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字属什么:乘风忽登举 仿佛见众仙——道教与佛教关于死亡的别称(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4 23:58:35

圆寂  “圆寂”是唐代玄奘对“般涅槃”的意译,意为圆满寂灭,即各种功德圆满无缺,各种罪恶寂灭净尽。特指僧尼死亡。《水浒传》第一百一十九回:“你是出家人,还不省得佛门中圆寂就是死?”《景德传灯录•怀让禅师》:“天宝三年八月十一日圆寂于衡岳。”

入寂  苏轼《请净慈法涌禅师入都疏》:“京师禅学之盛,发于本、秀二公,本既还山,秀复入寂。”汤用彤《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第二十章:“三藏寝疾,有遗文严正勖示因果,以之付弟子智休。正月十一日午时入寂。”

示寂  “示寂”指菩萨或高僧死亡。“寂”为寂灭,“示寂”意谓其寂灭只是一种示现,并不是真灭。《古尊宿语录•衢州子湖山第一代神力禅师语录》:“(子湖和尚)唐僖宗广明中示寂。”

大寂  唐代王维《工部尚书夫人赠太原郡夫人京兆王氏墓志铭》:“以某年月日,奄归大寂于长兴里之私第。”

真寂  “真寂”也是涅槃之意。佛教有多种派系和学说,对于教化众生达到涅槃境界的方法、途径和教说也不同。在相互指责之中,认为某些教说为“伪涅槃”,而本教说则为“真涅槃”也即“真寂”。后来,“真寂”就指僧尼死亡。苏轼《东坡志林•记真君鉴》:“居士以忧患之余,稽首洗心,归命真寂。”“稽首”即跪拜礼。“洗心”指洗涤邪恶的心灵,如洗心革面。

归寂  《莲社高贤传•道敬法师》:“从远公出家,……远公归寂,乃入若耶山。”明代王世贞《宛委余编》八:“宋开宝中,八十老僧道价为丛林所重,临当归寂,从容示偈。”

归真  苏轼《宝月大师塔铭》:“莹然摩尼,归真于土。” “归真”不仅指僧尼死亡,在伊斯兰教中也用“归真”作死亡的代称。它是阿拉伯文maut的意译,音译为“冒台”,意为死亡。属于伊斯兰礼俗用语,亦称“无常”,通常指灵魂离开身体。

归成  明代李贽《又告》:“今卓吾和尚为塔屋于兹院之山,以为他年归成之所。”

迁形  唐代《禅道安禅师塔记》:“以总章元年十月七日,迁形于赵景公寺禅院。”清代梁绍壬《两般秋雨盦随笔•书卒异词》:“僧卒曰迁形,亦曰迁化。”

迁化  “迁化”的本义是变化,也可以作为“死亡”的别称,既可用于僧尼,也可用于常人。① 《坛经•付嘱品》:“师说偈已,端坐至三更,忽谓门人曰:‘吾行矣!’奄然迁化。”慧皎《高僧传•佛陀什》:“先沙门法显于狮子国,得《弥沙塞律》梵本,未被翻译而法显迁化。”“沙门”是梵语音译词,指僧徒;“法显”为僧人法名;“狮子国”即斯里兰卡,多数斯里兰卡人信奉佛教。

迁寂    宋代晓莹《罗湖野录》卷三:“潜庵源禅师……寿九十有六而迁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