那么与之并列,分号之后的内容一定应该是:如果再指出这种言论与现代技术有关,就更能……所以,我们应该选择一个有递进意味的句子,而A选项恰恰是这个内容的正确表达。

  例5、欣赏你的同事,你和同事之间会合作得更加融洽;欣赏你的下属,下属会更加努力地工作;欣赏你的爱人,爱情会更加甘甜;欣赏你的学生,学生会更加可爱。        。横线处应填入的句子是:( )

  A、用欣赏的眼光打量周围,你会觉得世界变得更加和谐

  B、用欣赏的眼光打量他人,你会觉得他人都对你友好

  C、世界并不缺乏美好,就看你有没有发现美好的眼光

  D、自己的心情美好,世界就美好

  这同样是一道结语类的语句衔接题,在这道题里,标点对我们的启示就更显而易见了。通过观察,会很快发现这个文段形式上的特点,横线之前是由3个分号隔开的4个并列分句,那么,横线上所填内容明显应该是上文内容的总结,所以,我们只需要将4个分句的意思稍加概括,答案就水落石出。

  综上所述,标点对于我们解言语理解与表达的主旨题、词语理解题、语句衔接题都是有帮助的,当然,标点的妙用绝不限于这几种题型,我们在这里只是略作阐释。标点对于选词填空、篇章阅读的作用也是颇值得研究的,在后面的研究中,我们再逐一举例论证。

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之因数分解

2011年国考并没有出现数字推理,紧接着2011年北京市考、424联考都没有出现数字推理,但马上进入2012年国考,数字推理还需不需要准备呢?纵观近十年考题,数字推理并不是第一次没有,在国考大纲还没发布之前,数字推理还是考生需要准备的部分。

  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并没有出现数字推理,紧接着2011年北京市公务员考试、424联考都没有出现数字推理,但马上进入2012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数字推理还需不需要准备呢?纵观近十年考题,数字推理并不是第一次没有,在国家公务员考试大纲还没发布之前,数字推理是我们需要准备的部分,对于五大题型,每种题型都有固定的做法,比如做幂次数列,先找数列中写成幂次数的形式写法唯一的,做幂次修正数列,先找数列中最大数周围的幂次数,做递推数列,可以考虑差、商、和、方、积、倍这六个字,也可考虑圈三个数的方法,每种题型都有每种题型的做法,但是有的题型不仅可以用以上几种固定的做法,也可以用拆分的方法来做。那什么是“拆分”呢?

  拆分即因数分解法,就是将数列中每个数都可拆出一个因子出来,从而形成两组有规律的数列做乘法。先介绍下拆分可以拆成的最常用的几种形式:

  常用因数分解法子数列:

  (1)-2,-1,0,1,2,3  数列中间有0,或者有正有负的

  (2)0,1,2,3,4    数列端点为0

  (3)2,3,5,7,11     数列中明显存在7或11的因子

  (4)1,2,3,4,5    可以是2或3开头的数列

  (5)1,3,5,7,9    也可以是3开头的奇数列

  一、比如说一个数列中前面为负数,中间为0,后面为正数,则每个数字可拆出一个因子出来,可以拆成一个-2,-1,0,1,2,3出来。举个简单的例子:

  例1、-2,-8,  0,   64, ( )(2006年国家公务员考试)

  A、-64       B、128          C、156        D、250

  解析:我们可以看到,此题就给了四个数,前面两个为负数,中间为0,后面为正数,满足(1)的规律,所以每个数我们都可拆出一个因子出来:

  -2=-2×1;

  -8=-1×8;

  0=0×?;

  64=1×64;

  我们可以看到,左边拆出的子数列-2,-1,0,1很有规律,为一等差数列,所以轮到未知项应拆出一个因子2,后边的子数列由于0乘以任何数都为0,所以我们要找到1,8,?,64形成一个有规律的数列,很明显可以看出,?处如果填27,则构成了一个立方数列,很有规律,分别为1、2、3、4的立方,所以未知项()=2×125,=250.选D。这是第一种因数分解法子数列的应用,下面我们看下第二种。(2)如果一个数列端点为0,可以拆成一个0,1,2,3,4的子数列出来。

  例2、0,8,54,192,500,( )

  A、840    B、960    C、1080    D、1280

  解析:此题也可以用拆分来完成,我们看到,这题的端点为0,满足第二个条件,所以可以拆成一个0,1,2,3,4的子数列;

  0=0×?

  8=1×8;

  54=2×27;

  192=3×64;

  500=4×125;

  可以看出,左边的子数列很有规律为一等差数列,后面是幂次数列所以未知项( )=5×216=1080

  二、一个数列中明显存在7或11的因子,可以拆出一个2,3,5,7或1,3,5,7的子数列。如

  例1、1,9,35,91,189,( )

  A、301    B、321    C、341    D、361

  解析一:此题属于三级等差数列,做两次差之后,

  1,9,35,91,189,( )

   8   26   56   98

    18   30    42

  所以答案选C

  解析二:从题目中可以看到,数列中存在一个特殊的数字91,明显含有7的因子,所以以此规律

  1=1×1;

  9=3×3;

  35=5×7;

  91=7×13;

  189=9×21;

  可以看出,左边的子数列很有规律 1,3,5,7,9为等差数列,而右边的数列1,3,7,13,21本身没有规律,但做一次差之后规律就很明显

  1,    3,    7,    13,     2 1         31

   2      4     6     8       (10)

  所以按照这个规律,未知项( )=11×31=341,选D

  以上几种举例的几种拆分是平时最常用的拆分形式,但也可拆成其他形式,如

  例2、1,2,6,15,40,104,( )

  A、273    B、329    C、185    D、225

  解析一:这是2010年国考的一道数字推理题,首先两两做差后形成一个新数列,分别为1,4,9,25,64是一个平方数列,底数分别为1,2,3,5,8是一个递推数列,所以下一项应为13的平方,即为169,即( )-104=169,所以答案选A,这里用尾数法即可做出来,因为四个选项尾数均不一样。

  解析二:此题也可以用拆分来做

  1=1×1;

  2=1×2;

  6=2×3;

  15=3×5;

  40=5×8;

  104=8×13;

  可以看出,拆成的这两个数列分别是递推和数列,所以( )=13×21=273,答案和我们用第一种方法做出来的一样,都为D。

  以上为拆分法几个经典的应用,但用拆分的前提是数列中应该没有质数,所有的数字都可以拆出因子,熟练掌握拆分法的应用,在考试中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公务员行测:谈谈一知半解或不知不解的引文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的题目中,考生经常会遇到这一类的题目,就是题目中有引用的文字,对于引文的不理解常常让学生觉得题目难度大,其实这一点考生大可不必多虑,因为完全看懂做对题固然是一种理想境界,但是一知半解或不知不解做对题也并不是难以企及的。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模块的题目中,考生经常会遇到这一类的题目,就是题目中有引用的文字,对于引文的不理解常常让学生觉得题目难度大,其实这一点考生大可不必多虑,因为完全看懂做对题固然是一种理想境界,但是一知半解或不知不解做对题也并不是难以企及的。如果把握了这一类题的特点,掌握了相应的解题思路,完全是可以事半功倍的。下面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解析一下:

  例1、清代余云涣所撰与义府大堂联,通俗易懂,联曰:“不要百姓半元钱,原非异事;但问一官两千石,所造何功?”此联告诫官吏,不拿百姓半文钱是起码的为官之德,并非什么特殊的事迹,重要的是要问一问享受着国家的俸禄做出了什么政绩。对这段话的准确概括是:( )

  A、为政不在言多,须息息从省身克己而出

  B、为官要一心为民,两袖清风,三思而行,四方太平

  C、为官既要廉政,还要勤政

  D、为官不光要廉政,还要勤政,要有功于民

  这是一道主旨概括题,曾经有个别考生疑惑对联的意思不是很懂,其实这种疑惑大可不必,考生有这样的疑问,是解题思路不正确的表现,这副对联的内容,完全可以在阅读的过程中一带而过,我们只需要直接关注对联后面的标识“此联告诫官吏”即可,这其实就是对联的释义,所以对这段话的理解重在后半部分。

  例2、在古典传统里,和谐的反面是千篇一律。“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所以和谐的一个条件是对于多样性的认同。中国人甚至在孔子之前就有了对于和谐的经典的认识与体现。中国古代的音乐艺术很发达,特别是一些中国乐器,像钟、罄、瑟等各种完全不同的乐器按照一定的韵律奏出动听的音乐,但如果只有一种乐器就会非常单调。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

  A、和谐观念源于中国古代音乐

  B、差异是和谐的一个必要条件

  C、中国人很早就产生了和谐观念

  D、音乐是对和谐的经典认识与体现

  这道题同样是一道主旨概括题,对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的含义,有的考生知道出自论语,意义也很清楚,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考生并不知道确切的含义,不过,这一点对于做题是没有任何影响的,所以,千万不必要在这句话上过多停留,因为后面有明显的标识词“所以”,因此考生只需要关注“所以”之后的内容就可以轻松了解这句话的寓意所在。

  例3、做一件事,往往有利也有弊,只有利而无弊的事情几乎是没有的。《淮南子·人间训》云:“众人皆知利利而病病,唯圣人知病之为利,利之为病也。”看来古人已经注意到利弊的辩证关系。

  这段文字主要谈的是( )

  A、现实生活中的事情都由利与弊组成

  B、要善于分析,争取做到利大于弊

  C、利与弊不是绝对的,是可以转化的

  D、我们应当努力争取做到有利无弊

  《淮南子》里面的这句话,如果考生很清楚知道是什么意思,当然对做对题目大有裨益,但是,一知半解或完全不了解意思对于做对题目也没有太大的影响,因为这句引文后面有重要的标识词“看来”,这个词考生应该特别关注,因为很多考生看见“看来”视而不见,这是不可取的,如果看到了“看来”,则应该马上将文段的重点放到“看来”后面,关注“辩证关系”,直接对应C选项。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应对这一类的题目,首先,考生要克服畏难心理,心理素质稍差一点的考生,就怕在考试的时候碰到自己不认识的引文,其实题目很少有考察对于引文的具体理解的,多数情况下,引文只是起一个佐证的作用,所以,我们今后在看到不认识的引文的时候,应该保持心平气和。其次,在引文的前后,一般会有标识性的词句来揭示引文所指的含义,所以,对于这一类的标识词我们一定要做到心明眼亮,比如上文中的“告诫”、“所以”、“看来”,这些词是重要的提示信息词,可以帮助我们按图索骥。

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图形推理汉字题方法

图形推理是每次公务员考试的必考题型。这种题型的考点千变万化,可以考得很简单,也可以考得很难,不少考生疑惑:我们怎么准备考试呢?对于考生来说,一方面可以多做一些真题,了解常见考点,并形成一定的“感觉”;另一方面,也可以就某些类型的题目作一些总结,这样考

  图形推理是每次公务员考试的必考题型。这种题型的考点千变万化,可以考得很简单,也可以考得很难,不少考生疑惑:我们怎么准备考试呢?对于考生来说,一方面可以多做一些真题,了解常见考点,并形成一定的“感觉”;另一方面,也可以就某些类型的题目作一些总结,这样考试的时候能大大地提高做题的正确率和速度。下面就图形推理中汉字题的常见考点给大家做一个总结,也是一个示范。

  1、数笔画

  可以说,拿来一组汉字图形题,我们常常想到的就是数笔画,数完后的数字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这也是考得比较多的。

  例题、(2009年天津-湖北-陕西公务员联合考试行测试卷)

  

  

   A   B   C   D

  答案:D。给定图形的笔画数依次为1、2、3、4,找一个笔画数为5 的即可。

  数笔画的题目一般来说,数完了是呈现出递增的规律,考生要注意观察所给汉字图形是否有较为明显的笔画数越来越多的趋势。另外,如果考生的汉字书写习惯有问题,这道题也常常会走入无解的困境。图形中的“乃“字是两笔,还有”孓“字是三笔,这一点一定要明确。

  2、数面(封闭区域)

  我们对“面”的定义是独立且封闭的区域。一般来说,如果是其他形式的题目,图形会表现出比较规整的特点,但是在汉字题里体现得不明显。

  例题、(2009年五省公务员联合考试行测试卷)

  

  

    A   B    C   D

  解析:A 给定的图形都有三个面,故选A。

  我们在观察图形的时候会发现“藏”字笔画数太多,且明显不存在笔画数上的规律。这道题,有考生可能还会想到汉字结构问题,即第一、二个汉字是左右结构,第三个汉字是上下结构,第四个汉字是左右结构,接下来找一个左右结构的汉字,可以在结构特点上满足对称的规律。事实上,我们一定要注意在图形推理里边,即便是汉字题,也是图形,能不考虑实在意义就不考虑实在意义。

  3、数部分

  部分的意思是线条连在一起的就是一个部分,分离的就分开来数。在图形推理中,直接数数有几个元素的题目越来越少了,而代之以数部分的题。汉字题也可能数部分的,这一点如果考生的脑海中完全不存在这个概念,题目就很难破解。

  例题、

  

  

   A  B  C  D

  解析:D。这道题是一个数部分的题。第一行的三个图形都是一个部分,第二行都是两个部分,第三行已知的两个图形都是三个部分,选一个有三个部分的图形即可。

图形推理是每次公务员考试的必考题型。这种题型的考点千变万化,可以考得很简单,也可以考得很难,不少考生疑惑:我们怎么准备考试呢?对于考生来说,一方面可以多做一些真题,了解常见考点,并形成一定的“感觉”;另一方面,也可以就某些类型的题目作一些总结,这样考

  4、求同

  求同指的是包含有同样元素,在汉字题中指的是有同样的部件。

  例题、(2008年安徽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

  

  

   A  B  C  D

  解析:D。这道题考查的是求同。左边的三个图形都包含有“占”这个部件,右边已知的两个图形都包含有“云”这个部件,故选D。

  5、求异

  例题、(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试卷)

  

  

   A     B    C  D

  解析:B 这道题考查的是求异。先观察左边的三个图形,“边”和“动”都有相同的部件“力”,把“力”去掉,剩下的部分进行重组,就是“运”。右边已知的两个图形都有“二”这个部件,都把“二”去掉,剩下的进行重组之后就是“囚“字。

  这道题,考生可能第一步想到的是数笔画,而左边的三个图形笔画数为5、6、7,右边的图形笔画数为5、4,按照这个思路是选不出答案的。

公务员判断推理类比推理题型分类及真题示例

 

类比推理考察的是考生对词语内在关系的分析能力。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判断推理中类比推理可分为集合概念类、逻辑关系类、同时附带考察一些常识知识。考查形式为先给出一组有某种相关的词,然后在选项中找出一组与之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近似的词。

按照题型的不同,类比推理题可分为如下类型:

两词型:其基本形式为:A:B (A、B为两个存在某种关系的词语)

三词型:其基本形式为:A:B:C (A、B、C为三个存在某种关系的词语)

四词形:其基本形式为:()对于A相当于()对于B(A、B是没有关系的两个词语)

按照类比推理考查内容不同,大体可分为如下类型:

1.因果关系:哲学上把因果关系定义为“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现实中常用“因为……,所以……”来表示。

2.并列关系:并列关系通常为同一类属下相互并列的概念,同时包括了对比关系、相邻关系等。

3.对立关系:即矛盾关系,是指两个词在意义和立场上完全相反和对立的关系。

4.属种与种属关系:我们将外延较大的概念称为属概念,外延较小的概念称为种概念。属种关系是指外延较大的属概念对于外延较小的种概念的关系(即真包含关系),例如:“动物”与“脊椎动物”,“劳动者”与“农民”。种属关系是指外延较小的种概念对于外延较大的属概念的关系(即真包含于关系),例如:“哺乳动物”与“脊椎动物”,在这一对关系中,由于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脊椎动物,但脊椎动物不一定都是哺乳动物,这样,“哺乳动物”与“脊椎动物”的关系就是真包含于关系。

5.质同关系:是指两个词在本质属性和根本立场上完全相同的关系。

6.人与物的对应关系:与特定或相关人有关的物的一种一一对应的关系。这里的“物”包括:作品、学说、典故、身份、行为、环境、事件等。

7.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指事物的整体及其组成部分的关系。

8.事物与其作用对象的关系:在事物之间也存在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一个事物作用于另一个事物,被作用的事物就称为作用对象。

9.描述关系:指一个词是对另外一个词的形态、颜色、特征、性质等的说明或描述。

下文中国家公务员网专家将通过北京、上海等各省市历年公务员考试真题解读判断推理定义判断解题技巧与注意事项的运用。

山东省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判断推理——类比推理练习

山东省从2008年起开始引入类比推理题型,且2008、2009两年均考察的是两词型类比推理题。其中除了考察常见的逻辑学中基本的概念间的关系以外,还考察了比如2008年77题涉及到的负概念等逻辑学专业知识。所以考生在备考过程中要以真题为出发点,努力完善自己的逻辑学基础知识,在解决类比推理题时达到够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