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康晟通诺怎么样:农村寄宿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及分析研究方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1:50:59

农村寄宿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及分析研究方案

——班级文化建设课题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意义

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流,更是新世纪乃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良好学习心理品质的培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习心理素质与人的生理和社会文化素质构成了人的素质的整体,其中心理素质处在中间层次,它与生理素质结合,共同构成人生发展的基础,构成了人的世界的‘生理——心理——社会’的统一体”(《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7期,沈贵鹏《什么是心理教育——基于教育学反思》)。可见,心理品质教育既是素质教育体系的基础,同时又是一个人素质结构的中介。从人的本质属性上看,人既是一种社会性产物,又是整个社会结构中的核心成分。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人才能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生活环境中调整自己,适应人际关系,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或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反之,不仅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环境,就是生理素质和文化素质都将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发挥。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无论是从教育思想到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到教育目标,还是从教育过程到教育评价都无不浸透着心理教育的印迹。换句话说,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师生双方的心理过程或心理交流。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因心理问题而造成的社会问题也是令人警醒的。学习心理对学习效果的实效性影响更是如此。
  
正因如此,《中共中央关于进—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要“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更是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教育部则在1999年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并规定:2000年秋季开学起,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城镇及农村中小学也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然而,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毕竟是一门比较稚嫩的学科,它经历了80年代初期的调查、呼吁和80年代中、后期的尝试、摸索和90年代初期的发展、推进及90年代后期的全面重视、整体发展四个阶段。在“10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经验,但发展不平衡,就目前而言,这项工作还是刚刚起步”(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而温州市的心理教育则至多不过是萌芽期。从目前已经起动的地区来看,大多还处在以专题讲座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个案研究等以矫治为中心的补救性层面。相比利时之下,当前寄宿班学生的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学习心理的研究却是一个薄弱环节,把心理品质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育之中,注重心理品质的整体提升的研究却还是一个薄弱环节,这就是本课题提出的时代意义及现实背景。

乐清市柳市镇实验中学是1995年创办的一所初级中学,覆盖数十个自然村,服务人口数十万人。目前,学校占地面积达42634。建筑面积19000,教职工121人,学校有教学班32个,在校学生1397名.其中80%为农村学生。由于乐清市经济发达,部分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因此,实验中学成为外来学生较多的初级中学。现刚建的实验中学新校,校园环境优美。将采用现代教学管理,将有更浓厚的学习风气和更高的教学质量.吸引黄华、翁垟、七里港、象阳、北白象、白石、虹桥,大荆等农村学生来此就读,学校可安排住宿学生600名。我校于2005年9月20日-10月20日.对实验中学农村寄宿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

二、课题的内涵及其界定
  本课题全称为:农村寄宿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及分析
  这里的学习心理是指农村学生在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和墓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等方面的影响下,对现实学习的态度和对未来教育的期望.通过调查研究,对寄宿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寄宿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为乐清的教育改革提供客观依据。传统的学科教育,课堂教学,忽视了对心理因素的研究,使学生严重脱离了心理发展的客观实际,只注重灌输知识,训练应试能力,忽视了对学生学习的动机的激发,兴趣的培养、学习情趣的调适等,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所以,改变这一传统是本课题的实质和核心。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 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寄宿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寄宿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从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观看,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发展学生个体的全面素质,二是发展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通过研究为学生的和谐发展提供保障。
   2 .从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看,自从提出素质教育以来,很多地方从各个角度对其进行了实施途径的探索。有的从课程结构入手,有的从教学管理入手,有的从教育评价入手,有的则从教师素质入手等。但人们渐渐发现,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尝试,素质教育必须进课堂才能落实。同样,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也必须进课堂才能真正得到落实。那种把学习心理教育游离于课堂这个教育阵地地以外的方式既不实际,也不实惠。
  3.从国外心理教育的发展趋势看,矫治与发展并举是心理教育的必由之路。以着眼少数有问题和适应有困难的学生,注重补救性行为的矫治性工作,虽是辅导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但对正常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和心理潜能的发挥的发展性工作却不能忽视。美国学校辅导主任协会在所制订的中学辅导主任的工作中就明确指出:发挥性的指导是指导工作的组成部分,这个指导是努力对学生成长的有计划的积极的干预,从而推动学生多方面个人的、社会的、情感的、生计的、道德的、认识的、审美的——都得到发展,并促进这些方面综合统一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中。”(张海燕、范永泰《今日美国中小学生》)这就是说,我们把学习心理品质教育纳入学科教育中去实施,其实质就是要面向全体,注重发展,走矫治与发展并举的道路。其目标体系是:把矫治学生偏差行为和消除学习心理问题作为短期目标;把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观、自主性、学习能力和社交适应力等作为中期目标:而把促进学生自我完善,使个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
  4.就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客观实际而言,学生许多心理问题都源于学习问题,尤其是学习心理问题。有的学者指出:学生心理健康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却没考虑到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排解,才可能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这些心理又反过来影响学生的学习。所以,直接把学习心理品质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过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从人们对心理教育的认识上看,人们通常把心理教育看作是少数心理学工作者的事,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心理教育应该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分内之事。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就明文规定,对中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要求全体教师共同参与
   6.
从培训师资的角度看,实施学习心理研究,其目的就是要迫使所有学科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修养和心理教育水平。由上海师资培训中心、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师大及教科所等单位联合组成的上海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课题组历时近3年,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试了全市100余所小学3055名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上海巾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检出率为州48%,其中t2%有明显的心理症状,2%较严重,其余有轻度的心理症状。由此可知,上海市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不少,推而厂之,全国各中小学教师中存在着不少心理健康问题。(《教书育人》200112期,黄浩《教师病理性语言的发生:心灵施暴》)教师负载着传递人类文化知识和培养下代的崇高使命,由此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否则,不仅影响自身发展,更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
  7.从教育本身的内涵看,学校教育绝非只是单纯的知山传授,而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协和系统。教育心理学认为,知识是对事物属性及其联系的认识,表现为对事物的知觉、表象、概念、法则等心理形式;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素质的含义有多种,现在多指人在某一方面的心理修养或各方面心理修养的综合表现。这就是说,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是相辅相成的,教育的本质就是一种心理过程。所以,我们研究学生学习心理理问题是有其级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的。
四、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指导思想
  1.立足素质教育,以邓小平三个面向和教育心理学为理论指南,充分挖掘学生心理潜能。
  2.立足课堂,以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为重要手段,使矫治发展和谐并举。
  3.立足学生学习心理品质教育,以所有学科教育为主阵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研究原则
  1.“矫治发展的有机统一。
  2.“内修”(课内)外化”(课外)的有机统一。
  3.自主活动与教师辅导的有机统一。
  4.学科教育与心理教育的有机统一。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一、研究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寄宿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农村寄宿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农村寄宿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益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实验中学进行,共发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92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1)整个调查共召开了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2)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研究手段
  1.文献检索,广泛收集文献资料,订购相关杂志、资料及辅导材料。掌握国内外有关研究动态,借鉴成功的研究成果,结合我校实际展开研究。
  2.专家咨询,规范实验研究的过程及检测手段。建立咨询室、咨询信箱、咨询热线及心理导报。
  3.布点实验,以寄宿班为突破口,从七年级开始实验。
  4.效果检测,通过问卷、量表和测验分析实验效果。

5.组织学习相关心理学知识,定期开展心理理教育讲座。

6.加强宣传,组织参观、学习和交流。
7.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各子课题要有专人负责。

六、成果形式

[一]初步形成了本课题的一些研究成果

   本课题是我校乐清市级课题《构建班级精品文化,拓展学生自主空间》(乐0582)号基础上继续加深研究的课题,取得了一些成绩:《构建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获乐清市心理论文三等奖,郑荣老师的论文《试论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获乐清市德育论文三等奖,张华美老师的《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信…通过建设优良班集体转化困生的实践探索》获乐清市德育论文二等奖;吕海疆老师的《试论培养班集体班级集体荣誉感应重视的几个问题》获乐清德育论文三等奖。《功德无用——剖析功利化的学校德育》获乐清市德育论文联评二等奖,《对中学生异性交往的思考和分析》获乐清市首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评比三等奖;叶从喜老师所制的《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课件获温州市课件评比三等奖。现将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寄宿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寄宿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索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高中和大学,16%的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杜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人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人。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容怕学习。这与他们“考高中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老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学习热情较高,而对政治、历史、地理等课却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政治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政治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作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88%的学生希望在劳动课、信息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电脑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有所帮助,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使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也可能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但还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8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5%的学生选择就业,10%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48%.初中学生对于“经商”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而选择经商,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农村寄宿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农村寄宿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寄宿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观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大部分学生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二是部分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学生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浅程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重点高中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要求广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尤其是电脑信息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机关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业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8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大学,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7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1、农村寄宿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寄宿班学生学习心理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消极方面也不容忽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而: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寄宿班学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变化。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竟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人,使农村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温州小商品经济更使乐清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经商。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表明,8%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乐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且大多侧重于学习方面,而对学生提出其他要求却很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安于现状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2、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索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当前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室、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弧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人,使仪器设备、实验室、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寄宿班学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各种有效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及存在的困难;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及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职位。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文明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如“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境况。那么,在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迫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4)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要求。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习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习。

(5)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的研究指出,许多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离自己的教学水平气找们的初中教育基本上是用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四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例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二]课题研究的展示成果形式
  1.学生学习心理辅导个案集。
  2.中学生学习心理品质教育论文集。
  3.中学生学习心理火花拾掇(学生作品)。
  4.学习心理活动课课案集及课堂实录。
  5.实验报告集、论文。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阶段目标
  本研究分为准备、实验、结题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20062——20067)
  (1) 20062——20064月:制订方案,申请立项。
  (2) 20064——20067月:组织宣传,理论学习,培训师资,建立心理咨询室、咨询信箱、咨询热线,创办心理导报,在寄宿班开始作摸索、尝试性研究,进行调查和心理测试,界定学生的学习心理分析问题,提出对策。
  实验阶段(20067——20076)
  结题阶段(20076——20077)
  完善资料、形成成果、申请结题。

九、课题组织机构

组长: 林向明   校长、中教一级、全面负责组织领导工作

副组长:郑      政教主任、中教一级  负责课题的具体实施  

组员:

吴培芳   校长助理、中教一级  协调寄宿班学生的学习心理工作

徐连鹏   政教副主任   全面负责寄宿生的管理工作

胡竞赛  心理咨询室负责人中教一级负责寄宿班学生的学习心理的辅导及矫正

黄胜阳   教务处副主任  负责寄宿生学习心理调查及分析

包锡照   社会政治组组长  负责寄宿班学生的思想工作
十、经费预算:含咨询、调查、参观、学习、资料、印刷、      会议等,总额12000元。

——班级文化建设课题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意义

素质教育是现代教育的主流,更是新世纪乃至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良好学习心理品质的培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学习心理素质与人的生理和社会文化素质构成了人的素质的整体,其中心理素质处在中间层次,它与生理素质结合,共同构成人生发展的基础,构成了人的世界的‘生理——心理——社会’的统一体”(《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年第7期,沈贵鹏《什么是心理教育——基于教育学反思》)。可见,心理品质教育既是素质教育体系的基础,同时又是一个人素质结构的中介。从人的本质属性上看,人既是一种社会性产物,又是整个社会结构中的核心成分。只有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人才能在不断变化、发展的社会生活环境中调整自己,适应人际关系,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或改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以适应不断变化和发展的社会环境。反之,不仅不能适应社会生活环境,就是生理素质和文化素质都将不能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发挥。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讲,无论是从教育思想到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到教育目标,还是从教育过程到教育评价都无不浸透着心理教育的印迹。换句话说,教育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师生双方的心理过程或心理交流。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因心理问题而造成的社会问题也是令人警醒的。学习心理对学习效果的实效性影响更是如此。
  
正因如此,《中共中央关于进—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强调要“通过各种方式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健全人格,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更是明确指出,要“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教育部则在1999年颁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并规定:2000年秋季开学起,大中城市有条件的中小学要逐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小城镇及农村中小学也要从实际出发,逐步创造条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然而,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毕竟是一门比较稚嫩的学科,它经历了80年代初期的调查、呼吁和80年代中、后期的尝试、摸索和90年代初期的发展、推进及90年代后期的全面重视、整体发展四个阶段。在“10多年的研究与实践中,取得了很好的经验,但发展不平衡,就目前而言,这项工作还是刚刚起步”(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而温州市的心理教育则至多不过是萌芽期。从目前已经起动的地区来看,大多还处在以专题讲座心理辅导心理咨询个案研究等以矫治为中心的补救性层面。相比利时之下,当前寄宿班学生的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学习心理的研究却是一个薄弱环节,把心理品质教育渗透到各学科教育之中,注重心理品质的整体提升的研究却还是一个薄弱环节,这就是本课题提出的时代意义及现实背景。

乐清市柳市镇实验中学是1995年创办的一所初级中学,覆盖数十个自然村,服务人口数十万人。目前,学校占地面积达42634。建筑面积19000,教职工121人,学校有教学班32个,在校学生1397名.其中80%为农村学生。由于乐清市经济发达,部分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因此,实验中学成为外来学生较多的初级中学。现刚建的实验中学新校,校园环境优美。将采用现代教学管理,将有更浓厚的学习风气和更高的教学质量.吸引黄华、翁垟、七里港、象阳、北白象、白石、虹桥,大荆等农村学生来此就读,学校可安排住宿学生600名。我校于2005年9月20日-10月20日.对实验中学农村寄宿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

二、课题的内涵及其界定
  本课题全称为:农村寄宿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及分析
  这里的学习心理是指农村学生在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和墓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等方面的影响下,对现实学习的态度和对未来教育的期望.通过调查研究,对寄宿班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寄宿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为乐清的教育改革提供客观依据。传统的学科教育,课堂教学,忽视了对心理因素的研究,使学生严重脱离了心理发展的客观实际,只注重灌输知识,训练应试能力,忽视了对学生学习的动机的激发,兴趣的培养、学习情趣的调适等,极大地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所以,改变这一传统是本课题的实质和核心。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1. 通过调查研究,对农村寄宿班学生的学习心理有了初步的了解,为准确地把握当前农村寄宿班学生的学习心理动向.深化教学改革,加强教育教学的针对性,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新路子。提供了客观依据。从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观看,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至少有两层含义:一是发展学生个体的全面素质,二是发展全体学生的整体素质。通过研究为学生的和谐发展提供保障。
   2 .从素质教育的实施过程看,自从提出素质教育以来,很多地方从各个角度对其进行了实施途径的探索。有的从课程结构入手,有的从教学管理入手,有的从教育评价入手,有的则从教师素质入手等。但人们渐渐发现,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尝试,素质教育必须进课堂才能落实。同样,良好的学习心理品质的培养,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内容,也必须进课堂才能真正得到落实。那种把学习心理教育游离于课堂这个教育阵地地以外的方式既不实际,也不实惠。
  3.从国外心理教育的发展趋势看,矫治与发展并举是心理教育的必由之路。以着眼少数有问题和适应有困难的学生,注重补救性行为的矫治性工作,虽是辅导工作不可缺少的部分,但对正常学生心理素质水平的提高和心理潜能的发挥的发展性工作却不能忽视。美国学校辅导主任协会在所制订的中学辅导主任的工作中就明确指出:发挥性的指导是指导工作的组成部分,这个指导是努力对学生成长的有计划的积极的干预,从而推动学生多方面个人的、社会的、情感的、生计的、道德的、认识的、审美的——都得到发展,并促进这些方面综合统一到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中。”(张海燕、范永泰《今日美国中小学生》)这就是说,我们把学习心理品质教育纳入学科教育中去实施,其实质就是要面向全体,注重发展,走矫治与发展并举的道路。其目标体系是:把矫治学生偏差行为和消除学习心理问题作为短期目标;把培养学生正确的自我观、自主性、学习能力和社交适应力等作为中期目标:而把促进学生自我完善,使个人潜能得到充分发挥作为教育的终极目标。
  4.就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客观实际而言,学生许多心理问题都源于学习问题,尤其是学习心理问题。有的学者指出:学生心理健康是影响学生学习和学习成绩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却没考虑到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排解,才可能导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而这些心理又反过来影响学生的学习。所以,直接把学习心理品质教育渗透到学生的学习活动、学习过程,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5.从人们对心理教育的认识上看,人们通常把心理教育看作是少数心理学工作者的事,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心理教育应该是所有教育工作者的分内之事。教育部《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就明文规定,对中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要求全体教师共同参与
   6.
从培训师资的角度看,实施学习心理研究,其目的就是要迫使所有学科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的心理修养和心理教育水平。由上海师资培训中心、上海精神卫生中心、上海师大及教科所等单位联合组成的上海市小学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研究课题组历时近3年,运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测试了全市100余所小学3055名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结果表明:上海巾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检出率为州48%,其中t2%有明显的心理症状,2%较严重,其余有轻度的心理症状。由此可知,上海市小学教师的心理问题不少,推而厂之,全国各中小学教师中存在着不少心理健康问题。(《教书育人》200112期,黄浩《教师病理性语言的发生:心灵施暴》)教师负载着传递人类文化知识和培养下代的崇高使命,由此决定了教师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否则,不仅影响自身发展,更影响学生身心的健康。
  7.从教育本身的内涵看,学校教育绝非只是单纯的知山传授,而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协和系统。教育心理学认为,知识是对事物属性及其联系的认识,表现为对事物的知觉、表象、概念、法则等心理形式;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需的个性心理特征。素质的含义有多种,现在多指人在某一方面的心理修养或各方面心理修养的综合表现。这就是说,知识、能力、素质三者是相辅相成的,教育的本质就是一种心理过程。所以,我们研究学生学习心理理问题是有其级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的。
四、课题研究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指导思想
  1.立足素质教育,以邓小平三个面向和教育心理学为理论指南,充分挖掘学生心理潜能。
  2.立足课堂,以心理咨询、心理辅导为重要手段,使矫治发展和谐并举。
  3.立足学生学习心理品质教育,以所有学科教育为主阵地,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研究原则
  1.“矫治发展的有机统一。
  2.“内修”(课内)外化”(课外)的有机统一。
  3.自主活动与教师辅导的有机统一。
  4.学科教育与心理教育的有机统一。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和手段

一、研究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具体目标

1、农村寄宿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

2、农村寄宿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3、农村寄宿班学生的学习心理成因及对策。

〔二〕研究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涵益教育价值观、学习态度、学习需求和学习目的四个方面。问卷调查在实验中学进行,共发问卷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92份,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座谈会及个案调查

(1)整个调查共召开了四次学生座谈会。这些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2)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
  ()研究手段
  1.文献检索,广泛收集文献资料,订购相关杂志、资料及辅导材料。掌握国内外有关研究动态,借鉴成功的研究成果,结合我校实际展开研究。
  2.专家咨询,规范实验研究的过程及检测手段。建立咨询室、咨询信箱、咨询热线及心理导报。
  3.布点实验,以寄宿班为突破口,从七年级开始实验。
  4.效果检测,通过问卷、量表和测验分析实验效果。

5.组织学习相关心理学知识,定期开展心理理教育讲座。

6.加强宣传,组织参观、学习和交流。
7.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各子课题要有专人负责。

六、成果形式

[一]初步形成了本课题的一些研究成果

   本课题是我校乐清市级课题《构建班级精品文化,拓展学生自主空间》(乐0582)号基础上继续加深研究的课题,取得了一些成绩:《构建单亲家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获乐清市心理论文三等奖,郑荣老师的论文《试论个性化班级文化建设》获乐清市德育论文三等奖,张华美老师的《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信…通过建设优良班集体转化困生的实践探索》获乐清市德育论文二等奖;吕海疆老师的《试论培养班集体班级集体荣誉感应重视的几个问题》获乐清德育论文三等奖。《功德无用——剖析功利化的学校德育》获乐清市德育论文联评二等奖,《对中学生异性交往的思考和分析》获乐清市首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评比三等奖;叶从喜老师所制的《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课件获温州市课件评比三等奖。现将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总结如下:

对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教师、学生座谈结果显示,农村寄宿班学生的学习心理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一)农村寄宿班学生的学习心理现状分析

(1)教育价值观

调查显示大部分农村初中生具有较为明确的教育价值观。74%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提高自身索质.10%的学生认为学习的作用是为了考高中和大学,16%的学生没有考虑。

调查还显示.农村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带有显著的经济杜会特征。他们认为,农村青年的经济收人与受教育程度成正比,其中65%的学生认为大学、高中、中专毕业生挣钱多,25%的学生认为初中毕业生挣钱多,8%的学生认为小学毕业生挣钱多,只有2%的学生认为文盲能获得较高收人。

(2)学习态度

调查结果表明,67%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较高,24%的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中等.9%的学生容怕学习。这与他们“考高中或大学“意识淡化是相一致的。值得注意的是,害怕学习的学生数占相当份额。而且,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90%的学生都有自己“最讨厌的课程”学生害怕学习或讨厌某些课程的根本原因,一是与老师的教学方法紧密相关;二是与该课程的实用价值紧密相关调查结果显示,86%的学生对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实用性强的课程如语文、数学、英语学习热情较高,而对政治、历史、地理等课却不感兴趣。在学生讨厌的课程中,政治是初中的核心课程之一,有57%的学生认为“政治对于我们以后的生活几乎没有用处”。

(3)学习需求

当前。“特长”是师生共同关心的热门话题,许多教育工作者甚至把“特长”看作是“素质教育”的代名词,对于这一认识的争议不属本文讨论的范畴.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学生对“特长”有正确的认识,其中,92%的学生有自己感兴趣的目标.且有52%的学生希望得到教师的指导;同时,88%的学生希望在劳动课、信息课上学到较多的、实用的电脑科技知识,使之能对他们以后有所帮助,在对调查结果的整理中,我们得到了一组令教师震惊的数据,52%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满足自己的学习需求”,48%的学生认为“学校老师能力有限、希望得到名师指点”。对于这一结果.也使我们对信息的有效度产生怀疑,也可能是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但还要特别指出的是,“教师行为滞后”已经得到越来越多的学生的认同,并越来越严重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

(4)学习目的

调查结果表明,对于初中毕业后的打算.85%的学生选择读高中或中专,5%的学生选择就业,10%的学生还没有考虑。有读大学愿望的占48%.初中学生对于“经商”的态度是我们调查的重要目标之一。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初中生大部分不愿意务农,而选择经商,其比例随年级变化,且该心态呈现出一种特殊的波动,其波动特点为:初一为69%,初二为58%,初三为72%。

(二)农村寄宿班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

调查显示,农村寄宿班学生的学习心理与以往农村寄宿班学生的学习心理相比,有明显不同。

(1)教育价值观趋向多元化、务实化、功利化

大部分学生已经认识到了教育的重要价值在于帮助他们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使他们掌握生存、生活所需的基本的文化科学知识,以增强自己在未来社会的竞争能力。在此基础上,成绩优秀的学生则致力于追求大学教育。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的另外两个特点是务实化和功利化。初中学生越来越强烈地追求未来教育输出的经济价值.他们中的很多人从经济的角度去衡量所学课程的价值,继而决定自己在不同课程上的努力程度。他们要求课程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和生产实践,渗透更多的实用技术。我们知道,由于年龄和学识的制约,初中学生的认知、分析、判断等能力不成熟又不稳定事实上,相当多的初中生的教育价值观是迷茫的其原因在于一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难以就业,从而使他们对考大学失去信心;二是部分课程难以满足学生对职业技术的需求。难以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内在刺激和利益驱动,这些原因使越来越多的学生厌学。更为严重的是:我们在学生座谈和学生家长访谈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对学生前途的失望,部分家长和教师也失去了对教育的信心,厌学情绪在受教育者和教育者身上同时滋生并蔓延。我们称这一现象为农村教育的世纪迷茫现象。不可否认,这一现象所反映的是一种消极的教育价值观。

(2)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初中生由于个人的学习基础教育价值观和对未来的期望等方面的差异,使他们的学习需求具有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的特点。学习需求的纵向多层次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深浅程度要求不一,初中毕业后准备就业的学生,只要求掌握基础知识,准备考重点高中的学生要求课程教学难易适度。学习需求的横向多目标是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要求广泛.他们既要求学好学术性较强的课程知识,又要求充分培养自己的特长,还要求掌握更多的实用技术,尤其是电脑信息技术。

(3)学习目的明确,但具有主观性和不协调性

对学生的问卷调查表明,73%的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目的。但是,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对比分析和对学生本人的考察,我们发现,学生的学习目的具有严重的主观性和不协调性,学生学习目的主观性突出表现在:他们已经认识到了未来进入城市机关就业或在农村非农业产业就业的艰难性,但有87%的学生却表示不准备在农村务农。很明显,如此大的一个群体具有这个想法是极不现实的此外.40%的学生希望自己以后在事业上能取得成功,但他们中48%的学生没准备接受高等教育,甚至不准备读高中、大学,从而忽视了科学文化知识对于事业的发展所起的基础性作用。学生学习目的的不协调性主要表现为思想与行动的不协调,调查结果表明77%准备考大学的学生中有相当多的人在学习上并没有显现出相应的积极性,而是呈现出一种消极等待的学习态度。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1、农村寄宿班学生的学习心理状况成因分析

当前农村寄宿班学生学习心理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消极方面也不容忽视。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而:

(1)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宏观角度看,农村寄宿班学生深深地感触到了国家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变化。调查结果显示,98%的学生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向往,其中有82%的学生对“竟争”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属性了解较深。从微观角度看,市场经济在农村的逐步深人,使农村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不断变化,而轰轰烈烈的温州小商品经济更使乐清农村人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农村初中生对于这些变化极为兴奋,因为他们享受到了蕴藏其中的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使他们不愿生活在农村,且幼稚地想及早结束学业而外出经商。

(2)国家高等教育改革的影响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将有越来越多的人获得上大学的机会,以至于部分学生对考大学信心十足。但是,我国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对学生的负面影响也很大调查表明,8%的学生认为家庭难以负担未来读大学的高额费用而放弃考大学的愿望;52%的学生认为不包分配而感到前途渺茫,从而在学习上漫无目的,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高等教育招生和分配制度改革的影响,使部分德、才兼备的学生感到迷茫和失望,并逐渐淡化了对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

(3)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影响

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其对于学生的积极作用,使他们认识到了具有真才实学、一技之长的重要意义,从而要求课堂教学更多地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其对于学生的消极作用,是使部分学生过多地追求学习的功利性,而忽视了文化课程的基础性意义。

(4)家庭教育的影响

当前,农村初中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独生子女,处于一种相对优越的生活环境中备受家人的宠爱,他们一般表现为意志不坚强。缺乏进取精神,乐于生活享受。值得注意的是,我们在接触众多的学生家长后,发现很多家长对学生的要求较高,且大多侧重于学习方面,而对学生提出其他要求却很少,从而在学习上对学生形成了一种安于现状的矛盾局面。

(5)学校教育的影响

在教育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初中越来越重视特长教育和培养学生的个性。可是,由于资金和人才的制约,对于学生学习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需求无法满足,从而导致学生需求与学校教育之间的矛盾冲突

(6)教师的影响

在诸多的影响因素中,我们认为,教师对于学生的影响最直接、最持久、最有效。但当前的问题是,由于教师行为滞后,所以使教师的教育和教学工作对学生学习产生的制约和负面影响越来越大。

2、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对策

影响学生学习心理的因索非常复杂,因而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的任务十分艰巨。为了适应当前新形势的要求,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地帮助农村初中生形成健康的学习心理。

(1)增加投入,创造良好的教育教学环境.

当前,农村学生已经感受到了社会进步的快节奏,初步了解了渗透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高科技.但在日常的学习中,他们接触的却是落后的仪器设备、简陋的实验室、过时的科技知识,这种弧烈的反差必然使他们感到厌倦并产生抵触。因此,只有增加硬件和软件的投人,使仪器设备、实验室、科技知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才能对学生产生求知的诱惑和刺激。

(2)帮助学生准确了解和把握未来

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农村寄宿班学生对国家市场经济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素质教育实施等的了解既不全面也不深入所以有必要以各种有效形式,向他们介绍国家市场经济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及存在的困难;向他们介绍高等教育改革中招生制度的合理性、收费制度的公平性、分配制度的灵活性及公正性;向他们介绍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和未来取向,以帮助他们明辨是非,消除误导进行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现状和发展趋势,从而使他们在学习期间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在毕业时选择自己适合的就业职位。开设心理辅导课程,对学生进行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考试心理、学习适应性等内容的辅导是当务之急。

(3)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使农村初中生成长为适应农村经济发展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1986年,原国家教委等四部委联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文明教育“应该从办学为了升学转到以为本地区物质和精神建设服务为主,兼顾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这个方向上来。我们可以尝试在初中进行初中后职业教育如“3+1”制的培训。但我们应该引以为鉴的是:传统的也是落后的职业高中教育,当前步入了关、停、并、转的境况。那么,在初中实施职业教育,则必须致力于迫求教学内容的科技化和教学方法的科学化。

(4)紧扣素质教育的主旋律,制定科学的教学计划和考核标准,主动适应学生的纵向多层次和横向多目标要求。

为了真正体现素质教育的特点,在普通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进行课程改革,相对均衡各学科在教学时间上的比重,淡化各学科考核的学术标准,以使学生具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各学科的均衡学习和最感兴趣的学科的强化学习。

(5)改善教师待遇,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制度,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题。

发展经济的研究指出,许多国家的初等教育和中等教育“学习方法简单和学习内容贫乏是与大多数教师能力差和缺乏主动性密切相关的。他们往往得不到应有的工资。没有兴趣,也没有机会更新自己的知识提离自己的教学水平气找们的初中教育基本上是用于这种情况.解决“教师行为滞后”问四的有效办法:一是提高教师的工资水平,为他们提供接受继续教育和进行终身学习的经济保障;二是改革教育系统的人事例度,保证教师考核的公开性、公正性、科学性,营造一个合理、高效的竞争环境;三是提高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的质量,改变当前继续教育中的形式主义和低效局面。

[二]课题研究的展示成果形式
  1.学生学习心理辅导个案集。
  2.中学生学习心理品质教育论文集。
  3.中学生学习心理火花拾掇(学生作品)。
  4.学习心理活动课课案集及课堂实录。
  5.实验报告集、论文。
八、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和阶段目标
  本研究分为准备、实验、结题三个阶段
  准备阶段(20062——20067)
  (1) 20062——20064月:制订方案,申请立项。
  (2) 20064——20067月:组织宣传,理论学习,培训师资,建立心理咨询室、咨询信箱、咨询热线,创办心理导报,在寄宿班开始作摸索、尝试性研究,进行调查和心理测试,界定学生的学习心理分析问题,提出对策。
  实验阶段(20067——20076)
  结题阶段(20076——20077)
  完善资料、形成成果、申请结题。

九、课题组织机构

组长: 林向明   校长、中教一级、全面负责组织领导工作

副组长:郑      政教主任、中教一级  负责课题的具体实施  

组员:

吴培芳   校长助理、中教一级  协调寄宿班学生的学习心理工作

徐连鹏   政教副主任   全面负责寄宿生的管理工作

胡竞赛  心理咨询室负责人中教一级负责寄宿班学生的学习心理的辅导及矫正

黄胜阳   教务处副主任  负责寄宿生学习心理调查及分析

包锡照   社会政治组组长  负责寄宿班学生的思想工作
十、经费预算:含咨询、调查、参观、学习、资料、印刷、      会议等,总额1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