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舰少女哪些船值得练:在中国必须上大学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2:36:49

在中国必须上大学吗?  

 

 

国内的朋友昨天打电话给我,跟我诉苦不已,在他焦躁不安的叙述中我才明白,原来他的儿子今年要参加高考,可是最近他儿子却提出不参加高考了,要在家自学网络编程。朋友是急得不行,家里每天上演各种版本的闹剧,朋友说自己感觉是一下子苍老了十年。也许是病急乱投医,电话讲到最后朋友居然要我去给他的儿子做做思想工作,理由是,像我这样无组织无纪律的人居然也可以混得不错,说明考上大学还是非常必须的。一个莫名其妙的理由,但是看在可怜天下父母心的份上,我还是答应了。

 放下电话后我就准备找些必须上大学的理由时,却不由的想到前几年中国大学为了利益无止境的扩招,现在那些扩招出来的学生大量毕业,就业问题变成了社会的一个沉重负担。而且这些大学为了更好的吸引学生和家长,开设的课程并没有经过认真仔细的斟酌,不管自己学院具备不具备这方面专业的师资力量,就盲目的开设课程,以至于很多学生在大学四年都是混日子,直到毕业后就业中才发现自己什么都没学会,于是悲催的家长发现自己花了高昂的学费,给予了很多希望的孩子在四年以后,像废物一样的被大学推给了社会,而社会又毫不留情的遗弃了这些懵懂的孩子。

 更何况现如今好多大学里面的所谓大学者,大教授也只是一群种田不会,做工嫌累,经商怕亏,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篮,善于吹嘘,说大话妖言惑众,自命不凡可治天下,其实,近不能治自身的废物。空占了大学里面教育育人的位置,平日里遇事耍尽心肠只是想着为自己谋取最多的利益,他们是越开会,意见越多。单位的人数越多,隔膜也越大,议论越久,嫉妒也越深,永远都是在焦躁不安,相互猜忌,喋喋不休的怨恨中度日。试想在这样的为人师表教育下会出现怎么样的学生呢?也许中国以前的教育,善于把人教育成忠孝仁义,唾面自干的顺民,和愚忠的良民。可是中国现如今的大学教育,我看是锻炼了一批大言不惭的土匪,和吹嘘拍溜的小人。

 真是糟糕呀,想了半天对于我怎么劝导朋友的小孩认真学习,天天向上毫无用处,倒是感觉在中国考大学读书实在算不上什么好事。最后无奈的我只能绞尽脑汁的想了几点不算理由的理由在电话里面和朋友的孩子絮叨:“一,考上大学也算是孝敬父母,让他们可以在亲朋好友的面前不会“丢脸”。二,大学里是最适合谈恋爱的地方,无论时间地点,可谓是天时地利人和谈恋爱的好地方。三,通过读大学,可以认识一批天南海北的同学,为以后到处混吃,“坑蒙拐骗”打好良好的基础。四,......”说到最后我自己也失笑了,我想我还是劝劝我的朋友为好,考大学未必是唯一的出路,也未必就是对孩子最好的出路,还不如尊重孩子的爱好和兴趣,其实国内一些好的职业学校和学院其实也蛮好的,一技在手倒是比读那些无用的大学和专业好多了,万事惟有读书高的思想已经不适合当下的社会,特别是当下很多中国大学还具备单纯的教育育人的本质吗?我表示怀疑!

  

 

                                                             【耶鲁校长:“中国没有一所真正的大学”】

       曾任耶鲁大学校长的小贝诺?施密德特,日前在耶鲁大学学报上公开撰文批判中国大学,引起了美国教育界人士对中国大学的激烈争论。
      对中国大学近年来久盛不衰的“做大做强”之风,施密德特说:“他们以为社会对出类拔萃的要求只是多:课程多,老师多,学生多,校舍多”。“他们的学者退休 的意义就是告别糊口的讲台,极少数人对自己的专业还有兴趣,除非有利可图。他们没有属于自己真正意义上的事业。”“而校长的退休,与官员的退休完全一样, 他们必须在退休前利用自己权势为子女谋好出路。”“新中国没有一个教育家,而民国时期的教育家灿若星海。”
       对于通过中国政府或下属机构“排名”、让中国知名大学跻身“世界百强”的做法,施密德特引用基尔克加德的话说,它们在做“自己屋子里的君主”。“他们把经济上的成功当成教育的成功,他们竟然引以为骄傲,这是人类文明史最大的笑话。”
        中国大学近来连续发生师生“血拼”事件,施密德特认为这是大学教育的失败,因为“大学教育解放了人的个性,培养了人的独立精神,它也同时增强了人的集体主 义精神,使人更乐意与他人合作,更易于与他人心息相通”,“这种精神应该贯穿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他们计划学术,更是把教研者当鞋匠。难怪他们喜欢 自诩为园丁。我们尊重名副其实的园丁,却鄙视一个没有自由思想独立精神的教师。”
         中国大学日益严重的“官本位”体制,施密德特也深感担忧,他痛心地说:“宙斯已被赶出天国,权力主宰一切”。
“文科的计划学术,更是权力对于思考的祸害,这已经将中国学者全部利诱成犬儒,他们只能内部恶斗。缺乏批评世道的道德勇气。孔孟之乡竟然充斥着一批不敢有 理想的学者。令人失望。”施密德特为此嘲笑中国大学“失去了重点,失去了方向,失去了一贯保持的传统”,“课程价值流失,效率低,浪费大”。
           他嘲笑说“很多人还以为自己真的在搞教育,他们参加一些我们会议,我们基本是出于礼貌,他们不获礼遇。”

         由于当前经融危机引发的一系列困难,导致大学生就业难。施密德特对此说,“作为教育要为社会服务的最早倡议者,我要说,我们千万不能忘记大学的学院教育不是为了求职,而是为了生活”。
他说大学应该“坚持青年必须用文明人的好奇心去接受知识,根本无需回答它是否对公共事业有用,是否切合实际,是否具备社会价值等”,反之大学教育就会偏离“对知识的忠诚”。
         对中国大学的考试作弊、论文抄袭、科研造假等学术腐败,施密德特提出了另一种观察问题的眼光,他说“经验告诉我们,如果政权是腐败的,那么政府部门、社会机构同样会骇人听闻的腐败”。
          他还说“中国这一代教育者不值得尊重,尤其是一些知名的教授。”
施密德特认为中国大学不存在真正的学术自由,他说中国大学“对政治的适应,对某些人利益的迎合,损害了大学对智力和真理的追求”。
            他提出“大学似乎是孕育自由思想并能最终自由表达思想的最糟糕同时又是最理想的场所”,因此,大学“必须充满历史感”,“必须尊重进化的思想”,“同时, 它倾向于把智慧,甚至特别的真理当作一种过程及一种倾向,而不当作供奉于密室、与现实正在发生的难题完全隔绝的一种实体”。他说“一些民办教育,基本是靠 人头计算利润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