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包加偏旁组词:丘祖生平事迹 QZone Editor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8 23:40:04
丘祖生平事迹  丘祖<处机>生平事迹
       北宋末靖康间,徽钦二帝落陷,流转迁徙至金上京,中原大好河山移社稷于完颜氏。宋高宗南渡之后,建都于临安,仅存半壁残山剩水。而黄河南北,沦陷之后,庐舍为墟,士大夫则星流云散,残存者仕于新朝。在此之际,而突起新的道教。全真教即其中之一。首创其教者,为咸阳王重阳祖师,由秦地终南至齐东昆嵛山等地,传教度徒,弟子众多,享有盛名于后世者,为邱刘谭马郝王孙七人而已,阐扬光大其教者,为邱长春真人。

上 篇

1、昆嵛山拜师学道

邱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山东栖霞县滨都里人也。诞生于金熙宗完颜亶,皇统八年(1148)正月十九日,即宋高宗赵构绍兴十八年,西夏仁宗李仁孝人庆五年,西辽感天后塔不烟、(德宗后)咸清五年,当时中国版图如此。

考栖霞建县,在“金天会中,析登州之牟平、文登置宁海军,后升为州,又置福山、栖霞二县,还登州俱隶山东东路,改京东为山东。……栖霞县,金天会中伪齐刘豫,始即镇置栖霞县,属登州。”○1内中之“镇”即阳疃镇,以镇为栖霞治地,天会是金太宗完颜晟之纪年,金立降虏刘豫傀儡为齐帝,不久即被废弃,故史家称之为伪齐。

查长春真人,未遇王重阳祖师之前,有牟平县唐四仙姑居昆嵛山修道,隐于人迹罕至之处,洁庵而居,深得玄玄之妙。故“初长春真人,年方弱冠,甫入道门,闻姑之名特来师,问修行之要。姑曰:汝毋问吾,异人从西,不久而至,乃汝师也。且道其状貌,重阳祖师果至,关西而来度化。”○2时为金大定六年(1166),真人来访唐四仙姑。王玉阳也访问过其人,答语同上。元翰林国史院编修鞠孝恭撰《寓真资化顺道真人唐四仙姑堂碑》。

长春真人于大定七年(1167)即宋孝宗干道三年,“九月,长春真人,自昆嵛山来谒祖师于全真庵,请为弟子。祖师训名处机,字通密,号长春子,仍赠之以诗。”○3由此确知长春真人谒见祖师之年月,及赐名字号之由来,至于以前名字,仅知丘哥而已,则其它不得其详。

秦志安云,“真人年未弱冠,酷慕玄风,非长生久视之说不道也,非骖鸾跨风之语不咏也。”大定丁亥(1167)春,闻重阳在昆嵛山烟霞洞,竭蹶而往,抠衣请教,重阳见而爱之,与语终夕,玄机契合,故赠之诗云:“细密金鳞戏碧流,能寻香饵会吞钩。被予缓缓收纶线,拽入蓬莱永自由。”先生拜而受之,旦夕亲侍左右,甘洒扫之役,迤逦从师东别海山,南游汴梁。○4祖师知其后大器晚成,故赠之诗,侍随前后,亲自耳提面命。谚语云:“名师出高徒”,诚非虚语。诗见《王重阳全真集》中,卷二,题作《赠丘处机》,诗中“予”作“余”、“纶”作“轮”,二者版本不同,但是与诗大旨无关。大定戊子(1168)年,王重阳才至昆嵛山,非丁亥年。

金源璹撰《终南山神仙重阳子王真人全真教祖碑》云:“登州栖霞县丘哥者,幼亡父母,未尝读书,来礼先生,使掌文翰,自后日记千余字,亦善吟咏。”○5真人文翰所以日进,乃是重阳祖师循循善诱,教导有方所致,但是也需要自己不懈的努力,最后终于学识渊博,文学修养达到高度水平,由真人诗词中,反映这个事实,作到修炼与文化,并行而不悖,独树一帜的境地。

陶宗仪云:丘真人“祖父业农,世称善门。”金皇统戊辰(1148)正月十九日生。生而聪敏,有日者相之曰:“此子当为神仙宗伯。”○6有的文献记载,真人乃是宦家子弟,如果属实,起码到其祖父时,已经衰落了。还是“业农”较为可*些,至于“神仙宗伯”,的确被相者,言证其实了。

再来叙述昆嵛山,《登州府志》宁海州,“大昆嵛山,在州东南四十里。《齐乘》云:嵎夷海岸名山也,秀拔为群山之冠。”仙经云:“姑余山麻姑于此修道上升,余址犹存,因名姑余。后世以姑余、昆嵛声相类,而讹为昆嵛,然今人止名昆嵛,又有小昆嵛与之相连。今考姑余山为昆嵛北峰,麻姑仙迹具在,昆嵛中峰最高名太白顶,一名大悲顶,人跻其巅,虽夏月不胜寒冽,其南瀑水飞注,不减匡庐,其下为无染山,西峰名烟霞以,有洞,名烟霞洞,距洞里许,有神清观,亭舍幽敞,飞泉激湍,银杏树大数围,皆金元间物,子规夜啼,他山所无也,海上七真人,皆修道于此。”○7昆嵛山,在全真教,可以说是第二祖庭,与陕西重阳万寿宫,平分秋色,当之而无愧,其地位之重要可知。而今知者甚少,竟成烟雾消散之地,惜哉!马丹阳真人称为“洞天福地名胜处”。尤其是山有巨石峭壁如削,刻以楷书《道德经》上下卷,这种元代大型摩崖刻经,在道教金石中,是唯一无二,更加弥足珍贵的文物,惜过去金石家未曾著录,近年《中国旅游大全》已有介绍了。在圣经山朝阳洞,道教五祖雕像,洞上混元殿,内雕刻七真,中间王重阳祖师皆为石刻像,全为石筑之殿,至于烟霞洞侧之神清观,今遗址犹存。相信不久将来,会有恢复之日。幸喜旅游事业发达,此昆嵛山成为旅游名胜之地,为研究金元道教学者专家,提供史料,甚至会有亲履其地考察者。

今录王重阳祖师在昆嵛吟咏词多于诗,今录昆嵛山石门庵《渔家傲》云:“入得石门山上住,弟兄手脚无安措。一日三时长厮觑,厨里去,搬柴运水投锅釜。若劝同流疾作,心头一点休教误。我待分明说一句,从开悟,天机不敢轻彰露。”○8由其词睹见重阳祖师,与众弟子,在昆嵛山每日生活情况,跃然纸上。至其它真人,也有题咏昆嵛诗词,则不能尽录。

长春真人,有《望昆嵛》:“旧隐昆嵛地,东南一望嘉。玉峰排海岳,云锦散天花。气郁钟三秀,神清迈九华。时当春雪霁,盈眼白朱砂。”○9近人朱越利考证此诗,在金章宗,时间为1191-----1202年之间,其年代可供参考。

真人还有佚诗《烟霞洞》四首,不妨皆录。其一:“山云勃勃涌惊涛,海水漫漫浸巨鳌。极目下观千万里,扶桑依约见蟠桃。”其二:“白石磷磷绕洞泉,苍松郁郁锁寒烟。碧桃花发朱樱秀,别是人间一洞天。”其三:“海山群山培塿多,姑余高峻出陂陀。太平直与稽天翠,五岳高标未见过。”其四:“海曲山阿洞府低,蓬壶阆苑海东西。仙人玉女时游集,不许桃源过客迷。”真人还撰有《烟霞洞记》:“姑余之西,苍山之东,全道庵者,形势之地也。气象恢弘,峰峦巉绝,大石长松,莫知其数。盖贞佑元年(1213),东牟彭城先生首创也。至大定六年(1166),予自栖霞而来,洎八年(1168)重阳寻至,后因西迈,偶历关中二十余年,重游此地。”○10记有大定六年(1166),“栖霞来归”之语,乃是初次至昆嵛,七年访重阳祖师受至道,居于会真庵,八年(1168)二月末,祖师携马谭丘王四师,游昆嵛山石门口,开烟霞洞居之。由“关中二十年”判断,《烟霞洞诗》和《烟霞洞记》,写于章宗明昌,约在1192--1194年之间,诗四首和记《磻溪集》皆未收录,故录之以补其佚,《记》仅录其中三分之一尔。陈铭珪《长春道教源流》,载有《烟霞洞记》和四诗第一首。长春拜师学道以昆嵛山始,故其地更值得纪念之处,永志不忘。

2、磻溪龙门十三载

真人一生之中,居磻溪、龙门二地时,正是艰苦修炼性命之学,与日俱增,最后获得有成,驰名于当时。欲求事情原委经过,还得从重阳祖师谈起,在大定九年(1169),祖师由山东西返,携丹阳、长真、长生、长春四宗师,十月至汴京(今开封市),'寓王氏旅邸。明年(1170)正月初四日,留遗嘱而仙逝,暂厝于盂宗献之花圃。马丹阳真人率三友入关,至终南重阳祖师原修道之地刘蒋村(今户县祖庵镇),修治墓地并募款。终于大定十二年(1172),迁祖师仙柩西归,安葬于刘蒋村之祖庵。大定十三年(1173),四宗师以报师恩,居丧庐墓尽其孝,善哉!可谓道德之典范。

大定十四年(1174)八月,“丹阳、长真、长生、长春于户县秦渡镇真武庙,月夜共坐,各言其志。丹阳斗贫、长真斗是、长生斗志、长春斗闲,翌日乃别。丹阳刘蒋居环,长真居洛阳朝元宫,长生居洛阳土地庙,长春西入磻溪,事见《金玉集》。”○11以上是真人入磻溪确切年代,踏入山清水秀之地,也是艰苦生活之开始。

磻溪其名由来已久,属凤翔府宝鸡县所辖之区。宝鸡县,秦时为陈仓县,历代屡有变动,唐至德初(756)改为宝鸡县,沿袭至今。磻溪乃是周代开国元勋姜尚垂钓之处,尊之为师尚父,溪侧有太公庙。周文王访姜尚的故事,过去年代,男女老少,皆熟知其人,因为有诗人、小说、戏剧、评书等广泛流传,成了家喻户晓,成语有“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到现在还经常引用,真人也有吟咏太公庙的诗,见《磻溪集》中。磻溪,一名璜河。

《长春真人本行碑》云:“师乃入磻溪穴居,日乞一食,行则一蓑,虽箪瓢不置也,人谓之蓑衣先生,昼夜不寐者六年。”○12度着艰苦生活,行他人所不能行之事,而依然故我,不忘磨性修命之学,非有大澈大悟的人,难以达到此种境界。

真人有《无俗念》蓑衣词:“深溪古岸,到秋来莎密,茸茸无极。拣择修纤归洞府,虚落晴天吹炙。两束丝干,千修绳救,不假良工织,闲轩亲自结成,渔父装饰。 时伴樵牧,嬉游青山绿水,带雨和烟适。妙绝堪珍幽境晚,披雪冲开芦荻。我本忘名,人皆易号,唤作蓑衣客(磻溪皆呼蓑衣先生),他年功满化云,天上无迹。” ○13芸芸众生,所追求是奢侈生活,得到欲望的满足,而修道人恰恰相反,追求精神上悠然自得其乐,不为物欲所羁,故真人用《无俗念》词牌,道出自己的心声,可以说是取向不同,则价值观的差异。修道人还有一事,要超脱生死,是否可能?可以“闲坐说玄宗。”

又有《满庭芳》述怀:“漂泊形骸,颠狂纵迹,状同不系之舟。逍遥终日,食饱恣遨游。任使高官重禄,金鱼袋,肥马轻裘。争知道,庄周梦蝶,蝴蝶梦庄周。休休吾省也,贪财恋色,多病多忧。且麻袍,葛屦闲度春秋。逐疃巡村过处,儿童尽,呼饭相留。深知我,南柯梦断,心上别无求。”○14人生多重高官厚禄,美女金钱所惑,迷失了自己,迷失了自己本性。古往今来,能有几人跳出此牢笼,要做到人取我弃,绝非是一种容易的事,唯有大智慧的人,寻找自我本性。古诗有云:“一片白云横谷口,几多归鸟尽迷巢。”人生可以作如此观。

姬志真云:“戢迹磻溪,箪瓢不置,蓑笠随身,物我俱忘,心宇太定,六年而造妙。以至出处语默,动容周旋,无非道用,玄关启钥,天府开扃,知藏充盈,辞源浩瀚,一言之出,人竞诵之。闻其风者,梯山航海以来观,游其门者,步武抠衣而上问,声名籍甚,山斗具瞻。”○15后学姬志真叙述真人磻溪六载,长年累月修至道,超然物外,深得道家养生之奥妙。真人之名不径而走,其文瀚亦深受众人喜爱,尚道者盈其门庭不绝,尊崇如太山北斗,可以说磻溪六年,给以最高的评价。

再看地方志乘记载磻溪,康熙间《陕西通志》云:磻溪有“启灵观,在县东南六十里,长春真人避暑之所。混元洞,在县东七十里,长春真人炼魔处。成道宫,在县东南六十里,金大定年建,丘处机修道之处。”○16混元洞在磨性山。成道宫,原名长春观改磻溪观,后奉诏改名磻溪宫,在元代是宝鸡县最大的道宫。有元代八面《道德经幢》、《重修磻溪长春观记》、《重修磻溪长春成道宫记》,以及元代《圣旨碑》等,为历代金石家所重视,其宫遭兵燹之厄,所遗留之碑,在一个学校内,依然屹立无恙。

乾隆《宝鸡县志》记载:“清风台,县东南六十里,磻溪宫右,邱长春真人所筑。上有邱真祠,有卧牛石,异柏一株,一本三种,枝干皆纽,传为邱真人所植。东崖有矮柏,枝垂而不朽,云:邱真人夕阳曝衲树。”又有明正统间,吕革撰《清风亭碑记》云:“访神仙之遗迹,左萧史凤凰之台,右王乔烟霞之洞,前尚父之钓溪,后刘纲之仙岭,乃虢之上游,遂遁旷谷筑一台。西倚飞云之壁,东临漱玉之溪,北跨渭滨,南依山色,中引清风,故曰清风台。”○17元碑收入陈垣撰《道家金石略》中,而 吕革之《碑记》未收,故引《碑》文片段,筑此台时,选基顾及附近山水风光佳处,左右前后有历史古迹,说明真人博学,其它方面皆有心得。可见修道之人,并不废其地方典籍。

孔宗孔咏《磻溪古宫》:“古宫花木不曾秋,溪水穿云处一流。画阁层楼羽士去,残经断碣真人留。空廊鸟啄橙花发,响殿中缘叶中稠。日暮溪边闲曳杖,九天未胜此中游。”○18诗中楼阁空存的羽士去,给人一种凄凉景象,已非鼎盛时期的《磻溪宫》,仅使后人凭吊,缅怀真人而已。内中“残经”,指元大德三年(1299)《道德经幢》,因年久风雨剥蚀,有些字已泯灭无存。

真人所撰《磻溪集》中,在磻溪时期,诗和词创作最多,其它各处是难以望其项背。于大定二十年(1180),离开磻溪,迁徙至陇州龙门洞居住,依然贞松为志,岁寒为心乐其静。

陇州春秋时秦国之地,正式名为陇州时西魏时期,因陇山命为州名。陇山,即陇坻,一名陇阪,一名小陇山,一名鹦鹉山。

《明一统志》云:“龙门洞,在陇州西北一百五十里。元至元中,有王道明作洞记,其旁有日月洞,相传汉娄景尝居之。”○19康熙间《陇州志》记载:“陇山在州西北六十里,山有龙门洞,乃是汉娄景栖真之所。有千岩竞秀,万壑争流之致,为关中山水奇观,春正月远近朝山者较胜。”○20明邑人阎仲实咏《龙门洞》:“遥看仙景郁葱葱,洞有神仙水有龙。只恨采芝人不见,桃花泛水满溪红。”○21《明一统志》龙门洞之里数,与《陕西通志》、《凤翔府志》、《陇州志》有所出入,后三志均作六十里,六十里为正确。

真人“复隐陇州龙门山,苦行如磻溪时,远方学者咸依之。”○22真人在龙门洞时,依旧作诗填词,论数量虽不如磻溪时多,但是也很可观。真人咏《山居》诗:“龙门峡水净滔滔,南激朱崖雪浪高。万壑泉源争涌凑,千岩石壁竟呼号。周流截断冬尘境,宛转翻开白玉膏。胜境无穷言不尽,临风时顾一挥毫。”○23还有《景福山居》诗:“景福淹沉人事少,龙门闲澹虎溪清。时闻结果加咤语,似听钩□格磔声。(山间一种红鸡作结果加咤声,入山樵采者戏语以雪妥也,下去转之钩□格磔鹧鸪声也。)○24真人在性命修持之暇,并不忘情文学这块园地,何况所居之地,是千岩竞秀,万壑争流,山鸟悦耳的地方,自然引起诗兴,提笔挥毫,抒情写出自己的心声,龙门洞、景福山,又是七载久居之处呢。

景福山,在州西北六十里,有凤爪、朝元、定心三峰。在宫观中,有玉皇阁,在龙门洞下,混元宫,景福山顶。

马魁选撰《龙门洞记》云:“元大帅马妙信,景慕玄风,大修其山宫殿楼阁。虽年久毁废,犹有洞前连山,碑并悬崖‘全真’镌字在焉,迄今数百载,代为修葺,尚仍旧观,自明季遭乱,凋残更甚。”○25至悬崖镌字应为“全真岩”三字,今依然还在。清知州罗彰彝撰有《景福山云溪宫常住香火碑记》、《龙门洞常住碑记》,惜《陇州志》未录元明之碑。近年权力辅先生有《龙门洞资料汇编》中,刊载元明之碑,因书是内部出版,没有公开发行,社会买不到此书,甚是遗憾,不能参考。

在大定二十二年(1182)四月,真人由龙门洞,返回刘蒋村祖庭,事之起因,是二十一年(1181)冬,官中牒事发,所以马丹阳真人东归,故以关中教事付与真人,但是真人也在牒名单之中,真人居住不久,不得不返回陇山。真人有《复归陇山》诗:“鹤性还山好,云峰当夏奇。避风权过海,得雨不留池。”○26真是平地风波起事端,丹阳真人委托教事于真人而东归,但是真人也无能为力,只能够回居旧处,此诗反映了当时心情。七载之中还是勤行苦修,不减磻溪时候.

大定二十六年(1186)之冬季,被京兆夹谷公之礼请,终于返回终南祖庭。“师既至,构祖堂轮奂,余悉称是,诸方谓之祖庵,玄风愈振。”○27真人回到祖庭,而是动工土木,得到大家好评,特别是玄风大振,异于磻溪、龙门。

真人有《答京兆统军夹谷龙虎书召》诗:“休休道者方归去,赫赫王侯又到来。自愧心中无道术,空教外迹播尘埃。”○28夹谷龙虎即夹谷清臣,桓笃人。任过山东横海军节度使,兼博州防御使,任陕西路统军使,兼京兆府事,大定二十六年(1186)改西京留守。另有一诗题为《西京留守夹谷清神索》,《磻溪集》中,计三首,即为此人而作。《金史•夹谷清臣》有传。真人居住关中多年,追求信奉理论和境界,正如真人自己所言:“心如山不动,气似海常潮。”“有动缘无动,无为即有为。”取得造诣,可以说探玄赜奥,道成德就,潜藏待时,弘扬道教。
奉诏至燕谒世宗

真人由终南祖庭,奉诏至中都,时在世宗完颜雍大定二十八年(1188即南宋孝宗淳熙十五年)二月。“奉召至阙下,十一日,圣旨:令主万春节醮,蒙赐巾袍。四月,敕居宫庵。五月十八日,召见于长松岛。七月应制,进词五首。中秋得旨,还终南山。”○29以上是世宗接见真人的概况,至于详细具体内容,则须要逐步补充和论证。

世宗首次接见,约在二月二十日前后,则“请问至道,师以寡欲修身之要,保民治国之本对,上嘉纳之,蒙赐巾冠袍系,敕馆于天长观。”○30真人乃据文化传统,先修身后治国的原则,并得到世宗的嘉赏。天长观,即今之北京白云观。

越“十一日,命主万春节醮事,奉旨:令有司就城北修庵,塑纯阳、重阳、丹阳三师像,彩绘供具,靡不精备。”○31所谓万春节,是世宗之诞辰,捧觞祝寿者来聚,并有使臣来贺于庆和殿,奉宴群臣于神龙殿,是祝寿大型宴会,时在三月初一日,祝寿之日,举行万春节醮,主持人是真人,醮时为高功。

在万春节前,已经大动土木建庵,至四月初一日,已竣工,故有敕居宫庵,“以中旨,住持全真堂,仍御书篆额。”○32庵成命名全真堂,真人迁徙居于此堂,世宗亲笔书额,这是对于真人表示尊敬,其堂在万宁宫之北。《折津志辑佚》,有“京城北有离宫,有大宁宫,大定十九年(1179)建,后更为寿宁,又更为寿安。明昌二年(1191),更为万宁宫。”○33全真堂距离万宁宫,恐怕不会太远。

五月十八日,世宗召见于长松岛,与真人对话,问以延生之理,师对曰:“惜精全神,修身之要,恭已无为,治天下之本。富贵骄淫,人情所常,当兢兢业业,以自防耳!诚能久而行之,去仙道不远,诞诡幻怪,非所闻也,上善其言。”○34真人所答,皆是人所熟知之事,关键是怎样选择和实践,语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这个道理。

这次召见是在长松岛,从位置上看,是万宁宫之西,可能是今之北海公园,太液池*北边部分,长松岛建筑元代已毁。耶律铸题咏《登燕都长松岛故基》诗:“缥缈笙歌拂紫霄,水晶宫殿荫兰皋。势倾苍海风云动,秀出中天气象高。可是浪悬秦照胆,不知谁玩汉吃毛.流莺似说伤心(一作当时)事,啼编宫前野小桃。”○35查了北京不少掌故文献,没有能够寻到长松岛在何处,只好留待异日再作补充。

在“秋七月十日,再召见,剖析天人之理,演明道德之宗,甚惬上意,应制:《献瑶台第一层》曰:‘宝运龙飞当四海,群仙降迹时。万机多暇,三灵协赞,不动枪旗。玉楼金殿广间,月台风榭临池。静无为,泛采舟鸣棹,凉箪枰棋。 深帷前王创业,太平难遇。道难期会,逢天佑遐荒入贡,玄教开迷。坐朝垂听,暇伴赤松谈论,希夷胜驱驰,向人间一度,天外空归。’上览之大悦,薄暮言归。翌日,遣中使,赐桃一盘,先生不食茶果,已十有余年,以其圣恩过厚,强餐一枚。”○39当时进词有五,今仅存其一,而五词《磻溪集》中,皆未曾收录,存者更加弥足珍贵,幸哉!

真人还有《进呈世宗皇帝》诗:“九重天子人间贵,十极仙灵象外尊,试问一方终日守,何如万里实时奔。”○37此诗可以作于是月,供参考。

八月“至中秋得旨还山,仍赐钱十万,表而辞之。”○38即返终南祖庭,同时得旨还山,还有玉阳真人返回山东。世宗赏赐之钱,真人谢绝不取,乃修道人不被金'钱所惑,当行本色。

当时真人离开中都,有《出都》诗:“乍出皇都外,高吟野兴驰。开笼鹦鹉俊,展翼凤凰奇。白马翩翩骤,青山隐隐移。长安一片月,指日到无疑。”○39可以说寄旅京城如牢笼,离去如同海阔天空任翱翔,当时心态可作如此观。

但是真人还是谢世祖知遇之厚,世宗逝世之后,故有《世宗挽词》一首并引,“臣处机,以大定戊申(1188)春二月,自终南召赴阙下,蒙赐以巾冠衫系,待诏于天长观。越十有一日,旨令处机作高功法师,主万春节醮事。夏四月朔,徙居城北官庵。越二日己巳,奉圣旨:塑纯阳、重阳、丹阳三师像于官庵,彩绘供具,靡不精备。后五月十八日,召见于长松岛。秋七月十日,再召见,剖析天人之理,颇惬宸衷,薄暮言归。翌日,迨中使,赐桃一盘。处机不食茶果,十有余年,过荷圣恩,即嗂一枚。中秋,以他事得旨,许放还山,仍赐钱十万,表而辞之。逮己酉岁(1189)春,途经陕州,遂承哀诏时也。风尘鸿洞,天气苍黄,士庶官僚,尽皆素服。处机虽道修方外,身处世间,重念皇恩,宁不有感,谨缀挽词一首,用表诚恳云:‘哀诏从天降,悲风到陕来。黄河卷霜雪,白日翳尘埃。自念长松晚,天恩再诏回。金盘赐桃食,厚德实伤哀。’”○40真人归途经陕州(今陕县),世宗噩耗传来。实时写以《挽诗》,虽然修方外之人,并不忘情世宗知遇之恩,诗见于诚恳,是诗写于二月无疑。

世宗名完颜雍,原名鸟禄。太祖宗颜旻之孙,先即位于东京(今辽阳市),海陵(完颜亮)被弑,乃入燕京。于大定二十九年(1189)正月初二日,“上崩于福安殿,寿六十七,皇太孙即皇帝位。己亥,殡于太安殿。三月辛卯朔,上尊谥曰:光天兴运文德武功圣明仁孝皇帝,庙号世宗。四月乙酉,葬兴陵。”○41在金朝皇帝中,享国祚最久的一位,皇太孙指章宗完颜璟。

还有一事与金章宗有关,那就是在太和七年(1207)春,元妃施《道经》二藏,一驿送栖霞太虚观,一驿送圣水玉虚观。○42太虚观乃是真人祖宅建观,圣水玉虚观是玉阳体玄太师,故居之地为观。

元妃与全真教渊源,有必要加以叙述。“元妃李氏、师儿、其家有罪,没入宫籍。监父湘、母王盼儿皆微*。大定末,以监户女子入宫。……进封元妃。”○43因为师儿色美,尤擅知文,甚得章宗宠幸。章宗无子嗣,故遣玉阳体玄大师,体玄大师是章宗敕赐。至亳州太清宫祈嗣,还有大臣完颜匡。太和二年(1202)八月,生皇子忒邻,李妃所生,封为葛王。后二年葛王有疾,玉阳体玄大师,再次至太清宫作普天醮,结果未能挽回葛王生命,还是夭折。元妃施《道藏》与上事有关,笃信全真教。玉阳体玄大师,多次谒世宗、章宗,在七真中,只有真人和玉阳体玄大师,与金皇帝有联系。章宗逝世后,卫绍王完颜永济即位,在大安元年(1209)四月,元她和承御贾氏,并被诛戮。宣宗完颜珣即位,李、贾二人,才得以昭雪其冤。

大定二十八(1188),“冬、盘桓山阳,创苏之资福,修武之清真,孟州之岳云,又增置洛阳云溪之地。二十九年(1189)二月,西还祖庭,大建琳宇。”○44真人回归途中,留滞黄河两岸数县,创建宫观,回到祖庭之后,依旧“大建琳宇”。所以明昌二年(1191),东归故里后,又忙于大兴土木,前之工程沿续,另至一地不同罢了。

4、栖霞兴建太虚观

真人四十四岁,由终南刘蒋村祖庭,返回栖霞故居滨都里,时为章宗完颜璟明昌二年(1191)十月。不久在祖宅开始土木,“修建坛宇,比及戊辰岁(1208太和八年,南宋宁宗嘉定元年,元太祖三年),道价鸿起,名满四方,天子嘉之,敕赐为太虚观。仍加赐《玄都宝藏》六千余卷,以为常住。”○45太虚观正式先要规划和材料之准备,约在明昌四年(1193)开始动工,由观的梁上题签而知,此观历有变动,一名太虚宫,一名滨都观,又名滨都宫。

《齐乘》云:“滨都观,栖霞县北五里,丘长春祖宫。”○46此书是山东现存最早的一部地方志乘。《大明一统志》云:“太虚宫,在栖霞县北一十里,即元丘处机,得道之所。”○47《齐乘》作五里,而《大明一统志》,为十里,前者有误,后者为正确。康熙间《登州府志》云:“太虚宫,在县北五里,金明昌五年(1194)建,一名滨都宫,即元丘处机,得道之处。”○48此观主殿供奉三清,三清殿后为玉皇殿,又有丘祖殿,丘祖殿旁侧为三仙祠等建筑,此观雕梁画栋,气象雄伟,为东方道教宫观之冠,驰名于后世。

至晚清时犹存其金代建筑群,有“滨都宫梁签为证,口毅谷大将军,元帅左监军、宁海州刺史、功德主姜思聪。”按丘真人《年谱》金明昌二年,归栖霞修太虚宫,即滨都宫。查《宁海州志》,姜思聪,牟平人,姜房次子,以父功袭封昭毅大将军、元帅左监军,宁海州刺史。“签”故金物也。历六百八十五年,虽庙宇剥落,碑碣残毁,施修姓氏缺如,而“签”独完好,惟首阙“昭”字,殆不欲没当年功德,亦藉以隐示,后人重修之兆,与命工镌刻,并识数语,以备考证云,如皋黄丽中跋。○48跋文有“六百八十五年”,以光绪五年(1879)上溯,恰好是金明昌五年(1194)之数。梁签在木结构建筑中皆有之,大梁上题字,有题名者和年月日,上梁之日,还要举行隆重的仪式。至于姜思聪功德主除见上官职外,还有兼知军事、护军,天水郡开国侯。黄丽中,江苏如皋县人,光绪初任栖霞县知县。

明邑人郝晋《游滨都宫》诗:“秋半携筇游,拂罗入贝阙。枫丹缀晚霞,竹瘦生凉月。鸟向树头鸣,山从云外发。玉池吊遗迹,沧桑何飘忽。羽客方谈玄,隔林村火没。”○50郝晋,崇祯元年(1628)进士,初授庶吉士,后擢御史官职,题诗其处数首,今录其一。

清邑人郝懿行《太虚宫怀丘长春先生遗迹》诗:“滨都旧里半荒烟,遗构嵬嵬五百年.画栋雕甍元制度,方巾阔秀古神仙。持身大节追三聘,悟主微言祖七篇(先生对元世祖云:欲得长生,在清心寡欲,一天下不嗜杀人)。为问黄冠谈道客,先生衣钵几人传。”又有《太虚宫古桧俗名铁树》云:“故宫零落树犹存,为问何年植小园。孤干杈芽酣雨雪,一枝苍翠出金元。苔痕若叶形逾古,铁色凌霜气不温。我为长春真赏在,时来此地访仙根。”(51)前注注中“元世祖”应作元太祖为妥,“元制度”应作“金制度”较实,郝懿行还有《铁树篇记》,则不录。郝懿行,字恂九,号兰皋,嘉庆四年(1799)进士,官户部主事,学识渊博,尤精于训诂之学,注疏甚富,有《晒书堂文集》。夫人王照圆,字婉佺,福山县人,有《神仙传校注》等书,夫妇二人著作流传于世。

仙源泉,“在县北十五里,元邱处机修道观,募南方大木,辄投水中,悉从源浮出。”○52《栖霞县志》云:“仙井,北十五里,邱长春修炼时所凿,相传长春修道观,募南方大木,随得辄投水中,悉从此井涌出。”○53《登州府志》作“泉”,《栖霞县志》为“井”,字则有异,实质则相同。 ,

真人有《筏木达胶东》诗:“修殿乏材,令工师伐木,海北至滨阻风,殆十余日。秋八月九日,方西南风伐木乘之,始达胶东。日落金风顺,潮平伐木开。云帆争岸急,晓日映天来。海北虽多难,胶东幸少灾。不忧成大厦,已见得良材。”○54以真人序和诗,并无有木以井出之事,乃是后人神其事而已。此诗无诗题,今人朱越利先生之标题,故此声明。真人还有《段生放伐值水涨漂没空身还归止诗》未录。

而《栖霞县志》云:有《长春仙井遗址碑》,“井为栖霞八景之一,按《神仙传》,邱真人建立宫殿,募木江南,得即投水,悉从井涌出,谓之木井,相传在殿之东北隅,环井植柏四株。因续修邑志,考证古迹,拟为淘浚,遍搜无踪,盖淹没非一日。意者仙迹不世出,显晦亦有时,与爰就其地立石,以志庶松风草露间,犹可想当年神异云,大清光绪五年八月,如皋黄丽中识。”○55录此以备后人寻找挖掘,异日显于此。文中《神仙传》,乃是《历世真仙体道通鉴》。

闺秀古越岑淑仪《长春仙井》诗:“长春遗迹在栖霞,晓汲清泉井有华。好把身心都伐洗,白云深处访仙家。”○56题咏《仙井诗》较多,皆为士大夫之作,而闺秀寥寥。此诗不逊男子,惜邑志中无记载会稽何县之人。

还有“迎仙桥,在北门外,以近滨都宫故名”。“公山,在县北十五里,山之阳有《云庵》邱长春丹室也。其诗云:公山隐隐插苍穹,宫压公山第一峰。”“摸钱穴,北十五里,公山庵下,邱长春童时修炼于此,以金钱投石下,至夜摸之,不得不止。”“古柏二举并列,太虚宫后,无皮枝若枯,历久不朽。其东株存皮少许,仅此生叶,相传柏为长春手植。”○56以上四处到滨都宫时,可以凭吊遗迹。

邱真人庵,“在公山之巅,庵有石像,祈雨祀焉。咸丰十一年(1861),同治六年(1867)捻匪两次东窜,显灵退贼。据实奏明,敕封绥静真人。丘祖庙在滨都宫西,火毁待修。”明何思鳌《谒长春像》诗:“长春不可见,遗像挹清挥。雾谷椒园密,松门麈尾辉。苍茵敷石座,山鸟厌人飞。忽作千年想,缅怀丁令威。”○58邱祖殿和真人庵皆有像,此诗似指真人庵。何思鳌,安徽桐城县人,万历十九年(1591),任栖霞县知县。明清两朝题《滨都宫》等诗很多,如有幸趣,可查康熙十一年(1672)至光绪五年(1879),四种《栖霞县志》。

真人考、*墓,在滨都宫右侧,真人撰《满庭芳》词:“余因求道,西留关中十五余年,闻乡中善士,为葵先考、*,不胜感激,遂成小词寄谢云:‘幼稚抛家,孤贫乐道,纵心物外飘蓬。故山坟垄,时节罢修崇。幸谢乡豪并力,穿新圹,起塔重重。遗骸并,同区攻葬,迁人大茔中。人从关外至,皆言盛德,悉报微躬。耳闻言,心下感念无穷。自恨无由报德,弘加志,笃进玄功。深回向,虔心道友。各各少灾凶。”○59此《满庭芳》词,镌石于滨都宫殿壁,但不知此词壁刻,是否真人手书?

还有咏《平山堂》(四首栖霞太虚观也),云:“年年三伏上平山,山上游人绝往还。目视青霄云淡淡,身横碧落性闲闲。孤高迥出林峦表,旷塑殊非海岱间。白日红尘车马客,谁能到此一凭栏。”○60诗四首,仅录其诗之首章。还有属于滨都宫的数首,不能尽录。

金石中,有元翰林学士王之纲撰《长春真人道行之铭碑》、《元太祖征丘真人制碑》,还有真人门徒《清虚纯德辅教真人祠堂记》,登州学正王端撰。时间是至元二十八年(1291)。
  5、石刻墨宝留遗迹

真人在黄河流域,留下墨宝石刻不少,虽然屡经战乱和人为破坏,还是保存些下来。为了提供探幽寻胜者,以及景仰真人书法艺术,嘉以欣赏,不烦以篇幅简介。

乾隆《怀庆府志》,有《刘海蟾入道歌》,碑为楷书,长春子书。“余缘太岁生燕地,忆昔三光分秀气。 角园明霜雪心,十六早登科甲第。纡朱怀紫金章贵,各各绮罗轻挂体。如今位极掌丝纶,忽忆从前春一寝。昨霄家宴至三更,儿女夫人并侍婢。被余佯醉拨怀盘,击碎珊瑚真玉器。儿女嫌,夫人恶,忘了从前衣饮乐。来朝朝退怒犹存,些儿小过无推托。因此事,方顿悟,前有轮回难救渡。退官纳印弃荣华,慷慨身心求出路。”○64《修武县志》记载与《府志》基本一致,《碑》在修武县,七贤乡马坊村真清观,《碑》阴大安元年(1209)《真清观牒》。余认为《入道歌》可能在真人离别燕都后,返回终南祖庭,经过此地,创立真清观所书。金时名“真清”,元代元好问撰《清真观碑》,明邑人李濂撰记,亦作“清真”。清真观,又名海蟾宫。刘海蟾,石操,字宗成,号海蟾子,河北燕山人。五代刘守光之相,全真教尊之为北五祖之一。

《道家金石略》,有《昆嵛山马真人琴曲归山操碑》,正书、栖霞丘处机书:“能无为兮无不为,能无知兮无不知,知此道兮谁不为,为此道兮谁复知。风萧萧兮木叶飞,声嗷嗷兮雁南归。嗟人世兮日月催,老欲死兮犹贪痴。嗟(伤)人世兮魂欲飞,伤(嗟)人世兮心欲摧,难可了兮人间非,指青山兮当早归。青山夜兮明月飞,青山晓兮明月归,饥餐霞兮渴饮溪,与世隔兮人不知。无乎知兮无乎为,此心灭兮那复疑,天庭忽有双华飞,登山宫兮游紫微。”○62碑刻于大定戊申(1188)年孟冬望日,有定海军节度副使、东平吴似之跋文,皇女宿国公主、附马都尉唐括元立石,胡祥刊,跋文未曾录,特此声明。马丹阳《洞玄金玉集》卷六收有此操,个别字与碑文异,括号乃是《集》之字。马丹阳,名钰,字玄宝,号丹阳子,初名从义,字宜甫,山东宁海州人。昆嵛见前。

《道士谷山春日登览》,正书:“淡荡春风暖,喧和晓日迟。褰裳登诘屈,绝顶玩幽奇。北海洪涛阔,南山大泽危。东峰(风)青鸟下,西岭白云垂。眼界空蒙极,烟光缥缈随。精神何洒落,道德自扶持。仿佛丹霄外,参差碧汉涯。那须(烦)采芝术,直赴上仙期。”○63太和丁卯(1207)中秋后刊,长春子书。用《磻溪集》校勘石碑,用括号者,是《集》中之字。《磻溪集》题为《登道士谷山》,《太安县志》,道士谷山。

崂山太平宫,有真人吟咏,有“东莱即墨之牢山,三围大海,背负(或作俯)群(平)川,巨石巍峨,群峰峭拨,真洞天福地,一方之胜境也。然僻于海曲,举世鲜闻,其名亦不佳。余自昌明醮罢,抵于王城永真观,南望烟霭之间,隐隐而见。道众相邀,迁延数日而方屈,遂闲吟二十首,易鳌(謷)山,因(清)畅道风云耳。栖霞长春子书。”

1、“卓牵鳌山出海隅,霏微灵秀满天衢,群峰削蜡几千仞,乱石穿空一万株。2、道祖二宫南镇海(谓上清宫太清宫也),王明三崮北当途(谓太平兴国观道南也),是知物外仙游境,不向人间作画图 (一) 。3、初见山色有无时,十日迁延尚未知,咫尺洞天行不到,空余吟咏满囊诗 (二) 。4、浮烟积翠远口山城,迭障层峦族画屏,造物见标东枕海,云舒霞卷日冥冥 (三。)5、三围大海一平田,下镇金鳌上接天,日夜潮头风辊雪,彩霞深处有飞仙 (四) 。9、松岩郁崛瑞烟轻,洞府深沉气象清,怪石乱峰谁变化,亘初开辟自天成 (五) 。8、重岗复岭势崔嵬,照眼云山翠作堆,路转山腰三百曲,行人一步一徘徊 (六) 。6、佳山福地隐仙灵,万壑千岩锁洞庭,造化不教当大路,为嫌人世苦膻腥 (七) 。7、牢山木即是鳌山,大海中心不可攀,上帝欲今(令)修道果,故移仙迹进人间 (八) 。10、因持翰墨写形容,陟彼高岗二十重,南出巨平千万迭,一层崖上一层峰 (九) 。16、修真恰(却)似上山劳,脚脚难移步步高,若不志心生退怠,直趋天上摘蟠桃 (十) 。17、白发苍颜未了仙,游山玩水且留连,不嫌天上多官府,只恐人间有俗缘 (十一) 。18、修真野容(客)非才子,行到山(鳌)间(山)亦有诗,只欲洞天观晓(海)日,不劳云雨待清词 (十二) 。11、四更山吐月犹斜,直上东峰看晓霞,日色丽天明照海,金光射目眼犹花 (十三) 。19、鳌山三面海浮空,日出扶桑照海红,浩渺碧波千万里,尽成金色满山东 (十四)。12、天柱(峰也)巍峨独见标,上穿云雾入青霄,不知日月星辰谢,但觉阴阳气候调(十五)。13、洞有佳名号白龙(洞也),不知何代隐仙纵,至今万古人更变,犹自嵌岩对老松(十六)。14、洞府(有)仙名唤老君(洞也),神清气爽独超群,凭高俯视临沧海,守静安闲对白云 (十七) 。15、华盖真人(宋太祖时得道者也)上碧霄,道山从此蔚(郁)清标,至今绝壁幽岩下,尚有群仙听海潮 (十八) 。20、山川都(皆)属道生涯,万象轰罗共一家,不是圣贤潜制御,安(干)能(坤)天(那)地(得)久光华 (十九) 。21、可叹巍巍造物功,山河大地立虚空,八荒四海知多少,尽在含元一气中 (二十) 。泰和戊辰(1208)三月,栖岩洞主柴悟真刊石,野人王志心、刘志宽。凡是有括号者,皆是根据《磻溪集》中注,摩崖石刻与《磻溪集》次序微异,以数学字代表《集》,石刻序与《集》中序,皆作二十首,实际两者均为二十一首。此摩崖诗,是长春观惠兴德道长,由崂山太平宫摩崖抄录的,故用《磻溪集》校勘。

明陈沂《劳山记》云:鹤山“夹石而上,一道宫通真庵,后有洞,洞旁石室,道人丘长春书‘鹤山洞’镵于上。”北峰,有石洞,额大书“明霞洞”,大安辛未(1211)题。上清宫旁有“朝”",“迎仙”二桥,桥侧巨石,镵诗十绝,亦丘长春书,字画端整。天门山,“高数仞,两楹相峙,上逼云际,下瞰沧海,有丘长春大书‘南天门’三字。”○64陈沂,金陵人,山东提学。

上清宫诗十首在巨石上,1、“烟岚初别上清宫,晓色依稀路径通,才到下方人未食,坐观山海一蒙鸿。……10、道力神功不可言,生成万化独超然,大山海岳知轻重,没底空浮万万年。”上清宫诗十首与《磻溪集》卷二,序次文字完全一致,仅录其中一与十两首,其余舍弃,诗作于大安元年(1209),诗依然屹立于石上。承蒙崂山郭德宝炼师抄录。

《长春子梨花诗词:无俗念》石刻,在掖县,词云:“春游浩荡是年年,寒食梨花时节。白锦无纹,香烂漫,玉树琼葩堆雪。静夜沉沉,浮光霭霭,冷浸溶溶月。人间天上,烂银霞照通彻。 浑似姑射真人,天姿灵秀,意气舒高洁。万化参差谁通道,不与群芳同列。浩气精英,仙才卓荦,下土难分别.。瑶台归去,洞天方看清绝。”《武官梨花》诗:“白帝离金阙,苍龙下玉京,地神开要妙,天质赋清英。色贯银蟾媚,香浮宝殿清,参差千万树,皎洁二三更。艳杏无光彩,妖桃陪下情,梅花先自匿,柳絮敢相轻。最好和风暖,龙佳丽日晴,游人期放旷,羽客贺升平。未许尘埃染,常资雨露荣,郭西传旧迹,山北耀新声。烂漫莺穿喜,扶疏鹊踏惊,珠宫当户牖,芝室近檐楹。绰约姑山秀,依稀华岳精,会看年谷熟,曾济法桥成。”○65真人《无俗念》词,在碑阳,而《武官梨花》诗,在碑阴,而词《磻溪集》未收录,是佚词,而诗在《集》中卷三。
《河内县志》,有《长春真人清天歌》,正书,歌云:“1、清(青)天莫起浮云障,云起青天遮万象,万象轰罗镇百邪,光明不显邪魔王。2、我初开廓天地清,万户千门歌太平,有时一片浮(黑)云起,九窍百骸俱不宁。3、是以长教慧风烈,三界十方飘口(荡)彻,云散虚空体自真,自然现出家家月。4、月下方堪把笛吹,口(一)声响亮口(镇)华夷,惊起东方口(玉)童子,倒骑白鹿如星驰。5、逡巡别转一般乐,也非笙兮也非角,三尺云璈十二徽,历劫年中混元断。6、玉韵琅琅绝郑音,轻清编贯口(达)人心,我从一得鬼神口(辅),入地上口(天)超今古。7、纵口(横)自在无拘束,心不食荣身不辱,闲唱壶中的云歌,静调世口(外)阳春曲。8、吾家此曲皆自然,管无孔兮琴口(无)口(弦),口(得)口(来)口(惊)口(觉)浮生梦,口(昼)口(夜)口(清)口(音)口(满)口(洞)口(天)。”○66碑额篆书,在河内县,阳洛山桃花洞,碑年月日,据志乘云已无法认识,其《歌》已剥蚀泐甚,真人亲履其地,刻石书为松台道士李志因。《歌》残损处,字以{磻溪集》补之,括号者是。光绪二十二年(1896),于沧澜,马家彦修,蒋师辙纂《鹿邑县志》,《明道宫残碑》,用篆文书写,作为附录,供书法家欣赏,还有几处载有此《歌》,不加介绍。

《宝鸡县志》,有《长舂真人丘处机题虚亭词•水龙吟》,正书,云“风鸣南邑清嘉大,仙降迹行鸾地。琳宫宝阁,星坛月馆,槐阴翠竹。烟盖云幢,影摇寒殿,往来呈瑞。向虚亭东望,平川似锦,洪可泛,渺天际。 水秀山甜人义,遍坊村,各生和气,我来不忍,轻归刘蒋(今祖庵大重阳宫地名刘蒋村),天心地肺。须待他时,暗淘真秀,育成丹桂。去长安路上,眠冰卧日,作终身异。”○67碑刻于中统五年(1264),八月改为至元一年,岐周白德懋书跋,跋文未录,《道家金石略》亦收此碑。

《道家金石略》,有《蒲察大使索海市诗》,草书,云:“应天以实不以文,人间世事徒纷纷。一自元丰感灵应,百年异代殊无闻。山东安抚心好道,一过蓬莱问口草。深期恍惚通仙灵,不见嘉祥口怀抱。是时巨海风涛息,万里涵空衬天碧。天边和气生紫烟,海上群山削青壁。层城异木当头现,甲马神兵随后变。衬云幢烟盖出山口,空阁琼楼出水面。参差有若蓬莱宫,口移三山出海东。鹤驾飘飖近西岸,来向清时振道风。”○68丘立,钤玄门演道大宗师之印。景日※(日旁轸去车)《说嵩》记载,在崇福宫寇天师碑阴,分三层刻,无年月。诗及草书,皆潇洒可观,此诗《磻溪集》无有收录,是一首佚诗。碑阳为宋贾善翔撰《寇天师传》,碑刻于元大德十年(1306)七月朔,崇福宫提点彭志坚等人立石。诗中“蒲察大使”,即蒲察鼎寿,本名和尚,上京曷速河人。章宗钦怀后之父,薄察鼎寿尚熙宗女郑国公主,附马都尉。迁太宁军节度使,历东平府横海军,赠太尉,越国公。《金史•薄察鼎寿》有传。

龙门洞,悬崖峭壁上,有“全真岩”三字。诗云:“悟入壶天境,恋峰至妙哉,青云今有路,咫尺近蓬莱。”可能是丘祖晚年在大都所书。

还有李真常《长春真人帖跋》、《德兴府上皇帝书碑》、平谷县《玄宝观活死柏之记》等,可惜不能尽录,只能够割爱了。

下 篇

6、太祖征聘至西域

真人居关中二十余载,终于明昌间,返回离别多年故籍栖霞之祖宅。本来不求闻达于当时,逍遥岁月度春秋,故有时游览胶东山山水水,有时重返阔别当年学道的昆嵛山,题诗撰记抒发怀念。有时至海边观潮,讯问当地父老乡亲,穷潮夕涨退之渊源。有时并参与各宫观,举行的醮録活动。有时于巨石摩崖,题诗寄兴,其乐无穷。然而养生之学日新月异,道德名望不径而走,驰名于当时内外。欲隐则不能,只有得其时则驾,顺其自然,并不悖于《老子》之学。

在南宋宁宗时,长城内外,大河南北,宋、金、元、夏及西辽,互相逐鹿,尤其是前三者,连年战争频繁,社会动荡不得安宁,人民不得安居乐业,生命难保,修道之人也难逃此厄运。真人所居的地方,恰是鼎峙区域之中,变化无常。宋、金、元各遣使征聘,真人何去何从,必须洞观当时形势,这须要有高度的智慧,作出一锤定音的选择,正如真人所言:“我之行止天也,非若辈所及知。”以上说明此事实。

“贞佑四年(1216)春,金宣宗皇帝命东平监军王庭玉,召师不赴。兴定三年(1219)巳卯,师居莱州昊天观,时齐,鲁陷宋,八月,宋宁宗皇帝命大帅彭义斌,召师亦不赴。是岁,元太祖成吉思皇帝在奈蛮国,命侍臣刘仲禄捧诏聘师,十二月仲禄至莱州,师慨然应命,明年庚辰(1220)正月,师遂起行,十八大师从,二月入燕城行省,馆于玉虚观。”○69真人起行始于莱州,至益都时(今青州市),预选门弟子十有九人,后世知其姓名,并赐大师者只有十八人,另一人则不得其详。玉虚观,金王妃移刺氏始营建,内有完颜宗弼祠,有庞铸撰《太师梁忠烈王祠堂记碑》,黄冠主持香火。

刘便宜,名温,字仲禄,马邑人,其懂得医药,又善作鸣镝,又熟知水利,是成吉思汗的亲信之人。熊梦祥记载:“刘便宜祠堂,在白云祝(观)西北隅故行省。便宜刘公仲禄,事太祖圣武皇帝。帝方灭西夏,取中原,略定西域,兵威所至,无不臣服。旋师金山之西,乃命公以手诏迎丘真人于山东,持金虎符,长广尺余,使佩之。其文曰,‘如朕亲行,便宜从事’。”当是时,官制未定,故但称公为便宜公。时金将亡,山东诸郡南附于宋。而丘真人在莱州,公涉两国之轨,蹈不测之险,竟致帝命迎丘真人以北。古所谓使于四方,不辱君命,便宜公有焉。初,帝遣公南,谓公曰:“汝能致丘真人,我当居汝于善地。”还,故俾公居于燕。(70)公之孙女弟弟,捐已赀,在白云观处顺堂之右,瓶建新祠,以礼公,庶与真人之观同为不朽,祠堂成,延佑三年(1316)六月,集贤大学士赵孟(兆页)记并书。原祠,在白马神君庙之东,以故宅为祠。对于全真教来说,刘仲禄的功德不能泯灭,应该是缅怀永远不可忘的人物。

《元太祖成吉思皇帝召丘神仙手诏》,制曰:“天眷(厌)中原,骄华太极之性,朕居北野,嗜欲莫生之情,反朴还淳,去奢从俭,每一衣一食,与牛竖(娶)马圉,共弊(敝)同飨。视民如赤子,养士若兄弟,谋素和,恩素畜(蓄),练万众以身人之先,临百阵无念我之后。七载之中成大(帝)业,六合之内为一统。非朕之行有德,盖金之政无恒,是以受天之佑,获承至尊,南连炎(赵)宋,北接回纥、东夏、西夷,悉称臣佐(妾),念我单于国,千载百世以来,未之有也。然而任大守重,治平犹惧有阙。且夫刳舟剡楫,将欲济江河也,聘贤选佐,将以安天下也。朕践祚(阼)以来,勤心庶政,而三九之位,未见其人。访问(闻)丘师先生,体真履规,博物洽闻,探赜穷理,道冲德着,怀古君子之肃风,抱真上人之雅操。久栖岩谷,藏身隐形,阐祖师(宗)之遗化,坐致有道之士,云集仙经(径),莫可称数。自干戈而后,伏知先生犹隐山东旧境。朕心仰怀无已,岂不闻渭水同车。茅庐三顾之事。奈何山川悬阔(隔),有失躬迎之礼。朕但避位侧身,斋戒沐浴。选差近侍官刘仲禄,备轻骑素车,不远千里,谨邀先生暂屈仙步,不以沙漠悠远为念。或以忧民当世之务,或以恤朕保身之术,联亲侍仙座,叙(钦)惟先生将咳嗽之余,但授一言斯可矣。今者,聊发朕之微意万一,明于诏章。诚望先生,既着大道之端要,善无不应,亦岂违众(苍)生,小(之)愿哉!故兹诏示,惟宜知悉,五月初一日(笔)。”○71此诏书于元太祖十四年(1219),由克鲁伦河,一名怯绿连河,又名胪朐河,行宫发来。括号是根据《辍耕录》校对的,至于其它版本,还有数种,则不能俱采。从诏文中,成吉思汗那种推心置腹,礼贤求士若渴,愿见真人诚恳的心情,溢露于言词,真肺腑之声也,难得之人也。此诏文,可能是耶律楚材执笔。那时其随侍太祖左右,以备顾问,深得太祖赏识。

成吉思汗,名铁木真,姓奇渥温氏,生于八刺忽,父速该追谥烈祖神元皇帝,母宜懿太后月伦,生于金大定二年(1162),宋绍兴三十二年。铁木真骁勇善战有谋,战胜了当时蒙古各个部落,以及周边的民族,终于四十七岁时,丙寅岁(1206),被诸王与群臣爱戴,即皇帝位于斡难河(一名鄂嫩河)之源,上尊号,为成吉思皇帝,为太祖元年。登帝位之后,南讨西征,奔驰于战场,无有宁日。十四年(1219)夏六月之前,花刺子模摩诃末杀了蒙古商队,并污辱使者,故帝亲率大军西征。对于金地,以木华黎等臣继续攻取。十九年(1224)结束了西域之战,班师东归,进攻西夏,二十二年(1227)六月,西夏李睍投降,在七月巳丑,逝于萨里川哈老徒之行宫,一代天骄,享有春秋六十有六。至元三年(1266)冬十月,追谥圣武皇帝。至大二年(1309)冬十一月庚辰,加谥法天启运圣武皇帝,庙号太祖。《元史》有纪。
       征西域之前,有必要加以叙述。事情经过:花刺子模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商人贸易至蒙古,商人回国时,成吉思皇帝,“遣信仆一两辈赍随以往,购花刺子模珍产,有众约四百五十人,皆回教徒也。行次细浑河上之讹答刺,守将亦纳勒术,而有哈亦儿汗号者,欲没人所赍,乃拘执诸人,指为成吉思汗之间谍,以告摩诃末,遽命杀之。”○72成吉思汗得到消息传来,愤怒而涕'泣,跪地呼天,欲报仇雪恨。但是为了除掉旧敌屈出律,不得不缓和当时局势。故再次遣使臣巴哈刺,因为巴哈刺的父亲,曾仕于算端塔哈失之朝,同时以蒙古二人为副使,往索罪人。内中有“哈亦儿汗,为母算端之亲属,摩诃末虽欲惩罚,抑执之以献,势所不能,盖大将军权重,不受算端之制也。遂杀巴哈刺,剃蒙古副使二人须,而遣之归。”○73戮使剃须,这是对成吉思汗最大的羞辱,因此发生一场,残酷毁灭人性大奢杀的战争,近五年的时间,故西域人谓之黄祸,流传于今。

真人居玉虚观后,乞名者日盈门,二三遗老乐与之游,宣抚王巨川上诗,师答云:“旌旗猎猎马萧萧,北望燕师(藏北作山)渡石桥。万里欲行沙漠外,三春遽别海山遥。良朋出塞同归雁,破帽经霜更续貂。一自玄元西去后,到今似无北庭招。”师闻行宫渐西,春秋已高,倦冒风沙,欲待驾回朝谒。○74王楫,宇巨川,凤翔虢县人,金特赐进士出身,归元后,太祖九年(1214)授宣抚使,银青光禄大夫,世袭千户,二十一年(1226)从征西夏,太宗二年(1230)从征关中。五年(1233)奉命持国书使宋,前后凡五往,以和议未决,隐忧至疾卒于南,宋仍遣使为其柩,葬于燕。《元史》有传。

真人等待驾回谒见,刘仲禄乃令喝刺八海驰奏,师遣人奉表。《陈情表》云:“登州栖霞县志道邱处机,近奉宣旨,远召不才,海上居民,心皆恍惚。处机自念,谋生太拙,学道无成,辛苦万端,老而不死。名虽播于诸国,道不加于众人,内顾自伤,衷情谁恻!前者南京及宋国,屡召不从,今者龙庭一呼即至,何也?伏闻皇帝天赐勇智,今古绝伦,道协威灵,华夷率服。是故便欲投山窜海,不忍相违,且当冒雪冲霜,图其一见。盖闻车驾只在桓、抚之北,及到燕京,听得车驾遥远,不知其几千里。风尘鸿洞,天气苍黄,老弱不堪,窃恐中途不能到得。假之,皇帝所则军国之事,非己所能。道德之心,令人戒欲,殊为难事。遂与宣差刘仲禄商议,不若且在燕京,德兴府等处,盘桓住在,先令人前去奏知。其刘仲禄不从,故不免自纳奏帖。念处机肯来归命,远冒风霜。伏望皇帝,早下宽大之诏,许其可否?兼同时四人出家,三人得道,惟处机虚得其名,颜色憔悴,形容枯稿.伏望圣裁。龙儿年(即庚辰年)三月,日奏。”○75龙儿年即太祖十五年(1220),真人一方面实践,“一自玄元西去后”的理想,另一面究竟自己是七十三岁的人,长途跋涉,二者之中必须选择其一,不等表的回音,内中刘仲禄要起作用,又有人求真人跋阎立本《老子过关图》的启发,最后决定,离开中都而北行。

四月上旬,斋醮于天长观,因师以行辞,众请益力,师许之,“既启醮事雨大降,众且以行礼为忧,师于午后赴坛将事,俄而开霁,……明日师登宝玄堂传戒,时有数鹤自西北来,人皆仰之。焚简之际,一简飞空而灭,且有五鹤翔舞其上,士大夫咸谓,师之至诚动天地。南塘老人张天度子真作《赋》美其事,诸公皆有诗。”○76真人有《瑞鹤图卷》,王巨川首唱,燕京士大夫皆有题咏。“时京城吾道,孙周、(楚卿),杨彪、(仲文),师谞才、(才卿),李士谦、(子进),刘中、(用之),陈时可、(秀玉),吴章、(德明),赵中立、(正卿),王锐、(威卿),赵昉、(德辉),孙锡、(天锡)此数居子,师寓玉虚日,所与唱和者也。王觏、(逢辰),王直哉、(清甫)亦与其游。”耶律楚材的《湛然居士集》,有和以上诸人韵诗。从此后,凡是引文来自《长春真人西游记》不记卷数,特此说明。以上士大夫与真人交情密切,惜《瑞鹤图卷》则不存于后世。

道出居庸,夜遇群盗于其北,皆稽颡以退且曰:“无惊父师”。五月,师至德兴龙阳观度夏。……中元日,本观醮,午后授符传戒。(藏本作传符授戒)“八月初,应宣德州元帅移刺公请,遂居朝元观。”宣德州,即今之宣化市。移刺公即耶律忙古台,在元太祖时为左副元帅,守中都。“寻阿里鲜至,自斡辰大王帐下,使来请师,继而宣抚王公巨川亦至曰:‘承大王钧旨,如师西行,请过我。’师首肯之,是月北游望山。”斡辰,即斡赤斤,《元史、宗室世系表》烈祖神元皇帝,第四子,铁木哥斡赤斤,成吉思汗西征,斡辰留守国内,斡辰封地及驻所,在蒙古东北,今额尔古纳河(又名也里古纳河),附近有齐王府。

十月,曷刺回,复奉敕旨曰:“成吉思皇帝敕真人丘师:省所奏应召而来者,具悉。惟师道逾三子,德重多方,命臣奉厥※,驰传访诸沧海。时与愿适,天不人违,两朝屡召而弗行,单使一邀而肯起。谓朕天启,所以身归,不辞暴露于风霜,自愿跋涉于沙碛。书章来上,喜慰何言!军国之事,非朕所期,道德之心,诚云可尚。朕以被(彼)酋不逊,我伐用张,军旅试临,边陲定底,来从去背,实力率之故。然久逸暂劳,冀心服而后已。于是载扬威德,略驻车徒,重念云轩,既发于蓬莱,鹤驭可游于天竺。达磨东迈,元印法以传心,老氏西行,或化胡而成道。顾州途之虽阔,瞻几杖以非遥。爰答来章,可明朕意。秋暑,师比平安好,旨不多及,十四日。”○77敕旨虽五月,以“秋暑”判断可能在八月间,“彼酋”指摩诃末。旨文撰者是耶律楚材,故声丘公“表既上,朝廷以丘公惮于北行,命仆草诏,温言答之,欲其速致也。”○78见《西游录》中。

耶律楚材,又作移刺楚材,字晋卿,法号湛然,家世燕京永安,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博及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以及释老,医卜之说,在金时任燕京尚书省的官。太祖十三年(1218),应成吉思汗之召至蒙古,明年(1219)随军西征。真人在西域时,经常诗歌酬答往还,因为耶律楚材信佛,特别回中原之后,那就“道不同不相为谋”了,乃马真氏太宗后,三年(1244)逝世,终年五十五岁,着有《玄风庆会录》、《西游录,、《湛然居士集》行于世,其子耶律铸,则信仰道教。《元史》皆有传。

成吉思皇帝又敕刘仲禄云:“无使真人饥且劳,可扶持缓缓来。”十八日南往龙阳,道友送别多泣下,……翌日,到龙阳观过冬,十一月十有四日,赴龙岩寺斋,以诗题殿西庑云:“杖藜欲访山中客,清夜(藏本清夜作空山)沉沉淡无色。夜来飞雪映岩阿,今日山光映天白。天高日下松月清,神游八极腾虚明。欲写山家本来面,道人活计无能名。”十二月以诗《寄燕京道友》云:“此行真不易,此别话应长。北蹈野狐岭,西穷天马乡。阴山无海市,白草有沙场。自叹非无圣,如何历大荒。”野狐岭,在今张家口万全县北三十里,是古时边隘重地,金、元交战之区。真人缅怀元圣之念,一种历史使命感油然而生,远上征途何所惧哉!真人在奉圣州(至元四年1267,改州为德兴府)题诗数首,不能尽录。

太祖十六年(1221)正月十五日,上元节醮于宣德州朝元观,二月八日启行,时天气晴霁,道友饯行于西郊,遮马首以泣曰:“父师志万里外,何时复获瞻礼?”师曰:“但若辈道心坚,固会有日矣,”众复泣请,果何时耶?师曰:“行止非人所能为也,兼远涉异域,其道合与不合,未可必也。”众曰:“师岂不知,愿预告弟子”(藏本子下有等字),度不获已,乃重言曰:“三载归、三载归。”真人西域之归,大体无差,从此塞北风光,进入天苍苍野茫茫之境。

十一日“北度野狐岭,登高南望,俯视太行诸山,晴岚可爱,北顾但寒烟衰草,中原之风,自此隔绝矣。”张德辉《纪行》“至宣德州复西北行,过沙岭子,乃宣平县驿,出得胜口,抵扼胡岭。”

“北过抚州,十五日东北过盖里泊,尽邱垤咸卤地,始见人烟,二十余家,南有盐池。”抚州属元之兴和路,张家口市之北,在今兴和县境。盖里泊《金史•地理志》,抚州丰利县有盖里泊,即今太仆寺旗东,克勒湖也。

“三月朔,出沙陀,至鱼儿泺。始有人烟,聚落多以耕钓(原误作钧据藏本改)为业。”鱼儿泺,即鱼儿泊,又名达儿海子,亦名达里泊,今名达里诺尔湖,在克什克腾旗之西,是蒙古东南部最大的湖。太祖封弘吉刺氏,世尚公主。故泊之东,有公主离宫,成吉思汗在此避暑。所产滑子鱼,有名于时。

“四月朔,至斡辰大王帐下,冰始泮,水微萌矣。”……“七日见大王,问以延生事,师‘谓须斋戒,而后可闻,约以望日授受(原脱受字据藏本补)’至日雪大作遂巳,大王复曰:“上遣使万里,请师问道,我何敢先焉!且谕阿里鲜见毕东还,须奉师过此。十七日,大王以牛马百数,车十乘送行。马首西北,二十二日,抵陆局河,积水成海,周数百里。”陆局河,又作胪朐河,龙驹河,怯绿连河,克鲁伦河。所谓“积水成海”之海,即呼伦湖,又名阔连(滦)海子,在今满洲里市之南,是一处最大渔场,被誉为草原上之明珠。

“行十有六日,河势绕西北山去,不得穷其源。”内中“西北山”在温都尔汗之西,乌兰巴托之东南,黑山,三峰山。

“又行十日,夏至量日影,三尺六七寸,渐见大山峭拔,从此以西,渐有山阜,人烟颇众,亦皆黑车白帐为家。”此中“大山峭拔”之山,即乌兰巴托之西南,土拉河南,另一河喀鲁哈河,又名土兀剌河之东岸,孛怯岭山。

“又四程西北渡河其旁,山川皆秀丽,水草且丰美,东西有故城,基址若新,街衢巷陌可辨,制作类中州,岁月无碑刻可考,或云契丹所建。”张德辉《纪行》云:“有契凡所筑故城方三里,背水面水。”辽时防堆二州之城,耶律亿,字阿保机,建契丹国,后改为辽。

六月十三日“至长伊岭,”……十四日“过山渡浅河。”即鄂尔昆(浑)河,亦名鄂尔昆浅,又名阿鲁浑河。“十七日宿岭西,时初伏矣。……山路盘曲,西北约《藏本作且》百余里,既而复西北,始见平地,有石河长五十里,岸深十余丈,其水清泠可爱,声如鸣玉。”所谓“石河”,即博尔哈尔台河。

二十八日“泊窝里朵之东,宣使先往奏禀皇后,奉旨:请师渡河。”河即察罕鄂伦河,乃是避暑之地。窝里朵,即行宫也。

七月九日“同宣使南行,五六日屡见山上有雪。……历一山高峰如削,松杉郁茂,西(原误作而从藏本改)有海子,南山大峡,则一水西流,杂木丛映于山之阳,韭茂如芳草,夹道连数十里,北有故城曰:“曷刺肖”。乌里雅苏台,即曷刺肖。“水”指乌里雅苏台河也。

七月二十五日,“有汉民工匠,络绎来迎,悉皆欢呼归礼,以彩幡华盖香花前导。又有章宗二妃曰:徒单氏、夹谷氏,及汉公主母,钦圣夫人袁氏,号泣相迎。”章宗妃,有真妃徒单氏、丽妃徒单氏,不知流落塞北是真妃,还是丽妃?昭仪夹谷氏,则无疑。钦圣夫人即卫绍王的夫人,卫绍王女儿岐国公主,归于元太祖,公主乃钦圣夫人袁氏所生。后袁氏入道,回燕京,尹志平赠以词。

二十六日“阿不罕山北”即乌里雅苏台西南之阿尔洪山,即阿鲁欢,又名兀里羊罕。

镇海来谒师,与之语曰:“吾寿已高,以皇帝二诏,丁宁不免远行,数千里方临治下,沙漠中,多不耕耘为务,喜见此间,秋稼已成,余于此过冬,以待銮舆之回,何如?”宣使曰:“父师既有法旨,仲禄不敢可否?惟镇海相公度之,”公曰:“近有敕诸处官员,如遇真人经过无得稽其行(监本无行字)程,盖欲速见也。父师要寓于此,则罪在镇海矣,愿亲从行。凡师之所用,敢不备。”师曰:“因缘于此,当卜日行。”公曰:“前有大山高峻,广泽沮陷,非车行地。宜减车从,轻骑以进。”用其言,留弟子宋道安辈九人,选地为观,人不召而至,壮者效其力,匠者效其技,富者施其财。圣堂方丈,东厨西庑,左右云房(无瓦皆土木),不一月落成,榜曰栖霞观。时稷黍在地,八月初霜降,居人促收麦,霜故也。大风傍北山西来,黄沙蔽天,不相物色。师以诗自叹曰:“某也东西南北人,从来失道走风尘。不堪白发垂垂老,又蹈黄沙远远巡。未死且令观世界,残生无分乐天真。四山五岳多游遍,八表飞腾后入神。”八日,携门人虚静先生赵九古辈十人,从以二车,蒙古驿骑二十余,傍大山西行。宣使刘公、镇海相公又百骑。李家奴,镇海从者也。田镇海,出自怯烈氏,承命兀里羊欢地为屯田,且城因公名,名其地曰镇海。西域之行于此地建观,不忘故籍,建观以栖霞命名,留居此地度寒冬亦不能,方外之人难逃率土之滨,故以诗记其事,弟子九人不能随师西征,滞留此地。此观在科不多附近,科不多,又名吉尔尔格朗图,附近有哈腊乌斯湖,设有称海宣尉司。这一带气候温暖,适宜耕种地区,故屯田于此。

“西南约行三日,复东南过大山,经大峡中,秋日抵金山东司北,少驻,复南行,其山高大,深谷长阪,车不可行。三太子出军,始辟其路。及命百骑挽绳悬辕以上,缚轮以下。约行四程,连度五岭(监本五作三),南出山前,临河止泊。……数日乃行,有诗三绝云:八月凉风爽气清,那堪日暮碧天晴。欲吟胜概无才思,空对金山皓月明。”其余二首不尽录,三太子即太祖第三子,名窝阔台,后即位庙号太宗。金山,又名阿尔太山,是亚洲中部大山,新疆北部和蒙古西部,西北延伸到苏联境内。“临河止泊”是乌伦古河,又名龙骨河。

“八月二十七日,抵阴山后,回纥效迎,至小城北(本无北字据藏本补),酋长设葡萄酒及名果。……乃言曰:‘此阴山前三百里,和州也。其地大热,葡萄至伙。翌日,沿川西行。历二小城,皆有居人,时禾麦初熟,皆赖泉水浇灌得有,秋少雨故也,西即鳖思马大城。”阴山,是指天山东支博格达山,距乌鲁木齐市之东,约七十公里。和州,又名火州,哈刺火州,唐代咸通七年(866),曾是高昌国的古都,即汉车师前地,隋时为高昌国。宋时回鹘居之,元名火州。鳖思马大城,作别失八里、伯什巴里。《元和郡县志》之一堡二镇也,唐代设北庭都护府,元代置北庭元帅府,在今阜康市东,奇台县之北。

有县曰:轮台,师问曰:“更几时得至行在,”皆曰:西南更行万余里即是。其夜风雨作,园外有大树,复出一篇示众云:“夜宿阴山下,阴山夜寂寥。长空云黯黯,大树叶萧萧。万里程涂(监本作涂程)远,三冬气候韶。全身都放下,一任断蓬飘。”耶律楚材在西域时,有《过阴山和人韵》其二云:“赢马阴山道,悠然远思辽。青峦云霭霭,黄叶雨萧萧。未可行周礼,谁能和舜韶。嗟吾浮海粟,何碍八风飘。”○79耶律楚材《和韵》之诗时,与真人还是朋友,但是返回燕京之后而成仇,故此诗把真人之名去掉,佛道之争由来已久,悲哉!
 

九月二日,西行四日,宿轮台之东迭屑头目来迎。……又历二城,重九日,至回纥,昌八刺城。”轮台在庭州西四百二十里,迭屑头目,乃是奉景教之长老。昌八刺城,在天山北麓,今吉昌市境内,乌鲁木齐市之西北。

“傍阴山而西,约十程,又度沙场,其沙细,遇风则流,状如惊涛,乍聚乍散,寸草不萌,车陷马滞,一昼夜方出,盖白骨甸大沙分流也,南际阴山之麓。逾沙又五日,宿阴山北诘朝南行,长阪七八十里,抵暮乃宿。天甚寒,又无水。晨起西南行,约二十里,忽有大池,方圆几百里,雪峰环之,倒影池中,师名之曰:‘天池’。沿池正南下,左右峰峦峭拔,松桦阴森,高逾百尺,自巅及麓,何啻万株。众流入峡,奔腾汹涌,曲折弯环,可六七(监本七下有十字)里,二太子扈从西征,始凿石理道,刊木为四十八桥,桥可并车,薄暮宿峡中,翌日方出,入东西大川,水草盈秀,天气似春,稍有桑枣。次及一程,九月二十七日,至阿里马城。”所谓天池,即是今赛里木湖,温泉县之南,霍城县之北,是一个盐度很高的咸水湖。二太子乃成吉思汗次子,察哈台也,察哈封地,在今新疆、阿富汗、乌兹别克一带。《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七册,有察哈台后王封地地图。阿里马城,又作阿力麻里,即唐代之弓月城,阿里麻里行中书省之地,在霍城县境内。“师自金山至此,以诗记其行。”因为诗太长,不能抄录,只好割爱了。

“又西行四日,至答刺速滑辇(没辇河也),水势深阔,抵西北流,从东来截断阴山,河南复是雪山。十月二日乘舟以济。南下至一大山,北有一小城,又西行五日,宣使以师奉诏来,去行在渐迩,先往驰奏,独镇海公从师西行,七日度西南一山,逢东夏使回,礼师于帐前。”答刺速没辇,又名塔拉斯河,在吹没辇之西。东夏使者,即金宣抚蒲鲜万奴,于辽东建立名号尚事蒙古,使者见元太祖返回途中,故礼真人。

十月“十六日,西南过板桥渡河,晚至南山下,即大石林牙城(大石学士林牙小名)。”大石,字重德,太祖八代孙也。擢翰林应奉,寻升承旨,辽以学士为林牙,故称大石林牙,以人名其都城,其地在吹河之南,亦名吹没辇(河),吉尔吉斯山北,大石林牙城,亦名虎司斡耳朵,又作虎司窝鲁朵,今吉尔吉斯共和国的伏龙之。耶律大石,建立西辽国。大石林牙城,即唐代裴罗将军城,又西四十里至碎叶城,大诗人李白之诞生地。又有云:裴罗将军,即原碎叶故城址而建,不知孰是?

“十有八日,沿山而西,七八日,山忽南去,一石城当路,石色尽赤。有驻军古迹,西有大冢,若斗星相联。又渡石桥,并西南山行五程,至塞兰城,有小塔回纥王,来迎入馆。”石城,即(口旦)罗斯城。塞兰城,亦作赛兰城,刘郁《西使记》云:“赛蓝城,有浮图,诸回纥祈拜之所。”此二城在苏联哈萨克共和国内。

十一月初,连日雨大作。四日,土人以为年,旁午相贺。是日虚静先生赵九古语尹公曰:“我随师在宣德时,觉有长往之兆,颇倦行役。尝蒙师训,道人不以死生动心,不以苦乐介怀,所适无不可。今归期将至,公等善事父师。”数日示疾而逝,盖十一月五日也。师命门弟子,葬九古于郭东原上,即行。为年是伊斯兰教,大斋戒后节日(大拜拉姆节)。赵道坚,名九古,号虚静,河北澶州人,父为宦落籍平凉。生于大定三年(1163),二十年(1180)丹阳真人命往龙门诣长春,易今名,明昌二年(1191)真人携东归充文侍,大祖十四年(1219),真人赴召,选侍行者十九人,虚静先生为之首:逝于太祖十六年(1221)十一月五日,羽化之年春秋五十有九。尹公即清和尹志平。

复行二日,有河是为霍阐没辇,由浮桥渡泊于西岸,河桥官献鱼于田相公,巨口无鳞。其河源出东南二大雪山间,色浑而流急,深数丈,势倾西北,不知其几千里,河之西南,绝无水草者二百余里。即夜行,复南望大雪山,而西山形与邪米、思干之南山相首尾。复有诗云:“造物峥嵘不可名,东西罗列自天成。南横玉峤连峰峻,北压金沙带野平。下枕泉源无极润,上通霄汉有余清。我行万里慵开口,到此狂吟不胜情。”霍阐没辇,名锡尔河,又名忽章河,古称药杀水,是中亚最大河流,在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霍阐城,即苦盏城。

“又至一城,得接水草。……仲冬十有八日,过大河,至邪米思干大城之北。太师移刺国公,乃蒙古、回纥帅首载酒郊迎,大设帷幄,因驻车马。宣使刘公以路梗留,座中白师曰:顷知千里处,有大河以舟梁渡。”至一城,即乌刺塔白城也。邪米思干,又作撒马耳干、撒马儿罕、撒麻耳干、薛思米干、寻思干等名。大河,即阿母河。移刺国公,即耶律阿海,辽之故族,后归太祖,攻西击金,屡立战功拜太师,又从太祖进兵西域,留监寻思干,专任抚绥之责。元设阿母河等行尚书省,此城,古谓之康国,在乌兹别克斯坦境内。

及深冬,父师似宜来春朝见,师从之。少焉,由东北门入,其城因沟岸为之。秋夏常无雨,国人疏二河入城,分绕巷陌,比户得用。方算端氏之未败也,城中常十万余户,国破而来者四之一。其中大率多回纥人,田园不能自主,须附汉人契丹、河西等。其官长亦以诸色人为之,汉人工匠杂处。城中有冈高十余丈,算端氏之新宫据焉。太师先居之,以回纥艰食,盗贼多有,恐其变出居于(本无于字从藏本补)水北。师乃住宫,叹曰:“道人任运,逍遥以度岁月,白刃临头,犹不畏惧,况盗贼未至,复预忧乎!且善恶两途,决不相害,”从者安之。真人居于摩诃末之新宫,坦然处之,置生死于度外,何畏贼乎!修道人当行本色。真人因暇日出诗一篇云:“二月经行十月终,西临回纥大城墉。塔高不见十三级(以砖刻刻镂玲珑外无层级内可通行),山厚已过千万重。秋日在郊犹放象,夏云无雨不从龙。嘉蔬麦饭蒲萄酒,饱食安眠养素慵。”

多桑叙述此城惨状云:“撒麻耳于居民被杀者,为数亦众。括余民,成吉思汗取工匠三万人,分赏其诸子诸妻诸将,搜简供军役者,数与之同。尚余五万人,出赎金,金钱二十万,然后许其还城。成吉思汗驱新编撤麻耳于之丁壮一部,渡阿母河,所余丁壮以付诸子等,率以进攻花刺子模。嗣后屡有征调,此种不幸之人,获归故乡者为数无几,撒麻耳于全州人民,几尽虚耗。”○80有名西辽的河中府,人民流离失所,还乡者寥寥,哀哉!

而风景园林,依然存在,耶律楚材记载:“环郭数十里,皆园林也。家必有园,园必成趣,率飞渠走泉,方池园沼,柏柳相接,桃李连延,亦一时之胜概也。”○81可见这个城市,未经兵祸之前,当时之繁华,人民安居乐业,乐享园林之美。

真人“一日至故宫中,遂书《风栖梧》二词于壁,其一云:‘一点灵明潜启悟。天上人间,不见行藏处。四海八荒惟独步,不空不有谁能睹。 瞬目扬眉全体露。混混茫茫,法界超然去。万劫轮回遭一遇,九元齐上三清路。”又诗二首,其二:“弱冠寻(本作奉据藏本改)真傍海涛,中年遁迹陇山高。河南一别升黄鹤,塞北重宣钓巨鳌。无极山川行不尽,有为心迹动成劳。也知六合三千界,不得神通未可逃。”词选其一,诗选其二,其余词诗,只好舍弃,实在不得已而为之,题壁墨宝,早已同建筑,变成沧海桑田了,一兴一废长如此,正如真人所云。

太祖十七年(1222),“二月二日春分,杏花已落,司天台判李公辈,请师游郭西。宣使洎诸官,载葡萄酒以从,是日天气清霁,花木鲜明,随处有台池楼阁,间以蔬圃,憩则藉草,人皆乐之。谈玄论道,时复引觞,日昃方归。作诗云:“阴山西下五千里,大石东过二十程。雨霁雪山遥惨淡,春分河府近清明(邪米思于大城,大石有国时,名为河中府)。园林寂寂鸟无语(花木虽茂,并无飞禽),风日迟迟花有情。同志暂来闲睥睨,高吟归去待升平。”耶律楚材和真人诗云:“幽人呼我出东城,(本作城东据藏本改)信马寻芳莫问程。春色未如华藏富,湖光不似道心明。土床设馔谈玄旨,石鼎烹茶唱道情。世路崎岖太尖险,随高逐下坦然平。”○82文正公,此日亦与其游。诗作《壬午河中春游》十首,今录其中之一。

望日,乃一百五旦,太上真元节也。时僚属请师复游郭西,园林相接百余里,虽中原莫能过,但寂无鸟声耳。遂成二篇,以示同游。其一云:“二月中分百五期,玄元下降日迟迟。正当月白风清夜,更好云收雨霁时。匝地园林行不尽,际天花木坐观奇。未能绝粒成嘉遁,且向无为乐有为。”其二未录。真人远处异地,并不忘记太上玄元诞辰之日,可堪称《老子》传人。耶律楚材有《游河中西园和王君玉韵》云:“万里东皇不失期,园林春色我来迟。漫天柳絮将飞日,遍地梨花半谢时。异域风光特秀丽,幽人佳句自清奇。临风畅饮题玄语,方信无为无不为。”○83由诗说明,耶律文正同真人城东与郭西同游酬唱和韵,后来因佛道二教矛盾日增,所以把原诗改其名,文正诗至此而止,再无和韵了。据王国维先辈统计《文正集》用长春韵凡四十四首,从此后二人不复相晤,是非品评,见仁见智,各遂其见。

阿里鲜至自行宫,传旨云:“真人来自日出之地,跋涉山川,勤劳至日,今朕已回,亟欲闻道,无倦迎我。”次谕宣使仲禄曰:“尔持诏征聘,能副朕心。他日当置汝善地。”复谕镇海曰:“汝护送真人来,甚勤,余惟汝嘉。”仍敕万户播鲁只,以甲士千人卫过铁门关(藏本无关字)。师问阿里鲜以程途事,对曰:“春正月十有三日,自'此初发。驰三日,东南过铁门,又五日,过大河。二月初吉,东南过大雪山,积雪甚高,马上举鞭测之,犹未及其半。下所踏者,复五尺许,南行三日,至行宫矣。”万户播鲁只,即博尔术,太祖之宿卫,当时位在诸将之上,后博尔术镇守铁门关。铁门关,两壁千仞,色似铁故名,只有一径通行,因其险固,在今库尔勒城之北,大洞,即阿母没辇,古称缚刍河也。亦名阿母河,中亚大河。

“师遂留门人尹公志平辈三人于馆,以待行五六人同宣使辈。三月十有五日启行,四日过石碣城。预传圣旨:令万户博鲁只,领蒙古、回纥军一千,护送过铁门。东南度山,山势高大,乱石纵横,众军挽车,两日方至山前。”碣石城,即羯霜那国之城。

“时三月二十九日也,因作诗曰:‘志道既无成,天魔深有惧。东辞海上来,西望日近去。鸡犬不闻声,马牛更递铺。千山及万水,不知是何处。’又四日,得达行在。上遣大臣喝刺播得来迎,时四月五日也。馆舍定,即入见。上劳之曰:‘他国征聘,皆不应,今远逾万里而来,朕甚嘉焉。’对曰:‘山野奉诏而赴者,天也。’上悦,赐坐,食次问,‘真人远来,有何长生之药,以资朕乎?’师曰:‘有卫生之道,而无长生之药。’上嘉其诚(藏本诚下有实字),设二帐于御幄之东以居焉。译者问曰:‘人呼师为腾吃利蒙古孔(译语谓天人也),自谓之耶?人称之耶?’师曰:‘山野非自称,人呼之耳。’译者再至曰:‘旧奚乎?’奏以山野四人,事重阳学道,三子羽化矣,惟山野处世,人呼以先生。上问镇海曰:‘真人当何号?’镇海奏曰:‘有人尊之曰:师父者,真人者(藏本此下有曰宇),神仙者。’上曰:‘自今以往,可呼神仙,时适炎热,从车驾庐于雪山避暑。上约四月十四日问道,外使田镇海、刘仲禄、阿里鲜记之,内使近侍三人记之。”喝刺播得,成吉思汗之大臣。雪山,即八鲁湾,《元史•太祖纪》作八鲁湾川,《元秘史》作巴鲁安客额儿,在今阿富汗哥疾宁之东,申河(印度河)之西。

“上欲亲征,因改卜十月吉。师乞还旧馆。上曰:‘再来不亦劳乎?’师曰:‘两旬可矣。’上又曰:‘无护送者?’师曰:‘有宣差杨阿狗。’又三日,命阿狗督回纥酋长,以千余骑从行,由他路回。……五六日,达邪米思干城(大石名河中府),诸官迎师入馆,即重午日也。”上欲亲征,乃是蒙古兵在西域严重一次失败战争,成吉思汗养子失吉忽秃忽,与札兰丁军队,相遇于巴鲁安。“蒙古军见昨日之战阿格刺黑军最勇,因悉锐击左翼,左翼攒射之,矢如雨集,蒙古军却而复进。花刺子模军,阵殁五百人,于是札兰丁吹角,全军上马大呼击蒙古军,张战线以围绕之。忽秃忽曾令其军视其纛(上毒下县)所在勿失,已而其部下见将被围,遂溃走。顾原中溪涧纷错,马多颠踬,敌骑较健,驰而追杀,死者大半。”○84此次战役札兰丁获胜,这一仗大长了花刺子模人的勇气,纷纷起来袭击蒙古驻军。所以成吉思汗遂下整军疾驱,追札兰丁于申河畔,战至日中,札兰丁被包围中,数次突围皆未能突出,最后一次,乃易健马,札兰丁从二十尺高崖之上,跃马跳入申河逃去。太祖至河岸见之,语诸子曰:“此人可供诸效法”云。先前成吉思汗,“既遣八刺、秃儿台二将,后自率大军于1222年春,沿申河右岸上溯行,以哥疾宁城将来或资敌用,命窝阔台往灭之。窝阔台至哥疾宁,籍词简括户口,命居民尽出。除工匠免悉送蒙古外,余悉屠之。已而纵掠,继以毁坏,由是二百余年来一强国之都会,遂成荒址。”说明蒙古军西域所为,乃是经常之事。可疾宁,在喀布尔之南,八鲁湾在喀布尔之北,皆在阿富汗境内。

真人在邪米思于城,在馆宾客较少,以书籍消闲岁月,并以吟咏抒发心情,诗云:“北出阴山万里余,西过大石半年居。遐荒鄙俗难论道,静室幽岩且看书。”七月哉生魄,遣阿里鲜奉表诣行在(藏本作宫),禀论道日期。八月七日,得上所批答,八日即行,太师相送数十里。……十有二日过碣石城。十有三日得护送步卒千人,甲骑三百。入大山中,即铁门外别路也。涉红水涧,有峻峰高数里,谷东南行。……十有四日,至铁门西南之麓。将出山,其山门险峻,左崖崩下,涧水伏流一里许。中秋抵河上(谓阿母河)。其势若黄河,流西北,乘舟以济,宿其南岸。西有山寨,名团八剌。(藏本无小注谓阿母河四字)山势险固,三太子之医官郑公,途中相见。以诗赠云:“自古中秋月最明,凉风届候夜弥清。一天气象沈银汉,四海鱼龙耀水精。吴越楼台歌吹满,燕秦部曲酒肴盈。我之帝所临河上,欲罢干戈致太平。”沂河东南行三十里,乃无水,即夜行,过班里城甚大。其众新叛,尚闻犬吠。团八刺班城,即下班里城。郑公,即郑景贤,号龙冈,太宗于景贤恩礼至笃,景贤人品功绩,不在耶律文正之下。班里城,又作班勒纥城,亦作巴里黑,也有作板勒纥城,即陈玄奘《大唐西域记》缚喝国也。巴里黑,亦作马扎里沙里夫,在阿母河之南。

       二十二日,田镇海来迎。及行宫,上复遣镇海问曰:“便欲见耶?且少憩耶?”师曰:入见是望,且道人从来见帝,无跪拜礼,入帐折身*手而已。”既见,赐湩酪,竟乃辞。上因问:“所居城内,支供足乎?”师对:“从来蒙古、回纥太师支给,迩者食用稍难,太师独办。”翌日,又遣近侍官合住传旨曰:“真人每日来就食可乎?”师曰:“山野修道之人,惟好静处。”上令从便。二十七日,车驾北回。在路屡赐葡萄酒瓜菜(藏本作茶)食。九月朔,渡航桥而北。师奏:“话期将至,可召太师阿海。”其月望,上设幄齐庄,退侍女左右,灯烛炜煌,惟阇利必镇海,宣差仲禄侍于外。师与太师阿海、阿里鲜入帐坐。奏曰:“仲禄万里周旋,镇海数千远送,亦可入帐与闻道话。”于是召二人入。师有所说,即令太师阿海,以蒙古语译奏,颇惬圣怀。十有九日,清夜,再召师论道,上大悦。二十有三日,又宣师入幄,礼如初。上温颜以听,命左右录之,仍敕志以汉字,意示不忘。谓左右曰:“神仙三说养生之道,我甚入心,使勿泄于外。”三次说,论道内容是什么?由《玄风庆会录》来补充,“夫道生天育地,……故世人爱处不爱,世人住处不住。去声色,以清静为娱。屏滋味,以恬淡为美。但有执着,不明道德也。眼见乎色,耳听乎声,口嗜乎味,性逐乎情,则散其气。譬如气鞠,气实则健,气散则否。人以气为主,逐物动念,则元气散,若气鞠之气散耳。”真人所讲,不外乎《老子》的理论,并及古代之气功,接和《黄帝内经》,阐释养生之学。

“夫男阳也,属火,女阴也,属水。唯阴能消阳,水能克火。故学道之人首戒乎色,夫经营衣食,则劳乎思虑,虽散其气,而散少,贪婪色欲,则耗乎精神,亦散其气,而散之多。”真人所论,不外《周易》乾坤二卦之理,又加释迦去女色,保存其气而已。

“夫神气同体,精髓一源。陛下试一月静寝,必觉精神清爽,筋骨强健,古人云:‘服药千朝,不如独卧一宵。’药为草精,为髓去髓,添草有何益哉!譬如囊中贮之金,旋去金而添铁,久之金尽,囊虽满,空遗铁耳,服药之理,夫何异乎?”真人所述,不外乎内丹学之精气神三宝,求金而遗药铁,乃是一种很好比喻罢了。

“夫天子富有四海,日揽万机,治心其易哉!恒能节色欲,减思虑,亦获天佑,况全戒者邪?”真人也是对症下药,治国者在减少,非在于全戒。

“修身之道,贵乎中和,太怒则伤身,太喜则伤乎神,太思则伤乎气。此三者于道甚损,宜戒之也。陛下即知神为真己,身为幻躯,凡见色起心,当自思身假神真,自能止念也。”……“修身养命要妙之道,传之尽矣,其治国保民之术,微陈梗概,其用之舍之,在宸衷之断耳。”○85以上是真人,见成吉思汗三次,谈养生之道内容,不传于对绝密的档。幸亏耶律文正整理,而知其当时谈话的梗概,留传于后世。欲知其详,希望阅《玄风庆会录》全文为盼!今是节选几段而已,特此声明。

“又数日,至邪米思干大城西南三十里。十月朔,奏告:‘先还旧居,从之。’上驻跸于城东二十里。……仲冬过半,则雨雪渐多,地脉方透。自师之至斯城也,有余粮,则惠饥民。又时时设粥,活者甚众。二十有六日,即行。十二月二十三日,雪寒在路,牛马多冻死者。又三日,东过霍阐没辇(大河也)。至行在,闻其航桥中夜断散,盖二十八日也。帝问:“以震雷事。”对曰:“山野闻国人夏不浴于河,不浣衣,不造毡。野有菌,则禁其采(藏本采下有字)畏天威也,此非奉天至道也(本无也字据藏本补)。尝闻三千之罪,莫大于不孝者,天故以是警之。今闻国俗多不孝父母,帝乘威德,可戒其众。”上悦曰:“神仙是言,正合朕心。”敕左右记以回纥字,师请“偏谕国人”,上从之。又集太子诸王大臣曰:“汉人尊重神仙,犹汝等敬天,我今愈信,真天人也。”真人在邪米思干时,以自己余粮,并不忘记当地人民之饥饿,而竟设粥以济,以震雷事,遂时进奏,为人子者须孝敬父母,是人生遵守之则,同时遵其师重阳之学,奉行而无失,皆是难能可贵。

“十有九日,父师诞日,众官炷香为寿。二十八日,太师府提控李公别去。师谓曰:‘再相见也无?’李公曰:‘三月相见(本无此二字据藏本朴)。’师曰:‘汝不知天理,二三月即(藏本作决)东归矣。”二十一日,东迁一程,至一大川,东北去赛兰约三程,水草丰茂,可饱牛马,因盘桓焉。二月上七日,师入见,奏曰:‘上野离海上约三年回。今兹三年,复得归山,固所愿也。’上曰:‘朕已东矣,同途可乎?’对曰:‘得先行便,来时汉人问山野以还期,尝答云:三岁,今上所咨访,敷奏讫,因复固辞。’……二十有四日,再辞朝,上曰:“神仙将去,当与何物,朕将思之。更少待几日。”师知不可遽辞,回翔以待。三月七日,又辞,上赐牛马等物,师皆不受。曰:“只得驿骑足矣。”上问通事阿里鲜曰:“汉地神仙弟子多少?”对曰:“甚众,神仙来时,德兴府龙阳观中,尝见官司催督差发。”曰:“应于门下人,悉令蠲免。”仍赐圣旨文字一通,且用御宝。不妨录之,《成吉思皇帝圣旨》:“道与诸处官员每,邱神仙应有底修行底院舍等,系逐日念诵经文,告天底人每,与皇帝祝寿万万岁者。所据大小差发赋税,都休教著者。据邱神仙底应系出家门人等,随处院舍,都教免了差发赋税者,其外诈推出家,隐占差发的人每,告到官司治罪,断案主者。奉到如此,不得违错,须至给付照用者。左付邱(监本无邱宇)神仙门下,收执!照使所据,神仙应系出家门人,精严住持院子底人,并免差发税赋,准此!癸未(1223)羊儿年三月,御宝日。”○86圣旨中,每(作们)底(作的)。此圣旨可贵,是在元太祖时代.

“因命阿里鲜(河西人也)为宣差,以蒙古带、喝刺八海副之,护师东还。十日,辞朝行。自答刺汗以下,皆携葡萄酒珍果,相送数十里,临别,众皆挥涕。三日至赛兰,……望日,门人出郊,致奠于虚静先生赵公之墓。众议欲负其骨归,师曰:‘四大假躯,终为朽(藏本作弃)物,一灵真性,自在无拘,’众议乃息,明日遂行。二十有三日,宣差阿狗,追饯师于吹没辇之南岸。”杨阿狗,阿狗其本名,杨则其所加之汉姓也。吹没辇,又作楚河,隋唐时名碎叶川,在吉尔吉斯坦和哈萨克境内。

又十日,至阿里马城西百余里,济大河。四月五日,至阿里马城之东园。二太子之大匠张公固请曰:“弟子所居,……俾坛众得以请教,幸甚。”师辞曰:“南方因缘已近,不能迁路以行。”复坚请,师曰:“若无他事,即当往焉。”翌日,师所乘马突东北去,从者不能挽。于是张公等悲泣而言曰:“我辈无缘,天不许其行矣。”张公,即张荣,阿母河航桥,本荣所造。大河,指伊犁河。

七日,“复度四十八桥,缘溪上(本元上字据监本补)。五十里至天池海。东北过阴山后,行二日,方接原历金山南大河驿路。”徐星伯曰:“自阿里马城至金山,亦不下二千里,而记言至天池海过阴山后行二日,方接原历金山南大河驿,山路崎岖,必不能速进如此。……盖二字下脱十字。”其说甚是正确。

“四月二十八日,大雨雪,翌日,满山皆白。又东北并山行,三日至阿不罕山前。门人宋道安辈九人,同长春玉华会众,宣差郭德全辈远迎。入栖霞观,师下车时,雨再降。人相贺曰:“从来此地经夏少雨,纵有雷雨,多于南北两山之间,今日沾足,皆我师道 所致也。”玉华会,是全真教的组织。金山,就是阿尔太山。

阿里鲜等白师曰:“南路饶沙石,鲜水草。使客甚繁,马甚苦,恐留滞。”师曰:“分三班以进,吾徒无患矣。”五月七日,令宋道安、夏志诚、宋德方、孟志温、何志坚、潘德冲六人先行。十有四日,师挈尹志平、王至明、王志可、鞠志园、杨志静、綦志清六人次之。饯行者夹谷妃、郭宣差、李万户等数十人,送二十里,皆下马再拜泣别。师策马亟进。十有八日,张志素、孙志坚、郑志修、张志远、李志常等五人又次之。师东行十六日,过大山,山上有雪,甚寒,易骑拂庐。十七日,师不食,但时时饮汤。东南过大沙场,有草木,其间多蚊虻,夜宿河东。又数日,师或乘车。尹志平辈咨师曰:“奚疾?”师曰:“余疾非医可测,圣贤琢磨故也,卒未能愈,汝辈勿虑。”众愀然不释。……“行又经沙路三百余里,水草绝少,马夜进不息,再宿乃出,地临夏人之北陲,庐帐渐广,马亦易得,后行者乃及师。六月二十一日,宿渔阳关。”由称海宣慰司东南之路,在戈壁滩中奔驰,路程虽然快捷方式,须要艰苦负出,走出沙漠。渔阳关,金时云内州柔服县之北夹山下,在今乌拉特旗之附近。十八宗师除虚静先生外,十七人姓名全部见于此。明代白云观邱祖殿,还有元代十八宗师壁画,现在邱祖殿上已无存此画。

二十二日“度关而东,五十余里至丰州,元帅以下来迎,宣差俞公请洎其家,奉以汤饼,是日辄饱食。既而设斋,饮食如故。……时已季夏,北轩凉风入座。俞公以茧纸求书,师书之曰:“身闲无俗念,乌宿至鸡鸣。一眼不能睡,寸心何所萦。云收溪月白,气爽谷神清。不是朝昏坐,行动扭捏成。”七月朔,复起,三日至下水。元帅夹谷公出郭来迎,馆于所居。……翌日遂行,是月九日,至云中。宣差总管阿不合与道众出郭,以步辇迎归于第,楼居二十余日。”丰州,金时为天德总督府,元称丰州。下水,在杀虎口,又作昂阿下水,在今呼和浩特市之南。云中,今大同县。夹谷公,即夹谷龙古带。

“十有三日,宣差阿里鲜,欲往山东招谕,恳求与门子尹志平行。师曰:‘天意未许,虽往何益。’阿里鲜再拜曰:‘若国主(藏本作王)临以大军,生灵必遭杀戮,愿父师一言垂慈。’师良久曰:‘虽救之不得,犹愈于坐视其死也。’乃令清和同往,即付招谕书二副。”真人时刻关心生民之苦,免遭于戮,尽力而为之。

“宣德元帅移刺公,遣专使持书至云中,以所乘马奉师。八月初东迈杨河、历白登、天城、怀安,渡浑河。凡十有二日,至宣德,元帅具威仪出郭西远迎。师入,居州朝玄(藏本作元)观,道友敬奉。遂书四十字云:万里游生界,三年别故乡。回头身已老,过眼梦何长。浩浩天空阔,纷纷事杳茫。江南及塞北,从古至今常。”杨河,即今之南洋河。白登,今山西阳高县。天城,今天镇县。怀安,今河北怀安县。浑河,即洋河。宣德,金为宣德州,元初为宣宁府,后改宣德府,附郭宜化县。

“河朔州府王官将帅,及一切士庶,争以书疏来请,若辐凑然,止回答数字而已。有云‘王室未宁,道门先畅。开度有缘,恢宏无量。群方帅首,志心归向。恨不化身,分酬众望。’十月朔,作醮于龙门川,望日醮于本州岛朝玄(藏本作元)观。……元帅贾昌至自行在,传旨:‘神仙自春及夏,道途非易。所得食物,驿骑好否?到宣德等处,有司在意馆谷否?招谕在下人户,得来否?朕常念神仙,神仙无忘朕。’十二月既望,醮于蔚州三馆。师于龙阳住冬,旦夕常往龙冈闲步,视德兴以兵革之后,村落萧条。”贾昌,可能是贾塔刺浑之亲属。蔚州,今蔚县。兵革过后,人烟稀少,破屋颓垣,成为一种惨不忍睹的现状。

  甲申(1224)之春,二月朔,醮于缙山之秋阳观,观在大翮山之阳,山川明秀,松萝烟月,道家之地也。以诗题其概云:秋阳观后碧岩深,万顷烟霞插翠岑。一径桃花春水急,变环流出洞天心。”甲申是元太祖十九年(1224)。缙山,县名,元废其县,今北京市西北之延庆县。大翮山,在延庆县西北,秦代王次仲隐居之地。真人题诗有二,今录其一。

    “燕京行省金紫石抹公,宣差便宜刘公以下诸官,遣使者持疏,恳请师住大天长观,许之。既而以驿召,乃度居庸而南。燕京道友来迎于南口神游观。明旦,四远父老士女,以香花导师人京,瞻礼者塞路。初师之西行也,众请还期。师曰:‘三载归、三载归。’至是果如其言。”石抹公,即石抹咸得卜(不),为燕京行尚书省,简称金紫石抹公。刘公,即刘敏,癸未(1223)授安抚使,便宜行事,兼燕京路征收税课、漕运、盐场、僧道、司天等事。南口,在北京市西北郊。

      以上七日,人天长观,斋者日千人。望日,会众请赴玉虚观。是月二十二(藏本作五)日,喝刺至自行官传旨:“神仙至汉地,以清净道化人,每日与朕诵经祝寿,甚好。教神仙好田地内爱住处住。道与阿里鲜,神仙寿高,善为护持。神仙无忘朕旧言。”○87真人自元太祖十五年(1220)正月,由山东莱州起行,至十九年(1224)三月七日,返回燕京住入大天长观,结束了西域之行,往返历时四年另两个月有余。所谓三载,是宣化朝元观称起※时也。以七十三岁至七十七岁高龄的人,路途遥远,长途跋涉,一路之上艰苦备尝,然而能够平安返回燕京,实属罕见的人。从道教史来看,虽然晋代王浮撰《化胡经》,老子西去之说,是难以凭信,甚至荒唐。唯有真人西域之行,则是千真万确的史实,可以说在道教史上,在古代只有真人一人而已,他人无敢望其项背。本节摘录《长春真人西游记》,特别是国学大师王国维的《长春真人西游记校注》,以及近年纪流先生撰《成吉思汗封赏长春真人之谜》的译注。本节多采用二位之说,并以尊敬致谢。李志常撰《长春真人西游记》,与玄奘法师的《大庸西域记》,前后相辉映,皆是中国文献的瑰宝,尤其是治佛道的学者,以及治中亚交通史的专家,都是不可缺少的参考书。另有旅游讲解的同志,如果有兴趣,不妨一阅此二名著。

7、燕京晚年及其它

      真人归燕后,道尊德普,则名望日隆,更倍于往日。故“京人翕然归慕,若户晓家喻,教门四辟,百倍往昔。乃建八会于天长,曰平等、曰长春、曰灵宝、曰长生、曰明真、曰平安、曰消灾、曰万莲。师归天长,远方道人,继来求法名者,日益众。”(88)所谓会,就是吸收广大群众参加道教组织,宣扬道教理论和宗旨,特别是《老子》之学,以及道教之养生。

      最重要真人使门徒持牒,不忘拯救苍生。“时国兵践蹂中原,河南北尤甚!民罹俘戮,无所逃命。处机还燕,使其徒持牒,招求于战伐之余。由是为人奴者,得复为良,与滨死而得更生者,毋虑二三万人,中州人,至今称道之。”○89真人一生履践自己诺言;节欲止杀,内固精神,外修阴德。恤民保众,使天下安为己任。

      有时出观游览,欣赏大自然风光,所以有“每斋毕出,游故苑琼华之上。从者六七人,宴坐松阴,或自赋诗,相次属和,间因茶罢,命从者,歌《游仙曲》数阕。夕阳在山,淡然忘归。”○90琼华,金代故苑之地,今北京北海公园.真人虽然耄期之年,还是兴致勃勃,赋诗谈笑,洒脱淡雅之趣,依然故我,不减昔年。

     真人还燕之后,一事没有忘记,就是对于道经重加整理,与弟子宋披云经常谈话的课题,有“尝议及道经泯灭,宜为恢复之事。师曰:“兹事体甚大,我则不暇.兼冥中自有主之者,他日尔当任之。”○91宋披云受师之委嘱,终于完成元《道藏》之编纂,雕版印行于世。

     琼华岛上万安宫,有“于是行省及宜差剳八相公,以北宫园池,并其近地数十顷为献,且请为道院。师辞不受,请至于再,始受之.既又为颁文榜,以禁樵采.遂安置道侣,日益修葺。后具表以闻,上可其奏.自尔佳时胜日,师未尝不往来乎其间。寒食日,作《春游》诗二首。其一云:“十顷方池间御园,轰轰松柏罩清烟.亭台万事都归梦,花柳三春却属仙。岛外更无清绝地,人间惟有广寒天。深知造物安排定,乞与官民种福田.”其二云:“清朝时节杏花开,万户千门日往来。岛外茫茫春水阔,松间猎猎暖风回。游人共叹斜阳逼,达士犹嗟短景催。安得大丹冥换骨,化身飞上郁罗台。”○92剳八相公,亦作札八儿,西域赛夷人.守中都,授黄河以北,铁门以南达鲁花赤。卒午百一十八岁,赠推忠佐命功臣、大傅、开府仪同三司,上柱国,追封凉国公,《元史》有其人传。在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五月五日,传旨:改北宫仙岛,为万安宫,天长观,改为长春宫。

“一日师自琼岛徊,陈公秀玉来见。师出示七言律诗云:‘苍山突兀倚天孤,翠柏阴森绕殿扶。万顷烟霞常自有,一川风月等闲无。乔松挺拔来深涧,异石嵌空出太湖。尽是长生闲活计,修真荐福迈京都。”○93陈秀玉,燕京人,是真人好友。是一首题咏琼华岛(北海公园)的诗,可是北京掌故的书,皆没选入,实屈憾事,希望终有一天会被选入之时。

     真人晚年多次作醮,如禳荧惑,终至于退。京师数次天旱,祈求祷雨,至诚所感,大雨滂沱.名公硕儒,皆以诗来贺真人。

丙戍(1226)正月,蓟县盘山栖云观住持王栖云,请真人作黄录醮三昼夜。是晚年远出的一次行程。而燕京发生佛道严重纠纷,事起之源是盘山所引起。燕京佛教徒,趁天长观(长春宫)无备,于晚间结伙闯入,破坏了神像,殿堂被砸的事件。

“师自受行省已下,(二字据藏本增)众官疏以来,悯天长圣位殿阁,常住堂宇,皆上颓下圮,至于窗户阶砌,毁撤殆尽。乃命其徒,日益修葺,罅漏者补之,倾斜者正之,断手丙戍(1226),皆一新之。又创修寮舍四十余间,不假外缘,皆常住自给也。”○94被砸之后,迅速恢复,而焕然一新,建筑还有增加,对方其奈何哉!

    有时被地方官长所邀,去郊外一游。时暑气烦燠,无帅张资允(藏本作胤)者,请师游西山,再三过观。师赴之,翌日斋罢,雨后游东山庵。师与客坐于林间,日夕将还,以绝句示众云:“西山爽气清,过雨白云轻.有客林中坐,无心道自成。”○95为探幽览胜者,不妨寻觅东山庵遗址,特别羽士去西山时,不要忘记其诗句。 I

    在元太祖二十二年(1227),六月二十三日,“人报已午间雷雨大作,大液池之南岸崩裂,水入东湖,声闻数十里,鼋鼍鱼鳖尽去,池遂枯涸.北口山亦摧.师闻之初无言,良久笑曰:“山摧池枯,吾将与之俱乎!”……七月七日,门人复请曰:“每日斋会,善人甚众,愿垂大慈,还堂上以慰瞻礼。”师曰;“吾九日上堂去也。”是日午后,留颂云:“生死朝昏事一般,幻泡出没水长闲。微光见处跳鸟兔,玄量开时纳海山。挥斥八纮如咫尺,吟嘘万有似机关。狂辟落笔成尘垢,寄在时人妄听间.”遂登葆玄(藏本作光)堂,归真焉。”○96仙寿春秋八十。此顶是真人绝笔之作,更加弥足珍贵,读其诗而睹其人。成吉思汗亦逝于七月己丑日,享有春秋六十有六.双星同年殒落,名传于后世,载入史册,永垂不朽人也。

    陈时可撰《燕京白云观处顺堂会葬记》云:“长春大宗师既仙去,嗣其道者尹公,乃易其宫之东甲第为观,号曰白云,为葬事张本也。越明年(1228)三月朔,召其徒而告之曰:“父师殡于葆光,未安也。吾将卜地白云,构堂其上而安厝之何如?”或曰:“工力非细,道粮不足,未易为也。”公日:“诚以孝恩报德,何患乎不成。矧我父师遗德在人,四方门弟子畴不追慕,当自有赞成者,公等无疑。纵复不然,尽常住物给其费,各操一瓢可也。”于是普请其众,以四月丁未除地建址,越四日庚戍,云中、河东道侣数百辈;裹赢粮来助,凡四旬成。其堂制度雄丽,榜之曰处顺。”○97其碑未有“将葬兹兮启玉棺。”即石为之,当时全真教为首要人物,有此种安葬。当时安葬之日,王官、士庶、僧尼、善众、观者凡三日,日万人,由此可见瞻仰之盛况,人虽归真,而遗泽留于人间。

其弟子尹志平《踏云行》师父仙体不朽云:“玉骨元清,金丹已就,长春不老何年朽。圆成一性遍河沙,遗骸全体仍依旧。万代稀逢一时罕有,天涯门弟来奔凑。安居处顺庆真容,焚香十万连三昼。”○98此词是当时真实写照。

    李得晟撰《长春殿增塑七真仙范记碑》云:“白云观旧有处顺堂,创自未混一时,清和尹宗师藏厥师长春邱真人仙蜕于下,封土为冢,构此为覆者也。景太丙子(1456),我师祖通妙邵真人撤堂拓地,备勒贞珉。……旧壁图绘十八大师,乃五真人像.……正德十一年(1516)岁次壬辰。”正德中无岁次壬辰,有庚辰是正德十五年。“臣等谨按,观胡濙、邵以正、李得晟三碑所述,则今之七真殿,正昔之处顺堂,乃邱处机藏蜕地也。”○99以上供参考。

元人果罗洛纳延《长春宫》诗:“羸骖蹋秋草,迢递谒琳宫。松子花砖落,溪流板阁通。楼台非下土,环佩忆高风。草昧艰难日,神仙第一功,《金台集》。”

明人朱国祚《题白云观》云;“一言止杀古人难,多少通臣藉尔安。辛苦捐躯文信国,得归也拟着黄冠。(介石斋集》。”(100)仅录二诗,供嗜诗的人欣赏,元明清三朝骚人墨客,题咏长春宫(白云观)的诗较多,可惜不能太多的摘录了。

真人学识渊博,儒书道经梵典,诗词歌赋,皆深造有得,对于自然也有所洞晓,如海潮、日蚀、律历皆有染指,但是知道此方面的人,为数寥寥.有鉴于此,不妨选录之。真人云:“海潮,人皆言因月,卢肇独言因日。余游海上,询诸故老。月初出,则潮上,月卓午,则潮满,月西转,则潮退,月没,则潮退尽。北方月出,则潮复上,斗北月中,则潮渐满,月东转,则潮渐退,月没,则潮退尽。”(101)真人坚信不疑,海潮因月,,而非因日,此种观点至今还是颠扑不破。《磻溪集》中,关于吟咏海潮诗数首.卢肇《海潮说》,《全唐文》有记载.近人杨润梅女士有《浅谈丘处机潮汐说的科学性》一文,刊载四川大学{宗教学研究》中.

关于日食方面则有云:“汉人往往来归依,时有算历者在旁,师因问五月朔日食事。其人曰:‘此中辰时,食至(此二字据藏本补)六分止。’师曰:‘前在陆局河,午刻见其食,既而又西南至金山,人言日食至,七分,此三处所见各不同。按孔颖达《春秋疏》,月体映日,则日食。以今料之,盖当其下,则(藏本作即)见其食,在旁者,则千里渐殊耳。正如以扇翳灯,扇影所及,无复光明。其旁渐远,则灯光渐多矣。’”(102)孔颖达,字冲远,冀州衡水县人,是唐代经学家,奉太宗之命主编《五经正义》。《新旧唐书》皆有传。月体映日,以扇遮灯,说明笃信与卓见。因地域差异,看到日食也不相同,有的地区见其全食,有的地方看不到全食,太阳光亮,被月球遮挡,被遮越多,则日光逐渐削弱,最后全被遮挡,则为日全食,月球移动,则阳光逐步显露,终于阳光普照大地。以扇翳灯,最好的比喻,证明月体映日之正确。

金元时代真人赐号,大体如下:金宣宗贞佑间,赐号“自然应化弘教大师”、拖雷监国(1228)赐号“长春弘道通密真人”、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赐号“长春演道主教真人”、武宗至大三年(1310),赐号“长春全德神化明应真君”、惠宗后至元二年(1336),赐号“长春演教通密真人”、成宗大德六年(1302)赐号与至元六年同,太定帝太定二年(1325),与至大三年同。还有“玄门演道大宗师”、“长春洪教通密真人”。此二者年代不详,可以肯定,在金元时代,则无疑的。

秦志安云;“仆尝游燕台,见三人相与论丘仙翁之功德。其一人曰:‘我以为磻水溪边七(应作六)年,苦志宝玄登堂上数载,……出神人梦,斡地回天,此功德之最大者也。’其一人曰:‘非也?我以为修宫立观,传教度人。……受簪冠者半天下,谈道德者匝,世间无人不饮于重玄,有物尽沾于至化,此功德之最大者也。’其一人曰:‘乃二公之所说,见其小,不见其大,得其粗,不得其精。……我则以为当蒙古之锐兵南来也。……贤愚并戮尸山积。……幸我长春丘仙翁,应诏而起,一见而龙颜稍霁,再奏而天意渐回。……救生灵于鼎镬之中,夺性命于刀锯之下,不啻乎百千万亿,将逾于秭穰京垓,如此阴功,上通天意,固可以碧霄往返,白日飞升又何用?于九转丹砂,七还玉液者也.”张神童诗云:“磻溪炼就九还砂,道德文章第一家。三岛有期应去也,至今鸾鹤唳栖霞.”(103)以上议论,可以说给真人一生,最好的评价,结论是前二者,不见其大,功德则浅。则后者救苍生于刀锯之下,乃是人最大功能。秦志安,字彦容,号通真子,樗栎道人,山西陵川县人,宋披云弟子,参与元《道藏》的编纂,着有《金莲正宗记》五卷、《林泉集》二十卷,元遗山撰《通真子墓碣铭》载其事。

真人着《磻溪集》六卷、《大丹直指》二卷、《鸣道集》此《集》已佚,不知天壤间还存在否?希望有一天发现,以享读者。

元代王粹《长春丘真人赞》云;“猗欤长者,不可复得。三朝推尊,才学功德。憨此兵戈,远涉西北。九九乃终,世人莫测。”(104)

近人纪流云:“他的事迹曾经感动乾隆皇帝,弘历帝专门为邱祖殿写过一副对联。联云:‘万古长生,不用餐霞求秘决。一言止杀,始知济世有奇功’。是对邱公的褒奖和赞美。”(105)对于真人,无论过去和现在,赞扬者多,而贬者有耶律楚材、释祥迈以及近人吕振羽先生,古语云:“道不同不相为谋”此之乃是常理,百花齐放为好,何必独此家,容忍乃是上乘之道。

真人是道教史上,杰出一位大宗师,当时上至帝王将相的尊崇,下至黎民百姓的拥护爱戴。尤其是士大夫和羽士们,莫不奔走顶礼,父师而事之。道德和学问,兼而有之,“古之博大真人哉”。真人虽然在道教史乘,有光辉灿烂的事迹,然而终究是历史人物。后人为了缅怀古人,应以自勉自励,所谓“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关键在于奋发图强,展望于现在和未来,开辟新的道路,才不愧对于古人,希望同道,对于本文,指正和批评。
1997年12月,31日初稿
1998年2月13日定稿
笔于长春观来成楼

附录二:
1、于沧澜,马家彦修,蒋师辙纂《鹿邑县志》光绪22年《青天歌》。
2、纪流《成吉思汗封赏长春真人之谜注译》尾部之绘图。


引用书目
1、2、7方汝翼、贾瑚、周悦让、慕荣干《登州府志》卷二、卷六十五、卷三、光绪七年
3、11、29、42李道谦《七真年谱》《道藏》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
4、32、36、38、45、103秦志安《金莲正宗记》卷四(道藏)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
5、12、27、97、104李道谦《甘水仙源录》卷一、卷二、卷九《道藏》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
6、75、77、陶宗仪《辍耕录》卷十笔记小说大观、台湾新兴书局出版
8王重阳《重阳全真集》卷七《道藏》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
9、13、14、23、24、26、28、37、39、40、54、59、60丘处机《番溪集》卷四、卷五、卷一、卷二、卷四《道藏》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
10、48、52施闰章、杨奇烈《登州府志》卷二十一、卷七、卷二康熙三十三年
15、30、31、32、44、62、63、65、68、91陈垣《道家金石略》全真派文物出版社
16、贾汉复、李楷《陕西通志》卷九康熙五十二年
17、18许起风、高登科《宝鸡县志}卷五、卷九、乾隆二十九年
19、47李贤《大明一统志》卷三十四三秦出版社
20、21、25罗彰彝《陇州志》卷一、卷七康熙五十二年
33、70熊梦祥《析津志》陈恩惠辑佚、古迹、祠庙、北京古籍出版社
22、34、69、71刘天素、谢西蟾《金莲正宗仙源像传》《道藏》文物出版社上海书店、天津古籍出版社
35耶律铸《双溪醉隐集》卷四、四库全书、台湾商务印书馆
41、43脱脱《金史》卷八、卷六十四、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
46于钦《齐乘》卷五,至元五年,乾隆四十六年本
49、50、53、55、56、57、58黄丽中、于如川《栖霞县志》卷一、卷九、卷十光绪五年
51郝懿行《晒书堂诗钞》卷下《郝氏遗书》本
61唐诗陛、杜宗、洪亮吉《怀庆府志》卷二十七、康熙五十四年
64龙淑孝、李元正《即墨县志》卷十、乾隆二十九年
66袁通、方履籛、吴育《河内县志》卷二十一道光五年
67强振志《宝鸡县续志》卷十、民国十一年
72、73、80、84多桑《蒙古史》冯承钧译第六章、第七章大学丛书、商务印书馆
74、76、86、87、88、90、92、93、94、95、96、102李志常《长春真人西游记》王国维校注《王观堂先生全集》台湾大通书局出版
78、81耶律楚材《西游录》卷下中华书局出版 ,
79、82、83耶律楚材《湛然居士集》卷二、卷五四库全书 台湾商务印书馆
85耶律楚材《玄风庆会录》《道藏》文物出版社 上海书店 天津古籍出版社
89宋濂《元史》卷一百零二、上海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
98尹志平《葆光集》卷下《道藏》台湾新文丰出版公司
99、100于敏中、朱筠《钦定日下旧闻考》卷九十四北京古籍出版社
101俞思谦《海潮辑说》丛书集成、商务印书馆
105纪流《成吉思汗封赏长春真人之谜》注译 后记 中国旅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