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吉他谱:英雄的王海——记抗美援朝英烈、空中英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2 06:54:51

英雄的王海
  ——记抗美援朝英烈、空中英雄


  “啪!啪!啪!”机场上空升起三颗绿色的信号弹。随即12架战鹰有秩序地腾空而起,疾风似地向着平壤上空飞去。

  天空,像一片蓝色的海洋,无边无涯,一眼望去,能看得很远很远。王海睁大眼睛,从远方的地平线上开始,由远而近,从左至右细细地搜索,可是没有发现一点可疑的迹象。就在这时,飞行帽里的耳机响着僚机焦景文的声音:“102、102,左前方发现小狼!我是103。”这兴奋的声音,听起来特别清亮顺耳。

  


  王海



  “103,我明白,明白!”王海在送话器里回答。可不是吗?敌机正向西北迎头飞来。

  “轰炸机,来得正好!这种型号的飞机,大家都还没有打过,让我们来开第一炮!”

  “还想溜,你是跑不掉的!”王海是个急性子,恨不得一下子追上去,把它打下来。

  “开始进攻!”王海发出第一道命令。

  一刹间,红色的曳光弹直向敌机的机尾追去┈┈

  情况紧急,现在一分钟,一秒钟都是最珍贵的,在这短促的时刻里王海的脑筋急速地转起来。他大胆地决定,飞越海面直插清川江口,从这条最近的航线,直奔战区,出其不意地拦击敌人机群。他利用加速前的一刹间,向飞行员们嘱咐几句:“一起飞,跟上我,不要掉队。”

  “攻击!就在一号战区上空,一层层往下打!”这是王海在12月3日下午时零5分,向大队里的飞行员发出的第二道命令。

  这时,战区上空,敌机从南到北,有上有下,两个一对,四个一簇,黑压压地拉着网似的拥过来了。听到王海命令的12个战鹰,立刻向敌人的机群冲去,一场惊心动魄的空战开始了。

  “注意,左前方距离20公里有小狼!”地面指挥员向他们提示。虽然相隔有上百公里在此时在王海眼里看来,地面指挥员就像在他面前一样,他们每一个指示,都犹如远航中的灯塔,进行中的路标。

  果然,清川江南有4架敌机在他们突然攻击下快速成逃跑,王海整理好队形,暗暗地说:“你们走吧!我不来拣这个便宜,不上你的钩,等你主力过来,揪住你主力干!”果然,这4架敌机刚刚逃去,紧接着一群敌机就黑压压地拥上来了。他们哪能里知道王海指挥的机群还占着高度优势,更没想到王海已经打掉他们的“鱼饵”,又严密地集合在有利的攻击位置上,而他们已经完全暴露在我们的战鹰面前······

  顷刻间,12架战鹰冲垮了敌人,敌机阵抛被冲得四分五裂,有的被打得拼命往下滑,有的向南朝鲜的老窝猛飞,还有的悄悄地向着海上溜,20架敌机被打得像无头的苍蝇,挣扎着到处乱窜。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王海带领和指挥的大队与敌空战80多次,击落击伤敌机29架,其中他本人击落击伤敌机9架,空中英雄王海立特等功。,获“一级战斗英雄”称号,并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自由独立勋章。

  在北京的中国军事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架米格—15型歼击机,机身上涂着9颗鲜艳的红星——每颗红星,都记述着一架敌机被击落或击伤的激烈空中格斗。

  这架飞机的主人就是一级战斗英雄、空军原司令员王海上将。

  “那是我国空军诞生不到1年后打的第一仗,能否打出好成绩,对以后整个空军的建设影响很大。”回忆起50年前的那场战争,74岁的王海上将仍心潮难平。

  作为共和国的首批飞行员之一,王海和他的战友们似乎注定要创造一个个令后人瞠目的奇迹:在东北航空学校他们创造过跨越初、中级教练飞机,直上高级教练飞机的世界飞行训练中的奇观;在航油极端困难时期,他们创造过用酒精代替航油的奇迹。50年前,当王海和他的战友们驾机飞临前线时,他们的人均飞行时间只有200多小时,飞喷气式战机还不到20小时,尚未取得喷气式战机的“驾驶执照”——出发前,他们刚刚飞完高空中队(4机)编队和单双机攻击等训练课目,8机编队只飞了几次,空中动作量一大就要散队。有相当数量的飞行员甚至还没来得及用机炮开过炮。

  而横行在朝鲜天空上的美国飞行员,相当数量都参加过二战,是“喝”过成千上万吨航油,飞过上千小时的空中“老油条”。何况,6年的太平洋战争,使他们对亚洲的天空已经十分熟悉。美机的频繁出击,给我志愿军地面部队造成难以想象的压力。敌机每天都要出动数百架,抛下成千上万吨炸弹,其轰炸强度大大超过了二战时期。

  “世界战争史上,恐怕只有中国空军在如此弱小和稚嫩时候就敢冲上血与火的战场,就敢与世界空中霸主较量。 ”身材魁梧的王海上将说着,站了起来。他伸手从柜上拿出两个飞机的模型——空战态势的千变万化,不是简单的语言可以表述的。

  那是1951年11月18日上午,王海率领他的飞行大队向正在轰炸清川江桥的60余架F-84型战斗轰炸机发起攻击。

  胡乱扔掉炸弹后,老练的美机摆出圆圈战术,首尾相衔,互相掩护,寻机咬尾攻击。一时间,双方混在一起大兜圈子,均无法占据有利位置。

  美机的水平机动性能优于米格-15,然而垂直机动性却要逊色不少。想到这一点,王海立即率队拉起,爬高后向美机群进行俯冲攻击,而后再拉起,再攻击……如此反复,美机阵形大乱。王海抓住时机,在500米的距离上三炮齐发,2架美机翻滚着坠下……以6架飞机攻击60架飞机,王海大队取得了5:0的胜利。

  毫无疑问,我军这些大多来自陆军,与敌人拼过刺刀,立过战功的空中勇士,堪称世界上最勇敢的飞行员,但是,空战还需要熟练的技术和灵活的战术。作为一名空中指挥员,王海清醒地看到,首次打下敌机,并不意味着部队的成熟。

  学习、作战、总结……在战斗间隙,王海撰写了《对空作战几个问题的体会》,在志愿军空军中第一次从军事学术研究的角度介绍了自己驾驶新飞机作战的经验。这篇文章被志愿军空军司令员聂凤智转发全部队,在部队掀起了一股钻研战术的热潮。

  学术研究很快见效于空战。12月3日,王海率队在15分钟内击落击伤敌机6架;15日,为掩护兄弟部队,王海率4机与美空军12机空战,不但完成了掩护任务,而且取得了击落敌机5架、击伤1架的骄人战绩。

  从技术到纪律,从编队到指挥,从打小仗到打数百架飞机参战的大空战,在血与火的战场上,王海很快成长成了一位集优秀飞行员和空中指挥员于一身的王牌飞行员。
  在整个朝鲜空战中,王海大队共计参战80多次,击落击伤敌机29架,飞行员们人人有战绩,每架飞机上都涂有那标志着战功的红五星。在王海走上王牌榜时,他们也各自获得了应有的荣誉:中队长孙生禄(烈士),击落击伤敌机7架,一级战斗英雄:王海的僚机焦景文,击落击伤敌机4架,二级战斗英雄;刘德林(烈士),击落敌机3架,一等功臣……

  面对志愿军空军的英勇善战,美国远东空军不得不承认,“中共空军在鸭绿江和清川江之间占了几乎绝对优势” ,远东空军的飞行员们称这一地区为“米格走廊”。美国空军参谋长范登堡在考察战场后也感叹说:“共产党中国几乎一夜之间就成了世界上主要空军强国之一”。

  从大队长、团长、师长、军长一直到空军司令员,王海这位战斗英雄始终保持着自己在朝鲜空战中表现出来的勇气与探索精神。1985至1993年,在他担任空军司令员期间,空军的飞行训练、飞行管理逐步走上正规化道路,具有大学本科学历、能飞三种气象的飞行员成为了我国空军航空兵部队的主体,部队整体作战能力和反应速度显著提高。

  1985年10月4日,美国空军参谋长加布里埃尔上将访问中国空军。在军事博物馆,这位王海昔日朝鲜上空的对手、曾被王海大队击落击落逃生的老飞行员久久徘徊在那架已显陈旧的米格-15前,凝视着机身上那永不褪色的9颗红星……(完)
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和朝鲜战争爆发后,应中国政府的要求,有大批苏联专家和军事顾问来到中国,数量之大,涉及领域之广,可以说是空前的。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由,关于这一段非凡的历史,很少资料积累,一些史实或被扭曲,或被沉没,更没有公开报道。笔者在朝鲜战争期间,曾在中朝人民联合空军司令部任职,现仅就个人经历和有关解密资料,对苏联空军参加朝鲜战争的一些情况作简要回顾。

  一、苏联空军参战前有关高层领导的动向

  1950年6月15日朝鲜战争爆发。北朝鲜在战场上频频得手,很快攻破汉城,朝人民军挥师南下,势如破竹。到7月上旬,人民军从多方向推进到朝鲜半岛南部,李承晚政权岌岌可危。为挽回败局,9月15日麦克阿瑟将军组织联合国军在仁川登陆,将朝人民军的补给线拦腰切断。在强大的美空军打击下,北朝鲜少得可怜的空军力量只几天功夫便被摧毁殆尽,在没有空军掩护的条件下,地面部队进退两难,战争态势突变。9月29日,金日成向斯大林告急,要求直接军援,斯大林要金日成转求毛泽东。
  事实上,朝鲜战争一爆发,毛泽东就预感到战争将给新中国带来的阴影。在接到金日成的告急信息后,毛说:"邻人危急,我们在旁看着,怎样说,心里也难过。"他很快下定决心,将原计划用于解放台湾的空军第四旅重新编组,预备调往东北。同时,派出周恩来去莫斯科。1950年10月8日,斯大林会见周恩来,双方达成约定,由中国派出地面部队,苏联为中国空军提供飞机及高炮等军事技术装备,并直接出动空军部队进行空中支援。

  二、苏联空军的进驻和中苏联合空军指挥机构的成立

  10月中旬,苏联第64防空军军长罗波夫将军奉命派出一个有32架飞机的先遣团进驻我安东浪头机场,团长为巴什克维奇上校。经过短短几天熟悉空域、沟通警戒雷达和无线电导航与指挥系统等战斗预备,11月1日苏先遣团第一次出击,将来犯之敌RF-80侦察机击落。接连几天的空中交锋,美空军连续被击落多架战机,给了美国佬一个出乎意料的重大打击。从对手打不散的战斗编队和飞行员娴熟的驾驶技术,美军马上猜测到苏联空军参战了。由于当时美、苏的微妙关系,都不愿意扩大事态。麻杆打狼,两头害怕。双方都担心爆发和卷入第三次世界大战,所以谁也不去捅破这个秘密。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的高级智囊人物赫伯特在1988年回忆到朝鲜战争时,直言不讳地说:"我们必须保守住这个秘密。当时一旦把它揭露出来,我们就会受到巨大的压力,(国会)要我们对俄国发动一场战争。"

  一个苏联空军团显然太势单力薄了。经过中苏双方的共同努力,一线几个机场的建设大致就绪,三个苏联空军师陆续从苏联本土调来朝鲜前线,部署在丹东、辑安、宽甸等沿鸭绿江一线的机场。同时,中国空军新编的几个预备参战的师先后调到东北,分驻在辽阳、沈阳、鞍山等二线机场。

  随着中、苏双方投入的空军力量逐渐增多,为实施统一指挥,1950年11月着手建立志愿军空军领导机构,以便把组建部队、组织练习和指挥打仗等工作结合起来。1951年2月12日,周恩来致电斯大林,希望派顾问帮助新成立的空军集团军制订计划和领导作战。17日,斯大林回电同意满足中国的要求,委派戈卢诺夫少将担任空军司令部的顾问。同年3月15日中央军委将已实际形成的中、苏、朝联合指挥机构正式下文成立,定名"中朝人民联合空军司令部",司令员是当时的东北空军司令刘震将军兼任,司令员顾问即戈卢诺夫将军。关于戈卢诺夫将军,人们对他在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英雄事迹可能不熟悉,但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傀儡皇帝溥仪一家及几个皇亲国戚跑到飞机场,预备逃往日本,被苏军在机场截获并带往苏联的这一历史轶事却是无人不知的。这段故事中的"苏军"就是戈卢诺夫将军所率领的伞兵部队。现在,这位颇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又来到朝鲜前线,协助刘震将军指挥中、苏两国的空军健儿,拟定作战方案,把在前线的苏联空军部队的指挥和即将参战的中国部队飞行员的练习,以及两军并肩战斗的预备工作统一结合起来了。


  三、苏联空军的战斗活动片断

  苏联空军入朝参战和志愿军发动第一、二次战争,使美军在地面和空中都遭到重大挫折。麦克阿瑟极为震撼,迅速增调了两个空军联队,加强对中、朝军队的封锁攻击。美、苏空中战斗愈演愈烈,规模愈来愈大,美机一天最多出动有500多架次,苏军飞行员一天之内往往要起飞2-3次应战。苏联空军利用米格飞机爬升速度快,垂直机动性好的特点,以及来犯的美机在返航时是逆光飞行,很快摸索出一套打击敌机的方案。即起飞后,疾速爬高,避开在鸭绿江一带巡逻的F-86,在南飞途中完成编队集合,达到10000米高空,然后,掉转头来,居高临下地向正在轰炸扫射我方阵地的美机出击,这样的作战方案既有高度的优势,又处于背光的有利占位,在空战中累见奇效,给美国的喷气式侦察机和轰炸机造成极大杀伤。到1951年2月,苏空军在清川江以北与鸭绿江之间,东至永丰水库之内的6000平方公里地区,几乎占了绝对统治地位,极大地削减了美空军对我过江部队的威胁。美第五航空队把这一地区称之为"米格走廊",要求"远东空军应尽量避免使部队进入米格走廊",承认"共军在这个重要地区拥有空中优势,这些地区的重要交通线没有遭到轰炸",哀叹"为在朝鲜最西部活动的B-29进行护航已不是那么轻易的事了"。

  在整个朝鲜战争期间,美空军的飞机在数量上几乎都是中、苏飞机数量之和的一倍以上,苏联飞行员总是处于以少对多的地位。到1951年中,美空军又将在编的F-86A换装为更先进的P-86E,与美空军作战愈来愈残酷激烈。不仅如此,出于保密原因,苏联飞行员在空中不能用俄语联络,更增添了协同作战的难度,甚至为此付出血的代价。1951年三月笔者曾随两位苏联专家潜往朝鲜清川江一带寻找一架被击落的苏联飞机。经过两天的昼伏夜行,在朝鲜地方政府的引导下,终于找到飞机坠落的地点。苏联专家察看了现场,向当地居民具体询问了关于飞机被击落的经过。据朝鲜翻译转述:这架飞机大概是在激烈空战中掉队,被美机从后下方追上,"像是打了它一下,这架飞机就晃悠起来,没有拉黑烟,一会儿就摔下来了。"我们在现场四周察看了许久,飞行员尸体碎块溅落到100多米外,真是惨不忍睹。我们把搜集到的飞行员残骸和他的手枪仔细地分别包装好,带回师部。据说牺牲的飞行员是一位将军的孩子。因那天空战非常激烈,可能导航设备坏了,又不能用俄语通话,和长机失掉联系,收不到地面指挥命令,飞行员先被打伤(死)而后坠地的。苏联专家在事故现场,发表了许多由于不能用母语联络,造成极大困难的感慨。

  死者的事迹是悲壮的,但活着的也不轻松。我们在前线机场值班,天天接触到的都是一些在空中浴血奋战后的战机返航。看到这些满是弹孔(有时多达四五十个)的飞机着陆时那摇摇摆晃弹跳蹦摔的情景,看到这些经过激烈空战、精神高度紧张的苏联飞行员爬出驾驶舱那疲惫不堪的样子,今天回忆起来,仍感到惊心动魄。

  在两年多的朝鲜战争期间,苏联空军采取轮换的办法(一般同时保持三个师300架飞机左右),先后投入的空军力量共有七个师和相应的场站部队一万多人,其中飞行员一千余名。在第二次大战期间击落63架德国飞机的苏联英雄称号三次获得者---闻名的阔日杜布将军(《人民日报》资深记者金凤当年曾采访过他)指挥的近卫空军师也曾参战。据不完全统计,苏空军在朝战中共击落美机1300多架。为此,苏方付出了200多架飞机被击落、飞行员牺牲约120余名的代价。其中包括好几位金星奖章获得者的苏联英雄,还有一位两次获得苏联英雄称号的飞行员也英勇牺牲了。

  四、中苏空军比翼长空,取得朝战的最后胜利
  1950年10月底我空四师第10团(即原第四旅的米格-15团)在师长方子翼、苏联顾问沃尔柯夫的率领下,由辽阳转场到浪头机场,与先期到达的巴什克维奇团会合,主要任务是配合苏空军,接受实战锻炼。考虑到中国年轻飞行员的驾驶技术尚不够熟练,缺乏空战经验,因此,当美机来袭时,打头阵打大机群的任务由苏联飞行员承担。碰到好的机会,如小股敌机,指挥所就下令中国值班飞行员出动。为了协同作战并兼顾保密,联合指挥所将常用的一些作战用语,如"我攻击"、"我掩护"、"你攻击"、"左拐弯"、"注重右下方"等约三四十句口令,由联司翻译室用俄语拼音写出来,贴在苏军空中指挥员驾驶舱左前方,以便苏军指挥员与中国飞行员沟通。

  1951年1月21日,中国空军迎来了第一次空战,8天后,即1月29日,10团大队长李汉击落美机一架,首创中国志愿军空军击落敌机的战绩。

  1950年底,根据此前周恩来与斯大林的约定,苏联政府除调空军师参加朝鲜战争外,又相继派出约300名曾参加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优秀空、地勤人员,到中国新组建并预备第一批投入朝战的空军部队,帮助飞行员完成战斗练习科目,教会地勤人员把握技术,学习在作战条件下维修和保养战机及其设备。这批中国飞行员虽然刚从航校毕业,飞行时间仅仅三四十小时,但绝大部分是从陆军作战部队选拔出来的优秀小伙子,他们经过几个月强化战斗练习,如虎添翼,意气风发。联司领导贯彻毛泽东关于"必须抓紧时机进行实战锻炼,要十分重视实战锻炼对空军部队的意义,哪怕求得只打几次空战也是好的"指示,利用1951年春夏两季苏空军坚持在一线与美军抗衡的时机,将经过实战考验的四师10团从浪头调回辽阳,在认真总结作战经验教训后,让他们到即将参战的部队巡回讲课,介绍出航、搜索、占位、攻击的经验,同时组织各级指挥员进行多机种、大机群战斗演习,以提高机关的指挥组织能力。1951年9月,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四师再度开赴安东前夕的一次战斗动员大会上,刘震司令员适时地提出:"四师这次参战,应积极打大机群,以进一步提高战斗力"的任务。12日,空四师转场到安东大东沟机场,开始作战值班,与苏空军并肩作战。该师自25日起同美空军交战伊始,到10月20日奉命调回沈阳休整,38天共出动29批508架次,取得击落美机20架,击伤10架的战绩。同一天,空三师开赴安东前线,也取得优异成绩。从此,中国空军开始了有计划地投入战斗部队,逐步接过苏空军承担的部分作战任务。1951年11月志愿军空军轰炸机轰炸了美韩的一个重要前哨基地---大、小和岛,配合陆军攻占了这两个岛屿。

  自1951年9月至1953年7月停战,中国空军与苏联空军并肩战斗,密切配合,总共有歼击航空兵10个师,轰炸航空兵两个师的784名飞行员,59733名地勤人员投入朝鲜战场,配合友军,取得击落美机330架,击伤95架的辉煌战果。同时也牺牲飞行人员116名,被击落飞机231架。

  逝水流年,朝鲜战争硝烟熄灭已经半个世纪。中国和苏联这两个相邻大国经历了田园诗般的蜜月和激烈的论战以至兵戎相见的大起大落,现在这一切都已成了昨日云烟。两国政府在新的基础上建立了新的友好关系,两国人民之间存在的深厚感情又显生气。我经常想起朝战期间在联司与苏空军相处的人和事,非凡是一些牺牲的苏联飞行员的音容笑貌是岁月挥之不去的。他们默默地战斗、默默地奉献了年轻的生命,早已魂归故里。由于一些道不清说不明的原因,苏联、朝鲜、中国这三个昔日的社会主义盟国,都没有为牺牲的苏军建立供人凭吊的地物。但他们的功绩将永远铭刻在三国人民的心间。中国志愿军空军大队长,原空军司令员王海上将在《我的战斗生涯》一书中写道:"战斗初期,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还相当年轻、弱小,空战主要是苏联空军打的。后来的大机群作战,非凡是与F-86E大机群作战,仍由苏联空军唱主角,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协同其完成作战任务---没有苏联空军的大力支持,中国人民空军就不会发展得那么快,志愿军空军也很难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

  王海的陈述不止是公允、权威的,也说明了中国军人的无私无畏和博大胸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