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官家:切实开展实践和研究,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10 22:31:15

 

——新课程改革总结报告

 

 

新课程已在我国实施了五个年头了,教师们积极进行课改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已初步转变了教育教学的理念,改变了教学方式,改变了评价方式,努力培养创新型和实践型人才,新课程的实施经验在不断涌现,适应新课程需要的新型教师队伍正在孕育和成长。我校在近几年的课改实践和研究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学校管理在办学理念、组织机构、工作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与创新。

我校以“创建特色学校、营造绿色校园、构建和谐教育”为抓手,禀承“崇尚科学、正德立范、追求本真” 的办学理念,以实现“平民教育优质化”为办学宗旨,以“育全面发展人才、创优质特色学校、办人民满意教育”为办学目标,大力提高整体办学水平,积极创建常州市信息技术特色学校,把前黄初中办成区内硬件一流,教育质量上乘,办学观念先进,能起示范作用的初级中学。管理目标:进一步强化依法治校意识,着力抓好师资队伍建设,基本建成一支师德良好、善于学习、研究和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强的教师队伍,继承发扬我校管理方面的优良传统,形成严谨、有序、创新、高效的教学秩序。培养方向:一切围绕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以学生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充分、和谐地发展,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乐于奉献,为把学生培育成为德智双全、文理兼通、学创俱能、身心两健的高素质人才而努力奋斗。远景规划: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学习型组织,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把前黄初中建设成在市、区有较高知名度的管理规范、科研领先、特色鲜明、质量优良的江苏省示范初中。管理规范:在管理观念上“以人为本,依法办学”。充分发挥工会和教代会在学校重大决策中的民主参政作用。进一步健全、完善学校多项规章制度。提高学校现代化管理水平,推进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人文化进程。科研领先:把“科研兴校”作为学校发展的战略决策,依靠教育科研,提升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多项工作的发展和教师专业素质的提高。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先导,以科研为手段,全面推进课程改革。特色鲜明:坚持平民教育优质化的办学宗旨,进一步深化发展学校已形成的“现代教育技术和校本教研特色”,充分发挥学校在社区教育、常规教育、特色教育等方面积累的实践经验,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构建学习型组织。质量优良:强化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使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教科教研水平继续保持全区领先水平,赢得社会公众的信誉和美誉。内涵发展:1、尊重2、合作3、服务。无论“尊重”、“合作”还是“服务”,都是我们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现崇高教育目标的方式与途径。学校通过尊重、合作与服务来实现教育过程和效果的最优化,学校不断营造充分发展的环境和发展的机会,充分信任教师和依靠教师,每一位教师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一大批教师成为校、区乃至市骨干教师,从而建设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在此基础上,不断提升学校发展的内涵,努力实现质量、效益和声誉的三方多赢。

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与时俱进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以法治校,使学校管理工作成为实现学校规划目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可靠保障,摸索符合现代学校管理的体制、机制,确保党的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要进一步完善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改革学校领导体制,继续推行竞争上岗,建立完善精干高效的职、责、权、利统一的岗位责任制度,具有激励导向作用的分配制度、新教学管理制度和质量监控评价制度。1、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保证监督作用,完善党支部对学校重大决策的审议制度和教代会制度,保障教代会对涉及教职工切身利益的重大决策。2、健全完善学校行政系统。继续完善以校长负责制为核心的学校领导体制,切实保证校长对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决策领导。3、根据学校寄宿学生较多的实际情况,不断完善校舍各项设备,加强对学校设备及校舍等物业的管理,提高新形势下学校后勤管理的决策、应变及服务层次。4、加强学生工作,探索学生自我管理。5、改革学校的评价制度,建立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相适应的评价机制。6、深化学校内部管理改革,加强各级管理队伍建设。2006年下半学期我校全面推广级部管理制,极大地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

近几年中,我校获得了“江苏省首批素质教育试点学校”、“常州市依法治校先进单位”、“常州市首届模范学校”、“常州市两条一规优秀级学校”、“常州市建设学习型系统工作先进单位”、“武进区绿色学校”、“ 武进区档案工作先进学校”、 “武进区依法治校先进单位”、“武进区收费规范学校”、“武进区文明学校”、“武进区教育系统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武进区行风建设先进学校”、“武进区教育工会工作先进集体”、“武进先进教工之家”、“ 武进区档案工作先进集体”等多项荣誉称号。

二、以新课程要求开足开齐文化类课程、艺体类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与实践能力。

在课程设置方面,我校每学期都严格按照《常州市义务教育7-9年级(初中)课程(教学)计划安排表》开设各门课程,课程门类有:思想政治、语文、数学、外语、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信息技术、综合实践、地方和学校课程、活动等。并严格执行课时计划,整个学年总课时数,七、八年级均为1190课时,九年级为1122课时。学校根据现有师资配备择优安排各学科的师资,发挥其最佳作用。全校三个年级,共24个班级。政治专职教师5人,语文专职教师12人,数学专职教师15人,英语专职教师16人,物理专职教师7人,化学专职教师5人,体育专职教师5人,音乐专职教师2人,美术专职教师2人,历史教师4人,信息技术专职教师2人,地理教师4人,生物教师4人,校本健康教育教师1人。通过开足开齐文化类课程、艺体类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严格执行课时计划,优化师资配备,切实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与实践能力。

三、不断推进校本教研与教学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新课程在实施和推进过程中,我校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到了一个十分重要的位置并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我校教科室认真作了2004——2007年的校本研究的规划,并认真开展研究和实践。我校在指定三年发展规划的时候,认真分析了教师队伍现状,把教师的培养放到了很高的地位,并认真进行了长期和短期的规划,一方面我校作为武进区“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我们作了“创建一流的学习型学校,努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2004——2007年的以校为本教研规划;另一方面我校每学期都在期初具体指定了在规划下的校本研训计划,并扎实的开展培训和研究活动。现我校已形成了“研训一体化”的教师培训方式,并形成了研训系列。确立了学校的常规教研活动、以校为单位的培训和研究活动、倡导平时的民间研讨、开展课题研究活动、组织参加校外各级各类培训和教研活动、激励教师个人自学研究六种研训途径和方式。具体如(一)确定了“深化教育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实施新课程,在行动研究法中开展教育教学科研”的校级专题培训。(二)安排每月一次的教师学术沙龙。(三)采用以课例、案例为载体的行动研究法开展课堂教学研究。主要开展以下几个层面的研究:1、每周一次的教研组活动,每学期各教研组就本学科急需解决的教育教学问题选择一至两个研究主题,设计研究方案,分工合作围绕专题收集材料、自学、研讨,再进行课堂实验、上公开课,然后进行课堂观察与评议,形成新的共识,在提炼出共识的基础上整理写出专题研究的报告,最后写出一定数量的案例分析、教学反思等。每周的教研组活动都要围绕研究专题展开活动。2、开展不定时的平时民间研讨,即备课组活动;同一年级的备课组或不同年级的备课组根据平时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相互展开研讨,形成共识,再在教学中实践,再反思总结。3、开展全校观摩课、示范课和评优课活动。4、开展青年教师教育教学理论的培训以及开展汇报课和比武课活动,实施“青蓝工程”,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5、在校级评优基础上,选送优秀老师到区级或市级甚至省级上学科评优课,学校组织有关人员给予指导和帮助。6、建立“名师之路工作室”,重点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四)认真和积极开展国家级、省级和区级课题研究,以教育教学科研来改变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改革,推进新课程的实施。(五)开展个人自学和论文、教学案例、教学反思、随笔等的撰写工作。组织教师撰写电教论文、“五四杯”论文、“师陶杯”论文、年会论文。及时总结教育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六)进一步加强教师信息化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培训工作,进一步提升我校的信息化水平和示范作用。学校成立了校本研训领导小组和校本研训指导小组,建立了校本研训工作制度,落实了工作职责,落实了校本研训的时间、空间、设施、加大了资金的投入,为校本研训创造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并建立了校本研训档案。每学期我校切实按照实施计划有声有色的开展着校本研训活动。

我们通过抓教师队伍的建设,真正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使我校教师的专业得到的整体的提升,现我校的教师专业素质已超过了其他普通学校,近两年我校有多名教师参加区市级学科评优课活动取得了骄人的成绩,马立锋老师在2004年化学评优课活动中荣获常州市一等奖,并在2005年度被评为“武进区十佳青年教师”,张一之老师在2004年地理评优课活动中荣获常州市二等奖,并参加了省级的示范课活动;朱红惠老师在2004年语文评优课活动中荣获武进区一等奖。2006年我校张满林老师和朱红惠老师同时被评为常州市第7批语文骨干教师。另外还有许多老师分别获武进区学科评优活动的二三等奖。近三年中,我校教师围绕教育教学所写作的论文在各级各类论文评比活动中所获得一二三等奖的达180多篇。在2005年省示范初中回头看评估中我校教师上课优秀率和良好率达百分之九十八。我校在多次开展的校级评优课中,聘请了区教研室的教研员来校听课和评课,作专家引领,其中有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得到了肯定。通过抓教师层面的内涵发展,真正改变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新课程理念已深入我校教师之心,使我校新课程得到顺利的实施和推进,也为我校的教育发展新跨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学校德育工作在内容、方法等方面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学校根据《中学德育大纲》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结合“崇尚科学、正德立范、追求本真”的办学理念,把“培养学生高尚人格,锤炼学生坚强性格”作为德育培养目标。以读书活动为载体,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把“诚信教育 ”和“自信心教育”结合起来,把学校常规管理始终放在工作的首位,狠抓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形成了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教学秩序。

(一)落实学校班级常规管理考核,形成良好的班集体。狠抓学校常规管理和学生的养成教育。在期初和临近期末两次召开全校学生的电视会议,指出班级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学校的统一要求,规范学生的行为。开学初召开主要班干部会议对学生干部进行了一次统一的培训;学校依据各年级的不同情况召开学生年级会议。同时学校通过由部分纪检委员组成的学生会文明监督岗对各班常规管理进行考核。依据学生会文明监督岗的一天早、中两次检查和政教处的抽查相结合,对各班的纪律和卫生等进行考核,做到日检查周小结月评比,各年级每月评选出常规管理先进集体2个,并且与班主任津贴挂钩。从而整个学校形成了班风正、秩序好的良好局面,为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创造条件。

(二)利用多渠道开展多种形式的学生思想工作。学校每学期开展对学生暑寒假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成果进行收集评比,按照自办报、摄影作品、社会调查报告设班集体的优秀组织奖和个人奖若干,利用重大纪念日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组织初一新生进行为期五天的军训活动;邀请了武进区教育局“青少年道德建设宣讲团”成员来校作的告;邀请武进区法院少年庭庭长(学校法制副校长)做《法制教育》报告;请职业演讲家王评老师为全校师生作《谈谈挫折问题》的心理讲座。利用班会活动课时间观看法制教育影片《少年犯》、《为了明天》等及时要求学生写心得体会;观看《珍爱生命,遵守交规》的教育影片,了解交通安全常识。学校在纪念“一二•九”之际组织了全校性的黑板报评比活动或演讲比赛。班团队活动,每周一次,围绕着爱国主义教育展开,期初定计划、定主题、定中心。主题班会每月一次,德育领导小组、团队组织分别派员进行检查评比,并与考核挂钩。每周一早上隆重举行升国旗仪式,利用国旗下讲话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把读书活动与道德养成教育紧密结合,培养学生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因人施教,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学校编写了《学生手册》、《青少年道德品质读本》成为全校学生遵守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绳。

(三)注重班主任队伍建设

为了使学校班级常规管理从开学的第一天就落到实处,每学期一开学召开的第一会议就是全体班主任会议,统一思想认识和标准要求,并部署一学期的班主任工作。开学第三周在各年级分别召开了班主任和主要学科的联席会议,分析各班实际情况,制定具体措施,提高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水平。期中考试结束,学校就分年级召开了年级组会议,及时进行总结并布置下半学期工作。在班主任老师人人撰写班主任工作论文的基础上,汇编了《班主任工作论文汇编》,筹备召开班主任工作年会。每月召开班主任例会,总结一阶段工作指出存在的问题并布置下阶段工作,经过交流使班主任进一步明确了班主任进行德育教育的工作思路。

(四)建立家长学校,注重家庭教育培训

建立家长学校,成立家长委员会。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对象,对学生家长传授管理教育孩子的经验。学校自编讲稿三篇,受到常州市妇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重视和好评。家长学校做到四定:一定教师,二定时间,三定地点,四定教材。近年来我们先后举办了初一、初二、初三的家长学校,到会人数97%。

(五)加强新课程下德育工作和家庭教育模式的研究,2006年上半年开始我们就《农村初中学生主体发展性教育的行动研究》的子课题《建构主体发展性德育体系的研究》、《促进学生主体发展的家校合作模式的研究》开展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德育教育已初步形成了“生命意义教育”—“生活方式教育”—“现代文明教育”—“公民素养教育”—“国际视野教育”—的教育系列,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教育,努力提高学生的素质。德育方法以学生主动参与、体验为主;学生评价以学生的饿道德判断力为主。家校合作也已形成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方式,对学生的德育工作起到了较大的支撑作用。

近几年我校获得了“全国读书育人特色学校”、“常州市德育先进学校”、“武进区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常州市优秀家长学校”和“武进区优秀家长学校”等荣誉称号。

五、不断和加强建设学科课程资源库、信息网络系统、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等,为教育教学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一)基础建设

在上级党委政府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我校致力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整体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硬件环境的不断完善给学校教育现代化注入了强劲的活力,使学校课堂教学充满蓬勃的生机。从2004年至2007年三年来,学校又累计投入资金近百万元。

1、2005年——2006年,学校购买120多台联想电脑(SEM2600+/256M/80G/单插64M显卡/17寸纯平),重建2个网络机房,以适应形势发展。计算机网络教室不仅为课堂教学服务,而且通过改革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利用网络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学会解决问题,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2、建成5个多功能教室和1个学术报告厅,为开展全区全校甚至更大范围内的教育教学活动提供场所,如在2004年至2006年,区物理、数学、地理、化学等教研活动相继在我校举行。

3、为教室配置精显王逐行扫描背投影电视机和数码展示台,供教师课堂教学使用,使每个教室在一定程度上都具备了多媒体教学功能。

4、学校为每个在编教师配置了笔记本电脑,做到了人手一机。促使教师在教中学,学中教,逐步熟悉掌握和提高在教学中的信息技术应用和操作技能。

5、分期分批逐步为各班配置液晶投影仪和电脑,2006年主要为学校设立的5个英语极速班配置新三机一幕到位。

6、我校与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开展远程教育合作办学,成为常武地区唯一的一所初中示范学校。全面实现我校师生在网上与北大附中零距离运用远程教育资源。

7、2006年,我校经过网络改造,信息节点分布于各行政办公室、教师办公室、理化生实验室、教室及图书馆等各个处室,形成了“班班相通”、“室室相通”、教师“人人互通”的良好局面,并与国际互联网宽带相通的信息化环境建设。2006年,在常州市校园网等级评估活动中获一等奖。我校校园网被评为“常州市中小学一级校园网”。

(二)资源建设

教育信息化是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是推动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手段,也是我校实现教育现代化的一种必然选择。在由教师、教材、学生构成的教学共同体中,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对课堂教学资源有着决定权,主导着课堂教学资源的鉴别、开发、积累和利用,同时教师还担负着引导学生利用课堂教学资源的职责。我校教师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开发切合实际的教学资源,教师成为课堂教学资源开发的主体。不仅如此,在教师自行开发资源的基础上,学校量力而行,购置了名校名网的资源,让教师上网选取素材开展教学。

1、构建教学资源网络硬盘。建立ftp站点,按学科,分年级、学期,分类别,把教学设计、课件、素材等一切教学资源实现共享,做好电子化工作。在课堂教学方面,我校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已蔚然成风,学科覆盖率达百分之百,教师覆盖率达百分之百,并备有课件库、教案库,地址:ftp://192.168.0.8,为教师的教学提供帮助。

2、为丰富我校教学资源,我们购买北大附中的博雅教育数码港,博雅教育数码港摆脱了传统的静态文字资源模式,采取了完全动态的多媒体形式。每一个媒体资源都影音并茂、直观感强,直接应用到实际教学中,将会大幅提高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接受程度。整个资源系统共有7000多个多媒体资源构成,总容量高达300G(大约400张光盘)。为广大教师的教学提供丰富的视频资源。

3、构建学科网站:数学教育先锋网。由数学组参与管理与建设的数学教学交流平台,在武进区专题网页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后来成为武进区教育局数学教研室主页,网站内容包括教学设计、课件、论文、试卷等,数量达6000 篇,日均访问量达3000人次。(这是我校的特色成果)

4、积极筹办《武进电教》杂志。为满足武进区广大教师学习和交流的要求,我校电教办和武进教育局电教中心联合承办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教学设计方案专辑》,出版发行至各校学习交流。

5、购买名校名师网资源。为进一步充实我校教育教学资源,让农村学生享受优质教育资源,我校购买名校名师网资源,让教师备课时,寻找素材避免盲目性。网址:http://www.mxms.com/

6、我校常州市骨干教师毛宇平为了进一步转变教研工作作风,改进教研工作方式,提高教研工作实效。通过基地学校的建立,各学校教研组的合作交流,努力促进教学研究和教学实践相结合,带领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学习、研究、创新,组织骨干力量就课程改革、教学创新中的实际问题深入研究,积极探索,不断总结和推介成功经验,以推动全区的教学改革;基地学校通过与教研室的合作,在课程改革、教育科研、教学研究、教师培训等方面履行更多的义务,发挥更大的作用,也使自身得以更快的成长和发展。构建的武进史地学科基地,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幅射作用,在武进区专题网页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这是我校的特色成果。由于人事变动,现该基地网站由张一之主任接管,并负责添加网站内容,张一之老师本人的地理评优课获一等奖,《人口》一课获省示范课。

7、建立专题学习网站:学生作文网。学生作文网是前黄初中为青少年学生及教师服务为宗旨开设的专业性作文教学网, 主要是为师生提供交流平台,提高师生写作水平。也是展示学生学习语文、反映思想的窗口。学生作文网上的作文大都来自学生习作,真实反映他们的习作水平,及思想动态。这些作文发布在网上,主要是给他们一次“发表”的机会,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争取更大进步,这从网站调查上也能看出近60%的学生看到自己的作文能在网上发表,觉得很高兴,很有成就感。学生作文网已有15000人浏览,我们也能看出作文网已有一线生机,充满了生命力。在武进区专题网页评比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8、建有图书馆网页(书卷飘香、悟化心灵网),图书馆网络化管理(百特图书管理系统数字平台),有电子阅览室,配备电子图书12000册。为了响应常州市委发出的建设学习型城市的号召,前黄初中构建了书卷飘香、悟化心灵网,目的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读书去学会做事、学会做人,为构建和谐社会而努力。并以“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作为网站宗旨。号召全体师生能够亲近图书,要学会读好书,做会读书的人。(常州市二等奖)

(三)电教成果:1999年,学校建成了完整的校园局域网并获得“江苏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荣誉称号,2001年,学校率先宽带连接了国际互联网,同年,被江苏省教育厅评为“现代教育技术示范学校”。2002年,学校为在一线教学的教师配置笔记本电脑并成为“常州市教育技术装备与管理先进集体”。2003年,学校省级电教实验课题《媒体组合教学设计与教学软件制作的研究》顺利通过省、市电教馆领导和专家的鉴定并获好评。2004年,我校组织教师参加北大附中"道勤杯"资源建设评比活动中,荣获"优秀组织奖"。2005年,我校又以高质量通过省示范学校复查验收并获好评,同年,我校图书馆网站建设获常州市二等奖。

我校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为拓宽教育渠道,我校从1992年就开始建立校外德育基地教育网络,根据形势发展,基地经过几次调整,现在的基地为武进市烈士陵园、句容少管所、淹城博物馆、前黄绿天使食用菌培育基地、立华畜禽集团、海军92138部队第十分队(军用机场)、武进市电视台等单位。为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学校到校外聘请公安和法制战线的干警来学校进行专题讲座。就2003年就邀请了区公安局法制科赵小虎科长来校作法制报告,前黄交警中队方文明来校讲交通常识,区消防大队陈云昌大队长来校进行《消防知识》讲座,句容少管所的同志和在押的少年犯来校对学生举行法制教育,还观看了法制教育影片《为了明天的希望》和《少年犯》,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图片展和镇组织的严打整治成果图片展。活动后还组织学生写感受,在校广播,提高学生法纪观念。

近几年我们获得了“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常州市实验室建设先进单位”、“常州市信息技术特色学校”、“常州市示范图书馆”、“武进区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六、因地制宜不断开发校本课程,创造性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育特色,培养实践型人才。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关于“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服务”以及“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的要求,以前黄地区的菌菇栽培为基础,同时结合本地实际,我校主要开发了《无公害食用菌栽培技术》的校本课程。教学有安排专门的教师,并配备生物学科的老师加以配合指导;学校将投资一定经费建立菌菇培育室,供教师和学生实践;将定时聘请菌菇栽培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菌菇栽培户农民到学校上课;学校设立菌菇参观和实验基地供教师和学生学习和活动;将逐步建立菌菇展示室。以确保这门校本课程能顺利实施和学有成效。教学将采用知识学习和亲自参观实践活动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校内基地与校外基地相结合;初一初二学生按课时把分散与集体活动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教学与实践,开展活动,已取得了一定成效。

为了更有效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根据我校实际和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要求,创造性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一是在各学科都设计和开展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的综合实践活动。二是把有些学科联合起来搞综合实践活动。三是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均衡:我与自然、我与社会、个人发展三块内容兼顾。每学科侧重于某一方面,由教科室统一均衡。四是构建“以研究性学习为核心,整合其它三项活动内容(信息技术、社会服务、劳动技能)”的综合实践活动模式。五是各年级、各学科期初确定综合实践活动内容,根据内容确定活动所需的大致时间,向教科室申报,由教科室统一安排活动课时,并安排活动成果汇报的时间、班级,制成学期综合实践活动规划表。然后按规划安排各年级各学科的综合实践活动,再对活动情况和成果进行鉴定,评定等级。六是由各年级、各学科备课组统一设计方案,统一安排学生开展研究性综合实践活动,统一成果汇报展示,汇报形式可以多样。七是综合实践活动开展情况学期进行考核,将作为先进教研组、先进备课组评选条理之一,有关教师是否完成任务,将作为评选教科研先进个人的一个内容。

七、不断寻找突破口,创建学校特色。

我们的办学目标是:高质量、有特色的品牌学校。我校将通过一至二年的时间,创建成个性鲜明、优质高效的常州市“信息技术”特色学校,尤其“极速英语”。我校创建常州市信息技术特色学校的有利条件:1、设备条件:我校是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示范学校。有多个计算机网络教室。各行政办公室和科处室均配置了办公电脑并联网。全体教师均已经购置并使用笔记本电脑。随着创建工作的进行,学校还将逐步完善设施设备条件。2、师资条件:学校领导十分重视并带头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办公、学习、教学、师培,倾力创建常州市“信息技术特色学校”;学校教师中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热衷于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办公、学习,越来越多的老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学校里具有较高计算机专业知识水平的老师就有三到四名。3、生源和地理条件:我校地处农村,教学条件、生源基础、相对落后于城市学校。特别是信息闭塞、教学资源相对短缺,更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思维、资源、和视野上的弱势。然而,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师资培训、办公、教育资源收集和从使用等各方面,给我们带来了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极大便利。从而克服我们因生源和地理位置带来的弱势。可以说,创建成常州市信息技术特色学校,充分使用好现代信息技术,发挥好它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师资培训等方面的作用,是我们这样的学校超越城市发达地区学校,在农村尽快实现“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质量的特色鲜明品牌学校”这个办学目标的最快捷的途径。4、学校早在2002年就成为北大附中远程教育合作示范学校,已经在信息技术教育方面先行一步,这方面的意识比其它学校强,起步早。学校还建起了学校网站,使学校网站初步成为了师生们学习的平台、交流的平台、管理的平台、资源共享的平台、校务公开的平台。主要工作措施:师资培训是首要的工作,也是能否创建好常州市信息技术特色学校的关键所在。平时认真上好学生信息技术课,让所有学生能具备电脑操作和网络运用的初步知识和能力,让大多数学生能利网络获取知识,能利用学校网站,发挥学校网站在学生学习、管理、和德育教育的作用。制作学校教育和家教指导光盘,利用各种信息途径,向社会和家长宣传学校教育、指导家教,沟通社会。认真办好学校网站,办出特色和水平。真正把学校网站办成本校师生学习的平台、交流的平台、学校资源的中心、学校宣传的窗口、本校师生与各地师生交流的快速通道。充分使用和管理好信息技术教育设施设备,发挥其最大效益。收集整理好信息技术教育过程、考核、和成果档案资料等。“极速英语”的创立,使我校充分利用了北师大附中的远程教学资源,使我校广大学生在短期内迅速提高了英语水平,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有许多家长多愿意把孩子送入我校英语极速班学习。我校将利用信息技术这一平台迅速发展英语极速教学,使它逐步成为我校的特色。

八、学生学业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教师工作评价等方面得到一定的改革。

(一)学生学业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方面的改革

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的科目设置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规定的科目确定。学业考试科目分为考试科目、考查科目。

    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六门中考学科,上述学科的学业水平考试由常州市统一命题和统一组织实施,目前暂采用百分制表示。考查科目为历史、地理、生物、体育与健康、音乐、美术、综合实践活动、地方课程和学校开设的选修课程等,考查科目一般应在学科教学结束时随堂考查,用等第制表示。

评价方式主要有学生自评、同学互评、班主任评价,所有的评价最后以成绩报告单和学生成长纪录手册的结果呈现。成绩报告单主要体现学生的各门考试和考查科目的成绩以及班主任对该生的综合性评语;学生成长纪录手册强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而且要关注学生多方面的表现,包括道德品质、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合作与交流、个性与情感以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诸多方面的发展,主要体现学生的品行、兴趣发展、习惯的养成,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体现学生的优势领域。

(二)教师工作评价方面的改革

教师的工作评价主要包括业务学习、教学常规、教学研究、教学业绩四个方面。

教师的业务学习的评价要素有:听课、开课、研讨。主要是放在教研活动时间,由教务处统一定时间、定地点,教研组内定内容、定人员。通过评价,帮助教师了解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教学常规主要是评价教师怎么教,评价要素有:备课,上课,课堂评价,作业辅导。通过评价,使教师能自觉探索教学规律,不断改进教学方法,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教学研究的评价要素有:课题或专题研究,教学反思和论文的撰写情况。通过评价,促使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新课程理论素养,用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争做教科研型教师。

教学业绩主要是评价教的怎么样。通过评价,激励教师,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评价方式采取学生评价(学生测评教师)、教师自评、教务处评价(随机听课、随机检查并公布)、学校奖励(对教学成果特别明显的老师进行物质奖励)等多种方法进行。

九、课程改革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面临的主要困难。

我校经过多年的新课程实验探索和研究,在多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也形成一些特色,但新课程的推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在推进中遇到的阻力和困难还是很大的,课程改革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观念问题:尽管我校把教师队伍的建设放到学校发展的很高的位置,对教师用丰富的培训和研究形式开展培训和探讨研究,已形成了研训一体化的模式,教师已极大地转变了教育观念,基本形成了新型的师生观,在一定程度上转变了教学方式,但离根本的目标还是有较大的距离。表现在对新课程的教育理念理解和把握不到位,新课程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重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与合作探究,教师重在组织、引导、示范、评价等活动,重在教学活动开展的情境的设计,而有的教师还是停留在生硬灌输、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层面上,只注重自己的讲解上,这是由于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根深蒂固,形成一种难以扭转的情形,老法不灵了,新的教法又一时难以找到,从而进入了教学行动的“盲区”。

二、管理问题:新课程管理从上到下事实上还没有找到一条根本性解决问题的真正科学的方法,很多问题还只是停留在表面文章上。我校在课程管理上,也存在着一定问题,我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在校本管理上有所探索,在一定程度上能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思想,但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余味还太浓,仍以抓学校常规管理为主,条条框框过多。有教师认为教师参与的事情太多,如业务学习、教学研究、作业教案、专题探讨、课题研究、心得体会、实践活动等等,项项要教师问津,件件要教师书面文字,备课要详案,教师一天到晚都要埋头刻苦地做书面作业,机械地重复形式上的任务,教师精神上疲惫不堪,教学科研只能咀嚼他人吃过的饭。这些教师的观点固然不是完全正确,但也不得不引起我们教育管理部门的注意和思考,现在师生的身心确实还较紧张,自由度还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师生的自由健康的发展和成长,师生的创新精神得不到淋漓尽致的发挥。

三、评价问题:新课程实施以后,上级部门尽管对学校的评价有了一定的改变举措,但力度仍不够,使学校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仍不能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因为到头来还是一张试卷定终身,社会对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的评价还是停留在中考升学率,使学校也有苦难言,在带着镣铐跳舞。农村中学较多还是以原有的应试教育的评价方式,抓教学质量——对教师的评价仍以升学率和学生的考试成绩为主要参考。新课程的实施需要教师有新的理念,新的教学方式,但旧的评价机制又严重制约着新课程的实施,成为新课程深入推进的瓶颈。新课程所倡导的一系列评价方法还一时无法真正落到实处,因为谁这样评价谁倒霉,南京高考现象就是一个例子,一下子回到老路,而且公然变本加厉。

四、培训问题:在新课程实施的过程中,上级教育部门曾组织教师作了多次培训,每学期区教研室也开展一次新教材的培训活动,有时片级也组织几次研究探讨活动,但农村中学教师队伍庞大,集中培训确实有一定难度,上级部门即使安排培训也只是递进式的传达培训,无法做到全员培训、系统的培训。而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把握是有一个过程的,光几次培训活动是很难解决问题的。现在正在探索以校为本的教研制度的模式,在行动中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但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首先是培训人员的理论素养问题,对新课程的精神理解是否透彻,是否有偏颇,因为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谁先过河,能不能过河多很难说。其次是时间问题,繁重的教学任务,过多的日常事务,教师已身心两疲,教师有没有时间学习研究,原不愿意学习研究也是个问题。

五、课程问题:我国地区辽阔,城乡之间,各地区之间差异较大,新课程所编写的教材内容很难适应各地区的差异,而且新教材顾及农村实际较少,城市化倾向较浓,给我们农村中学的实施带来一定的困难,有写教材的编写体系也有待推敲和改变。我校虽在经济较发达的苏南地区,但与新课程内容的教学要求仍然有一定的距离,我们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竭尽全力,但一时要达到新课程内容的要求还为时过早,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也有待提高。同时校本课程的开发由于教师的水平和时间的问题,真正要找到适合学生的内容和编写有质量的教材也一时成为问题。

最后对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科研部门我们提些意见建议,供参考。

新课程实施中存在许多阻力和困惑,这与上级主管教育部门也存在一定的关系,根据实践中的一些思考,我们提出如下一些建议:

一、切实改变招生制度:招生制度是指挥棒!中考招生不能一张试卷定学生的终身。应切实按照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考核学生的综合素质。招生应按学生的比例确定有关学校的录取人数,把名额分配到各个学校,由学校根据统一考试的情况和平时各方面的素质考核,这其中可适当考虑教育质量好的学校,适当奖励一定的名额,鼓励他们在新课程实施中的贡献,同时也可以抑制民办教育,造成教育资源的不平衡和教育的不公平。事实上民办教育最不能实施新课程,对学生一味的死抓成绩以维持它的生存,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不到培养,严重影响了新课程的实施,是对新课程的异化,是对传统教育的变本加厉。公办学校在生员严重流失的情况下,不得不羊子结在马脚上“死拖”,拼命抓所谓的教育质量以苟延残喘,还谈什么新课程的实施,所谓实施也只不过是做做猴王涂料的表面文章。社会对学校的评价也还是考几个重点学校,民办学校靠死抓成绩,吸引了大量的优秀生员,把公办学校挤在一边,收取大量的费用进一步发展学校。而公办学校明显的资金短缺,教师待遇与民办学校也有很大的差距,造成心理的不平衡。如果改变招生制度,均衡发展各地区各学校的教育就能成为现实,新课程才能在心平气和中,在自由中真正得到实施,不然不管你做什么,都是一句空话,新课程将难以真正得到深入的推进和实施。

二、适当调整考试的难度:新课程的实施是重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一张试卷无法全面衡量的,而目前考试愈考愈难,愈考愈玄!学生和教师都不堪承受之重,把学生不是当人而是当神!即要看优秀率,又要看合格率,难死教师和学生也!还有什么时间搞实践活动啊!学生和教师仍然在书海和题海中苦战和煎熬,不然无论如何也无法应付那几张考试卷的,也无法跨进理想的校门的!中国教育能借鉴国外的先进教育理念搞新课程,难道国外的考试也是如此吗?新课程不要把自己对立起来,自己把自己逼入死胡同!要解放考试,解放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才能放松的心态下从事新课程的研究和实施,活动和学习,学生才能真正发挥个性特长,成为学习的主人,才能真正使个性飞扬,而不是专家教师停留在纸上的一个漂亮的字眼。

三、政府要加大对教育的投入:新课程的实施需要课程资源的条件支撑,尽管政府在不断的对教育进行投入,但还是不能适应新课程实施的需要,政府部门应从国家和民族发展的高度认识中国的教育发展问题,应多学学日本的国民教育!政府部门应以主人翁的态度作好学校的发展规划,根据学校的实际作好必要的硬件和软件的建设,最穷不能穷学校穷孩子!现在许多学校的校长整天还要围绕经济在动脑筋,有多少精力用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决策和新课程实施水平上呢!教育是政府行为!校长和教师更多的教育教学的实施者的角色!政府能让校长和教师为学校的建设和经济而多操心吗?

四、区(市)教科室要转变职能:现在教育科研的重心已下移到学校,各校已建立了与新课程相适应的以校为本的教科研制度,那么,区(市)级教科研部门应如何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扮演好自己的的角色,发挥科研为导的作用呢?我们认为,要由原来的指令性转变为指导性,由原来的重布置、检查、评比转变为重调研、指导、协调。在当前,特别要重视校本科研的指导和服务,应成为一线教师开展校本教研的指导者和服务者。要指导一线教师树立正确的校本科研理念;要指导基层学校建立校本科研的参与机制和激励机制;要指导一线教师掌握适用的校本科研方法。总之,随着校本科研的推进,区(市)教科研部门的角色要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作为校本科研的指导者与服务者,就需要我们的教科研人员经常深入学校第一线,及时发现学校校本科研和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实际问题,倾听学校的呼声,了解教师开展校本科研的实际困难,及时提供专业咨询、信息服务与技术帮助等,以一种积极互动的方式,与教师平等交流,共同切磋,与课改同行,与教师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