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游之纵横天下2:华陀捏脊法提高免疫力感冒发烧痢疾等均有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9 03:30:52

华陀捏脊法(注意:血压高者要从上往下捏脊,否则血压会增高)

“一招半式走天下--谈‘华陀捏脊法’”---皮沙士试了几次发现比刮痧推拿简便有效.

很多人脊椎歪七扭八的,不正,其实只是脊椎两侧的“足太阳膀胱经”绷的太紧不够放松而拉扯脊椎所致,这种人不放松此处的肌肉,光去整脊不会有效;要放松肌肉,“华陀捏脊法”是非常好的方法。特此推荐!

“华陀夹脊穴”在中医属于经外奇穴,沿着脊椎从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在脊椎棘突下旁开5分,左右共三十四个穴,贯穿整个后背。上半部可治上肢及胸部疾病,下半部则可治下肢及腹部疾病,除了针灸效果好之外,用手指捏拿也可达到很好的疗效。“华陀捏脊法”即是徒手沿着脊椎两旁由下往上捏拿,通经活血,调和五脏六腑,对治局部的肩、颈、背、腰疼痛更是效果显着。尤其此法简单易学,立即见效,不必任何道具(当然必须要有手指),以现代人养尊处优,不是这儿疼,就是那儿痛的情况看来,光是这一招就可走天下了!

先举例说明增加诸位的信心,再分解动作增加诸位的功力。话说自从学医后,自己懂得穴道按摩、针灸及食疗保养,一直平安无事,只是有时背部酸痛,又处于手构不到的地方时,就有骚不到痒处之憾。在此情况下,往往得央求外子高抬贵手,帮我“华陀捏脊”一番。平时我老嫌他力道不够,捏起来像骚痒般,一点通体舒畅的感觉也没,后来在考执照期间,由于久坐看书,神经紧绷,整个背部僵硬,外子才刚往腰部一捏,我就痛得咬牙切齿,再继续往上捏,我真是痛得想一拳揍过去,捏完后如释重负,整个背部完全松了。还有一次不知怎么搞的,脊椎忽然作痛,痛得我只能平躺,只要一起身,每走一步都痛得说不出话,别说自我针灸,连穴道按摩都感吃力。急中生智,央请家父帮我擦一些疏经活血的油膏,再“华陀捏脊”多次(痛处加捏几次),捏完后即可起身,一两天后就全好了。(完全没吃任何中西药哦!)这两次经验让我真正领教到“华陀捏脊”的威力,实在太棒了!有此深刻体验,凡遇痛症病人,我免不了套用此招,有些病人还捏上瘾了,会主动要求加此服务,其成效可见一斑!

每当出门在外,针灸不便时,此法更可小兵立大功。有一次在海外,琉璃光邱姊因为过劳,早年痼疾“腰痛”发作,我马上义不容辞地搬出“华陀捏脊”侍候,数声哀嚎过后,腰背便松了(我猜应该是痛得很过瘾吧!嘻嘻!),而且一夜好觉(对了!睡前捏脊也可帮助睡眠哦!),隔天又生龙活虎、活绷乱跳了!尝到甜头后,邱姊便迫不及待要把此法公诸于世,还特别找专业摄影师及愿意奉献“美背”的义工把分解动作拍摄下来,可谓用心良苦。希望这一招也能让诸位看官行走天下、无往不利!

动作分解及说明:

一、先用双手拇指及食指夹起腰椎两旁的皮下组织(也可从尾椎开始),食指及中指在前导引,拇指下压并往前推,一松一紧,由腰部开始往肩颈部有规律地捏。最好不要中途间断,让“气”能上下贯通,不致堵在某处。

二、到颈部时,手顺着脊椎滑下来,把气由上导到下,再重覆第一步,由腰或尾椎往上捏脊,至少做三次,之后再针对患处局部加强。若力道掌握得宜,三次后背部便松了,会有通体舒畅之感。症状较严重者在捏完后的几天内,背部还会有疼痛感,但会越来越轻松,不必担心!

三、遇到肌肉僵硬、阻塞严重的情况,被捏者可能会疼痛难忍,此时动作可放缓或稍停片刻(但手指不可放开),让对方可喘口气、放松一下,免得事后翻脸或飞拳相向。还有手指甲不宜过长,免得刮伤被捏者。

四、大人小孩均可捏,小婴儿则建议用食指及中指沿脊椎两旁按摩即可。

五、捏脊时间不拘,但饭后不要马上趴着做,以免因压迫反造成肠胃不适。

[附注]:马来西亚琉璃光杂志也曾在一九九九年12月的创刊号中介绍此捏脊法,不过它是拇指在上、食指在下,和我所学的方式略有不同,但我想功效应是相同的。 华陀捏脊法能提高免疫力,针对感冒发烧痢疾等均有效如再配合黄豆包灸法效果更佳。

“四穴养生灸法”就是通过艾灸人体四大养生要穴――关元穴、命门穴、中脘穴、足三里穴来温补脾肾,补益肾气,促进脾胃运化功能的功效,使正气自然不绝,脾土自然肥沃,肾水自然充盈。润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人便自然健康长寿。该灸法最适合自我养生保健,春夏每周1~2次,秋冬每周2~3次。若能持之以恒,便可以延缓衰老,延长青春。艾灸本来是除身体寒湿很好的一种方法,但是由于烟雾大,有味,费时,还有就是在灸后背时需要他人帮助,所以很不方便。于时海德老先生就发明了黄豆灸,解决了上面的诸多不便,而同样起到了祛除寒湿的效果。真是功德无量。

黄豆包的制法非常简单,就是用一个纯棉的布袋装好黄豆,然后把口系好,放在微波炉里加热一分钟即可。然后放在需要灸的穴位上就可以了。包的大小以一个口罩的大小为合适,或者就用口罩拆开装进黄豆后再缝好就很好了,这样在灸腿时还好固定。

  关元穴

  功能:该穴位于脐下3,为养生保健强壮要穴,长期施灸可使人元气充足,具有调理气血、补肾固精等功效,能调治诸虚百损及泌尿生殖系统各种病症

  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艾罐灸或黄豆灸20~30分钟。

  命门穴                                                                                                

  功能:该穴位于背后第二腰椎之下与脐相对,是人生命力的中心,为元气所住宿之处,可以发挥人与生俱有的体力并加以强化的功能,具有补肾壮阳之功,为保健强壮要穴

  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艾罐灸或黄豆灸20~30分钟。

  中脘穴

  功能:该穴位于腹部正中线,脐上4寸处,相当于五指的宽度,对胃部疾病的全部症状均有非常好的效果

  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艾罐灸或黄豆灸20~30分钟。

  足三里穴

  功能:该穴位于犊鼻穴下3,距胫骨前缘一横指。简便取穴,正坐屈膝,用手从膝盖正中往下摸取胫骨粗隆,在胫骨粗隆外下缘直下1寸。常灸足三里穴具有补益脾胃、扶正培元、调和气血、驱邪防病之功效

  灸法:艾条灸10~15分钟,艾罐灸或黄豆灸20~30分钟。

灸的部位:最简单的是哪痛灸哪里。

还有就是百会穴,在头顶,对于治疗失眠很有效

急性及慢性胃炎、胃神经痛、消化不良症、胃酸过多症。主穴:大椎、肝俞、脾俞、胃俞、隔俞、章门。
急性及慢性肠炎。主穴:脾俞、胃俞、大肠俞、天枢。

大椎位置: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之间。 操作:以中指端按揉,或用拇指与食、中、无名等指作 对称用力,捏挤大椎。按揉约100~300次,捏挤10~15次。大椎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古人称它为"诸阳之会"。这个穴在背部的最高点,背部本来就是阳面,所以大椎堪称阳中之阳。而且,它是督脉与手部三阳经的交会穴,所以阳气非常足。我们摸后背会发现,这里比其它地方的脊骨要大要突起一些,正因为此,所以称之为大椎。既然是老大,当然要起带头作用,一碗水端平。所以,它的作用不限于补阳,当阴阳相争的时候,刺激大椎,可以使阴阳平和。就像一个公正无私的老大,大椎穴在其间起着中正调和的作用。 因为这个地方阳气很足,所以对于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刺激抗体的产生,包括抑制肿瘤的生长、改善肺呼吸功能等都有很好的作用。这当中,最显著的就是泻热、发烧、高热,或者内热引起的痤疮都可以通过大椎穴来调理,具体的方法就是放血。

肝俞【标准定位】在背部,当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脾俞【标准定位】在背部,当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胃脘痛,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月经过多,水肿,纳呆,背痛。 现多用于胃溃疡,胃炎,胃下垂,神经性呕吐,肝炎,贫血,慢性出血性疾病,糖尿病等。

章门,为俞募配穴法,有健脾和胃的作用,主治胃痛,腹胀。配膈俞、大椎,有扶脾统血,清热止血的作用,主治吐血,便血。配足三里、三阴交,有清热利湿,健脾养肝的作用,主治黄疸,肝炎。

胃俞名意指胃腑的湿热水气由此外输膀胱经。 【标准定位】在背部,当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隔俞【标准定位】在背部,当第七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主治:胃痛,呕吐,呃逆,咳喘,吐血,潮热,盗汗,背痛。 以前我家养的京巴狗,因为吃的好东西太多了,又着凉了,就病了,拉稀,拉脓,浑身哆嗦,看着真心疼。我赶紧给它捏脊,用大拇指和食指及中指从尾巴开始捏到头顶,捏几次后,将黄豆包在微波炉内加热1.5分钟后,放在小狗的脖子后面,等它感觉烫的时候往下移动,5分钟后小狗就温暖起来了,小舌头吐出来,直喘,治疗半小时基本就好了。 同事有次胃痛还偶尔便后出血,脾不统血,脾胃寒重(吃海鲜造成的)我用2个黄豆包半小时就治好了他的胃痛,而且便血也不见了。方法:一个黄豆包捂在他的中脘穴上(肚脐上4寸),感觉热了就移到关元穴,另一个豆包放在后背,从腰部腰阳关开始捂,感觉热了就往上移动到命门穴,脾输穴,一直移动到心输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