曳撒是汉服吗:从“被边缘化”到“洼地隆起”宿迁惠民文化足音铿锵2010.1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2:59:29
从“被边缘化”到“洼地隆起”宿迁惠民文化足音铿锵


您当前的位置 :江苏 > 宿迁 正文转发到网易微博


新华报业网-新华日报  2010-10-15 08:24:03
如果说,宿迁基层文化站“吃皇粮”,那么,一些剧团通过机制体制改革吃上了“干粮”。
最典型的例子,是两年前还名存实亡的宿迁市歌舞团。从去年4月起,宿迁对这个团放权、放手。原来招聘人才,市文化局长是当然的“评委主任”,现在,文化局长连评委都轮不上了——一切由艺术家评委决定。演员收入,也是凭本事考核、拿钱,拉开了档次。一年多来,歌舞团“咸鱼翻身”,累计演出了100多场,演出收益超百万元;每个演员,月收入都超过了2500元,与当地公务员不相上下。
来自安徽的舞蹈演员朱春婧和李珊,正在琴房苦练二胡。她们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没人想跳槽了,为了练好琴,许多人手磨出了泡,“只叫疼,不喊苦”。
“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当记者惬意地坐在沭阳三匹马国际影城观赏3D大片《阿凡达》时,脑海中蹦出了苏联电影中的名言:“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这个改写宿迁影院历史的影城,有7个数码放映厅,与都市大影城一样的档次。如今,这里每天有数千人来看电影。
在宿迁,这样令人自豪的镜头,比比皆是。
以“西楚文化节”为龙头的节庆文化,成为这里百姓乐于参与的文化经济盛会。沭阳花木节、泗阳杨树节、泗洪螃蟹节、宿豫项羽文化节、宿城社区邻里节,已成为各区县文化经济品牌。每到办节,万人空巷,自成一景。
在宿迁,经过几年扶持发展,数以百计的博物馆群悄然崛起,泗阳杨树博物馆、酒文化博物馆、鼎博物馆、粮食博物馆、花卉博物馆、棉花博物馆等相继面世。光泗洪一地,就有英雄纪念馆、木化石博物馆、湿地博物馆、鱼类展示馆等四五十个馆落成。
两年来,宿迁建起了覆盖城乡的“非遗数据库”,泗阳的桃雕、泗洪、宿城的锣鼓、宿豫柳琴戏、苗庄舞狮等一大批传统文化项目,确立了传承点,明确了传承人。
大手笔的文化精品,也开始从意杨深处源源涌现:首部电视连续剧《美丽的中国结》、首部电影《彭雪枫纵横江淮》、首台大型音舞诗剧《虞美人》闪亮登场,相继荣获省“五个一工程”奖。首部动漫系列剧《西楚霸王》正在精心制作中。省文化厅一位人士评价说,宿迁文化的“洼地隆起”,让江苏文化大省地位“更加硬气、更有底气”。
文化休闲综合体一直是发达地区都市的“专利”。而今在骆马湖边,也将崛起三座文化休闲城:一是即将兴建、明年底开园的绿博园;二是由外商投资180亿,集影视基地、文化创意、娱乐会展于一体的运河文化城;三是以水文化、婚庆文化为主的中国水城,总投资25亿元,一期工程即将完工。
“这样的大文化项目,即使放在大都市,也毫不逊色!”宿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社科联主席张莉自豪地说,3年来,宿迁由政府、外资和民资投入或即将投入文化场馆、产业的资金,超过了190亿元;新增文化设施面积超过了11个足球场,达到11.4万平方米——这是建市之初的3倍多。本报记者庾 康徐明泽本报通讯员 申文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