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板是什么:谈谈答谢词的写作[应用写作杂志社欢迎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07:31:38

《应用写作》2006年第1期)

  自古以来,人们就提倡“礼尚往来”、“知恩报德”、“来而无往非礼也”,于是在人际交往中便有了“谢”的言行:或揖拳,或鞠躬,或以言辞道谢,或以纸笔作书(写成谢函、谢帖、感谢信),倘若在庄重的礼仪场合,那便要温文尔雅地致“答谢词”了。可以说,答谢词是一种最高级的致谢形式,它有情有声,声情并茂,能够最充分、最有效地表达谢意,在外交、社交活动日趋频繁的当代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讨一下答谢词的写作问题,还是很有必要的。

  概念界定与类型划分

  要想弄清什么是“答谢词”,首先必须明确“答谢”的涵义:

  答谢:受了别人的好处或招待,表示谢意。(《现代汉语词典》)

  可见,“答谢”的缘由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接受了别人的“好处”,或是接受了别人的帮助;二是受到了别人的“招待”。也就是说,其中的任何一种情况都应该答谢,依据具体情境可揖拳鞠躬,可言辞道谢,可书信致谢,当然也可用“答谢词”致谢。那么,答谢词的概念理应作出如下界定:

  答谢词,是指在庄重的礼仪场合对别人的招待或帮助表达谢意的致词。依据不同的致谢缘由和致谢内容,答谢词可划分为两个基本类型:

  (一)“谢遇型”答谢词

  “遇”,招待,款待。“谢遇型”答谢词,即用来答谢别人的招待的致词,它常用于宾主之间,既可用于欢迎仪式、会见仪式上与“欢迎词”相应,也可用于欢送仪式、告别仪式上与“欢送词”相应。

  (二)“谢恩型”答谢词

  “恩”,受到的好处,即别人的帮助。“谢恩型”答谢词,即用来答谢别人的帮助的致词。它常用于捐赠仪式或某种送别仪式上。例如,1998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灾民在接受全国各地捐赠物品的仪式上,在洪水退后为抗洪抢险的解放军战士送行的仪式上,就都使用了这种答谢词。

  写作内容与结构形式

  两个类型的答谢词,无论其写作内容还是结构形式,都有较大的差别。

  (一)“谢遇型”答谢词应以“双方关系”为重点

  虽说“谢遇型”答谢词是用来答谢别人的招待的,但是对“招待”的感谢往往说不了多少话,说多了便会显得浅薄或俗气;由于它是用于“宾主”之间的致词,其“客情”来自于双方交往,故而应“借题发挥”,在“双方关系”上大做文章。

  例如,前文所提到的连战先生的答谢词:

胡总书记,各位女士、先生:
  今天,本人跟内人以及中国国民党三位副主席,率同很多的朋友,大家一起应胡总书记的邀请来访问大陆,访问北京、南京、西安、上海,我要在这里首先表示最由衷的感谢!

  过去这几天,所有的工作的同仁们,大家都尽心尽力,让我们的旅程非常顺利,非常的愉快,也特别地感谢他们!
  ……

  所以,今天我以这样的心情很坦诚地跟总书记和各位女士、先生提到我个人亲历的一个历程,这是56年以来头一次国民党主席和副主席、党的干部能够到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向中山先生致敬,心情感伤、复杂,但是我们也非常的感谢!中山先生弥留的时候一再要大家和平、奋斗来救中国,和平、奋斗事实上不是那个时候的一个专利,而是大家要共同努力,一直到今天,我都信奉不渝。秉持这样的精神,我相信,双方假如继续加强我们相互的理解和信任,一定会给我们两岸所有的人民带来更好的、更多的安定,更好的、更多的繁荣,同时更重要的是给两岸带来亮丽光明的希望和未来!这是我今天在这里首先跟总书记和各位表达的一些意见。谢谢!

  以上连战先生的致词,仅首、尾两段表达了谢意,其余大部分篇幅都在围绕“双方关系”作文章。虽然由于两党、两岸关系的特殊性和复杂性,让连战先生的“文章”作得长了些,但是,即便关系十分亲密、融洽的宾主之间,其答谢词也应以“关系”(包含“友谊”)作为表达重点。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

  (二)“谢恩型”答谢词应以“致谢缘由”为重点

  施恩、助人,乃是一种急人之难、“雪中送炭”式的义举,受恩、受助者最为感动甚至终生难忘的,便是这种义举发生的背景与来由(即“致谢缘由”),因而在他们表达谢意时,自然会将这种“致谢缘由”从根到梢地说清楚(因为“念念不忘”,所以才会“喋喋不休”)。另一方面,从施恩、施助者的心理角度来看,他们的义举本不图回报、甚至不求回谢,当面对答谢人的致词时,他们并不想听到过分、过多的感谢话,只希望听到“为什么要谢我”。俗语云“无功不受禄”,致谢人只有将“致谢缘由”说清楚,才便于对方接受。因此,“谢恩型”答谢词理应以“致谢缘由”作为写作重点。

  例如,下列一篇答谢词:

                                                                在接受救灾粮仪式上的答谢词

亲爱的××领导,远道而来的客人们: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无比振奋的心情,在这里迎接××红十字会给我们县师生捐赠救灾粮的亲人。

  今年7月以来,我国遭受了百年未遇的大旱灾。7、8、9三个月,炎阳连天,滴雨不下,池塘干涸,溪河断流,田地龟裂,禾苗枯死,真是赤地千里!虽经我们奋力抗灾,但自然灾害的肆虐,使10多万人饮水困难,30多万亩田颗粒无收。我们县的中小学生,就有1万多名因受灾辍学,还有几万名*同学、教师、亲属的接济度日。然而,党和政府没有忘记我们,兄弟县市的乡亲没有忘记我们,省市领导多次亲临,视察灾情,组织救援,市县国家干部职工争相解囊,捐粮捐钱。今天,我们又接到了你们无私捐助的大批救灾粮食。“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团结互助,无私奉献,只有在今天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只有在我们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才能办到!

  谢谢你们,远方的亲人!我们全县中小学生、全县人民,一定从你们的援助中吸取力量,奋发图强,重建家园;努力学习,奋勇登攀,以崭新的成绩,来报答党和人民的关怀,报答你们的深情厚谊!

  该答谢词除首、尾两段外,中间主体部分几乎全部内容,都是有关“致谢缘由”的交待。

  (三)两类答谢词结构形式比较

  从上列两篇范例中不难看出,两类答谢词的整体结构模式是一致的,即:

  称呼——正文
  这种结构模式,不仅适用于所有的答谢词,而且适用于几乎所有的致词,如欢迎词、欢送词、祝词、贺词等等。这诸多致词在结构上的根本差别,主要体现于其“正文”部分逻辑层次的不同安排。两类答谢词也不例外,具体情况恕不详述,对照例文一看便知,仅将其“正文”部分的结构程式罗列如下:

  “谢遇型”答谢词:
  致谢缘由与致谢语——谈关系、叙交往、颂友谊、述原则——表达愿望、再致谢意

  “谢恩型”答谢词:
  受助心情——致谢缘由——致谢意、表决心(即以实际行动答谢对方)

  写作要求与注意事项

  (一)写作要求

  1.内容与结构要合乎规范

  从前文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两类答谢词所涉及的写作内容以及所运用的结构形式,各有相对稳定的模式。在写作中,一不可混淆,二不可随心所欲地“独创”,要尽可能地符合写作规范,否则将会张冠李戴、非驴非马。

  2.感情要真挚、坦诚而热烈

  既然要“答谢”,就应该动真情、吐真言,这就是所谓“真挚、坦诚”;虚情假意、言不由衷或矫揉造作,只能引来对方的反感。况且,“答谢”的本身,就是一种“言情”方式,既然要“言情”,就应热烈奔放、热情洋溢,给人以如坐春风的温煦感;否则,那种薄情寡义、冷冰冰、干巴巴、硬梆梆的致词是很难获得对方认可的。

  3.评价要适度,要恰如其分

  一般说来,对于对方的行动,“谢遇型”致词不宜于妄加评论、说三道四。而“谢恩型”致词则可就其“精神”或“风格”作出评价,但要适度,要恰如其分,不可故意拔高、无限升华,以免造成“虚情假意”之嫌。

  4.篇幅要简短,语言要精炼

  礼仪“仪式”毕竟不是开大会,致词一般应尽量简短些,决不可像某些领导的会议报告那么冗长。作为“答谢词”,千字文即可,连战先生的答谢词写得很美,不过,也许是由于60年来的第一次答谢,“酒逢知己千杯少”,其篇幅稍显长了些,但是倒很适合当时的情境。一般“答谢”是无需这么长的。

  要想篇幅简短,语言必须精练,应尽可能地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掉,努力做到“文约旨丰”,言简意赅。

  (二)注意事项

  要想写出高质量、较完美的答谢词,除了把握以上几点“要求”之外,还须“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关系:

  1.客套与内容

  “客套”是礼仪的表现,“内容”才是实际的东西。一方面,需要客套;但另一方面,客套要为内容服务,不宜过多,更不宜过分,以免造成对方的反感。

  2.友谊与原则

  在谈论双边关系时,既要充分表达友好之情、友谊之愿,又不可丧失原则立场。对于敏感性问题应尽可能地回避(宜放到谈判桌前去解决),对于回避不掉的矛盾与分歧,也应以坦诚的态度、温和的口吻、委婉的言辞作出恰当得体的表达,要谨防出言不逊或不慎而伤害了对方的感情。

  3.过去与未来

  连战先生引用得好:“逝者已矣,来者可追。”对于昔日的矛盾与分歧,不宜于念念在口、耿耿于怀,应面向未来,化干戈为玉帛。故而,致词中应少讲昔日之“辛酸”,多谈未来之“亮丽”,在这里,连战先生的致词堪称典范。

  4.现实与设想

  也许,“现实”的双边关系不那么尽如人意,甚或存在着较大的矛盾与分歧。对于这种情况,致词中可稍作点示,而应集中笔墨去做较完美的“设想”,因为“设想”的本身就是“面向未来”。但是,“设想”毕竟不是“现实”,不宜于说得那么实在,忌用“一定”、“必然”等副词修饰,宜用“虚笔”出之,比如可采用假设连词以及带有“感觉”、“希望”意义的意念性动词加以表达。在这方面,连战先生做得很出色,请看他的惯用字眼:

  “假如”(用2次),“我相信”(5次),“我觉得”(3次),“我个人觉得”(1次),“我也感到”(1次),“我非常盼望”(1次),“我们也相信”(1次),“我们很希望”(1次),“我们也希望”(1次)。

  5.“己见”与“人见”

  “己见”,即自己的见解与意见;“人见”,指别人的、对方的见解与意见。当然,答谢词所表述的主要是“己见”;但是当自己的答谢处于对方的“欢迎词”或“欢送词”之后时,最好能将对方的意见引述过来,融入自己的意见之中。这样做,不仅可以丰富致词的内涵,而且也可巧妙地融洽双方关系,增强和悦气氛。比如,连战先生曾两次引述胡锦涛总书记的话:

  (1)诚如总书记刚才所讲,今天的聚会是国民党和共产党60年来的头一次,也是在两岸的情况之下56年来党和党见面交换意见最高层次的一次,难能可贵!

  (2)今天,诚如刚才总书记讲的,我们是以善意为出发,以信任为基础,以两岸人民的福祉为依归,以民族长远的利益做目标。

  这种引述,表明了对“对方”意见的认可,也是双方的一种“共识”,十分明显地带有一种友好的色彩。

  6.“言谢”与“行谢”

  “言谢”,即以言语致谢;“行谢”,指以实际行动致谢。孔夫子就主张要“听其言而观其行”(《论语·公冶长》),可见“行”是取信于人的一个最重要的方面。“谢恩型”答谢词一般要把“如何以实际行动感谢对方的帮助”明确地表白出来(如前引例文2末段);而“谢遇型”答谢词则常将“行谢”的内容隐含在对未来的期望中,而且,一般不说自己将如何做,而是常以“我们……”来代指双方的共同行动。例如连战先生致语:

  假如我们都能够以正面的态度勇敢地来面对……来追求未来,我相信……

  我们尽我们的力量能够建立一个良性的循环……

  让我们把握当前,让我们共同来开创未来……

  7.“直”与“曲”

  这是对“章法”以及“表达”形式的辩证要求。对于“谢恩型”答谢词来说,无论是章法结构还是表达形式,都应求“直”不求“曲”,也就是说,应依照其结构常式及逻辑层次平直地写来,无需章法上的起伏或者曲折,文字表达也应直来直去,排斥任何形式的婉言曲语。而“谢遇型”答谢词则不尽然,它要求“章法求直,表达求曲”。请看连战先生的一段表达:

  当然,中国国民党、中国共产党,我们过去曾经有过冲突,我们都知道这些历史的过程。但是历史毕竟已经是过去的事情,我们没有办法在此时此刻再来改变历史,但是未来却是掌握在我们的手里。当然,历史的进程不会是很平坦的,但是这个不确定的时代,不确定的未来,尤其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很多的机会。
  ……

  似乎半吞半吐、欲言又止,却能婉转逶迤、曲折尽意,可谓抑扬顿挫、一波三折!

  8.“雅”与“俗”

  这是对致词语言的辩证要求。与其他的演讲文书一样,答谢词是诉诸听觉的,要想让人听得顺心悦耳,就应将优美雅洁的书面语与活泼生动的口语有机融合一体,以获得琴瑟和弦、雅俗共赏的美感。

  作者单位:枣庄学院中文系
  责任编辑:杨红星

 

《应用写作》2006年第1期)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