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发家致富耽美文:补肝猛将话乌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7:34:23

 

乌梅, 猛将, 补肝 636150   四川省宣汉县人民医院  王  勇




乌梅因其味酸涩,有收敛之功,而被录入固涩药的队伍中,局限于治久泻久痢、便血。观历代中医名家活用乌梅,有取其补肝胆,入肺脾血分,定久嗽,生津液,止消喝,敛肺之勋,止血痢,涩肠安蛔屡取卓效。
1、温补肝木称第一   清代医家周岩在《本草思辩录》指出:“梅花苞于盛冬,梅实成于初夏。得木气之全而味酸,谓之肝药。”《笔花医镜》和《本草害利》均将列入肝部药队,喻为猛将。民国医家彭子益在《药性提纲篇·肝胆木气药》中说:“温补木气,乌梅第一,发热、舌无黄胎而尿短者极效。发热则胆经逆,相火虚,乌梅补胆经相火而降之使下也。”他在《暑厥》文中还说:“乌梅善收相火,大补木气。暑热极盛,气升不降之时,为补益妙方。如秋凉服之,少腹顿胀。盖相火已降,木气业已得根,不宜再事敛补也。热极之时,心慌皮热,小便短赤,一服乌梅汤,小便清长,亦相火下降,肺气清收,木气复疏泄之力也。惟舌有腻苔,不宜服用,将湿敛住,必增胀满,病有恶寒者,亦不宜服用”。
2、厥阴肝病乌梅丸
临床多以乌梅丸入胆驱蛔良方。乌梅丸实乃厥阴肝病本病方。此厥阴肝脏之本气病也。肝脏病则下寒上热,中虚风动。上热者,因下寒木失温养,化风上冲,风冲化热,热伤津液,故消渴心中热痛而饥。下寒蚘不能居,寻胃间热处而上,故病吐蚘。蚘动即是阳动,故烦。人身火在水下,上清下温则治。火出水外,上热下寒则病。上热下寒,中土必败。木气化风,木气必伤。乌梅补木气,生津液,敛风气,附子蜀椒温下寒,黄连黄柏清上热,干姜人参温补中气,桂枝当归温养木气。而达肝阳,细辛温降冲气也。临床上用乌梅丸治厥阴头痛,屡收奇效,此乃足厥阴肝经与督脉会于巅顶,风寒客之可成厥阴头痛。本《内经》木生酸,酸入肝,乌梅之大酸,伏其所主也。取乌梅丸寒热并用,辛开苦降,酸收温通收效。
3、生津消暑降相水   夏暑伤人,必因人身相水之气不降为患。暑月热极之时,心慌意乱,坐卧不安,面红肤热,身软无力,不思饮食,舌净无胎,或舌色满红,此暑火不降,木气失根也。彭子益创特效乌梅白糖汤:乌梅五大梅,冰糖二两,煎汤热服,治暑厥脉虚或洪。暑月发热。临床还用乌梅、白糖、黄豆、黑豆治愈温病发热。
4、乌梅联袂健奇功   乌梅配黄连为连梅丸,不使木邪横财于脾土,《千金》用此治暴痢,葛洪用此冶下痢脓血。连梅加槟榔合用,安蛔止痛,为胆道蛔虫症处方中基础药物;乌梅与生地黄相伍,能滋阴清热而敛虚火,疗热病后期津伤口渴等症,现亦用于糖尿病,胃酸缺乏症的辅助冶疗;吴瑭连梅汤冶暑热伤阴,肾水不能上济而口渴引饮者。乌梅与天花粉合用,能止渴生津,疗热病伤阴,虚烦口渴。笔者常用乌梅、白芍、丁香、连翘冶小儿厌食症多收良效。
乌梅补肝功殊,然病有当发表或内有实热积滞者,大忌酸收,误食必为害非浅,多食损齿伤筋,蚀脾胃,令人发膈上痰热,胃酸过多者不宜大剂量。 收藏 分享 评分 送花 扔蛋 回复 引用

订阅 TOP

海浪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海浪 当前离线

中药版,师承班

UID
949 
帖子
1518 
精华
复兴币
10577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136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6-6 

版主 (中药版,师承班)

UID
949 
帖子
1518 
精华
积分
55 
复兴币
10577  
推广分
1006  
鲜花
329  
鸡蛋
0  
贡献分
0  
阅读权限
150 
注册时间
2009-6-6 
最后登录
2011-6-21 
2# 发表于 2009-10-14 16:06 | 只看该作者 朱良春先生治疗中风及其后遗症,思路开阔,别具一格,其用药经验和若干创见对吾辈颇多启迪,尤其是朱师应用张锡纯效方颇多发挥,今选其一二加以浅析,以飨同道。
  1法宗锡纯用酸敛乌梅敛肝任猛将
  朱师不但治疗中风急脱证选用酸敛之品,而在治疗中风后遗症亦加用酸敛之品,锡纯善用生白芍,朱师易用乌梅,法同而药异。乌梅敛肝舒脾,治脱疗瘫,疗效确切。朱师研究和应用张锡纯效方常有创见,如自拟“加减镇肝熄风汤”,药用:怀牛膝、生赭石各30g,生龙牡、乌梅、生龟板、玄参、天冬、黄芩、茵陈各15g,天麻10g,治疗中风急证,突然昏仆,口眼歪斜,神志模糊,头转向一侧,舌体与头向同侧歪斜,舌质较红,舌苔黄燥,脉弦大等症状者屡收著效。方中用乌梅易白芍,颇能提高疗效,乃是朱师善用酸敛的特色,有画龙点睛之妙,朱师指出,“镇肝熄风汤”旨在镇、降、肃、敛、以镇、降、肃折其病势,以酸敛真阴而防其虚脱,益阴潜阳,敛正祛邪,用之对证,屡见效验。笔者仿朱师之法,历年来,以此法治愈多例,因篇幅有限,病例从略。盖元气之脱,责之在肝,考锡纯之“既济汤”“来复汤”“镇摄汤”3方均为脱证而设,其中酸敛药有山茱萸、生白芍、生芡实、生龙牡等,张锡纯指出,“凡人元气之脱,皆脱在肝”,“肝胆虚极,而元气欲脱也”。张锡纯此说,析其理乃元气之上行,原由肝而敷布,而元气之上脱,亦即由肝疏泄也。肝能为肾行气,即能泻元气自下出也,故元气之上脱由于肝,其下脱亦由于肝。力主酸敛之品以救欲脱之候,元气之虚,阴阳失和,心火暴甚,本气自病,湿土生痰,水不涵木等,乃张锡纯之独识卓见。张锡纯不但创敛肝救脱治中风,且以敛肝泻热治痛证,如“曲直汤”治疗因气血郁滞致四肢昼夜疼痛,卧床不能转侧,臂畏热而腿畏凉之证,方中用萸肉以敛肝补肝;配以知母泻热;选加柴胡、川芎、香附、生麦芽、乳香、没药以疏达肝郁,收到了敛肝治痛数日告愈的佳效。张锡纯从肝之疏泄以济肾之闭藏的观点,说明元气虚而欲上脱者,皆因肝之疏泄过甚而上脱,故朱师治疗中风脱证和治疗中风后遗症等重用敛肝猛将乌梅伍同龙牡等,使肝不疏泄过甚,即能挽回元气将脱之危。乌梅、山茱萸等酸敛之品,虽补气之力逊于人参,但挽救元气上脱之力,则胜于人参。张锡纯力主酸敛以救欲脱之候,元气之虚,阴阳失和,自创“镇肝熄风汤”等方只用萸肉、白芍、龙骨、牡蛎等酸敛之品,而未用乌梅,乃因历代名医均喜用仲景芍药甘草汤作为敛肝法的圣药之故。清代名医刘鸿恩(1821~1887)自号知梅学究,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终于发现了乌梅敛肝的奇特功效,所著《医门八法》四卷十六篇,以善用乌梅治病为特色,惜因后人不知乌梅敛肝的奇特功效,使此书传世甚少。朱师治学兼收并蓄,博及各家,在深究张锡纯用药特色中,尤在仿张氏敛肝救脱用山萸肉、生白芍的临床实践中,发现乌梅敛肝远胜于生白芍,且涩精气功同山茱萸,故以乌梅易白芍,乃因白芍敛肝力微不易见功,拟乌梅、龙牡同用,疗效更胜一筹,颇能提高“镇肝熄风汤”治疗中风急证或治疗高血压等症的疗效。《本草经疏》云:“乌梅味酸能敛浮热,能吸气归元”,《本草求真》云:“乌梅酸涩而温,似有类木瓜,但此药入肺则收,入肠则涩,入筋与骨则软,入虫则伏,入于死肌,恶肉,恶痣则除,刺入肉中则拨,故于久泻,久痢,气逆烦满,反胃骨蒸,无不因其收敛之性,而使下脱上逆皆治”。肝病宜敛不宜散,宜补不宜伐,正合《内经》治肝之旨,乌梅敛肝的奇特效果,不仅只用于中风急证,通过敛肝,同样可以达到疏肝理气,滋阴养血,补虚祛实的目的。刘鸿恩指出,“肝无实证”,“五脏皆无实证”“敛肝之功,擅之乌梅”,盖乌梅最能补肝且能敛肝,肝敛则脾舒,此乃敛肝舒土之法,乌梅性温,温能通行,酸能入肝而敛虚热,气温而主补,味酸而主敛,故精气益则五脏自安。朱师对张锡纯力主酸敛治肝经寒热虚实诸证用药规律,躬亲验证,深悟妙理,但法宗锡纯,药有独擅,使吾辈受益颇多。笔者仿朱师经验,临床拟“乌梅甘草汤”或“独梅汤”,随证加味广用于各种虚证杂病,如慢肝病长期低热,各种虚不受补之证,慢肝病长期不寐、早醒、胁痛、糖尿病、便血、遗精、滑精、阳萎、早泄、虚喘欲脱证、大虚之重证呃逆、支扩吐血急症、妇人崩漏、胃气痛、疝气、反胃噎膈、妇科肿瘤、息肉、久咳等,临床多年实践证明,乌梅敛肝补肝可与一切补剂并用。亦可与散结软坚,滋阴养血药同用。前人有“酸能敛邪”之说,凡遇挟有外感之证,对诃子、乌梅、五味子等酸味药,列为禁忌,临床实践证明,慢性鼻窦炎、下痢及咳嗽,均有外邪未尽之病例,用诃子、五味子、乌梅等酸敛药,亦无敛邪之弊,知蒙医用诃子如同中医用甘草者,即知“酸能敛邪”之说实属片面。当代中医耆宿邓铁涛先生指出,“临床研究是中医药学最重要的实验室。我只想说明,不仅只有微观才能进行科学研究,根据中医药的宏观理论,也能进行科学研究,并且取得超现代的研究成果”。
选文来自名老中医治疗脑血管病经验
医学传心录系列之二
朱良春治疗中风及后遗症用药经验特色选析
  邱志济1,朱建平2,马璇卿3 回复 引用

TOP

海浪
  • 发短消息
  • 加为好友

海浪 当前离线

中药版,师承班

UID
949 
帖子
1518 
精华
复兴币
10577  
阅读权限
150 
在线时间
1363 小时 
注册时间
2009-6-6 

版主 (中药版,师承班)

UID
949 
帖子
1518 
精华
积分
55 
复兴币
10577  
推广分
1006  
鲜花
329  
鸡蛋
0  
贡献分
0  
阅读权限
150 
注册时间
2009-6-6 
最后登录
2011-6-21 
3# 发表于 2009-10-14 16:06 | 只看该作者 《思考中医》(2)乌梅丸解:

接下来我们看乌梅丸在用药的寒温之气上有什么特征,乌梅丸从总体来说,由寒温两组药构成。其中温热药为乌梅、细辛、干姜、当归、附子、蜀椒、桂枝,共七味;寒凉药黄连、黄柏、人参(人参于《神农本草经》为甘、微寒。)共三味。合之,温热为七,寒凉为三,温热比例远大于寒凉,正与前述厥阴之立方原则相符。

。。。

厥阴为阴尽阳生,厥阴为风木,因此,厥阴最主要的一个本性就应该是升发。而以我们过去的经验,像乌梅、苦酒这样一类酸性的药具有很强的收敛作用。既然厥阴要升发,为什么又要以酸收酸敛为君呢?这便形成了一个很大的矛盾,

。。。

木性升发,酸性收敛,升发为什么要用酸敛呢?

。。。

乌梅丸的温热药既多且杂,川椒、当归可以说是温厥阴的,细辛则温太阳少阴,干姜、附子虽三阴皆温,然干姜偏于太阴,附子偏于少阴,桂枝则是太阳厥阴之药。因此,乌梅丸中的这些温热药实际上是很杂乱的,可以说它是四面八方的温热药。。。

乌梅就好像是一面旗帜,这面旗帜一树起来,原来杂乱无章的散兵游勇就统统地归拢到这面旗帜下,在这面旗帜的指引下,力往一处使,劲往一处发,都来温这个厥阴。所以,乌梅丸之用乌梅,这个意义实在太深刻了。

以上是《思考中医》的原文节选。前几年,个人看到这里时,深有感悟,沟通了一个问题:在广西南宁一带,有不少老百姓用梅子、冰糖来泡酒,据说这个梅子酒可以调治高血压,结果有的人有效,有的无效,其间道理是什么呢?看到书中这些内容时,心里豁然开朗——

这个道理在《老子·三十六章》中隐约可见,其曰:"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我们将《老子》的这样一个"微明"引申到厥阴里,引申到乌梅丸里,便是:"将欲升发之,必固酸敛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