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朝服饰特点:中央电视台开始扒小岗村的内裤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9:02:30

电视剧《永远的忠诚》赏析之一: “贾治国”、小岗村与沈浩(1、2集)!

 

 

 

光辉道路派按:这是强国论坛网友就不闭嘴的文章,感觉很有文采,批判很有力度,特转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这是第一篇。

 

 

安徽有一个凤阳,凤阳有一个小岗。

 

 

凤阳小岗,流传着一个红手印的故事:1978年一个难忘的冬夜,18个农民聚集在一间茅草屋里,立下一个关于分田到户的字据,字里行间充满了“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的决心,显示着“坐牢杀头也心甘”的铮铮誓言。

 

 

就是这18双手按下的一串串鲜红手印,在神州大地化作一股强劲飓风,迅速掀起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于是,先辈们呕心沥血建设的强大集体农业的格局仿佛顷刻之间便土崩瓦解了。

 

 

然而,20多年过去了,中国农村崛起了华西村、大邱庄、红嘴子、南街村这样坚持集体化道路、共同走向致富的典型,而那些热衷于包产到户的村村落落,却依然无奈地挺守着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清贫与落后。凤阳小岗,这个美丽而神奇的名字,虽然倍受权贵们的关注和宠幸,“红手印”依然没能改变他们的命运。贫穷、落后、愚昧、懒惰,还有强权,令这片土地上的人们在尴尬和绝望中煎熬着。

 

 

沈浩,一个年满40岁的中年汉子,也许就在自己的前途和命运面临一片渺茫的当口,在无可奈何而又试图一搏的纷乱心绪中,默默承担了那些敷衍趋势、步步青云的人们不愿加身的一个“中国第一支部书记”的职务,远离亲眷、孤身一人走进了小岗,从此铸就了他令人可歌可泣的悲欢人生。

 

 

 

电视剧《永远的忠诚》,不仅以艺术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沈浩那平凡朴实而又宽厚善良的情感世界,以及他对人生、事业无限眷恋、默默奉献、无所索求的崇高风范,还有他对母亲、妻子、女儿拳拳的爱意和永远无法补偿的情感的亏欠与空缺。同时,也向我们讲述、介绍了一个真实的凤阳小岗,让我们在一个个艺术镜头中重新唤起沉重的思索和感悟。

 

 

下面,我将追随这部电视剧的镜头,谈谈自己的观感和认识。

 

 

(一) “贾治国”、小岗村与沈浩(1、2集)!

 

 

应该说,我对沈浩的事迹没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或许源于对凤阳小岗的偏见,对电视上宣传的沈浩起初颇有几分反感,心理上认为可能又是一个假冒伪劣的先进典型,便没有做任何的关注。后来,在论坛上看到网民对沈浩评价颇高,便打消了那样的想法。当得知近期cctv一套播出关于沈浩的电视剧,我就产生了一探究竟的念头。一是了解一下沈浩,再是想看看这个凤阳小岗到底是何面目。

 

剧中沈浩刚一出镜,一个老实巴交、普普通通的机关公务人员的形象跃入视野,与平日所见那些趾高气扬、玩弄作派的机关干部们迥然不同,令人清新赏目。尤其是言辞笨拙、唯命是从的风格叫人颇感亲近。我想,沈浩年仅40,事业上不尽如人意,与他的这种性情是有关系的,当下的领导不会提拔重用这样的“痴货”,他可能连最起码的取悦迎合之道都不懂得。那么,像凤阳小岗这样的地方,一个个支部书记走马关灯、来来去去,要再选择一个下派干部,沈浩成为第一人选那就如同白岩松先生嘴里的一句口头禅“那是当然了”。

 

 

剧中给出凤阳小岗的第一个镜头是“黑暗”,其寓意深奥、耐人寻味。这个“黑暗”镜头中一对恋人在谈情说爱,青年男子试图动手动脚,试图亲吻抚摸,被小女子生气拒绝。小女子因为家乡太穷,想带走自己恋人外出打工,并许诺如果同意走就随便亲。呵呵,看来凤阳小岗的青年男女们并没有因为家乡“红手印”的传奇故事而感到丝许骄傲和浪漫,相反,也摆脱不了背井离乡、甘当打工一族的命运。而这个“黑暗”是谁给带来的呢?是凤阳小岗的带头人,村主任“贾治国”。

 

“贾治国”肯定不是真名真姓。这个名字起的绝妙极了,立马引起我的一连串想象。我很欣赏第一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名字,毛泽东、周恩来、朱德,连名字都这么肃然起敬,难怪百姓们至今缅怀在心。“贾治国”?如果和“新闻联播”里的一些什么名字搞在一起,那才叫添彩呢。就是这个“贾治国”领导下的凤阳小岗,不知怎么搞的,连村里电费都交不上,结果被电管所给“黑暗”了。村里仅有一家小卖部,冰柜里的雪糕都成了白汤水;村里的田眼瞧着该种了,却因为没电而不能灌溉。

 

 

“贾治国”是村长,当然不能搁荒自家的地。偷电灌溉,被电管所派来的人掐断了,结果,激怒了“贾治国”。敢和凤阳小岗过不去?这可是农村改革的一面旗帜啊。于是,“贾治国”三角眼一递,几个农痞无赖一阵炮火,打的电工屁滚尿流跑了。“贾治国”,农村改革第一村涌现的村匪村霸,好生了得,连县委书记都惹他不起。谁惯的?幸亏一个小小村长,如果当局有毛主席提拔陈永贵的胆识与魄力,这个“贾治国”倒是名副其实了,折腾、瘟疫、误国?嘿嘿,未可知也。

 

 

沈浩面对这个“贾治国”,连一个“18勇士”的会议都开不起来,上任当夜还遇到“鸣枪警告”待遇,所到之处群众无不“没法说”的一脸难色。贾治国步步紧逼,上任第二天就劝沈浩回家休息,还说是为了沈浩好。好一个流氓无赖,凤阳小岗有了这样的带头人,真是抹黑了农村改革的这面旗帜。那么,我在想,究竟是谁为“贾治国”这个流氓无赖提供了滋生繁衍的温床呢?

 

 

凤阳小岗不愧是一面旗帜,它引领了中国农村的全面改革。“贾治国”领导下的凤阳小岗不正是当下中国农村的一个缩影么?

 

    

        (二) “贾治国”、“岗人治岗”及“不公”(3、4集)

 

     

    “红手印”的故事流传了20多年,小岗成了中国农村一颗耀眼的明星。然而,来到小岗的游客却人人败兴而归,并发出这样的感叹:小岗还这么穷啊?和华西村那边比差远了。不是改革开放的带头人么?就带成这个样子?

 

     

    面对记者,“贾治国”侃侃而谈,他就像当年设计师借鉴毛主席解决台湾问题的思想,提出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的设想一样,也突发奇想,认为小岗之所以贫穷落后,是没有实行“岗人治岗”,就是以小岗人治理小岗村。为此,“贾治国”反对上级给小岗村下派书记的做法。

 

     

    “贾治国”的治村理念简直一派胡言,叫人哭笑不得。香港有近700万人口,不乏治港安邦之才。而区区小岗不过千百来号人口,若真有能人倒也幸运,如果尽是平庸之辈,“岗人治岗”岂不是画地为牢?其实,“贾治国”的“岗人治岗”是假,不要党的领导是真。我甚至觉得,这个“岗人治岗”与企业的“厂长(经理)负责制”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妙。“厂长(经理)负责制”,把企业法人变成了专横跋扈、唯我独尊的土皇帝,而“岗人治岗”的思想也成全了“贾治国”这个官黑一体的村霸无赖。

 

     

    沈浩到小岗24小时之内,掏自己的腰包垫付了一万元电费,为小岗村送去了光明,赢得村民的一片喝彩。而此时,正在试图托关系走后门来争取“光明”的“贾治国”却大发雷霆:“咋回事?这是谁干的?他们胆子太大了,不通过我就敢来电?”哈哈,真是笑死人了。现实生活中,官员们发明了太多诸如“你们算个屁呀敢和我斗”、“叫你拆你就拆”、“百姓想要公平臭不要脸”这样雷人的官语,没想到“贾治国”也不堪示弱、又添新句。“不通过我就敢来电”真是精彩极了。

 

     

    “小岗人绝不是好欺负的。”这是“贾治国”常说的一句话,他不仅暗示手下暴打了电工,还对自己的妹夫大动干戈。妹妹和妹夫打架回了娘家,“贾治国”非但不加以调节,反而对手下发出了“你给我狠狠教训他”的战斗令。于是,不仅前来接妻子回家的妹夫遭到一群村痞无赖的穷追猛打,就连劝架的沈浩也捎带着连真带假的打了一顿。如此看来,“贾治国”的“岗人治岗”完全是官黑一体、一手遮天的霸王逻辑。这样的村霸无赖治理下的小岗究竟会是个什么样的乱局就可想而知了。

 

   

    沈浩意识到,小岗的贫穷在于一个“散”字,群众的心“散”了。为什么“散”了呢?沈浩不能说,也不敢说。我个人认为,一方面是组织形式的“散”,是一个内因,也是一个根本的因素。另外一个“散”的因素来自外部。这个外部因素就是分配不公这个大环境。小岗村一位古稀之年的老婆婆向沈浩道出了一个秘密,就是每逢上面有不管任何巧立名目的赏赐,不仅于平常百姓无缘,就连已故的“红手印”也被置之不理,只有那些健在的“红手印”才是小岗这面旗帜的受益者,而且还有个别“红手印”即使不付出任何劳动,也能享受村干部待遇,每月拿到上千元的红包。用那位古稀老人意味深长的话说就是:不公啊。。。。。。

 

     

    凤阳小岗,这面农村改革的旗帜,因为“不公”而萎靡不振。那么,“不公”,难道不也是当前我们社会民怨沸腾、骚乱频发、动荡不安的症结所在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