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星上位(重生)百度云:改造教育,从改造教室、改造学校开始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09:20:49



<<  < 2011 - 1 >  >> 日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1
2 34 567 8
910 1112131415
16 17 18192021 22
2324 25 26272829
3031
登  陆
页面载入中,请稍等片刻...
导  航
页面载入中,请稍等片刻...
最新随笔
页面载入中,请稍等片刻...
最近回复
页面载入中,请稍等片刻...
留  言
页面载入中,请稍等片刻...
统  计
页面载入中,请稍等片刻...
链  接
改造教育,从改造教室、改造学校开始
改造教育,从改造教室、改造学校开始
(李庆平《改造我们的学校》代序)
最近,来自山东诸城的李庆平把他的一部书稿寄给了我,嘱我写序。我很喜欢书稿的名字《改造我们的学校》,初读一遍,觉得不仅书名好,内容也好,应该说,这是一部见解独到且颇具思想深度的力作。
与李庆平的相识源于新教育。
早在2004年,庆平就带领着他的团队参加了新教育的会议,接着他领导的诸城实验中学加盟了新教育。由此,这所充满朝气与创新精神的学校,以及李庆平这位充满激情与思想的校长,不断引起我的关注。
2005年4月,由山东省教育厅主办的“山东省学校文化建设现场研讨会议”在诸城实验中学召开,庆平邀请我来做关于新教育、关于读书的报告。会议期间,我参观了诸城实验中学,朴素的校园环境、浓郁的文化氛围,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在这所学校,我欣慰地看到了他们举办的百日读书节活动,看到了他们大力营造书香校园,开展师生共写随笔的活动。为书香人生奠基,这正是新教育“六大行动”之一。至今为止,他们已经成功举办了十届读书节,形成了富有校本特色的十大读书新理念,很好地实践了“行动,就有收获”的新教育思想。
2006年4月开始,庆平来苏州大学跟随我做高级访问学者,我对他有了更全面、深刻的了解:这是一位有思想、有梦想、有追求、有激情、有行动的校长。他带领诸城实验中学全面发展、不断追求卓越。学校、教师和学生在成长的同时,庆平本人也在不断“行走”和“成长”着——在繁忙的管理事务中他一路读完了教育硕士、博士,成为山东省首届齐鲁名校长。
庆平在中学语文界也颇具影响力。作为全国中语会常务理事,他把引领全国语文教师“追寻教育理想,享受教育幸福。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当作自己的使命,把践行新教育的六大行动当作自己的使命。我曾经两次应邀参加由庆平主持的全国中语会课堂教学研究中心年会,深深感受到他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为全国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所付出的努力。而今,庆平撰写的又一部全面反映他教育思想、管理理念及实践的书即将出版了,这是可喜可贺的!
庆平在学校文化建设方面颇有建树。作为一位中学校长,他没有像许多学校那样吧分数作为唯一的追求目标,而是坚持自觉的文化意识。他认为,文化是学校的灵魂,校长的重要使命之一就是用文化提升教师、学生的素养,提升管理的品位,从而把学校建设成富有人文情怀、师生共享的精神家园。为此,他任诸城实验中学校长以来,一直致力于学校文化建设,用文化驾驭全局,走新型的学校管理之路,进行了一系列建设学校文化的创新实验,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成果,引起了全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
庆平在学校管理方面屡有创新。作为一名勇于开拓的改革者,他带领诸城实验中学突破常规,锐意改革,将落实进行到底,靠创新赢得领先。在全国公办学校中首家引入IS09001国际标准化质量管理体系,提升学校管理境界;实施责任教师制度,为学生成长助力;开创“六要点教学法”,在选课走班上破冰前行。创新教育改革理念转化成为教育生产力,为学校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几年来,庆平写下的一些有关教育的文章我都陆陆续续地看过,所以对他的一些见解并不陌生。但拿到这本书,我还是感到眼前为之一亮。这本书不仅是他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思考和实践,更是他对教育的一些根本问题、原初问题的系统、深入的思考,集中展现了作者的教育思想与理想,治学理念与管理实践。
尊重传统而又勇于创新,是此书的第一个突出特点。庆平将教育问题置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过程与全球化视野中去进行纵横关照,注意吸收古今中外优秀的教育遗产和近年来基础教育界富有启发意义的新的教科研成果,取精用宏,兼容并包,且能仔细地梳理分析,并加以创造性改造,用以支撑、丰富自己的观点。读者会注意到,儒家传统思想对于作者有深刻影响。此书有一节专论孔子教育思想的现代启示,这类话题近年来虽然论者甚多,但能从现代教育角度谈出新意的并不多见。庆平曾就读于孔子故乡曲阜师范大学,对孔子思想了解甚深,同时又结合了自己的教育实践,故能对古老话题谈出一番新意。比如对孔子的中庸哲学思想,学界之理解大都相近,认定就是无过无不及之取中思想及尊重常识、重视实用之原则。庆平则以多元主义、适度原则和权变精神对之给以新的阐释,确实令人耳目一新。再如,人们一般都熟悉叶圣陶等教育前辈说过的教是为了不教的话,但为什么教是为了不教,为了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又应该教什么,怎么教,前辈们并没有给出过明确的解答。庆平这本书也谈到这个问题,可以说是“接着说”,但这“接着说”中也显示出他的独特见解。比如他认为这“不教之教”中首先就是学生未来能独立自主地谋生、合理地做人的能力,而欲有此能力必须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这种人生观、价值观应包括三部分,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一是人类积累的普世性价值,一是我国古代优秀文化传统、道德传统,且三者并不矛盾,而是互相含容、互相补充的。此种见解就颇为大胆,且富有新意。书中诸如此类的新见,比比皆是,读者从书中可以感受到作者澎湃的激情,创新的火花。也许,正是这种不断追求创新的激情,才催生了这本源于教育教学一线的佳著。
学理性与实践性统一,是此书的另一重要特点。庆平兼任着诸城教育局的副局长,他同时以一个教育管理者、教育决策者的身份长期奋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对学校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有着深刻的体验与明晰的认识。同时又以一个教育思想者、教育研究者的宏阔视野,跳出一校一区的局部性视野或仅仅关注实践操作等形而下思想层面,站在时代的高度、哲学的高度,去关注那些教育的本体性、原初性的根本问题,故而使得作者既拥有了从纯粹理论层面研究教育问题者所不具备的实践操作精神,又展示了高出一般教育管理者局限于琐碎现象和操作技术的思想厚度。打开目录,读者可以看到教育何为、校长何为、学校何为之类的六大叩问,并依次作出了个性化解答,视野宏阔、论证严密,具有很强的学理性。
另外,我还想提到的是,前瞻性与批判性也是本书的一些重要特点,很值得读者注意。本书有一节题目就叫作《寻求突围:我国教育的缺失与前瞻》,我以为这种前瞻性绝不是只体现于某一章一节,而是流贯于全书的。举例来说,本书的第一节即谈到教育的本质与人的本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即在于开发、培育人类那种自由、自觉的创造本性。这表面上看是对马克思思想的一种重述,或强调了向教育本真的回归;但由于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长远的目标,回归也就成了前瞻了。再比如,此书最后一节是谈选课走班问题的,诸城实中确实在这方面走在了全国的前头,是先行者,他们的教改实验也就真正成为了一次“破冰之旅”,有很强的示范性。
理论来源于实践。现实的教育生活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是推动教育理论前进的永恒的动力。令人高兴的是,这本书虽然对教育的一些本体性问题投入了深刻的理论思考,但毕竟不是一部纯理论著作,用于支撑此书的基本论点的,除理论论据之外,更是引用了大量的、活生生的具体案例,特别是来自教育第一线的本校老师的鲜活经验。这增强了本书的生动性、可读性,也使论证更加扎实。
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教育作为帮助人类走向崇高的事业,更加需要一种精神。我曾经提出过新教育的四种精神——理想主义、田野意识、合作精神、公益情怀。其实,这不仅是新教育人必须具备的,一个有思想、有作为的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具备这四种精神。这些,在庆平的这本书中也可以感受得到。我一直主张,每一位教师都应该有一个自己的梦,都应该有一种挑战自我的勇气,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我希望有越来越多像李庆平那样用心做教育的人,能够在工作之余、休闲之余,潜心研究,推出自己的思想成果。
当然,我更加期待的,是有更加多的教师,能够守住自己的教室,真正地让自己的学生的生命在教室里开出一朵花来;有更加多的校长,能够像庆平那样守住自己的校园,让自己的老师与孩子一起成长,书写自己的生命传奇。只有改造了教室,才能改造我们的学校,而我们的学校改造了,我们的教育也自然会得到改造。我想,这也是我对于庆平新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