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太子昭阳攻是谁:中国企业信息化的老问题与新挑战 - 殷勇 - 新浪BLOG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12:08:05
发表文章
中国企业信息化的老问题与新挑战 2005-12-13 17:47:34 大 中 小 中国企业信息化的老问题与新挑战                                        梁春晓:互联网实验室高级研究员,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子学会电子商务专家委员会委员。
王汝林:我国著名的实战型信息化专家。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专委会副主任,IT168信息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特聘创业指导专家,天津市职工科技大学教授,中美工商管理学院特聘教授,天津市赛恩师网络研究中心主任。
梅绍祖:196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为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近年来所从事的关于电子商务和BPR的研究一直处于学科前沿。
 
企业战略与信息化
王汝林:
大家好!
刚才梁春晓研究员介绍了互联网实验室发布重要研究报告:“IT转型:新信息化之路”研究报告的背景和相关情况。我觉得这个报告很好,很及时也很必要。报告以崭新的理性思考研究了当前信息化建设中的困惑和问题,剖析了企业信息化投资大、效益低的原因,提出和论述了一个“以系统思想为核心,以协同导向为理念”进行IT转型的信息化崭新理念。
该报告还系统的提出了企业信息化的五项原则和“三大协同目标”,并提出了对信息化方法论进行变革的原则:就是要从反思现行企业战略及其制定过程入手,把信息技术给企业战略带来的反作用力纳入企业战略框架中,并进而将这些作用力延伸到企业及企业间的组织、流程和人员体系中。
应该说这是一篇用科学发展观研究和思索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提高信息化质量,提升组织和企业配置核心技术能力的一篇重量级论述,必将在IT界以及信息化应用界产生强烈的反响。
 
殷勇:
王老师所说的“信息技术给企业战略带来的反作用力纳入企业战略框架中”
是不是指:当前企业制定战略的思维,是要基于IT的思维。或者说在制定战略之前,要充分考虑到信息技术对企业经营环境、经营模式的影响?
 
王汝林:
您理解的很对。企业在制定战略时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企业环境、管理模式的影响。事实上,从国际看网上经营能力和网络管理能力,已经成为企业竞争能力的核心内容。因此研究企业发展战略不基于IT的思维和影响,就不能充分的解放企业生产力。
 
王汝林:
研究这个问题是非常必要的。研究的过程是进行理性思考的过程,也是提升中国信息化水平的过程。
当前,企业信息化正向深度和广度迅速扩展,急切呼唤基于系统观和协同观的新理念。这个问题说到了中国信息化发展中的症结。事实上,当前相当多的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已经遇到了这个拦路虎。比如深圳市国税局是中国税收信息化建设的排头兵,但是他们在信息化过程中共有19个分散的软件系统,如中国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办公自动化、银税库联网、电子申报、数据处理中心等等。这19个应用系统都是在不同时期、不同部门组织推广的,是由不同的软件商进行开发的,每一个软件自成体系的独立运作,缺乏统一的硬件环境、网络通讯环境;不能充分利用数据资源,导致数据重复采集,大量数据资源相应沉淀,登陆口令繁琐。这种状况延续下去必将阻碍我国信息化的进程。
 
 
规划与信息化
 
网友:
我是某医药公司的财务负责人
我们公司的信息化建设正如王老师所说,因为没有合理的规划,导致现在各个系统无法有效的协同。总经理对我负责的这块工作也不太满意。请问,我应该怎么抓这块的工作,才能有些成效呢?
    王汝林:
以上这个网友遇到的困难,不是您一个企业的困难,它反映了当前企业信息化发展进程中一种具有共性的困难。正因此,我们感到今天互联网实验室发表这个研究报告是非常及时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网友:
 
个人认为,企业在实施BPR和应用软件之前,首当其冲的应该是进行一个全面的信息化规划,这项工作应该由企业自己完成,还是由第三方的咨询公司完成?
 
王汝林:
 
该网友提出“企业在实施BPR和应用软件之前,首当其冲的应该是进行一个全面的信息化规划”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重要。相当一些企业在信息化过程中缺少规划,头疼医头、脚疼治脚,这也是造成当前企业信息化效益不高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以上网友的观点我是非常赞赏的。 当前企业信息化规划有些大企业具有相应的信息化人才和能力,可以自主完成;相当多的中小企业应该在信息化中进行“智力引进”,借助社会化的人才,进行企业信息化规划是一个非常可取的途径。
但应该指出企业信息化咨询和企业信息化规划由软件供应商,按照自己的供应能力和供应水平给企业设计信息化规划是不适宜的,也是不应该的。这在国外“菲迪克模式”中有明确的管理规范禁止这样做。
 
梁春晓:
王老师提出的在信息化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非常具体和实在。
 
网友:
这样来看的话
我们现在审视信息化,绝不能把它理解成,流程的电子化。
因他可能带来整个企业经营模式、战略的变革。
那信息化的效益,是不是也不能仅用降低了多少成本、提高了多少效率来衡量呢?   王汝林:
你的观点我是同意的。流程的电子化只是企业信息化内涵中的一个部分、或一个元素,它不是企业信息化的全部,也不能是企业信息化的全部。
至于您说企业信息化的效益问题也是当前急待研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问题,也是实践问题。事实上,企业信息化的效益包涵两个层面:即显在效益和潜在效益两个层面。企业降低成本是显在效益。另一方面:企业建立动态反映机制是由潜在效益转化成的显在效益。
在信息化效益评价中,不考虑潜在效益的转化威力是不应该的,是忽视了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CEO与信息化
网友:
现在企业的CEO普遍不懂信息化,但是他们又对信息化的成败起到关键作用。
请问,作为一个信息化实施人员,我们应该做,才能获取CEO的最大支持?
网友:
个人认为,只有让企业的CEO切身体会到信息化的作用和价值,才能让CEO真正重视信息化,对信息化进行战略性投资
 
梅绍祖:   这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难题,目前从中国企业的实际情况来看,光靠内部的力量来推动是很困难的,因为这需要比较大的推动力量,而企业内部信息化部门的能量是有限的。因此我们考虑引进第三方咨询,通过外部的力量,来实现对企业管理层“洗脑”的过程。
IT的发展迅速,变化快,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一个领域,我的观点,从长远来看,企业的信息化最好是实现IT外包,这才能真正解决企业的信息化的问题。从战略、规划、开发实施到维护全部由专业公司来实现,这可能是多快好省的办法。
 
梁春晓:
 
有一种说法:信息化的关键是应用,应用的关键是领导。我再补充一句:领导的关键是体会到信息化的价值。
其实,这既是一个如何运用IT支持和催化企业转型,如何为企业创造最大价值的问题,也是一个如何让领导们对信息化的作用有一个切身感受的问题。
这的确是一个促进信息化应用的重要途径。
 
 
 
王汝林   以上这个网友的话非常中肯,我非常理解您的苦衷。事实上企业信息化要收到很好的效果,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是企业要有主体意识。
当前中国信息化发展到现阶段,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也恰恰是企业主体意识的增强和提升。马克思指出:实践是主体和客体之间具体而现实的双向对象化的过程。这里包含的客体的主体化过程和主体的客体化过程两个方面,但是我们在很长时间由软件商主宰市场,忽视了客体的主体化。因此您说的CEO不懂信息化的情况是存在的。这是中国信息化过程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意识培训内容和意识建设任务。
 
王汝林:
您说的企业信息化的成功案例是有的,比如奥克斯就是中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中一个非常成功的典型。前不久全国工商联在奥克斯展开了经验交流会,奥克斯之所以成功一个最基本的经验就是他们坚持了在信息化中的主体意识和主体作为。一个民营企业面对ERP失败率相当高的情况下,毅然投资2500万上马ERP,并一举获得成功。其基本经验就是他们从研究失败入手,打开了走向成功之门。
奥克斯上马ERP的决策不是建立在一种对新潮的追逐上,更不是建立在对形象工程的展示上;奥克斯人要的是创新,想的是盈利。他们把自己进击的入手点建立在对“ERP”风险的充分估计上,建立在对“ERP”失败企业的深刻分析的基础上。在决定引进“ERP”之前,他们就已经找出了国内企业上马“ERP”项目不成功的六点原因: 1企业原有的管理基础太弱,把“ERP”当成效益提升的“万灵药方”;
2没有清晰、明确地定义企业的需求;
3在ERP实施人员的选择上没有形成复合型结构;
4没有认识到选择优秀的“ERP”系统和优秀的咨询顾问所带来的巨大价值;
5企业高层领导的重视不够;
6对实施过程中组织架构的调整和业务流程的转变缺乏准备。 这种研究失败是他们走向成功的起点。
更是他们把对未来发展战略冷静思索变成实战行动的入手点。
 
软件产品与信息化
网友:
我是一个软件公司的实施顾问
我们在给企业做软件实施的时候,用户的需求总是远远超过我们软件的功能,请问这是什么原因?该怎么解决?
 
王汝林:   您说的软件功能不能满足企业实施的需求问题是当前一个具有普遍性的问题,也是这次互联网实验室发布“IT转型:信息化之路”研究报告的重要原因。
在研究报告中明确提出了当前企业信息化呈现“四重四轻”的基本特征。您说的这个特征就是这四个特征中的一项基本内容。
从这个角度看,我们越发感到互联网实验室此次发表这个研究报告是及时的、企业是需要的
梅绍祖   作为定制软件产品来说,可能会经常遭遇到这种问题,因为定制产品都是满足特定环境下的需求,即便是你认为是通用型产品,也不是包打天下适合任何一个企业的,只要是用户合理的需求,我们都需要满足对方的要求,因为,个性也许真是企业竞争能力的所在,所以只能采取下述办法来解决:
第一,经二次开发满足用户的需求;第二,提升产品的功能。
靠咨询是不能解决根本问题的。
 
咨询与信息化
 
网友:
现在很多所谓的信息化咨询公司,其本质是软件公司的代理,请问出现这种情况怎么解释?这样的话,企业应该如何做?
 
王汝林
当前信息化咨询过程中确实存在着既做咨询又卖软件的情况,这是中国企业信息化过程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相当一批企业既相信他们的咨询又购买他们的软件。他们的咨询是让企业购买软件的前期推广,是他们市场战略的一部分。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IT168抗起了"第三方信息化"咨询的大旗。这次互联网实验室又提出了“第四方咨询”的新观点。无论是IT168的第三方咨询,还是这次互联网实验室提出的“第四方咨询”,都是在强调信息化咨询的客观中立性,都是在强调信息化咨询者要对信息化主体负责的责任意识。应该说实施信息化咨询向客观性咨询的转化是这次互联网实验室提出的“IT转型”的一项重要内容。
也可以说“IT转型”实施信息化咨询的客观公正化,本身就是对那种又卖软件又做咨询的模式的一种挑战。
我支持和赞赏这种挑战。不然企业挨坑的太多了! 梅绍祖:
无论是汉普一类的信息化咨询公司,或者第三方、第四方咨询都要求咨询人员具备丰富的企业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外,还需要对咨询对象的行业或领域的业务、管理比较熟悉,才能真正做好信息化的咨询工作,当然,对现有的国内外软件产品的功能优缺点、应用的环境和条件、性价比等等都比较了解,这是做好咨询工作的基础,具备了这两方面的才能,我们就可以做出较好的解决企业信息化需求的解决方案和咨询报告,才能真正的为企业信息化服务好。
 
管理变革与信息化
梅绍祖:
中国信息化历程已经走过好几十年,现在已经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我国的企业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方面,我国进入WTO后,从竞争、变化、客户三个层面对企业提出了更严峻的要求,但是,我们一些企业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主要原因我认为,我们是处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我们的市场不规范,企业的运作在手段、技术和方法上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体制的问题。
国外信息化道路也走过了好几十年,经历过我们企业所经历过的所有问题,包括信息化的结果没有提高企业的效益、几乎没有满意的信息化案例,等等。但是,一些发达国家,他们的市场经济已经比较成熟,企业的管理比较规范,能用信息化这个手段来辅助管理和决策,是水到渠成的问题。我们说信息化仅仅是手段和方法,它只能辅助管理不能代替管理,我们想在信息化的道路上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想跳跃体制的转变、管理的革新,实际上是不可能的。所以我认为信息化的根本问题是管理变革问题。
刚才梅老师提到体制的问题,请问信息化能在中国企业的体制转型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体制问题是束缚中国信息化的关键问题吗
 
网友:
我比较认同信息化的本质是管理变革的问题,信息化与管理变革是怎样的关系?
 
梅绍祖:
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解决我们是干什么的问题;第二,我们应该怎么干的问题;第三,我们怎么干得更好。我们怎么干得更好实际上是解决规范和优化的问题,是解决操作层面和基础管理的问题。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干?是解决管理变革的问题,因为规范和优化的问题并不涉及到你做事情的方法、手段、步骤以及使用的工具是否正确的问题,我们企业现在一般做的都停留在这个层面上,而我们应该怎么干?是从根本上来思考,我们做事情的方法、步骤和手段是否正确的问题,这是涉及到管理变革的问题,是解决怎么干的问题,而不仅仅是解决怎么干得更好的问题,这两者是有根本的区别的。
那么我们谈的第一个层面,我们是干什么的?就是从战略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只有首先解决了这个问题,才能谈到第二层面和第三层面的问题,而第三层面的问题,可能是更为经常需要关注的问题,而第二层面的问题,管理变革的问题是要在适当的时机实现的问题,也就是说,我们信息化的问题首先要从企业的战略出发,制定信息化的战略,也就是解决我们的信息化到底是干什么的问题,然后再解决企业信息化到底该怎么干的问题,也就是信息化的计划和实现问题。而我们企业信息化所走过的道路是从底层也就是从第三层面做起的,是从部门的自动化开始实现:第一、按部门职能进行开发应用系统;第二、在上述基础上实现联网。由于缺乏良好的规划,其结果是形成了企业内部的信息孤岛(政府内部也是如此),导致没有能够很好的发挥信息技术的潜能。那么,到了今天,在我们谈论供应链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新的信息化需求的时候,老的系统就完全不能适应新的形势了,现在是数据共享、业务协同的时代,从企业内部的信息化应用出发,ERP等软件应运而生,可是,我们的企业不了解ERP不是单纯的一个软件,而是一种新的管理思想、管理理念的成果,拿来就用,而不对于企业的管理现状进行任何的改进,生搬硬套,其结果是形成了不上ERP等死、上ERP找死的局面。
 
 
 
王汝林
 
春晓:
互联网实验室此次提出的IT转型我很赞赏也很支持。但是由于尚没有读到报告的全文,无法提出十分中肯的意见。但有一条建议希望您们考虑:
我希望研究报告中能运用大量案例进行验证性研究!
应该说也是此次转型的重要内容。长期以来在中国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很多人关起门来进行书斋研究,不注意进行实战研究和实证研究。这是在信息化理论建设中的一大遗憾。我们要提升信息化的领导水平和领导能力,非常重要一个方面就是要提高我们的理论研究水平。因此我期待着互联网实验室的此次研究报告能够在文风上也进行转型和突破。
验证性研究力量是巨大的!
也非常感谢互联网实验室给我这次和网友互动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