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卫者浮出水面插曲:百年反思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4:06:09

中国人有一句老话,叫“吃一堑,长一智”;外国人有一句话,叫“经验是人的最大财富”。过去的一百多年,我们栽了那么多的跟头,只要能做到认真反思,我们就会学得聪明一点的。

1840年西方的坚船利炮轰开了中国的大门,中国人第一次看到了人类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之间的巨大差距。于是,寻找一条中国人通向“现代文明”的道路,便成了一部分先觉先醒国民的责任和使命。

“技术救国梦”的破灭

中国人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痛定思痛,决意“师夷之长技以制夷”,1861年恭亲王奕?等上奏《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宣告洋务运动的开始。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经济改革开放的尝试。

洋务派打着“自强”的旗帜,开始大力引进近代机器大生产技术,成立了新式的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天津机器制造局、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制造局、福州船政局、西安机器局、开平煤矿、湖北织布局、汉阳铁厂、兰州制造局、兰州机器织呢局等。经过30余年的中国人也热火朝天地办起了邮政、电报、铁路、招商局、江南造船厂、交通银行、铁甲舰队(甲午海战前中国号称世界第七大海军强国)等。看着这“引进外资、兴办工厂”热火朝天的样子,似乎“民族振兴”就在眼前。那时幸亏没有电视,要不然老佛爷一定下旨让人拍三十集《大国崛起》,好好宣扬一下。翰林院的学士们也赶紧编凑《中国可以说“NO”》、《中国不高兴》来帮老佛爷聚一聚民族主义的民气。

然而,好景不长。1895年的甲午战争,偌大的一个帝国竟被一个弹丸小国打得一败涂地。改革派领袖李鸿章不得不自嘲曰:“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都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尤可敷衍一时。”中国人努力了几十年的“技术救国梦”破灭了。李鸿章的经济改革之路失败的原因就在于:经济改革一条腿走路,而政治改革原封不动。用一种“旧政治”来领导一场“新经济”改革,这本身就是一种滑稽的笑话,它的最终结果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了,它创造不出近代市场经济,它只能诞生一种奇特的官商经济,80%利益都落入满清官员和奸商之手。李鸿章的经济改革只是在晚清末期吹起一个硕大的彩泡泡,来掩盖晚清不可避免的衰败命运,但是“泡沫”终究是要破灭的。历史经验表明:用一种“旧政治”是不可能成功地来领导一场“新经济”改革,它唯一的结果就是吹起一个官商经济大泡泡。

“共和救国梦”的破灭

我们的“洋务运动”比日本的“明治维新”还早开始好几年。为什么30年间日本这个“蕞尔小国”已成为一个工业和军事强国,而号称地大物博的中华帝国却只有挨打受气割地赔款的份儿?中国人把这一切的罪责归咎于满清腐朽的制度。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新一代中国青年认为;“只要消灭腐朽没落的满清王朝,引进欧美民主共和制度,中国就一定能走上民富国强的道路”。于是一批批热血男儿抛头颅撒热血,为“民ZHU 救国”之路而奋斗不止。青年的汪精卫北京舍身行刺摄政王,黄兴率120名敢死队广州为民赴命。

1911年辛亥革命一声炮响,腐朽没落的满清王朝被中国人踏在脚下,“民国”成立。民国,顾名思义,民之国也。民为国主,自然要建立民主政体。于是我们大力引进欧美经验,开议会、建内阁、办政党,开设自由报馆、兴办自由独立大学,司法要独立,法庭要听证……一时间中国人开口必言民主、闭言必称共和,看那一时的热闹劲,似乎几千年的“帝制”就这样灰飞湮灭了,世界上第二个美利坚合众国就这样诞生了。

然而,这一切都不过是黄梁一梦。不久,那个把“民主共和”说得比唱得还好听的袁宫保在一大群人拥戴下“称帝”了。袁世凯之后,中国又立即涌现无数个“军人皇帝”互相撕杀。什么共和、民国,一切都成了一个可笑的空架子。由此,中国人几十年努力追寻的“共和救国梦”也破灭了。“民国”失败的教训告诉我们:单纯地依靠“民ZHU制度”同样也是救不了中国的,亿万旧国民会按旧游戏规则搅乱一切,最终“民ZHU”成了挂羊头卖狗肉的招牌。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ddc2c00100evnq.html) - 百年反思。_新国民浪潮_新浪博客

第一次“启蒙”的碰壁

袁世凯“称帝”闹剧之后,一部分中国人开始认识到:制度,终究还由“人”来创建的。也就说,同样一种制度,不同的“人”就会创造出不同的结果。决定一个“人”的行为的是思想。所以,中日两国一起一落的差异的原因在于人的思想意识。当年日本人提出的“脱亚入欧”这种全盘西化的主张在先前的国人看来实在是过于“偏激”。但没有思想上的“矫枉过正”就不足以改变一个民族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今天的中国也需要这样一场彻底的思想解放运动。

于是,1915年一场旨在启迪民众的中国“新文化运动”开始了。这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启蒙运动”,一群先觉先醒者想通过一场文化上的启蒙运动,最终可以实现在中国民众打造出第一批“新人”,进而实现在这批“新人”的推动下,逐步建立一个比较成熟的中国“公民社会”。然而,我们的“启蒙运动”仅仅局限于向广大国民普及“公民意识”,并没有领导国民树立“公民精神”,推动一场新国民运动,所以到头来我们打造的仍是一群口头上高喊“自由、民ZHU”而骨子里却没有“公民精神”的旧国民。“五四运动”便是一个例证。

1919年5月4日下午,到天安门一带举行游行示威的三千多名青年学生,愤怒地冲进了曹汝霖的住宅——赵家楼。一群青年学生把曹家砸了个稀巴烂。看到瓷器、字画、家具等都被砸毁,曹汝霖的父亲请求不要砸,东西可拿走。但狂怒的学生把蚊帐、字画、书信等堆到一起,放了一把火,把曹家烧了。赵家楼是中西合璧建筑,分三个大院,五十多房间,楼堂亭榭,参差错落。但一把大火,就把这片优美的民宅给毁掉了,学生们不仅打砸烧,还把正在曹家的外交官章宗祥拖出来群殴,甚至用砖头砸他,打得浑身是血。据后来验伤,章宗祥身上有几十处受伤,并被打成脑震荡。青年学生本来应该是一个时代思想最先进、最前沿的人群,可是受受几千年“旧国民性”的影响,“五四青年”骨子里还是旧国民的那种“残暴、专横、不宽容、不理性、极端仇视异己人群”,这些都是缺乏“公民精神”的结果。“五四青年”如此侵入私宅、砸烧住房、打人致伤的违法行为,和后来红卫兵横扫中国的行径一样,都是骨子里几千年“旧国民性”的恶性发作。

“火烧赵家楼”和两千多年“项羽火烧咸阳宫”如出一辙。游行示威本来是人类发明的一种和平的、文明的政治活动方式,游行示威活动中需要一定的文明和理性来维持它的正当性,在这种活动中参入暴力活动是对文明的亵渎。“五四青年”是第一次“启蒙运动”——五四新文化运动培养的结果,由于没有注重向国民树立“公民精神”,所以它也没有培养出我们所期待的中国第一批“新人”。没有“新人”,我们就只能拥有“旧人”,旧人则只能穿新鞋,走旧路。于是近百年来我们就一直在旧马路上打圈圈。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不从“公民精神”入手,我们是打造不出“新人”来的。

百年轮回

中国历史颇有些像一个大陀螺,每二、三百年就会出现一次大轮回。1949年中国人一夜之间又重新回到了能让他们扬眉吐气的“康熙大帝、乾隆大帝”内封闭时代,听那排山倒海的“万岁、万万岁”,你就知道“旧国民性”在中国人骨子里到底有多么的深。1978年邓公又一次打开国门,重起“经济改革”,中国人又回当年李鸿章“洋务运动”中去,89ZHAO公又多么像光绪皇帝的戊戌变法啊!今天有许多人迷信中国真的正在崛起,其实,这官商经济的旧套路,它最后的结局,晚年的李鸿章告诉我们了。

第二次“启蒙”的期待

2000年网络时代的到来,终于打破了僵局,通过互联网,“公民意识”、“公民权益”等新碎片开始闯进亿万网民的视线。这有可能就是我们的第二次“启蒙”的机会。

所有人类社会,都是“人”创造出来的。欧洲人也是通过“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花了几百年的时间,把欧洲人民从黑暗中世纪的“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农奴主义”思想泥潭中解放出来,创造出一批新思想、新精神的欧洲“新人”,正是这批“新人”创造了现代新文明,确立了新的人类社会秩序(公民社会)。

今天仍有一部分国人仍在争论:是应该先有“新人”,还是先有“民ZHU制度”的问题。其实,这是一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答案其实早就有了,没有“鸡”是不可能有“蛋”的;而“鸡”则可以从上面一种动物进化而来。这个世界上断然是不会先从天上凭空掉下一个“蛋”,在没有任何一只“鸡”孵化的情况下,就莫名其妙地变成“鸡”。同样的道理,没有第一批“新人”率先诞生,就不可能有一种“人”来推动“民ZHU制度”的最终确立。明天的“民ZHU制度”就是中国第一批“新人”下的蛋。始终坚持“先有民ZHU社会,后再培养新人”的人,正是基于这样一个错误的前提:社会上凭空从天上就掉下一个能确立民ZHU社会的群体,先由这个群体确立民ZHU社会后,再在一个自由环境中我们大家再跟着一块启蒙,一块成长为“新国民”。这暴露了我们的两个“旧国民性”:一依赖性,凡事都不肯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自我做起,任何事情都要等到别人先做成一定气候了,自己再轻轻松松跟着去做。眼前的这件事情实在太难去做,所以一切都干脆坐等“环境大变”时刻到来再说吧,把自己的一切希望都统统寄托于明天虚渺的“环境大变”那一时刻,典型的旧国民依赖思想;二畏难情绪,干什么事情都想等到有一个宽松的环境,再去干,而不肯在最艰难的时刻从一点一滴做起,我们听到许多人抱怨“现在没有宽松的空间,怎么去做?”没有宽松的空间,为什么我们不想办法去做?办法总是有的,需要人去想、去找。中国人好象天生就看不起“一点一滴的努力”,总认为那是“小脚女人”的行为,于是我们大的不敢去做,小的我们不愿去做,“坐等主义”便成了我们生命哲学。我们需要知道“凡事都是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自我做起”。

总之,一切人类社会事物都是由“人”创造出来的结果。“人”是一切因素中最最重要的,所以我们希望这一次“启蒙”我们能抓住这个关键。“新人”就是“新国民”。所以我们希望第二次“启蒙”就是一场新国民浪潮。网络启蒙是互相的,我们如何在互相启蒙中成长为“新人”?对此,也许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见解。我的意见是首先用12种“公民精神”取代12种“旧国民之气”。12篇文章以事例引入,思想简单明了,没有玄虚的理论,如有朋友感兴趣,从第一篇读之。互相学习,互相启蒙,共同进步,从今天就开始我们的“启蒙”吧!

愿百年之后的我们能够学得聪明一些,愿我们这一次能一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