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官服文化:天桥中心学校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5 18:33:58
天桥乡“两基”迎国检工作汇报 作者:  来源:本站  时间:2007-12-6      天桥乡“两基”迎国检工作汇报                          天桥乡人民政府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我乡“两基”工作于2002年通过省政府评估验收,2006年通过省政府复查验收和“普实”验收。同年,根据上级统一部署,我乡又全面启动了“两基”迎国检工作,通过近两年来的努力, “两基”巩固提高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经过自查,各项指标基本达到国家督导检查要求,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天桥乡位于凤冈县南端,距县城70公里,是全县最偏僻最边远的乡,乌江河沿我乡东南边界向东流去,已建成投用的凤石公路穿乡而过,打通了我乡南下通道。全乡辖6村一社区,总人口22773人,总面积152平方公里。200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670元,乡财政收入146.56万元,烤烟生产和农民外出务工是当前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经济来源。      我乡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11所,教学点1个,幼儿园1所,学校附设学前班10个。初中在校学生1633人,小学在校学生2564人,在园(班)学生513人,初中专任教师66人,小学专任教师99人。     二、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一)普及程度      1、入学率    (1)、小学入学率:验收当年:7-12周岁适龄人口3262 人,其中残疾10人,正常适龄儿童在校生3211人,入学率98.74%。 复查当年:7-12周岁适龄人口3261人,其中残疾2人,正常适龄儿童在校生3231人,入学率99.05 %。 2007—2008学年度7-12周岁适龄人口2575人,其中残疾0人,正常适龄儿童在校生2575人,入学率 100%。    (2)、初中入学率     验收当年:13—15周岁适龄人口1155人,其中残疾1人,初中阶段在校学生 1111人,初中阶段入学率为 96.27%。 复查当年:13—15周岁适龄人口1499人,其中残疾3人,初中阶段在校学生1789人,初中阶段入学率为119.59%。     2007—2008学年度:13—15周岁适龄人口1825人,其中残疾 3 人,初中阶段在校学生 1781人,初中阶段入学率为97.75%。    (3)、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     验收当年、复查当年、2007—2008学年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总数分别为 11人、 5人、3人,其中丧失学习能力分别为 6 人、2人、1人,实际入学分别为3 人、2 人、2 人,入学率分别为 60%、100%、100%。     2、辍学率    (1)、小学辍学率     验收当年:上学年初在校生3671 人,学年内辍学 18 人,辍学率为0.49%。     复查当年:上学年初在校生3069 人,学年内辍学6人,辍学率为0.2 %。     2007—2008学年度:上学年初在校生2856 人,学年内辍学0 人,辍学率为0。    (2)初中辍学率 验收当年:上学年初在校生934人,学年内辍学23人,辍学率为2.46%。     复查当年:上学年初在校生1440人,学年内辍学 34 人,辍学率为2.36 %。     2007—2008学年度:上学年初在校生1574人,学年内辍学31人,辍学率为1.97 %。     3、完成率     2007—2008学年度,15周岁人口总数604人,其中残疾1人,初等教育完成603人,完成率为100%,比验收当年提高3.14 %,比复查当年提高2.61 %;17周岁人口总数490人,其中残疾 2人,已完成初级中等义务教育 438人,完成率为 89.75 %,比验收当年提高 5.47 %,比复查当年提高14.75%。     4、15周岁人口中文盲率为0。    (二)师资水平     1、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     2007—2008学年度,全乡小学专任教师 99人,学历合格 93人,合格率为 93.93%,比验收当年提高 1.49 %,比复查当年提高 1.28 %。全乡初中专任教师 66人,学历合格 66人,合格率为 100%,比验收当年提高 6.38%,比复查当年提高0%。     2、新补充教师学历合格率     2001年以来新补充小学教师35人,学历合格35人,合格率为100%;新补充初中教师 30人,学历合格30人,学历合格率为100%。     3、师生比     2007—2008学年度:全乡小学在校生 2564人,在职教职工110 人,师生比为1比25.9 ;全乡初中在校生1633 人,在职教职工69 人,师生比为1比23.7。     4、全乡小学专任教师中具有专科及以上学历46 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46.5%;初中专任教师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1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15.2%。     5、校长培训合格率    全乡小学校长13人(含副校长),培训合格13人,合格率100%;全乡初中校长3人(含副校长),培训合格3人,合格率为100%。    (三)、办学条件     全乡中小学布局合理,基本能满足适龄儿童、少年就近入学,中小学基本消除了危房,校舍中无D级危房。     1、生均校舍面积     小学校舍建筑面积9290平方米,生均3.62平方米,比验收当年增加了0.93 平方米,比复查当年增加了0.31平方米;初中校舍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生均 3.06 平方米。     2、配套设施与校舍建设    全乡学校绝大多数有校门、围墙、运动场、旗台、厕所等设施。校园做到绿化、美化、净化和道路硬化,各学校基本配有行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团队活动室、仪器室、实验室、图书室等必备功能室。     3、教学仪器配备情况     教育仪器设备按不同类型学校标准要求进行配备,中小学配备率达100%,片区以上学校能做分组实验和演示实验,片区以下学校能做演示实验。     4、电教设备配置情况     全乡有计算机教室2间,计算机64台,天桥中学、天桥完小开设了信息技术课程,全乡有9所学校建有农村现代远程教育收视设备,两所学校配有播放设备,管理使用规范,使用情况良好。     5、生均图书册数    小学图书总数 17670册,生均6.48 册,比验收当年增强 3.3 册,比复查当年增加1.87 册。初中图书总数24327册,生均14.9册,比验收当年增加4.9册,略少于复查当年的生均图书数(学生人数增加)     6、音、体、美、劳技器材设备情况     全乡中小学音、体、美、器材和劳技设备品种数及配备率基本达到相关标准。    (四)、教育经费     虽然教育经费的投入主要靠县级以上财政,但我乡在财力十分有限的情况下,近三年来,都专项安排了教育经费预算,05年、06年、07年分别为1.42万元、2.05万元、0.9万元。     1、每年对先进学校和先进教师的表彰5千元。     2、每年六· 一儿童节购买慰问品对全乡各学校学生进行节日慰问,资金3000元。     3、每年下拨“两基”工作专项经费7000元(其中中心校5000元,中学2000元。)     4、近三年全乡“两免一补”资金283381.65元,全部按规定落实到贫困学生身上。     5、多渠道筹集教育经费。     ①积极向上级有关单位争取经费,用于改善办学条件:向市财政局申请专项资金13万元,完善了新合完小、青丰完小的围墙、校门、场地硬化等配套设施建设。     ②向县民政局申请资金5000元,解决了漆坪完小的饮水问题。     ③号召全乡干部职工帮扶贫困学生,三年来累计帮扶资金96400多元。     ④要求站所帮校,近三年来累计帮扶资金12500元。    (五)学校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和《贵州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普通中小学校管理工作的意见》以及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关于加强学校内部管理的文件精神,结合本乡实际,制定了《天桥乡教师德能勤绩考核方案》、《教师教学业绩奖惩办法》等管理措施,进一步加强了中小学常规管理、教师管理、教学管理和学生管理,强化了安全教育和安全管理工作,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较好,校园文化建设全面加强,全乡学校校园无安全隐患,无重大安全责任事故。    (六)教育质量     全乡中小学严格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每年由乡政府分管领导牵头成立考核组对全乡学校进行一次教育工作综合考核评估,促进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1、毕业率     (1)小学      2004—2005、2005—2006、2006—2007三个学年度,学年初毕业班学生数分别为 638人、560人、618人,实际毕业分别为 616人、558 人、616人,毕业率分别为96.55%、99.64%、99.68 %。    (2)初中      2004—2005、2005—2006、2006—2007三个学年度,学年初毕业班学生数分别为 373人、392 人、471人,实际毕业分别为 373 人、 392人、471人,毕业率分别为 100 %、100%、100 %。     2、全科合格率     2004—2005、2005—2006、2006—2007三个学年度,小学毕业班学生全科合格率分别为 70.22%、89.29%、89.32%,初中毕业班学生全科合格率分别为99.2%、99.23%、99.4%,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七)扫盲和农技培训工作     通过 “两基”攻坚,我乡剩余文盲已经不多。因此,在对剩余文盲进行全覆盖扫盲的同时,及时调整扫盲工作重点,突出抓好扫盲后巩固提高和实用技术培训工作。进一步加强乡、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建设,结合我乡农村、农业、农民实际,因地制宜开展了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劳动力转移等培训,增强了农村劳动力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能力和本领,有效促进了全乡经济社会的发展。     1、农村青壮年人口非文盲率:验收当年为 98.64 %,复查当年为 99.58 %,现在为99.76 %。全面扫除了15—24周岁人口青壮年文盲。     2、近三年脱盲总数为 27人,脱盲巩固人数为 27人,脱盲巩固率为100%。     3、全乡六村一社区均建有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农技培训做到有校牌,有校舍,有桌凳,有兼职教师,有教材,组织机构健全,农技培训有序开展。     三、主要措施及效果    (一)、加强领导,形成合力。     1、虽然我乡在“两基”验收和复查验收中都得到了上级的好评,但由于我乡教育基础薄弱,起步晚,软硬件建设都还潜伏着危机,因此,“两基”攻坚不能就此止步,为了全面做好“两基”巩固提高工作,顺利通过“国检”,我乡成立了以乡长任组长,分管副乡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两基”巩固提高工作领导小组和“两基”迎国检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领导,明确职责,继续实施“两基”攻坚工作机制。确保普及程度各项指标达到或高于省复查验收标准,有效防止了“两基”各项指标的反弹和下滑。     2、实行乡党政领导和部门挂包学校责任制。乡党委、政府要求所有包村的党政领导干部和部门,将所挂包区域内的教育工作纳入对干部的综合考核,乡党委书记、乡长带头挂包了天桥中学和天桥完小,每期至少深入学校2到3次,帮助学校解决实际困难,中心校的重要会议,分管领导都要参加,学校重大活动,如中考、小学毕业联考,“教师节”、“六一”等节日,党政领导都要亲临学校指导。乡直各部门都要挂包一所学校,帮助学校解决在办学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对先进学校、先进教师实行表彰制。几年来,乡党委、政府每学年开学初都要组织召开全乡教育工作大会,参加大会的人有党政领导、村(社区)负责人、各单位负责人,全乡教师和部分学生家长代表,有机会还要邀请县政府领导和教育局领导到会指导。会上对上学年全乡教育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对下学年工作进行总体安排,并对学年内涌现出来的先进单位和先进教师进行表彰奖励,中心校按照相关奖惩办法,严格兑现奖惩。几年来,我乡每年的教育工作会都开得有声势,有气氛,营造了浓厚的政府重教、群众支教的氛围。     4、建立经费投入长效机制。虽然目前教育管理体制是“以县为主”,但我们深感“为官一任,兴教一方”的现实意义和长期效果,乡政府在财政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打紧其它支出,每年都要安排专项的教育经费预算,用于“两基”工作和资料建设以及对先进学校奖励,为学校解决特殊困难,近三年来,乡财政总计投入教育经费43700多元,同时,积极向上多渠道筹集资金,完善了新合完小、青丰完小的围墙、校门和硬化场地,购置课桌凳300多套,购置篮球架3付,分解到全乡各校,修好了天桥完小通往后山草坪的阶梯,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办学条件。继续实施站所帮校制度:乡政府明确了乡直各站(所)挂帮学校制度,要求各站(所)根据自身实际,帮助解决所挂帮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且要落到实处,如乡国土资源所挂帮柳塘完小,为学校购置篮架一副,价值2500元,并长期对该校的贫困学生进行帮扶,每年帮扶资金在400元左右。乡水站帮扶坪头教学点,为该校拉通了自来水。天桥村坪桥组村民集资2000多元,为前丰完小拉通了自来水等等。所有站所每年都要为自己挂帮的学校办好一两件实事,帮助学校解决了不少的困难。    (二)、采取有效措施,搞好控辍保学。 控辍保学是“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一项纲性指标,也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是我乡“两基”巩固提高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同时也是薄弱环节,因为学生辍学的原因错综复杂,要把由于各种原因辍学的学生动员入学绝非易事。几年来,我们几乎动用了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做了大量工作,使中、小学生辍学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1、层层落实“控辍保学双线目标责任制”。每学年初,乡政府都要与各村(社区)与中心校、中学签定“控辍保学责任书”,要求乡党政挂包村(社区)的领导干部,各村(社区)包组干部,把本辖区的学生入学作为重要工作内容,纳入干部年度工作考核,并明确,若因家庭困难等原因辍学的,由包村(组)干部负责。若因学生学习困难而导致学生不愿入学的,则由学校、班主任,任课教师负责,层层分解,落实责任。同时,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落实依法控辍,行政控辍,安全控辍,扶贫控辍,质量控辍,情感控辍等措施,多管齐下,认真抓落实。     2、加大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家长送子女入学的责任意识。人类社会已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如何让广大家长和学生自觉意识到学好文化知识对于一个人生存发展的重要性是解决辍学问题的根本。为此,我乡通过普法宣传,发放教育法律法规的资料1400多份,要求各学校在每期结束前,都要将有关法律法规的内容以“告家长书”“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连同学生的成绩通知单一起发送到每个学生家庭,向家长宣传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法规和向家长广泛宣传送子女入学,完成义务教育规定的学业等重要性。     3、实行动员学生入学“四步曲”。第一步:每期开学前,由学校组织老师对已掌握的有辍学迹象的学生家庭进行走访,动员,向他们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明之以法,做到早发现,早动员,早防范。第二步,每期开学一周内,学生还未到校的,由学校安排老师入户走访,说服动员。第三步:通过学校动员仍未入学的,则有由学校提供未入学学生基本情况,未入学原因交中心校汇总后报乡政府,乡政府将这些学生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落实到各包村、包组干部头上进行再发动,再动员,该请则请,该劝则劝,该帮则帮。第四步:对个别工作难度实再太大的,则由乡政府组织义务教育执法队,重点出击,视其情况,该实施经济救助的则进行经济救助、该采取行政措施的依法采取行政措施,最终把学生拉回校园。     4、广泛开展贫困生救助活动,严格使用好“两免一补”资金。乡政府向全乡干部职工发出倡议,要求每位干部职工每期帮扶一名贫困学生并长期结成对子,近三年来,全乡有321名贫困学生长期得到全乡干部职工、教师的结对帮扶,累计帮扶资金达96400多元。同时,积极联系省民建委对前丰学校进行了定点帮扶,每年兑现帮扶资金7000元。近三年来,随着国家及各级政府对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加,我乡认真使用好“两免一补”资金,283386.65元资金全部落实到贫困学生身上。凡享受“两免一补”的学生由学校、班主任调查提供,然后送各村(社区)核实,把国家的钱真正用到贫困学生身上,严格审核,公示、签字等程序。实实在在让贫困家庭学生享受到国家的惠民政策,从而激发家长送子女入学的积极性和激励贫困学生树立刻苦学习立志成才,长大后报效祖国的远大理想。     5、学校管理实行“辍学一票否决”制。中心校制定了严格的控辍保学措施,将控辍保学纳入学校工作考核和教师综合考评,凡因体罚学生,歧视学困生等人为因素导致学生辍学,必将受到严肃的处理,凡有辍学的学校,班级,当年不能评优、评先进,所在单位的的老师不能评选先进,杜绝了人为的辍学因素。   (三)加强学校管理和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     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办学水平是教育工作永恒的主题,也是“两基”攻坚目标所在。近几年来,在乡政府的统一要求下,中心校不断加大学校内部管理力度,向管理要质量,将竞争机制,激励机制,优胜劣汰机制有效引入教育管理,实行严格考核、重奖重惩、超编学校教师末位分流支教等管理办法,使老师人人都有责任感和紧迫感,中心校根据上级有关人事制度改革精神,结合我乡实际,认真拟订了《天桥乡教师德、能、勤、绩考核办法》《教师教学业绩奖惩办法》《教师乡内逆向流动竟聘方案》等管理措施报乡政府研究后,由政府形成文件下发实施,每学年的教师活津贴的二次分配,差幅在2000元左右,充分利用经济扛杆,体现多劳多得,优劳多得,每年都有由超编学校按照考核结果被分流到缺编学校任教的教师,实现了教师的合理流动。     提高教育质量,教师是关键,由于我乡地处偏僻边远的山区农村,自然条件恶劣,工作生活环境差,所以教师的稳定性也差,加上相当一部分教师是七、八十年代民转公的教师,故整体素质不高。因此,针对我乡教师队伍现状,我们以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开展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学习、培训提高活动。     1、在教师中广泛开展师德师风集中教育整顿活动,有计划地组织教师集中学习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上级的有关文件和有关为人师表,行为世范的理论文章及先进典型材料,教师定期写出心得交流体会,从思想上增强广大教师的责任意识和教书育人的使命感,激励教师敬业奉献,扎根山区农村,安贫乐教,淡泊名利,在艰苦的环境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活动中,中心校还组织了“教育有悔“征文评选。     2、乡政府多次组织学校校长,骨干教师外出观摩学习,如到贵阳市南明小学,解放桥小学实地观摩学习新课程实验情况,到凯里、安顺等地听取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专题讲座,多次选派骨干教师赴遵义、贵阳等地听取全国著名名师及教育专家的示范课和专题讲座,同时,积极选派骨干教师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种长短期培训或观摩交流活动。近三年来,全乡共有68人次参加过各种形式的县级以上培训、学习,内容涵盖了各个学科,凡外出学习,培训,听课的老师,回来后都要组织二级培训,或交流体会,或上示范课,探讨课,形式不拘一格,其目的就是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人人要有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力求人人都有新变化,通过骨干引领带动,达到教师群体优化。     3、探索具有针对性、适用性,实效性的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新途径,新方法,要真正大面积提高教师适应新课程的能力,仅靠送出去培训毕竟十分有限,只有实实在在开展好校本培训和校本教研,通过骨干教师带头引领,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中心校在全乡教师中开展了教师学习提高“四个一”活动。(即:每位教师每年至少订阅一份教育刊物,每期至少阅读一本教育专著,每周至少收看(或播看)一节远教资源节目,每期至少写1篇教学反思或个案分析文章),骨干教师每期都要开展送课下村活动,鼓励各学校和老师们积极参与各类课题研究,如天桥完小的“新教育”实验开展得有声有色,效果显著,“师生共写随笔”,“营造书香校园”等活动的开展,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全面发展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在教学管理中,全面落实教学工作“十字”方针,即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方法要“活”,手段要“新”,考核要“严”,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质量要“升”,并把“十字”方针作为教学管理及评价的重要标准进行细化。每学年结束前,乡政府都要由分管领导牵头成立考核小组,对全乡学校一年来的工作进行综合考评。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趋势。但是,作为边远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并不十分完善的办学条件,面对一群思想,观念、方法、手段都正待提高的教师,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临着许许多多困难。近几年来,全乡学校充分利用现有条件及其资源,结合素质教育目标要求,制定了切合实际的育人目标,“不求人人成才,但求个个成人”,培养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努力营造: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终身发展,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教育氛围,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入手,,全面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学校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课外科技活动,激励学生全面发展,奋发向上,每年的“国庆”、“六一儿童节”、春节等重大节日,乡政府都要组织全乡性的集体活动,让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得到充分的展示。全乡学校积极参与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创建活动,把安全工作切实拿到手上。几年来,全乡学校没有出现一起安全责任事故,使学生在学校学得安心,家长放心。     几年来,通过“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的有序推进,新的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教师职业道德感普遍增强,一批年轻骨干教师脱颖而出,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健康成长进步,为我乡基础教育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带头作用,使我乡整体办学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在县政府一年一度的教育工作综合考评中,天桥乡政府连续四年获综合考评一等奖,中心校连续四年获综合考评一等奖,天桥中学、天桥完小、龙凤完小等学校多次获县级以上表彰奖励。近三年以来,全乡有16名教师参加县级优质课竞赛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其中有两名教师被推荐参加市级优质课竞赛并取得较好的成绩。有76篇教师论文和教育随笔在县级以上教育刊物公开发表或者交流获奖。有28名教师被评为县级以上先进教师、先进教育工作者、先进班主任或先进少先队辅导员,一人被评为全省“两基”攻坚先进个人。天桥完小、龙凤完小积极开展德育科研课题实验、效果显著,连续两年被评为“德育实验先进学校”受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德育中心的表彰,通过几年的艰苦努力,使处于边远贫困地区的我乡教育艰难地进入全县的先进行列。    (四)、开展农民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经济社会和谐进步     通过“两基”攻坚,我乡青壮年文盲所剩不多,但由于居住分散,难以集中规模办班,我乡采取了丈夫教妻子,子女教父母,扫盲教师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定点辅导等方式完成识字教学任务,重点是对脱盲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进行实用技术培训。 解决三农问题,是各级党委、政府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农民的根本出路何在?靠帮靠扶解决不了根本问题,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实施科教兴农,让农民转变观念,掌握一定的实用技术,就是拥有了一定的生存本领,才能获取更大的生存空间。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农村产业机构调整,地域经济规划,农村劳动力转移,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农技培训。一是根据当地资源特点和传统优势,进行了大量的烤烟生产技术、水果栽培技术、粮食作物种植技术培训;二是开展规模化、集约化养殖,特种养殖等后续产业技术培训和最新农业科技信息培训,同时还大面积开展了改变农民生活生存环境的“沼气池建设”、“改圈改厕改灶”、“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好家园”等培训宣传。通过培训,加大了科技含量,使我乡传统支柱产业—烤烟生产近年来增效很快,2006年全乡烤烟生产总值达800多万元,进入全县的前列。通过开展“农民工基本权益保护”、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安全生产常识,城市道德规范等劳务输出引导性培训,让外出务工的农民工具备基本的劳务技能外出挣钱,摆脱对土地的依赖。有的已经成了大老板,小老板,他们走出山门,开阔了眼界,改变了观念,了解了市场,积累了资本和技术,产生了“输出劳动力,引回生产力,输出生产者,引回经营者”效应,据不完全统计,二零零六年,全乡外出务工人员通过邮政、信用社等渠道寄存回来的资金就达1400多万元,通过培训宣传,人们的生育观念发生了根本性转变,抢生、超生、偷生现象已基本消除,社会治安根本好转,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    五、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存在问题     尽管我们竭尽全力,努力谋求全乡教育又快又好的发展,但是离上级的要求和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既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整体素质不高,仍然严重制约着我乡教育的发展,相当一部分老师年龄偏大,面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工作显得力不从心,无所适从,不能适应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需求。而一些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年轻教师,由于工作生活环境恶劣而怨天尤人,抱怨命运不公,不求上进。由于教师结构不合理,英语、美术、音乐等课程在山村学校难以正常开设。     2、大量的农民外出打工,导致留守儿童增多,或交由年迈的父母看管,或托付给亲友照看,或自己独立生活,使这些未成年人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甚至生活都不能保障,已经成为一个普遍的社会问题。     3、农村学校特别是边远贫困地区农村学校与城镇学校在办学条件、师资水平等方面差距越来越大,教育公平难以真正实现。     4、部分学校的硬件设施建设还没有彻底完善,学校无围墙,校门,场地未硬化,增大了学校管理的难度。     5、教师编制太紧。教师存担的工作量太大,几乎没有自我学习和提高的时间。     6、初中生辍学现象仍然很严重,控辍保学任务还十分艰巨。    (二)今后努力方向    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想法设法尽快解决我乡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迅速完善办学条件。同时,继续加大管理力度,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使我乡教育真正让群众满意,让领导放心。 各位领导,天桥被称为“凤冈的西藏”,这里除了山还是山,大山带给人们原始的无奈。同时也孕育着无限希望,这希望就寄托在提高普及义务教育质量,提高全民文化素质上。随着人均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沉寂的大山正在焕发出无限生机,封闭的山门正缓缓开启。文明的火种正在被点燃,落后的观念正在被打破,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的观念正在形成。天桥乡党委、政府将一如既往把我乡基础教育工作切实拿在手上,放在心上,落实到行动上,把我们还没做好的工作尽最大努力做好,让教育的发展推动全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顺利通过“两基”国家检查验收。     最后,恳请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