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尉可领多少人:高二哲学常识主观题100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00:45:54

 

◆1.材料一:据上海电视台报道,酝酿已久的人工降雨终于在申城上空“悄悄”实施。一架“运一7”飞机携带了200发焰弹播散在市区外围,但由于天空中云系条件不理想,此次试验并未给上海带来大范围的“人工雨”,在奉贤地区下的雨,也不到0.1毫米

  材料二:人们对自然界的改造越来越多地表现在对生物具体形态的改造上,有人说,21世纪是生物工程的世纪。目前,人们已造出了“基因鱼”、“基因猪”等新型物种。

  (1)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上看,两则材料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2)结合上述材料,分别从两个不同角度说明自然界的客观性。

  答案:(1)材料一是人们利用自然物的表现,但没有获得成功;材料二是人们改造自然并获得成功的表现。

  (2)从材料一的事例来看,一种自然物能否被人利用,怎样被人利用都是以自然物的本身属性为根本前提,而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在云系条件不具备时,人工降雨不可能获得成功。从材料二的成就看,人们为了满足自己各方面的需要,有意识地制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但人们改造自然物活动的基础,只能是自然物及其固有的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制造基因鱼和基因猪都要以鱼和猪的属性及其变化发展规律为基础。因此,无论人们对自然物的利用还是改造,都说明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2.在诸如沙漠、废墟等许多绝望地,我都见过一些驼背弯腰,步履蹒跚,气喘如牛的负重之人。在他们那被苦难压塌的眼皮下面,分明有两道光芒直视前方,而在光芒的尽头,本是绝望之地,我却突然发现,希望之光正冉冉升起。他们的眼中之景可以理解为海市蜃楼,或心绪迷茫的幻想。可我却认定,这是一种被称作信念的物质,是可以观望而不可触摸的物质存在。

  辨析题:信念是一种物质。

  答案:①从哲学角度看,信念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意识,不是物质。因此,说“信念是一种物质”的观点是错误的。

  ②信念作为一种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有效地指导我们改造世界,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阻碍事物的发展。树立正确的信念,能帮助人们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

  ③从短文中可以看出,探索者相信前途是光明的,坚信自己能够战胜困难。在这种信念支撑下,最终战胜了困难,实际上讲的仍然是精神力量的作用。

  ④短文并不是从哲学上证明“信念是一种物质”的命题,而是通过事实说明信念的重要作用,要求我们学习这种自信自强的精神。

  点拨:本题应首先把握住哲学中信念和短文中信念的区别,从哲学上看这种说法的错误性。其次,分析短文中信念的实质意思,结合哲学知识,应该不难看出,主要是强调精神力量的重要性。

  ◆3.某地遭特大水灾。面对灾情,人们议论纷纷。第一种人说:“这是天意,人没法子。老天爷,你为什么要这样惩罚我们呢?”第二种人垂头丧气哀叹:“多年辛苦白费了,荒年已成定局,无法改变。”第三种人坚定地表示:“灾害已经发生,这是事实,但我们以丰补歉还是大有可为的,夏季损失秋季补,农业损失副业补。要自力更生战胜灾害。”

  结合上述议论回答:

  (1)上述三种人各属什么哲学派别?

  (2)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评析这三种人。

  答案:(1)第一种人属客观唯心主义;第二种人虽属唯物主义但缺乏辩证思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第三种人属辩证唯物主义。

  (2)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第一种人认为天意决定一切,是听天由命的宿命论,是荒谬的。第二种人只看到灾害带给人们的困难,认为人无法改变,否认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无所作为的观点。第三种人既承认灾害,又看到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可以战胜灾害,这是完全正确的观点。

  点拨:分析哲学各派的根本分歧,不难找出三种观点所属哲学派别。还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4.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领导干部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专题研讨班开班式讲话中强调,要紧密结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不断引向深入,努力在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上取得新进展。

  辨析: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应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我们的根本出发点。

  答案:①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主观符合客观,一切从实际出发,把工作的立足点放在客观实际上。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会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它科学地总结我们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鲜经验,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有巨大的指导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科学理论,坚持和运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会推动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③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毕竟是意识范畴,只能起指导作用。我们在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只能把客观存在作为我们的根本出发点。具体说来就应该立足国情。

  ④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把客观实际作为我们的根本出发点和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是紧密联系的整体,二者的紧密联系将会使我们取得更大成功。

  点拨:关键是把握从实际出发和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的关系问题。首先,应该从客观实际出发,这是由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决定的。其次,科学理论不能充当出发点,它只能起指导作用,二者的统一体现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的统一。

  ◆5.浙江省杭州市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促使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杭州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城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到1999年,该市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该市十分注重抓精神文明建设,他们围绕“四优四感”(优良秩序、优美环境、优质服务、优化管理和安全感、亲切感、舒适感、文明感)的目标,以“塑造天堂新形象”为总载体,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几年来,该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先后获得了八项全国性荣誉。

  (1)杭州市的做法蕴涵着辩证唯物论的什么道理?

  (2)上述哲学道理在材料中是怎样体现的?

  答案:(1)①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③杭州市坚持了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的做法,符合上述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2)第一,杭州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群众发展经济,使城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位居全国省会城市第二,属物质文明建设成果,为精神文明建设奠定了物质基础,这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第二,他们注意抓精神文明建设,围绕实现“四优四感”的目标,以“塑造天堂新形象”为总载体,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从而为物质文明建设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这体现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第三,整个材料说明,经济发展为杭州市的精神文明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而精神文明建设又为他们带来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促进了物质文明建设,全面体现了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点拨:本题应突出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注意理论和材料的有机统一,应做到材料论证理论,不能形成“两张皮”。抓住哪些属于物质范畴,哪些属于意识范畴,再利用材料分别论证物质决定意识和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6.在IT行业有个“摩尔定律”,每18个月主频速度就要翻一番。因此,在业内就流行一句话“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你赞同这种说法吗?

  答案:(1)IT(电脑)业是近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往往超乎人们的预料。认识落后于实际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

  (2)从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看,意识是客观 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先有物质后有意识。但是,在实践活动中,意识总是指挥着人们使用一种物质的东西去作用于另一种物质的东西,从而引起物质具体形态的变化。

  (3)要处理好物质、意识、实践三者的关系。从物质决定意识的角度看,想问题、做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从认识对实践的支配作用上看,总要先有计划,才能去做事,在这个意义上讲,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但是,这个“想”必须是符合实际的,否则,即使想到了也做不到。

  ◆7.材料一:2003年春,一种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在我国部分地区爆发。这在一些人中引起了很大的恐惧,以至谈“非”色变,致使“恐惧比灾难本身还要 可怕”。

  材料二:在“非典”疫情的高发期,一些地方出现了种种荒唐现象,一些人害怕感染“非典”,受巫婆神汉的唆使,求神拜佛,烧香磕头,或放鞭炮避邪,或吃某种东西消灾避难等等。一时间,不少地方鞭炮齐鸣,乌烟瘴气。

  材料三:面对“非典”疫情,党中央国务院果断采取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措施,在全社会倡导“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团结互助、和衷共济,迎难而上、敢于胜利”的精神,到5月下旬,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

  (1)用有关哲学道理评析人们的恐惧心理。

  (2)上述三则材料给我们哪些哲学启示?

  答案:(1)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面对“非典”这一突如其来的灾难,人们产生一定的恐惧情绪,是正常的反应。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恐慌过度,不利于防治疫情,因此,“恐惧比灾难本身还要可怕”。

  (2)要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要坚持科学,反对迷信;要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主观主义;发挥主观能动性要尊重客观规律。

  ◆8.我们党在总结过去扶贫工作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实现了从“救济式扶贫”向“开发式扶贫”的转变,确立了“扶贫先扶志”的扶贫工作方针。

  请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为什么要“扶贫先扶志”?

  答案:(1)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我们必须坚持以正确意识为指导,克服错误意识。

  (2)贫困地区贫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文化教育、思想观念落后,“等、靠、要”思想严重。扶贫不扶志,不在转变干部和群众的精神状态上下功夫,是扶贫效果有限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克服“等、靠、要”思想,扶贫先扶志。

  (3)扶贫先扶志,就是要改变贫困地区干部和群众的精神面貌,振奋他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只有扶志,开发式扶贫才能落到实处,贫困地区才能具备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最终摆脱贫困,走上富裕之路。

  ◆9.民族精神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实现共同理想、目标的精神支柱。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从唯物论的角度看,为什么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答案:(1)马克思主义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在国家建设中就要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3)民族精神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实现共同的理想、目标的精神支柱。只有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才能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4)如果没有民族精神,国家和民族就会成为一盘散沙,就难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0.据《人民日报》报道,云南省开展了“不良标语”整治行动,大量含有强制性、威迫性内容的宣传标语被清除。诸如“宁添一座坟,不添一个人”、“养女不读书,不如养头猪”等等。标语虽小,影响不小,它伤害了干部群众的感情,也有损于党和政府的形象,而好的标语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达到宣传政策、规范行为的效果。

  (1)不同的“标语”产生不同的社会效果,这表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2)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什么?

  答案:(1)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精神文明建设不是空的,就在我们的一举一动之中。我们应按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要求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以促进社会发展。

  ◆11.据内蒙古电视台报道,内蒙古自治区根据资源优势,将乳、肉、绒、粮油、马铃薯、饲草饲料确立为六大主导产业,全区乳品加工企业已有110家。全区现有140万农户加入产业链,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40%,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的30%以上来自于农产品加工转化。

  (1)上述材料体现了什么经济学道理?

  (2)运用所学哲学道理,对上述事实加以分析说明。

  答案:(1)①上述材料说明,要增加农民收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必须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经营方式。②农业产业化的基本要求是把千千万万个农户和千变万化的市场联结起来,把农业生产改造成与市场经济相衔接的社会化大生产。③内蒙古自治区根据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了农民增收。

  (2)第一,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预期目的。第二,内蒙古自治区根据资源优势,确立六大主导产业,做到了从实际出发,因而促进了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12.某乡政府根据县有关部门的意见,要将该乡各村的部分耕地和果园挖成养殖水产的鱼塘,以增加水产养殖,但大多数村的农民反对这样做。他们认为,该乡离市区近,蔬菜、柑橘销路好,又有种植蔬菜和柑橘经验。乡政府通过进一步论证后,决定根据该乡的具体情况加强对农民培育蔬菜的技术指导,并指导农民对橘园进行“三荒一改”,从而使农民种菜植橘经济效益可观。

  (1)上述材料包含了唯物论的什么哲理?

  (2)该乡政府的决定是如何体现这一哲理的?

  答案:(1)上述材料包含了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①他们具体分析了该乡的实际情况,即离市区近,蔬菜柑橘销路好,又有种植经验,对农民加强种植技术指导和服务。这是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体现。②该乡正确决策并对农民进行技术指导,使农民种菜植橘取得可观经济效益。这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的指导作用。

  ◆13.据《中国教育报》载文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反对迷信和伪科学的良好氛围。”“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是实现经济振兴和国家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也是本届政府极其重要的任务。”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1)结合经济常识,说明为什么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上?

  (2)结合哲学常识,说明为什么要在全社会形成崇尚科学、鼓励创新的良好氛围?

  答案:(1)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有助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培育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有助于开拓新的市场空间,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缩短与发达国家的距离。

  (2)①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从而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因此,我们要重视发挥正确意识的作用。国家鼓励全国人民热爱科学、锐意创新,对于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增强科技创新的精神动力和基本素质,具有重要意义。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坚持发展的观点,必须有创新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有创新才能有发展,因此,只有推进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才能促进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

  ◆14.新华社2004年2月8日全文播发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意见》指出,当前种粮效益低、主产区农民增收困难的问题尤为突出,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尽快加以解决。《人民日报》也发表文章指出,增加农民收入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战略任务,自始至终都必须坚持一条原则:真抓实干。要坚决摒弃弄虚作假的坏作风,戒吹、戒假、戒空。要客观地评价我们工作中的成绩和不足,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说大话和过头话,更不能睁着眼睛说瞎话。

  (1)上述要求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是什么?

  (2)运用上述道理对材料加以简要分析。

  答案:上述要求体现的是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的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也是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

  ③中央的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是根据当前我国农村种粮效益低、主产区农民增收困难的实际情况而提出的,充分体现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的要求。弄虚作假则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给现代化建设事业、给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带来危害,因此,必须坚决摒弃。

  ◆15.江泽民指出:“认识为什么必须实行现在这样的路线和政策而不能实行别样的路线和政策,关键还在于对所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要有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

  请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有关知识,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答案:(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义,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党的现行路线和政策都是从这一实际出发制定的,既坚持了社会主义性质,又不超越初级阶段,因而完全正确的政策。

  (3)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有了统一认识和准确把握,也就准把握了党制定现行路线和政策的依据,也就准确把握了党制定现行路线和政策的依据,这样才能澄清种种疑惑,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16.辨析题(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

  (1)只要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就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

  答案:①物质和意识准是第一性、准决定谁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唯物主义者必须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否则就是唯心主义。

  ②彻底的唯物主义者既要承认物质决定意识,同时又要承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否则就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③彻底唯物主义者既要正确处理好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还要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结合起来。

  (2)精神是万能的,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

  答案:①物质和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因此,没有精神是万万不能的。必须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③意识由物质决定。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不论意识的反作用有多大,它总是受着客观物质条件的制约,归根到底是由物质决定的。所以,精神不可能是万能的。

  ◆17.据2003年4月5日《人民日报》报道,浙江省某市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坚持两个文明一起抓,并使两者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该市市委、市政府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带领群众发展经济,城市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从1992年到2002年,该市国民生产总值净增2000亿元,年均递增18.1%,达到2225亿元,经济总量位居全国中等城市第二。2002年全市财政收入1102.66亿元,同比增长18%.在加快经济建设的同时,他们十分注重抓精神文明建设。他们围绕实现“四优四感”(优良秩序、优美环境、优质服务、优化管理和安全感、亲切感、舒适感、文明感)的目标,以“塑造天堂新形象”为总载体,开展创建文明城市活动。八年来,该市的精神文明建设先后获得8项全国性的荣誉称号。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该市的做法蕴涵着辨证唯物论的什么道理?

  (2)上述哲学道理在材料中是怎样体现的?

  答案:(1)第一,从经济角度而言,这里的“全面”是指用二十年的时间将现在的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建设成一个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更全面的、发展比较均衡的小康社会。也就是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味着我国人民将全面告别贫困和温饱,全体人民都将过上比较富足的生活。

  第二,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关系上看,这里的“全面”是指经济、政治、文化等全面协调发展,即“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学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富足。”

  (2)第一,物质决定意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已经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已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还存在地区、城乡、各阶层之间的不平衡。因此必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第二,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对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

  ◆18.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但人们面对同一客观事物进行思考,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别。

  (1)制约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的主观因素有哪些?

  (2)怎样才能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答案:(1)第一,立场不同;第二,世界观不同,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第三,知识构成不同。

  (2)只要我们端正立场,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来观察事物,以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指导,不断充实我们的科学知识,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我们就一定能够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

  ◆19.据报载,某地乡镇的领导不顾群众反对,强行在国道两旁搞了一个连片千亩的土豆基地,先是出动100多名干部,把农民自主栽种的油菜、豌豆等农作物拔掉,然后强令农民种上土豆。土豆丰收了,但市场供过于求,卖不出去。农民只好把那些土豆犁进田里作水稻的肥料,使许多农民受到很大经济损失。

  请运用有关哲理对材料进行简要说明。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分)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2分)该乡镇领导脱离市场供求情况的实际,违背价值规律,凭主观意志办事,属于主观主义的工作方法,必然导致决策失误。(3分)

  ◆20.(辨析题)意识的能动作用,就是意识能直接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答案:(1)意识的能动作用不仅表现在意识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还突出地表现在意识能反作用于客观事物,(2分)正确的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2分)命题把意识的能动作用归结为意识的促进作用,是片面的。(1分)

  (2)意识是存在于人脑之中的,它不能直接作用于客观事物,它必须通过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才能改变客观事物。(2分)可见,命题认为“意识能直接改变客观事物”是错误的。(1分)

◆21.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是我国当前和今后长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国家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作为重要职责。广开就业门路,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对提供新就业岗位和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企业给予政策支持。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

  从辩证唯物论的角度,谈谈上述材料给我们的启示。

  答案:(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3分)目前,我国下岗失业人员较多,就业形势严峻,创业环境不佳。因此,党的十六大报告确定把改善创业环境和增加就业岗位珍重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广开就业门路,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这正体现了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3分)

  (2)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事物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3分)下岗失业人员不能实现再就业,就其自身来说,主要原因是就业观念陈旧、科学文化水平较低,因此,引导全社会转变就业观念,通过接受培训提高其劳动技能和科学文化水平,是实现再就业的一个重要措施。这就启示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和观念。(3分)

  ◆22.开国之初的美国,围绕“工商立国”还是“农业立国”发生了一场形同水火的争斗。财政部长汉密尔顿提出了《关于制造业的报告》,论述了“工业立国”的措施:制造业不受土壤、气候影响,比农业有更大的效率和产出,是美国产业发展方向。这有利于弥合英美矛盾,引进英国的资金、技术。“汉氏药方”使美国用10年时间走完西欧几百年的路。

  种植园主出身的国务卿杰斐逊认为,美国土地肥沃,人口稀少,应把工业留给欧洲,美国则走商品农业的道路。杰斐逊入主白宫后,大力推行“杰氏方略”,但是随着英国的战争威胁,法国抛出“禁运法案”,使美国经济陷入困境。深刻教训使杰斐逊重新执行没有汉密尔顿的汉密尔顿路线。

  如何从哲学角度看待美国的“立国方略”之争?

  答案:(1)美国的“立国方略”之争说明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全面地把握实际。(3分)汉密尔顿不仅把握美国的实际,而且还认识美国与其他国家的关系,体现了对多方面实际的把握。而杰斐逊的考虑则仅仅基于美国人口和土地资源的实际,具有片面性。(3分)

  (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必须要从变化发展了的实际出发。(3分)“汉氏药方”不仅考虑了美国的现状,而且科学地预测了美国发展可能会引起的国际形势变化,体现了对变化发展的实际的把握。“杰氏方略”则只看到了美国发展的现状,具有静止性。(3分)

  ◆23.为了提升综合国力,近年来我国在发展经济、政治的同时,也十分重视文化的发展。一方面,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悠久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发展国内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满足了人们多方面的精神需求。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人们逐步认识到文化消费的意义,并增加文化消费。但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人过度消费和文化素质低俗化的倾向,必须予以警惕。回答

  结合材料说明当前我国文化发展应如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答案:(1)要立足国情,推动国内文化发展,加强对外文化交流。

  (2)放眼世界,认识到文化在提升综合国力中的作用。

  (3)使主观符合客观,遵循文化发展规律,趋利避害。

  ◆24.辨析题

  (1)现代著名学者赫伯特。A.西蒙说:“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的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的或人为的世界。在我们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

  辨题:人为的世界是主观的

  答案:①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有意识地改造世界,使世界打上人的意识的标记,满足人的需要。

  ②人们有意识地改造自然世界,是以自然世界的客观存在与客观规律为前提的,这种客观存在与客观规律不会因为的活动而消失。人的实践活动本身也具有客观实在性。因此“人为的世界是主观的”这个说法是错误的。

  (2)辨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因此,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大家都有理

  答案: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事物的本质属性,虽然结论不同,但都是正确的。因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是有道理的。

  ②人的认识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由于人们的利益立足点、阶级立场、世界观等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就会不同,因此会出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情况。

  ③主观符合客观就有理,主、客观相背离就无理。因此,不能说大家都有理。

  总之,人们能否正确地认识事物,从主观因素上讲,关键在于能否坚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5.2003年中央经济会议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同时指出,“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简要回答上述材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哪些基本观点?

  答案:(1)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属于意识范畴,它是一定客观存在的反映。在我国,我国的国家性质、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和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认为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是正确的。

  (2)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也是我们党和政府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是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3)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所以,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统一的,把它和一切从实际出发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

  ◆26.《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西部大开发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战略任务,自始至终都必须坚持一条原则,真抓实干。要坚决摒弃弄虚作假的坏作风,戒吹、戒假、戒空。要实事求是地评价我们工作中的成绩和不足,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不说大话和过头话,更不能睁着眼睛说假话。

  (1)上述要求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2)运用上述哲理说明西部大开发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答案:(1)上述要求的哲学依据是物质决定意识,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真抓实干,不说大话和过头话,符合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应大力提倡。而弄虚作假则违背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给现代化建设事业带来危害,因此,必须坚决摒弃。

  (2)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作出的,它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西部大开发的具体措施必须符合我国中西部的实际,尊重客观规律;西部也要结合本地特点,发展特色经济,发挥地区优势,不能照搬照套东部发展的模式。总之,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7.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节约已成为当今时代的热门话题,建设节约型社会已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下面是两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对节约的谈话摘录。

  甲院士:要节约资源,一个重要问题是要坚持从实际出发,要反对重复建设。比方发展旅游业,有些地方的政府领导人就“好心办了坏事”,他们的初衷是想发展经济,由于没有充分考虑到资金不足、交通不便、景点单一等情况,只凭局部的、片面的、静止的信息来进行投资决策,结果“花了大钱,搞了个摆设”。还有一些地方政府为了“政绩”,在景点开发方面用行政手段进行干预,导致投资冲动,形成重复建设,造成资源浪费。

  乙院士:建设节约型社会,不是说我们不要消耗。社会要发展,人们要生活,没有消耗是不可能的。问题是怎么消耗,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到在发展中进行资源节约,要坚持在资源节约中提高经济效益,而不是相反。

  联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出发?(4分)

  (2)为什么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8分)

  (3)地方政府在旅游区的建设方面,怎样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10分)

  答案:(1)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我们想问题、办事情,都要把客观存在的事物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做到主观符合客观。(4分)

  (2)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依赖于物质。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2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2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2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2分)

 (3)①从当地的整体和多方面的实际出发,不能以局部或片面的事实作为决策依据。(5分)②要从当地不断变化发展的实际出发,不能静止地看问题。不能从主观出发。(5分)

  ◆28.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华夏大地引起强烈反响。

  材料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总体良好,但社会生活中也存在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还有市场,少数人思想混乱,道德缺失,是非、善恶、美丑混淆。这些问题的出现和蔓延,对社会道德体系造成了冲击,损害了社会风气,也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对此强烈不满。

  材料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为我们在当前形势下明辨是非、区别善恶、分清美丑提出了新要求,将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建设和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请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党中央根据我国实际,适时提出“八荣八辱”,符合时代的要求。(7分)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坚持“八荣八辱”,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建设和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7分)

  ◆29.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中国是文明古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唯物主义思想是中国古代优秀文化传统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存在着唯心主义思想。要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必须剔除糟粕、吸其精化。

  请回答: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分别是什么?该如何来坚持唯物主义反对唯心主义,坚持从实际出发反观从主观出发?

  答案:(1)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承认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唯心主义的根本观点是,认为世界的本质是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决定物质。(8分)

  (2)第一,坚持无神论,反对有神论。(2分)第二,要把想问题、办事情的立足点切实放在中国国情之上。(2分)第三,客观地看待周围的人和事,办事情应当有认真精神。(2分)第四,正确估量和对等自己。(2分)

  ◆30.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号召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要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振奋精神,扎实工作,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为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努力奋斗!分析说明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

  答案:(1)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意识能够指导人们的行动,促进客观事物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和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的社会意识和科学理论,对“十一五”规划目标的实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2)材料提出上述号召就是要求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有效地促进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31.苏北某县积极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他们广泛深入地调查了周边市场行情,根据当地养殖业优势,决定把发展养殖业作经济发展的增长点。他们扩大了养殖规模,培养各类经济联合体,拓展市场,衽产供销一条龙,使当地成为有名的“神州鸽市”。他们还全面提升产品档次,运用基因工程培育的青壳鸡蛋被外国人喻为“东方神蛋”。针对加入WTO的新形势,他们又开展了新一轮的经济结构调整,努力与把当地经济推向更高台阶。

  结合上述材料,分析说明该地区是怎样做到主观和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答案:(1)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该地区首先认真了解了当地的实际,特别是与周边的比较优势,把养殖业作为经济增长点,体现了对客观实际的真切把握。

  (3)全面地把握实际,辩证地制定政策,发展加工、销售、提升产品档次,做到了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统一。

  (4)从变化了的实际出发,做到了主观与客观的历史的统一。而对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他们主动调整经济结构,努力与变化了的实际相一致。

  ◆32.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各级政府“要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都要符合中国现阶段国情。……必须坚持办实事,求实效,珍惜民力,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必须坚持察实情,讲真话,不虚报浮夸;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不急功近利。各项工作都要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温家宝总理的上述讲话是如何体现辩证唯物论道理的?

  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体现在温总理的讲话中就是要求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要符合国情的要求。体现在具体行动上就是要不搞“形象工程”,要察实情、讲真话,不虚报浮夸。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能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要求我们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温总理要求各级政府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对各级政府履行好职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33.材料一:我国GDP约占世界的4%,消耗的资源占世界的25%以上。人均GDP排名世界100多位,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材料二:北京奥组委重申了“节俭办奥运”的方针,强调在现有条件下,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对奥运会主赛场国家体育场工程“鸟巢”进行“瘦身”,工程造价从38.9亿元,缩减到现在的23亿元;同时主要奥运场馆之一五棵松篮球馆造价缩减过半。

  结合材料,从唯物论角度分析我们为什么要节俭办奥运?

  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基本国情是生产力水平低,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因此要立足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我国的现有条件出发,节约资源,提高效用,才能办好奥运会;

  (2)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节俭办奥运”的方针既能节约资源,又会推动我国奥运事业的发展。

  ◆34.(辨析)原则不是问题的出发点,而是它的结果。

  这个观点是正确的。

 答案:(1)原则是指理论、思想等,属于主观的范畴,是第二性的,是对客观实际的反映。

  (2)根据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的原理,我们观察和研究问题必须坚持从实际出发,才能从中引出正确的思想,得出正确的结论。因此,原则不是问题的出发点,而是研究的结果。

  ◆35.一鞋厂推销员甲到某国去推销鞋子,发现某国多数人不穿鞋,认为鞋子在此地不会有销路,就打道而回。另一鞋厂推销员乙也到这一国家发现同样情形,但他预测到鞋子在这里将大有销路,建议厂长依据该国人的脚形特点生产适用的鞋子向该国出口,结果该厂获利丰厚。

  请结合上述材料,运用所学唯物论的知识回答:

  (1)甲乙两个推销员面对同样的实际,所得出的两种相反的结论是什么?

  (2)他们得出相反结论的原因是什么?

  (3)怎样才能做到真正从实际出发?

  答案:(1)甲:“不会有销路”乙:“将大有销路”

  (2)原因在于:①是否能从不断变化的情况出发;②是否能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③思维方法和知识构成不同

  (3)①不断加强学习,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②要从事实的总和出发,反对从个别事实出发;要从多方面实际出发,反对从一个方面事实出发;要从不断变化的实际出发,使思想适应和科学预见变化的实际,反对静止地看问题。③人的意识对客观事物具有能动作用,只有正确发挥人的能动作用,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做到真正从实际出发。

 

  ◆36.材料一: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香港大学于2003年5月23日宣布从6只果子狸标本中分离到3株SARS样病毒,并对果子狸标本中分离的一株SARS病毒进行了基因全序测定,显示该病毒与人类SARS病毒有99%以上的同源性。

 

  材料二:2003年6月19日,中国农业大学公布了该校“动物源冠状病毒专项研究”部分成果。其中一条最具震撼力的消息是:研究人员通过检测,并未在目前嫌疑最大的果子狸身上发现SARS病毒。

 

  你对材料中的现象是怎么认识的?

 

  答案:(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能够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但不等于人们的意识都是一样的,也不等于人们随时随地获得的意识都是一样的。

 

  (2)人们面对同一事物进行思考,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会出现正确与错误的差别,就客观方面而言,最根本的是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特别是社会实践所达到的广度和深度的制约。就主观方面来讲,人们的立场不同,世界观、人生观不同,思维方法不同,知识构成不同,会影响人们对客观事物的不同反映。

 

  (3)上述关于果子狸与SARS病毒的关系的不同结论,从客观上的研究条件、主观上的知识构成、思维方法等因素的不同有关,这些是制约人们能否形成正确认识的因素。

 

  (4)世界上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我们有理由相信,SARS病毒的来源终会被找到的,人类也最终能战胜SARS病毒的。

 

  ◆37.材料一:青蛙是农田的“守护神”,一只青蛙的捕虫量可超过自己的体重,50只青蛙就能使6亩的稻田免遭虫害,蛙粪又是上等的有机肥料。青蛙还间接对疟疾及其它一些疾病的爆发有抑制作用。

 

  材料二:近年来,有些国家大肆捕食青蛙,破坏了生态平衡,遭到了大自然的惩罚。1998年,孟加拉国人从稻田中捕捉了5000万只青蛙,出口到西方国家的食品市场,其所得不过1000万美元,结果造成虫灾严重,该国不得不每年花3000万美元从国外购买灭虫药,而农药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又十分严重。

 

  这则材料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答案: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1)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人类有意识的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所取得的结果,首先是人们承认自然的客观存在和服从自然的结果。

 

  (2)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时,应该与自然和谐共处,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而不能随心所欲地活动,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38.海尔集团始终坚持以技术创新作为发展的手段和依托,在十几年的发展过程中,从引进技术到整合国内外资源、自主创新,坚持“技术创新课题来自于市场难题”和“设计创造高质量、高附加值”的研发理念,通过技术创新使集团在中国市场和国际市场上取得长期的成功,营业额年平均增长率达到78%,持续保持在家电与其他相关领域的领先地位。8分

 

  (1)从唯物论上看,海尔集团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答案: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意识对物质有指导作用。海尔集团正是靠着正确的科技创新的研发理念为指导,才取得了国内和国际市场的长期成功的。4分

 

  (2)从唯物辩证法角度看,海尔集团为什么必须不断技术创新?

 

  答案: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发展的,这要求我们要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破除思想缰化,进行技术创新。海尔集团正是因为不断技术创新,才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从而取得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的成功。4分

 

  ◆39.据1999年12月6日《人民日报》消息,为了杜绝“干部出数字,数字出干部:的消极腐败现象,准确衡量各地各部门的工作业绩,同时为制订”十五“计划提供科学的统计资料,海南省人大常委会讨论通过了《关于违反统计法律法规行为行政处分的暂行规定》,对虚报隐瞒统计数字者亮起红灯。

 

  (1)这一规定确立的哲学依据是什么?

 

  (2)根据(1)的结论说明为什么要对“虚报隐瞒统计数字亮起红灯”?

 

  答案:(1)确立这一规定的哲学依据是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辩证唯物论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世界,物质第一性,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原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对客观现象应坚持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不能凭主观臆造,任意夸大或缩小。

 

  (2)虚报隐瞒统计数字现象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要求,不仅影响党和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而且严重影响国家宏观决策的科学性,损害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坚决制止和纠正。

 

  ◆40.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讲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在中国,真要建设社会主义,那就只能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能从这样那样的外国模式出发,不能从对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个别论断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义下的某些错误论点出发。”

 

  (1)这两段话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

 

  (2)运用问题(1)揭示的哲学道理说明,在中国真要建设社会主义,为什么只能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3)建设社会主义为什么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或从照抄照搬的教条出发?

 

  答案:(1)主要包含的哲学道理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第一,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最大的实际。第二,只有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才能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才能正确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才能正确确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以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使主观符合客观。第三,实践证明,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就能在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成功。

 

  (3)如果从主观愿望出发,从外国的模式或是从本本出发,都会导致主观与客观相分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

 

◆41.2003年中央经济会议进一步明确提出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同时指出,“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树立正确的政绩观”。

 

  简要回答上述材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哪些基本观点?

 

  答案:(1)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属于意识范畴,它是一定客观存在的反映。在我国,我国的国家性质、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了党和国家制定的方针政策必须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所以认为党和政府的一切工作都要以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是正确的。

 

  (2)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也是我们党和政府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是我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

 

  (3)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所以,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一切从实际出发是统一的,把它和一切从实际出发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

 

  ◆42.某村为创建养猪基地,强令所有农户搭建高标准猪舍,并要求人均养猪5只,以期达到家家户户养猪致富的目的。可后来,由于相关的服务措施没跟上,市场上饲料贵,卖猪难,大多数农户亏了本,致富项目变成了“致贫”包袱。

 

  请运用唯物论道理说明该村决策失误的原因。(14分)

 

  答案:(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主观符合客观,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7分)

 

  (2)该村没有从本村相关服务措施欠缺的实际出发,没有深入市场调查,不了解市场行情,因而没有做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犯了主观主义的错误。该村决策的失误给农户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7分)

 

  ◆43.材料一:我国南方某镇,原来全镇工业经济总量为4亿元,外向型经济则一直是一条短腿。镇领导也有这方面的积极性,但投资环境与一些乡镇相比差得很远。

 

  “引凤必先筑巢”,这个观念几乎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个镇的做法照样引“凤”!他们认真调查,积极进取,充分发挥本地的优势,到2005年,工业经济总量上升到40亿元。

 

  材料二:我国开放水果市场后,各地发展水果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一些地方政府一哄而上,大量搞苹果园,以致近两年出现了价跌滞销、果贱伤农的状况,使那些辛苦数年刚尝到甜头的果农们,又感到了失望和痛苦。

 

  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回答:

 

  (1)两则材料中的“积极性”相同,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

 

  (2)从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错误的思想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在实践中,我们要办好事情,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7分)南方某镇的做法,开拓新思路,打破旧框框,正是以正确的意识为指导,经济当然发展快,而某些地方政府不分析客观实际,不调查研究,不了解水果市场变化的信息,作出错误的决策,必然果贱伤农,使农民损失惨重。(8分)

 

  (2)从上述事例我们应该得到如下启示:重视意识的反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3分)从本地实际出发,注意调查研究,注重信息收集,注重市场变化,特别是政府部门,应为企业生产经营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以正确的意识为指导,反对从经验出发的主观主义工作作风。(8分)

 

  ◆44.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各种自然资源。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和滥用,只会导致人类环境危机,经济发展最终也将难以为继。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少数地方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导致生态环境恶化。

 

  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说明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应怎样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10分)

 

  答案:(1)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它要求人们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必须首先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这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前提。因此在,发展经济过程中,首要的是尊重自然的属性和规律。

 

  (2)人类利用自然,向自然索取,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但在自然面前,人不能随心所欲。因此,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既要利用自然,也要保护自然。

 

  (3)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必须坚持科学的自然观和生态价值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45.有人认为,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但人类社会产生之后,社会的发展处处留下了人们思想活动的痕迹,人们的思想活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可见,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则不一定是客观的。

 

  请运用唯物论的有关道理,对上述观点加以评析。(10分)

 

  答案:(1)认为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观点是正确的,但认为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不一定是客观的观点是错误的。

 

  (2)人类社会的发展虽然要受人们思想活动的影响,但是,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仍然是客观的。这是因为:人类社会是客观世界发展的必然结果;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客观的;支配社会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

 

  所以,尽管人的思想活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但不能据此否定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是客观的。

 

  ◆46.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不仅能够制造出各种转基因产品,还可以克隆出一些动物,如克隆羊、克隆牛、克隆人类的器官,甚至可以克隆人,这说明人可以创造物质的。

 

  请谈谈你的看法。(11分)

 

  答案:(1)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但人的意识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有相当大的影响,人们为了自己的需要,可以发挥自己的能力,有意识地制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东西;可以改变自然物的具体形态,使自然物人工化,但人们改造自然的基础,只能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及其固有的属性和变化发展的规律,而这些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而客观存在的。

 

  (2)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制造各种转基因产品、克隆动物等,这些人类有意识地改造自然所取得的成果,首先是人们有意识地承认自然的客观性和服从自然的结果,人并没有创造物质本身。

 

  题中观点夸大了人的意识能动性,否认了自然界的客观性,是错误的。

 

  ◆47.“人只有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客观事物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作用于人脑,人脑才能有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形成意识。”请回答:

 

  (1)什么是意识?(5分)

 

  (2)从上述材料中说明,意识的根源是什么?(5分)

 

  (3)上述材料中表达的意识是否是正确的意识?为什么?(10分)

 

  答案:(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意识的本质看,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5分)

 

  (2)上述材料说明了意识根源于客观存在。先有了客观存在的物质现象,再通过人的实践活动,人脑才能以不同的形式对客观存在作出反映,形成意识。(5分)

 

  (3)上述材料中表述的意识是否是正确的意识,并不确定。如果是如实地反映了客观存在的本来面目,就是正确的意识;如果是歪曲地反映了客观存在的本来面目,就是错误的意识。(10分)

 

  ◆48.胡锦涛总书记在广州、四川等地考察工作时强调:“面对国际国内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继续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紧跟时代的发展的潮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意识。”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

 

  (1)我们为什么必须继续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10分)

 

  (2)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15分)

 

  答案:(1)A.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能够指导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正确的意识来指导我们的工作。(5分)

 

  B.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经过实践经验是正确的意识,只有坚持以它们为指导,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当前由于历史的变革,社会转型,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我们必须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丰富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5分)

 

  (2)A.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5分)

 

  B.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前提,是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5分)

 

  C.由于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因此,我们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客观情况。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从实际出发。(5分)

 

  ◆49.辨析题:只要从实际出发就能使主观符合客观

 

  答案:(1)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要使主观符合客观,就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2)客观实际是多方面的,往往是许多事实的总和,就必须从客观实际的整体出发。

 

  (3)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就必须使自己的思想适应变化了的客观实际。

 

  (4)主观与客观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只有从客观实际的整体出发、全面地看问题、使自己的思想符合变化了的客观实际,才能做到主观符合客观。否则,也不是真正的从实际出发。

 

  ◆50.某地为创建养猪基地,强令所有农户搭建高标准猪舍,并要求人均养猪5只,以期达到家家户户养猪致富的目的。可后来,相关的服务措施没跟上,饲料贵,卖猪难等原因,大多数农户亏了本,致富项目变成了“致贫”包袱。

 

  上述做法违背了什么哲理?为什么?

 

  答案:(1)上述做法违背了辩证唯物论的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属于主观主义的工作方法。

 

  (2)第一,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工作中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我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第二,人们要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有效地改造世界,就必须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的关系。如果人们对这一关系处理不当,就会犯主观主义的错误。第三,该村由于缺乏调查研究,没有对客观事实进行全面认真的把握,导致决策失误,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属于主观主义的工作方法。

 

  ◆51.辨析题(仅作判断不说明理由者不得分。)

 

  (1)1999年12月,江泽民同志在对宣传思想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设所作的《批示》中指出:“要深入进行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

 

  答案:辨题: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着推动作用。

 

  ①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这是人类特有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但不同的意识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

 

  ②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推动人的实践活动顺利开展,促进客观事物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③我们深入进行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教育,是要发挥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因此,把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理解为对客观事物发展起着推动作用是片面的。

 

  (2)重视物质利益就是唯物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就是唯心主义。

 

  答案:①凡是认为物质第-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的就唯物主义;凡是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的就是唯心主义。因此,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对物质和意识何为第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而不是是否追求物质利益,或者是否强调精神文明。

 

  ②追求物质利益不一定就是唯物主义,如果违背社会发展规律,不顾客观条件,主观蛮干地追求物质利益,就是唯心主义;强调精神文明力量的作用,正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表现。

 

  ③上述观点没有搞清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因而是错误的。

 

  ◆52.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06年3月4日,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在华夏大地引起强烈反响。

 

  材料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提出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总体良好,但社会生活中也存在一些不健康、不文明现象,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还有市场,少数人思想混乱,道德缺失,是非、善恶、美丑混淆。这些问题的出现和蔓延,对社会道德体系造成了冲击,损害了社会风气,也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对此强烈不满。

 

  材料二: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我国公民道德建设树起了新的标杆,为我们在当前形势下明辨是非、区别善恶、分清美丑提出了新要求,将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建设和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请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谈谈对上述材料的认识。(12分)

 

  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这一原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党中央根据我国实际,适时提出“八荣八辱”,符合时代的要求。

 

  (2)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坚持“八荣八辱”,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建设和推进公民道德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

 

  ◆53.材料一:我国GDP约占世界的4%,消耗的资源占世界的25%以上。人均GDP排名世界100多位,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材料二:北京奥组委重申了“节俭办奥运”的方针,强调在现有条件下,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对奥运会主赛场国家体育场工程“鸟巢”进行“瘦身”,工程造价从38.9亿元,缩减到现在的23亿元;同时主要奥运场馆之一五棵松篮球馆造价缩减过半。

 

  结合材料,从唯物论角度分析我们为什么要节俭办奥运?(10分)

 

  答案:(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我国基本国情是生产力水平低,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因此要立足国情,一切从实际出发,从我国的现有条件出发,节约资源,提高效用,才能办好奥运会;

 

  (2)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节俭办奥运”的方针既能节约资源,又会推动我国奥运事业的发展。

 

  ◆54.进入21世纪后,随着江苏经济的快速发展,地区不平衡的问题日益尖锐起来:苏南超省平均水平,苏中超全国但低于省平均水平,苏北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贯彻中央提出的“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实现“两个率先”的目标(率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江苏省委、省政府立足省情,确立了“提升苏南发展水平,促进苏中快速崛起,发挥苏北后发优势”的分类指导方针。鼓励苏南经济发达市、县与苏北经济薄弱县实行对口挂钩协作,加速苏北工业化进程;利用新一轮沿江开发的契机,建设苏中以长江为轴的新型国际制造业基地;鼓励苏南主动参与长江三角区域分工合作,主动与上海及国际经济接轨,提高经济国际化水平。从而形成长江南北联动开发,三大区域优势互补、互利互赢、竞相开发的新格局。

 

  江苏在实现“两个率先”目标过程中是怎样用联系的观点统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

 

  答案:(1)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与预见性。为实现“两个率先”,江苏规划了本省的发展,体现了这一点。

 

  (2)整体与部分密切联系,由于整体处于统帅的决定地位,因此办事情要从整体着眼,寻求最优目标,同时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发挥。江苏省委、省政府着眼于全省“两个率先”目标的实现,确立了省内三大区域协调发展的分类指导方针和政策措施,必将促进江苏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

 

  (3)联系具有客观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的固在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江苏省鼓励苏南与苏北挂钩协作,促进省际、国际交流合作与发展。联系具有普遍性,既要把握事物内部各要素、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又要把握一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的相互联系。江苏既注重省内三大区域优势互补,又主动参与长江三角区域经济合作,主动与上海及国际经济接轨,做到了对事物联系的具体分析。

 

  ◆55.“生物入侵”指进入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种打破了原地区的生态平衡。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引发非良性效果或难预料效果的生物入侵事件。

 

  例如,桉树的突出特点之一是能够通过叶面的蒸腾作用,将大量的地下水快速地输送到大气中,当地下水水位下降时它的根系又能够快速追随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向深处生长,因此它有“地下抽水机”的绰号。桉叶油也有一定的经济价值。

 

  按树生长在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东南部地区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引种到我国的云贵高原后,却引发了令人头痛的生态问题——生长地区的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桉树林内及附近草本和灌木大量枯死……

 

  阅读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试从桉树引种的事件说明我们应如何按客观规律办事?

 

  答案: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联系;人们认识规律要有一定的过程;我们要实事求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按客观规律办事;云贵高原等地在引种桉树时,不能只注意经济效益,忽视其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56.胡锦涛说:“正确认识国情,按照国情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开展工作,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依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准则。“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是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

 

  (1)坚持求真务实的三个根本蕴涵的哲学道理?

 

  (2)结合上述材料,运用哲学知识,谈谈应怎样坚持求真务实。

 

  答案:(1)三个根本分别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规律的客观性原理以及认识的根本任务和最终目的。

 

  (2)第一,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当前我国最大的实际就是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求真务实,最根本的就是要正确认识国情,按照国情制定路线方针政策和展开工作。第二,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我们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斗争。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坚持求真务实的基本准则。第三,规律具有客观性,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另一方面,规律又是可以认识的。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认识的最终目的是指导实践。因此,坚持求真务实的根本要求是认识规律、把握规律、遵循和运用规律。

 

  ◆57.今年,中共中央中央国务院“一号文件”要求各级政府切实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北京市政府结合本市的实际,决定将五环和六环之间原准备占用的基本农田从绿化带规划中退出,维持其农田现状,相应的绿化面积通过加强山区造林来补足,以此提高北京的林木覆盖率。

 

  运用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原理分析上述材料。

 

  答案:①中央的要求,对全国农村而言,具有矛盾的普遍性。因此,要坚持全面的观点,防止片面性。②北京市存在着建绿化带与保护耕地的问题,是矛盾的特殊性的表现。宜林则林、宜粮则粮的做发坚持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58.在西部大开发中,西部各省、市、自治区都有各自的特点,有长处也有不足,只有根据各自特点和长处,扬长避短,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发开放,才能改变面貌,发展自己。因此,西部各级党政部门要在新形势下,在实践中形成新观念、新思路、拿出新办法,要防止两种错误:一是照搬照抄东部地区的经验,而不联系实际;二是一哄而上,没有轻重缓急。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

 

  答案:(1)矛盾者的事物各有其特点,应具体分析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西部各省、市、自治区都有各自的特点,只有根据各自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开放,才能改变面貌,发展自己。

 

  (2)矛盾着的事物在不同发展阶段各有其特点,应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特点去决定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西部各级党政部门要在新形势下,在实践中形成新观念、新思路,拿出新办法,而不能照抄照搬东部地区的经验。

 

  (3)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各有其特点,应具体分析“长”与“短”,进而促进开发的道理。西部各省都有各自的长处与不足,只有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才能发展自己。

 

  (4)在具体分析西部开发这一复杂的系统工作时,要善于抓主次矛盾,具体分析和解决好“重”与“轻”、“缓”与“急”的关系。西部开发不能一哄而上,而要注意轻重缓急。

 

  ◆59.经过20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跨越,中国人民终于摆脱了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困扰,圆了温饱梦。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发展的,新阶段农业发展又面临着库存增加、农民增收缓慢的新问题。这一新问题与过去农产品短缺的问题有着本质的区别。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这是新阶段农业和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上述论断是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法的?

 

  答案:(1)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我国的农业和农村经济。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既取得了解决温饱这一了不起的成就,又面临库存增加,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同时,在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中,短缺与过剩是一对矛盾。经过20上的改革与发展,随着温饱问题的解决,短缺转化为过剩,矛盾主次方面的转化引起了事物性质的变化,这些分析坚持了两点论、两分法,是一分为二观点的运用。

 

  (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农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矛盾各有其特点,解决的方法也不同。解决新阶段农业发展中的矛盾,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3)善于把握重点,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上述论述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同时还指出了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这样就抓住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达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60.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不可阻挡地走进人们的生活。对此人们有不同看法。

 

  有人认为,互联网在大大拓展了人们的视野,丰富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

 

  有些人认为,互联网上一些虚假信息对人们的精神世界带来消极影响。更严重的是,有些学生沉迷于网吧,影响了学业和健康。

 

  运用辩证法的知识对上述两种看法进行分析。

 

  答案:(1)看问题要坚持一分为二,对互联网现象应做全面客观的分析,它有利有弊,不能片面地只言利或只言弊。

 

  (2)要积极支持新事物成长。互联网出现的问题是新生事物成长过程中的支流,不能因为问题否定它。

 

◆61.材料二:近年来,我国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海域全面实行体渔制度。通过休渔,主要经济鱼类的资源量有所增加,种群结构得到改善,休渔后渔获量增加。渔民的经济收益不仅没有因休渔下降,反而有所增加。

 

  结合休渔制度,分析“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

 

  答案:①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是对立统一的。②只顾眼前利益,过度捕捞,转化为无鱼可捞,就会丧失跟前利益。适度限制眼前利益而休渔,能取得更大的长远利益。③运用“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统一”的辩证法,实施休渔制度,可以促进我国渔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6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各地区要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按照优化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并制定相应的政策和评价指标,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

 

  (1)概括材料体现的哲学道理。(5分)

 

  答案:①事物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②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③事物的矛盾具有各自的特点。④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起决定作用。⑤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结合材料,简要说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重点开发的哲学依据。(8分)

 

  答案: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决定作用。因此,我们在观察和处理复杂问题时,首先要抓住主要矛盾。②在区域发展中,“重点”即诸多矛盾的主要矛盾,根据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重点开发,对促进整个区域发展具有提纲挈领的作用。

 

  ◆63.在中药药方中,最常见的是甘草,医家把它奉为“国老”。此乃甘草有君子品性之故:药生则泻火,炙则健脾而和中,解百毒而有效,协诸药而无争。此话怎讲?原来,甘草有甘草节儿、甘草梢儿。甘草节是治关节痛的;甘草梢儿是利尿的;生甘草是解毒的;炙甘草是缓中的。一株小小的甘草就有多种用途,不知其理,焉能下药?

 

  简要说明甘草的多种用途和功效给我们的哲学启示?(9分)

 

  答案:启示: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为:⑴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正因为在实践的基础上对甘草的分析、研究,才认识到甘草的不同用途。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只有具体分析、并认识了甘草的不同用途,才能正确使用甘草,做到药到病除。⑶不对具体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做事简单化,则会把事情办糟,甚至造成巨大损失。

 

  ◆64.材料一:《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鑫迥旯婊慕ㄒ椤分赋觯ㄉ枭缁嶂饕逍屡┐澹愫孟绱褰ㄉ韫婊谠己图际褂猛恋亍E嘌形幕⒍际酢⒒峋男滦团┟瘢岣吲┟竦恼逅刂剩ü┟裥燎诶投凸艺撸飨愿纳乒愦笈┐宓纳钐跫驼迕婷病?/FONT>

 

  材料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指出:“十一五”时期要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实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逐步推进。

 

  回答问题:

 

  (1)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简要说明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必要性。(14分)

 

  答案:①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特殊性也离不开普遍性。二者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我们认识事物,分析解决问题,既要从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又要在普遍性指导下去研究特殊性。遵循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②科学发展观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共同属性和发展规律,即矛盾的普遍性,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遵循的思想原则。全国各地农村实际情况各异,是矛盾的特殊性。③只有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正确认识我国各地新农村建设的特殊规律,找到正确解决矛盾的方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发展。

 

  (2)用主要矛盾原理简要说明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重要作用。(14分)

 

  答案: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其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事物次要矛盾的存在和发展。主要矛盾解决好了,次要矛盾就迎刃而解。我们在认识事物和解决矛盾时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党和国家各项农村政策的实践者。我国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低,资源利用率低,根本原因是我国农民素质低。③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是发展农村生产力,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建设,促进农民增收的根本保证。也是把我国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的重要途径。

 

  ◆6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坚持把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着力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力求在解决突出矛盾和关键问题上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1)请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言献策。(12分)

 

  答案:①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就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坚持全面观点,对各种社会矛盾进行一分为二的分析,坚持两分法,反对一点论。(3分)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就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不同质的矛盾要采取不同质的方法去解决,坚决反对不顾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搞“一刀切”、“一风吹”的错误做法。(3分)

 

  ③要把抓好典型与普遍指导结合起来,既要善于总结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一般特征、一般规律,又要善于在一般规律的指导下推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3分)

 

  ④既要抓住重点和主流,又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必须看到社会发展的主流,正确认识和分析形势,集中主要力量解决好当前的主要矛盾,但也不能忽视了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要坚持协调发展和全面发展。(3分)

 

  材料2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要切实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抓紧抓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长期而且艰巨的历史任务,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帆风顺。它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我们必须立足当前这样一个承前启后的历史阶段,扎扎实实地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为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而努力奋斗!

 

  (2)上述材料是如何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10分)

 

  答案: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要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2分)

 

  材料首先坚持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看作是一个变化发展着的历史过程。(2分)

 

  材料认识并指明了当前所处的历史阶段。(2分)

 

  材料认识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经历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2分)

 

  材料还看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2分)

 

  ◆66、(12分)2006年7月1日青藏铁路全线开通试运营。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又一个重大成就,对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加快青海、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对于改善沿线各族群众生活、加强民族团结、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青藏铁路沿线有着十分丰富的自然资源,科学、合理开发这些宝贵资源,对青藏铁路沿线经济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请结合材料分析:对青藏铁路沿线自然资源要进行科学、合理开发的哲学依据。(12分)

 

  答案:①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的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我们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因此要科学合理地开发青藏铁路沿线的自然资源。(3分)

 

  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联系又是客观的,科学、合理地开发青藏铁路沿线丰富的自然资源,有利于保护铁路沿线的生态环境有利于铁路沿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3分)

 

  ③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性为前提。开发青藏铁路沿线的自然资源要遵循自然规律做到科学、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3分)

 

  ④事物是变化、发展的,科学、合理开发青藏铁路沿线的自然资源,正确地处理了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注重可持续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3分)

 

  ◆67.(9分)推动农村文化建设,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生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题中之义。目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这种状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迫切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改变。结合材料,运用辩证唯物论相关知识说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推动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12分)

 

  答案: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是由于目前我国农村文化建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还不相适应、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还不相适应、与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相适应的客观实际,决定了我们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并切实采取措施,改变这种不相适应的现状。(6分)

 

  正确的思想和理论通过人们的实践,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我们必须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所以,推动农村文化建设,对于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6分)

 

  ◆68、(6分)据统计,我国石油、天然气等重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储量分别只占世界人均水平的8.3%、4.1%,去年我国消耗的原油约34%依靠进口;同时,GDP每新增一元钱所消耗的资源是日本的13倍;此外,由于技术力量落后,我国资源循环利用率也远远低于发达国家,废弃物排放率高,由此不仅造成环境的污染,也造成大量的资源浪费。请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谈谈应如何解决这一问题。(6分)

 

  答案:①坚持发展、创新的观点,运用新技术,开发新资源,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2分)②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从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化,变废为宝,提高资源的再利用率。(2分)③内外因相结合,充分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2分)

 

  (如果从其中两个方面展开分析,且较为详细、得当,也可给5至6分。)

 

  ◆69.2005年9月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辟概括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来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运用唯物论的有关知识,说明当前弘扬伟大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6分)

 

  答案:(1)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重视精神的力量。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我们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3分)

 

  (2)精神的力量可以转化为物质的力量。我们要把伟大民族精神转化为实际行动,转化为建设和发展全面小康社会的强大力量。(3分)

 

  ◆70.2005年10月15日,青藏铁路全线铺通。青藏铁路修建以人为本,人与自然得到和谐共存。青藏铁路建设尽力保护高原上的一草一木,努力减少对野生动物、冻土的影响,对冻土采取了多种保护措施,对藏羚羊等野生动物专门设立了迁徙通道。铁路直接用于环保的投资达11亿多元,这在中国铁路工程史上还是首次。

 

  运用哲学常识的知识说明人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答案:(1)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人类所取得的有益成果,都是首先肯定自然的客观存在,并服从自然的属性的结果,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2分)

 

  (2)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人类需要自然,人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自然界,因此,在利用自然的同时,必须保护自然,正确处理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2分

 

  (3)自然界变化发展的规律是客观的,因此,人类利用自然时,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自然界的惩罚。(2分)

 

  ◆71.我国的基本国情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弱。因此,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但同时,经济学家也告诉我们,一味奉劝人们勒紧裤带进行储蓄,积累的却可能是失业与贫困。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原理分析在经济发展中“节约”与“消费”的关系。(6分)

 

  答案:(1)在经济发展中,“节约”与“消费”是对立统一的关系。(2分)

 

  (2)二者具有统一性。建设节约型社会,提倡节约,并不等于抑制消费,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合理消费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2分)

 

  (3)二者具有对立性。消费脱离国情盲目攀比、贪大求洋,就会造成奢侈浪费,不利于节约。(2分)

 

  ◆72.2004年11月下旬,湖北某市市委召开会议研究部部署今后五年的经济工作,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成员全部参加了会议。市委立足本市市情,提出了未来五年该市经济发展的三大目标:一是把该市建设成为生产总值超过100亿元的经济强市;二是农民人均增收速度要在5%以上,即年均增长不低于200元;三是大力加强该市经济发展的软硬环境建设。把发展作为该市经济发展的重点,并提出了实现三大目标的具体措施,如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搞好经济结构调整,抓好畜牧、林果、蔬菜支柱产业,加快城市建设步伐等等。(注意观点与材料的统一)

 

  上述材料中该市市委对经济工作的领导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哪些道理?(12分)

 

  答案:(1)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2分)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73.今年6月,某地3300多亩番茄丰收,产量达15万吨,种植面积达到去年的4倍多,价格却一路走低,每公斤从8角跌到只有几分钱,加上外省蔬菜丰收,外来经销商减少等原因,致使大量番茄烂市,农民减收千元。回答下列问题:(12分)

 

  答案:(1)导致番茄价格一路走低的直接原因是番茄种植面积过大,供大于求。这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6分)

 

  必须按规律办事,该地农民没有把握好价格与供求的关系,违背了价值规律,使得利益受损;必须坚持适度原则,该地农民盲目跟风种植,导致供过于求,致使利益受损。(6分)

 

  (2)农民跟“风”种植是市场调节的反映。有人说,市场调节浪费资源;有人说,市场调节可以带来高效率。请用哲学观点谈谈应如何正确看待市场调节?(6分)

 

  坚持矛盾的观点,一分为二的看待市场的调节作用,一方面,市场能够实现对资源的有效配置,但同时,市场调节也有弱点和缺陷,会导致资源浪费;事物的矛盾有主次之分,要分清主流和支流,市场能够带来高效率,这是主要方面,但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有其缺陷和弱点,这是次要方面,我们要在发挥市场调节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克服市场本身的缺陷。(6分)

 

  ◆74.阅读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某国有特大型钢铁企业由于生产成本高、技改资金少、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低、企业负担重等原因,在激烈的竞争中一度陷入困境。为了生存和发展,该企业进行了一场深刻的革命。

 

  材料二该企业从国外引进一批关键技术,通过消化、吸收、创新后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再将技术输出,使对外出售技术成为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利用高新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开发出硅钢片等五大系列40多个品种的“双高”(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新产品,重新夺回市场;调整内部组织结构,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提高科技人员在员工中的比重,下岗分流富余人员9千余人。

 

  材料三2003年度,该企业盈利14亿元,实现了规模和效益的飞跃,率先走出了一条由弱到强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请结合材料分析说明该企业的变化过程是如何体现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的。(16分)

 

  答案:(1)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该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创新技术,开发新产品,促进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体现了这一点。

 

  (2)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该企业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外来技术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造了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增强了企业的活力体现了这一点。

 

  (3)任何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该企业通过内部结构调整,在规模和效益方面实现了质的飞跃说明了这一点。

 

  (4)该企业摆脱困境实现由弱到强的转变,充分说明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75.2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总的是实行“三段式”:引进外方技术-消化吸收-自主开发。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路风认为:我们总在做第一段,一次又一次引进;而第三段总是遥不可及。中国已经陷入了“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泥潭。中国很多企业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弱,消化吸收费用平均不到引进项目费用的7%。而韩国、日本等国却要花比引进项目费用多3~10倍的钱来消化吸收,形成了“引进-吸收-试制-自主创新”的良性循环。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的有关知识,说明我国要如何走出“引进-落后-再引进-再落后”的泥潭?(16分)

 

  答案: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要改变这种局面,关键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6分);

 

  外因是变化发展的条件,在发展中注重引进技术(4分);

 

  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要改变这种局面,在引进技术的同时要注重吸收、消化和再创新(6分)。

 

  ◆7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这20个字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

 

  材料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重点是加强村镇规划建设和环境整治,建设新村镇;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培育新农民;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倡导新风尚。

 

  (1)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什么?(4分)

 

  答案: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是承认矛盾,主张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4分)

 

  (2)结合上述材料谈谈,“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怎样体现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的?(12分)

 

  答案:①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有发展农村经济的内容,又有发展农村社会事业的内容;既有农村综合改革的内容,又有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体现了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4分)

 

  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体现了用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4分)

 

  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促使农村整体面貌出现较大改观;重点是建设新村镇、培育新农民、倡导新风尚。这体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4分)

 

  ◆77.2005年10月8日,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在京召开,研究制定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简称“十一五”规划建议)。为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中央在‘十一五’规划草案中,将成渝经济区纳入了国家‘十一五’前期规划。在“分家”8年后,四川和重庆将再度“合二为一”。

 

  经济学家指出,从产业结构来看,成都和重庆互补空间很大。成都在科技、信息、文化教育、金融、商贸、电子工业、旅游方面优势明显;重庆有制造业基础雄厚,工业水平较高,在汽摩产业、装备制造业、能源、物流等方面有明显优势。

 

  成都和重庆各展所长、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将使成渝地区成为能与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相媲美的中国第四大城市集群。对四川地区的中小城市和长江中、上游地区经济发展起到重要的幅射与带动作用。

 

  问题:“十一五”规划打造成渝经济区的举措是如何体现辩证法联系观点的?(10分)

 

  答案:①联系是事物内部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的关系。联系具有普遍性,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成都和重庆在地理、产业、文化上存在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联系,中央提出建立成渝经济区体现了联系的观点看问题。(4分)②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承认联系的客观存在,具体分析事物的联系。成、渝在“分家”8年后,将再度“合二为一”体现了这一点。(2分)③当部分以有序的结构形成整体时,整体的功能就会大于各个部分功能之和。成都和重庆各展所长、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有利于优化地区经济结构,发挥中心城市的幅射与带动作用,促进西南地区经济的整体协调发展。(4分)

 

  ◆78.胡锦涛总书记在广州、四川等地考察工作时强调:“面对国际国内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继续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紧跟时代的发展的潮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意识。”

 

  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

 

  (1)我们为什么必须继续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4分)

 

  答案: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能够指导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正确的意识来指导我们的工作。(2分)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经过实践经验是正确的意识,只有坚持以它们为指导,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当前由于历史的变革,社会转型,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我们必须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丰富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2分)

 

  (2)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4分)

 

  答案: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1分)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前提,是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2分)③由于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因此,我们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客观情况。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从实际出发。(1分)

 

  ◆79.在1978年12月13日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首次提出“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同时强调,先富带后富的同时,应该避免贫富两极分化。目前,中国人均GDP已突破1000美元,从世界范围看,这是社会矛盾易激化、易出现反复的时期。未来五年,中国正处在这样一个关键时期。中国应该努力规避风险,避免重蹈一些国家的覆辙。在“十一五”规划中,中国的政策取向将关注增长的均衡、机会的均等和社会的公平,唱响“共同富裕”的主调。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观点分析未来中国政策取向的意义。(8分)

 

  答案:①唯物辩证法认为,客观事物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1分),要弄清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处的阶段和地位,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4分)②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状况的变化,特别是在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这样一个历史阶段,要求我们必须适时调整政策取向,从“部分先富”更多转向对“共同富裕”的关注,以规避风险,促进社会主义事业持续、健康发展。(3分)

 

  ◆80.根据党和国家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成都市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探索和实践。其中“幸福梅林”、“荷塘月色”等“五朵金花”被专家喻为新农村的成功典范。值得称道的是“五朵金花”,在特殊的地理环境中,结合自身实际,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该区域和成都群众生活方式紧密结合,发展观光农业和旅游休闲业,将劣势变为优势,走出自己的路子,展现出了和谐社会的雏形。

 

  结合材料,运用哲学知识,分析说明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怎样才能做到注重实效、突出特色?(12分)

 

  答案:唯物论:①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就要立足本地实际,因地制宜;(3分)②要培养创新意识,积极创新发展思路。(3分)辩证法:①矛盾有特殊性,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就要结合自身实际;(3分)②矛盾是对立统一的,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向自己相反的方向转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我们要将劣势变为优势,走出自己的路子。(3分)

 

◆81.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飞跃,中国人民终于摆脱了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困扰,圆了温饱梦。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就。但是事物总是在矛盾中发展的,新阶段农业发展又面临着新的问题:由于农业丰收,粮食库存增加,价格持续下滑,农民增收缓慢。这是农村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与过去农产品短缺的问题有着本质的区别。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真正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这是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根本出路,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

 

  请分析说明上述这段论述是如何运用矛盾分析方法的?(12分)

 

  答案:(1)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我国农业和农村既取得了解决温饱这一了不起的成就,又面临农民增收缓慢等新问题。这些分析坚持了两点论两分法,是一分为二观点的运用。(5分)

 

  (2)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国农业不同发展阶段和矛盾各有其特点,解决的方法也不同。解决新阶段农业发展中的矛盾,必须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真正转到以质量和效益和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5分)

 

  (3)善于把握重点和主流,坚持两点论的统一。在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时,既充分肯定了其了不起的成就,又指出了在其发展的新阶段所面临的新问题,这样就抓住了发展这一本质及主流,同时指出了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真正转到以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的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这样就抓住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达到了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5分)

 

  ◆82.近代以来,在西方列强的武力胁迫下,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开放了多处通商口岸。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民族独立和富强的新时代。自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从实际出发,在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综合国力不断增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实行对外开放,同时还要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简述其中的哲学依据。(10分)

 

  答案: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内因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改革创新来实现发展(4分)。

 

  外因是事物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要利用世界和平的有利时机,坚持对外开放,为自身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3分)

 

  外因要通过内因起作用。我们抓住和平环境机遇,充分利用国际上的各种有利条件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走和平发展的道路。(3分)

 

  ◆83.2004年,中欧关系是国际关系中的一大亮点。2004年5月,温家宝总理访问了欧洲。在回答“中欧是同在一条船上还是同在一座桥上?”的问题时,温总理回答说,中欧没有根本的利害冲害,我们共同利益广泛,又有合作的需要,在这一点上,我们是同在一条船上。但由于中欧历史、社会、文化传统不同,因此在某些问题上有分歧。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又同在一座桥上,一座沟通友谊、加强磋商、解决分歧的桥上。

 

  运用矛盾分析法,说明中欧既是同在一条船上也是同在一座桥上这一观点的正确性。(12分)

 

  答案:(1)中欧之间既有广泛的利益,又存在某些分歧,这是坚持用全面的观点看待中欧关系。(4分)(2)中欧之间的历史、社会、文化传统存在差异,因而中欧之间在某些问题上有分歧,这是对中欧关系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体现。(4分)(3)中欧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共同利益和合作愿望是主流,分歧是支流,这是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观点看待中欧关系。(4分)

 

  ◆84.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

 

  试用抓主要矛盾的道理分析说明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的正确性。(8分)

 

  答案:(1)唯物辩证法认为,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所包含的许多矛盾,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由于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要求我们要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4分)

 

  (2)要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增强经济发展的后劲;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关键取决于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特别是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因此,要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4分)

 

  ◆85.近来,国际市场原油价格持续走高,将有可能影响世界经济和主要国家经济复苏的进程。我国著名能源专家、中国现代关系研究院世界经济研究所所长陈凤英认为,不能只看到油价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其实,油价的上涨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定的“好处”,高油价促使促使我们深刻反思,我们要节能了,要考虑改进我国以往的那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运用哲学观点结合材料谈谈油价上涨所带来的影响。(8分)

 

  答案:(1)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矛盾不仅是普遍的而且是客观的。这就要求我们承认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要善于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两点论,防止片面性,反对一点论。(4分)(2)油价上涨将有可能影响世界经济和主要国家经济复苏的进程。但是,我们不能只看到油价上涨带来的负面影响,油价的上涨也给中国经济带来一定的“好处”。高油价将促使我们深刻反思,我们要节能了,要考虑改进我国以往的那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4分)

 

  ◆86.四川成都某地政府在实施本地区经济开发时,首先集中干部认真学习中央有关西部大开发的精神,认识到搞开发不能只重视经济效益,也应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做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然后针对本地250以上坡地多、农民种植玉米产量低且经济效益低、水土流失严重、山林滑坡厉害的情况进行经济补偿,同时由政府无偿提供板栗树苗,动员农民将坡地种上板栗树。结果农民积极响应,本地农业结构得到调整。现在该地山清水秀,农民收入预期将有大的提高,经济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上述材料中是如何体现主观与客观的统一的?(9分)

 

  答案:(1)要形成和掌握正确的意识。正确的意识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该地政府组织干部认真学习中央有关西部大开发的精神,并掌握了中央精神的实质,将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统一起来。正是因为广大干部形成和掌握了正确的认识,才指导其实践取得成功。

 

  (2)要做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统一。由于客观事物是千差万别的,因此正确的意识在指导人们活动时必须和具体事物结合起来。该地方政府在组织本地经济开发时,将中央精神与本地区具体特点结合起来,找到了适合本地实际的经济发展路子,因此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87.安徽奇瑞把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作为企业立足之本,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与国际知名公司合作开发。奇瑞新发动机ACTECO近日正式上市,这是轿车的第一个“中国芯”。奇瑞以输出品牌和CKD散件的形式,在两个国家合资兴建整车厂。在市场竞争激烈的的情况下,奇瑞产品出现了脱销的现象。

 

  结合材料分析奇瑞的发展思路对我们有哪些哲学启示。(12分)

 

  答案:①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转变企业增长方式,关键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开发核心技术。

 

  ②坚持用发展观点看问题,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是人类本质的最高表现,科技创新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要通过创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3分)

 

  ③坚持内外因相结合,充分利用国内和国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两家企业的技术进步是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加强国际合作的结果;(3分)

 

  ④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充分利用国际资源,与国际知名公司合作开发,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3分)

 

  ◆88.材料一: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吉祥物“福娃”和奥运徽章“中国印·舞动的北京”都体现出丰富而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独特的魅力,传达着勤劳自强的中华民族迈向世界的豪情和自信。

 

  材料二:当前,一些中小学生越来越热衷于过愚人节、圣诞节等节日,一些商家也抓住机会大搞洋节促销活动。倒是中华民族的一些传统节日,如端午节、中秋节等被一些中小学生逐渐淡忘。有关专家担忧,这种状况会冲击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削弱我国的综合国力。

 

  运用哲学知识,分析我们应如何正确对待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12分)

 

  答案:①矛盾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一分为二看问题。(2分)文化建设要博采各国文化之所长,吸收各国文化的文明成果,同时要坚决抵制各种腐朽思想文化的侵蚀。(2分)②矛盾具有特殊性,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2分)对外来文化要做具体分析,对我有用的要吸收,有不利影响的要抵制。(2分)③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2分)要立足我国国情,结合我国实际,对于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应该结合时代和实践加以继承和发展,对于外来文化我们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努力吸收和学习有益的优秀的文化成果,同时向世界展示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成果。(2分)

 

  ◆89.高举自主创新的大旗——“要造中国人自己的车”的奇瑞,从无到有,走过了国内汽车企业几十年的路程。面对国内轿车生产企业纷纷与国际知名轿车合资或合作生产的形势,奇瑞通过大量的调查分析,认识到中国轿车走自主创新之路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自主汽车的市场前景。8年的发展史,奇瑞连创中国汽车行业的多个记录:在生产零规模时就开始了自主开发,造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品牌车,并形成五大系列,三十多款产品;强化管理,建厂五年就成功跻身国内轿车行业“八强”,今天已具备年产35万辆轿车和40万台发动机的能力,名列中国轿车市场自主品牌、出口轿车、到外国去建合资轿车厂“三个第一”。一家权威的德国调查公司分析认为:奇瑞有望成为中国最具开发潜力的汽车企业。

 

  奇瑞的实践证明:发展中国汽车自主开发能力的主要障碍不是企业缺资金、缺技术和规模,而是缺乏不甘落后的骨气,缺乏为国争光、为民族工业争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结合上述材料,说明该企业是如何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9分)

 

  答案:(1)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材料中企业自主开发、借鉴市场上的成熟技术、开拓市场、加强管理以提高劳动生产率等一系列措施,说明该企业遵循了价值规律的要求。

 

  (2)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正确处理与客观条件的关系,做到从客观实际出发。材料中企业面对我国轿车生产形势,正确地认识到既有机遇又有挑战,以及对产品市场状况的分析,说明该企业能正确地分析条件,发挥有利条件的作用,限制或排除不利条件的影响,以达到经营的最佳效果。

 

  (3)发挥主观能动性,要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坚持正确的取向。材料中企业克服各种困难,应对各种挑战,走自主创新之路,坚持为国争光、为民族工业争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表明该企业坚持了正确的取向,发挥了良好的精神状态对人们改造世界的巨大影响作用。

 

  ◆90.某市一乡镇几年来,发展非常迅速。下面是几位乡镇领导在回顾该乡镇发展经 济时的发言。现摘录如下:

 

  主管农业的镇长说:我镇地处江汉平原北部,土地资源丰富,气候湿润,地势低洼,塘堰众多。以前我们只知道沿袭千百年采用的农业耕作方式,片面强调粮食生产,尽管农业连年丰收,但农业发展变化不大。后来抓住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契机,调整农业结构,制定了多种经营的方针,以发展莲藕、养鱼为主要突破口,终使我镇经济有了一个大的发展。

 

  主管工业的镇长说: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为解决农产品的保鲜、储藏等问题,积极发展农产品深加工,开拓外地市场,利用便利的国道线,把本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不失为发展经济的一条好途径。

 

  政策研究室主任说:我镇派主管领导到农户蹲点,指导农户生产,在取得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再加以推广,对经济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主管教育的镇长说:成绩固然不错,但在农村中出现了一些小富即满的心理。部分群众大修坟冢,聚众赌博,严重破坏了社会风气,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唯物论角度来评价农业镇长和教育镇长的观点。(8分)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某镇地处江汉平原,气候湿润,地势低洼,塘堰众多的实际,制定了以发展莲藕、养鱼为主的多种经营方针。②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能够阻碍事物发展。在正确意识指导下,该镇取得巨大成就;但在小富即满的心理指导下,出现了一些错误做法,败坏了社会风气,造成了恶劣影响。(8分)

 

  (2)从辩证法的角度来评价农业镇长、工业镇长、教育镇长的说法中,包含的哲学道理。(8分)

 

  答案:①矛盾特殊性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农业镇长说法中,根据某镇气候、地势特点,发展莲藕、养鱼为主要突破口,使经济有一个大的发展。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求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工业镇长认为,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农产品的深加工,不失为发展经济的一条好途径。③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要求我们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问题。教育镇长认为,成绩固然可喜,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好的现象,造成恶劣的影响,体现了这一点。(8分)综合评分2分。

 

  ◆91.材料一: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存在激烈的竞争,但他们又重视共同利益,积极寻求互利合作,这有利于世界的稳定和发展。

 

  材料二:大国关系在动荡中深化调整,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欧长期稳定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以及中国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等,都得到巩固和发展,大国之间既相互协调又相互制约,是国家关系慢慢走向良性循环和形成建设性合作。

 

  阅读上述材料,运用所学辩证法原理回答

 

  (1)材料一包含哪些哲学道理?(4分)

 

  答案:材料一体现了:矛盾双方是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是普遍存在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4分)

 

  (2)联系材料二具体说明上述道理。(6分)

 

  答案:①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大国之间存在竞争,也有共同利益基础上的伙伴关系,体现了这一原理。

 

  ②矛盾是普遍存在的,又是客观的。看到了大国之间的竞争,也看到它们的共同利益,体现了要全面地看问题。

 

  ③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客观的,我们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大国之间 有着共同利害关系,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正说明这一点。(6分)

 

  ◆92.2005年12月16日《经济日报》载文指出,2005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绩显著。但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经济和社会生活中还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这些问题有的是多年积累下来的,有的同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有关。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1)上述材料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3分)

 

  答案:体现了主次矛盾辩证关系和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的道理。(3分)

 

  (2)这些哲理在上述材料中是如何体现的?(7分)

 

  答案:第一,唯物辩证法认为,在复杂事物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处于支配地位,起着决定作用。这一原理要求我们要着重抓主要矛盾。强调着力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就体现了这一点。第二,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但矛盾双方地位、作用不同。因此,我们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看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既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也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就体现了这一点。(7分)

 

  ◆93.现阶段,我国社会成员之间在收入分配上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方面,国家区分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这一措施得到了绝大多数人们的支持、理解。但仍有少数人有看法:个别高收入者认为这是劫富济贫;、少数非法收入者极力反对,采取种种手段隐瞒、转移收入;个别低收入者认为还不公平,应该大幅度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

 

  运用辩证唯物论的观点说明:

 

  (1)“国家区分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解决问题的政策”的正确性。(8分)

 

  答案:①物质决定意识,这就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国家根据收入分配上客观上存在的不合理,区分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保护合法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提高低收入者的生活水平等措施,就是从实际出发的结果。(4分)

 

  ②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树立正确意识,发挥正确意识的指导作用。上述措施有利于完善我国的分配制度,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4分)

 

  (2)不同的人对国家采取措施为什么有不同的认识?怎样统一他们的认识?(8分)

 

  答案:①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利益立足点不同,世界观、方法论不同,知识构成不同等,对同一事物的反应也会不同,材料中部分非法收入者、过高收入者、低收入者对国家采取的措施认识不同,主要是由于他们的立场和利益立足点等不同而造成的。(4分)

 

  ②我们应该站在人民根本利益的立场上,站在整个国家利益的立场上看待上述措施,正确处理国家利益、人民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这样才有可能获得对客观事物的正确认识。(4分)

 

  ◆94.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指出,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要坚持规划先行,抓好试点示范;要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促进农村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要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要在实践中推进农村各方面制度创新,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强求一律。

 

  根据中央的要求,四川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应该贯彻哪些唯物辩证法的思想?(12分)

 

  答案:①坚持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统一,把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抓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试点示范;(3分)②坚持抓主要矛盾的原理,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要抓住发展农村经济这一中心任务;(3分)③坚持普遍联系的观点,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要做到“五个建设”的协调发展;(3分)④坚持发展的观点,创新发展农村各方面的制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制度保障;(2分)⑤坚持矛盾特殊性的原理,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不强求一律,不搞形式主义。(2分)(答出其中的四点即可得满分)

 

  ◆95.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处理好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既要维护中央的权威,又要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只有这样才能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同时要坚决打击那些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报喜不保忧,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不法行为。

 

  运用整体和部分关系原理,说明“既要维护中央的权威,又要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的重要性和“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错误所在。(11分)

 

  答案:(1)在整体和部分的关系中,整体处于统帅地位,起决定作用,部分从属于整体。因此我们在一切活动中都应有全局观念和整体观念,要自觉维护中央的权威,做到以大局为重,以集体为重。(4分)

 

  (2)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组成的,部分制约整体,局部的变化影响整体的变化,关键部分有时还会对全局产生决定性影响。因此我们在一切活动中又要强调部分在服从整体的前提下,十分重视局部,“充分调动地方的积极性”,使整体功能大于局部功能之和。(4分)

 

  (3)对中央的方针政策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违背了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原理,只顾局部利益,损害整体利益,最终也将损害局部利益。(3分)

 

  ◆96.(10分)胡锦涛总书记在广州、四川等地考察工作时强调:“面对国际国内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继续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紧跟时代的发展的潮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意识。”请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

 

  (1)我们为什么必须继续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思想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5分)

 

  答案: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能够指导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因此我们必须以正确的意识来指导我们的工作。(3分)

 

  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经过实践经验是正确的意识,只有坚持以它们为指导,才能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顺利进行。当前由于历史的变革,社会转型,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出现,我们必须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新认识,丰富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2分)

 

  (2)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5分)

 

  答案: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1分)

 

  ②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我们做好各项工作的起码要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地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前提,是人们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3分)

 

  ③由于客观实际是变化发展的,因此,我们必须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客观情况。只有这样,才是真正的从实际出发。(1分)

 

  ◆97.(10分)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时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讲要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就必须搞清楚什么是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在初级阶段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在中国,真要建设社会主义,那就只能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而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能从这样那样的外国模式出发,不能从对马克思主义著作中个别论断的教条式理解和附加到马克思主义名义下的某些错误论点出发。”

 

  (1)这两段话包含了什么哲学道理?(2分)

 

  答案:主要包含的哲学道理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这就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2分)

 

  (2)运用问题(1)揭示的哲学道理说明,在中国真要建设社会主义,为什么只能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6分)

 

  答案:第一,中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最大的实际。第二,只有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才能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才能正确制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才能正确确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以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使主观符合客观。第三,实践证明,坚持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就能在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中取得成功。(6分)

 

  (3)建设社会主义为什么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或从照抄照搬的教条出发?(2分)

 

  答案:如果从主观愿望出发,从外国的模式或是从本本出发,都会导致主观与客观相分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中出现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在于提出的一些任务和政策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2分)

 

  ◆98.(10分)材料一:我国南方某镇,原来全镇工业经济总量为4亿元,外向型经济则一直是一条短腿。镇领导也有这方面的积极性,但投资环境与一些乡镇相比差得很远。

 

  “引凤必先筑巢”,这个观念几乎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个镇的做法照样引“凤”!他们认真调查,积极进取,充分发挥本地的优势,到2005年,工业经济总量上升到40亿元。

 

  材料二:我国开放水果市场后,各地发展水果生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一些地方政府一哄而上,大量搞苹果园,以致近两年出现了价跌滞销、果贱伤农的状况,使那些辛苦数年刚尝到甜头的果农们,又感到了失望和痛苦。

 

  请运用辩证唯物论的有关知识回答:

 

  (1)两则材料中的“积极性”相同,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结果?(5分)

 

  答案: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错误的思想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在实践中,我们要办好事情,必须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3分)南方某镇的做法,开拓新思路,打破旧框框,正是以正确的意识为指导,经济当然发展快,而某些地方政府不分析客观实际,不调查研究,不了解水果市场变化的信息,作出错误的决策,必然果贱伤农,使农民损失惨重。(2分)

 

  (2)从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中,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5分)

 

  答案:从上述事例我们应该得到如下启示:重视意识的反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3分)从本地实际出发,注意调查研究,注重信息收集,注重市场变化,特别是政府部门,应为企业生产经营者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以正确的意识为指导,反对从经验出发的主观主义工作作风。(2分)

 

  ◆99.(10分)山东潍坊市的风筝名冠中外,但以前一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改革开放使风筝走向了市场。潍坊人在传统风筝基础上,运用现代工艺不断开发风筝品种。风筝不再仅仅是一种玩具,更是一种独特的风筝文化。潍坊人对风筝的认识是全面深刻的,他们举办一年一度的“潍坊国际风筝节”,吸引了大批国内外游客,旅游业成为当地重要产业;风筝也吸引了许多外商,潍坊人借此办起了外资经济,形成了“风筝搭台,经济唱戏”的格局。小小的风筝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更加光彩夺目。

 

  在上述材料中,潍坊人是怎样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

 

  答案:①潍坊人首先看到联系是客观的,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建立新的具体联系。雄坊人更新观念,把风筝引入市场,带动当地经济的腾飞,是建立新的具体联系形态的体现。

 

  ②注意一事物同周围事物的联系,积极利用有利联系。风筝——旅游——外资经济——整个经济的发展,是对事物横的联系的利用。让“风筝搭台,经济唱戏”,选择这种有利的联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③注意事物古往今来的联系。潍坊人在传统风筝基础上,运用现代工艺开发风筝新品种,是注意到了事物纵的联系。

 

  ④把握事物因果联系。小小风筝带动经济的发展,经济发展又使古老的风筝更加光彩夺目,是对事物之间的互为因果关系的利用。

 

  ⑤从整体着眼,又重视局部。潍坊经济发展是一个整体,小小风筝是一个局部。由于重视了风筝的作用,发展了旅游业和外资经济,才有了当地经济的整体发展。

 

  点拨:这道综合题考查了学生的多种能力。做这类题时的一般步骤:第一,审设问。看试题从哪个角度来考查。第二,带问题审材料。要找出材料中的关键文字。第三,组织答案。可采取演绎法,即在组织答案时,可先将有关原理或方法论摆出来,然后分析材料是如何体现这一原理或方法论的。在组织答案时要注意两点,一是观点与材料的统一,切忌只有观点而无材料,或观点和材料不相符合。一定要用观点统一材料,用材料论证观点,要有分析过程。二是要做到结构合理,条理清楚,表述简洁,答案序号化,注意逻辑性。

 

  ◆100.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会见来访的美国总统布什时指出,回顾中美关系发展历程,可以有三点启示:第一,中美关系有着广泛的世界意义。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美关系已超越了两国关系,健康发展的中美关系不仅有利于中美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有利于整个世界。第二,中美关系在曲折中前进。回顾三十多年来中美关系历经波折,总的看来是前进的,目前态势是好的。中美有着广泛的共同利益,虽然也有分歧,但利益大于分歧,应该寻求共同利益、扩大合作领域。最后,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必须立足战略和长远,增进共识,妥善处理分歧,减少麻烦,不搞对抗,关键在领导层。“不畏浮云遮眼望,只缘身在最高层”。我们应该妥善处理分歧,那就必须相互尊重,平等协商。

 

  温家宝总理关于中美关系发展历程的启示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哪些道理?

 

  答案:(1)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要坚持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健康发展的中美关系不仅有利于中美两国人民的利益,而且有利于整个世界的发展,体现了这一道理。

 

  (2)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中美关系历经波折,总的看是前进的,体现了这一道理。

 

  (3)矛盾就是对立统一,必须坚持一分为二。中美有共同的利益,也有分歧体现了这一道理。

 

  (4)矛盾双方的统一是有条件的。维护中美关系要增进共识,妥善处理分歧,体现了这一道理。

 

  (5)事物是变化发展的,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必须立足战略和长远,体现了这一道理。

 

  (6)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不搞对抗,关键在领导层,体现了这一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