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真女在清朝全文:实验经验亲情奉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30 06:50:26
【求助】环氧乙烷的实验室做法?
在我的记忆中是用1,2-二氯乙烷,KOH,或者你所说的氯乙醇做原料,KOH为碱,具体操作,是好多年以前做的,见SYNTHESIS,前面的几册(1~25册),具体不太清楚了,自己查查SYNTHESIS即可,查见了顶一下。
也可能是:
95:137568
Organic chemical manufacturing. Volume 9. Selected processes.
Lovell, R. J.; Key, J. A.; Standifer, R. L.; Kalcevic, V.; Lawson, J. F.; Dylewski, S. W.; Schomer, T. L. (IT Envirosci., Inc., Knoxville, TN 37923, USA). U. S. Environ. Prot. Agency, Off. Air Qual. Plann. Stand., [Tech. Rep.] EPA, EPA-450/3-80-028d, 545 pp. (English) 1980. CODEN: UEPEDY. DOCUMENT TYPE: Report CA Section: 59 (Air Pollution and Industrial Hygiene)
The report covers processes for manufg. HCHO [50-00-0], MeOH [67-56-1], ethylene [74-85-1], ethylene oxide [75-21-8], vinyl acetate [108-05-4], acetaldehyde [75-07-0], ethylene glycol [107-21-1], ethanolamines, and glycol ethers; volatile org. compd. emissions from the processes; emissions controls; and costs and impacts of the control measures.
三员杂环化合物是具有很大张力的分子,形成三员杂环的反应是一个内能增加的过程.所以一股要用比较强烈的条件或特别活泼的试剂,通常有两种途径来实现这个过程,即分子内的环化反应和[2十1]型的加成反应。
实验室制备环氧乙烷使用KOH和氯乙醇在常温反应,由于加料次序不同,可以按两个方向进行:将浓的KOH加到热的氯乙醇中,环氧乙烷立即生成,产率可以达到95%;如果次序倒过来,则主要生成乙二醇,环氧乙烷的产率只有20-30%。
【求助】关于活性炭脱色问题
各位战友,你们好!我也是从事植物提取工作的,以前读硕士时也是植物化学专业的,最近在给茄尼醇脱色时,遇到点麻烦,我在脱色时,加了大概有10%的活性炭,加热回流20min,但是后来我的茄尼醇损失很大,不知道哪里去了!希望你们能帮我解决。
用试验证明。
做一个不加活性炭的样品加热回流20min,看回流前后茄尼醇是否有被破坏。
如有,考虑回流的时间或者是否需要回流。
没有损耗,那么做一下样品煮沸后再加入活性炭搅拌除杂(不再继续加热)与你现在的加热回流比较,除杂效果和茄尼醇被破坏的程度。
试验一下你的加活性炭量,如2%,5%,10%,看除杂和茄尼醇被破坏的差异程度。
当然用加活性炭量与回流的时间两因素做正交试验会更好。
最后,活性炭的活化你考虑了吗?
 
 
hanchunfeng 2007-7-11 7:55:00
【求助】我的粗提物不溶于水,但是要进行液-液萃取,该怎么办?
现在我用甲醇从海绵中提取活性物质,甲醇萃取蒸干后,共30g左右,下面要用环己烷,乙酸乙酯,正丁醇依次进行萃取,粗分一下,但是现在粗提物不溶于水,我只能把它均匀分散在水里(350mL,放置会沉淀),然后直接用环己烷萃取了,结果混匀后,基本不分层,油水混在一起拉,请问我该怎么办啊?
如果事先过滤,那要的物质就没有啦!
各位高手帮忙啊,先谢谢了!
你那是乳化了,多加一些环已烷如何
先用楼上的方法,静置长一些时间,并适当采用热敷方式加热,促进分层。另外注意以后萃取时振摇不要太剧烈,特别是第一次。如果提取物每次萃取时乳化都比较严重,恐怕最后萃取的效果不会理想,以后分离时同一成分在各个萃取部分都出现,比较麻烦。不如采取另外的方式,比如将样品用甲醇溶解后拌入2倍量的硅胶中,干后装入层析柱中,分别用石油醚(或己烷、环己烷等)、氯仿、乙酸乙酯、甲醇(或一定比例的氯仿-甲醇)依次洗脱,成分按极性大小被分成几个部分,感觉效果比液-液萃取要好,没有交叉。特别是提取物量不是很多时,比较适合。也有文献用硅藻土拌样,但感觉不如硅胶好,因为硅藻土只起到分散剂的作用。这种方法应该叫液-固萃取,效果可能比液-液萃取要好。
xuaner80朋友:我给你提个建议,以后要是萃取的话,就不要蒸干,这样成分的溶解性就发生变化了,你要得到收率的话,可以这样做:假如你的提取液浓缩后得到30ml的浓缩液,取1ml蒸干,蒸干物重按比例计算出总提取物的重量就可以了。你可以往甲醇浓缩液中加入少量的水调成80%甲醇-水浓度,加入环己烷萃取后,母液水浴蒸干,加入10gNaCl加水加热溶解,放置待其冷却至室温,加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萃取,若是有不溶物不用管,只要分层即可。
或者按照楼上其他几位说的那样,粗提物加硅藻土分散后直接用三种溶剂索氏提取,最后一种选择就是甲醇拌样后直接硅胶柱层析或者选择其他柱层析方法。
你可以比较你所选择的的试剂的性能,把两者极性的差异加大,这才是关键》适当换换试剂种类,比较以下试剂的投量比例》做个正交看看。
【求助】Ag2O的过滤除去,有效方法2分酬谢
我做了一个Ag2O催化的成醚反应,遇到的问题是反应完后氧化银过滤很难除去。滤纸过滤完全不能除去硅藻土也不行,不过不知道硅藻土是不是有不同的规格用来滤不同大小的粒子,反正我用的这种完全滤不下来。另外我还用离心机&超速离心机试了下。结果3000转离心氧化银粒子沉淀很慢,15000转离心20min可以完全沉淀氧化银粒子,但是一次只能处理10ml,还要精确配平,我有2000ml要处理呢,晕啊。
望高手提出行之有效的指导意见,特别是经验人士多多指教。对于提出方法解决了我的问题的好心人,我愿意转移2分来酬谢,请笑纳。
谢谢了!!
感觉上你做的应该是氧化银作试剂,生成卤化银。
不管是氧化银还是卤化银,都是有办法分离的。一个办法是用氨水把银转化为可溶性的银氨化合物,再用有机溶剂把反应产物萃取出来。另外,Ag2O可溶于稀硝酸以及NaOH溶液。
另一种方法是用还原剂,把银盐还原成单质银粉,再过滤。
第三种方法是置换式还原,用锌粉等还原性金属粉末把银盐还原成单质银膜,粘在锌粉上,容易过滤。
第四种方法是老化。把溶液煮沸一段时间,沉淀可能会变粗变大,容易过滤。
【求助】请教: 反应中剩余的硫酸二甲酯如何除去?
一般用硫酸二甲酯的方法是酚在碱性条件下的甲醚化,其实硫酸二甲酯在ph10作用,加热到60度以上时,时间一长就被破坏了,我们一般用有机溶剂提取产品,再用碱性水溶液洗涤,就可去除硫酸二甲酯了.
1)        吡啶为何适于作为溶剂,除了许多试剂能够溶于它、并且性质稳定外。
2)        anhydrous methanolic hydrochloric acid是什么?
吡啶作为溶剂的一个特点是它具有碱性,可作碱性介质或质子吸收剂使用.
无水氯化氢气体的甲醇溶液工业级和试剂都有得卖的,一般为其饱和溶液。制备的话对于一般的实验室来说还是很容易方便的。
将氯化钠置于三口瓶中,三口瓶再连接一个导气管到一个装有甲醇的试剂瓶中,中间最好加一个干燥装置,接收氯化氢的装置需要冷却。再缓慢的将浓硫酸滴加进来,产生的氯化氢溶解于甲醇溶液中。滴加前将甲醇称好重,根据滴加前后的重量可以得出多少ml的甲醇吸收了多少氯化氢。实际上甲醇还是有挥发的,最好是氯化氢过量,通至其饱和。然后根据需要再用甲醇稀释。
下面是氯化氢在甲醇中的饱和溶解度数据。
Soly in methanol (g/100 g soln): 54.6 (-10度); 51.3 (0度); 47.0 (20度); 43.0 (30度)
我制备的方法是将盐酸置于装有机械搅拌和滴液漏斗(浓硫酸)的烧瓶中,烧瓶上的出气口可用温度计套管,中间装有干燥装置(浓硫酸,氯化钙的干燥塔),接收装置(一般我用烧瓶,密闭性好,都是标准口,一头装个导气管通入甲醇中,另一头可视通气速度大小装个干燥器),用橡皮管连接发生装置,干燥装置和接受装置!
关于它的溶解度数据,楼上的从拿找到?
sigma公司Methanolic HCl的产品说明,附:http://www.sigmaaldrich.com/Graphics/Supelco/objects/4800/4795.pdf
关于第三个问题我也遇到过,当时把它当成了六甲基二硅烷(hexamethyldisilane),hexamethyldisilazane,为什么多了个az就成了六甲基二硅胺烷,就不得而知啊,可能a有胺的意思,z有亚的意思,也没必要考究啊,非要找到胺的感觉就用hexamethyldisilylamine这个单词吧!
在浓缩提取液的时候如何防溅?
我把植物的乙醇提取物用旋转蒸发仪浓缩时,虽然用了防溅球(有的告诉我叫缓冲球)还是溅得厉害,弄得缓冲球上到处都是,你们做的时候是这样的吗?我旋蒸的温度是60。
我常用一下方法:
1)用三通玻璃管(连接在真空泵和蒸发仪之间),将真空度打到一定程度后,稳定真空度;
2)也可以用大一些的止血钳夹住;
3)水浴温度低一些。
4)加一些正丁醇(最好不用,后处理麻烦,不好蒸出来)。
解决方法:
(1)旋转蒸发仪的浓缩液不要加太多,适量多加。
(2)控制真空度,真空度太高很容易溅起来的。
(3)旋转瓶内的液面最好比水浴的液面低,这样浓缩液的受热会均匀些。
(4)正如sigmalog所说的经常将已浓缩至一定浓度的浓缩也倒出,更换密度较小的需要浓缩的液体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密度高的话,很容易受热不均而引起暴沸。)
以上是我的一些经验,希望能对yayaazaaza有所帮助。
我再做实验的时候也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一般是这样解决的,先找到大概的蒸馏温度,如乙醇在50左右,水在60左右;首先不开真空,让其温度稳定在设置温度10分钟后,打开真空泵缓缓增加真空度,当茄型瓶中出现小起跑,冷凝管上挂满水珠,并有溶液流到收集瓶中,即可停真空泵,稳定真空度即可,在整个过程中通过调整真空度来控制其蒸发速度。建议不要用温度来控制,因为温度控制滞后性严重,容易造成喷溅。
【求助】用乙醚萃取发生较严重的乳化现象怎么处理
把乳化的萃取液超声,但只能消除一小部分,请问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能大量消除乳化吗
可以将乳化层先单独分出,而后继续加入乙醚继续萃取,乳化现象即可明显改善,分出的乳化层可以通过静置过夜,或离心,或抽滤(必要时可通过硅藻土滤过以破坏乳化层),有时加入Nacl或少量乙醇也可破坏乳化层。
我用过乙醚萃取,用的比例为1:5,很少发生乳化,只是有一两个出现过这种状况,但是离心后就完全破乳了(大过2000r就可以破乳了),但是不知道萃取效果是否会有影响。我觉得可能是你乙醚的比例太小,建议提高比例,最好大于1:3
你可以尝试一下下面的办法,应该有用的。
1.长时间静置,一般可一分离,但浪费时间。
2.水平旋转摇动分液漏斗,可将分渡漏斗在水平方向上缓慢地旋转摇动,这样可以消除界面处的乳化层。
3.用滤纸过滤,用质地密致的滤纸,减压过滤。过滤后会比较容易分层和分离。
4.加热,将乳化部分取出,小心地温热至50℃,有利于分层。
5.补加水或溶剂,再水平摇动
向乳化混合物中缓慢地补加水或溶剂,再进行水平旋转摇动,则容易分成两相。至于补加水,还是补加溶剂更有效,可将乳化混合物取出少量,在试管中预先进行预试。
6.加乙醇,在乳化液中,可加入5~10滴乙醇,再缓缓摇动,则可促使乳化液分层。但是萃取剂中混入乙醇,由于分配系数减小,有时会带来不利的影响。
7.离心分离
将乳化混合物移入离心分离机中,进行高速离心分离。
8.加无机盐及减压,加入食盐、氯化钙等无机盐,使之溶于水中,可促进分层。
hanchunfeng 2007-7-11 7:57:00
【求助】如何改变TLC展开剂以达到硅胶柱最佳分离?
最近在研究TLC条件,以达到活性组分在硅胶柱上的较好分离。直接将TLC条件用于硅胶柱分离不是很理想。网上朋友建议我讲TLC展开剂的溶剂强度降低30~50%然后上柱。我的问题是:如何才能达到将溶剂强度降低?是采用加入强度更低的溶剂来调整吗?还是有其他办法?请大家帮忙!
首先,TLC的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为层析时选择合适的洗脱体系,和合适的洗脱比例。一般来讲,如果要将TLC中合适的洗脱比例用于柱层析时,一般应该适当减小洗脱强度,所以所谓降低30~50%,是有道理的。如何降低了,当然一般是调节洗脱液的比例,在使用TLC时,一般来讲,是很少用一元体系来展开,特别是对于成分较为复杂的化合物,几乎是不可能。通常来讲一个展开体系,包括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基本展开体系(包括极性大的试剂,极性较小的试剂。其中,极性较小的部分一般起到分离的作用,极性较大的试剂一般起到帮助化合物在薄层上移动,对分离物质的洗脱能力较强,可以提高比移植,但不能提高分辨率。二部分:展开剂中加入酸或碱,主要是抑止某些酸或碱性物质而产生斑点的拖尾。(至于如何产生的拖尾,如有兴趣,下次可以在将)。讲到这里,我想你应该明白就是调节基本展开体系的溶剂的比例即可,换言之,增大小的比例,或减小大的比例,这都是相对的。真的不说了,有些困了!
混合溶剂的溶剂强度与组成溶剂所占的体积比相关,可通过介电常数或其它常数来计算。柱层析时还是以配制后用TLC验证Rf值为好,分离斑点之间Rf值相差较大时,将Rf值调节在0.2左右,梯度洗脱;斑点相距较近或呈念珠状相连时,将主要斑点Rf值调至0.15至0.2之间为好。Rf值太小,柱上洗脱时间较长,谱带扩散较严重;Rf值太大,洗脱平衡不充分,也难于分开。感觉斑点的洗脱体积与其Rf值有近似倒数的关系,Rf为0.1时,需10个保留体积来洗脱;Rf为0.3时,需3个保留体积洗脱;一般斑点在7或8个保留体积洗脱时,效果最好。
【求助】关于甾族的显色问题
在点板后,用AcOEt:石油醚2:1跑后,用碘缸,高锰酸钾,三氯化锑显色发现都是一显一片,拖尾的厉害,哪怕再稀释也是。也用过磷钼酸,倒是好使,但是有点贵,而且也有上述的情况,只是改善了些。稀到后面连产物点也很淡啦!这可怎么办啊?大家帮帮忙吧!
从你描述的现象大致判断是你分离的部位太杂及你的展开系统又不是太好造成的,具体分析如下:
1.碘缸是通用的显色剂,一般的物质都可以显色;高锰酸钾的氧化性比较强,绝大部分有机物都可以被氧化的,所以这两种显色剂显色成一片说明你的展开系统不太好;
2. 在你用磷钼酸后有改善,那是因为磷钼酸的选择性稍好,它是种氧化性的显色剂,说明你的部位太杂了,需要进一步处理;
3.而三氯化锑对含有共轭多烯的结构才显色,而你在用三氯化锑显色也是显成一片,只能说明你的显色操作不是很规范或者是分子种这类物质很多了(有可能吗 ,查查)
所以你首先需要进一步优化色谱条件;由于没有看到你的色谱板,但你是用AcOEt:石油醚2:1展开,所以也有可能是含有很多色素造成的。
【求助】过常压柱子时,为什么过柱过程中柱子内会有气泡,怎样避免,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样处理?
朋友,您怎么也不说是什么柱子?若是硅胶柱,还没有上样的话,可以搅一搅,让其自然沉降就可以;若是已经上了样品,就只好加压赶赶气泡试试。若是大孔树脂柱或者是葡聚糖凝胶柱,在换溶剂的时候由于树脂颗粒在水中和醇中的溶胀系数不同造成有气泡产生,所以换比例的时候可以跨度小一点,或者在柱子中气泡太多,造成断层等影响进一步分离的时候搅一搅,对分离效果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一般过硅胶柱如何避免产生气泡:
1.装柱之前应搅拌均匀,然后装柱;
2.装柱尽可能一次性的装完,
3.过柱的时候,你是否干过柱,这也会产生气泡;
4.还有你在装完柱后,最好在硅胶上方加一片圆形滤纸,加上后再加一块棉花,这样加溶剂冲洗时,可以避免冲起硅胶,产生气泡;
 
如果气泡已经产生,可以:
1.加压驱赶气泡;
2.我自己也发现了一个方法,你试试,就是先不要冲洗,放置过夜,第二天早上气泡就会到了上面,不过有的时候不行。
3.如果还不行,就用高极性的溶剂冲下样品,收集,重新装柱。
湿法装柱要点:
1.估算柱子硅胶用量
2.估算溶剂与硅胶混合量
3.将溶剂与硅胶于烧杯中搅拌均匀,应搅至无气泡
4.用漏斗装柱,尽可能一次性加完.
5.反复加溶剂平衡柱子,至柱床不再下降为止。
6. 加样有两种方法,可溶于以上溶剂的样品,可用适量溶剂溶解后,将溶剂放平柱床后直接加样;还可用适宜溶剂溶解样品,用适量硅胶拌样,硅胶量以能分散样品即可,尽量少,以减小初始色带,加样时,柱床上留少量溶剂,加样后,应轻敲柱子样品带的四周,使气泡上移,样品带上加棉花或盖少量硅胶,防止加溶剂时冲动样品层,加好样后连续冲柱时间尽量长些,至少10小时以上,可基本消除气泡的产生。
另外加液时应先用滴管沿柱壁慢加,等有一定高度后改容器加液。
我认为可能是由于因为:
1,可能是天气太热,溶剂挥发产生气泡。
2,极性变化很大,造成硅胶和溶剂摩擦放热产生气泡。
3,就是你的样品曾态粘稠,使内外气压不等,所以进去气泡了
关于TLC的有关问题
请问:1.我在做薄层鉴别时,前沿不是往下凹就是向上凸,这是为什么呢?
2.TLC鉴别时,色素会不会有影响呢?
谢谢大家指教!!!
建议楼主将你的问题、样品、TLC条件、展开剂配制过程说得具体一点。
一般,如果是×××溶剂和水的饱和溶液作为展开剂;或者展开剂中含有一定量的水,可能出现楼主说的问题。而且,千万别出现本来应该取上层液,却取成了下层液的尴尬情况(这不是没有出现过的)。
然后,请楼主确定班子活化程度、饱和时间。饱和时间长点会有效克服一些展开剂前沿的边缘快、中间慢的情况。
色素看是哪种,也要看你的样品本身和色素的相互作用情况了。一般,你可以用活性炭将色素吸附掉。
试试看了!!!
momo198179 wrote:
请问:1.我在做薄层鉴别时,前沿不是往下凹就是向上凸,这是为什么呢?
2.TLC鉴别时,色素会不会有影响
1.常用的两相展开剂,如果两种溶剂的极性相差较大,容易两边跑得快中间跑得慢,如果你是这种情况导致的前沿往下凹,可以多饱和一会或者在展缸四周放上浸入展开剂的滤纸条,效果可能好一些。
呢?
2.如果是大量的色素在上柱之前应该脱一脱比较好。
momo198179 wrote:
请问:我是将树脂柱洗脱下的皂甙成分进行色谱鉴别,因为所用的是两种不同的吸附树脂,而且洗脱下来的颜色是不一样的,因此相鉴别一下,含量是否相同,故涉及到色素是否影响
鉴别的是含量的话可以用分析的液相看看;如果只是看成分是否一致直接用薄层就可以了,在三个不同的展开系统里颜色和Rf值均一致就肯定是一个成分了。这样的时候,可以调节展开剂的极性,把色素和你的东西分开不叠在一起就可以了。
hanchunfeng 2007-7-11 7:59:00
【求助】有关萃取的问题
我在做链霉菌发酵液萃取。溶剂是乙酸乙酯。第一次分层时效果比较好,萃取液也是比较澄清。但是再摇晃1-2min后结果发现很难分层。过了较长时间才分层。且分层的上层液体中比第一次分层混浊很多,且含有较多气泡。这是为什么啊?
我在处理发酵液时也遇到类似的问题.究其原因,可能与萃取操作振荡过于激烈有关.我的理由是:振荡激烈时,空气在萃取液中的流动加快,增加了与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接触机会,一些气泡更为容易吸附在这些物质的表面,最终导致这些物质在萃取体系中的浮力增大,难以下沉,以至产生乳化的现象.
我通过实验初步证明了我的猜测.具体实验如下:
在上述因振荡而产生乳化的体系中,加入少量有机相,轻微的摇动,或用玻棒轻轻搅拌,可以发现原来存在于体系中的气泡慢慢消失,乳化基本消除.
当然,萃取过程中引起乳化的原因很多,还有很多朋友会有其他理由,但是我主张大家都能通过实验证明.教科书上的东西不一定适合我们解决实际问题.
我也采用加盐的方法,但是没有达到效果.具体原因可能还是与盐没有充分解离,没有起到电介质作用有关.只是猜测,还需实验证明.
我也碰到过这种现象,可以把浑浊液通过硅藻土过滤一遍,乳浊液自然就消失了,这个是我们老师的经验,当然也可以离心
乳化了,我觉得破坏乳化的最好方法是离心,又快又好,但有致命的缺点就是容易引起挥发性低沸点易燃的有机溶剂爆炸。最适合用离心方法的是正丁醇,最危险的是乙醚,我不建议大家离心乙醚,很不安全,我离心爆过两次了,主要原因是贪心,乙醚一般要低速离心不要超过30s每次,每次用吸管吸出清液,再离心,再吸出。夏天气温高易爆。另外离心最好用塑料离心管,不宜用玻璃的。另一个放法是冰柜冷藏。我觉得乳化的主要原因是溶液浓度过高。乙酸乙酯可以离心。
【原创】化学工作者看过来,可以在线查找化学结构式! [精华]
到http://www.sigmaaldrich.com/cgi-bin/hsrun/Distributed/HahtShop/HAHTShop.htx;start=HS_SearchCenter中,选择Search Structures,然后,就可以分别根据:Product Name 和CAS登录号,还有Molecular Formula进行查找 。在这里查到的化合物基本都有一些参数和它的结构式(Structure Image),然后将图片保存成Gif即可! 当然,如果你只知道化合物的结构式,不知道叫什么,可以选择下面的Sub Structure Search ,然后 Step 1 Choose a Drawing tool. I want to Download Kekule (requires download of Kekv214.exe) Step 2 Install the plug-in you downloaded in step 1
Close this browser. Return to the directory where you saved the plug-in and double click on the file name given in step 1. Step 3 Return to this page and click the "Structure Search" button. 安装好软件即可将画好的图片粘贴上即可查找,非常方便,我用它查了一些结构式,给了我一大堆,呵呵,本人化学方面英语不是很好,一个个查看才找到,不过还好是宽带,呵呵:-)
http://chemfinder.cambridgesoft.com/大家去这儿看看,查询非常简单
【推荐】【原创】能查几万个化合物的NMR IR谱图的网址 [精华]
能查几万个化合物的NMR IR谱图的网址
SDBS Integrated Spectral Data Base System for Organic Compounds
http://www.aist.go.jp/RIODB/SDBS/sdbs/owa/sdbs_sea.cre_frame_sea
NIST WebBook
http://webbook.nist.gov/
美国专利pdf全文下载的好地方 www.pat2pdf.org
免费在线查合成路线http://www.stolaf.edu/depts/chemistry/courses/toolkits/247/practice/medialib/data/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化学专业数据库http://202.127.145.134/tf123456/654321
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数据库(http://www.sioc.ac.cn/lccdb/sjk.htm),免费注册使用,现在已经改版,性能提高许多。主要包括: 化学核心期刊论文数据库 中药与有效成分数据库 药物与天然产物数据库
红外数据库(WinNT/Win9x) 化工产品数据库(中国) 化工产品性质价格和厂商数据库 化学配方数据库
化学综合数据库系统
[精华] 搞中药的朋友看过来
http://www.herbmed.org/
 
请问网上那儿能查到有机药物的PKa或PKb值 [精华]
Daylight Chemical Information Systems,Inc.
药物学数据库:目前有化合物26000个,数据项有LOGP、PKA、CAS号、WLN、英文名、活性等。世界药物索引:可对40000个药物的数据进行检索。spresipretps: 这是数据库的子库,由前苏联的收集,目前有约好400000个化合物,每个化合物至少有一篇与制备有关的杂志文章或专利文献。
http://www.daylight.com/
但好像需要下载软件来进行查找 下面是一些具体的例子,好像Chemweb可以查找
Bordwell pKa Table
http://www.chem.wisc.edu/areas/reich/pkatable/
ChemWeb pKa Search. One must register before using ChemWeb.
http://cwgen.chemweb.com/pka/pkasearch.html
Harvard University tables compiled and maintained by David Ripin and David Evans.
http://daecr1.harvard.edu/pKa/pka.html
hanchunfeng 2007-7-11 8:00:00
about天然药物化学一些 HERBAL方面的LINKS
一些 HERBAL方面的LINKS
http://www.geocities.com/chadrx/
http://medherb.com/
http://tnp.com/substanceshome.asp
http://www.mothernature.com/ency/Index/Herb_Index.asp
http://onhealth.webmd.com/alternative/resource/herbs/alpha/index%2CK.asp
http://www.dmoz.org/Health/Alternative/Herbs/Constituents/
http://www.zianet.com/desertbloom/herbalinfo.html
http://www.herbs.org/index.html
http://wwv.herbalvillage.com/nh/index.html
http://www.botanical.com/index.html
http://www.algy.com/herb/medcat.htmlhttp://chili.rt66.com/hrbmoore/HOMEPAGE/HomePage.html
还没有来得及看,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好的资源
Links to Synthetic Organic and Related Groups [精华]
http://www.uark.edu/campus-resources/mcintosh/organiclinks.html
The usage of the above links.
1. Find what these big guys are doing, what are their interesting areas.
2. Download their publication directly.
For example, Dr.K. C. Nicolaou , Scripps in California
you can donload a n excelent natural product total synthesis review paper directly.
456. Art and Science of Total Synthesis at the Dawn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K.C. Nicolaou, D. Vourloumis, N. Winssinger, P.S. Baran, Angew. Chem. Int. Ed. 39, 44-122 (2000). PDF file
Another example is that once Dr.Clayton Heathcock in Berkley will give us a lecture on "grams total synthesis of Spongistatin 1 (Altohyrtin A). I printed out all his published paper about Spongistatin synthesis from his website.
3. Find if there are posdoc positions opening.
Organic name reaction online [精华]
http://fachschaft.cup.uni-muenchen.de/~schleifi/reaktion/reaction/
http://www.chempensoftware.com/organicreactions.htm
http://themerckindex.cambridgesoft.com/TheMerckIndex/NameReactions/TOC.asp
Another website for organic compound properties [精华]
http://www.chemexper.com/ccd/power/search_5.shtml
The website is very similar withhttp://chemfinder.cambridgesoft.com/ , a wellknown website.
They are all used to search compound, get their corresponding data (physical, chemical,3D structure, spectra, ventor information....).
Their database contains more than 70 000 chemicals, 16000 MSDS, 5000 IR spectra and more than 20 suppliers.
葡萄糖醛酸甲酯的酰化反应!
我用甲醇和葡萄糖醛酸内酯进行酯交换反应,生成葡萄糖醛酸甲酯后,要将其余羟基进行酰化,再将甲醇蒸掉,文献用醋酐进行酰化反应(但现在醋酐不好买),想改用乙酰氯,可是乙酰氯与未完全挥掉的甲醇反应了,我的产物没了,请问如何解决呢?怎样将甲醇全部去除?
这个反应一般是用醋酐,乙酰氯反应太为剧烈,副产物很多,产物经常是红的黑的都有,有时还能炭化。
 
甲醇一定要在减压下蒸出,温度不能超过60度,否则半缩醛会被甲醇钠破坏掉。旋转蒸发仪蒸不出来,可用油泵抽。
葡萄糖醛酸内酯在甲醇中就可以溶解,不过溶解度不是太大。如果不能全溶,可加少量水助溶。
你一定要做乙酰基保护的产物吗?我做的是苯甲酰基保护的葡萄糖醛酸甲酯,反应正常,也很好处理。方法如下,供参考:
葡萄糖醛酸内酯(30g,0.17mol)加入到一500ml单口瓶中,加入300ml工业甲醇,磁力搅拌。原料大部分溶解,搅拌下加入氢氧化钠(CP级)150mg,溶液很快变清,得到亮黄色透明溶液。室温反应3小时后,TLC检测,展开剂为二氯甲烷:甲醇=5:1。原料点基本消失后,停止反应。反应液减压浓缩至干。(旋转蒸发仪减压蒸干,未用油泵抽)
加入200ml工业吡啶,搅拌溶解。冰水浴冷却下滴加苯甲酰氯(104ml,0.89mol)。滴毕,撤去冰水浴,室温下搅拌过夜。加入甲醇淬灭反应。减压浓缩出部分吡啶,加入1500ml乙酸乙酯稀释。加入400ml饱和食盐水振摇,分层。水层用500ml乙酸乙酯提取一次,合并有机相。有机相用3%盐酸洗涤至pH值约为3,再用饱和碳酸氢钠洗涤至中性,饱和食盐水洗涤2次。有机相用无水硫酸钠干燥过夜。柱层析分离。
hanchunfeng 2007-7-11 8:01:00
求助】 薄层层析的怪问题!帮帮忙
各位楼主,菜鸟有个问题想请教大家:为什么我跑的薄层板开始时是一条线,可是到后面就出现分支,成了两个相连的斑点,到最后又汇合到一个大斑点上?不知道我的表述是否清楚,是我点样不对还是展层剂有问题?我的展层剂是氯仿:甲醇=9:1或是9.5:0.5。急切盼望各位有经验之士给我指导!!
调节一下展开剂吧你的物质的酸碱性比如酸性物质加一滴甲酸试试,用碱板试试,这样都有助于使斑点更圆。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可以的话说说是什么类的东西啊!
碱板就是在铺板时在CMC-Na中加1%NaOH制成的版。这种板对碱性物质分离较好,可以减轻脱尾。
【求助】如何对一种真菌的化学成分开展研究
老板让我对一种新发现的真菌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因为我以前专业不是植化的,所以感到非常的头大,这几天在园子里转,看到了很多好帖子,可是工作该如何开展,还是一头雾水.
我想请教诸位大虾两个问题:1 如果要对这种蘑菇的化学成分进行全面的研究的话,我应该如何下手呢? 2 关于植化方面有什么好一些的参考书呢?
如你要全面研究该植物的化学成分,总的指导思想是采用系统分离方法来提取分离。先可以通过预示实验来初步定性该植物含有哪些成分。
具体操作可参照以下几本书:
1. 中草药有效成分提取与分离。上海药物研究所编,第二版
2. 天然药物化学。吴立军 主编  人卫出版社 第四版
我也在做这方面,写一下体会,请批评指教
因为海洋真菌的发酵液浓缩后的浸膏量比较少,如果萃取的话,各萃取部位的含量就更少,不如直接上硅胶柱,氯仿/甲醇梯度洗脱,粗坎几段,然后看看活性部位在那个部分,然后针对有活性的在进行ODS柱色谱,应该可以吧!
【求助】由硫醚到亚砜的反应
偶正在做一个反应,遇到了很大的问题。
反应式见附件,由该原料合成砜的反应已经做出来,但做成亚砜总是不对,
质谱不对。
反应液点板发现原料和生成的新点差不多是1:1的比例,没有别的副产物,
而且新点的极性较大 ,在原点附近。而砜的相应位置较高,极性较之小。
不知道是哪儿出了问题了。
首先,不可能是氮氧化物,
吡啶在过氧化氢/醋酸条件下,回流15小时以上才能成氮氧化物!
亚砜的极性比砜的极性大,是因为砜虽含有两个氧但是它们是对称的,而亚砜只含有一个氧,是不对称的,故亚砜的偶极距大于砜,极性大于砜.
亚砜通常不太稳定,易被氧化成砜,且砜与亚砜分离较麻烦.
故在做亚砜时,常采取低温/弱氧化剂/少量氧化剂等温和反应条件,其结果自然是反应不完全,硫醚与亚砜共存.
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硫醚与亚砜的理化性质的不同(如,在某些溶剂中的溶解度差别)分离,也可用柱层析等方法分离.
【求助】大极性皂甙类化合物 IR的测定?
请教各位,如果测定大极性皂甙类化合物(三糖皂甙)的 IR, 用液体样品液膜法,应选择什么溶剂溶解合适?(用KRr板)
压片法回收样品也是很方便的,测定完IR后,根据你的样品在良溶剂中的溶解度(皂苷可用甲醇),将样品从KBr片中回收.具体步骤是将KBr片压碎,在小试管或小梨形瓶中加甲醇溶解样品,少量多次,每次用吸管吸取含样品的清液,在适当的容器中挥去合并的甲醇液,就得到你的样品.因为样品微量,尽可能不要用过滤方法.
 
下面是我写的书中的一段,供参考:
当只有几个mg样品且样品来之不易时,测定前需要有一个细致的方案。比如样品量约为5mg, 取1~2mg 作为留样预防风险,其余3~4mg用于结构鉴定。根据研究者已获得的背景信息,如果该样品可能是已知化合物,测定1H、13CNMR和MS后,将样品回收再测定IR,与文献数据对照。按理,已知化合物鉴定的最方便的方法是找到对照样品和/或其IR图谱,可实际工作中对照品和对照IR图谱并非容易得到,文献中化合物的IR数据往往只报道几个最大吸收,这对鉴定一个化合物是不够的,因为用IR谱鉴定一个化合物要有图谱对照。如果可能是新化合物,尽可能不做燃烧分析而是采用高分辨MS来决定分子式和碎片离子的元素组成,因为测定MS所需样品量极微。完成各种先期必要的NMR图谱测定后,将样品暂时保留在样品管中,以备有疑问时进一步测定NMR,回收样品用来测定IR等。液体样品涂片测定IR后可用溶剂洗脱来回收,固体样品可从KBr 片中把样品回收。
作者曾用7mg二萜化合物进行酸催化重排反应(化学学报 1987,45,871),由甲醇得2.2mg无色结晶,显微熔点仪测定m.p 257~259℃,然后测定EIMS和1HNMR,回收NMR样品管中的样品,测定IR,再回收KBr 片中的样品。将最后的不足2mg样品进行燃烧分析(只能做一组数据)。
hanchunfeng 2007-7-11 8:03:00
【讨论】制备黄酮化合物的一点心得,供大家分享!
讨论】制备黄酮化合物的一点心得,供大家分享!
黄酮类化合物是在中药植物中常见的一类化合物,在制备总黄酮是常遇到同系物,用简单的结晶方法很难得到纯品,建议大家在做黄酮类化合物时要注意观察样品是否有类似金属色泽较重的迹象,或样品难溶解,如果有的话就要考虑用硅胶或凝胶过滤,这样能达到除去这些不明物质的目的,在做黄酮化合物的要注意多个技术结合,其他化合物也一样,不要拘泥于一种方法!
本人做过大量黄酮类物的制备分离和纯化,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拿来交流!或许会对你有所帮助!谢谢!!其他方面的问题也可以拿来讨论!
现在有乙酸乙酯部位,估计主要是含黄酮苷元和黄酮苷,想请问楼主:
是先用聚酰胺砍断,再用硅胶柱细分好,还是用硅胶柱来粗分和细分?
或者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
谢谢!
乙酸乙酯部位萃取可以先考虑把溶剂蒸干,用甲醇溶解后建议上凝胶柱甲醇洗脱,甲醇平衡.这样黄酮苷元和黄酮苷应该可以分开,可以减少样品的损失,sunnyrong1014 可以尝试一下,再有就是用聚酰胺,水平衡后上样,水乙醇系统梯度、这样可以将黄酮苷元和黄酮苷两部分达到初步分离,黄酮苷元部分可以结合多总方法分离.黄酮苷部分同样.建议多用凝胶柱纯化,如果条件有限的话,可以用硅胶柱.不过凝胶柱和聚酰胺更方便节约.
[求助]关于傅克反应的溶剂(总结)
我现在要做一个傅克烷基化反应,是一个分子内的关环。催化剂用AlCl3,查类似文献,温度要160~170度(此篇文献的傅克反应用的助熔剂,不知道是什么意思),而我这个分子是固体,想找一个比较理想的溶剂,硝基苯,不知可以不可以?
 
我想问问,做傅克反应常用的溶剂有那些。
F-C反应常用溶剂:你的反应物(液体)、DCM、CS2、PhNO2等。
160~170度,可选的溶剂不多了,呵呵。
对于温度要160~170度,通常F-C烷基化不需要这么高的温度,应该可以考虑用沸点略底的溶剂。
傅克烷基化反应,一般不用二氯甲烷及1,2-二氯乙烷,但由于你做的是一个分子内的关环,我想应该是可以的。
用硝基苯毒性太大,并且后处理较难。
二硫化碳沸点太低,毒性太大。
下面来总结一下大家的发言和我自己做这个反应的一些收获:
催化剂:
一般用三氯化铝做催化剂(例如我这个反应),但要注意一定要无水,三氯化铝遇水会分解的,我这个反应就是通氮气保护的;
温度方面:
通常温度不高,20~50度就够了;
溶剂方面:
一般反应物就可充当溶剂,比如你的反应物就是液体,就可以充当溶剂,如果反应物是固体,就要考虑选择溶剂了,DCM、CS2、PhNO2和醚类都是常用的,但如果反应温度要求太高的化,可以有以下几个选择,PhNO2,210度;DMSO,189;DMF,153;DMA(N,N-二甲基乙酰胺),166;还有石蜡油,沸点有好几种,180,280的都有。
我这个反应是分子内成环,最后选的溶剂是DMSO。
请教如何有效除去叶绿素
我最近在做一种植物的叶子,粗提物里叶绿素含量很高。如果用等体积石油醚萃取,大约要萃15次才能将叶绿素除得比较干净。我马上还要放大20倍量做。不知道有没有什么好方法能有效而快捷的除去叶绿素。请高人指点一二。不胜感激
用石蜡其实就是把脂溶性的叶绿素萃取出来,如果你的产物中有有用的脂溶性成分,也将会一并萃取出来,前面提到的用MCI GEL以及LH-20都是分配层析的原理,所以对产物的损失很小。
用固体石蜡,即1kg水液放入50-100g的固体石蜡。这种除叶绿素的方法会损失酯溶性有效成分的。不过酯溶性有效成分一般也不会用水来提取,嘿嘿。
为何不用更加简单、经济而更加适合大生产的办法呢。我们通常采取以下两种措施(适合一般提取物,精制品需要楼上二位说的用硅胶或树脂了)。
1、浓缩液冷却后一般会在顶层又一层焦油装物,充分冷却后小心揭去,剩余部分用石油醚洗涤数次即可。
2、浓缩液水沉,过滤,将沉淀物扔掉即可。
hanchunfeng 2007-7-11 8:05:00
关于过柱的实验方法和技巧
(注意:有机溶剂对身体特有害别是心肺;肝脏等所有过柱操作都要在通风橱里进行!!——gemmy edited)
常说的过柱子应该叫柱层析分离,也叫柱色谱。我们常用的是以硅胶或氧化铝作固定相的吸附柱。由于柱分的经验成分太多,所以下面我就几年来过柱的体会写些心得,希望能有所帮助。
1、柱子可以分为:加压,常压,减压
压力可以增加淋洗剂的流动速度,减少产品收集的时间,但是会减低柱子的塔板数。所以其他条件相同的时候,常压柱是效率最高的,但是时间也最长,比如天然化合物的分离,一个柱子几个月也是有的。减压柱能够减少硅胶的使用量,感觉能够节省一半甚至更多,但是由于大量的空气通过硅胶会使溶剂挥发(有时在柱子外面有水汽凝结),以及有些比较易分解的东西可能得不到,而且还必须同时使用水泵抽气(很大的噪音,而且时间长)。以前曾经大量的过减压柱,对它有比较深厚的感情,但是自从尝试了加压后,就几乎再也没动过减压的念头了。加压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与常压柱类似,只不过外加压力使淋洗剂走的快些。压力的提供可以是压缩空气,双连球或者小气泵(给鱼缸供气的就行)。特别是在容易分解的样品的分离中适用。压力不可过大,不然溶剂走的太快就会减低分离效果。个人觉得加压柱在普通的有机化合物的分离中是比较适用的。
2、关于柱子的尺寸,应该是粗长的最好
柱子长了,相应的塔板数就高。柱子粗了,上样后样品的原点就小(反映在柱子上就是样品层比较薄),这样相对的减小了分离的难度。试想如果柱子十厘米,而样品就有二厘米,那么分离的难度可想而知,恐怕要用很低极性的溶剂慢慢冲了。而如果样品层只有0.5厘米,那么各组分就比较容易得到完全分离了。当然采用粗大的柱子要牺牲比较多的硅胶和溶剂了,不过这些成本相对于产品来说也许就不算什么了(有些不环保的说,不过溶剂回收重蒸后也就减小了部分浪费)。现在见到的柱子径高比一般在1:5~10,书中写硅胶量是样品量的30~40倍,具体的选择要具体分析。如果所需组分和杂质分的比较开(是指在所需组分rf在0.2~0.4,杂质相差0.1以上),就可以少用硅胶,用小柱子(例如200毫克的样品,用2cm×20cm的柱子);如果相差不到0.1,就要加大柱子,我觉得可以增加柱子的直径,比如用3cm的,也可以减小淋洗剂的极性等等。
3、关于无水无氧柱,适用于对氧,水敏感,易分解的产品
可以湿柱,也可以干柱。不过在样品之前至少要用溶剂把柱子饱和一次,因为溶剂和硅胶饱和时放出的热量有可能是产品分解,毕竟要分离的是敏感的东东,小心不为过。也是因为分离的东西比较敏感,所以接收瓶一定要用可密封的,遵循schlenk操作。至于是加压、常压、减压,随需而定。因为是schlenk操作,所以点板是个问题,如果样品是显色的,恭喜了,不用点板,直接看柱子上的色带就行了。如果样品无色,只好准备几十个schlenk瓶,一瓶一瓶的点,不过几次之后就知道样品在哪,也就可以省些了。像我以前过一根无水无氧柱,需要六个schlenk,现在只一个就能把所要的全收集到。无水无氧柱中用的比较多的是用氧化铝作固定相。因为硅胶中有大量的羟基裸露在外,很容易是样品分解,特别是金属有机化合物和含磷化合物。而氧化铝可以做成碱性、中性和酸性的,选择余地比较大,但是比硅胶要贵些。听说有个方法,就是用石英做柱子,然后用HF254做固定相,这样在柱子外面用紫外灯一照就知道产品在哪里了,没有验证过。哪位做过可以提出来大家参详参详。
4、关于湿法、干法上样
湿法省事,一般用淋洗剂溶解样品,也可以用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等,但溶剂越少越好,不然溶剂就成了淋洗剂了。很多样品在上柱前是粘乎乎的,一般没关系。可是有的上样后在硅胶上又会析出,这一般都是比较大量的样品才会出现,是因为硅胶对样品的吸附饱和,而样品本身又是比较好的固体才会发生,这就应该先重结晶,得到大部分的产品后再柱分,如果不能重结晶那就不管它了,直接过就是了,样品随着淋洗剂流动会溶解的。有些样品溶解性差,能溶解的溶剂又不能上柱(比如DMF,DMSO等,会随着溶剂一起走,显色是一个很长的脱尾),这时就必须用干法上柱了。样品和硅胶的量有一种说法是1:1,我觉得是越少越好,但是要保证在旋干后,不能看到明显的固体颗粒(那说明有的样品没有吸附在硅胶上)。溶剂的选择。当然是最便宜,最安全,最环保的了。所以大多选用石油醚,乙酸乙酯。文献中有写用正己烷的,太贵了,除非特别需要不要用不然银子哗哗的,流的比淋洗剂还快,不过因为极性很小,有时还是非它不可。乙醚也可以用,但是就是容易睡觉,注意保持清醒别让溶剂流干了,那样柱子也就不爽了。二氯甲烷也有用的,但是要知道,它和硅胶的吸附是一个放热过程,所以夏天的时候经常会在柱子里产生气泡,天气冷的时候会好一些。甲醇,据说能溶解部分的硅胶,所以产品如果想过元素分析的话要留神,应该经过后继处理,比如说重结晶等。其他的溶剂用的相对较少,要依个人的不同需要选择了。由于某些原因,用到的淋洗剂多是大包装的(便宜嘛),我们这里是用10升或25升的塑料桶装的,就要注意这些工业品的纯度是较低的。经常能够从送来的大桶底部看见有色的杂质,其他的杂质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在比较严格的柱分时就要对溶剂重蒸。当然过原料时就可以免去这一步了,反正下面还有提纯的方法。另外溶剂在过柱子后最好也回收使用,一方面环保,另一方面也能节省部分经费,缺点是要消耗一定的人工。这里要注意的是,一般在过柱同时进行的是减压旋蒸,石油醚和乙酸乙酯的比例由于挥发度的不同会导致极性的变化,一般会使得极性变大,在梯度淋洗时比较合适,正好极性越来越大了。在过完柱子后,溶剂最后回收要采用常压,因为在减压旋蒸时会有部分低沸点的杂质一起出来,常压时就会减少这种现象,如果杂质和你下面要过的样品有反应那就惨了。
hanchunfeng 2007-7-11 8:05:00
5、关于操作问题。
5.1 装柱。
柱子下面的活塞一定不要涂润滑剂,会被淋洗剂带到产品中的,可以采用四氟节门的。干法和湿法装柱觉得没什么区别,只要能把柱子装实就行。装完的柱子应该要适度的紧密(太密了淋洗剂走的太慢),一定要均匀(不然样品就会从一侧斜着下来)。书中写的都是不能见到气泡,我觉得在大多数情况下有些小气泡没太大的影响,一加压气泡就全下来了。当然如果你装的柱子总是有气泡就说明需要多练习了。但是柱子更忌讳的是开裂,甭管竖的还是横的,都会影响分离效果,甚至作废!
5.2 加样。
用少量的溶剂溶样品加样,加完后将下面的活塞打开,待溶剂层下降至石英砂面时,再加少量的低极性溶剂,然后再打开活塞,如此两三次,一般石英砂就基本是白色的了。加入淋洗剂,一开始不要加压,等溶样品的溶剂和样品层有一段距离(2~4cm就够了),再加压,这样避免了溶剂(如二氯甲烷等)夹带样品快速下行。
5.3 淋洗剂的选择。
感觉上要使所需点在rf0.2~0.3左右的比较好。不要认为在板上爬高了分的比较开,过柱子就用那种极性,如果rf在0.6,即使相差0.2也不容易在柱子上分开,因为柱子是一个多次爬板的状态,可以通过公式的比较:0.6/0.8一次的分离度,肯定不如(0.2/0.3)的三次方或四次方大。
5.4 样品的收集。
用硅胶作固定相过柱子的原理是一个吸附与解吸的平衡。所以如果样品与硅胶的吸附比较强的话,就不容易流出。这样就会发生,后面的点先出,而前面的点后出。这时可以采用氧化铝作固定相。
另外,收集的试管大小要以样品量而定,特别是小量样品,如果用大试管,可能一根就收到了三个样品,wuwu。如果都用小试管那工作量又太大。
5.5 最后的处理。
柱分后的产品,由于使用了大量的溶剂,其中的杂质也会累积到产品中,所以如果想送分析,最好用少量的溶剂洗涤一下,因为大部分的杂质是溶在溶剂里的,一洗基本就没了,必要时进行重结晶。
另外,再过柱的时候,有时会出现气泡,一是和使用的溶剂有关,如果是易挥发的溶剂,如乙醚、二氯甲烷等,在室温稍高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这种现象,因此,在室温高的时候,可以选择沸点较高,挥发相对小的溶剂。还有,使用混合溶剂时,使用的两种溶剂的沸点应该相差不大,如:乙酸乙酯和石油醚(60~90),而乙醚却要选择30-60的石油醚。二是:不论是用带砂板的还是塞棉花的,在装柱之前,都要将空气用加压的方法将空气排干,这样就可避免柱中有空气!过柱子需要耐心,不要着急。
 
 
hanchunfeng 2007-7-11 8:07:00
【求助】聚酰胺薄层的点样方法
请问各位聚酰胺薄层的点样量一般为多少?点样浓度呢?我用微量进样器点样3微升扩散都很厉害,分次点样的话?各位是否用电吹风吹呢?硅胶吹还可以,可是聚酰胺薄层吹的话很容易卷曲啊?请问各位是如何做的,谢谢指点
1、点样量一般都小于1ul,最多不超过2ul,如果成分浓度极低,可以通过增加浓度的方法解决,而不是通过增加点样量,否则点扩散很厉害。
2、少量多次点样,每次点完可以用电吹风吹,为了防止卷曲用凉风吹,不要打到热风;如果没吹风机,用吸耳球吹也可以,总之要想办法让试剂尽快挥走,减少扩散,节省点样时间。
3、聚酰胺薄膜很薄,载样量小,点样浓度要低,否则展开后出现严重的脱尾现象,说明样品超载了,一般相当于薄层点样浓度的十倍以下。
【求助】求教高手一个机理问题
请高手帮忙解析一下这个反应的机理,谢谢
装大孔吸附树脂总有气泡怎么办?
我的步骤是这样的:先在柱子中装入1/4的乙醇,然后将预先润湿的脱脂棉用玻璃棒推入柱子下端狭窄的部分,打开活塞控制1滴/1秒,将大孔吸附树脂沿着壁,边搅拌边加入柱子中。一开始一个气泡都没有,用乙醇继续处理时,就开始有气泡,脱脂棉上下都有,到后来连柱子中都有气泡,我都要晕死了,请大家帮帮忙,看看问题到底出在哪?
可以说肯定有气泡,不过可以控制尽量少点,比如醇的梯度改变的小点,流速慢点等
乙醇与水混溶时会产生气泡!基于此点,含乙醇的水溶液在作洗脱剂前应先超声除气泡,再上柱洗脱;另外,从低浓度或者水转换到高浓度时,当浓度差相差较大时很容易产生气泡,此时应有一中间浓度来过渡较好,否则易产生气泡,有时产生气泡较多时,会造成大孔树脂柱分成两段,原因在于气泡的浮力大于树脂的重力,造成树脂断开.综合上述各种因素,过大孔树脂柱,应先脱气,浓度相差较大时应用少量的中间浓度的乙醇溶液过渡,这样效果会好一些!这是本人的具体应用体会,请参考!
[求助]总皂苷如何测定含量?
大家好,我想看看过大孔树脂以后得到的东西有多少皂苷含量,请问怎么测定啊?
1.比色法:选择有代表性的单体皂苷标准品(或总皂苷标准品),与待测样品分别做(或查)一下最大吸收,选择测定波长,进行比色测定。
2.液相法:测定几个单体之和,作为总皂苷的含量。
3.简单的萃取法:用正丁醇或乙酸乙酯萃取,测定萃取液中的固体量,即可。
4.检索相关文献,结合实验条件,确定检测方法。
hanchunfeng 2007-7-11 8:08:00
【求助】7-ACA硅烷化的问题
本人最近做7-ACA硅烷化保护氨基和羧基,遇到两个问题,请高手指点一下:
一 终点控制的展开剂 一直效果不好,我用的是二氯甲烷和甲醇(2:1)
不知道还可以用别的么?
二 我用的硅烷化试剂是HMDS/TMSI,可是一直没有反应(板层上总是只有
7-ACA一个斑点)原料我都验证了没有错,可是为什么没有反应呢?
请高手帮忙分析一下!
以前做头孢唑兰的中间体7-ACP的时候用到过 HMDS和TMSI,在三位置上上一个 咪唑并哒嗪
记得好象是用的二氯甲烷做溶剂的(当然溶剂的无水处理是肯定的)
不过同时文献中加了0.1ml的硫酸,这个让我百思不得其解??????
当时按照文献做的,不过也做出来了.感觉很是侥幸!!!!!
后面对7-ACA保护基的脱除用的就是低温甲醇搅拌,所以估计你的跑板条件不太合适,文献上也没进行检测,当7-ACA和HMDS 的溶剂搅拌到透明就算反应完全了.可三位碘代文献上用的 HPLC 检测.不过我当时就是搞了一个HNMR了事和文献上提供的数据到也出入不大
具体的情况langqishi_2004 战友可以看看 WO9739002
希望对你的工作有所帮助!!!!!
千万不要缺乏自信,搞出是时间的问题,不是你技术含量低。国人创新不行,但是仿制还是很厉害的。
比如国内一些头孢品种,基本上都产业化了。母环也在突破。四代头孢,吡肟国内已经产业化了,而且成本比印度低,匹罗也就差侧链了,当然国内也作出了,匹罗合成很容易,基于他啶的工艺,匹罗也快了,慢是因为还有行保。唑兰的两个侧链我一个朋友也作出了,就差生产了。继续努力吧,我担心的是国家总降价,搞得企业和开发的没饭吃。
【讨论】不同水蛭品种中水蛭素含量的差异。
本人想从天然水蛭中提取天然水蛭素做一系列的药理实验,做之前想知道哪种水蛭中的水蛭素含量高些好买材料,希望大家讨论一下,给点意见,谢谢!
楼上这位朋友你好,活水蛭唾液中含有一种抗凝血的酸性物质水蛭素,系多中氨基酸组成的多肽,但在干燥时已被破坏。所以,你只能找养水蛭的了,因为市场上没有活货。
关于水蛭是体小、条整齐、黑褐色、无杂质者为佳。
但是水蛭素是体大、黑褐色者分泌的多。
DMSO溶剂的回收
本人尝试了多种方法,如冻干,氮气吹等,最好的还是用saphadex-LH20主层析,样品基本不会损失
偶也谈谈:
1.可以加些低沸点易挥发的溶剂带一带DMSO;
2.若样品很珍贵, 尝试使用比较贵的氘代试剂例如: d-acetone, d-methanol, d-acetonitrile.
3. DMSO 的溶解度极大, 蒸发到极小量后才好加石油醚等低极性溶剂让样品 (假设为固体) 沉淀下来.
4.湿毒较大时,可以在60-70度水浴上放置,或用电吹风冷风吹,但是比较费时间.
5.我自己也在做植化,我们经常用DMSO-d6测定NMR以后,样品不好回收时大家都知道DMSO-d6沸点接近200度,很难挥发……
但是如果不急着用(样品),就把样品从样品管转移到干净的玻璃皿里,上面盖上滤纸,防止灰尘落入,不要管它,数日之后就会挥发干净;当然在湿度大的时候,想尽快回收的时候,我就把样品移到干净的玻璃皿里(表面积大),下班前放在水浴上,第二天就可以了(不过要注意水浴锅不要给烧干了,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