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的繁体字行书怎么写:春节送礼的经济学分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08:22:04

摘要:本文对春节送礼提出了疑问和批评,指出送礼不仅给人们造成了经济和精神负担,而且浪费了资源,并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学模型分析送礼的福利损失以及影响福利损失的几个参数,最后给出对待春节送礼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春节送礼    偏好  帕累托最优 

春节送礼是多年的传统和习俗,也是沟通亲缘,业缘,地缘关系的一种方式。“千里送鹅毛,礼轻情义重”表明送礼已经超出了商品价值的范畴,变成了情感交流的一种媒介物,似乎只要心意领了,人们也并不在意礼品的价值。这话不假,但如今过年,送礼更多的是带来负效用。第一,送礼已是一种经济上或精神上温馨的负担。据2005218《浙江日报》上《春节送礼,无奈并快乐着》中的作者对50位受访者的调查显示,近一半人春节送礼花销逾2000元,逾三分之一受访者春节送礼的花销占年收入的10%以上,40%的受访者表示春节送礼的负担有点重,觉得送礼负担不重的只有12%。特别是对中低收入的家庭来说,这种人情支出让他们透不过气来,部分家庭只好通过抑制正常消费来应付春节送礼。本应该在市场上流通的资金却在家庭与家庭之间、人与人之间无效率地循环,影响了正常地消费活动。不仅如此,送礼者还得投入一定的时间和精力去购物。选购礼物不仅要考虑受礼者的偏好、物品的价格和价值还要考虑对方对礼品的评价。第二,春节送礼造引起无谓损失,造成资源浪费,它既没有导致贫富之间差距的缩小,也不会促使新的投资活动的产生。这次调查发现74%的受访者认为受到的礼物中至少有20%的其实对自己没有什么实用价值。同时据耶鲁大学经济学家Joel.Waldeogel1993年一月和三月对过完圣诞节的耶鲁的86名学生两次调查问卷,他发现受礼者普遍低估了送礼人的礼物价值,即使是最保守的估价也只是礼物实际价值的90%左右,甚至有的估价损失多达1/3。如果该结论具有一般性的话,那就是说光过个圣诞节,整个美国每年至少有40亿美元的在送礼中被浪费掉,占礼物消费额的1/10左右。那么对于我们这个泱泱大国,每年的春节送礼损失也是个一笔不小的数目。

送礼行为最重要的特点是消费选择是由其他人而不是最终消费者做出,送礼最重要的微观经济学特征是送礼者选择的礼物和受礼者的消费偏好不一定吻合。本文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学模型来分析送礼的经济学特征,并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设在一个经济体中接受礼物的个体一定送还礼物,这种假设也很符合我们礼尚往来的传统和习俗。考虑一个有n种商品和m个个体的经济中,每一个个体的效用表示为 ,其中 为第j个体接受礼物i的效用, 为第j个体送出礼物k的效用,在所有的n种商品中,每一个个体都有一种最喜欢的商品,其价值为a,其他商品对个体来说也都有价值,但都不如最喜欢的那种,为了计算方便,设其余每种商品效用都为 ,其中 c为信息非对称时,由于送礼者不了解受礼者偏好而发生的效用损失。 为送礼者对受礼者偏好的信息, 越多,则受礼者的效用损失c就越小,即 。这样每个个体受礼的期望效用为:

=

现在讨论送礼的行为。假设所有n种礼品的价格都是相同的,以p表示每件礼品的价格,因此每购买一件礼品就向送礼者转嫁一个负效用为-p,另外,我们用负效用-q表示已经接受礼物但尚未还礼的个体所承担的压力,那么送礼的效用可以用下列式子表示:

     

无论是出于春节的传统习俗还是某种“社会尴尬”,受礼者收到礼物后一般都是要回礼,如果受礼不还礼,那么假设损失的效用q要大于自己买礼物所花的钱p

命题一:送礼的经济社会中个体的处境要差于不送礼的经济社会中的个体。

 证明:在这个经济体中,存在两个纳什均衡,第一个均衡是经济社会中的每个个体都会互相送礼,第j个个体相对于其他个体选择送礼的情况下,他的最优策略选择也是送礼,,若送礼,每个人都会收到和送出m-1份礼物,每个人的期望效用为 =[ ]( );第二个均衡是经济社会中每个个体都不选择相互送礼,这时第j个个体相对于其他个体选择不送礼的情况下,他的最优策略选择也是不送礼。若没有送礼,每个个体都可以利用送礼的花费给自己买m-1份最喜欢的礼物,那么他获得的效用为 ,这一效用比送礼时的每个人效用要高。

命题二:送礼者对受礼者的偏好越了解,个体和社会福利损失就越小;社会产品数量越多,人口越多,个体和社会的福利损失就越大。

证明: ,因为 ,所以 ,同理可得

如果送礼者对受礼者的口味偏好越了解,即信息越充分,礼物和受礼者口味之间的匹配性越强,受礼者对礼物的评价就越高,个人和社会的福利损失就越小。Joel.Waldeogel的调查问卷发现祖父母送的礼物只有62.9%能满足受礼者的偏好,叔叔婶婶送的礼物也只有64.4%能满足受礼者的偏好要求,父母送的礼物能86.5%的满足受礼者的偏好,其中朋友送的礼物最能满足受礼者的偏好,其值高达98.8%。为什么会出现上述的差别?原因在于年龄相差越大,他们之间的品味就越不同,加上由于接触频率的不同,交流的机会就不同,他们对受礼者的偏好了解也就不同了,故受礼者做出了不同的评价。其次,在一个经济社会中,产品越丰富,人们的口味偏好也越分散,送礼者的礼物和受礼者的口味之间的匹配就越难,要在那么多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做出正确的选择,其难度可想而知,往往送礼者费尽心思而结果却事与愿违。最后,非常明显,送礼的人越多,加总的损失无论是个人还是社会就越大了。

对待春节送礼,我们究竟该如何看待呢?

从以上分析可知,不送礼是我们个体和社会的最优选择,是一种帕累托最优状态。它能减少送礼对个体特别是那些收入中等偏下的人们精神上和经济上的痛苦,让他们能真正过上个好年;这也减少了对国家的资源浪费。我们国家正在进行各项经济建设,资源本身十分有限,送礼虽是礼尚往来,但它不是一种财富的再分配,也不能产生新的投资,纯属那种无谓损失,如果能把每年春节送礼的这种多达几十个亿的无谓损失节约下来,无论用在社会福利还是国家建设上都是一笔不小的数目,所以不万不得已最好不要送礼。

然而,礼尚往来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不送礼从经济学角度是最优的,但现实毕竟是现实,它的可实施性很小,是我们倡导的一种目标。在不能达到这种最优目标下,我们有没可替代的方法来实现最优?答案也是肯定的,如果我们不购买礼物,而直接把现金当作礼物,这样个人和社会福利损失也为零,实现帕累托最优。现在的趋势也证明了这一点,对于受礼者,红包是人们最受欢迎的礼物,它的实际效用最大,对送礼者来说,包个红包也是最不用花心思的,省去送礼者很多烦恼,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包红包,美中不足的是少了一点创意和惊喜。

但如果送礼用红包,有些人感觉太直接了,未必能很好体现送礼者心意,而且缺乏创意,这话也不假。如果真的要送实物性礼物,在送礼之前,最好能对受礼者的口味偏好进行了解。根据 可得,对受礼者的信息了解越充分,个人和社会福利损失就越小。因此在送礼之前,尽量掌握受礼者的偏好,根据偏好选择能使受礼者效用最大的礼物,这样送出的礼物也就物有所值,更好的传递心意。

    春节本是合家欢聚一堂互相交流感情之时,却因为送礼而让有些人在经济上和精神上饱受痛苦。所以为了来年让人们能真正过上个欢乐、祥和的新年,为了这个社会能更有效率的利用有限的资源,我们建议春节最好不要送礼,如果真的要送礼可以在送礼之前了解受礼者偏好,让送出的礼物物有所值,同时别忘了红包也是最好的礼物。

参考文献:

[1]Joel.Waldfogel“The Deadweight Loss of Christmas. ” America Economic Review,December1993,83,1328-1336 [2]奥兹.谢伊.网络产业经济学,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

[3]罗伯特.吉本斯.博弈论基础,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