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濑武次郎:///***关于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的研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9:28:03
黑龙江信息网 >决策参考 >研究报告
关于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的研究
2010-04-29 09:56:12  新闻来源:
一、我省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基础
(一)国内外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背景分析
1.国外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背景分析
20 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加强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与此同时,区域经济一体化也在迅速发展,这是世界和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因和趋势。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按照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目标,充分发挥地区优势,通过合理的地域分工,在全区域内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以提高区域经济总体效益的动态过程。区域经济一体化主要包括产业发展一体化、生产要素市场一体化和区域城市发展一体化这三个方面。它作为世界经济领域的一种现象,区域经济一体化始终与世贸组织所推行的经济全球化思潮相伴相生。经济全球化通常是以多边合作为基础,致力于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配置,使世界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日益加深。而区域经济一体化则是以双边或多边合作机制为基础,以集团的力量参与国际市场竞争,对内实行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技术合作,对外构筑种种显性和隐性的贸易壁垒的一种追求地区利益和民族利益的思潮和行为。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作为当今世界经济两大主要思潮,虽然两者产生与发展有各自特殊的原因,且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客观冲突,但事实上, 区域经济一体化与经济全球化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过程。一方面,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最终达到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必经阶段。另一方面,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应对全球化挑战的表现, 也是新经济与传统经济之间深刻矛盾的一种显露。作为应对经济全球化的一种重要手段,区域经济合作的结果会产生两种效果:贸易创造及贸易转移,其结局使区域内国家和地区相互经贸关系得到进一步发展,内部贸易壁垒大大消除,生产要素自由流动,资本的相互渗透加强,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从而进一步推动全球的生产和金融一体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对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注入了新的活力,并促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2.国内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和背景分析
(1)我国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开始加快。按照统筹规划、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协调发展、利益兼顾、共同富裕的原则,逐步实现生产力的合理布局,一直是我国政府区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通过调整,地区间产业结构趋同程度不断减弱,合理的地区分工格局正在构建之中,以中心城市和交通要道为依托,逐步形成了多个跨省区市的经济区域,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开始显现。如跨区域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正在热火朝天的展开,其中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用基础设施将原先彼此相近的几个地区相连,从而形成一个大的经济区。这种建设项目说明不同地区集团化趋势进一步加强。各地都在通过一体化来提升城市品牌,提高城市竞争力。在这种背景下,以北京为代表的京、津、唐地区,以上海为核心的长三角地区和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地区由于区位的优势、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软环境方面的优势,加上其原有经济实力雄厚,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领头羊。
(二)我省区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
1.区域经济发展成效显现
目前,我省区域经济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2008年全省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310.0亿元,按同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8%,连续五年保持11.6%以上的增幅,整体经济继续在较高增长平台运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89.1亿元,增长8.2%;第二产业增加值4365.9亿元,增长12.1%;第三产业增加值2855亿元,增长12.4%。三次产业构成为13.1:52.5:34.4。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7.8%、55.7%和36.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1727元,增长11.7%。
各地市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增幅差距缩小。从经济总量上看,2008年哈尔滨、大庆稳居前两位,GDP总量分别达到2868.2亿元和2220.4亿元,分别占地市经济总量的34.52%和26.72%,按同比价格计算分别比上年增长13.2%和12.3%;齐齐哈尔、绥化和牡丹江的经济总量均超过五百亿元,生产总值分别为665.9亿元、534.2亿元和501.1亿元,分列第三至第五位。从速度上看,2008年各市地经济呈现加快增长态势,GDP增幅平均值为14.7%。其中,双鸭山GDP增幅达到14.2%,哈尔滨和佳木斯增幅分别为13.2%,15.9%,鸡西和鹤岗增幅均为12.3%,牡丹江、七台河和齐齐哈尔增幅也分别超过19.9%、26.1%、14.8%。各地市经济在加快增长的同时,增幅的差距也逐渐缩小。2008年各市地GDP增幅的标准差为0.04,2006年各地市GDP增幅的标准差为1.53,比2006年缩小1.49,说明了各地市经济增幅差距正在缩小。
2.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态势良好
自1998年至今,我省先后投资千亿元进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住宅建设和村镇建设,年均拉动国民经济增长约1.5个百分点以上,是同期经济增长最活跃最强劲的行业之一。哈尔滨、牡丹江、大庆、伊春等一大批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从而为黑龙江省招商引资和全省经济发展创造出一个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硬环境。
在水利建设方面,我省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加快农村水电建设步伐。自今年以来,民生水利建设成为我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突出亮点。水利部门的统计显示,民生水利项目将成为我省新一轮水利基础设施的重点投向。三年内,我省将解决600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到2010年底预计完成219座水库及全省水闸除险加固任务,继续开展现代农业示范县节水灌溉等建设,建设十项水电农村电气化县及以电代燃工程。
在交通(公路、铁路)建设方面,我省公路2009年底前将达到交工通车和主体交工高等级公路15项179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15公里,一级公路78公里,二级公路898公里。到2011年底,新建设的3042公里高速公路、420公里一级公路、2913公里二级公路、60799公里农村公路将覆盖全省“八大经济区”;打造出我省最远地区到哈的5小时经济圈;直接拉动我省GDP增长1260亿元,提供直接、间接就业岗位400余万个。
3.区域经济政策逐渐成熟
受国际金融危机持续蔓延和世界经济增长明显减速的影响,加上经济生活中尚未解决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经济运行困难急剧增加,全国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对我省固定资产投资、财政收入、金融业发展、进出口贸易、农业和工业生产等也带来一定冲击,实现明年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难度将加大。根据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内经济政策的变化,并结合我省自身优势提出的“八大经济区”政策,为我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突破提供了机遇。建设“八大经济区”的规划构想是在2008年底召开的黑龙江省经济工作会上,省委适时提出的,同时确定了“十大工程”的推进措施,明确了应对危机、发展经济的努力方向和产业布局。在今年4月份,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审议并原则通过了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区、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等“八大经济区”规划,对今后一个时期黑龙江省区域发展做出了全面规划。
“八大经济区”规划贯彻了党的十七大关于统筹区域发展的方针政策,把握了国内外和我省形势的发展变化,立足于充分发挥我省资源优势和开辟新的经济增长区域,对今后一个时期我省区域发展做出了全面规划。通过“八大经济区”建设,将使我省区域经济结构在总体呈现“分工合理、优势发挥,东西呼应、南北互补,内外相联、全面跃升”的发展局面,建成市场体制机制比较完善、优势和特色比较突出、总体经济实力较强的省份,促进经济总量快速增长,成为东北地区产业快速成长的隆起带,全国新的重要经济增长区域。
(三)我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
1.产业基础雄厚(拥有一批优势产业和举足轻重的骨干企业)
(1)装备制造业。我省最大的产业优势在装备制造业,在全省工业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现已形成了以发电设备、机床设备、机车车辆、农业机械、工程机械、微型汽车、石油化工、煤化工等为主的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
哈电集团、哈航集团、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北满特钢集团、齐齐哈尔铁路车辆集团、齐一机床、齐二机床等一批享誉中外的重量级大企业,产品已进入当代发达国家同行业的“第一方队”,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大幅度提高,其中,在发电设备方面,已能成套设备设计制造具有当代世界水平的超临界、超越临界发电机组;在重型机械方面,为国内石化、冶金、矿山、铁路和航空等行业提供先进的成套或关键技术装备;在基础机械方面,已能自主设计制造五轴联动重型数控车床、超大型数控立、卧车、大型落地(龙门)镗铣床和重型压力机械。“十五”期间,全省装备制造行业共获国家科学技术奖9项,省科学技术奖189项。
(2)其他产业竞争优势逐渐增强。除了装备制造业以外,我省在加快发展石化、食品、医药、电子、汽车、煤炭、机械、电力等重点产业,这些产业的选择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目前,仅石化、食品、能源、医药等产业,规模在全国同行业居前列的龙头企业已达33家,生产能力居亚洲或国内前列。
石化工业发展速度加快,整体实力进一步提升。牡丹江桦林轮胎加入新加坡佳通集团,蓝星哈石化、齐化集团、黑化集团等成功加盟中国化工,呈现出加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深加工产业链条初步形成,技术装备水平提高。随着大庆石化公司60万吨乙烯扩建、大庆炼化公司30万吨聚丙烯等一批重大石化项目的建成投产,促进了石化企业规模和装备技术水平的提高,形成了石油化工、有机化工、精细化工一体化的深加工产业链条。
食品工业龙头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产业集中度明显提高。九三油脂形成550万吨大豆综合加工能力,非转基因大豆加工能力居全国第一位;北大荒米业年加工水稻能力265万吨,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稻米加工企业。与此同时,产品深加工程度不断提高,逐步形成规模化集群化的态势。大豆深加工产业发展强劲,逐步实现集约化生产;已形成了以绿色食品为主的粮食加工、乳制品、大豆制品、啤酒饮料、肉类制品等优势产业。
能源工业在煤-电转化方面,新建、扩建了煤炭生产能力,建设了规模较大的电源(热电)项目。在煤-焦转化方面,加快煤炭焦化、煤化工及其延伸产业的开发与建设,煤焦转化率提高了3个百分点。在煤-气转化方面,积极发展煤气和煤层气等下游产业,加快了现有煤气厂的改造。在煤-油转化方面,积极引进煤炭直接液化技术,加快了"煤代油"项目的前期工作。 "以气补油",天然气开发取得新进展,年产量达19亿立方米。
医药工业品牌优势和竞争力不断增强。以双黄连冻干粉针为代表的中药现代化进程加快,形成独具特色的"北药"产业,抗生素产业优势得到巩固,已成为国内抗生素、现代中药、保健品等的主要产区和基地之一。品牌优势不断增强,自主创新产品增多,竞争力进一步提高,带动医药产业快速发展,集聚作用进一步增强。哈尔滨2个医药园区已有近七十家医药企业入驻。
2.自然资源禀赋优势明显
(1)土地资源丰富。
我省的土地资源丰富,国土面积为45.4万平方公里(含加格达奇和松岭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9%,居全国第6位,是广东省的2.5倍,相当于4个浙江省。全省耕地面积1177万公顷,居全国第一位。全省人均耕地面积0.3l公顷(合4.6亩/人),是全国人均耕地占有量(1.40亩/人)的3.3倍,有效利用面积居全国之首。建设中的哈大齐工业走廊,近中期规划用地451平方公里,相当于香港面积的5倍;远期还将规划420平方公里,把土地开发和盐碱地整治结合起来,使其成为我省土地政策一大亮点。在国家对土地资源实施紧缩政策,建设用地严格审批的情况下,与南方其他省份相比,我省的土地资源的比较优势较为突出。
(2)林草资源优势。全省拥有林地面积1919万公顷,森林覆被率、森林面积和蓄积量分别占全国的42.9%、14%和25%,均居全国首位。全省草地面积433万公顷,是全国十个拥有大草原的省份之一。
(3)煤、木、粮、油自然资源开发潜力巨大。我省在煤、木、粮、油等自然资源上具有明显优势。石油、煤炭等矿产贮藏量居全国前列,采掘工业增加值比全国平均水平高54个百分点,相当于辽宁、吉林两省采掘工业增加值总和的3倍,占全国采掘工业的1/4。森林蓄积量居全国之首。我省作为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量和专储量一直居全国首位,占全国的1/10左右。充足的能源供应和巨大的开发潜力,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发展商机。
3.生态环境状况良好
(1)我省生态环境有着其他省份无法比拟的优势。由于开发建设时间较晚,污染较轻,生态环境较好,我省占土地总面积70%以上的山地、丘陵、湿地、草原、山间草地、湖泊没有受到工业“三废”及化学品的严重污染,近50%土地的垦龄不到30-50年,甚至不少山区植被仍处原始状态,是较为理想的绿色植物生长基地。且我省嫩江平原、三江平原、兴凯湖平原多为黑土、暗棕壤土,土质肥沃,是世界上仅有的三大黑土带之一。由于季节分明,冬季寒冷漫长,植物受病虫危害较轻,加之我省农牧业正在实行主辅换位,也为绿色农业生产提供了充足的有机肥料。
(2)生态旅游特色明显。我省冰雪资源堪称全国之最,滑雪期长达120-140天,形成了冰雪优势,雪质好、降雪多,山区降雪可达100-300厘米,是全国滑雪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林地面积19万平方公里,居全国首位,建有120个森林公园的大森林优势,森林覆盖率41.9%,绝大多数为天然林,是开展森林旅游的好地方。种类多样、风貌独特的黑龙江湿地拥有434万公顷之多,占全国湿地面积的八分之一,极具有旅游开发潜力的大湿地优势;全省江河纵横,水资源居北方各省之首,有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和绥芬河四大水系,有世界第二大高山堰塞湖镜泊湖、世界三大冷泉之一五大连池;境内共有大大小小的湖泊640个, 中俄界湖兴凯湖、镜泊湖、连环湖等都已成为中外游人休闲度假的胜地,构成了大湖泊优势。我省依托这些特色鲜明的旅游资源,已经开发出了生态游、特色游、边境跨国游、民俗风情游等众多旅游项目。目前,全省共有旅游景点300余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14处,开辟旅游线路55条。
4.区位优势潜能巨大
(1)毗邻俄罗斯是国内其他省份无法替代的天然地缘条件。从地理位置看,我省的东部和北部与俄罗斯远东地区有3045公里水陆边界线,是国内通往俄罗斯的重要通道。凭借沿边地理优势,经过多年的开发和建设,我们已经开通了25个对俄贸易口岸,构成了水陆空健全、陆海空联运、客货运兼有的过境通商方式。同时,近年来,省内以哈尔滨、黑河、绥芬河、同江等城市为重点,开发建设了一批对俄出口加工、科技合作、商贸、物流、旅游及金融服务等项基础设施,这些都将成为我省及全国各地加大对俄开放的阵地和平台。占据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黑龙江对俄科技经贸合作的前景一片光明。
(2)黑龙江省位于东北亚中心,是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我省正处在东北亚经济贸易区的中心位置,西部与内蒙古自治区毗邻,南部与吉林省接壤,北部和东部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为界与俄罗斯相邻,境内有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从俄罗斯出海,直达俄罗斯远东地区、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哈尔滨为枢纽的滨绥、滨洲铁路大动脉,经满洲里、绥芬河直通俄罗斯,省内有直接飞往俄罗斯、日本、韩国的航线7条,这些都为东北亚各国间的贸易往来创造了便利条件,同时,已经开通的25个沿江贸易口岸和若干个中俄贸易互市区,为东北亚区域内各国、各地区的经贸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5.人文优势独特鲜明
(1)人才资源优势无可比拟。我省高层次人才资源丰富,拥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等59所高等院校,831个科研机构,101个博士后工作站,拥有两院院士27人,教育实力位居全国第9位,科技实力位居全国第7位,两院院士人数位居全国第5位。此外,我们还拥有一大批石油开采、飞机制造、工业机器人研发、电站设备配套等科技领域的国家级顶尖人才。从人口受教育程度看,我省属基本普及型。每百人中有5人接受过专科以上教育,平均文化素质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列全国第7位。
(2)人文环境基础良好。我省具有独特的历史资源和丰厚的文化资源。曲折神奇的历史沿革,独具特色、纷纭复杂的多民族聚居,中西合璧的文化内涵,加上博大雄浑的自然景观,冰雪奇观的北疆特色,形成了鲜明独特的多元文化形态。我省独特的历史资源铸就了以雄浑博大、粗犷豪放为基调,以流动性、兼容性、开拓性、传奇性为特点的黑土地域文化,独一无二的北疆文化呈现出突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不仅在历史上历经了以渤海文化、金源文化、满族文化为代表的本土文化与传统文化、移民文化、流人文化的大融合,而且在近代,还经历了东西文化的融合。在“一次创业”时期,龙江人又铸塑出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大兴安岭精神,这是黑土文化的灵魂所在。这种独特的人文环境为加快发展和扩大开放营造了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氛围。
(四)我省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1.区域经济发展的视野不够开阔。思想解放不够、视野不够开阔,科学发展理念不强、服务意识不足是制约我省经济发展的首要问题。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思想针对性不强,行动就会有偏差,就难以有效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但在我省普遍存在思想解放程度不够,敢于创新意识不强,善于创新能力不足,工作中习惯于按常规、走老路,循规蹈矩,按部就班,工作招法不多、办法不灵,导致区域发展难以取得重大的突破。这主要是对科学发展观深刻内涵理解不深,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想法不多、思路不清、视野不开。思想认识上如果不能够与科学发展观保持高度一致,不能将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转化为具体思路和实际行动,势必会严重影响我省区域经济的又好又快发展。
2、资源枯竭导致资源型产业衰退。我省是典型的资源大省,七个资源型城市(地区)占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总数的47%,占全省城市总数的54%,七城市工业增加值占全省的70%。但资源型城市面临的最大困境,就是随着矿产等资源的枯竭而衰退。而这些资源产业是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中的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因此本城市经济发展高度依赖自然资源。资源产业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是城市GDP、产值、就业、财政收入的主要创造者。石油城市大庆财政收入的80%以上来自于石油、石化企业。资源型产业的发展变化对城市兴衰有决定性影响。目前,大庆油田的可采储量只剩下30%,到2020年产量只能维持到2000万吨左右;黑龙江省鹤岗、鸡西、双鸭山、七台河等四大煤炭生产基地已面临资源枯竭。我国最大的森工基地伊春,可开采成熟林已不足2%,可采木材不足500力立方。加大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的步伐,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已经成为资源型产业集中区域面临的迫切而严峻的任务。
3、产业关联度低制约了区域经济的发展。产业关联度不高,大企业没有很好地带动地方经济。产业关联度是指产业与产业之间通过产品供需而形成的互相关联、互为存在前提条件的内在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产品的供需方面,任何一个行业的生产以及任何一种产品,都会为其它或其它行业的生产作为其生产的投入要素(除最终消费品的生产外)。同时,它也会以其它产品或其它行业的生产作为其生产的投入要素;在产业的技术供给方面,一个产业的生产,需要其它产业为其提供技术水平层次相当的生产手段,同时,它的发展也推动了其它相互关联产业的技术进步,从而使整个产业的技术水平不断向更高层次推进。但由于我省企业多数是各自为战,与本地区的相关企业产业关联度不高,因而规模效应难以充分发挥,尚没有形成区域内或区域间成熟的产业链条,因而在竞争中难以获得规模经济所具有的优势地位。
4、创新能力弱。原始型创新、吸收型创新、技术集成能力不强。黑龙江省科技实力比较雄厚,但却创造不出与之相应的产值。每年有科技成果上千项,但科技成果转化为商品并取得规模效益的比例不到10%。由于科研任务主要靠政府下达,科研经费主要靠政府投入,科研成果主要靠政府推广,因而导致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以企业为主体的研发特色不明显,企业的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不强。与此同时,全省尚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因而也难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5、我省对外贸易水平与质量有待提高。近年来虽然我省对外贸易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仍然存在一些妨碍贸易发展与升级的问题,尤其是对俄边境贸易,使得这些问题更加集中显现出来。俄罗斯一直是黑龙江省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占黑龙江省全部贸易的份额也保持在50%以上。我省对外贸易存在一系列问题:首先,边境贸易的拉动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作为毗邻俄罗斯远东地区的黑龙江省边境贸易企业,未能充分发挥相对于俄罗斯的人力、技术、物质资源的优势,走分工、生产和经营国际化的新路子,却形成了边境贸易与工业生产相脱节,边境贸易企业与生产企业相脱节,口岸城市与内陆城市相脱节,形成了一些边境贸易企业红红火火,而地方企业产品积压的“两层皮”现象。这种状况反映出我省贸易商品结构与省内资源型、原料初加工及重型的产业结构相脱节:一方面边境贸易离开产业强有力支撑显得后劲不足,另一方面产业缺少贸易的促动,由此导致边境贸易受地区因素制约,风险较大,边境贸易发展的几起几落就是证明。因此,“出口拉动”这驾马车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还亟待加强。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黑龙江省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区域发展一体化、城乡发展一体化、产业关联带动产业集聚为路径,以建设和发展省委提出的八大经济区为重点,以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为导向,以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和要素禀赋优势为突破口,以建设具有竞争力的项目为依托,以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进一步促进我省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快速发展、经济发展处于中间位置的地区跨越式发展、经济欠发达地区反梯度发展,进而在“十二五”期间基本构建起各具特色优势且又协调互动的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并力争在2020年形成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和区域经济发展一体化的新格局。
(二)基本原则
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更好更快发展原则。面对全国各地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相邻相近省区加快发展的态势,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一般意义上又好又快的发展,而是要大力革除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勇于改变不适宜发展的做法,在不违背经济规律和不突破资源环境容量允许的前提下,必须采取更加得力的措施,促进区域经济更好更快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有望扭转我们被动落后的局面,才能有可能使我们尽快回归到与我们的资源禀赋、科技力量、产业基础等在国内所处排名相称的位置,再现龙江经济发展的实力和风采。
——跨越式发展原则。跨越式发展意味着对常规发展速度和质量的超越。针对我省区域经济发展落后的现实,我们有必要选择若干拥有一定产业基础、资源禀赋挖掘潜力大的区域,推进其实现跨越式发展,这对于稳定我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尤其是那些具有煤电化、旅游、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优势的区域而言,更应该立足于已有的基础和条件,通过大力延伸产业发展链条和促进产业集群建设,实现区域产业特别是主导产业规模在“十二五”期间内实现明显扩张和跨越式进步,加快缩小与发达地区与相邻相近地区的发展距离。
——反梯度发展原则。反梯度发展已被国内外大量经济发展实践印证是成立的,其往往是以“飞地经济”发展形式表现出来的。这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实现积极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从我省的实际情况出发,对于以农业和林业为主体、维护生态安全责任重、经济欠发达的区域而言,选择一些经济基础较好的城镇、产业集中园区进行集中投入和重点扶持,就有可能使其率先成长为区域经济发展的节点乃至区域增长极,这有助于克服自然资源与环境对这类农林主导型经济区域的束缚,实现局部赶超,进而带动区域发展。
——突出产业重点发展原则。在我省区域经济发展布局中,必须突出产业重点,突出产业特色,尽力避免产业结构趋同和重复建设,避免产能过剩。只有如此,才有可能使有限的资金落实到最重要最急需的项目上。我们必须摒弃那种认为强调协调发展就是资金平均分配的认识,不能把面向市场的产业建设同公共产品投入的均等化等同起来。在已有的八大经济区规划项目中,要进一步确定发展和投资支持的优先序,把那些具有区域性乃至全局性影响的重点项目率先建设起来,把那些具有区域性乃至全局性影响的主导产业率先发展起来,充分发挥其“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城乡发展一体化原则。城乡发展一体化是区域经济内部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区域经济内部能否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关键。因此,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必须注重处理好城乡关系,通过农业产业化建设、城市大中企业向农村的扩散、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财政和社会支农资金力度的加大等载体建设,促进城乡产业互动联动,把以工促农、以城带乡落到实处,从而使区域经济发展中农业和农村这块“短板”得到弥补,使广大农民群众也能享受到区域经济发展的成果。
——区域发展一体化原则。国内外的实践表明,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体化趋势愈来愈明显,已经成为区域间资源共享、经济互补、相互配合、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因此,要努力构建区域间经济发展的协调沟通机制,并争取在某些领域某些方面取得积极进展。在“十二五”期间,争取选择若干个区域特点相近、地理位置相邻的城市和经济区域,除了要建立起沟通协调的机制外,还要在政策共享、产业关联、社会服务等方面力争取得实质性进展,以促使我省区域经济协调配合发展机制实现从原则思辨到实际行动的真正转变。
(三)工作目标
黑龙江省“十二五”期间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具体工作目标,主要包含以下三大目标:
——八大经济区建设目标。在“十二五”期间,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成为我省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核心区,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成为以能源、煤化工为主导的产业集群区,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为建设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打下坚实基础,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和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建设成为全省新型产业基地和我省从内陆走向海洋的先导区,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初步走上生态修复和适度科学有序开发之路,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区建设成为冰雪、生态、边境旅游三大产品基本成型的全国旅游快速发展区域,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开发的“一带二区四基地”基本成型;到2020年,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国内较强竞争能力的产业发展高地,东部煤电化建设成为具有国内较大影响力的煤化工基地,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区建设成为具有全国示范意义的现代化大农业发展基地,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和东北亚经贸开发区建设成为全国对俄经贸合作的领先区和开展东北亚经贸合作的试验区,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初步具备现代林区的基础条件,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区支撑全省基本实现从旅游资源大省向旅游经济大省的过渡,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开展区成为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和承接外部高新技术转移与产业化的重要基地。
——区域发展布局目标。我省区域经济发展布局,应结合我省城市分布、交通条件和八大经济区的产业规划的具体情况,实现点、线、面布局相结合,有步骤有重点地进行产业分区布局,以有序有效地推进区域经济发展。首先是要确定和加强经济节点建设。要以现有13个地级市和沿边较大口岸城市为节点,以哈大齐、东部煤电化、对外经济技术合作、高新技术产业开发项目为建设重点,使其成为具有一定辐射力和吸引力的经济发展节点,使其能够有效地吸纳和输出各种生产要素,使其不断增强对经济轴线和经济腹地的带动能力。其二是要在各经济发展节点之间加强轴线建设。这是经济发展节点进行产业扩散和经济牵动的载体。重点是要加强各重要经济节点间的高速铁路以及主要节点与一般节点间的高等级公路建设,大大缩短各经济节点交通运行时间,促进我省主要经济节点间形成同城效应,快速进行物流、人流乃至资金流、信息流的交换,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同时也要注重治理内河航线和延伸民航航线,以适应经济发展对经济发展轴线的多样化需求。这对于经济发展轴线有较高要求的哈大齐工业走廊、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区、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和东北亚经贸开发区建设而言,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三是基于经济发展节点和轴线进行发展腹地的经济网络建设即“面”的建设。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和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覆盖面广,远远超过了其他六个经济区面积的总和,因此是这一建设的重点。由于“面”的建设涉及范围大,仅靠其自身的力量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必须充分发挥经济节点和轴线对其具有的经济辐射和牵动作用。
——区域发展机制与政策目标。从运行机制的层面看,至少要构建起两大类协调机制:一是构建起八大经济区本身的内部协商机制,由一个经济区内部涉及到的主管部门和各市地、大型工矿企业、农场分局、林管局等形成对话协商机制,以沟通经济区内部情况,协调政策的实施等;二是构建起八大经济区之间的协调机制,这是省一级的协调机制,以处理八大经济区之间的利益关系问题。从政策目标的层面看,主要是实施一些有实质性的旨在推进区域发展一体化进程的政策,这也有两大方面的考量:一是要把现已制定实施八大经济区的发展政策在各自区域内落到实处;二是力争在有条件的经济区和经济区之间实施推动区域一体化的政策,可参照发达地区经验,先一步在市内交通、旅游服务等方面实现政策共享和同城待遇,让广大群众也能切身享受到区域发展一体化带来的成果。
三、我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布局
黑龙江省按行政区划分为12个地级市、1个地区。各地人口、资源及经济与社会发展状况存在很大差异。明确“八大经济区”在各地市布局的基本情况,对于强化城市辐射、极核带动和产业集群,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落实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关于建设“八大经济区”的战略部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哈尔滨市
哈尔滨是黑龙江省会城市,是黑龙江省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中心,在“八大经济区”的发展规划中,承载着六大区划功能,并以中心城市对八大经济区提供辐射带动作用。
1.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作为哈大齐工业走廊的龙头,哈尔滨市重点发展以高新技术为主导的汽车工业、航空航天、机电工业、现代医药工业、环保产业、信息产业、绿色食品工业和现代物流业。到2020年,规划开发总面积251平方公里;到2010年,开发建设80平方公里;规划建设江北、平房、群力、太平空港和香坊五个大新型工业区及研发服务区、物流系统。
江北工业新区。由松北区和呼兰区构成,重点发展绿色食品、现代医药、环保、信息等产业。分A、B两个园区:A区为对俄经贸科技合作园区,主要建设对俄出口加工基地和对俄商贸中心,构筑对俄技术贸易、生产、生活服务平台,重点发展对俄经贸、出口仓储、服装、轻工等产品。B区为呼兰河工业园区,主要是启动两个科技园区:一是欧美亚科技园,重点是推动高新技术项目研发和部分研发项目产业化,整合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资源、人才资源和项目资源,为“工业走廊”产业发展提供项目源;一是东北亚科技园,重点建设以中药现代化为主的北药生产基地、绿色食品加工产业、教育科技产业、以转化前沿科技项目为主的信息化园区。
平房工业新区。位于平房区和动力区交界,重点发展汽车工业、航空航天工业、机电工业、绿色食品、现代医药、电子信息产业、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现代物流业。分A、B、C三个园区:A区为开发区工业园区,位于平房区和动力区,为综合工业园区。一是航空航天工业园,主要以哈尔滨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为依托,发展为支线飞机、直升机、新型多用途飞机等主机产品服务的配套产业;二是金属材料工业园区,主要以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为依托,重点建设大型铝镁金板材项目,引进星星轻合金材料、塑钢复合材料等项目,形成金属材料加工园区;三是绿色食品工业园区,以大豆、大麦、马铃薯为原料深加工、饮料制品等为主,构建以绿色食品为主导的新型食品工业体系;四是现代医药工业园,利用“哈药”品牌优势,加快建设以哈药集团股份公司冠名的医药园区,承接医药集团的资本扩张,使其成为国内外医药大企业集团与我省医药工业联合与重组的平台;五是承接国外产业转移园,面向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招商引资,承接国外知名企业产品转移,建立整机和终端产品的生产基地。B区为平房工业园区,位于平房区。一是汽车工业园,主要以哈尔滨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为依托,重点进行微型车向经济型轿车和商务型轿车的升级换代,建立汽车及零部件工程研发中心,开发2.0L以下、中高档兼备的汽车系列产品;二是国家中俄信息产业园,与国家信息产业部和声信息产业厅共同建立国家级中俄信息产业园哈尔滨园区,搭建国家信息产业对俄出口平台。C 区为动力工业园区,位于动力区。一是机电配套园区,为提高电站设备配套规模和水平,推动电站配套企业发展,以机电配套园区为载体,重点引进电站配套企业,形成电站配套产业集群;二是对俄产业园,重点引进对俄木材采伐、运输、仓储加工企业,木材深加工企业,家具制造企业,木工机械及对俄贸易企业等。
群力新区。群里新区位于道里区,主要围绕建设具有区域性竞争力和影响力,集研发、商务、金融、办公、居住为一体的现代化生态园林新城区的目标,以发展高新技术研发和总部经济为重点,建设高新技术研发园区、总部经济服务区际生态社区,实现老城区资金流、信息流向新区转移。
太平空港经济区。位于道里区和双城区,重点发展空港物流业和精加工、高附加值的绿色食品产业。规划空港物流园区、韩国工业园区、太平工业园区。
香坊工业新区。香坊工业园区位于香坊区,以全国统一布局的哈尔滨集装箱中心站为依托,建设“两区四园”:一是出口加工园区,重点引进对俄出口加工和贸易企业,以大宗商品中转为主,建有货物重新包装和简单加工,建设商务区,发展配套服务业,形成加工、物流一体化发展格局;二是农业研发园区,依托东北农业大学实验基地,建设科研教育区,发展农业科研、示范、推广等产业,辐射全省农业发展;三是北大荒农业园区,建设农业食品产业深加工、生猪、肉制品深加工、现代农业装备制造业;四是食品产业园区,以现有九三集团惠民食品有限责任公司为依托,重点发展油脂、大豆蛋白、粮食、蔬菜、肉制品深加工等绿色食品产业;五是韩国产业园区,重点引进韩国企业,发展IT、高新技术等产业;六是化工产业园区,以现有华尔公司、蓝星集团为依托,发展化工产业的下游产品,重点生产精细化工产品。
物流系统。由以公路主枢纽为主的哈尔滨龙运物流中心、以铁路内陆港为主的哈尔滨新香坊物流中心、以第三方物流服务为主的黑龙江省邮政易通物流中心、以商贸为主的北亚物流中心和黑龙江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五部分构成。
2.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农业综合开发实验区。哈尔滨市地处松嫩平原东端,土质肥沃,以草甸土、黑钙土为主,机械化程度较高,农业基础雄厚,是我省粮食主产区和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这一区域的粮食生产主要是玉米和水稻,实现玉米、水稻生产机械化是农业化工程的建设目标;五常市被确定为耕地地力补偿试点四县之一;双城、尚志为奶业发展重点市;五常、宾县、巴彦为建设生猪生产基地;宾县、巴彦、尚志、双城为建设肉牛生产基地,其中,宾县作为13个重点县(市)和垦区之一,进行规模化畜牧业生产试点。
3.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发展规划。哈尔滨市有高等院校44所、独立学院7所,县及县以上国有独立研究机构131个,两院院士27名,这就决定了哈尔滨市在黑龙江省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中的突出地位。哈尔滨市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带——哈大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之首;哈尔滨高新技术产业包括新能源装备产业、现代航空及汽车产业、服务外包产业、轻合金及复合材料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电子信息产业;哈尔滨高新区是国家级高新区;以玉米、粳稻为主要农产品精深加工的高新科技产业基地等。
4.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从极核带动战略,要形成“哈市带动,全省互动”的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的整体发展格局。旅游开发区重点建设板块为“冰城夏都旅游区”。旅游范围以哈尔滨市与亚布力为核心,哈尔滨市所辖其它区域为辐射区域。发展定位是东北亚重要旅游目的地,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的游客集散地与旅游服务中心。重点打造冰雪旅游、城市风光两大特色旅游产品,未来将建设成为集冰雪体验、避暑度假、商务会展、旅游集散功能于一体的国际知名综合旅游目的地。
5.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哈尔滨市地处东北亚中心,是欧亚大陆桥的重要枢纽、对俄经贸的窗口和前沿,是国家一类内陆口岸,还是陆海国际联运大通道的枢纽。这就决定了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规划目标是以哈尔滨市为中心,内联东北乃至沿海省份、东连日本海地区、西接俄罗斯腹地的国际经贸大通道,建成我国面向东北亚重要的产业聚集区和进出口贸易加工基地,成为我国开展东北亚经贸科技合作的实验区和先导区。在哈尔滨呼兰河工业园省级核心示范园区和哈尔滨开发区引入飞地工业模式,承接国内的产业转移;实现以哈尔滨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在电站成套装备、重型机械装备、交通运输等方面确定我省的优势地位,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重大装备制造基地。打造以哈尔滨为中心城区为核心,以哈双、哈同、哈五、哈阿、哈伊、哈大6条交通干线为发展轴构建哈尔滨大都市圈等。
6.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哈尔滨市是我国距离俄罗斯远东及外贝加尔地区最近的特大中心城市,拥有水运、航空和铁路货运3个国家一类口岸,是国家开发建设最早的老工业基地城市,产业基础雄厚。重点发展与对俄机电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加工、对俄纺织服装出口加工、对俄建筑及装饰材料出口加工、对俄轻工产品出口加工等;建设哈尔滨市江北工业新区、哈尔滨市平房工业新区、哈尔滨市群力新区、双城工业园区、哈尔滨市香坊工业新区、哈尔滨市阿城经济开发区、哈尔滨市宾西经济开发区、尚志市经济开发区、延寿经济开发区、五常牛家工业园区。
(二)齐齐哈尔市
齐齐哈尔市是黑龙江省的第二大城市,是国家“一五”、“二五”期间集中兴建的重工业基地,有被誉为“国宝”的第一重型机械集团、一机床、二机床和“掌上明珠”的北满特钢,有亚洲最大的铁路货运生产基地齐车集团,工业基础雄厚。全市工业已经形成了以装备工业和食品工业为主体,包括化工、纺织、电力、建材、轻工、电子、医药等门类比较齐全的产业体系。
1.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齐齐哈尔作为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域骨干,重点是做大做强装备工业,实现以哈尔滨、齐齐哈尔为重点的装备制造产业聚集,建成现代化重大装备制造基地和世界重要的装备制造加工区;壮大绿色食品产业和煤油化工产业,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环保、能源、造纸、冶金、建材等产业。规划建设南苑、北苑、富拉尔基、昂昂溪、江西5个项目区和物流系统。近期启动建设南苑、北苑、富拉尔基3个区和物流产业项目区,其余两个区在中远期建设。其中,南苑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中心城区南,重点发展装备工业和绿色食品产业;北苑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中心城区,重点发展有机农业生产资料、电力电子、新型节能环保建材产业和能源产业;富拉尔基民营科技示范区,位于齐齐哈尔市中心城区西南25公里、富拉尔基城区东,主要发展机械制造、新型节能环保建材、煤化工精深加工等产业;物流系统由南苑物流基地、北苑物流园区、北大仓物流中心三部分组成。南苑物流基地作为南苑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配套服务系统;北苑物流中心是以齐齐哈尔公里货运一级枢纽站为基础规划的物流系统;北大仓物流中心是北大仓集团盘活闲置的资产建设的物流系统。
2.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齐齐哈尔市地处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的松嫩平原上,农牧业发达。现有耕地面积203.9万公顷(3058万亩),主要农业作物为粮豆薯,被国家确定为全国20个产粮大市之一。在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中,统一重点实施水利户、农机化、沃土工程、畜牧产业化、农业产业化五项工程,夯实农业综合开发物质基础,特别是实现粮豆薯生产机械化。所属9个县中富裕、克东、甘南、泰来、龙江、讷河、依安等7个县被确定为奶业发展重点县;龙江、克东为生猪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县;龙江、依安、讷河、甘南为肉牛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县;同时,龙江、甘南在被选规模化畜牧业生产试点的13个重点县之中,试点县将建成体制顺畅、机制灵活、功能完善、保障有力的试验区,在全省率先实现畜牧业现代化。
3.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开发区。齐齐哈尔市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哈大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以装备制造、石油装备、新材料与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为代表的产业集群,推进齐齐哈尔高新区成为国家级高新区已纳入我省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规划。齐齐哈尔高新科技产业开发区包括:齐齐哈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齐齐哈尔重型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富拉尔基民营科技企业示范区等,注重其对全省装备产业链的牵动与带动作用。具体而言,重型机械装备产业以发展新一代大型冶金成套设备、大型石化及能源装备、大型运输设备。数控加工装备产业是发展大型、精密、高速数控加工设备和数控系统;兼顾发展汽车制动器、电梯、高压气瓶等军转民产业。交通运输装备产业是以发展适应铁路提速要求的快速、重载铁路货车和大型铁路起重机。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产业以发展乳业、马铃薯精深加工、生物育种、绿色食品精深加工业。
4.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齐齐哈尔市生态环境良好,交通便利,其中扎龙自然保护区被确定为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中九大区块之一。扎龙自然保护区有面积21万公顷(315万亩),是世界上最大、保护最完整的芦苇湿地,世界现存野生鹤类15种,扎龙就有6种,被誉为“世界大湿地、中国鹤家乡”,这也是扎龙湿地生态旅游区的形象定位。扎龙湿地生态旅游区是以扎龙湿地自然保护区为核心,辐射齐齐哈尔市所辖其它区域,建设成以湿地资源为依托,以湿地科普教育为核心,集湿地观光、生态休闲、文化风情体验功能于一体的国际知名生态旅游目的地。
5.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齐齐哈尔市是哈大齐工业走廊上的重要门户,是东北亚经济贸易的铁路、公路交通要道和枢纽。在齐齐哈尔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引入“飞地工业”模式,主动承接国内的产业转移。实现装备制造产业集群,重型机械装备、交通运输装备等方面确立我省的优势地位。依托农业资源优势,打造食品精深加工基地,并以专业物流重点发展以仓储、加工、配送为主的农产品物流,构建农副产品供应和输出基地。利用区位比较优势,增强齐齐哈尔作为中心城市在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建设中的支撑作用。
(三)牡丹江市
牡丹江市坐落在长白山脉东北端的张广才岭和老爷岭之间,地貌以山地丘陵为主,俗称“九分山水一分田”,素有“塞北江南”和“鱼米之乡”之称。东部与俄罗斯接壤,边境线长210公里,是我省东出海参崴、南下图们江“双向出海”和东北亚国家双向进入我省的交通枢纽。独特的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决定了牡丹江市在“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和“对俄贸易加工区”发展规划中的具有重要地位及作用。
1.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是以哈大齐工业走廊等经济板块为依托,以区域性中心城市为支撑,以边境口岸为节点,面向东北亚、辐射亚欧大陆的经济贸易开发区。构建东部沿边开放区,以绥芬河(东宁)为节点,辐射穆棱、宁安、林口等县(市),依托牡丹江市加快建设综合保税区、绥波和东宁跨境经贸合作区,重点发展现代经贸、现代物流、商务会展、综合旅游、机电装备、轻工纺织、木材精深加工、建设装饰材料、农产品生产加工与出口等产业,建设以跨国物流、商贸旅游、进出口加工为特色,陆海相通的沿边开放先导区。做大做强以牡丹江市为中心的东南部先进制造产业带。重点发展木材精深加工、建材和机电与电子信息等产业。做强绥芬河、东宁口岸,提升对外贸易载体功能。
2.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牡丹江市口岸设施比较完备,区域内拥有绥芬河铁路、公路,东宁公路和牡丹江航空港 4个国家一类口岸,年过货能力1200万吨,过客能力200万人次。绥芬河口岸是全省25个口岸中唯一的铁路口岸,东宁口岸是全省公路口岸中过货量最大的口岸,牡丹江航空港是全省第二大国际航空港。围绕重点发展产业全力打造加工制造业中心、商贸中心,以牡丹江为中心城市及绥芬河、东宁口岸为依托,加快绥芬河综合保税区口岸作业、保税物流、保税加工、国际贸易等功能建设,发展连接内陆城市与口岸、境外的现代物流体系;重点建设特色园区作为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发展的载体,其中,牡丹江经济开发区作为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建设体系的龙头,重点打造电子信息、医药工业、木材深加工、煤化工、绿特食品、纺织轻工、新材料和环保产业8大产业群,成为高速增长的产业高地和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的核心区。绥芬河边境经济合作区重点打造木材加工、轻工、机电、食品加工4大产业群。东宁经济开发区以加工制造基地为目标,做大做强木材加工、机电、食品和轻纺4大主导产业,打造哈牡绥东经济带东端产业密集区和主要经济增长点。穆棱经济开发区建设牡丹江中部核心经济板块新兴工业走廊、产业隆起区和重要物流节点,黑龙江省成长型对俄出口加工基地,打造木材加工、食品、轻工、建材、物流5大产业基地和木材加工、食品工业、轻工、建材4大产业集群。海林经济开发区重点打造木材深加工、医药、食品、轻工纺织、机械工业5大产业集群。以木业城、韩国投资园和对俄出口加工园为载体,建设哈牡绥东对俄贸易经济带上重要综合性制造业基地和物流节点,打造黑龙江省对韩经济技术合作基地。宁安工业园区重点打造食品、医药、建材、木材加工4大产业集群,建设哈牡绥东经济带重要综合性制造业基地和201国道重要物流节点,构筑哈牡绥东产业带农业与旅游产业基地。林口经济开发区重点打造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化工产业、非金属矿物制品4大产业集群,打造黑龙江301国道和201国道交汇处重要制造业基地和物流节点,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的战略后备产业基地,中心城市产业配套协作基地与发展飞地经济的载体。
3.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区。牡丹江是我省东部经济区域六市之一,  建设牡丹江煤化工产业园,发展电石及下游产品,重点发展电石、聚氯乙烯、草酸、蜡酸乙烯、聚乙烯醇、炭黑等产品,形成上下游协调发展。在电源建设上,重点推进牡丹江二电厂扩建,牡丹江是全省“北电南送”基地。积极发展新材料工业、林木产品加工、农产品加工等替代产业,进一步突出提升牡丹江区域综合型城市的服务辐射功能。
4.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牡丹江是三江平原上农业主产区和优势区。在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中,在统一的目标性工程中突出玉米、大豆、小麦生产机械化工程。在穆棱县进行肉牛生产基地建设并进行规模化畜牧业生产试点。
5.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发展规划。在园区布局上,积极推进牡丹江高新科技产业开发区建设。牡丹江高新科技产业开发区包括:牡丹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含国家级阳明科技示范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国家级中俄信息产业园、牡丹江省级北药开发园区);牡丹江国家级火炬计划特种材料产业基地、牡丹江省级火炬计划石油钻采装备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等。在发挥其原有特色产业基础上,重点培育与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具体包括:新材料产业—发展特种超硬材料产品特色产业;石油钻采装备产业—发展PDC钻头产品,修井工艺等石油钻采相关配套产业;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现代中药、医药中间体等产业;外向型农业—发展外向型果蔬、优质粮食、现代畜牧业。
6.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独特的地质地貌决定了牡丹江旅游资源富集。有世界著名的高山堰塞湖—镜泊湖,有唐代渤海国遗址,有闻名全国的雪乡和火山口地下森林等。旅游开发区重点建设板块定位于镜泊湖渤海国旅游集合区,是以镜泊湖景区和渤海国遗址公园为核心,辐射牡丹江市区、绥芬河、东宁、中国雪乡在内的整个牡丹江市域。依托良好的湖泊、冰雪等生态和边贸、文化旅游资源,围绕“国际休闲”主题,重点发展集避暑度假、休闲观光、边贸旅游、文化体验四大核心功能于一体的国际知名、国内著名的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镜泊胜景  林海雪原”、“镜泊湖  心港湾”。
(四)佳木斯市
佳木斯市位于我省东北部,地处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汇流的三江平原腹地。辖区内国境线总长449公里。拥有我省东部地区最大的铁路运输编组站和东北部唯一的飞机场。
1.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佳木斯市地处三江平原腹地,土质肥沃,农业优势突出,是国家重要的优质商品粮基地。在农业综合开发目标性工程中,突出农机化建设,实现玉米、水稻、大豆和小麦生产机械化并建设机械化作业区,提升机械整地、播种、植保、收获作业标准化水平,重点解决机械化深松整地、精密播种和收获问题。富锦为生猪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县,并被选为进行规模化畜牧业生产试点。华南为肉牛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县。
2.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以佳木斯市为中心的新兴产业带,主要包括沿佳抚公路的周边市县,重点发展以稀有金属原材料合作加工、钢铁与铝材为主的新材料、以风电为基础的新能源和绿色食品等精深加工产业。“三江沿边开放区”依托佳木斯等市,建设新兴的对俄合作产业基地和增值贸易、特色旅游中心。
3.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根据我省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开发的区域布局和与其它经济区的有效衔接,积极推动佳木斯高新科技产业开发区建设。佳木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包括:佳木斯高新园区、佳木斯钛合金产业园、佳木斯火炬计划农药特色产业基地等。钛金产业—发展钛带卷、焊管、型材、大型挤压管、宽幅中厚板等钛材加工及其下游产品。专用装备产业—发展大型农业机械设备、汽车配件、煤矿机械设备、电动设备、电缆的生产。生物农药产业—发展新型杀菌剂、杀虫剂、防治剂、生物肥料以及高效农用生物抗生素。
4.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区。佳木斯市水、风力等资源和能源丰富,是黑龙江省东部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资源禀赋和地域优势,决定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重点推进佳木斯热电厂扩建2×30万千瓦。建设佳木斯煤化工产业园,重点发展甲醛、尿素、油页岩生产粗柴油及煤化工下游产品。积极发展替代产业,进一步突出佳木斯区域综合型城市的服务辐射功能,打造东部城市群经济中心。
5.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佳木斯市口岸优势独特,拥有5个水路口岸、2个公路口岸和1个航空口岸。旅游开发区重点建设板块为界江及抚远华夏东极旅游区。以黑瞎子岛和乌苏镇为核心,辐射佳木斯市所辖区域,重点发展界江旅游、商贸休闲旅游、湿地生态旅游,成为黑龙江省东北部的旅游核心增长极。
(五)大庆市
大庆市地处我省西部,松辽盆地北部,是一个年轻的新兴工业城市,国家重要石油石化基地,工业实力雄厚。
1.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大庆是哈大齐工业走廊的区域骨干,重要的门户城市。重点发展高附加值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等接续产业和农副产品深加工、纺织、新材料、机械制造、电子信息等替代产业。规划建设东城、红岗、龙凤、让胡路、物流等五个项目区。
东城高新技术开发区。包括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兴化、宏伟、林源三个化工园。A、高新技术区,位于主体区,重点建设一批专业园区,发展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农牧产品加工业、机械制造业、医药工业、电子信息业、出口产品加工业、轻工产品制造业和新材料工业,建成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的示范区和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主导区。B、石油天然气化工区,位于高新区宏伟化工园,重点发展石油化工和天然气化工产业,建设石油化工、天然气化工2个专业园区,建成丙烯衍生物和油田化学品生产、天然气化工基地。C、精细化工区,位于兴化化工园,重点建设精细化工园区,发展化工助剂等精细化工 产品,建成精细化工生产基地。D、轻工业区,位于高新区林源化工园,发展纺织、玻璃、橡胶等加工业,建成橡胶、纺织等轻工产品生产基地。
红岗建材加工区。位于红岗区,发展结构材料、防水材料、保温材料、地面材料、屋面材料和装饰材料等节能材料、绿色环保建材,建成环保特色突出、综合效益明显的生态工业园区。
龙凤石化产品深加工区。位于龙凤区,发展塑料建材、改性塑料、塑料制品和石蜡产品等产业,建成石化产品深加工和新型建材产业基地。
让胡路机械制造、化工原料加工区。建成2个区:A、机械制造区,位于让胡路区,发展石油石化机械、汽车零部件等加工制造业,建成服务大庆油田、辐射国内市场的油田专用设备生产基地。B、化工原料区,位于喇嘛甸,发展石化产品深加工产业,建成日用化学品原料生产基地。
物流系统。由以大庆石油物资集团萨尔图物资仓库为基础规划建设的大庆综合物流中心和以服务于石化产业为主的大庆万宝石化物流中心两部分构成。
2.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重点建设哈大齐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延伸产业链条。注重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包括: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大庆宏伟石化、大庆新型复合材料及制品、大庆石油石化装备制造、大庆软件园4个国家级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大庆精细化工省级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大庆让胡路民营科技企业示范区、大庆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等。石油石化装备产业—发展采油、钻井、炼化、节能以及井下作业装备等产业。化工与新材料产业—发展石油、天然气化工及其产品深加工、油田用化学品、酶制剂等产业。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石油石化行业应用软件、数据处理、呼叫中心、网络游戏等产业。
3.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强化大庆重点园区的产业集聚功能,在大庆经济技术开发区引入飞地工业模式,承接国内的产业专业,加大大庆外围油田的勘探力度,加快深层气田开发,加强天然气在工业燃料、汽车燃料等方面的开发利用。以大庆石化产业为支撑,利用俄罗斯丰富的能源,积极引进日本、韩国先进的化工技术和资金,大力发展石油化工,建设石化产业集群。
4.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大庆属松嫩平原所辖,拥有较大面积的草原和湿地,农业潜力较大。建设玉米机械化作业区,解决玉米机械化深松整地,精密播种和收获问题。林甸县为开展耕地地力补偿试点县,加快建立起以有机物料还田与机械耕作相结合的土壤耕作制度。在杜蒙、林甸、肇州建设奶牛生产基地;杜蒙、林甸在全省13个规模化畜牧业生产试点单位名列其中。
5.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在旅游开发区重点建设板块定位于大庆温泉旅游度假区,以大庆城区和林甸县为核心,辐射大庆、绥化市所辖其它区域。发展定位是依托温泉资源,重点发展雪地温泉体验、石油工业旅游、商务会展旅游,未来打造成为东北亚著名温泉旅游度假目的地。形象定位“绿色油化之都  天然百湖之城  北国温泉之乡”,“中国温泉之都  绿色石油之城”。
(六)鸡西市
鸡西市地处长白山脉老爷岭和张广才岭交汇地带,穆棱河上游末端,属我省东南部,是以煤炭生产为主的城市,素有“煤城”之称。
1.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区。煤炭是鸡西产业发展的重点,在资源勘查,重点开展鸡西矿区的邱家、永丰、永庆一区勘探(精查)区、合作祥查区;在煤炭生产,增加煤炭生产规模和接续产能,淘汰落后技术装备与工业,加快高产高效矿井建设,重点推进鸡西矿区的杏花、东海、合作、永庆一区等项目;在煤炭加工和综合利用,重点建设龙煤集团鸡西分公司1×13.5万千瓦煤矸石电厂,支持鸡西煤矸石空心砖等建材项目。在鸡西矿区进行煤层气参数井机生产试验井施工,加快建设龙煤集团鸡西分公司煤层气发电等项目。重点推进大唐鸡西B厂新建2×30万千瓦热电联产工程,新建500千伏集贤、鸡西变电站。建设鸡西煤化工产业园,重点建设电石和聚氯乙烯树脂等煤化工项目。积极发展新材料工业、现代服务业等替代产业。
2.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鸡西是三江平原所辖6市之一,耕地、湖泊及自然保护区面积大,土质肥沃,生态环境好,农业开发潜力大,是国家重要的优质商品粮基地。在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的目标规划建设下,建设大豆、小麦生产机械化;密山、虎林为奶业发展重点县;虎林为规模化畜牧业生产试点13个重点县之一。
3.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鸡西市旅游资源富集,拥有中俄界湖兴凯湖、中俄界江乌苏里江等。旅游开发重点板块定位于兴凯湖旅游度假集合区,是以兴凯湖为核心,辐射鸡西、七台河市域范围,发展定位以“一江一湖”为资源依托,重点发展滨水休闲度假、生态养生、边境旅游,未来将发展成为东北亚著名的休闲养生度假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生态边境江湖  养生度假胜地”。
4.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鸡西作为沿边城市,要重点发展口岸物流、跨国物流、商贸旅游,不断提升沿边开放重要节点城市地位。在东部沿边开放区的构建中,以绥芬河(东宁)为节点,辐射密山、虎林和鸡东县,依托鸡西市重点发展现代经贸、现代物流、商务会展、综合旅游、机电装配、轻工纺织、木材精深加工、建筑装饰材料、农产品生产加工与出口等产业,建设以跨国物流、商贸旅游、进出口加工为特色,陆海相同的沿边开放先导区。
5.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在园区布局规划中明确建设特色产业基地,鸡西作为四大煤城之一,有条件将建立高新科技产业基地,以延长煤炭产业链为主攻方向,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要发展模式,聚集重点项目及重点产业,推动煤化工、煤矿机械装备等重点产业发展。
(七)双鸭山市
双鸭山市位于我省东北部,东隔乌苏里江与俄罗斯相望,南与七台河市相连,西、北与佳木斯市毗邻,是一座以煤炭、电力、粮食为主的资源型、综合性、区域性城市。
1.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区。双鸭山市煤炭储量居全省之首。资源勘查重点开展双鸭山矿区的东荣四矿、集贤升平深部详查、宝清七星河南详查、宝清大和镇预查、东辉详查、方盛普查。增加煤炭生产规模和接续产能,淘汰落后技术装备与工艺,加快高产高效矿井建设,重点推进双鸭山矿区的东荣二矿、三矿、集贤矿、朝阳露天矿、东荣四矿、顺发矿和七星河南矿等项目。煤炭加工和综合利用,重点建设龙煤集团双鸭山分公司1×30万千瓦煤矸石电厂项目。国电双鸭山煤电一体化新建4×100万千瓦(电源建设)建设双鸭山煤化工产业园,重点建设甲醇、二甲醚产品精深加工等煤化工项目。积极发展新材料工业、现代服务业等替代产业。
2.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双鸭山是三江平原上重要的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借助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之机,加快现代化农业建设步伐,为构筑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实现豆、麦生产机械化,建设大豆、小麦机细化作业区,提升机械整地、播种、中耕、植保、收获作业标准化水平,重点解决大豆机械化深松整地、精密播种和收获问题。宝清是开展耕地地力补偿试点4县之一,加快建立起以有机物料还田与机械耕作相结合的土壤耕作制度。宝清为肉牛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县。
3.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双鸭山市口岸优势明显,有国家一类口岸—饶河口岸。年过境50万人次,过货能力100万吨。建设“三江沿边开放区”,以同江(抚远)为节点,辐射饶河县,依托双鸭山市,重点发展跨境贸易、生态与休闲度假旅游、现代物流等产业,建设新兴的对俄合作产业基地和增值贸易、特色旅游中心。
4.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旅游开发区重点建设板块为界江及抚远华夏东极旅游区。以黑瞎子岛和乌苏镇为核心,辐射双鸭山市所辖区域,以抚远“华夏东极”旅游景区和黑瞎子岛景区为龙头,重点发展界江旅游、商贸休闲旅游、湿地生态旅游,成为黑龙江省东北部的旅游核心增长极。
5.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开发区。在园区布局规划中明确建设特色产业基地,双鸭山作为四大煤城之一,以东部煤电化产业基地建设为契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将建立高新科技产业基地,以延长煤炭产业链为主攻方向,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要发展模式,聚集重点项目及重点产业,推动煤化工、煤矿机械装备等重点产业发展。
(八)伊春市
伊春市位于我省东北部,纵贯小兴安岭山系。东邻鹤岗丘陵,西南接松嫩平原,东南连松花江沿江平原,北与俄罗斯相望。是以森林资源开发为主的林业城市,国家重点林区。享有“祖国林都”、“红松故乡”、“绿色伊春”之美誉。
1.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伊春市行政辖区是生态功能保护区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的主要任务: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生态功能修复。森林:伊春市51.8万公顷封山育林项目、227.8万公顷红松资源保护回复项目、5万公顷民有林项目,朗乡、双丰、带岭等地15万公顷丰产林基地,带岭2500公顷林木良种繁育基地等。湿地:伊春市乌伊岭、烘箱、新青、五营等35.1万公顷森林湿地自然保护区项目。水土流失治理:伊春市1.3万公顷界江堤防防护林工程、伊春市汤旺河合呼兰河源头水土保持、百湖工程等。矿山生态建设:伊春大西林铁矿、乌拉嘎金矿等地砂金过采区植被恢复等环境治理项目。同时,在生物、自然保护区、耕地、水资源、生态移民和小城镇建设等方面承担着生态环境保护与功能修复的任务。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和发展生态主导型经济。生态旅游业:吧生态旅游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培育“中国林都”等国内外知名生态旅游品牌,高档次高遂平建设林都影视娱乐城、五营国家森林公园等重点景区。特色种植养殖业:伊春沙棘种植基地,金山屯林蛙养殖项目等。生态农业:加快铁力市国家级生态示范改造步伐。绿色食品加工工业:重点建设伊春黑木耳营养餐及休闲食品开发、肉制品深加工、山珍果酒饮品开发、林蛙深加工、蓝莓加工等项目。清洁能源工业:重点推进汤旺河总装机13.8万千瓦水电梯级开发等项目。东北特色药业:重点建设伊春2万公顷五味子种植基地及深加工、红星平贝精深加工、伊春药业有限公司多利欣生产线、新青宏达公司北药加工及种植基地。林木精深加工:伊春华泰有限责任公司对俄森林采伐及木材加工等项目。
科学有序开发矿产资源,以开发促进保护。重点开展伊春铁力二股至翠宏山多金属成矿带普查等矿产资源勘查工作,重点建设伊春市铁、铅、锌等矿产综合开发等项目。
2.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旅游开发区重点建设板块为小兴安岭森林旅游度假集合区,是以汤旺河国家公园为核心,辐射伊春市域范围。发展定位为以小兴安岭森林资源为依托,集森林避暑、养生度假、漂流体验、狩猎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国际森林生态旅游度假胜地。形象定位为“国际森林生态城  人类最佳旅居地”。
3.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在园区布局中,大力发展“生态保护与开发高新科技产业基地”,伊春以林下产品精深加工以及中草药种植与开发为核心,大力发展临夏产品精深加工、中草药综合开发与利用等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建设食(药)用菌种植加工科技示范基地、对俄引进珍稀药(食)用高效种植加工示范基地及动物保健品深加工产业基地建设。
4.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构建北部沿边开放区,以黑河(漠河)为节点,辐射嘉荫县,依托伊春市,发挥区位优势,巩固国际商品集散地、商贸旅游通道和经贸洽谈平台地位,重点发展境外木材采伐与加工、载电冶炼与加工、极地与沿江特色旅游、边境贸易、农产品加工出口与加工等产业,建设中俄黑龙江上游区域经贸合作中心。
(九)七台河市
七台河市位于我省东部,完达山脉西麓,是一座因煤而生、缘煤而兴、以煤为主、多业并举的新兴工业城市,是我省四大煤城之一。
1.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区。七台河市矿产资源丰富,煤种齐全。煤炭资源勘查重点开展是七台河矿区的铁南详查、马场西普查、七蜂预查、岚峰区普查。增加煤炭生产规模和接续产能,淘汰落后技术装备与工艺,加快高产高效矿井建设,重点推进七台河矿区的向阳立井等建设项目。煤炭加工和综合利用,重点建设龙煤集团七台河分公司1×30万千瓦煤矸石电厂项目。电源建设重点推进七台河电厂二期扩建2×60万千瓦工程项目。建设七台河煤化工产业园,重点建设煤炭焦化基地,发展优质特种焦炭及煤焦油、焦炉气综合利用生产甲醇、及精细化学品。积极发展新材料工业、现代服务业等替代产业。
2.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七台河是三江平原所辖市,生产大豆、水稻、玉米等绿色食品和烤烟等经济作物。建设玉米、大豆机械化作业区,提升机械整地、播种、中耕、植保、收获作业标准化水平,重点解决玉米、大豆机械化深松整地、精密播种和收获问题。
3.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在园区布局规划中明确建设特色产业基地,七台河作为四大煤城之一,以东部煤电化产业基地建设为契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将建立高新科技产业基地,以延长煤炭产业链为主攻方向,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要发展模式,聚集重点项目及重点产业,推动煤化工、煤矿机械装备等重点产业发展。
4.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七台河市生态环境良好,森林覆盖率52.7%。特色旅游开发重点板块定位于兴凯湖旅游度假集合区,是以兴凯湖为核心,辐射鸡西、七台河市域范围,发展定位以“一江一湖”为资源依托,重点发展滨水休闲度假、生态养生、渐变镜旅游,未来将发展成为东北亚著名的休闲养生度假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生态边境江湖  养生度假胜地”。
(十)鹤岗市
鹤岗市地处我省东北部小兴安岭向三江平原过渡地带,位于黑龙江、松花江两江之间。鹤岗煤矿是全省开发最早的煤田。
1.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区。鹤岗煤炭地质储量26亿吨,还有石墨、陶砾页岩等30余种非金属矿产资源。煤炭资源勘查重点开展是鹤岗矿区的鹤岗矿区深部预查、萝北延兴普查、绥滨永祥详查。增加煤炭生产规模和接续产能,淘汰落后技术装备与工艺,加快高产高效矿井建设,重点推进鹤岗矿区的新华矿井等项目。煤炭加工和综合利用,重点建设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2×5万千瓦煤矸石电厂、龙煤集团鹤岗分公司热电厂扩建1×20万千瓦煤矸石机组,支持鹤岗煤矸石空心砖等建材项目建设。电源建设重点推进鹤岗电厂三期扩建2×60万千瓦、荒沟抽水蓄能电站新建120万千瓦等工程项目建设。建设鹤岗煤化工产业园,重点建设煤炭气化生产合成氨及废料、甲醇及其下游产品开发、煤层气开发和腐植酸综合利用等煤化工项目。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等替代产业。
2.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鹤岗市属三江平原所辖,实施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建设进程,为构筑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萝北为13个进行规模化畜牧业生产试点重点县之一。
3.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旅游开发区重点建设板块为界江及抚远华夏东极旅游区。以黑瞎子岛和乌苏镇为核心,辐射鹤岗市所辖区域,以抚远“华夏东极”旅游景区和黑瞎子岛景区为龙头,重点发展界江旅游、商贸休闲旅游、湿地生态旅游,成为黑龙江省东北部的旅游核心增长极。
4.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在园区布局规划中明确建设特色产业基地,鹤岗作为四大煤城之一,以东部煤电化产业基地建设为契机,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将建立高新科技产业基地,以延长煤炭产业链为主攻方向,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要发展模式,聚集重点项目及重点产业,推动煤化工、煤矿机械装备等重点产业发展。
5.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鹤岗边境线235公里,有萝北、绥滨两个国家一类口岸。建设三江沿边开放区,以同江(抚远)为节点,辐射萝北、绥滨县,依托鹤岗市,重点发展跨境贸易、生态与休闲度假旅游、现代物流等产业,建设新兴的对俄合作产业基地和增值贸易、特色旅游中心。
(十一)黑河市
黑河市地处我省北部,小兴安岭斜贯全境。口岸优势突出,资源优势明显,矿产资源丰富,旅游资源独特。
1.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黑河市属松嫩平原所辖,耕地面积83.8万公顷(1257万亩),是我省麦豆主产区和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实现大豆和小麦、马铃薯生产机械化,建设大豆和小麦机械化作业区,提升机械整地、播种、中耕、植保、收获作业标准化水平,重点解决玉米、大豆机械化深松整地、精密播种和收获问题。北安为建设奶牛生产基地重点县和进行规模化畜牧业生产试点重点县。
2.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小兴安岭斜贯黑河全境,黑河作为生态功能保护区的一部分,承担的主要任务: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生态功能修复。森林:黑河市5.1万公顷封山育林项目,嫩江、北安、五大连池1.7万公顷三北防护林项目,五大连池世界地质公园5000公顷森林资源恢复项目、爱辉15万公顷公益林富余项目等。湿地:黑河市逊别拉河、乌裕尔河、沾河、红旗、五大连池风景区等60万公顷湿地保护项目。草原:重点建设黑河市40万公顷坦然草改良项目和1,4万公顷牧草种植项目。水土流失治理:黑河市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矿山生态建设:黑河市爱辉区、嫩江县砂金过采区及多宝山综合矿区环境治理项目。同时,在生物、自然保护区、耕地、水资源、生态移民和小城镇建设等方面承担着生态环境保护与功能修复的任务。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和发展生态主导型经济。生态旅游业:把生态旅游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培育“世界火山地质公园”等国内外知名生态旅游品牌,高档次高水平建设五大连池生态旅游、黑龙江界江旅游开发、孙吴胜山要塞旅游开发等重点景区。特色种植养殖业:重点建设黑河60万亩野生蓝莓扩繁基地、大果沙棘种植基地、黑河生态渔业养殖基地、五大连池山口矿泉鱼养殖基地等项目。生态农业:重点建设黑河400万亩国家大型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项目。绿色食品加工工业:重点建设黑河山特产品开发加工等项目。清洁能源工业:加快建设爱辉、五大连池、嫩江等地的风电项目。东北特色药业:重点建设黑河4000公顷北药种植基地、哈药集团三精黑河药业有限公司北药系列产品开发、北安市飞龙动物制药厂系列兽药开发等项目。林木精深加工:黑河市木材综合加工等项目。
科学有序开发矿产资源,以开发促进保护。重点开展嫩江黑宝山至爱辉区木耳气煤田、西港子煤田详查,爱辉区三吉屯煤田精查,嫩江多宝山、爱辉区西部岩金详查,嫩江北部山区、逊克东南部山区矿产资源详查勘探,孙吴辰清有色金属详查,五大连池焦得布等地矿体详查,北安南北河流域矿产资源普查等矿产资源勘查工作。重点建设黑河地区铁钼矿开发、岩金矿开发、非金属矿产资源开发和多宝山铜矿开发等项目。
3.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重点建设黑河物流园区,大力发展黑河口岸物流、商贸旅游、不断提升沿边开放重要节点城市地位。构建“北部沿边开放区”,以黑河(漠河)为节点,辐射逊克、孙吴县,依托黑河市,发挥区位优势,巩固国际商品集散地、商贸旅游通道和经贸洽谈平台地位,重点发展境外木材采伐与加工、载电冶炼与加工、极地与沿江特色旅游、边境贸易、农产品加工出口与加工等产业,建设中俄黑龙江上游区域经贸合作中心。做大做强以黑河市为中心的重化工载能产业带,重点发展有色金属与硅基材料冶炼、石油化工等产业。
4.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在园区布局中,大力发展“生态保护与开发高新科技产业基地”,黑河以林下产品精深加工以及中草药种植与开发为核心,大力发展临夏产品精深加工、中草药综合开发与利用等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建设食(药)用菌种植加工科技示范基地、对俄引进珍稀药(食)用高效种植加工示范基地及动物保健品深加工产业基地建设。
5.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五大连池旅游度假区,是以五大连池风景名胜区为核心,辐射五大连池市、黑河市及其所辖其它区域。发展定位以火山资源、矿泉资源为依托,集火山科考观光、矿泉康体疗养、会展功能为一体的国际康体疗养旅游目的地。形象定位“火山矿泉  地质奇观”,“奇山异水  颐养之源”。
(十二)绥化市
绥化市位于我省中南部,松嫩平原的呼兰河流域,南与哈尔滨接壤,西域大庆市交界,北与黑河市毗邻,东与伊春市相连。
1.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绥化市所辖的肇东、安达在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域内。肇东市重点发展以粮食深加工为主的生物技术产业和特色农产品、中草药深加工业,承接哈尔滨产业辐射和转移。肇东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肇东市政府所在地西郊,哈大高速公路与肇昌公路的西侧。依托肇东农产品资源优势,重点发展农副产品深加工、中草药和新材料产业。安达市重点发展以乳制品为主的农副产品加工业和承接大庆辐射的精细化工、石油产品加工业。其中,综合开发区,位于市区东,包括农副产品加工区和物流配送区。精细化工区,位于万宝镇,毗邻大庆石化总厂,与大庆精细化工区相接。重点发展石化下游产品,加快新材料化工、新领域精细化工产业的发展,逐步延长石化产业链条,成为大庆市加工项目基地。
2.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绥化市农业基础雄厚,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草食畜牧业基地、绿色食品生产基地和农副产品加工基地,盛产玉米、大豆、水稻等粮食作物和烤烟、亚麻、甜菜等经济作物。实施玉米、大豆、水稻、马铃薯机械化工程,建设大豆、玉米、水稻、马铃薯机械化作业区,提升机械整地、播种、中耕、植保、收获作业标准化水平,重点解决玉米、大豆机械化深松整地、精密播种和收获问题。肇东、安达为奶牛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县;北林、兰西、望奎、青冈、海伦为生猪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县;肇东为肉牛生产基地建设重点县,望奎、安达为规模化畜牧业生产试点县。
3.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肇东、安达位于哈大齐工业走廊上,在肇东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安达开发区等重点园区建设中,引入飞地工业模式,主动承接国内的产业转移。
(十三)大兴安岭地区
大兴安岭是我国最北的地区,东接小兴安岭,西邻内蒙古自治区,南濒松嫩平原,北与俄罗斯联邦隔江相望,边境线长786公里。
1.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区。大兴安岭是生态功能区的主要组成部分,承担的主要任务: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生态功能修复。森林:重点建设大兴安岭地区20万公顷封山育林项目、165万公顷低质低效林改造工程和50万公顷中幼林抚育工程,十八站、韩家园等林业局3万公顷丰产林基地和10万公顷森林植被恢复工程等。湿地:重点建设大兴安岭地区嫩江源4000公顷湿地保护、检测及生态功能恢复示范建设项目,呼玛河流域2.9万公顷湿地保护和恢复建设项目、6个湿地生态公园、12个湿地保护区。草原:重点建设大兴安岭地区6.7万公顷天然草改良项目和1.2万公顷牧草种植项目。水土流失治理:重点建设大兴安岭地区4万公顷界江防护林,大兴安岭北极、兴安等小流域的综合治理项目。矿山生态建设:加快大兴安岭地区呼玛、松岭、漠河、塔河等地200余处300平方公里砂金过采迹地,古莲河、白音河、欧浦等煤矿治理。建设大兴安岭地区3万公顷防火助燃林。同时,在生物、自然保护区、耕地、水资源、生态移民和小城镇建设等方面承担着生态环境保护与功能修复的任务。
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培育和发展生态主导型经济。生态旅游业:把生态旅游发展成为支柱产业,培育“神州北极”等国内外知名生态旅游品牌,高档次高水平建设北极村、加格达奇国际狩猎场、大兴安岭鄂伦春民族生态风情旅游区、呼中国家级森林公园。特色种植养殖业:重点建设大兴安岭10万亩优质蓝莓基地、百万只蓝狐、獭兔等珍贵毛皮动物养殖繁育基地、10万头鹿养殖基地。生态农业:重点建设大兴安岭岭南生态农业示范区、省级有机大豆小麦科技示范基地、农工商联合公司12万亩有机小麦良种繁育基地。绿色食品加工工业:重点建设大兴安岭野生浆果深加工、蓝莓产业、呼玛县丽雪淀粉厂改扩建、大兴安岭松涛鹿苑有限公司和大兴安岭鹿业有限公司鹿业产品深加工、大兴安岭兴安有机食品有限公司黑尔康源黑木耳复合软胶囊系列产品开发、大兴安岭黑木耳元及精深加工。东北特色药业:重点建设大兴安岭1300公顷黄芪、五味子北药种植基地,药用真菌生产基地及加工、大兴安岭中药饮片加工。林木精深加工:重点建设大兴安岭漠河宜家木业有限公司加工中心、塔河凯达木业有限公司集成材、十八站华驿木业有限公司木材深加工。对俄合作:重点建设大兴安岭对俄经济贸易合作园、大兴安岭对俄年采伐木材200万立方米的森林采伐及木材加工项目、俄罗斯外贝加尔边疆区年产40万吨纸浆厂。
科学有序开发矿产资源,以开发促进保护。重点开展漠河、韩家园、呼玛、大子杨山、十八站、古莲河等煤炭勘探、详查,塔源铅锌、韩家园钒钛磁铁矿资源详查,砂宝斯岩金详查,呼玛、漠河、新林等地有色金属资源详查。重点建设云冶矿业开发有限公司铅锌冶炼、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能源、黑龙江虹京钼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北西里铁矿、漠河砂宝斯岩金开发。
2.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神州北极旅游度假区,以北极村和漠河县城为核心,辐射加格达奇、塔河、呼玛在内的整个大兴安岭地区。发展定位是依托“神州北极”品牌,重点发展避暑度假旅游、冰雪体验、边境观光旅游,未来将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休闲观光度假目的地。形象定位“南有博鳌  北有北极村”,“神州北极村  中国龙江源”。
3.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区。构建“北部沿边开放区”, 以黑河(漠河)为节点,辐射呼玛、塔河县,依托大兴安岭地区,发挥区位优势,巩固国际商品集散地、商贸旅游通道和经贸洽谈平台地位,重点发展境外木材采伐与加工、载电冶炼与加工、极地与沿江特色旅游、边境贸易、农产品加工出口与加工等产业,建设中俄黑龙江上游区域经贸合作中心。做大做强以黑河市为中心的重化工载能产业带,重点发展有色金属与硅基材料冶炼、石油化工等产业。
4.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开发区。在园区布局中,大力发展“生态保护与开发高新科技产业基地”,大兴安岭以林下产品精深加工以及中草药种植与开发为核心,大力发展临夏产品精深加工、中草药综合开发与利用等接续产业和替代产业。建设食(药)用菌种植加工科技示范基地、对俄引进珍稀药(食)用高效种植加工示范基地及动物保健品深加工产业基地建设。
四、我省区域经济发展的保障措施
区域协调发展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需要按照省委确定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不断完善发展思路,采取有力措施,努力从根本上解决我省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一)完善区域规划,抓好战略落实
各地区、各部门应当从自身实际出发,精心谋划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逐步完善现有的规划成果,建立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综合性区域规划体系。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监督机制,保障规划的贯彻落实。做好区域规划衔接,按照行政协调、产业互动、互利共赢的模式,强化区域协作,推动建立和完善区域协调机制,构建跨行政界限的公共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充分共享,利益合理分配,优势有效发挥。完善评价、考核、统计制度,对不同区域实行分类指导,建立有利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多元化评价考核体系。大力发展飞地经济,打破所有制和行政隶属关系,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投资项目管理体制和利益分配机制。发挥政府信用和协调功能,加强与金融机构的沟通与合作,积极探索各种新型融资方式,发展风险投资基金,建立完善中小企业担保和风险投资机制,为各个区域发展提供资金支持。进一步加强与省内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广泛吸引海内外科技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挖掘现有人才潜力,健全区域性职业技术培训网络,加快建设高素质劳动者队伍,加快创新体系建设,为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支撑。充分发挥城市与城区经济的牵引带动作用,改革城区经济管理体制,加强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强化城市辐射功能,使其成为哈大齐工业走廊和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的有效依托、高新技术产业孵化壮大的良好母体,东北亚经济贸易开发和对俄贸易加工的发展引擎,北国风光旅游区的重要板块,大小兴安岭生态保护和两大平原农业开发的支撑基地。
(二)落实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潜力
制定优惠的土地政策,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指标向重点建设项目倾斜。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建设项目,以招标、拍卖、挂牌等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土地使用权出让金可按最低限价标准缴纳,一次全额缴纳有困难的可分期缴纳。建立财税激励机制,采取超基数增收分成、财政返还等方式,调动市县发展区域经济的积极性。对于从省外、国外引进并建成投产的符合区域发展方向的重大项目,由省级财政按一定比例对引进项目的地方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加大省级财政一般性转移支付力度,提高生态保护和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探索建立生态环境补偿基金制度。建立人才激励制度,对携带科技成果、专利创办企业、实施产业化的单位和个人,优先给予省高新技术产业专项资金支持。国有独资高新技术企业在实施公司制改制时,经出资人认可,可适当将国有净资产增值部分划出一定比例作为股份,奖励有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围绕重点项目,组建创新人才团队,对引进的人才适当提高政府资助的科研启动经费额度。适当下放经济管理权限,对鼓励发展的投资项目,市级政府享有省级审批权限,除按国家规定必须由国家核准和由省核准或备案的项目外,一律由市级核准或备案,鼓励市级政府在法规政策允许范围内进一步下放权限。
(三)明确近期任务,实施重点推进
哈大齐工业走廊建设区,应抓紧完善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重点工程规划,突出抓好核心示范区和重点园区建设,努力形成发展集聚效应。进一步明确产业发展方向,做大作强传统优势产业,加快装备、冶金、建材、化工、食品等行业技术改造,积极谋划轨道交通、锂离子电池、3G网络、核电装备、风电装备、农机等技术改造项目。抓紧培育战略性新型产业,扶持新能源、新材料、现代制造、节能环保、医药生物、服务外包、软件开发、动漫制作等产业快速发展,形成新的产业集群。突出抓好大庆战略转型,大力发展替代产业。
东部煤电化基地建设区,要科学开发、高效利用煤炭资源,进一步延伸煤炭加工产业链,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在扩大煤炭接续产能基础上,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延长煤电化、煤气化、煤焦化产业链,形成有竞争力的煤化工产业集群。积极推进煤炭资源城市转型,大力发展新材料、冶金、建材、农产品加工等接续替代产业。
东北亚经贸开发区,要更加积极主动地引进俄、日、韩等国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加强与俄罗斯和蒙古在能源开发、矿产开发、林木产业开发等方面的合作,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收购境外知名品牌、营销网络和研发机构,支持企业辟建境外加工基地和园区。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推动以低档产品初加工为主向中高档产品精深加工转变,以商品贸易为主向商品、技术和服务贸易协调发展转变。
大小兴安岭生态功能保护区,要大力培育和发展生态主导型经济,加快发展接续替代产业。做优做强林木精深加工业,大力发展林下种植养殖、林特产品加工、养生度假观光旅游。加强替代能源建设,发展清洁能源。加强生态保护与资源培育,继续实施天保工程,进一步调减森林采伐量,开展森林抚育和生态治理。积极推进国有林权制度改革,完善生态保护与建设配套政策,建立林区造林和资源培育补贴机制以及生态补偿长效机制。
两大平原农业综合开发试验区,要抓住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程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工程三大任务,积极探索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新路子。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培育大型龙头企业。着力推进农村体制机制创新,提高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健全完善农业投入保障机制、价格保护制度、生态补偿机制,加快建立农村现代金融制度。
北国风光特色旅游开发区,要集中力量抓好五大连池、北极村、镜泊湖、亚布力等11个旅游明镇建设。进一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解决交通瓶颈问题,完善接待设施,提高接待服务水平。加大旅游产业和旅游商品开发,积极发展会展、商务、温泉、工业、科技等新型旅游产品。进一步加大宣传推介力度,积极承办接待大型赛事会展活动,打造整体形象。
哈牡绥东对俄贸易加工区,要坚持境内加工和境外加工并举,开发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加快发展对外贸易加工业,提高产品档次,扩大加工规模。加快加工园区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扩大境外投资力度,重点推进对俄森林采伐及木材加工、金属矿产开发、冶金、组装客车等项目,加快建设境外石油、天然气、矿产、木材等能源原材料开采加工基地,推进境外农畜产品种养基地和加工基地建设。
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开发区,大力推进煤化工、硅基新材料、农产品精深加工、石墨深加工、生态保护与开发等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积极推进重大文化建设项目和产品创新。为科技人才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创业环境、生活环境,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力度,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联合进行新产品研发,促进产品换代升级,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省发改委地区处)

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360docFlag 360docFlag360pskdocImg_0_xyz360docFlag 360docFlag

',1)">
相关信息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