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男子风流的诗句:基层医改推新举 让百姓“看得起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9 13:30:05
2011年10月26日 10:08:38 来源: 新华时政
核心提示: “看病贵”一直是百姓反映普遍的突出问题。新一轮医改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新医改实施两年多来,各地按照中央部署,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挤压医药价格水分,扩大医保覆盖面,“看病贵”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一些基层医疗机构也积极探索,切实把群众看病就医的费用负担降了下来,为缓解“看病贵”提供了有价值的借鉴。

这是兖州市中医院服务台(7月26日摄)。病人住院不用先交押金,出院只缴纳自付部分——最近,山东兖州市中医院的“先看病,后交钱”改革引发社会关注。新华社记者 朱峥 摄
北京:医院药房拟试点托管 卖药费有望下降
北京将于近期启动解决“以药养医”现状的大医院改革,拟推出一系列具体政策,包括在各医院减少药品数量,适度提高市民医药费中诊疗价格所占比重,并试点进行医院药房“托管”的举措,以此切断“以药养医”。>>>详细
神木:我国首个全民免费医疗县
神木的全民医保彻底打破了城镇居民、农民的身份界限——农民、城镇居民,干部、职工全部执行同一标准。筹资标准涨到了每人每年400元,但城乡居民个人还是只缴10元钱,其余为各级财政补助,最后是县财政兜底。在神木,人均住院报销比例达到了84.2%。>>>详细
济宁:先看病后交钱 在1-2年内还清即可
医院最怕患者看完病,拍拍屁股走人,不少患者也反感医院在钱不到位的情况下,拒绝治疗。在此尴尬处境下,绝大多数医院都实行先交钱,后看病的预付费就诊模式。但目前在济宁,一种新的就诊措施正在“上演”:患者不用交押金,可先看病,后付费。>>>详细
蓝山:国内首创“十加百”模式 看门诊10元包干
“十加百”是怎么回事?“10+100就是参合农民看门诊10元钱包干,住院100元包干。” 蓝山县卫生局局长吴友忠说。>>>详细
永宁:实施“一元钱看病”政策
“农民有个头疼脑热的小病,到村卫生室看看,拿新农村合作医疗证,看病只收一元钱。”村医周兴民介绍。农民看病花费一元钱,实际上均花费不止一元钱。是“新农合”支付了“一元钱看病”的药品费用。 >>>详细

“看病贵” 贵在哪儿
卫生部部长陈竺指出,“看病贵”有几种:第一是“个人主观感受的‘贵’”。第二是“家庭无力支付的‘贵’”。第三是“社会无法承受的‘贵’”。>>>详细
什么导致“看病贵”
——物价指数长期走高,人们感觉医疗费用上升过快。
——医学技术进步带来的医疗费用增长。
——疾病模式转变引发医疗费用增长。
——政策“双刃剑”。
——医疗服务体系、保障体系和药品生产保障体系不完善,长期存在的体制、机制和结构性矛盾,以及管理的不足和曾经的失误,是群众看病就医问题的主要原因。>>>详细
“看病贵” 如何攻坚
——公立医院改革始终是一道绕不过去的“坎”,是缓解“看病难看病贵”的关键点。
——提高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和保障水平,缩小城乡医疗保障差距。
——加快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
——在保证医疗质量的基础上,控制医疗费用的成本。
——破除“以药养医”机制,最大的难点在于建立新的补偿机制。>>>详细
新医改最后一年面临多重攻坚
盘点医改五项重点工作
盘点医改五项重点工作: 如何让13亿人拥有医疗卫生保证
2011年09月02日 17:36:05 来源: 新华网
中国让13亿人拥有医疗卫生保证
——盘点我国医改五项重点工作
新华网北京9月2日电(记者王茜)从农村和城市社区的缺医少药,到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从部分群众自费就医,到全民医保;从药品价格虚高,到药品合理定价……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在经历了以“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为核心的改革后,终于结束了千百年来城乡居民缺少医疗保障的历史,让中国13亿人享受和拥有了良好的医疗保障。
全民医保:让群众看病有了“兜底网”
在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把全民基本医保作为公共产品向城乡居民提供,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即使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没有完全做到。
近年来,为了加强新农合、城镇居民医保和职工医保三项制度建设,建立全民医保的长效机制,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医疗保障标准、报销比例都进一步提高。各级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将从每人每年120元提高到200元。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70%左右;最高支付限额不低于5万元。
如今,在农村、在基层,过去有病不去看、看不起现象越来越少了。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参保(合)率均稳定提高到90%以上。
同时,我国还进一步扩大门诊统筹实施范围,提高重大疾病保障水平,推行医疗费用即时结算,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提高医保统筹层次。
基本药物制度:让多数基层医疗机构 “两降一升”
为了保证基本药物及时足额、保质保量供应和合理使用,改革医疗机构“以药补医”机制,把虚高的药价降下来,医改提出了一项全新的制度——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目的是要减轻群众基本用药负担,同时促进药品生产流通企业资源的进一步优化和整合。
随着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综合改革的稳步推进,基层看病负担开始减轻,绝大多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出现门诊次均费用下降、住院日均费用下降、门诊人次上升的“两降一升”势头。
据统计,从2009年启动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以来,经过两年时间的努力,截至今年7月底,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实现了在所有的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并实行零差率销售。
基层医改8亿农民的健康保证
基层和农村的医疗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反映最迫切的问题,这项改革直接涉及全国5万多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近140万基层医务人员以及60多万村卫生室和110万村医的利益,还涉及整个药品生产和流通市场相关方利益,更涉及13亿多群众特别是8亿多农民看病就医的切身利益。
基本药物制度从根本上改革了基层医疗机构“以药补医”机制,而由此而引发的采购机制、绩效工资、乡村医生等问题甚至比基本药物制度还复杂。
为了推进这项重要的改革,综合改革的内容涉及了方方面面,建立公益性的管理体制、建立竞争性的用人机制、建立激励性的分配机制、建立规范性的药品采购机制、建立长效性的多渠道补偿机制。
改革的结果是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回归公益性的定位,医务人员回归防病看病的角色,药品回归治病的功能。
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让城乡居民远离疾病
统一建立居民健康档案、妇幼保健、艾滋病的“四免一关怀”、血吸虫病的防治……
为了保障城乡居民获得最基本、最有效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使大家都能享受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最终使老百姓不得病、少得病、晚得病、不得大病。医改提出了要实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让全体城乡居民,无论其性别、年龄、种族、居住地、职业、收入,都能平等的获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目前,9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7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全面开展,城乡居民规范化建档人数达到6.2亿,5400多万名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得到了规范化管理。
上海闵行、四川新津等地以居民电子健康档案为核心,建立医疗卫生机构互联互通的医药信息化管理系统,切实增强了基层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的服务能力和利用率,也有力推动了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综合改革实施。
公立医院改革开始攻坚
公立医院改革事关近期五项重点任务的全面完成乃至医改全局的成败。因此,公立医院改革是今年攻坚克难的主攻方向之一。
公立医院存在的问题,有其历史背景和演化过程,例如药品加成,这项政策是在上个世纪50年代国家财力紧张的背景下实施的,曾对当时缓解卫生资源短缺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随着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外部环境和内部因素均发生了很大变化,原本在计划经济时期没有发生变异的以药补医政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则逐步演化成了一种逐利机制。
这种逐利机制日益削弱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日益危害着人民群众的利益。大处方、滥用抗生素、过度治疗、不合理检查等不规范诊疗行为,以及忽视成本等问题,推高了医疗费用,绷紧了医患关系,长此以往将有损整个中华民族的健康素质,危及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迫切需要通过改革,逐步解决公立医院存在的突出问题。
医改各项任务是紧密相连,环环相扣的,没有公立医院改革的成功,前四项改革的成果也很难得到巩固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