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1995漫画结局讨论:毛泽东“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与胡锦涛治水思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1:37:10

人民网首届“党员书评”有奖大赛246号参赛作品

毛泽东“水利是农业的命脉”与胡锦涛治水思路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有感

张丽萍

2011年10月25日14:49    来源:人民网-读书频道     手机看新闻
       在毛主席语录中有20多次提到了农业的问题,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土地面积虽然很大,但是避免不了地大物博的命运。人民是国家的基础,所以人民的温饱关系着国家的兴衰,农业的兴衰又关系着人民的温饱,而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历史上旱灾给我国人民带来过很多灾难。据统计,我国自公元前206年至1949年的2155年间发生过较大的旱灾1056次,平均两年一次。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的严重水旱灾害,造成重大生命财产损失,暴露出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必须大力加强水利建设。

  水利事业从古至今都被给予高度的重视。早在原始社会后期,就有了大禹治水。在夏商周时期,农田水利又有了较大的发展。春秋时楚相孙叔敖修建芍陂;战国时秦国蜀守李冰修建都江堰;水工郑国修建郑国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曹魏兴复了芍陂、茹陂等许多渠堰堤塘。隋唐时开通大运河有利于农田灌溉,唐朝设专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修建了不少水利工程,仅江南兴建和修复的水利工程就大大超过了六朝的总和。五代十国时,兴修水利工程,如安丰塘(南唐)、捍海塘(吴越)。宋朝王安石变法中,颁布《农田水利法》。元朝开凿会通河(山东东平到临清)、通惠河(通州到大都)。明朝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综合介绍我国传统农学成就,建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农学体系,还介绍了欧洲先进的水利技术和工具。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和经济建设,把农业生产放在第一位,开展互助合作,兴修水利,开垦荒地。土地改革以后,引导农民开展互助合作运动,大规模地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改革开放后修建了葛洲坝、三峡等工程。

  世界各国也都在兴修水利工程,但调水工程至2009年就有40几个国家兴修400余项,在这些工程中很多都是调水灌溉。如埃及,全国仅有4%的土地适于耕种,但是它却用它那有限的土地养活了那么多的人,更有新鲜水果蔬菜出口国外。类似的还有美国,以色列等国家。这说明了,各国都重视农业的发展,体现出一个线路:修水利、兴农业、壮名族、强国帮。

  2011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这是新世纪以来中央关注“三农”的第八个“一号文件”。《决定》确立了我国水利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提出要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制度包括:建立用水总量控制制度;建立用水效率控制制度;建立水功能区限制纳污制度;建立水资源管理责任和考核制度。力争通过5年到10年努力,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到2020年,基本建成防洪抗旱减灾体系,基本建成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基本建成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基本建成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

  建党90年的历史,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兴水利、除水害、促发展、惠民生的历史。早在1934年,毛泽东同志就提出“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动员亿万人民群众,整治山河,除害兴利,掀起了大规模群众性治水热潮,初步奠定了我国水利事业发展的基础。改革开放以后,国家明确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水利体制机制发生重大变革,大江大河治理明显加快,水利法治建设迈出重要步伐,水利改革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新世纪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把水资源同粮食、石油一起作为国家的重要战略资源,从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把水利放在更为突出的位置,水利投入大幅度增加,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大规模展开,水利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水利事业全面快速发展,进入了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的新阶段。

  回顾党的90年光辉历程,我们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展望水利事业的美好前景,我们充满必胜的信心和力量。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更加团结和谐的干事氛围,更加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在党的新的伟大征程中不断谱写水利改革发展新篇章,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