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各朝代服饰:王震这个人(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12:19:31
王震第四集    雪山清流    在新疆这片土地上,收获的季节是最美的。夏季,麦浪在风中掀起金色的波涛。而棉花收获的时候,成片的棉田像天上的云朵,装点在绿色的原野上。麦种和棉桃,曾经被王震比喻为新疆的人才。新疆大学是目前新疆唯一的一所全国重点大学。前身是创办于1924年的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1935年改建为新疆学院。在1949年王震率部进入新疆时,这所大学由于经费严重不足,导致校舍破烂不堪,师资缺乏,加上战争的影响,人心惶惶,新疆学院已经无学可上。王震一到迪化,便立刻派人接收了新疆学院,并在几个月以后向中央提出了创办新疆大学的建议,得到了中央的支持,一批内地大学的教授和干部收拾起行装,来到了新疆。在王震看来,毛泽东让他为新疆人民做好事,办好新疆大学,就是办好事。他决定,新疆大学所要的经费,由军区生产部队提供,他慷慨挥笔,新疆大学得到了基建费和设备费1400万元。这些钱,是用来培养人才的,王震对新疆大学的领导人员说:大学培养出来的学生,能起一颗麦种的作用就行。农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能起一个棉桃的作用就行。麦种和棉桃,多形象的比喻。当新疆大地上麦浪滚滚,棉花如云的时候,谁能忘记当年的育种人呢!新疆大学刚刚上轨,王震又不满足了,因为他觉得麦种和棉桃太少了,什么时候才能长成硕果遍野呢?要加快速度。经过新疆军区党委讨论并且报告中央批准,又一所大学的牌子挂起来了。王震,这位后来被外国人称作“中国伟大的米丘林”将军,在宣布停办第二步兵学校,筹建八一农学院的大会上说:我们的任务由打仗转为经济建设,新疆应有一所专门培养农业技术干部的学校。为了这所新生的学院,王震亲自到北京找毛泽东和周恩来,周恩来在国事繁忙中,在北京饭店召集北京部分农林院校和农林科研单位负责人,动员教学和科研人员到新疆去。有四十多位教授副教授和讲师踏上了西行的道路。与此同时,王震下达命令给所属部队,选派优秀指战员到八一农学院上学。半个月后,902名军人带着战场上的硝烟,背着背包跨进了大学的校门。其中有师团级干部56人,营连排级干部278人。手中的枪变成了笔,战场上的勇士变成了学校的学生。这是一个漂亮的转身,前面,是祖国建设的千秋伟业。王震心中何止这两所学校。“第一兵团新疆经济研究所”、“第一兵团财经学校”、“新疆军区工业学校”、“新疆军区俄文学校”、“石河子农学院”,“石河子医学院”,“塔里木农垦大学”,“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华南热带作物学院”每一块大学的牌子后面,都有一串故事,每一座校园,都有王震的心血。提到王震的名字,人们常常想到战争和建设。的确,王震的一生和这两件事有着不解之缘。他总是在冲锋陷阵,总给人留下虎将的印象。但是,和他的虎虎生威形成反差的,是他对人才的渴求,对教育的重视。惟其反差强烈,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格外深刻。1949年的5月20日,王震来到在陕西武功的西北农学院。这时,他率领的一兵团刚刚攻下武功,而东面200公里处,西安这座古城是下一个目标。在激烈战斗的间隙,王震到一个大学干什么?王震走上了讲台,面对台下挤满了的学生和老师,他说:“我就是王震,就是国民党拿钱要买我人头的那个王“匪”。第一句话就抓住了人,虽然没有扩音器,但是王震的嗓门足以让在场的人都听到。王震说:我们是人民的子弟兵,是保护人民的,你们农学院是培育人才的地方,我们更要好好保护。王震说的激动,讲一阵脱掉一件衣服,再讲一阵,又脱一件,人们看到,热气腾腾的演讲者身上,穿的都是掉了色的旧军装。这位朴素的军人下面讲的话更是鼓动了在场的热血青年。他说:“知识分子是革命和建设新中国的重要力量。黄金有价,知识无价。我们打仗是内行,保证打出了个新中国。而建设新中国,就要靠你们了。因此,希望你们参加解放军,和我们一道解放全中国,到新疆去发挥你们的专长,建设好祖国的边疆。”王震的话,得到的不仅仅是热烈掌声,还吸引了大批知识青年加入解放军。在一天一夜里,农学院有100多名大学生参军,成为新中国首批投身新疆建设的大学生。从陕西到甘肃,过青海到新疆,王震率部一路西征,队伍在滚雪球,沾上的新雪有许多知识分子,数字竟有上万名。王震特意交待了一件事,派出五十个民夫专门为这些知识分子做饭,这他还觉得不够,又强调说:知识分子是脑力劳动者,是“细人”,最好再找个好厨师。因为王震的这句话,一兵团政治部副主任曾涤把政治部的大师傅黄凯贡献了出来。这些知识分子对新疆建设起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许多人在史册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更多的人,用一个相同的名字留在了历史上,这就是:新新疆的建设者。 和许多因为读书多而重视教育的人不同,王震对教育重视,是因为他没有上过多少学。王震家里很穷,但是,家里人对这个王家长孙寄予厚望,省吃俭用供他上了学。但是,由于身体不好,由于家里穷,王震这个学上的断断续续。到了12岁,他就彻底告别了学校。尽管上学的年头不多,但王震是一个有特点的学生。他应该不是个死读书的学生,也不是成绩出类拔萃的学生,起码是作文不好。老师曾经在他的一篇作文后面批写了这样几句话:句不成句,章不成章,字又糊涂,戒之戒之。作文不好,不影响王震真正学到了东西。他学到的,更多的是远大的志向,是做人的根本。但是,毕竟他只上了那么几年学。因此,王震在许多场合都会说,自己是个没有文化的人。当然是过谦之词。王震这个自称没有文化的人爱读书,酷爱读书,在戎马倥偬中,书一直没有离开过他。在他的马袋子里,装满了从敌人那里缴获的书籍,像一个马背上的图书馆。一次行军途中,他看到作家杜鹏程在看书,看完一叶撕一页,他心疼了。问,这是为什么?杜鹏程说:司令员,你的书有牲口驮着,我要自己背,背不动啊王震拿过书看:“这是《安娜。卡列尼娜》呀!放到我的马袋子里去吧!”1948年8月的一天,王震在马上看书,突然遇到敌机袭击,马一惊,王震摔到地上。通讯员追马去了,王震索性躺在地上继续读书。战士们笑了,王震不笑:“你们笑什么,看书很有意思呢!”部队西征到了酒泉,部下们发现他住的房子里床上床下、桌上窗台上,到处放着书,如《西域水道记》、《西域考古录》、以及《新疆私议》、《新疆识略》、《新疆图志》等,他对当年张謇出使西域,班超驻守重镇,唐玄奘西土取经以及左宗棠率兵入疆路线都作了认真研究。他房间的灯,常常熄的很晚很晚。王震求才如渴,在战争年代,他带的部队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凡是高中毕业生,入伍就是连级干部。每逢他们上前线,王震总要交待:好好照顾,可不要把我们的墨水瓶打碎了!有些战火里钻出来的老兵不服气,王震有他的理论:人家高中毕业不容易啊,要初小毕业,高校毕业,初中毕业,你去念一个试试呀!对于战场上俘虏的知识分子,王震也是力争为我所用。在苏区反围剿的一次战斗中,王震部队俘虏了敌纵队司令兼四十一师师长张振汉。王震知道,这是个大知识分子,于是努力争取他参加革命。他耐心地做工作,配给他马骑,派一个警卫员给他。张振汉表示愿意为红军服务,被任命为红军学校高级班战术教员。张振汉认真讲课,认真作示范,对红军提高作战力颇有贡献。特别是他介绍了敌军从军事部署到军官个性等方面情况,对消灭敌人很有用处。1936年1月29日拂晓,十六师作为六军团的前卫,向北进军。翻越了一座大山,到达清水江支流顺岩河的东南岸隐蔽待机。如何快速通过?张振汉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渡河办法。当天,在张振汉的指挥下,指战员们奋战3个小时,在顺岩河上架起了浮桥。张振汉嗜书如命,在当俘虏时仍带着一箱子书,一次,他气急败坏地找到王震,说:“红军士兵太无知!”经查问,原来有的战士把他的书擦屁股了。王震也发火了,道:“没有文化,说不定有一天会把马克思的书也擦屁股的!”在一次夜急行军中,驮书的骡子跌到山沟里去,把《二十四史》也掉入山沟中了,张振汉心疼得落泪了。后来,王震亲自给他买了一套《二十四史》。就是这样自称一个没有文化的人,是许多文化人甚至是大文化人的朋友。很多人不知道白求恩和王震之间的友谊。他们之间用的上一句中国的老话:不打不相识。1938年秋天,抗日战争的相持阶段。白求恩一行来到了三五九旅司令部所在地。刚刚安顿好,前线的第一批35名伤员就送到了,白求恩立即开始了工作。然而,刚查了几名伤员,白求恩忍不住怒气冲冲喊道:“叫带队的担架员来!”白求恩严厉地说道:“这些伤员从火线上到这儿,路上已经走了很长时间。自从团部的医生给他们上过药以后,他们的伤情没有得到任何照顾。为什么连一条绷带也没换?难道你们以为你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些伤员抬了来,好像他们是行李似的吗?”白求恩说:“立刻派一个通讯员到王震旅长那儿去。我以晋察冀军区卫生顾问的身份,请他亲自来这一趟,调查伤员的状况。”
    王震很快来到了医疗队驻地。他恳切地对白求恩说:“白大夫,我今天来就是听取意见的,我们的卫生工作需要你的帮助和促进!”。白求恩火气未消,对王震说:“聂将军(即聂荣臻)告诉我,你是一位最勇敢最善战的将军。你们三五九旅的战斗力是无可批评的,但是你们对伤员的处理却是非常糟糕的,不能容忍的!”白求恩随即把王震领到伤员那里。一面对他叙说伤员一连三天缺乏照料的情况,一面指出伤员中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感染,并探望了两名由于使用止血器后缺乏照顾而生了坏疽的伤员。王震表情严肃地听着,看着,对白求恩这位来自万里之外的国际主义战士产生了深深的敬意。其实,许多人见到的一张著名的照片,白求恩在一座破庙里做手术,伤员就是359旅的战士。之后,两人之间产生了深厚友谊,白求恩每个月都给毛泽东写信,谈他在战地的情况,他会兴致勃勃地念给王震听。而王震也写信给毛泽东,向他汇报白求恩的国际主义精神,使毛泽东对白求恩纯粹无私、忘我工作的高贵品德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毛泽东对白求恩的精神大为赞赏,在白求恩牺牲后,写出了著名的《纪念白求恩》一文。在1944年的南征路上,王震喊出了“科学家万岁”的口号。这个口号,是喊给化学家陈白康的。陈白康当时是延安自然科学院副院长,随南下支队转战山西文水山区时,他在半山腰用随身带的仪器测出了山峰的海拔高度,让王震大为感叹。对于知识和科学的尊重,使得王震这样一个号称胡子的将军,对于文化人有着发自内心的感情。这种感情,在他成为上将,成为共和国的部长,成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后,一直没有改变。也许,他没有喊很多的口号,也许,他在许多人心中只是一个“武人”,但是,他对于知识尊重,对于知识分子的尊重,不是一种姿态,而是扎根在心中,他重用知识分子,保护知识分子,在许多知识分子心中,他既是自己的朋友,又是可以依靠的一座山,可以遮风避雨的一棵大树。1957年,很多知识分子被划为右派。当时任农垦部长的王震严峻的目光里,闪过一丝柔情。因为这一丝柔情,农垦系统接纳了不少所谓的右派。艾青只是其中一个代表。艾青是个大文化人,但是,因为说了几句真话,戴上了一顶右派帽子。没事可做,没人敢理,大诗人只好到公园去看人下棋,百无聊赖。王震派人到公园里,请艾青到自己家里。一见面,王震指着艾青说:老艾呀,我又爱你又恨你!你是不反对社会主义的,你是拥护真理的嘛!离开文艺界,到我们那里去吧。第二天,王震又到了艾青家里动员艾青的妻子,他指着满屋子的书说:把这些营养品都带去,书架也带上,北大荒需要文化。1958年初夏的一天,王震来到八五三农场第二分场一队。这里“右派”比较多,人们叫它“右派队”。王震只身来到队上时,全队的“右派”已经集合在一棵老槐树下。王震笑容满面,不等指导员作介绍,就大声说道:“我是王震,向同志们问好!我是来看你们的,是来和你们交朋友的,你们要不要呀!”这一声“同志们”,这一句交朋友,让多少人热泪盈眶。大家心里明白,在当时那种政治气候下,很少有人像王震一样公然这样称呼大家,说这样的话要有勇气和胸襟。王震说:“共产党准许人犯错误,人总是会犯错误;错了就改,改了就好了。你们不要灰心,要振作起来,对未来一定要有信心!”他的话温暖了大家的心,带来极大的安慰和鼓舞。当时被错划为“右派”的著名作家丁玲和她的丈夫陈明,就在这里得到王震的鼓励和照顾。早在1936年,王震就在延安见过丁玲。王震用招牌式的大笑迎接这位在延安知名度颇高的女作家:听说来了一位女作家,欢迎欢迎。我们这里都是武将,没有文人,我们非常需要作家!时过境迁,丁玲这位以《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荣获斯大林文学奖金的作家,戴上“丁陈反党头目”、“大右派”的帽子。她被开除党籍,撤销职务,生活把她逼上了绝境。王震没有嫌弃她。1958年5月,正在密山农场劳动改造的陈明见到前来视察的王震,请求他回北京后支持妻子丁玲来北大荒的要求。王震询问了丁玲的身体状况和他们的经济情况后,当即答应说:“好嘛,她来北大荒,我同意!”6月下旬,丁玲就来到密山。王震在密山农垦局专门约丁玲见面,对她说:“思想问题嘛!我以为你下来几年,埋头工作,默默无闻,对你是有好处的。”接着又说:“我已经叫他们打电话给八五三农场,调陈明来,同你一道去汤原农场。那里在铁道线上,交通方便些,离佳木斯近,住处条件好些,让他们给你们一栋宿舍。”王震鼓励她:“你这个人我看还是很开朗、很不在乎的。过两年摘了帽子,给你条件,你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你愿意去哪里就可以去哪里。这里的天下很大,我们在这里搞共产主义啊!”在王震亲自安排下,1958年7月,丁玲和陈明一起转到汤原农场。1959年五六月间,王震到佳木斯,又在宾馆接见他们夫妇,留他们住在那里休息几天。陈明于1961年国庆节摘掉右派帽子。以后,王震关注丁玲摘掉右派帽子的事,曾经为此亲自给中国作协写过信。遗憾的是,丁玲冤案直到1984年才经中共中央批准平反昭雪。丁玲和陈明在北大荒呆了十二年,每当他们怀着感激的心情谈到王震时,都泪水难抑。丁玲在《风雪人间》一文中写到王震向她说的话,以安徒生童话《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火柴作比喻,她说:“这一席话正是寒夜中的火柴,给在冰天雪地里的人们以温暖,给人们以光明,令人从一点微微的温暖里感受到人世间的炽热的感情;从微弱的一线光亮中,看到了伟大的母亲,看到了党;从点滴的希望中,就能积蓄起坚定的无坚不摧的力量。王震同志,这火柴是你划亮的;你这一席话,便是你那一份友情。你自己也许说过就忘了,你没有在意。可是在那个时候,在那种处境中,你这几句话,有千斤重、万斤重啊,你是真正代表了党嘛,人们都为此整夜不能阖眼。一群踯躅在茫茫愁海中的脆弱的灵魂,就因为你这一席话,你点燃的一根火柴,而振奋起生命的双翅,在暴风雪中翱翔,冲破层层乌云,沐浴在自由的蓝天之上。”知道王震听到这段话时是怎么说的吗?他说:我的口才哪有这么好人才是教育出来的,教育就要有好的学校,好的学校离不开好的老师。在王震的晚年,他几乎把全部的精力投入了教育事业。因为他知道,中华民族要振兴,要在世界民族之林有立足之地,离不开人才。而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影响,中国的教师队伍出现了断层,因此,培养合格的教师,成了王震最看重的事情。在一次会议上,他说:我年纪大了,准备辞去我所有的职务,只保留一个,就是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教师理事长。王震舍不得丢下这个官职,因为这是他争来的。1986年9月10日,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在北京成立。国家教委邀请王震担任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名誉理事长。王震看不上这个头衔,因为太虚。他说:“我生平没有伸手要过官,这次要谈谈价钱了!要我当名誉的我不干,要干就去掉名誉二字,做个有职有权的理事长才有味道。”他要的味道,是做实事。他的实事是先从自己做起。他带头为基金会捐款。当时他每月工资仅五百多元,但每月为基金会捐存二百元。1987年5月1日,他叫人到北京市西长安街邮局去储存第一笔捐款。邮局业务员看见存单上写有几行字,就说:“请不要在存款单上面乱写画!”但是,后来业务员看清了上面不是乱写乱画,而是署名王震的一段话:“拟节减开支,零存整取一年,权属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在王震的带动下,家里老少三代和身边的工作人员,也都争相捐款。消息传到国家教委,顿时在机关工作人员中激起了捐款热潮,国家教委及事业单位三千多名干部在不到一周内捐款近十万元。为了基金会的事业,王震多少用了一点自己的人脉资源。1987年6月10日,王震刚刚出院,本来,医生叮嘱暂且不得参加任何活动,要静心休息半个月,但身体虚弱的王震吃过早饭就出门,去了铁道部。一见到铁道部长丁关根,他立即精神抖擞,眼睛放出炯亮的光芒,诙谐地说:“丁部长,我来‘打砸抢’来了!” 其实,就在昨天,王震提出到铁道部时,秘书早已电话通报给丁关根部长了,丁部长问有何事,秘书说:可能是为全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捐款的事。此刻,丁部长一听王震的开场白,自然明白了一切。最终,铁道部捐赠了一百万元,王震笑着站起来,与丁关根握手,“谢谢你了,我代表基金会谢谢你,代表全国所有中小学幼儿教师谢谢你……”当然,也有人对王震为了基金会到处去找钱不以为然,不和谐的声音也到了邓小平那里,小平了解王震,他说,要的钱不多嘛,给他就是了。王震知道后颇有些得意,说:他们到小平那里告我,他们告不倒我!他的劲头更大了。1987年6月16日下午,在北京市西城区翠华湾一个院落里,一群白发老太太聚集一起。这些人,既是开国元勋的夫人,又是革命队伍中的一员。每人都是一段光荣历史,每人都有一段灿烂故事。他们被王震请到家里来,为的是基金会。王震非常尊敬这些革命大姐,他希望得到大姐们的支持,他说:“今天请大家来喝一杯茶,向大家介绍一下当前教育情况及中国中小学幼儿教师奖励基金会的情况。今天请来的老大姐都很有声望,你们为革命奋斗了大半辈子,现在仍然保持着共产党员的崇高气节、革命热情和活力。对此,我十分钦佩。我请各位来,一是请大家受聘为基金会的特邀理事;二是请大家了解、关怀、支持、宣传基金会的工作。”各位老大姐欣然接受了聘任,并且表示一定努力里为基金会的工作添砖加瓦。第二天,在帅孟奇大姐和刘英大姐的客厅里,不约而同地各出现了一本不同寻常的“捐赠册”,来访的亲戚、战友、晚辈翻开册子就看到:“全社会都来关心教育,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论捐赠多少,是您的一份心意。”后面就是她们两位各自为首的一长串认捐者的签名。林月琴、薛明、郝治平三位大姐,联名向部队发出募集信。不久,认捐基金的喜讯就从南京、济南、沈阳、北京、广州等军区及总后、总政、总参、海军、空军纷纷传来,有的5万元,有的10万元,有的30万元。我国当时唯一的女将军李贞听到消息,也主动送来500元。 王震一直是个做实事的人,在教育这个百年大事上,他更是不例外。王震担负了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后,他当年的革命历史也引起了更多的人的关注。江西永新县委、县政府给王震写信,称湘赣革命根据地陈列室是50年代末建造的砖木结构,房屋陈旧且狭小,请求王震批示国家有关部门拨出100万人民币,以建立“湘赣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因为王震是湘赣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建人之一,所以永新县的代表满怀信心。但王震对他们说:湘赣根据地是毛主席、朱老总创建的井冈山根据地的侧翼和组成部分,井冈山根据地纪念馆陈列湘赣根据地的内容即可。要是有这笔钱,不如办一所以任弼时同志的名字命名的中学,在中学中有个湘赣根据地的陈列室亦可。王震在信上批示:“不要花钱搞馆,办一所中学即可。”不久,由永新中学扩建更名的“任弼时中学”正式诞生,四座新楼拔地而起。王震在题写校名时还指示该校“一定要办成具有老区特色的一流中学”。十年以后,经过改建的任弼时中学已有很大发展,在校学生人数增长将近一倍,学校的规模、教学质量均居江西省中学校的前列。在王震看来,这是纪念艰苦革命时代的最佳方式。王震尊重教师,对自己上私塾时的老师李紫轩念念不忘。李先生早已作古,还有许许多多的老师正在教书育人,王震把关注的目光投向这些辛苦耕耘的园丁们,他知道,祖国需要大量的麦种和棉桃,老师们是培育者。在一个盛夏,北戴河上空弥漫着灼热的空气。王震顶着高温酷暑步入国家教委教工活动中心。迎候在那掌声雷动。王震深情地对迎候在里的教师们说:“我刚刚从东北北大荒回到北京,本想休息几天的,听说你们——全国优秀教师在教育战线上做出卓越贡献的英模们到这里来了,我在北京坐不住了,立即赶来了!心里高兴,把疲倦都忘光了!北戴河是避暑胜地,请你们到这里来,让海风吹尽你们的一身疲劳!过些天回到各自的岗位上,再接再厉,为教育事业再立新功!你们是辛苦的,人民感谢你们,历史感谢你们!我们革命事业急需人才,你们战斗在教育第一线,为国家输送一批又一批人才,你们是培养人才的默默无闻的英雄!”王震说到这里,毕恭毕敬地向大家深深鞠了一躬。这番话,这个躬,如同雪山上涓涓清流,滋润了教师的心。顿时,大厅里爆发出掌声,这不是掌声,是教师们的心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