洒脱一点的说说:追寻人的本质--------------连载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4/27 18:05:44
人,从何处来?
  人,是什么?
  人,将以何往?
  从古到今,人类未曾中止对自己本身的追问、探寻和构想。但是,人们又从来没有获得一个令人满意、能完美解释人的答案。
  于是,这三个老掉牙的问题一直纠缠着人的理智和心灵。
  那么,我们能否回避这类问题呢?不能!因为人的存在,首先是一种生命,然后是一种在生命的基础上一种生命意义的生成;人们通过自我认识而为自己设定某种信仰、目标,然后开始按照信念而展开生命过程,成为区别与其他生命的“有目的的生命”。人的目的(或者说归属)是什么?这个问题要通过回答“人是什么”来解决,而“人是什么”就是核心的而又最困难的问题,这个问题不是现成的,因为“人是什么”要靠人自己的认定,“人是人想要成为的那种生物”(汤因比语),“人是什么”取决于人把自己规定为什么,人对自我进行规定的时候,也就是在设计“人将会成为什么”,这样,两个问题就构成一种逻辑循环。
  在实际的个人生活中,人们却很少有对自我的困惑,他们在生活中获得或者继承或者选择或者创造了某种人生理想,然后开始作为人的生命历程。这一事实就在一定程度上解构了哲人们煞有介事的担忧和努力,没有哲学家,太阳依旧升起。对人本身的专业思考真的无足轻重吗?
  现代哲学的一个重要命题:人是追寻自己的存在。换言之,那些没有追寻过自己的芸芸众生,就不成其为人!当然,从实际结果来看,那些登堂入室、苦思人生而自诩睿智之徒,他们穷极人生之思也总是晕头转向、徒劳无功、空手而返,同样不成其为人,就好像那些信奉上帝的苦行僧,辛苦一世,他们既没有沐浴到圣灵的光辉,又失去了尘世的幸福,反不如那些无思而行的人那样活得逍遥自在。这就是说,当关于人的真理还没有找到之前,尘世中的每个人都是迷途者、残缺者,而那些对此不屑一顾者,不过是更加蒙昧而已,他们蒙昧、盲目,听天由命,而且自甘下流,我只能对他施以怜悯的一瞥。
  在一个连肉身延续都成困难的那些国度和那些年代,活着,就已经是一件很幸运的事,这是恶劣环境(包括自然的、政治的和经济的环境)对生命的巨大损害,它把人变成一种本能的存在;但无论如何,仅仅是活着,这丝毫显不出人之为人的高贵和意义,在自然界中,活着的生命成千上亿,活得比人快乐、自在的生命很多很多。在虚无里寻找意义,在短暂里寻找永恒,在约束里寻找自由,这成了人超出动物的最基本的地方。
  
  
  一 .关于人的认识的历史进程
  

作者:请宽恕光明在黑暗 回复日期:2004-9-19 10:43:10 
    虽然历史被认为是不可信的,所有的历史也就是当下视角下的历史,是被我们的现实的观念所选择、所过滤的历史。这种怀疑主义倾向当然不足以否认历史作为一种客观事物的实存性。正如我们所面对的自然世界也是被我们感官和观念所选择的自然一样,既然在我们的感官的异化下,我们能够从自然世界中发现各种必然的定理、规则,那么,我们同样应该有信心从历史中发现人类自身的某些真相。
  无论波普尔多么想否认历史的必然性规则的存在,他也不得不承认,他的存在是一种必然的存在。从远古到某一个个体生命之间的历史过程,是真实发生过的,既然是这样,那么,在其中就一定有一个因果的链条,这个链条使之成为历史的必然,虽然历史也可以向另外的一些方向演化,但是总有一些实在的因素(力量和规则)导致今天的现实。
  

作者:xy631010 回复日期:2004-9-19 10:57:21 
    中国人只运用了大脑中属动物的那一部分,而且满足于此。形而上的部分----属人、属神的,那种更高级的----对生命、对宇宙的体认或敬畏的缺乏,正是造成中国人对人的生命尊严的蔑视态度。也正是这种蔑视生命,玩世不恭,导致的精神空虚促使人们像羊群一样聚集在污浊的泥泞里倾轧苦斗而不自知的沉迷。其实,这种生存方式只是对人的贬低,对生命价值的亵渎!
    
    殊不知,生命的高岗上芳草萋萋,充满无限的生机。这是不被大多中国人认识的精神高原。只有独立的个体才能到达这里,在这里栖身,从而感知到宇宙对人的呼唤!人,只有从这里,才能踏上成为万物之灵的光荣道路,生命因此而绚烂多姿......。
    
    中国人啊,提升自己,提升生命吧!
  

作者:A-colonel 回复日期:2004-9-19 10:59:48 
    马克思说,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作者:gil-ofragim 回复日期:2004-9-19 15:49:54 
    嘿,不会是修正过后的新版吧?
  Yesterday Once More..昨日重现……

作者:sockeye 回复日期:2004-9-19 15:59:29 
    人的定义还用研究 人就不是个东西

作者:绝弟 回复日期:2004-9-19 16:17:21 
    如果我说我基本了解了人的本质意义
   你们相信吗?

作者:gmmdomc 回复日期:2004-9-19 16:57:25 
    挣扎在自由和奴役之间。

作者:请宽恕光明在黑暗 回复日期:2004-9-19 17:01:42 
    xy631010 ,中国人并不缺乏对对宇宙的体认或敬畏,念天地之悠悠,独怅然而涕下,庄子的思想也有非常高妙的地方。中国社会的问题是长期专制社会的禁锢,长期的循环的农业生活环境的熏陶导致了思想缺乏创新,导致缺乏思想的交锋。
  
  A-colonel 我将对马克思的该说法作为我的评价,通过社会关系的分析,我们也可以发现人的基本的内涵,因为社会关系就是人性在社会这个宏观结构上的放大。
  
  gil-ofragim 很惭愧,我一生所做的,就可能在这样一个体系里面修修补补呢
  
  绝弟 至少我相信你基本了解你这个人的本质意义。但是,对作为一般的人的了解,我还不知道你是否了解的比我多。

作者:第四颗人头 回复日期:2004-9-20 8:45:42 
    这是苏格拉底的问题吗?
  
  我是谁?我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
  
  就现在的科学水平来说,进化论可以解释一切吧。我想苏格拉底的时代还没有达尔文。
  
  人是一种生物(本质),生物是从进化和繁衍而来,到死亡消失结束。
  
  有人说这是消极,其实他们才真的消极。自然界就是酱紫的,如果不能改变,只有欣然接受。几千年人们不都是这么活过来的吗?
  
  如果说这会打消人们生存的信念,那只是一厢情愿的聪明人把别人想得和自己一样脆弱。至少中国的老百姓已经足够坚强了。
  
  当然对人生的理性认识是必要的,这对个人和人类来说都是一见大事。
  

作者:请宽恕光明在黑暗 回复日期:2004-9-20 9:17:31 
    大概楼上的朋友具有西西弗斯的精神,或者孔子的知起不可为而为之,这可以理解为无奈、阿Q精神,也可以理解为坚强

作者:请宽恕光明在黑暗 回复日期:2004-9-20 10:32:27 
    续
  
  1.宗教神学
  
  最初,原始人基于由己及物的推想,形成泛灵观,认为万物像人一样有感觉有目的,从而产生对自然世界的敬畏心理,产生图腾崇拜。这种对外物的精神依赖,表明人的软弱,在内心深处渴望保护和庇佑,这是他们自己力量弱小的反映。
  随着人对环境有了更多的认识,人们发现了自然的一些周期性规律,也发现人在自然界中独特高贵之处:有意志、语言、情感,能趋利避害,能改造环境;同时,人类仍面临无法预知、无以逃避的生存危机和外在神秘力量的支配,仍陷入深深的恐惧之中,面对巨大的困厄,面对生死疾患,当时的先知们就设想,在人与自然的背后有某种强大的力量在主宰整个世界,既然人是智慧的生灵,那么,这种支配人的命运的力量也应该是有生命的,而且理当比人更强大,更富有智慧,这就是神的创生。这些想象力丰富的早期哲学家的推想很快得到蒙昧人们的认同,这种认同使他们摆脱了困惑与恐惧,满足了人作为意识存在的智慧生命对存在进行合理解释的需要。对神灵的虔信与敬畏,也出于人们为摆脱灾厄、超越生命局限的功利的意图。
  人之所以要信奉神灵,不仅是因为人的愚昧,更主要是由于人们为了摆脱对死亡的恐惧,他们需要某种关于彼岸的、永恒的归宿的理想,这表明他们认识到人生的诸多不足,从而向往更美好的人生,意识到肉体生命的短暂,从而向往生命的永恒。同时,凭他们自己的能力根本无法实现他们的美好愿望,他们就把希望寄托在某个或者某些神灵身上。
  这种终极归宿的理想愿望正是作为人的精神的需要、终极的需要而产生的。在当时的条件下,他们除了虚构一个至善的神灵来帮助,还能有什么更好的选择呢?人们拜倒于他们自己创造的神像之下,比起直接慑服于外在的支配来,终究是一种进步。
  在终极的需要上,人人都是共同的,而且是根深蒂固的,这是基本的人性,正是这种精神的追求,人超越了动物,超越了DNA对生命的设定——在精神上的超越。在当时的认知条件下,宗教神话就比较成功地满足了人的这一根本的需要。
  为什么说终极的需要是人之本性呢?这是因为,人有了意识才去主动思考自身的命运,终极的需要不是由DNA设定,而是人自主的自我构想、是人的自我创新,肉体生存的需要、血缘情爱的需要,不过是出乎本能,是人对DNA规定的认同,只有在终极的需要上,是人的创造。人渴望永恒,即使是最粗鄙的乡下人,都在内心深处相信人有永生的灵魂,即使是最唯物的无神论者,他们也希望名垂千古,光照人间。宗教的核心功能,就是建立灵魂的皈依,其次才是建立伦理道德,规范现实人际关系。事实上,宗教的道德皈依一直是那些宗教道德家的从未实现的幻想,道德信条总是被表述为达到灵魂皈依的必由之路,但功利的大众总是忽略或回避了道德途径而直接向往天堂。
  古代宗教的传播(今天,我们在落后的乡村、蒙昧的国度以及有宗教传统的地方仍看得到宗教传播的努力),常常是利用下层劳苦大众、落魄失意者、遭遇天灾人祸的不幸人们寻求庇护、渴望解脱的心理,传播者除了有足以打动人心的口才,往往还精通特异功能或魔术,自称天启或者神谕,能帮人脱离苦海、益寿延年,甚至以救世主姿态吸引人心,发展势力。人们信教的出发点,自然是一种功利的目的。
  宗教真正的大兴于天下,还在于它与统治集团的合流。宗教为了能合法地存在,就会在其对伦理道德、社会秩序的构想中,顺应统治集团统治需要。于是,宗教借政治势力得到膨胀,特别是通过强制推行、法定教育制度而充斥天下,形成社会风俗,宗教组织也成为经济组织,在权力分散的欧洲,宗教发展成为政治和经济的利益组织,宗教本身只是一种外壳。
  当宗教借政权强制获得普及化之后,也就产生了专业的神职人员、神学家,这些人绝大多数把宗教视为一种衣食俸禄,他们为了这种掩藏着的私心推广宗教、维护教条,西方历史上的宗教战争、宗教迫害,正证明了这种宗教的实质。一般的教民,也不十分笃信教义,而是出于功利的考虑,也出于习惯、从众心理,他们最多信奉那些对自己有用的信条而并不顾忌道德约束,从而,我们可以明白,为什么信教的人也是邪恶和私心重重的。少数真正虔诚信奉宗教教义的人,他们确也遵循宗教道德的引导,不过是为了神恩、神佑、进天堂——归根到底仍然是出于个人主义功利的需要。
  这表明,即使是在宗教最盛行的时代,所谓宗教精神都是虚幻的。如果没有统治集团的财政、教育、政权的维护,或者,西方基督教如果没有演变为具有政治势力和经济势力的组织,就不可能产生涵盖全社会的宗教统一,出现的只能是小规模、多元化而且不会很稳定的宗教,宗教也不会在人类知识分子阶层精神上占据那么重要的地位。由于专制时代的长期推行,宗教在西方社会就建立了根深蒂固的影响,今天,那些从小受宗教训练和熏染的人,就仍对宗教眷恋不已,甚至,有一些知识分子把信仰与宗教等同,把他们的信仰称为“宗教感情”。
  就中国的情形而言,诸如道教、佛教,在没有政府保护的情况下,就注定香火难续,中国知识分子宗教观念淡薄(可以说很多人尚未达到宗教精神的认知高度),也缘于中国历代统治者很少花力气推行宗教,没有建立深厚广泛的宗教传统的氛围,而儒学的源远流长,也得益于为统治集团利用。中国人在骨子里信奉的是血缘传递、灵魂不灭(如生死轮回)、因果报应(有一个非人格的神——天)这样的杂合体。没有严密的逻辑论证,这是因为没有专门的教会组织,这类信念也没有受到过什么挑战。这表明中国人的信仰是模糊的,不成熟的,而且包含了落后的血缘属性——还没有超越生理本能。
  有的人牵强附会,把今日西方文明的领先归于其宗教传统,比如马克斯·韦伯,实际上,古希腊是商业的、世俗的非宗教社会,资本主义兴起就伴随着对教会统治的反抗,而西方宗教改革不是原因而是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结果,是“资本主义精神”造成了“新教伦理”,而不是相反,这是教会为了继续在工商业社会生存而顺应时代。人类历史远没有发展到由观念推进的历史时代。当然,在资本主义促成了新教伦理之后,新教对社会就有了积极的作用。因为被信仰鼓动起来的力量比其它任何一种力量都强大(因为信仰是对一个人最根本的命运的设定,它代表着信仰者最大的利益——终极的利益)。一些中国人也开始把中国至今没有达到现代化的原因归于没有西方式的宗教精神,这不过是舍本逐末,一种不想费力的做法。显然,现代化的内容就是民主、科学、工业和竞争的市场,这四者中哪一种都与宗教无关,如果我们要推进民主,就只能进行民主思想的广泛启蒙和民主制度的推行,将通过观念和社会各种利益力量的博弈而逐步达到,如果我们要发展工业,就只能是进行技术引进和投资生产,用宗教来推动现代化,不过是隔靴搔痒。
  宗教对生命终极归属的设想顺应了人对永生的渴望,宗教对伦理道德理想的构想顺应了社会秩序的要求,从而形成了人的思想进化史上的宗教时代。宗教的突出意义在于强调理性,强调人的信仰,强调人的精神对肉欲的超越,这是人的初步觉悟。
  同时,宗教倾向于在虚构的世界中建立寄托,无利于引导人做现实的努力和抗争,宗教伦理倾向于忍让、逃避,也就很快被统治集团利用,成为麻醉灵魂的鸦片,奴役的借口。
  当近、现代科学的发现揭示了宗教神话的幼稚和虚幻,宗教作为满足人内心需要的精神上的地位就开始下降,但由于历史的惯性,那些以宗教维生的人们就把宗教的道德功能凸显出来,今天西方的宗教组织,很明显成了福利机构的一个分支,这一社会功用保证了它在世俗社会的存在价值。当宗教兴起时,正是人性的萌生,那些宗教发育迟钝的地方,往往保留了浓重的自然属性如血缘属性、暴力属性;当宗教没落的时候,就是人性趋向成熟和理性,我们没有必要为传统宗教没落而悲叹。
  人是神的造物,是神的模仿,受神的主宰与庇护,人的终极归宿,就是通过对神灵的顺应虔信而达到永恒、快乐的天堂、伊甸园、极乐世界,(其中佛教思想有些不同,它没有设想人的起源,而主要关心人的归宿,通过禁欲的方式达到那种梦想,这是一种违反世俗人生的哲学,结果,世俗中人反而接受了它要人们超越的轮回思想——轮回就意味着生命不灭)。这就是漫长的古代社会里哲人们对人的一般认识,这代表了古代最高的思想成就,当时人们对这一成就的汲取并不多,总是只有少数人达到虔信而成为圣徒。
  一般人在绝大多数生命过程中,支配于等而下之的人生目标:追求财富、建立社会名声,传宗接代,吃喝玩乐,这表明DNA的主导地位,但也正是在这些现实的活动中,人们积累起生产技术,推动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沉湎于虚幻的精神世界的人们,反而没有推进历史的作用。
  因为有宗教信仰,人的生命才不仅仅是肉体的延续,其超越肉体的意义建立在宗教教义设立的彼岸梦想上。问题是,那个彼岸只是假定,在我们死亡后,宗教的承诺才开始兑现,同时,因为生命结束,谁也无法去验证,去追究,这是宗教作为信仰的高明之处,这也自然违法规避宗教的投机。
  只有具有强烈的怀疑精神的理性主义者,他们才会探究彼岸的可能性。由于科学技术的效应太明显了,人们通过实证科学和技术可以把握现实的人生,它所形成的必然性力量让宗教的美妙设定受到致命的挑战,不能实证的观念就不得不被归于伪科学范畴,可信度日益降低。
  宗教的鼓吹者总是要强调信仰的意义,其实,这一意义最终的实现取决于两点,第一,宗教的承诺的兑现,比如承诺在自然生命结束后,有一种拯救的力量(基督的拯救、佛、菩萨的拯救)让生命以更好的方式延续,这一承诺按照自然主义的观点,其实是假定的,从来无法经验主义地验证,那些传道士就宣布神是超验的,非经验世界可以把握,当他这样说的时候,也就把他本身拔高为超越常人的人,因为芸芸众生是生活在经验中,而有些人却可以超验,可以进入超验的世界。为了让经验中人相信超验世界的存在,传道士就会承认每个人都要进入超验的世界(与神沟通)的能力,那么,为什么有的人不能呢,惟一的解释是悟性,如果一个智商很高的人不相信其超验设想的时候,他们就傻眼了。就算宗教承诺的报酬可以兑现,也不能保证信仰某种宗教是正确的选择,因为有多种超验的设想,那些设想都宣称他们的神灵或者来世法则是惟一的真理,这样,任何一种信仰都可能是错误的,一个错误的选择将导致无法克服的机会成本。这样,信仰其实就是一种赌博,你无法在你活着的时候知道你的信仰的赌注是为你赢得天堂永生或者输个血本无归,死无葬身之地。
  第二,宗教信仰能够给活着的生命带来多少积极的价值,如果信仰比不信仰带来更多安慰,给人世带来更多的和谐,给人生带来福利的增加,那么,这样信仰就是可以肯定的,这是一种对待宗教信仰的实用主义的原则。如果我们知道克尔凯戈尔那充满痛苦的信仰过程,我们就会知道,信仰本身也可能是人生梦魇,更何况有很多人被邪教利用和戕害。
  在生活中,在网络上,我们都遇到很到的传教士,传教士的热诚来自于宗教为了发展壮大而给它的信徒许诺的传播奖励,这有点像传销,你介绍加入的人越多,你受到的回报也越多,所以每一个信徒都愿意成为传教士。传教的冲动无疑就源于这样一种功利主义的耐心隐情。一个信佛的居士劝我像他那样,可是,其实一个不信仰佛教,也可以做到对人生心如止水的;一个不信仰某中宗教的人,也可以非常善良,也可以形成积极健全的人生态度。我自己的体验可以验证宗教的道德功能、心理调节功能并不重要,并非必不可少。
  当然,由于人的生命的种种局限,生命的短暂, 这决定了信仰所具有的难以替代的来世安慰功能,具有任何唯物主义的观念都不能替代的价值。
  通过对人类的宗教信仰这一历史的和现实的生命之所“是”,我们可以知道,人是一种渴望永恒、渴望力量(从而渴望庇护)、追求自由的生命。这把人同其他的生物区别开来了。
  

作者:请宽恕光明在黑暗 回复日期:2004-9-21 9:24:57 
    人,追求完美,可是没有完美,生活也依然向前延伸,人的精神其实一是非常富有弹性的
  把宗教信仰界定为蒙昧主义时代的精神选择,那么,今天还存在的信徒是不是蒙昧主义时代的残余,当然不尽然。因为,没个人都渴望着某中形式、途径的永生的渴望,只能说那些信徒的理性能力有限而已,这与智商没有关系。
  我要提醒那些信徒注意,不要以为信仰给了你生活的意义就觉得你的信仰就了不起,其实,当一个赌徒每天能够出入赌场,而且有足够的赌资,他就在那样的活动感受到生命的乐趣和他认为的意义。
  

作者:第四颗人头 回复日期:2004-9-21 10:18:59 
    对于信仰,我有一个发现。
  
  有人认为因信仰而得了幸福,其实未必是那样。比如为国家还是为了自己,其实没有什么区别,为国家的人如果生活一塌糊涂,他依然不会幸福。为自己的人如果不幸福,则是不知道怎样为自己着想。人们满口大是大非,其实在正常的环境下那些事情离他们很遥远,人最在意的还是每天的感受。这才是自然的和真实的。
  
  我曾经说过,不要听人们说什么,要看他们做什么。

作者:瞧-这个人 回复日期:2004-9-21 15:32:04 
    太长了

作者:请宽恕光明在黑暗 回复日期:2004-9-22 9:19:54 
    2.人本主义
  
  西方中世纪里,教会把神学作为掩饰奴役和压迫的欺骗手段,随着教会权力的削弱,人们开始意识到这种神学的本质而做出反思,进而把人从虚构的神性中解放出来,这就是人本主义。强调人本身的需要、现实的需要,把人作为最高价值,作为根本的、终极的目的,开始了对人的重新认识。
  在宗教哲学家那里,神性的存在使人超越了生物;在人本主义者那里,神成了压抑人性的力量,超越了神灵控制的人才获得自由和解放。人并非通过神获得对动物的超越,人比其他生物强大的力量本身就构成了人的优越性和高贵性,因为人在征服和改造自然呢!
  它有这样几个层次:
  第一层,肯定人的现实生活,肯定追求财富、追求享乐和性爱。这实质上是对人满足于DNA需要的认同。一方面,这是对宗教欺骗的反抗,使人走出虚幻的神学的禁锢,宗教思想本来就不是真理,反抗谬误统治就是一种新的进步。这在文艺复兴时代最为鲜明。
  另一方面,出于对宗教神话世界的幻灭,退回到世俗生活,实际上就放弃了人的精神的终极需要的追求。这时,人们力图摆脱教会的统治,但内心深处仍留连于神的世界。
  第二层,强调人的社会权利,平等、民主、人权是其基本的号召。
  当神的秩序遭到怀疑,以神的名义建立的社会秩序就遭到了否定,社会一度由暴力来组织,这就是君主专制和等级制。由于西方社会里工商业有良好的发展,工商业的发展造就了能摆脱暴力控制的资产阶级,以及实现这种权利的制度形式:用社会契约取代暴力,也是用人性的理性原则代替野蛮的兽性原则。这被称为启蒙的时代。这是人从暴力和等级秩序解放出来的历史进程——可惜这一进程至今还没有完成。
  第三层:新理性主义。
  近代天文学、生物学破灭了基督教的神话,建立在假定基础上的神学理性受到毁灭性打击,新的工业技术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改善了人的生活,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一整套的科学体系开始建立,人们获得对世界的科学解释,于是,社会上也就产生了崇尚科学和技术的新理性主义,他们相信科学解释世界的能力,相信技术变革世界、创造更多生命自由的能力。
  新理性主义强调理性的批判性、发展性、实证性,具有积极、乐观的倾向。当然,这种乐观倾向相对于复杂严峻的历史现实而言是有些天真。科学体系本身还很不完善,甚至是相当肤浅的,它本身需要发展,另一方面,技术的力量也是有限的,纯粹的自然技术虽然能创造更多更好的工具和财富,但并不能改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对人的道德也不起作用。这表明这种理性主义的片面:忽略了对人本身的理性思考和技术改进。
  第四层,反理性主义。理性主义的乐观情绪受到社会现实的否定。人们看到,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依然有人的堕落,依然有社会的罪恶(特别是打着科学旗号的红色恐怖),而且,科学技术增强了人类冲突的毁灭性,成了威胁人的存在的可能的力量,这就产生了对理性主义的非理性的反动。
  人本来就有非理性的一面,它包括人的本能和本能异化的人的精神,大脑中信息的无序,人的社会命运的不确定性,这些非理性层缘于人的落后因素、社会组织的不健全,它导致人的怀疑、悲观、厌世、绝望、感官刺激式的享乐主义,这种非理性主义只能危害人的发展。
  实质上,社会上的罪恶、战争的威胁,都不是科技理性的产物。而是科学和技术受到了歪曲。商业社会的道德危机、精神危机,恰恰是人的兽性、私心等非理性因素造成的,也只有理性的强大才能克服非理性的危害。
  包括法兰克福学派和存在主义的海德格尔派以及后现代主义的思想家,具有很强烈的非理性主义倾向,人类对技术的依赖确实让我们发现人的自由也在因此丧失,依赖就意味着受到束缚。人们的忧虑虽然有根据,可他们忽略了一个明显的事实:如果没有技术,我们的生活所要依赖的东西更多,我们的生命更少庇护,我们的生命更脆弱。如果只是对我们所依赖的力量深深不满,却无法提供可以替代的力量供我们选择,人们就难以避免走向悲观主义。
  第五层,科学理性主义的复兴。
  理性主义者一直没有放弃自己的阵地。随着新的科技革命的爆发,科学理性主义得到了坚实的发展。并深深影响了社会大众。
  当然,并没有一个科学理性主义的明确宣言,但作为一种强大的力量已开始形成阵营,并成功地影响到政府的基本决策和教育制度——这已经引起了人文主义者的极大不满和无谓担忧,但他们所主张的人文教育不过是娱乐的享乐主义的教育,对人的精神和人的发展并无益处。这已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
  人类终究是实用主义的和功利主义的,谁给我们带来富足,谁解放我们的身体,谁给我们安全?答案只能是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的创新。
  科学理性主义的基本内涵是把“科学-技术”作为解决人类一切问题的基本手段。这种理性主义也常常被所谓的“科学主义”的标签所歪曲,其实,这个时代的人们相信科学和技术力量,并不认为这样的力量就可以取代天堂,而是认为,如果没有这一力量,我们的生活将会更糟糕,这种力量不是完美的,却是我们惟一能够依赖的。不完美的技术都要胜过完美的上帝,正如一片发酸的面包也比向上帝祈祷更能够改善我们的饥肠。
  商业时代的危机(主要是可持续发展的危机,包括环境危机、能源危机)不是技术本身导致,而是人们对享乐的无节制要求。这正是理性主义所要提醒人们的,而人的享乐欲望,其来源是人的生理本能,是DNA结构的规范,这是人的动物性对人性的一种历史性顽固作用。
  
  整个人本主义的发展历史反映了人的自我认识的进化,体现了人们由蒙昧走向自觉,由束缚走向解放的历程,但人本主义主要倾向于认同人的现状和成功解决现实的问题(通过制度变革和科学技术的力量),在人的终极需要的问题上,他们就显得无能为力,因为他们已不能像古代哲学家那样虚构一种美妙的彼岸世界就可以交差,他们已经意识到古人传统努力已经失败,已经不可信,从而不可能重复那样的失败。
  哲学家们仍然未曾建立起人的精神的世界,他们未曾区分人的双重结构(DNA——意识),从而,他们站在人世俗的、本能引发出来的人生领域去思考人的本质,把人的动物性当作人性加以肯定,把人精神的高贵和本能的低俗杂糅在一起。人类就像一颗继续生长着的大树,它甚至还没有开出花朵,我们无法看到它的最后的果实。
  人本主义时代,人性依然不明朗,人们拥有值得骄傲的工具的力量,可是,这些工具并没有把人从死亡和动物的生命延续的历史宿命中拯救出来。人依然是动物,人依然没有作为人自己的彼岸。
  在“市场+工业+民主政治”,人们的普遍的人生目的是“挣钱——享受”,这样的生命模式只有现实的意义,只有此岸的意义,这一意义将随生命的结束而结束。很多人已经接受了生命短暂、终归虚无的宿命。相对于具有宗教性质信仰的人,当然是殊途同归。但是有信仰,在形式上更具有作为人的超越属性,也就是说有信仰的人往往可以在内心里认为比没有信仰的人优越。

作者:美国难民 回复日期:2004-9-22 9:46:47 
    超赞同科学理性主义,真理只有一个。
  
  在这样的环境下,人当然只能“挣钱--享受”,这是生存的需要。除了这个主要工作以外,人还有很多社会活动,比如艺术,运动,科研,爱好,恋爱,等等......当然,除了现有的活动外,人还可以创新,事实上人也没有停止创新。
  
  可是除了所有的一切,人还能做什么?
  
  

作者:请宽恕光明在黑暗 回复日期:2004-9-22 11:03:41 
    马斯洛提出了人的需求的层次,人要追求社会名声——个人尊严的需要,“爱好,恋爱”等习惯难为无非是享乐性质的,这社会的基本价值就是金钱、权力、快乐。当一个人把某中价值作为目标之后,在追求目标的过程中,整个人就成为实现目标的工具,直到目标实现,人就从工具状态回归为思考状态,当然,也可以因为惯性,人们将重复过去的目标。
  
  只有直到死之将至,虚无的感觉才会降临

作者:请宽恕光明在黑暗 回复日期:2004-9-23 9:15:57 
    3.马克思主义对人的认识
  
  今天,马克思主义思想在人们的精神领域已经光彩不再,但它在历史上的影响,超过了很多哲学派别。它对人的认识,代表了一种新理性主义的方向。当然,对马克思主义的分析,需要原旨主义地把它同被政治强制力量异化的马克思主义区别开来。
  马克思主义对人的认识的独树一帜的地方,就在于从人类的社会、历史的宏观层面来揭示人的本质。马克思同他的后继者认识到人的社会存在这一属性,即类性。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基本结论,在这个基本原则的前提下,他构建了他的整个政治的、经济的、历史的思想体系。在当时的社会历史状态之下,社会关系的核心就是经济关系,解放人首要的目标就是要解放人的不平等经济关系,暴力的革命是解除经济关系的最直接手段。从而,通过阶级斗争建立公有制就成为马克思主义的一般结论。在今天看来,这是一个有害的结论。
  虽然经济在社会中具有支配的地位,但是,经济是由生产活动创造的,生产活动的核心力量是科学技术,暴力的阶级斗争只能造成原有经济关系的重组,不能带来经济本身的发展,只有科学技术的发展才能真正消灭贫困、区域差别、种族差别,所以,仅仅是经济关系的革命是远远不够的,经济因素并不是历史的最终决定力量。而且人的经济属性实质上是人的生理属性,仅仅从经济角度揭示人,就是很片面的。
  另一方面,社会虽然存在着贫富、等级分化,但人在精神上、观念上是自由的。人的意识由社会存在产生,但并不由社会存在支配。因为意识本身也反过来对社会存在进行批判和重新设计。一个人的意识并不一定受其经济地位、状况所支配。因此,并不存在绝对的阶级意识,真理可以通过思想的斗争而推行,那么,一种合乎人道、合乎逻辑的社会理想就可以以和平的方式推行。暴力的力量,是非人的力量。即使社会存在某种不合理的利益分配,既得利益的群体也要致力于用既有的体制去延续不合理的利益和既有分配制度,可是,不公平的分配导致的社会反抗风险也可以让那些既得利益群体从功利主义的角度改良,因为,没有改良,就有两败俱伤的危险,这样,社会确实可以通过改良走向公正,成熟的市场中人是理性的经济人。暴力不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当社会财富的来源不是单纯地依赖自然,而是通过知识技术的创造,这个时候,拥有知识和技术的人也就拥有了财富分配权力,市场的交易不再具有强制性,这样,因为个体资源的天然差异而导致的不平等属性就消失了,社会的不公平感觉也日益消失,人际关系趋于和谐,暴力自然瓦解。在今天,暴力不再具有革命属性,而成了一个不光彩的标签:恐怖主义。
  人是一种社会存在,人性在社会生活中放大为社会关系,而已经形成的社会关系反过来规范个体的人性。从人的社会关系我们可以看到今天的人本质,比如社会关系中政治制度对人的影响占据了主导位置,说明社会还处于权力主导的社会,社会权力还没有完成现代性转型,政权还不是公器;而社会关系中经济占据主导,说明这是一个市场经济时代,说明人类还是一个物质化的社会。从社会关系中确实可以看到的人的本质的现实形态,可以窥见人性的内容。
  我们以发展的眼光对人的社会关系(或结构)进行分析,就会发现社会中的血缘、暴力、权力、经济关系都将随科技进步而消解,最终只有意识的关系,即社会性与人性合而为一。也只有在这时,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断才可以接近合理。
  作为唯物主义的一个派别,马克思主义只能给人寻找和设计现实的此岸的意义,显然,在人的现实世界,就只有政治、经济利益,以及各种娱乐——如性爱、艺术、麻将、“早上打猎,晚上做爱”;如果更进一步,则是解放全人类、为人类谋福利,把人类认同为一种准神的精神皈依。
  它是一种世俗的政治哲学和制度建构理论。
  

作者:理性空间 回复日期:2004-9-23 9:31:14 
    人最重要的是精神,如果没有灵魂,肉体活着也没有用。
  人注定走向死亡,生命是一种经历

作者:第四颗人头 回复日期:2004-9-23 9:34:35 
    敢问人有什么精神?雷锋精神?盖茨精神?尼采精神?让我们学哪个?

作者:小看 回复日期:2004-9-23 22:49:53 
    “僧”是佛教徒,并不信奉“上帝”。
  
  “人的自我创造”是不成立的,否则创造出今天这个也早的那个最初的“人”是什么呢?如果这个“人”是有内容的,就一定还有一个更本初的“人”来创造他。

作者:享受孤独的黑夜人 回复日期:2004-9-23 22:53:12 
    人类是宇宙的孤儿。

作者:请宽恕光明在黑暗 回复日期:2004-9-24 12:38:58 
    理性空间// 人最重要的是精神,如果没有灵魂,肉体活着也没有用。//
  事实上,很多人在我们看来没有灵魂的人活的也非常自在快乐呢
  很多人生的意义只对个人有意义,哲学家就希望在千差万别的个人意义中寻找一种普遍的意义,其实,死亡终结了所有的意义
  
  第四颗人头//敢问人有什么精神?雷锋精神?盖茨精神?尼采精神?让我们学哪个?//你还缺乏概念的清晰,还有待提高呢:)
  
  小看//“人的自我创造”是不成立的,否则创造出今天这个也早的那个最初的“人”是什么呢?如果这个“人”是有内容的,就一定还有一个更本初的“人”来创造他。//
  当然没有凭空的创造,小孩子对大人有一个依赖的阶段,人对DNA系统也有很大的依赖,长大的成人就独自面对自己的未来,是他自己在设计他的人生之路,今天的基因工程,其实就是在改造人自身。在个体人的生命过程中,有很多被规定的内容,可是,那些超越规定的内容,就属于创造了
  
  享受孤独的黑夜人// 人类是宇宙的孤儿。//
  如果大自然就是人类的父母,那么,这个大自然依然存在,我们自今还享受桌来自大自然的庇护,而人类的无节制的使用自然资源,将是自己为自己挖掘坟墓
  

作者:请宽恕光明在黑暗 回复日期:2004-9-26 20:48:00 
    
  

作者:mooncold 回复日期:2004-9-26 20:52:48 
    呵呵,,人本来就没有意义。
  楼主不过是在为自己的行为找一个可以说服自己的理由罢了,听听就过去了,是吗。

作者:请宽恕光明在黑暗 回复日期:2004-9-27 9:23:23 
    不要说人本来就没有意义,而是说你还不只人的意义而已,对一个人来说,总是需要一个说服自己的理由,哪怕这个理由是虚假的
  另外我们确实无法肯定人生真的就只有物理的结构,在这之外就没有同时的东西,这一特征给了很多渴望永恒的人一点希望。
  

作者:请宽恕光明在黑暗 回复日期:2004-9-28 9:17:42 
    4.人文主义的迷信
  
  特别提醒:我在这里是把人本主义与人文主义两个概念分开来的,人文主义特指关于人的文化存在(特别是艺术存在)的观念。在哲学、社会学领域,“文化”是一个模糊不明的概念,在这里,我们用文化来指娱乐和艺术,与此相应,用文明这个概念指科学、技术、思想及一切具有不断发展、进步、实证特征、合乎理性的人类因素。所谓人文主义的迷信,实际上就是指人文主义者对艺术、娱乐的迷信。
  人的娱乐活动,根植于人的生理机制。DNA结构为了控制生命活动,就建立起严密的控制机制、信息反馈机制,情感反应就是这种控制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评价活动效果的作用。这种“刺激-反应”的机制属于自动控制,可以减轻DNA的活动负担。这样,人的活动会带来活动快感,快感又推动活动,人对这种快感的追求就产生娱乐活动。
  所谓娱乐,是同必要的功利活动相区别的活动,它的唯一的价值就是带来快乐、愉悦的生命感觉(实质上是一种条件反射式的生理或心理反应),当人们在娱乐中得到快乐,这种快乐存在也会产生精神上的认同,给人充实感、意义感,进而产生寄托意向,从而赋予生理快感以精神的意义。
  实质上,艺术属于娱乐中的一类。但是,显而易见,艺术在人类精神世界中已产生深远影响,对艺术的精神认同,是人文主义创造的最大的神话,因为宗教神话已经为科学发现证明为虚妄。虽然商业社会日益把艺术活动降格为娱乐业,但在绝大部分知识分子心目中,艺术的地位依然崇高而神圣,那些最杰出的科学家都乐意于把他们的创造称为艺术。
  对艺术的推崇,在存在主义者群体那里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因为他们多半是唯物主义者,关于人生的结论是悲观的,虚无的,由于艺术同现实的基本功利利益有很大差异,艺术作为一种用以超越动物的人工产品,成为上帝的替代。艺术在他们那里成为人类唯一的超越性价值,成为的人的意义所在。这是一种唯物主义时代的神话而已。
  第一,艺术家宣称,艺术是对美的创造。
  我们首先要给“美”进行准确的定义,历史上人们对美的概念莫衷一是,这种概念的模糊就使“美”成为藏污纳垢的好所在,寄生了一批又一批胡言乱语的美学家。
  “美”,就是事物或活动(含人本身及其活动)所具有的、能满足人某种需要从而能引起愉悦、快感的属性。康德、黑格尔时代,他们就已经认识到美就是一种合目的性。
  美是存在的属性,是一个形容词,同时,它是相对于人的,随人的生理和精神状况而定,比如阿Q,如果抓到一个能咬响的虱子,他会对它倍加的欣赏,觉得妙不可言。许多所谓的美学家、艺术评论家,他们常犯的错误就是把“美”当作实体名词来使用。
  美的客观性在于人的结构与节律同自然存在之间具有的一致性。同样,不同人的共通的审美趣味在于人与人的同构性。
  当外界信息或者人本身的活动信息进入感官,只要它同人的生理、心理、精神是和谐的,它就引起人的愉悦的感觉。
  当同一事物的信息进入不同人的感官,有的人感到了美,有的人没有感觉。这并不是说后者没有审美力,只能表明人与人心理、精神结构上的差异。比如,有教养的人能欣赏交响乐,没有教养的下层人则不能欣赏,这不能证明他们的审美欠缺,事实上,拾垃圾者面前的垃圾也能引起他的美感,这岂不证明了他的审美力强吗?这就是美的相对性的一面。
  在人文主义偏执的、自我中心主义的观念里,只有艺术家才能创造美,只有艺术家及受过艺术训练的人才能欣赏美。
  实际上,大自然也产生与人和谐的结构和旋律,人们,我们每一个人,都在创造合目的的产品,我们每一个人都在体验人本身的价值和意义,这都是在创造美的事物、获得美的体验。
  第二,艺术家宣称,艺术活动是人的精神活动。
  当宗教神话盛行的时候,艺术是受到排斥的,精神活动就是对神的膜拜和对天堂的向往;当神学受到否定的时候,艺术就填补了一些人精神世界的空虚,甚至成为新的宗教。从而,艺术成了精神的活动。
  在等级制社会,由于不合理的社会分工,低贱者从事体力性活动,高贵者从事娱乐、艺术、思想的活动,后者就被称为精神的活动,这种划分是一种不合理的歧视性划分。实际上,所谓精神活动,就是合目的的活动,合乎人的自主设定或选择的活动,与活动的形式、方式并无直接的关系。
  把艺术认定为精神产品,还在于艺术是大脑活动的直接产物,具有符号的性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已经有越来越丰富的由大脑直接创造的非艺术产品,如工具的发明、技术的建立、问题的解决,这些都是属于人类的意识的活动、人的主观的创造,其创造物也是令人愉悦的,甚至是不可或缺的,这些产品才是更真实的精神产品。
  人文主义者说:艺术是满足人精神需要的,但什么是人精神需要呢?他们又会说,精神需要就是审美、是艺术活动。这实际上是循环论证。
  人的精神的需要,宽泛而言,就是合目的的需要,所以,对一个农民来讲,生产出大量的粮食果菜就是其精神的需要,而一个杀人狂,当他杀了人之后,他的变态的精神需要才得到满足,同样,艺术家,他的精神需要确实是艺术创造或艺术欣赏。显然,人文主义的错误在于他们把自己的需要当作了人类普遍的需要,在这种人看来,那些与艺术无缘的人,就没有精神生活、没有灵魂。
  从表面上看来,艺术不是满足肉体需要的,从而是满足精神需要的,实质上,人的艺术欣赏,是一种后天的培养,即一种条件反射的建立。让我们的听觉经常受音乐刺激,我们就能欣赏音乐,这同样是一种生理机制,我们看不出一个音乐爱好者与一个啤酒爱好者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喝酒同样引发丰富的精神活动。
  一只新鲜的苹果,同一个画家的苹果画相比较,显然前者要生动、自然、鲜明得多,如果一定认为只有苹果画的欣赏才是精神活动,这暴露出艺术家畸形的心理。当然,这可以得到合理解释,艺术家在绘画时付出了辛劳、想象力和自己的某种趣味,从而,艺术家出于对自己行为的肯定而肯定他的创造物,我们不止一次看到过母亲们总是欣赏她生的蠢货而对他人的聪明小子不以为然,这都是同一种心态。由于艺术家掌握了话语权,他们才得以推行其艺术至上(高尚、高雅)的主张。
  有人从梵高的向日葵中体会到悲哀、不幸、叛逆之类的感受,有人从贝多芬的音乐中听出了人生的命运,但是,我们从最粗鄙的现实生活中不同样可以得到各种各样的情感和精神上的思考吗?我们看过建国门立交桥下乞妇忧郁的眼神,也见到过在香格里拉门口徘徊的幽灵般的妓女枯槁的身影,比起生活的丰富、深刻,艺术只不过是可笑的赝品。
  有人说,音乐里包含了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但也只有那些具有最美好感情的人才会从音乐中得到类似感受,事实上,他们也同样能从其它事物中获得同样的感受;而在色情场上,即使放“梁祝”这样爱情意味深长的音乐,也不会使花了钱的嫖客生起惜香怜玉之情,或联想起他的家里痴痴等待的妻子。音乐(以及其它艺术)只能唤起欣赏者早就有的情感或思绪,否则,希特勒就会在艺术的熏陶下弃恶从善了。说艺术能够拯救心灵、拯救世界,这同说上帝会来拯救人类一样虚妄。
  在艺术的各种分支中,语言艺术、表演艺术,由于其中包含了丰富的社会生活、人生经历、思想观念,从而具有了超越艺术的意义。
  A.语言艺术的历史价值。
  传统的艺术家主张艺术是回忆、是模仿、是镜子,而且,最早的历史,就是史诗。但是,随着社会分工的细致化,专业历史学接管了艺术的历史功能。由于艺术总是忠实于个人的感受和认识,它对其现实的反映就具有个人色彩的局限,加上艺术强调创造,其“社会镜子”的作用日益削弱。特别是现代艺术,它日益成为艺术家的梦呓、本能冲动和癔病发作的纯自我表现。
  B.语言艺术的道德功能。
  有责任感、道德良知的艺术家的艺术总包含了对虚伪、邪恶的揭露和谴责,对正义、真理的维护与颂扬,但这种道德功能不是艺术本身的功能,艺术在这里充当了传教士的道具而已。
  由于一些艺术家本身不仅仅是艺术家,他还是思想家、道德家,从而使其创作不仅仅是艺术,而是以艺术为手段,传达的是思想或道德信条。艺术本身是非道德的,只是由于作为语言艺术不可能与思想截然分开,从而才具有了道德与思想成份。历史上,艺术与思想合作,艺术就具有了积极的意义,艺术使思想更鲜明,更具有震撼力。事实上,没有思想的艺术就没有灵魂,只有形式、外观、修饰,只能引起感觉上的快感而没有心灵上的感染。而自觉的艺术就是纯艺术、为艺术而艺术、为审美而艺术,艺术即娱乐,艺术即游戏。
  艺术发展到二十世纪,艺术日益从思想、历史、道德之中“纯粹”出来,走向专业化,一种情况是艺术越来越缺乏思想内容,按传统的方法去欣赏就会不懂,不知所云,只有感官的刺激,艺术的抽象化、模糊化增大了其解释的空间,但这就使艺术失去了鲜明的个性和吸引力,另一种情况是在现代高科技条件下,艺术的创造演变成通过技术制造,这在音乐、绘画、影视方面最为明显,电脑就可以合成优美的画面、动听的乐曲,在良好的技术设备帮助下,唐老鸭般的嗓音变得像百灵一样悦耳。这种趋势表明,技术在逐步取消专业的艺术家,它证明需要艺术家灵感的艺术,也可以由没有灵气的机器或程序设计合成。还有一种情况是,艺术成了一种由文字、符号、画面、情节、程序组装起来的娱乐消费品,被称为所谓的文化快餐。
  C.语言艺术带给人的愉悦感受。
  一是因为语言的序列本身构成一种节律,在阅读时,文字结构变成流动的信息旋律(如押韵),引起生理和意识系统的共鸣;
  二是因为语言艺术的内容使阅读者获得精神的“幻体验(在符号体系里虚拟地体验某种人生经历)”。语言艺术实质上就是用语言对某些人生经历或感悟的虚构,人在阅读时,可以幻化现实与虚构的界限,人的精神存在进入艺术的幻境,体验艺术家设计的生命活动:悲欢离合、爱恨情仇、毁灭与创造、挣扎与反抗......这种“幻体验”只是虚构的人生,它不会产生实际人生中的危险和不能摆脱的苦痛,因而是纯粹的“审美”的体验。那些太多不幸的人们、失意者、生活平庸者沉湎其中,就能获得对现实生活(如不幸、烦恼、无聊)的超脱,从那些更丰富、更成功或更悲惨的人生幻境中获得一种自我满足和陶醉。
  这种艺术的积极作用有二:一是能使人暂时忘记现实中的痛苦、转移失意带来的心灵痛楚。其二是对于不成熟的人,可以使之了解更丰富的人生经验,获得借鉴和启迪(如古代寓言、童话),这取决于艺术家自身的经验和思想、道德素质。这实际上是医学和教育上的意义,这就是它的功利价值。
  如果艺术不发挥其功利的作用而仅仅是给人类以幻体验的享受,艺术就是一种消极的东西,它使人沉迷于虚构的精神的幻体验之中,逃避现实的人生。艺术就成为另一种美酒、大麻。
  人应该有人本身的创造,体验人本身的生命过程;对艺术虚构世界的体验是超功利的旁观,是纯审美的,但旁观是不负责任的,不道德的,我们只有参与历史才能推进历史,艺术娱乐,就与历史进步无关。艺术家的艺术活动当然是创造性的,其生命过程是真实的,但艺术欣赏就只能是幻体验,艺术的审美同人们对美酒佳肴的品尝并无不同。没有贝多芬、莫扎特的伟大音乐,我们欣赏天籁就足够了,没有莎士比亚、歌德、托尔斯泰,我们读历史就足够了。如果我们尘封了那些艺术大师的天才之作,人类不会有丝毫的精神空虚,因为构筑人的精神世界的是且只能是思想信念和人生目标。当然,那些被艺术的神话和艺术的娱乐的或幻体验的伪精神意义填充了心灵的人,缺失了艺术也就把他们变成了行尸走肉;在我曾经居住的楼下有一排垃圾桶,也就有一群拾垃圾的人,长年守候在那里,垃圾给她们带来了生命的意义,当你走过时,她们期待地望着你手中可能会有的垃圾,而不会是你快乐的神情或漂亮的衣裳,她们与垃圾同在,正如人文主义者的与艺术同在——他们本来可以干点更有价值的事情的。
  在人类理性不健全的时期,艺术家也成为思想家,从而使艺术显得崇高和纯真,人们在艺术体验中,也受到思想的熏陶与启迪,艺术显得健康而有价值,当艺术走向职业化、专业化、商业化,艺术便走向注定的没落,显得卑微、庸俗、自欺欺人,充斥阴谋、色情、暴力、腐化和堕落。
  在人类还存在无法摆脱的不幸、痛苦和蒙昧的年代,艺术给人以安慰,使空虚的人们获得一种充实的意义,使失望的人们还不至于绝望消沉,在兽性、物欲中还有一种精神的亮色。
  然而,这些历史正渐渐过去,思想家从艺术家中分化出来,人们也更乐意用现实的手段去解决问题、摆脱不幸与痛苦,这是人精神力量和工具力量日益增强的结果,艺术的麻醉就显得太消极,艺术也就走到了它崇高辉煌的时代的终点。
  艺术魅力在于个性,在于人类的不幸、苦难、悲哀和抗争或毁灭的巨大的震撼力、感染力,艺术的这种个性就是建立在人的落后、野蛮的属性基础之上的。
  海德格尔所谓的诗意的人生,实质上是人文主义者的幻梦。试想,贫困、失意的诗人往往遭受饥困、疾苦、社会的冷漠,他们的人生哪里有什么诗意,诗的本质就是一种深刻的痛苦,那种把痛苦渲染得崇高而有趣的做法,要么是出于无知,要么是出于无奈虚伪,这并不合乎人道,如果诗人健康了,富裕了,自由了,他必定失去诗意,因为诗的灵魂就在于对不幸、压抑、苦难的抗争、呐喊、呻吟甚至绝望,最多还有对美好的向往梦幻(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谁能从和平、自由的年代的诗作中感到强烈的诗意呢?你只能感到做作、夸饰、甜腻和庸俗无聊,人们也失去了对诗的热情,他们更乐意趋近刺激感官的竞赛、流行乐、科幻片、肥皂剧,追逐权势、声色与金钱。
  提倡诗意的人生,挽留艺术的个性,就是要在人间保留那些令人痛苦、憎恨的贫困、蒙昧、强权与欺骗!我们能从现代派艺术家的言语中听到他们对科学技术、人类进步的仇视与敌意。
  人类的发展,将是共性代替个性,和平代替纷争,富裕代替贫困,友爱代替仇恨,自由代替束缚,人类将走出不幸、悲哀而达到自信和从容,艺术则将既失去内容,也失去吸引力。
  历史上,艺术借助商业社会产生的巨大经济效果和由此产生世俗的景仰而获得崇高的声誉,同时,商业法则又使艺术变成纯粹的消费品,回复艺术的真实身份。随着技术进步,传统的艺术走向消亡,新兴的艺术则大众化、通俗化、娱乐化,艺术不再是精神的,也不再是道德的。艺术只是一种消费品。艺术的神圣光晕就黯然失色。
  艺术的沉寂同宗教的沉寂一样,不是一件可悲的事情,反而值得欢呼,就像人类没有了血缘亲情、没有了爱情一样,人类没有丝毫的空虚,人类反而更强大和充满自信心,是人类新的自觉和解放。
  当然,我在这里不遗余力地贬斥艺术,并非是要在人类生活中取消艺术,我只是要解除沿袭已久的对艺术的迷信,回复艺术的本色。我绝不反对艺术手段,我们建筑尽可能别具风格,我们的衣饰尽可能天衣无缝,我们的写作尽可能文采飞扬,我们的道德说教可以尽可能吹得天花乱坠,我们在教育孩子时,也尽量用生动形象的手段、感人的故事,从而我们的生活可以尽善尽美。但不需要专业艺术家,不需要超功利的艺术,不需要去培养艺术的审美力,不需要畸形的“审美趣味”。实际上,这符合托尔斯泰的理想。
  现在,我们可以给艺术下一个准确的定义,艺术,就是具有永久性(可重复使用)、能给他人带来愉悦感或幻体验的非必要的(即超功利的)事物(它往往由一些经过专门的训练的人制作或创造的)。从人的需要来分析,我们就可以发现,纯粹的艺术是可有可无的,因为,任何人都可以从合乎其意愿的活动中体验人生、感受乐趣和意义,任何人都可能从其自身的行为寄托精神,寻求皈依,都可以自己思考或同他人思想交流而获得精神的升华。
  

作者:第四颗人头 回复日期:2004-9-29 10:50:35 
    光明在黑暗,接着写啊,我很想知道人到底应该怎样。
  
  超越自然本性的人是怎样的?
  
  超越什么,如何超越?
  
  那时人能做什么?世界会是怎样?

作者:绝弟 回复日期:2004-9-29 14:05:58 
    我在想那些讨论什么道德 爱国 爱情 自由的人!!!
   这些名词不过是DNA原始欲望整合后的元素欲望的面具!!!
   讨论有什么意义???
   最重要的是讨论人的本质!!!
   可惜大多数人根本是一知半解!!!!!
   要找有些见识的人太难了!!!
   不过人的本质我基本上已经可以解释了
   不过还有很多需要研究 希望看到强人!!!!!

作者:北方佬 回复日期:2004-10-6 19:56:47 
    只是希望这个帖子不要沉,应该有更多人看到。

作者:dokomo 回复日期:2004-10-6 23:43:19 
    黑暗兄所说的“超功利”可能跟我说的“非功利”是一个意思。
  ------------------------
  弱符号性非理性美学与强符号性实用主义美学及其作为道德载体的属性分析
  
  科学家说,所谓音乐就是噪音的随机组合。
  综合各种音乐,或许真的如此(打个比方:让一百支不同的乐曲同时在耳边响起)
  
  作为非理性美学典型的音乐创作,往往带有非常强烈的个人色彩,其属性大可归于自发性自私创作,所表达的也是自由思想。作为弱符号性非理性美学内容,音乐的符号表现能力是非常弱的,否则也不会有“古典音乐非常难入门”之一说了,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音乐不是一个好的语言信息载体。
  
  当然历史上或现今也不乏强符号性实用主义指引下的音乐作品。典型的如“革命样版戏”,但这种戴上实用主义所必须的强符号镣铐的东西最终结果必是千篇一律,不堪入目的。
  
  
  强符号性实用主义美学因其明确的目的性决定了以其为指导的作品不是带有政治性就是带有功利性,往往出于一种主动的责任心而创作,而且选用易用的艺术体裁如文学、诗歌、戏剧等语言艺术来表达,即使用相对困难的绘画艺术时,也要大量采用典型的明确符号来表达其思想。
  
  由此可见,弱符号性非理性美学是超脱于道德之外的,以其为指导的艺术作品也是不适合作为道德载体的。
  而强符号性实用主义美学指导下的艺术作品其最成功之处就是作为道德载体而存在吧。
  
  分清两者关系并据此分析现代艺术是非常有现实意义的。
  特别的,对于文字来说作为一种逻辑的符号化的产物在未被道德化之前的存在是自含美学要素的。但一旦道德化之后,就失去了美学内涵,使得非理性的文字只能作为垃圾而存在。
  
  -------
  
  具体讨论在这里:
  http://www.tgfcer.com/club/newsdetail.asp?id=2035255&page=6&posts=currentposts&Daysprune=&lp=

作者:请宽恕光明在黑暗 回复日期:2004-10-9 19:06:30 
    dokomo,你的分析同我的分析不同在于,我通过分析澄清作为艺术的存在在人的地位问题,你只是澄清一个内部性的艺术问题。
  感谢“北方佬”的支持
  也感谢绝弟,不过,你的表达表明你还很年轻,其实道德自由之类都属于人生的诸种价值之一,都有探讨的必要,人生有限,我们往往能够在某一方面取得成绩也就不错了,
  关于人的本质的探讨,虽然很重要,可是基于我们现在的认识世界、人生能力,却不是一个可以段时间可以完成的事情,不是某个高人、强人就能够完成的使命,这需要人类知识、能力的漫长积累,可是要几千上万年都不清楚的。我们要认识到人生的缺陷,因此,与其在这样一个需要很多代人努力才坑完成的大问题上消耗生命,不如找一些更容易的问题去尝试解决,这就是社会进步的零星工程,至于我为什么选择了这样一个问题,不过是碰巧,我也花了很多时间去思考伦理道德,制度演进之类的问题,其实这也是很重大的问题。
   
  第四颗人头 ,超越自然的人是什么,我是不知道的,因为第一我没有超越,第2,我认为超越了自然约束的人可能就是没有生老病死着样的自然束缚的生命,这是佛家的重要课题,如果一个真的实现了这样的超越,人的所谓的精神生活也没有必要了,想到这里,说人生有什么特别的意义确实说不出来。

作者:请宽恕光明在黑暗 回复日期:2004-10-9 19:59:18 
    我把在旧的那个帖子上的回复转到了这个帖子下面
  
  作者:第四颗人头 回复日期:2004-9-29 12:01:08 
    人将以何往?
    
    刚才看了光明兄的独身主义宣言,里面提到人对自身的改造。于是重新认识了一下这个问题,才发现我从来没有思考过。  
    一般思考人到哪里去,都是死路一条------走向死亡。而没有想过人类会如何发展,即使想几千年以后怎样,可能也是按当今生活的思路,想想那时的衣食住行。
    如何变,为什么变,这是值得研究的话题。///
  你说的很对,死亡也是一个至关重大的问题,难道真的没有一种显示的解决途径吗,我认为我们不应该放弃,不应该简单地求助于宗教信仰。
  
  
  作者:绝弟 回复日期:2004-9-29 13:55:55 
    楼主的观点与我基本相同!!!!!
     找有认识的人太难了 !!!
     人是 DNA的基因决定的原始欲望 由意识对客观条件和原始欲望综合考虑 做出最优化选择的 程序!!!
     DNA不一定自私 只是我们看到的都是自私的
     DNA只是上级程序设定代码的工具 它设定也有脱离DNA的代码
    人根本不可能脱离DNA 因为意识是DNA的最优化工具!!!
     你说我们有脱离DNA的欲望 那还是DNA给我们的!!!
    
     所有的一切都是代码下的程序运作!!!!!
     一切的发生都有原因!!!
     因为有原因 它的经过和结果都是确定的!!!
  
     一切皆程序!!!////
  哈哈,你的说法让我想到那个“人是机器”的传统表述,这是很容易被攻击的,人的某些核心因素确实是程序,不过,为什么程序过程中我们有感觉!这才是最神奇的地方。
  
  
  作者:苏祖祥 回复日期:2004-9-29 15:10:03 
    好文要提!///
  你的新闻评论越写越好了
  
  
  作者:天涯挥情 回复日期:2004-9-29 15:27:38 
    为什么一定要争吵,慢慢来!///
  争吵一直都存在,因为我们的道理都不完备,需要争吵这样的途径规避一些错误,波谱尔甚至认为知识的进步就是一个证伪的过程。
  
  
  作者:欣夫 回复日期:2004-9-30 2:05:04 
    人是物质肉体与意识(有组织的时空信息组合)相辅相成的“整体”。///
  可是这两种因素往往不那么和平共处,而是在斗争,在争夺对人的控制权呢!
  
  
  作者:没有一丝悔意 回复日期:2004-9-30 5:38:59 
    [所以绝对的自由只能是非物质存在,是“无”――有生命的“无”,所以,生命的自由是有限的,生命的最大自由只能是指和谐、快乐、永在。快乐是容易得到的,但和谐和永在既受到生理机制的制约,也受到宇宙环境的作用。要达到真正的自由,就必须改造生理和自然世界,使之能成为自由的条件和保障,显然,唯有的力量即是科学技术――这是人的本质的力量,理性的力量,是精神活动的创造,是人达到现实自由(幻想的自由通过幻想即可达到、想象的快乐通过想象、欣赏就能达到)的唯一途径。]
    
    [从科学发现来讲,生命由DNA编定,那么,只要重新设计生命的密码,就可以变革生命,这取决于人的设计、创造能力,只要这能力足够,我们就可以保障生命永在。哪怕只有一线希望,我们为什么要放弃努力呢?]
    -----------------------------
    请楼主说一下这两段话是否所指一样,如果一样,那就是说只要重新设计生命的密码就可以达到有生命的“无”,也就是你所说的可以获得永生状态下的快乐,也即是真正的自由。
    
    那按照我的理解,无非有两种可能。
    
    第一,对于前一段话来讲,“绝对的自由只能是非物质存在”,那就是要获得非物质的生命吧?这确实能获得永生和真正自由,但根据后一段话,即DNA的重新设计来实现的话,敢问如何通过对一种物质存在的操作来获得一种非物质的存在呢?所以这种可能性我相信可以否定掉了吧?
    
    第二,所以永生自由的生命应该还是一种物质存在,再结合楼主提到的“就必须改造生理和自然世界,使之能成为自由的条件和保障”,即除了生理之外,还要改造自然世界,那么,我所能想到的生命形式(这确实是我现在能想到的唯一方式)只能是某种形式的“共生”。而这里面又可分为两种形式:
    
    1、仍然可见单个的“人”的形态,但是为了获得永生,而且是单个“人”都要获得永生,必然每个单体都要与整个自然界一起存在下去,而根据物质(能量)守恒原理,每个单体都要与自然界作某种自由的物质交换才能实现这种同步,再退一步,为了整体的人类,某个单体可以舒服而且愿意在某种情况下消失,如果这种情况仍不失为获得永生的话;而为了获得真正的自由,就必然与其他单体不能有任何冲突,这只能设想他们在自身的物质层面上存在交换才能解决,如果单体的独立性不能置疑的话,通过任何个体以外的物质是不可能解决问题的。换个简单的例子,如果单体还存在独立的意识(在这里当然意识是有物质基础的),那像“为了什么什么,我们都不能这样做”这样的“共识”就不可能是真正的“共识”,只能是契约,永远存在被破坏的可能,总有一天会妨碍到某个单体的自由,当然我们可以把诸如这样的“共识”编入DNA中,这就可以实现真正的“共识”(如前所说的自愿消失也是一例),但这样做我们在单体的物质设定上就是平等的了(高矮瘦胖、喜怒哀乐为什么不可以设定呢?),甚至可以在存在以后重新再作自由选择(同样根据物质(能量)守恒原理,这样的自由选择必然来自于与自然界的交换或单体之间的物质交换),无论是怎样的设定和交换,存在这样“共通点”的所有单体和自然界都已经是一种“共生”形态了。
    
    2、不可见单个的“人”的形态,由于都不存在单体,剩下的判断显然就同1了,这更是一种“共生”的形态。
    
    假设是我现在思想水平有限,楼主能否想到除“共生”外的其他生命形态。
    
    那我现在的问题是,如果单体在物质上完全平等(可设定和可交换)又具有在物质基础上的以不损害其他单体自由为前提的“共识”,甚至单体形态都不存在,大家成为一体的话,那请问“人”在哪里?或者作为个体的“人”在哪里?是否“人”的根本定义变为全人类成为一个“人”?
    
    如果是这样的话,如果作为个体的意识和自由从根本上被取消了的话,那我想“我”不能接受,千万个“我”都不会接受,即使出现某个人的智慧可以安排这一切,楼主你能保证他最终会把自己融入全人类而不是隐藏最彻底的私心来控制全人类吗?
      
    这就是纯理性地分析“人是什么”在我这里能得到的唯一结论,当然如果楼主能想出其他生命形态的话也许还有其它结论。其实,要作这样的分析我看应该上帝或其他智慧生命来作,而作为“人”来追问“人是什么”其本真的命题应该起源于“我是什么”,按照海德格尔的说法,因为人有意识,人就是唯一能追问自己的存在问题的存在物,当然这是他的一家之言,但是比较点题。如果个体意识都被取消了,那我们也要等到“共识”出现的那一天再来谈论那个阶段“人是什么”,而现阶段这种理性主义的分析可能是一种好理论,但我看不出现阶段的“人”有什么理由要为之奋斗?因为归根结底它于“我”是有害的,它要消灭“我”。我也说了除非上帝或某种外星生命“怀着善意”认为“人”就应该是那样,那样才是人类的福址,那我们想管可能也没法管了,但如果TA是怀着恶意想控制人类的话,我们还会奋起抗争的。///
  你的思考非常严密,也很有价值,非常感谢你的分析,在你提出的问题上,人对基因的改造,对承载自身生命的内部物质结构的改造只是生命永恒的一个过程,因生命还需要一个外部的自然环境的支撑,你说到共生确实是最大的一种可能,我最初设想未来人的时候,就认为将是唯一的,也确实一是共生的,因为臆想的成分多了,也就舍弃了,太具体的设想往往难以逃避证伪的命运(:)),也超出了今天的想象。作为个体的人确实不愿意为一个已经不是“我”的人去努力,这个问题我在文章的后面也提出来了的,我的解决途径有两个,一个是功利主义的,因为,作为一个理性主义者,他会发现尘世中一切快乐都是不值得的!于是,唯一能够引起他兴趣的,就是制造出超越今天的短暂生命的生物来!第二个途径就是传统的老路,设计一种基于宗教的归依来让人类积极地这样做。现在我想到的另外一种可能是,灵魂的特性本来就是可以超越空间的,我们可以设想,一个电子上面就可以承载10亿亿个灵魂,正如我们已经知道一个晶体分子上可以刻录很多的信息一样。黑洞不是曾经超乎我们的想象吗?
  
  
  
  野路子 其实像我这样思考的人很多,只是大家的程度,成绩高低不同而已,飞蛾扑火,其实与其说是勇敢,不如说是愚昧。 
  
  
  
  作者:灵猫戏鼠 回复日期:2004-9-30 20:25:46 
    123,加油!!
  
  
  作者:没有一丝悔意 回复日期:2004-10-2 0:10:43 
    “从感觉上讲,生命将是持续不竭的快乐,永远的快乐,比如,生命处于永恒的吸毒式的极乐状态,没有丝毫的痛苦和外在的约束;从意识上讲,由于人已经自由了,就没有什么不满足,没有什么需求需要满足,人也就没有必要思考和行动,人也不可能有意识或信念,因为任何一种信念都证明人还有约束。这表明作为意识的知识、自然法则也不是人的最本质的因素,都最终会脱离人而与人无关。从理性逻辑而言,绝对的自由将是绝对的无依无靠、无拘无束,显然,任何一种物的存在形态都是对自由的约束,所以,最终的自由状态(比如神)将是无形无状、无限无穷、并充斥整个世界,怎样的技术才能创造如此神奇的生命存在呢?那么,这样的生命境界有意义吗?这样的生命理想值得人们去为之奋斗吗?这需要人们自己去决定。”
    ------------------------
    再看这一段我越发觉得楼主说的最终的生命形态还是“共生”,也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神,因为一般意义上的神也是个体啊,希腊诸神之间也有矛盾啊,谁能获得像楼主说的那样绝对自由呢?这样看来,人人都成为上帝是不能满足条件的,难道是整个人类合起来成为一个“上帝”?
    
    幸好楼主还说了“这需要人们自己去决定。”我担心我们最终不过是成为某个“上帝”的傀儡,而连原有的相对自由都得不到。///
  还是哪个斯宾诺莎的说法:自由是对必然的遵循,这个说法意味着人生的自由确实一是很有限的,或者说,只要有必然,就别指望自由!

作者:小雨来 回复日期:2004-10-9 20:40:03 
      
      “欲”是由上帝创生还是物质演化的一个结果呢?
      
      上帝给了我们原始的需要:生,爽,爱。
    
      对生的欲望,我们极少作出解释。——我们都是为上帝而“生”的人。
    
      享受使人愉悦,对此现象我们少有解释。——我们都是为上帝而“爽”的人。
    
      爱与恨是心理的需要。它可使主体归以平复。1.动物的哺育行为说明其有着某些超越个体利益的欲望。2.动物很少表现出自相残杀的行为,这让我觉得恨不是与生倶来的。
    
      值得注意的是:人类十分可观地发展并升华了这个“爱”的欲望。放眼世界,艺术之美、文学之美、伦理、政治和宗教无不饱蘸着“爱与恨”的影子。
      ……每个人都尝试着用理性去解释他的需要或行为。我要说的是,理性的背后有着非理性的影子。一般说来,各种流派的存在是有积极意义的。流派之间的相互攻击不能流于狭隘。……“忧天下之兴亡”的人,“向上帝发问”的人,“抑扬顿挫”的人,“追求名利”的人,各有各的偏爱罢了。
    
      无论理性还是非理性,只要不触及原则,一颗包容的心灵是难能可贵的。但即便有得道之法,这种“心理能力”的习得也非一日之寒。同时因为心理的复杂性便得其发展常有着机缘凑巧的成份。所以我们习惯这样说话:那人天生就这副德行!……
    
      我想要说的是:在我们背后有一只上帝的手。
    
      ……
    
      古往今来,我们的目的是满足欲望。理性作为一套科学的认知手段,成为达成目的的工具。只到有一天,理性竟然担当了欲望的解说员!……它会否成为欲望的导游或直接踢掉这个“上帝”,做一个风景区的独行侠?
    
      人们为什么奉“追求真理”为高尚行为?1.认为真理即正义,正义代表着多数人的利益。2.认为真理即终极的价值。为什么要追求终极的价值?是上帝推动着人们以揭其面纱?是因为科学所展示的强大能力使人们得出万物必有因果逻辑的“情绪化的公理”,且使人认为一旦揭示之便可摆平之,从而使人对科学衍生出极致的情感所致?……荒蛮的古人不闻科学之音,尚且对天发问又作何解?
    
      宁要骨头不要钱,这是做狗的原则。为求得金钱流转之后的所得,人会选择放弃当前的骨头;进一步地说,当下的很多人都承受着负累,只为着今后甚至老来时的安逸。——狗一样的灵魂,人一样的睿智。……事物发展之曲折性使然也好,顺应上帝才是道也罢。社会之发展于真理而言可谓“极端奇特之洋洋大观”也。
    
      物欲的满足是刺激的,但仅此而已;精神的快乐是无限的,且大有可观;真理的求索是严肃冷静的,仅尚在行途。QQ54865076

作者:绝弟 回复日期:2004-10-9 20:40:17 
    哈哈,你的说法让我想到那个“人是机器”的传统表述,这是很容易被攻击的,人的某些核心因素确实是程序,不过,为什么程序过程中我们有感觉!这才是最神奇的地方。
  
  
   我不知道有什么“人是机器”的传统表述 它和我的一样吗??? 可能我无法完整 正确的表述自己的思维!!!
   但我可不是指狭义上的机器 我是指宏观上的程序了论!
  
   程序中我们有感觉 就能说明什么事吗???
   感觉 意识 是什么??? 它的产生不是毫无意义的
   它只是为代码而生 代码进化的结果
   离开代码 它毫无意义 只是最优化工具!!!!!
  

作者:小雨来 回复日期:2004-10-9 21:10:52 
    人类的发展,将是共性代替个性,和平代替纷争,富裕代替贫困,友爱代替仇恨,自由代替束缚,人类将走出不幸、悲哀而达到自信和从容,艺术则将既失去内容,也失去吸引力。
  ——光明同志啊,这话说得是否不太谨慎啊!!。您的意思是说真理有着冰一样的冷酷?对真理的追求就不可以让人血脉喷张?失去了情感的支撑,意志的力量从何而来?失去了意志,又何谈奋斗真理?……我是否词不达意?
  

作者:小雨来 回复日期:2004-10-9 21:19:34 
    对不起,关于艺术的问题我不适合说,还没想通,故收回上一次的说话。

作者:小雨来 回复日期:2004-10-9 21:29:39 
    楼主的灵魂同文字皆千里挑一,我喜欢。当收藏之。

作者:小雨来 回复日期:2004-10-9 22:07:05 
    创造力来源于自由的精神对自由的追求。人类的路可说是通往自由的血腥之路。这应当是一个被真理所统驭的无限正义的世界。人类应当尽全力学习相关知识,投身社会实践——这一切都是为了真理而非一已私欲。通向自由的路上会经历诸多的阶段甚至产生一些不正确或者不完备的认识(人类尚未发现绝对完备的认识)。但这是正常的,甚至多少有着进步的意味……一个人要领悟到超越个体享乐的具有进步意义的情感,并发展这类情感,以至满溢着博爱、民族、历史、信念、真理的情怀——仅仅这样也还是不够的,还应当不断地审视和改造这情怀以至全然忘我,成为自由的精神上的斗士……真正的自由强大到足以压倒所有低贱的、软弱的动物性。但在当今,博爱的慈悲心、浓厚的亲情应当被赋予其应有的地位,况且“存在即合理”,人性作为一种客观实在物是宇宙律的表现……我们赞誉高贵的人性,审视并改良人性,但从战略上讲人类文明当在未来的某个时候告别人的动物性而皈依纯理性。其相应情感为:纯理性情感、与纯理性相和谐的相应情感。然而当前人类的悟性使其还无法接受这样一个似乎是缺乏人性的预言——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作者:yy19 回复日期:2004-10-9 22:09:35 
    ti lz

作者:小雨来 回复日期:2004-10-9 22:14:26 
    对真理的执着未必是上帝给我们的,智能对现实的归纳形成凡事必有因果的信念,这信念加之智能在现实中所表现的巨大力量最终化作了人的情感。从而人类有了非功利性的探索行为(当然,执着于求得真理亦可能是源自上帝的极其特殊的情感)。这种情感的极致便是抛弃上帝,皈依真理。
   人必定是为情感所推动的,理性是一类特殊的情感。它源于对现实的归纳总结而形成的超越眼前利益的科学思想。——以至于最终发展成抛弃所有“享乐”而追求真理的欲念。追求真理的人将超越自我,获得永恒的,彻底的自由和最终的幸福。
  
   我以为爱衍生出情感世界;理性作为一种科学工具,用来使人类具备超越动物性的先进性,无论其是否以获取动物性的满足为还是以发现真理为目的;真理则是理性的极致,也应当是人类的去向。从某些意义上讲,真理是“单纯的爱”的悖论、是物质与精神的判官、是可分为实践域和理论域的研究对象、是为每一位哲人所不离不弃的,至高无上的,终极的情怀。
  
   live for what? seek the truth.
  
  

作者:没有一丝悔意 回复日期:2004-10-9 23:35:08 
    原来楼主在这里回复了我啊!我竟然没看到,感谢楼主的回复。
  
  “作为一个理性主义者,他会发现尘世中一切快乐都是不值得的!”
  
  真是这样吗?那你探询这个问题我就不能相信你是“怀着痛苦”去思考的,因为思考的过程给你带来一丝丝愉悦是你不能否认的,因为你不能否认意识的物质性,不能否认它跟心理和生理的联系。
  
  所以,你说“人对基因的改造,对承载自身生命的内部物质结构的改造只是生命永恒的一个过程,因生命还需要一个外部的自然环境的支撑。”,其实楼主你没有把你后面提出的解决办法贴上来(我的回帖从何出呢?:),你的绝对自由是无法摆脱与永恒生命的联系的,那么这种永恒生命的形态问题就无可回避。
  
  你的第一、二个解决途径确实没有逃出我的追问,那就是:“即使出现某个人的智慧可以安排这一切,楼主你能保证他最终会把自己融入全人类而不是隐藏最彻底的私心来控制全人类吗?”“我担心我们最终不过是成为某个“上帝”的傀儡,而连原有的相对自由都得不到。”有这样野心的人不正是“唯一能够引起他兴趣的,就是制造出超越今天的短暂生命的生物来”(他自己)的人吗?其实人的这种自我超越并无错,错的是一个人妄想为他人建立的幸福秩序,在他人眼里可能是一种灾难,你可以做这样的事情,而人们也有权力表示怀疑或者不从,人们担心的是如果最后确实是一场灾难的话,那谁来为他们负责呢?
  
  所以,虽然你说:“还是哪个斯宾诺莎的说法:自由是对必然的遵循,这个说法意味着人生的自由确实一是很有限的,或者说,只要有必然,就别指望自由!”我还是要说为什么有限的自由就不是一种自由呢?即使你许诺能打破自然的必然性对人的桎梏,我还是要求保证人们保有和享用现阶段这种有限自由的权利。
  
  至于你想到的另外一种可能,“灵魂的特性本来就是可以超越空间的”,我觉得无法理解,这是不是比一种可能被证伪的理论更超乎想象呢?
  

作者:红布 回复日期:2004-10-10 0:36:53 
    探寻"本质"是历史主义和理性主义观念的通病.

作者:请宽恕光明在黑暗 回复日期:2004-10-10 10:31:03 
    作者:小雨来 回复日期:2004-10-9 20:40:03 
  /“欲”是由上帝创生还是物质演化的一个结果呢?      
  上帝给了我们原始的需要:生,爽,爱。///
  上帝是谁?
  
  /爱与恨是心理的需要。它可使主体归以平复。1.动物的哺育行为说明其有着某些超越个体利益的欲望。2.动物很少表现出自相残杀的行为,这让我觉得恨不是与生倶来的。///
  动物不自相残杀是因为自相残杀的代价比杀其他物种要大很多,当然基因也会作出规范,比如同类的肉不好吃;而人的自相残杀是因为自相残杀具有很大的利益——都是利益使然。我对爱和很的情感这类心理的分析很少,我只是认为它是一种介于生理和意识之间的一种东西。
  
  /……每个人都尝试着用理性去解释他的需要或行为。我要说的是,理性的背后有着非理性的影子。一般说来,各种流派的存在是有积极意义的。流派之间的相互攻击不能流于狭隘。……“忧天下之兴亡”的人,“向上帝发问”的人,“抑扬顿挫”的人,“追求名利”的人,各有各的偏爱罢了。///看来你是一个相对主义者,每一种生命都有其独特的价值,这样说是很有同情心的,可是,正如地球只有人这中生命成了智慧生命一样,历史会发出淘汰的令牌,留下来的肯定只有最理性的那一种。
  /我想要说的是:在我们背后有一只上帝的手。///
  实用主义者会说,在我们背后,有必要有一只上帝之手
      
  /古往今来,我们的目的是满足欲望。理性作为一套科学的认知手段,成为达成目的的工具。只到有一天,理性竟然担当了欲望的解说员!……它会否成为欲望的导游或直接踢掉这个“上帝”,做一个风景区的独行侠?///最初,理性的知识和技术都是工具,正如人也曾经只是DNA的工具一样,可是,我们知道,这个工具也确实要控制我们,而且已经控制了我们——那些理性主义者,也许,有人不服气说:我要自己控制自己。理性却告诉他:你没有自己,除非让我来为你做选择!这就是人之真实处境。
      
  作者:绝弟 回复日期:2004-10-9 20:40:17 
    
   /我不知道有什么“人是机器”的传统表述 它和我的一样吗???///
  你的表述增加了现代知识,其实万 不反对人是机器的说法,当然人是有感觉的机器。法国人拉.梅特里写的一本书就叫做《人是机器》,被讽刺为机械唯物主义。
    
     /感觉 意识 是什么??? 它的产生不是毫无意义的
     它只是为代码而生 代码进化的结果
     离开代码 它毫无意义 只是最优化工具!!!!!///
  无生命的代码控制了生命,而生命并不是完全受代码控制,它总是寻找超越,或者反控制,比如今天的基因工程,就是DNA的反征服,虽然其结果是实现了DNA的更好的延续。
    
  
  
  作者:小雨来 回复日期:2004-10-9 21:10:52 
  /人类的发展,将是共性代替个性,和平代替纷争,富裕代替贫困,友爱代替仇恨,自由代替束缚,人类将走出不幸、悲哀而达到自信和从容,艺术则将既失去内容,也失去吸引力。
    ——光明同志啊,这话说得是否不太谨慎啊!!。您的意思是说真理有着冰一样的冷酷?对真理的追求就不可以让人血脉喷张?失去了情感的支撑,意志的力量从何而来?失去了意志,又何谈奋斗真理?……我是否词不达意?///是词不达意,我认为,一个幸福的人是不需要艺术的,正如一个富裕的人不需要重新体验贫困一样,这合乎人性啊。
  
  
  作者:小雨来 回复日期:2004-10-9 22:07:05 
    /一个人要领悟到超越个体享乐的具有进步意义的情感,并发展这类情感,以至满溢着博爱、民族、历史、信念、真理的情怀——仅仅这样也还是不够的,还应当不断地审视和改造这情怀以至全然忘我,成为自由的精神上的斗士……真正的自由强大到足以压倒所有低贱的、软弱的动物性。///
  今天的人的真实是状况是“DNA+意识”,当我们站在“意识”这个非生理的结构来设计人生的时候,“DNA”系统——他们的代言人就会发出抗议,认为是一种灭绝人性的努力,DNA认为它才代表了人性,嘿嘿,这种对生命个体的争夺,既发生在我们的每个人身上,也发生在这个论坛上。很多所谓的人文主义者,表面上道貌岸然,其实只是DNA的不自觉的代言人!
  
  
  作者:小雨来 回复日期:2004-10-9 22:14:26 
    /对真理的执着未必是上帝给我们的,智能对现实的归纳形成凡事必有因果的信念,这信念加之智能在现实中所表现的巨大力量最终化作了人的情感。从而人类有了非功利性的探索行为(当然,执着于求得真理亦可能是源自上帝的极其特殊的情感)。这种情感的极致便是抛弃上帝,皈依真理。///
  我不喜欢把上帝拿来解释世界,很久以前,奥卡姆就拿捉他的剃刀教导过我们, 如无必要,不要增加实体——比如上帝或者其他新概念。其实上帝是理性思考的产物呢,在古代的那些先知,他们都是比别人更能够思考、分析和想象,而这些能力都借助了理性的知识、逻辑,我们知道古代人的知识很有限,所以他们想到的在今天看来很可能漏洞百出,基督教的圣经表现得最明显。
     //人必定是为情感所推动的,理性是一类特殊的情感。它源于对现实的归纳总结而形成的超越眼前利益的科学思想。——以至于最终发展成抛弃所有“享乐”而追求真理的欲念。追求真理的人将超越自我,获得永恒的,彻底的自由和最终的幸福。///
  这是一种浪漫主义的说法吧,很多追求所谓真理的人生活并不如意,甚至很悲惨。当然对幸福的理解人与人之间不同,有的人过着悲惨的生活,依然乐此不疲。
  
  
  作者:没有一丝悔意 回复日期:2004-10-9 23:35:08 
  /“作为一个理性主义者,他会发现尘世中一切快乐都是不值得的!”
  真是这样吗?那你探询这个问题我就不能相信你是“怀着痛苦”去思考的,因为思考的过程给你带来一丝丝愉悦是你不能否认的,因为你不能否认意识的物质性,不能否认它跟心理和生理的联系。///
  人在思考过程中无所谓痛苦或者快乐,人在思考的时候,也是一架机器。自由当思考有了成绩的时候,才可能有会心的微笑呢。尘世中的快乐因为没有最终的意义而成为虚妄,所具有的意义只是在当下,此在,而当下是一种很短暂的过程,除非我们不思考我们的未来,我们才感到生活的快乐。
  
    /你的第一、二个解决途径确实没有逃出我的追问,那就是:“即使出现某个人的智慧可以安排这一切,楼主你能保证他最终会把自己融入全人类而不是隐藏最彻底的私心来控制全人类吗?”“我担心我们最终不过是成为某个“上帝”的傀儡,而连原有的相对自由都得不到。”有这样野心的人不正是“唯一能够引起他兴趣的,就是制造出超越今天的短暂生命的生物来”(他自己)的人吗?其实人的这种自我超越并无错,错的是一个人妄想为他人建立的幸福秩序,在他人眼里可能是一种灾难,你可以做这样的事情,而人们也有权力表示怀疑或者不从,人们担心的是如果最后确实是一场灾难的话,那谁来为他们负责呢?///
  应该书哦,人与人之间的智慧不会相差太悬殊,以至于导致社会大多数被蒙蔽的情况发生,而且浩大的人类工程必然要人类的合作,任何个人的构想必须找到大量的合作者,所以这样构想必须也只能是合乎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的,这就在理性层面避免了你所担忧的灾难的可能。可能你受科幻电影的影响不少,那些充满了人文忧思的电影其实是对科学技术的无知和偏见,以为一个科学狂人就可以毁灭世界,一般来说,邪恶的人不可能在理性的领域达到很高的程度的,也难以得到其他人的支持,所以要取得成就也很难。
  /我还是要说为什么有限的自由就不是一种自由呢?即使你许诺能打破自然的必然性对人的桎梏,我还是要求保证人们保有和享用现阶段这种有限自由的权利。///
  有限的自由当然不没有自由强,问题是人生的过程只有一次,这就需要你去选择一些更值得的自由去追求,一个人追求虚幻的目标和追求物质化的目标,在生理感受层面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只是各人的偏好差异导致不同的选择,那些每天吃喝票赌的人感受到的人生快乐程度,同一个琴棋书画的人感受到的快乐在生理层面上确实没有高下之分。我对性爱、艺术的分析,其实也就想表明,很多曾经被认为具有很高价值第 东西,其实也只是幻觉。
  
  
  作者:红布 回复日期:2004-10-10 0:36:53 
   /// 探寻"本质"是历史主义和理性主义观念的通病.///
  大概是深受罗缔的影响吧,他的观点虽然具有一定的震撼性,却没有力量,探询本质的行为一直存在,而且将来还会存在,因为人渴望确信的自我支撑,而在现实生活中,确信的知识及其技术,给人类带来的福利,自然科学的探索难道不是本质主义的探索,难道到了社会、人生领域,我们就要自甘蒙昧?西方的解构主义流派其实在很大程度上是为学术而学术,他们看到理性主义占据了主导的地位,作为后来者,要想在学术上获得有影响的话语权,就只能挑战主流。比如今天,当自由主义成为主流的时候,只有反自由主义才能够显示一个人的特别支出。
  其实,现代人出现的单薄,单向度,迷惘,纵欲,正是本质主义式微的一个征兆,于是重新呼吁信仰,道德重建,显然信仰不应该是传统的信仰,道德也不是传统的道德,它们在世俗生活中已经被抛弃了的。
  
  

作者:匣中剑8832 回复日期:2004-10-10 10:35:15 
    作者:匣中剑8829 回复日期:2004-9-1 12:33:31 
  是啊。
  政府怎么会好看呢?
  
  需要使用廉价劳动力的时候,招了一堆民工,弄了无数血汗工厂,多少工人累死累活,只不过勉强糊口?又多少工人连回家的路费都被剥削得一干二净,只能流落街头,被逼上犯罪道路?又有多少工人,在鞋厂这样的地方,受到化学品粘合剂的污染而致癌,在恶劣的工作条件下,又有多少人致残?
  
  从来没有人关心这些。
  资本家不管,资本家统治的政府更不管。
  
  现在不需要民工了。
  民工剩余了。
  于是资本家、政府官僚及其走狗们一起鼓噪道,
  “
  工人不干净,工人肮脏,工人破坏社会治安。
  工人死有余辜。
  ”
  我们勤劳的双手创造了世界,繁荣了这个城市,
  可是我们却被象跳蚤一样从这个城市驱逐出去。
  仅仅是因为我们被剥削被掠夺到没有办法安居,只能七八个人挤在一个出租屋里。
  而那些剥削我们食人而肥的寄生虫却在所谓的高尚社区里做着男盗女娼的丑事。
  它们居然有脸这么冠冕堂皇地驱逐我们工人!
  
  这不是反了!
  我们才有资格驱逐这些败类呢!
  
  
  
  作者:匣中剑8829 回复日期:2004-9-15 10:35:27 
  楼主是个典型的无耻小人。
  
  正是它们这些败类必须对工人的贫困负责,正是因为它们残酷榨取工人劳动果实的时候,所以造成了工人的贫困,而不得不住在窝棚里。
  
  而这条楼主这条自称资本家的寄生虫居然公然辱骂工人是“混帐白痴”。
  它配吗?
  一条靠工人养活的寄生虫凭什么辱骂自己的恩主?
  
  不但如此,它还恬不知耻地炫耀自己嫖娼,所谓很多性伙伴,自以为是一种成功的象征。
  我确实没有想到,还有哪条狗像这条楼主这么下贱。
  就算你真的对异性缺乏魅力,真的这么丢脸,请你千万不要随便侮辱性伙伴这个词,那些妓女不是和你做爱,是被迫和钱做爱,充其量是金钱的性伙伴,而不是你的。
  恰恰是你这种狗东西必须对妓女的卖淫负责,如果不是你们这些寄生虫的残酷剥削,如果这些妓女没有被你们剥夺了劳动权利,包括就业和得到自己劳动果实的权利,她们根本不会去卖淫。
  她们卖淫是被迫的,恰恰是你们这些脏东西剥削掠夺造成的。

作者:匣中剑8832 回复日期:2004-10-10 10:36:34 
    人的本质是劳动,是人在劳动中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
  这却恰恰是楼主这条资本家寄生虫嫖客不敢承认的。

作者:请宽恕光明在黑暗 回复日期:2004-10-10 10:43:19 
    匣中剑8832 请不要在这里搅乱我们的平和理性的探讨,否则,我会投诉你并申请限制你在我的帖子下面的跟贴权,因为你的行为严重损害了我的正当权益,你骂人都无所谓,关键是你无法提出有针对性的、有力量的批评,你还缺乏思想探讨的素养。总觉得你在这个帖子下面出现是一种亵渎。
  请你自重。

作者:匣中剑8832 回复日期:2004-10-10 10:46:19 
    嗯,跟寄生虫嫖客的帖子,确实是一种亵渎。
  没办法,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嘛。
  
  说到“有针对性的、有力量的批评”,
  拜托,我只用一句话就点明了人的劳动本质。
  可寄生虫嫖客却罗嗦了一大堆鬼话,
  这个“思想探讨的素养”已经高下立判。

作者:绝弟 回复日期:2004-10-10 16:17:30 
    无生命的代码控制了生命,而生命并不是完全受代码控制,它总是寻找超越,或者反控制,比如今天的基因工程,就是DNA的反征服,虽然其结果是实现了DNA的更好的延续。
  
  
  
   “ 生命并不是完全受代码控制的” 难道还有其他东西控制着生命吗????
   “寻找超越 反控制” 不是代码的一部分吗???
   我早说过 代码就可能包含超越 反控制
   因为你不是 凭空要去“超越 反控制”的!!!!!!!!
   这也是代码的一部分而已!!!!!!!!
  

作者:请宽恕光明在黑暗 回复日期:2004-10-10 16:57:52 
    绝弟(为什么要取这样一个不好听的名字呢),代码确实具有巨大的力量,可是作为活生生的人,更倾向于认同情感-感觉这一 生命层面,这才是生命中独特的地方,也让人觉得这方面的生命内容才是值得的,休谟说,理智是激情的奴隶,这确实是这样的,只有少数人才可以不把激情当一回事。
  
  向 匣中剑8832 致歉,由于我的投诉,导致你的发言权被封(被管理员严重警告),这也是你自己应该得到的惩罚,你要学会尊重别人的权利,否则你就将失去自己的权利
  
  关于你提出人的本质是劳动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我也是有必要做说明的
  根据定义,劳动就是人有目的有意识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和社会以至人本生的活动,自然界本身也在发生改造自然的活动,显然,那些自发的活动,不是劳动,只有人的活动才是有目的有有意识的,这就是说,有目的有意识才是人的本质性的因素
  同时,人的目的来自于:1生理欲望(DNA规定)2人对自身的认识基础上的意识的规定,1项因为是动物都具有的功能,所以不是人的本质因素,人的本质的秘密就应该掩藏在2项——人的意识——里面。
  而人的意识,是一种不断生成的东西,我在《意识是什么》中对意识有过比较详尽的分析,可以参阅
  人的意识就是给人设定人是什么的本质因素,我们明白了这样一点,就要根据意识的引导寻找什么才是我们人生愿意追求的目标。
  可以说,说人的本质是劳动提法是非常粗糙的,还只是人的自我认识的肤浅层面。
  
  匣中剑8832被封了发言权,不知道心理怎样想,但是应该知道这就是专政的威力,平时老实要无产阶级专政,你也尝尝被专政的滋味
  我之所以要拒绝你在这个梯子下讨论,是因为你贴大量没有意义的无关的东西,影响了我们的正常讨论,你有什么需要发泄的,建议你去灌水专区,或者到贴图专区贴出你的照片并宣布你是天涯做帅的男人,那样,你的收获一定比这里强很多。
  

作者:绝弟 回复日期:2004-10-10 17:08:16 
    绝弟(为什么要取这样一个不好听的名字呢),代码确实具有巨大的力量,可是作为活生生的人,更倾向于认同情感-感觉这一 生命层面,这才是生命中独特的地方,也让人觉得这方面的生命内容才是值得的,休谟说,理智是激情的奴隶,这确实是这样的,只有少数人才可以不把激情当一回事。
  同时,人的目的来自于:1生理欲望(DNA规定)2人对自身的认识基础上的意识的规定,1项因为是动物都具有的功能,所以不是人的本质因素,人的本质的秘密就应该掩藏在2项——人的意识——里面。
  
  
  
  
   活生生 倾向 认同 独特 值得—————————————————————— 这些有什么用 我们只是在讨论真相!!!
   请你正面反驳???!!!
  
   你说的第2类欲望 是DNA原始代码欲望 经过意识的最优化 得出的外在表现欲望 它还是第一类 它就是第一类
   DNA原始代码的欲望!!!!!!!!

作者:请宽恕光明在黑暗 回复日期:2004-10-10 17:35:30 
    关于生命被代码控制的问题,其实我们没有什么分歧,我也同意,生命被两套程序编码所控制,最基础的是DNA的编码,然后是意识系统,也就是我们通过观察,感觉器官接受的外部世界的信息和信息的体系化(我们成为规律、原理之类的东西),当理性的我们看到这一真相的时候(这个“看”,是两种编码的因素都在看),我们就有选择,我们是认同情感成分的生命呢还是认同编码者,在这里,人确实具有自由的选择能力,直到选定了某种倾向,人才成为理性的奴隶或者成为DNA的工具。显然,理性的的选择可靠得多,因为科学技术可以带来胜利的满足,也可以带来生理结构的改良,也有机会实现生命的向无限延伸,生理和理性在这里又可以统一起来。
  我们目前最大疑惑是,究竟有没有一种指向某种目的的代码目的,人们其实是渴望有那样一种目的,拥有使命的人生才具有某种确定性。用唯物主义的表述是,宇宙的规则里面有给人提供走向自由的条件。这是我们所要关注却又无法解答的,这同信教的人追问:宇宙有没有上帝来安排人类命运一样。
  
  代码和欲望只不同,代码是非生命的,而欲望正是生命的一个标志。

作者:绝弟 回复日期:2004-10-10 18:49:36 
    理性??? 意识系统 ??? 选择??? 情感??? 自由???
   你始终把意识和DNA分开!!!
   上述的产生只是DNA的延伸 无论意识多么发达
   它的本质只是DNA的最优化系统
   通过对自身 和外界 的分析 计算最优化选择!!!(当然只能是概率的 欲望很多 只是求出了最大期望)
   代码里有人本身的信息 比如身高等!而且可以受外界影响!!!
  
   但最重要的是原始欲望 它是不变的 比如决定你有同性恋 你就有同性的快感 没有就没快感 除非你是其他欲望 做出类似行为
   比如获得钱满足其他欲望!!!

作者:绝弟 回复日期:2004-10-10 21:26:35 
    把意识神秘化 来满足自身的空虚!!!!!!!!!!
   我们自己就是意识 仅仅是意识而已!!!!!
   但只是DNA完成代码的进化产物 本质是DNA的最优化工具!!!!!! 这点我以反复说明!!!!

作者:绝弟 回复日期:2004-10-10 21:28:57 
    意识就是那个最终会掐死他妈的逆子。
  
   是DNA要意识掐死DNA 意识的指导下的行为是DNA的行为!!!

作者:没有一丝悔意 回复日期:2004-10-10 23:32:48 
    “人在思考过程中无所谓痛苦或者快乐,人在思考的时候,也是一架机器。自由当思考有了成绩的时候,才可能有会心的微笑呢。尘世中的快乐因为没有最终的意义而成为虚妄,所具有的意义只是在当下,此在,而当下是一种很短暂的过程,除非我们不思考我们的未来,我们才感到生活的快乐。”
  
  这么说吧,你思考的天性来自何方?这么表达可能还不够明确,或者说你是不是对思考有一种兴趣和爱好?也许不是为了当下的快乐,而是在等待未来的大快乐。
  
  “人与人之间的智慧不会相差太悬殊,以至于导致社会大多数被蒙蔽的情况发生,而且浩大的人类工程必然要人类的合作,任何个人的构想必须找到大量的合作者,所以这样构想必须也只能是合乎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的。”
  
  “人类的合作”?纵观历史,这样的合作还少吗?要知道“合作”不只关乎智慧,还有权力和信仰(即使是盲从)的力量;怎样才是“合乎社会大多数人的利益”的呢?有人反对你会拿他们怎么办呢?即使只有一个人。从历史中我能想到的唯一结果是他(他们)一定会被消灭,不一定是被号召者,多半是被合作者消灭,是否也是因为他(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也只是为了“超越今天的短暂生命的生物”呢?
  
  “有限的自由当然不没有自由强,问题是人生的过程只有一次,这就需要你去选择一些更值得的自由去追求,一个人追求虚幻的目标和追求物质化的目标,在生理感受层面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只是各人的偏好差异导致不同的选择,那些每天吃喝票赌的人感受到的人生快乐程度,同一个琴棋书画的人感受到的快乐在生理层面上确实没有高下之分。我对性爱、艺术的分析,其实也就想表明,很多曾经被认为具有很高价值第 东西,其实也只是幻觉。”
  
  这个说得好,但你说的这些人并不是在追求自由,不如说是在享受自由。因为有限的自由并是不那么简单的,正是因为必然性有限的自由对于人而言其实是命中注定的,人没有选择地被抛入这个世界,所以人是生而自由的。人若不能认识到自己的自由,不能去撞必然性这堵墙,确实妄谈真正的自由,因为那样人只是服从于必然性;但人若能作出选择并且能够为他的这种选择对所有人负责(也因为必然性,他人的自由必须成立),他就获得了那本属于他的有限自由,哪怕只是一刹那。我与你的最大区别就在对自由的追求方式上,我认为对自由的追求始终是属于个体生命的事情,即使对有限自由的追求也是很艰苦的,而我也认为不存在对人而言普遍的绝对的自由,用理性的办法去解决自由问题无异于与虎谋皮,最后仍然会发现那堵必然性之墙矗立在那儿——换句话说,我认为这堵墙是推不倒的,按你的方法最多也只能使人融入这堵墙成为它的一部分而已,而我认为人唯一能做的应该是自己不断去撞那堵墙,哪怕撞得头破血流,至少人知道自己负得起这代价并且可以决定是否愿意为此付出代价,而按你的方式一旦你的行动导致了错误的结果,你可能不再有任何机会和能力对他人负责,最终对他人的自由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我再套用一下实际上从别人那儿抄来的话:
  
  “统一的宇宙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分裂的人。一个人形成一个宇宙,他的内心是无法窥透的。一个人妄想为他人建立的幸福秩序,在他人眼里可能是一种灾难。在这些短暂、多若恒沙而又各不相干的心灵中,能不能找到可以共同依据作为真理的东西?我无法肯定。一个人唯一能做的好事,是按照自己的良心行动,其结果则难以预测。除此以外,人不能有其他奢望。”
  
  

作者:没有一丝悔意 回复日期:2004-10-10 23:50:28 
    再附一句,这跟科学狂人倒可能没什么关系,因为在已知的历史中还尚未出现他们的身影。

作者:匣中剑8834 回复日期:2004-10-11 9:15:30 
    作者:请宽恕光明在黑暗 回复日期:2004-7-2 11:12:59 
  我不知道“匣中剑”有 没有去嫖过,反正我是去过,在这个交易中,双方都不认为谁剥削谁,因为是自愿的交易,双方都获得了他所需要的东西,
  
  作者:请宽恕光明在黑暗 回复日期:2004-7-2 15:48:42 
  至于嫖客的问题,你不要以为你是纯洁的,你的灵魂包括你的父辈的,都被专制统治的教育机器所强奸,你肉体纯洁只能说明你穷,你无能,连找几个性伴侣都不可能,你太失败了,

作者:匣中剑8834 回复日期:2004-10-11 9:18:43 
    作者:请宽恕光明在黑暗 回复日期:2004-7-2 15:48:42 
  别口口声声主子主子,因为我也是资本家啊,虽然资本不多。
  
  
  ---
  大家看到了,我不过是指出一个事实,指出请宽恕是条寄生虫嫖客的事实,这些都是它自己招供的。不是我捏造的。
  可它居然跳到意见版去投诉老子,说老子骂它!
  害我被封。
  
  拜托。
  我明明讲事实,怎么是骂人呢?
  指狗为狗是骂人吗?
  我看指狗为人才是骂人。

作者:匣中剑8834 回复日期:2004-10-11 9:20:58 
    这条寄生虫嫖客至今不敢正面回应人的劳动本质。
  只能靠斑竹GG的支持来封杀别人。
  很好。
  
  但是拜托你以后不要这么虚伪无耻。
  我如果宰了你,一定再踩上一脚,把刀上沾的血迹在你的G头上抹干净,而不会虚伪地向死人“道歉”。

作者:请宽恕光明在黑暗 回复日期:2004-10-11 21:19:29 
    绝弟 你的想法太绝对,我们只是隐约感到人被代码控制的属性,而非确证,我们可以肯定电脑完全是代码控制,因为我们亲手造就就它,可是日亿年的生命呢,对于DNA结构,我们还了解得太少。
  /“把意识神秘化 来满足自身的空虚!”///
     我始终把意识和DNA分开,是因为这确实是两种不同的东西,我知道意识是为DNA而生的,可是你忘了,意识的内在结构,也就是科学和思想体系,还来自于DNA之外的自然世界-在的法则,正是这中特点,意识就具有了超越DNA的力量,意识的生命就可以蔑视生理本能的行为。
     “但最重要的是原始欲望 它是不变的 比如决定你有同性恋 你就有同性的快感 没有就没快感!!!”DNA 确实有决定性力量,可是,人的观念也有决定行动力量,比如,一个生理正常的人可以决定自杀,这就是对DNA的生命自保持本能的最彻底的反抗!
  
  
  小雨来 “我觉乎着DNA就是意识他妈,意识就是那个最终会掐死他妈的逆子。”这说法我比较欣赏
  
  
  作者:没有一丝悔意 //这么说吧,你思考的天性来自何方?这么表达可能还不够明确,或者说你是不是对思考有一种兴趣和爱好?也许不是为了当下的快乐,而是在等待未来的大快乐。///
  思考也是一个习惯,康德喜欢黄昏散步,这也是习惯,我自己来说,我性格内向,最初喜欢幻想,喜欢阅读,然后喜欢思考,这会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如果拿一段时间不去思考那些问题,我就会在有一天产生强烈的失落感!我在《生命本质的推论》《什么是意识》中有过比较好的分析。我估计,在大脑中也有一种物理性质的支配力量在发挥作用。
   
  //有人反对你会拿他们怎么办呢?即使只有一个人。从历史中我能想到的唯一结果是他(他们)一定会被消灭,不一定是被号召者,多半是被合作者消灭,是否也是因为他(他们)在某种程度上也只是为了“超越今天的短暂生命的生物”呢?///
  可以这样看,存在巨大利益的冲突的时候,就可能出现生死的斗争,可是,我认为,未来的科技的力量源泉来自于技术性的创造,而非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这样,渴望“超越今天的短暂生命的生物”就不会同不赞同的人发生利益冲突,比如,今天的蚂蚁不赞同人类的强大,可是人类并没有必要灭绝它们,除非反对的人想灭绝那些渴望“超越今天的短暂生命的生物”,所以你的担心是多余的,双方不会存在根本的利益的冲突。
    
    //“统一的宇宙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只是分裂的人。一个人形成一个宇宙,他的内心是无法窥透的。---(没有不能窥探的内心,因为人总是欲望和目的支配的你想除了本能的生理欲望、以及社会生活中衍生出来的征服欲、自我实现欲望,永生和自由的渴望外,就已经没有别的生命欲望了,正如我们看一只野兽的生命和行动轨迹,其实是可以用一些范式来图解的,甚至,只有信息更充分一些也可以预测,你这个说法是典型的不可知论,不可取!)---一个人妄想为他人建立的幸福秩序,在他人眼里可能是一种灾难---(这确实有可能,但是也有能够得到认同,连乌托邦的共产主义不是也有那么多人认同吗,连漏洞百出的圣经,不是有很多信徒吗)---。在这些短暂、多若恒沙而又各不相干的心灵中,能不能找到可以共同依据作为真理的东西?我无法肯定。一个人唯一能做的好事,是按照自己的良心行动,其结果则难以预测。除此以外,人不能有其他奢望。---(人的良心那里来的,其实也是习得,‘通过知识获得解放’”///
  
  匣中剑8834  
    拜托。请你不要来做与讨论无关的事情,其实你如果有远大理想不妨像我这样,每天读些书,这个网叶里面有很多有价值的书籍,那是人类的文明遗产,多读书生命短暂啊,http://member.netease.com/~luolian/suxinshuzhai.htm
  

作者:播火者 回复日期:2004-10-11 22:06:03 
    强贴,顶.

作者:播火者 回复日期:2004-10-11 22:10:11 
    看了匣先生的发言,又注意到他的编号,终于忍不住,还是笑了:)

作者:绝弟 回复日期:2004-10-12 9:35:31 
    比如,一个生理正常的人可以决定自杀,这就是对DNA的生命自保持本能的最彻底的反抗!
  
   哈哈 DNA的原始欲望在自杀者的意识最优化选择下 决定自杀!!!
   这怎么叫“对DNA的生命自保持本能的最彻底反抗”???
   DNA的原始欲望里有生命自保持 欲望 不过其他欲望在一个人的意识里价值大于了存在!!!
   生存最重要吗??? 生存为了什么???
   谁规定生存是最重要的??? DNA里的欲望里生存为什么排第一??? 是你自己规定的吧!!! 一向情愿!!!
  而且什么是“生存”???
   仅仅是永生吗??????????

作者:rpt_999 回复日期:2004-10-12 14:35:52 
    难得。收藏了。
  
   世界 是完美的,如果它不完美,只因我是不可能活着而完美的。
  
   共勉。

作者:请宽恕光明在黑暗 回复日期:2004-10-12 20:27:22 
    续—————
  
  对艺术的本质性认识,本身可以作为一种尺度,度量一个思想家对人性的认识程度,那些还认为艺术属于精神的层面、还认为艺术可以成为一种超越肉身的力量、把艺术作为实现自由的途径的人,都表明他们还不成熟。艺术不是我们的目的,它最多只是工具,正如血缘结构是我们的生命的基础工具一样。
  
  历史上,人的自我认识当然远远超过了我所做的简略勾勒。现代宗教学家赫舍尔宣称不能提“人是什么”,据他看来,人是高贵的存在,问人是“什么”就贬低了人,他说,我们只可以问“人是谁”(《人是谁》A.J.赫舍尔,贵州人民出版社)。但是,“谁”是一个人称代词,“人是谁”的意思是“人是哪一位”、“人是什么人”,前面一句犯了抽象与具体混淆的语法错误,后一句则是词义反复。这是属于宗教学者们的很典型的蒙昧主义思维方式。
  关于人是什么的问题,历史上有过形形色色的答案:
  Α.在起源上,包括:人是神创造的有灵生命;自然规则生成的生命(中国道家思想,以及现代生物进化论思想);犯了罪而从天堂降落人间、终身赎罪的生命(这一思路涵盖了基督教和佛教的教义)
  Β.在归属上包括:人将通过神的拯救而实现永生;人通过自我修炼而达到永生;人具有不灭的灵魂,失去肉身托庇的灵魂将转世重新为人;人作为个体将在短暂生命结束后失去全部意义(虚无的本质)。
  Γ.人是受欲望和精神共同支配的生命,只有完全克制欲望才能获得自由。
  Δ.人是社会的动物;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
  Ε.人是理性、理念的动物。
  Ζ.人是求快乐(幸福)的生物。
  Η.人是一种自我创造的自由存在。
  Θ.人是情感的、审美的动物;人是爱的存在。
  Ι.人是信仰的动物。
  Κ.人是有意识的(符号)动物。
  Λ.人是意志支配的存在。
  Μ.人是性本能主宰的动物。
  Ν.人是经济动物。
  Ξ.人是政治动物。
  Ο.人是道德生物。
  Π.人是多元的文化动物。
  Ρ.人是机器。
  Σ.说不清人是什么.....
  这些回答有的是相冲突的,有的是交叉的或从属的,有的是明确的,有的是含混的,有的是假定的,有的是观察到的。我们可以把假定的、无法实证的归于一类不去理它,因为它没有可信的基础,谁都可以自由假定和虚构,谁也不能证实,也就只有靠迷信、欺骗或武力强迫,它是人类蒙昧时代的认识。之所以还有一些现代人相信那些蒙昧主义的信条,这好比在今天还有最原始的单细胞生物和微生物一样。那些可实证的、能够理性把握的见解可以概括为人的三个方面的特征:
  (1).人的生理结构产生的本能需求、情感反应的存在形态。
  (2).人与他人相依存相联系的社会性存在,人的伦理道德、政治和经济的关系、语言交往,都是人社会性的证明。
  (3).人是有意识的生命,能感知信息、能思考、设计,从而具有意志和目的。
  综上所述,我可以对人如此描述:人是生物属性、社会属性(群体性)共同缔造的意识存在——自主的、有目的的存在。
  进一步可以发现,在人的三大属性里面,生物属性是基础,社会属性是人的存在的具体形态(也是功能性的),意识属性是人的核心、“本质”。为什么呢?
  人的生理结构是由DNA天然地形成的,它产生人的生命,使人有感觉,有情感,有大脑这样的作为人的精神的支撑的物理硬件,生理系统的功用主要是产生生命和维持生命到DNA(“DNA”在本书里面是作为基因系统的统一的代名词来使用的,不管实际上它是否能够代表)规定的限度。如果把人看着是一种逐步向自主、自由进化的存在,那么,生理性就不是人性。
  人的社会结构的功用是,第一,生存合作,第二,承载意识——个体生命的意识是通过社会来承载和传递的,我们每个人都通过进入社会的方式获得和形成独立的、具有自主性的意识这一生命活动中最重要的结构,并通过社会获得生存的工具和能量,所以,社会对人来说是功能性的,由于人之为人并不仅仅是活着本身,因此,提供生命的基础和工具(食物也是生存工具)的人的生理和社会因素都不是人性的内核(这包含的意思是,现在所谓的人还不是纯粹的人,它是一种还没有进化完备的过渡性存在,它是兽性和人性的混合物)。
  人的意识结构则直接形成人的基本的人生信仰,设定人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方法与程序(即技术),也就是说,人后天形成的意识决定了人以什么方式存在,为什么要存在,要达到什么样的结果——人的意识决定了人是什么和人将向何处去!
  这样,我们就得到了一个极其简单同时又极其重要的结论:人是什么、人将向何处去的问题,它由人自己来回答,根据人对人的自我意识来做出解答。
  这里又出现另一个问题,人的自我意识是什么?根据胡塞尔的现象学,人的“纯粹意识”是非经验的,是先验的。显然,这种说法是违背实际事实的,因为人的大脑中的信息要么是先天本能,要么是后天经验和经验的创造,经验和经验的创造所形成的就是意识,他显然混淆了意识和本能,事实上,没有经验的信息积累的生命是没有意识的,比如天生又聋又瞎的人、初生的婴儿、没长眼睛的低等动物、植物,胡塞尔的任何还原、任何澄清,都是在他受过后天的经验以及由社会承载的全人类的经验结晶中某一部分(他的这种偏颇之见表明他只接受了人类文明的某些局部的知识和经验)的输入之后,他是要用经验的意识去消除经验,他是想自己抓住自己来把人拔出经验的“污淖”。
  既然我们区分了本能和意识,我们就很容易明白,人的自我意识就是人对自己的经验性认识和设计(包括后验的设想)。我们对自身认识得越多,就越接近对人的正确认识——也只有达到真理(这个词语虽然在后现代哲学语境里已经受到强有力的质疑甚至被嫌弃,但是,我将把它在实证主义的含义上予以复活:真理就是全面准确地对所揭示对象的揭示,就是存在之所是)的意识才能正确回答“人是什么”和最好地设计人的发展的道路——人之向何处去。
  怎样才能达到对人的真理性自我意识呢?有且只有科学的方法,用不断改进的工具和技术去揭示人生理的、心理―精神的、社会的结构和实质;其它的方法,巫术、特异功能、气功修炼、非理性的冥想都显然行不通,所谓先知的预言,不过是一种臆想——它是在很有限的经验上的后验性虚构,这类臆想即使有一些合理成份,最终也需要经验的或逻辑的检验,所谓心灵的“悟”,不过是大脑内存储的经验性信息的自发整合——每一个信息都是具有其性质和能量的生物电波或磁场,它在大脑中就要接受人核心的支配力量(即一个人的基本信念或者欲望)差谴,在这些主导力量暂时退隐之际,脑内的其它信息就会凸显出来并出现自动而非主动的信息组织和整合,灵感和顿悟,这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思维现象,它只是大脑的一种自然功能(具体分析请参看《意识是什么》)。
  在人的生成演进过程中,因为人的历史性的局限,导致人的自我意识的局限,一种不健全的人生将产生一个不健全的自我意识,当然,意识作为一种特殊的存在,她具有创造的功能,可以设计更好的人生,人因此而获得进化。
  当我们发现只有科学地和技术地(这并不排斥想象、感悟、虚构)揭示人和创造人的时候,我们中的那些人文主义者、神秘主义者会很失望,这太不浪漫了,而且科学的决定性、技术的程式化都对人的自由构成伤害。但是,比起蒙昧、弱小给人的屈辱、伤害以至毁灭来,科学技术就是我们无奈中的最好选择。科学技术总是有局限性的,但科学技术又总是能不断改进——它的局限性越来越小!它给人的自由越来越多!就是那些反理性、反科学的人,都必须虚伪地依赖理性(比如逻辑)和科学技术(通过现代传媒)来表达他们的立场。科学技术的手段是通过具有程序性、约束性结构、工具把人带到更自由的世界,而其他的基于心灵幻想的方法则是在想象中把自己导入自由境界。
  现在我们可以进一步得出,人在本质上是一种意识存在。
  意识存在的基本模式是:“设定目标---实现目标(---情感反应)”,这同动物的“本能欲望——本能活动---情感反应”不同之处在于,人的目标是由人后天生成的意识设定,而动物的欲望由DNA先天设定。人不同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的本质不是先天固有的,而是后天生成的,从而有萨特的存在先于本质的说法,人的命运由人自己掌握着(在一定程度上),人可以自主设计,人不仅能判断、选择,还能创造,人是自觉的、自主的;人不仅感到了自我,而且能创新自我。
  人的一切顾虑忧愁、悲欢荣辱、行止交往,无不是在寻求、设立自己的目标或在实现着自己的目标并因其效果而产生快乐(包括幸福、喜悦、陶醉、狂欢)或痛苦(包括忧愁、伤感、烦恼、恐惧等)。
  这样,我们追寻人是什么,也就是要知道,人能把自己设想并实现为什么,人是什么的问题也就成了人的目标是什么的问题。
  但人之为人的目标,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它需要我们思考的能力,更需要知识的积累,历史上有多少哲人、“先知”,他们自以为洞悉了人生宇宙的真理,创造各种预言、理论,欲藉此普渡愚弱困苦的苍生,结果却是使人陷入迷信的狂热、蒙昧的信仰和由此产生血腥冲突、人为劫难之中,这无非是因为他们受到了历史的(也就是历史发育不够的)、知识的、智力的局限,仅凭着没有约束的想象力随心所欲地虚构,误入歧途也势所难免,即使抱着巨大的慈悲心怀也不能抵消它给人类造成的灾难:通向天堂的梦想往往把人们引到地狱,追求永恒的努力把人们导向虚无。
  事实上,人一直处于这样一个尴尬的处境:人要成为人就必须接受人生的信念,也就不得不承受可能误入歧途的信念对人的异化;人想做一个超越生理与凡俗的真正的人,但又不知道真正的人是什么,换句话说,人人向往天堂而谁都不知道通往天堂的正确道路究竟是什么,与此同时,任何人又都可以宣布和选择一条他认为是的道路。
  我分析过人们的种种人生理想,种种行为的动机,概括起来,无非是:
  1.由生理(DNA结构)本能所形成的目标:食欲、性欲。
  2.由生理的情感机制形成的追求快乐、快感的目标,这被称为审美的活动。
  3.由社会存在所设立的目标:金钱、权力、尊严、爱和友谊。
  4.由理性观念所设立的目标:追求生命的自由、永恒。
  这些目标又可以归为三类,一类是作为生命的前提的必需的、基础的目标;二类是生命存在的生理形态、社会形态所衍生出来的目标,这种衍生出来的目标可能是很美好的,它们往往具有所谓的超功利的色彩,但正是这种非功利性使之不具有作为人的意义而只有享乐的意义,这种由功利活动衍生出来的目标就像是掌握在功利性存在之手上的风筝,一旦牵引它的绳索断了,它就会堕落到地上,比如爱情,一旦牵引它的性本能消失,它就荡然无存,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它是美好的就迷信它,从而把我们的高贵的灵魂也系于那种风筝般的自由和美好之上;三类是人的意识、理性所确立的终极的目标,包含了生命的意义和归宿的设定。显然,人最重要的是第三类目标的确立,人追求自由和永恒(永恒的自由和自由的永恒)的目标真正超越了生理的局限,超越了自然时空的约束,它是人自主创造的目标,这正是人的标志,没有这个标志,生命也可以成立,但它是盲目的,被支配的。
  自由即是无拘无束,无牵无挂,悠然自在,随心所欲,快乐而永生。这种境界实在很诱人,却又那么茫远,令人望而嗟叹。
  我们已不能像耶稣那样,以为只要恭奉假想中的上帝,用合乎某类道德的行为赎取假设的罪孽就可以重返自由的伊甸园;也不能像释迦牟尼那样,以为可以悟道成佛、修行成佛以及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不相信天底下有那么便宜的事情。某些现代哲人更是玄乎,干脆宣布“人就是自由的”,无视人生中有那么多屈辱、悲惨、苦难,把美妙的幻想廉价地许诺给世人,或者竟至于把人生痛苦与不幸渲染为人生意义之所在,这种不负责任的妄言更为我所不齿。
  那么,自由——彼岸意义的自由,除了想象、假定的通达之途(求神、拜佛、赎罪),还有没有现实的途径呢?
  首先,对于生活于现实世界中的芸芸众生,就是最简单的人生需求也难以满足,那种茫远的、太过完美的自由对他们有什么意义呢?它的意义是,自由目标的设立,就可以使人在对理想中的自由心向往之的时候,能够超越于现实生活中的切近的烦恼,使人坦然面对那些不顺利、不完善,因为那只是我们生命中不自由的那个不可避免的阶段而已,也就是说,我们虽然身处黑暗、屈辱、束缚,但自由的信念就像遥远的星星,就能照亮我们的内心,使我们看到希望,增添信心。(当然,邪教也利用了这一点来奴役迷信的人们,它们常常用未来的诺言骗取人们现在的自由和尊严。)
  由于人的核心的存在模式是“设定目标---实现目标”,人们确立好自己的目标之后,他就会去实现目标,当人进入实现目标的人生阶段之时,人的角色就发生了转化,最初,人担当自我本质的确立者、设计者、赋予者的角色,这是一种自主的、人的角色,但当人担当人的实现者的角色时,人就成了人的目标的工具,直到人的完成,他才可以由工具角色回到人本身。当人成为人的工具的时候,人就是一种定型的、被支配的、按技术程序存在的生命,这时,人的精神世界依附于那个设定了的目标,人的自我消隐于行动之中,行动顺利就快乐,行动不顺就痛苦、烦恼。人的一生之中,绝大多数生命内容就是实现目标(和享受或承受由其产生的喜怒哀乐)——扮演工具角色,这对人生而言是无奈的,因为人必须由自己去完成自己。在这个阶段,人要不完全在工具角色中失去自我,就需要精神的(或者说心灵的)自由。这样,人随时保有人的自我意识,便可以为自身设立一个心灵的旁观者来观照自己的存在,也就可以从具体的失败、耻辱、烦恼中超脱出来。当我们从所执迷的凡事中抬起头来,让心灵的目光穿越身边的一切:自己所从事的诸多杂事,喧嚣的人群、城市、山川,向无限远处延伸,我们就可以把自己放在那个无限的宇宙之中,感受人与无限在此时此刻的同在,感受作为生命的存在者本身,这时,人就可以平心静息,心灵里就会产生了无牵挂,超凡脱尘,所谓物我两忘中的“我”就是作为工具的生命存在之我。在这里,佛教思想也提供了这样一种同类的暂时性的解脱之道。
  想到现实中种种失意、苦痛、灾难、不幸,不过是通向自由的必不可少的代价,我们也就不必那样斤斤计较、耿耿于怀:我们承受的是痛苦,得到的将是自由的回报。
  我们的自由不能通过幻想(幻想的自由通过幻想就可以达到——但它永远只存在于幻想之中)、仪式、祈祷就能达到,我们只能通过切实的手段消除各种不自由的状态:消除蒙昧、消除贫困、消除疾患、消除强权、改造带来各种困厄与束缚的恶劣的自然、生理和社会环境,这些活动将是坚韧不息的战斗,是有着种种挫折、痛苦、辛劳的,但我们心存自由的信念,就可以在有限的生命中体味自由。
  通过真理的探求与文明教育可以日益消除蒙昧,通过制度改革可以日益消除人与人的不公正,通过技术进步可以日益消除贫困、疾患与困厄;人精神上的痛苦、烦恼、困境,无不来自于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或找不到自己的目标,真理的探求和努力找到实现目标的恰当的技术、技巧、方法,就是解除精神困苦的仅有的手段。所以,自由,是能够通达的。
  反过来说,如果自由是不可能的,那么,人就失去了意义,如果世界像赫拉克利特所言的那样永恒轮回,我们就没有理由去建立伦理道德、追寻真理和意义,生命迟早要毁灭、归于虚无,人何以要珍惜生命?哲学家、船夫、杀人狂,都殊途同归,没有神圣与卑微之分别,没有邪恶与正义的差别,这将是可悲可怕的情景。这也是宗教情结永不消解的根本原因。自由的信念,也就是在现代社会条件下的人性的必然。
  没有谁来规定我们的命运,而是由我们自己来设定,从这个意义上讲,人就是人本主义的,人的观念和行为就注定打上实用的功利主义的烙印,当人要自我设定时,他就会想到自由这一至善至美的目标。
  但是,正因为自由只是我们的理想,这表明人是不自由的,现实中人生存于、依存于自然的环境、生理和社会的结构,这些外在因素制约了人的存在。好在整个世界都具有一些必然的,可发现的法则、规律、定理,人认识了它——我们称之为科学或真理,就可以在自然演化的夹缝中求生存,求发展,创造自由的条件。
  
  

作者:文颉 回复日期:2004-10-12 20:56:45 
    人,来于斯,归于斯,为物质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

作者:绝弟 回复日期:2004-10-12 21:06:29 
    请楼主正面反驳我!!!!!!!!
  
   我说了: 人的意识对自身和外界条件做出最优化选择
   是DNA原始欲望 经过整合 优化 权衡利弊 使原始欲望变为外在表现欲望 当然这个外在表现欲望随情况和意识的升级 而改变
   但它的一切只遵循DNA原始欲望的决定 只是外在表现而已
   不过原始欲望甚至也可以改变 阉了的男人没有性欲
   但是什么促使改变 还是DNA原始欲望!!!
   DNA原始欲望代码本身就可以改变自己的欲望代码
   但改变的最终原因 还是DNA原始欲望本身 !!!
   所以一切的一切都无法逃离代码的设定 !
   即使代码决定死亡 还是代码在决定 !!!
  

作者:rpt_999 回复日期:2004-10-12 21:19:05 
    楼上的,发言本就是对DNA的监督,这是事实吧?

作者:播火者 回复日期:2004-10-12 23:01:08 
    我说了: 人的意识对自身和外界条件做出最优化选择
     是DNA原始欲望 经过整合 优化 权衡利弊 使原始欲望变为外在表现欲望 当然这个外在表现欲望随情况和意识的升级 而改变
     但它的一切只遵循DNA原始欲望的决定 只是外在表现而已
     不过原始欲望甚至也可以改变 阉了的男人没有性欲
     但是什么促使改变 还是DNA原始欲望!!!
     DNA原始欲望代码本身就可以改变自己的欲望代码
     但改变的最终原因 还是DNA原始欲望本身 !!!
     所以一切的一切都无法逃离代码的设定 !
     即使代码决定死亡 还是代码在决定 !!!
  
  ____堆砌了一堆"代码",无非证明了你的臆想还得不到证明:)

作者:请宽恕光明在黑暗 回复日期:2004-10-13 11:13:52 
    作者:绝弟 
    /请楼主正面反驳我!!!!!!!!
     我说了: 人的意识对自身和外界条件做出最优化选择
     是DNA原始欲望 经过整合 优化 权衡利弊 使原始欲望变为外在表现欲望 当然这个外在表现欲望随情况和意识的升级 而改变
     但它的一切只遵循DNA原始欲望的决定 只是外在表现而已
     不过原始欲望甚至也可以改变 阉了的男人没有性欲
     但是什么促使改变 还是DNA原始欲望!!!
     DNA原始欲望代码本身就可以改变自己的欲望代码
     但改变的最终原因 还是DNA原始欲望本身 !!!
     所以一切的一切都无法逃离代码的设定 !
     即使代码决定死亡 还是代码在决定 !!!///
  说不上要反驳,因为我也认为人确实由代码控制,可是,我们也可以说,某种神秘的生命力量控制了代码的,这个力量就是传说中的灵魂,对令狐难道是否存在,我们在某些时候,也有所感知,对此,也不能绝对地否认。
  代码对人的活动的控制是显而易见的,DNA对人的控制也显而易见,可是你偏偏要说DNA决定了一切,两人的意识也是DNA代码的工具,这就很牵强了,事实上,当我把DNA代码看成是低级代码,而把意识看成是高级代码的时候,难道也DNA的“意图”?我的观点是,意识在喧宾夺主,也就是那个小雨来说的,杀害母亲的逆子,当然,事实没有这么血腥,意识占据主导,我们也可以宽容地看成是DNA的禅让。我人的意识为人确立目标的时候,确实可以看到本能的影子:我们作为精神的人,为自己确立的目标最终也不过是寻找生命的永恒,这其实也是一种DNA所形成的生命本能,DNA其实也是希望生命延续的,可是DNA 结构比较落后,不能满足其本能,所以意识也上兆 完成DNA的夙愿而已。

作者:绝弟 回复日期:2004-10-13 17:14:09 
    事实上,当我把DNA代码看成是低级代码,而把意识看成是高级代码的时候,难道也DNA的“意图”?
   其实这里说的DNA代码只是抽象的 广义的!!!
   黑客帝国否定了物质的可靠性 那么可能DNA也是一个摆设!
   但总会有一个类似与DNA的原始驱动力主导着一切 !!!
   意识还是为了那个原始驱动力而服务
   我只有18岁 没有太多专业知识 不过是进大学之前的高中知识
   研究不需要什么专家 专业知识
   我只需要得到本质的答案!!!!!

作者:rpt_999 回复日期:2004-10-13 17:30:44 
    拜托,绝弟。
  
  
  何必一定要在DNA上苦苦纠缠呢,若要认真的话,你任挑一个文字符号用你的理智,问为什么,一路问去,没有答案的。

作者:rpt_999 回复日期:2004-10-13 17:38:51 
    对不起了,绝第,继续努力!你会找到答案的,那是一个只属于你的答案。
  
  你的名字和SYAR WAR有关吗?:)

作者:绝弟 回复日期:2004-10-13 18:21:29 
    事实上,当我把DNA代码看成是低级代码,而把意识看成是高级代码的时候,难道也DNA的“意图”?
  
   无所谓低级 高级!!! 总之原始驱动力指导着一切!!!
  我也不是以DNA为一切 因为它可能根本就什么也不是!!!
   我只是想说有 类似DNA的形态的原始驱动力决定着一切
   一切都是原始驱动力的“意图” 什么是意图???
   讲到这里 无所谓什么 一切都是虚无的信息
   我们不过用文字 电子信息在反映它 一切的物质世界都是介质
  
  
  
   围绕“目的” 一切都 产生了!!!!!!!!!!

作者:请宽恕光明在黑暗 回复日期:2004-10-13 18:27:51 
    绝弟,其实关于人的本质,或者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远未完成课题,在很长的历史时期,我们对人的认识,都只是接近本质的认识,
  物理学家曾经梦想建立大一统的理论,可是,并没有成功,对人的认识,在微观层面上,我们还非常无知,你想知道本质吗,坦率地告诉你:
  我不知道!!!!
  我真的不知道,我只是在寻找而已!!!
  
  谁宣布他已经完全找到了,那他一定是一个狂妄自大的家伙,甚至是一个邪教的假先知,别让他的当!在未知的领域,总是容易产生很多自以为是的家伙,在未知的领域,谁都可以胡说八道,获得的知识越多,鉴别的力量就越强大
  
  
  小雨来,谢谢顶贴,你是做什么的,那么有闲啊
  其实,这些东西关注的本来就少,也不必太过勉强。
  

作者:奏乐的天使 回复日期:2004-10-13 18:33:18 
    文章实在太长了。楼主能否用简明的几句话阐明你的观点?本人是基督徒,对人的本质和生命的意义感兴趣。但是对长篇大论有些畏惧。

作者:请宽恕光明在黑暗 回复日期:2004-10-13 18:34:19 
    目的就像钟表的发条
  
  而目的是由观念设计的,观念其实就是符号组装的思想、知识——世界的法则!这里面真的很奇妙的

作者:绝弟 回复日期:2004-10-13 19:34:14 
    怎么说呢
   开始 爱国 爱情 友情 道德 等 是一切
   后来他们不过是表象 有些甚至根本是控制他人的手段
   所以会觉得一切的本质皆利益 都是利益的伪装或包装而已
   但利益是什么? 它也不过是欲望的表象
   欲望 又不过是 代码 在这里的反映而已
   代码又是???
   一切的本质是什么???
  
   什么是“本质” “本质”只是一个词
   目前我认为 目的是我认为的“本质”

作者:gmmdomc 回复日期:2004-10-13 19:40:44 
    人的存在本身就是宗教的。

作者:dokomo 回复日期:2004-10-13 21:24:43 
    不发声语言可能是不借助声带的假象中的发声语言。
  ----------------
  
  这个的确是很有意思的观点。
  事实上精神分裂症的病人不同分身之间就是通过假想中的对话声音相互作用的。

作者:dokomo 回复日期:2004-10-13 21:29:48 
    而---
  这样的结果是一个人将具有整个人类的人格。人与人之间的本质差异将通过智力、知识积累这些纯理性的东西来表现。个性由此灭失,象道德这样同情感相关的东西都将绝迹。真理的世界一片光明。
  ---
  
  这段话直接印证了“天堂”的本质
  

作者:南炎 回复日期:2004-10-13 21:41:41 
    ?有助于思索

作者:没有一丝悔意 回复日期:2004-10-13 23:47:13 
    “思考也是一个习惯,康德喜欢黄昏散步,这也是习惯,我自己来说,我性格内向,最初喜欢幻想,喜欢阅读,然后喜欢思考,这会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如果拿一段时间不去思考那些问题,我就会在有一天产生强烈的失落感!我在《生命本质的推论》《什么是意识》中有过比较好的分析。我估计,在大脑中也有一种物理性质的支配力量在发挥作用。”
  
  这个你要说是习惯或是条件反射我都没意见了,反正意识的物质性你已经承认了,虽然我确实无法考证你的(我的)习惯性或是条件反射性的思考是否“是在等待未来的大快乐”。
  
  “可以这样看,存在巨大利益的冲突的时候,就可能出现生死的斗争,可是,我认为,未来的科技的力量源泉来自于技术性的创造,而非对自然资源的依赖,这样,渴望“超越今天的短暂生命的生物”就不会同不赞同的人发生利益冲突,比如,今天的蚂蚁不赞同人类的强大,可是人类并没有必要灭绝它们,除非反对的人想灭绝那些渴望“超越今天的短暂生命的生物”,所以你的担心是多余的,双方不会存在根本的利益的冲突。”
  
  “未来的科技的力量源泉来自于技术性的创造,而非对自然资源的依赖”,你不觉得你这句话和你前面的论述很矛盾吗?根据物质(能量)守恒定律,请你说明永恒生命的维持如何不与自然界发生交流而只依靠“技术性的创造”。而且我所说的完全非你说指,我说的正是作为个体的人的有限自由会让人有权力对任何理论表示怀疑或者不从,是“我很"自私",也许是因为你侵犯了我当前的自由,也许我想特立独行(即使我是非理性的),我就是不想服从你们,我就是不愿意”,而不是“我对资源的分配不满意”,也许我身无分文,但我至少知道“我”就是“我”。“今天的蚂蚁不赞同人类的强大,可是人类并没有必要灭绝它们”,你怎么拿蚂蚁来和人作比呢?我说的是“今天的人”啊,在自己的命运面前,“表示怀疑或者不从”的人是肯定会反对和抗争的,在坚持和保护他们的有限自由方面他们正是渴望“超越今天的短暂生命的生物”啊!
  
  “没有不能窥探的内心,因为人总是欲望和目的支配的你想除了本能的生理欲望、以及社会生活中衍生出来的征服欲、自我实现欲望,永生和自由的渴望外,就已经没有别的生命欲望了,正如我们看一只野兽的生命和行动轨迹,其实是可以用一些范式来图解的,甚至,只有信息更充分一些也可以预测,你这个说法是典型的不可知论,不可取!”
  
  请你看一下精神病学的范畴,想一下所谓的强迫或者偏执。其实这段话的关键是“短暂、多若恒沙而又各不相干的心灵”,请你说明如何用那些范式去说服这千千万万的心灵,让他们相信他们其实是受那些欲望和目的支配的,我的理论最终实现后能满足你们的任何欲望和目的,别的再不相干,也不用再去老是关心衬衫上的一颗纽扣了。
  
  “这确实有可能,但是也有能够得到认同,连乌托邦的共产主义不是也有那么多人认同吗,连漏洞百出的圣经,不是有很多信徒吗”
  
  “那么多人”,“很多信徒”,那些不信任何主义和宗教的人呢?历史上他们的“中坚份子”是什么样的遭遇?且不说这些人,请想想在任何斗争中不属于任何对立两方的无辜的人的遭遇,你相信你的理论能帮助可能因为斗争的种种“意外”而失去父母的孩子拭去眼泪吗?
  
  “人的良心那里来的,其实也是习得,‘通过知识获得解放’”
  
  知识只能解放人的智慧,请问一个智商确实很低的人如何通过知识的习得而解放他的心灵?即使是智商一般的普通人,要是他对你的理论毫无兴趣,请问你的理论是否确实可以算作精英的理论呢?
  
  你的分析有部分道理,但你由此提出的解决方法让我不得不怀疑是否是你科幻小说看多了,或者是你确实在追求“未来的大快乐”!
  
  
  
  作者:小雨来 回复日期:2004-10-11 12:10:11 
  “自然科学不具有历史与社会的属性,因而具有恒久的说服力。如果它找到了真理,那我就相信它,可惜的是等它到到真理的时候,我的尸体都干了”
  
  因此,自然科学的真理就是自然界的真理,也许我不能活着看到它的全部真相,但我愿意探寻它;可是正如你所说的,“自然科学不具有历史与社会的属性”,自然科学的真理不一定是历史与社会的真理,不一定是人性的真理,人性的真理我同样愿意探寻,不过不能妄下断语(不知你看没看过楼主的结论——一个理性主义的结论),我的认识就是“在这些短暂、多若恒沙而又各不相干的心灵中,能不能找到可以共同依据作为真理的东西?我无法肯定。一个人唯一能做的好事,是按照自己的良心行动,其结果则难以预测。除此以外,人不能有其他奢望。”。这句话看似悲观,其实就是说人只能做自己认为可以做的“好事”,并不断在行动中负责和反思,这些事关乎善恶,关乎智慧,关乎性情,关乎兴趣,最重要的是关乎自由,这就是人一生能做的事,而不能去伤害他人的自由,特别是在可能造成无可挽回的损害的时候。
  
  这段话就是我和楼主的根本分歧:
  
  “这个说得好,但你说的这些人并不是在追求自由,不如说是在享受自由。因为有限的自由并是不那么简单的,正是因为必然性有限的自由对于人而言其实是命中注定的,人没有选择地被抛入这个世界,所以人是生而自由的。人若不能认识到自己的自由,不能去撞必然性这堵墙,确实妄谈真正的自由,因为那样人只是服从于必然性;但人若能作出选择并且能够为他的这种选择对所有人负责(也因为必然性,他人的自由必须成立),他就获得了那本属于他的有限自由,哪怕只是一刹那。我与你的最大区别就在对自由的追求方式上,我认为对自由的追求始终是属于个体生命的事情,即使对有限自由的追求也是很艰苦的,而我也认为不存在对人而言普遍的绝对的自由,用理性的办法去解决自由问题无异于与虎谋皮,最后仍然会发现那堵必然性之墙矗立在那儿——换句话说,我认为这堵墙是推不倒的,按你的方法最多也只能使人融入这堵墙成为它的一部分而已,而我认为人唯一能做的应该是自己不断去撞那堵墙,哪怕撞得头破血流,至少人知道自己负得起这代价并且可以决定是否愿意为此付出代价,而按你的方式一旦你的行动导致了错误的结果,你可能不再有任何机会和能力对他人负责,最终对他人的自由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如果不存在对人而言普遍的绝对的自由的话,如果对有限自由真正理解的话,为什么要否定人们对有限自由的追求呢?为什么一定要统一人们的认识去追随一种看起来更为虚幻的“自由”呢?

作者:洛杉矶的黑豹 回复日期:2004-10-13 23:56:24 
    不深不透。

作者:请宽恕光明在黑暗 回复日期:2004-10-14 20:16:29 
    作者:绝弟  
     /开始 爱国 爱情 友情 道德 等 是一切
     后来他们不过是表象 有些甚至根本是控制他人的手段
     所以会觉得一切的本质皆利益 都是利益的伪装或包装而已
     但利益是什么? 它也不过是欲望的表象
     欲望 又不过是 代码 在这里的反映而已
     代码又是???
     一切的本质是什么???
  目前我认为 目的是我认为的“本质”///
  这样的追问很有深度(对一个18岁的家伙更是难得)
  代码设定目的,代码是什么(是能够自动执行和自我复制的程序),在DNA层面,就DNA的物理结构;由于我们的自然科学知识和技术的局限,对NDA的认识非常有限,在科学够不到的边沿,我们只能凭借个人的想象力,也就开始产生种种神棍或者先知,我们要保持怀疑的态度对待他们;在意识层面,代码就是人的感官对外部信息的接收整合形成的经验和后验的知识、原理——自然世界的法则,在这里,我们看到人同自然的一种深刻的联系,天人合一在这里得到唯物主义的证明。
    
  
  作者:gmmdomc 
    /人的存在本身就是宗教的。///
  或者说,人因为宗教获得某种程度的超越DNA的尊严感觉
  
  
  小雨来 我在《重建哲学的理性基础中对语言的分析是比较专业的,不妨去看看。
  
  作者:没有一丝悔意  
    /我说的是作为个体的人的有限自由会让人有权力对任何理论表示怀疑或者不从,是“我很"自私",也许是因为你侵犯了我当前的自由,也许我想特立独行(即使我是非理性的),我就是不想服从你们,我就是不愿意”,而不是“我对资源的分配不满意”,也许我身无分文,但我至少知道“我”就是“我”。“今天的蚂蚁不赞同人类的强大,可是人类并没有必要灭绝它们”,你怎么拿蚂蚁来和人作比呢?我说的是“今天的人”啊,在自己的命运面前,“表示怀疑或者不从”的人是肯定会反对和抗争的,在坚持和保护他们的有限自由方面他们正是渴望“超越今天的短暂生命的生物”啊!///
  如果我的理想是创造一种“超越今天的短暂生命的生物”,这样的理想不会威胁到其他人的利益的,也不需要以别人的利益为代价啊,就像我把自己的很多时间用于思考这样的难有成就的东西,这也不损害别人的利益。而且即使有科学狂人,谁又能够阻止呢?那么,那些正常人的责任是创造比科学狂人更好的。
  关于对人的内心的认识的问题,我是针对你的不可知而眼,我只是说是可以认识,对精神病,就像面对乱码,当然无法了解了。
  现在人类的冲突主要就是种族主义的冲突,而独身主义就是医治它的一剂良药,嘿嘿。
    
    
    
    /这段话就是我和楼主的根本分歧:
      “这个说得好,但你说的这些人并不是在追求自由,不如说是在享受自由。因为有限的自由并是不那么简单的,正是因为必然性有限的自由对于人而言其实是命中注定的,人没有选择地被抛入这个世界,所以人是生而自由的---(本人认为人是生而不自由的,追求自由才成为人生的目的!)---。……我与你的最大区别就在对自由的追求方式上,我认为对自由的追求始终是属于个体生命的事情,即使对有限自由的追求也是很艰苦的,而我也认为不存在对人而言普遍的绝对的自由,用理性的办法去解决自由问题无异于与虎谋皮,最后仍然会发现那堵必然性之墙矗立在那儿——换句话说,我认为这堵墙是推不倒的,按你的方法最多也只能使人融入这堵墙成为它的一部分而已,而我认为人唯一能做的应该是自己不断去撞那堵墙,哪怕撞得头破血流,至少人知道自己负得起这代价并且可以决定是否愿意为此付出代价,而按你的方式一旦你的行动导致了错误的结果,你可能不再有任何机会和能力对他人负责,最终对他人的自由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害。”///
  明明知道我们面前有一道不可以逾越的墙,我们是想办法冲破它,还是掉转身退回去享受墙内的“自由”(如性交——你们称为做爱——,抽烟,看电影)之类,这确实是两种不同的选择,我先则前者,是因为,如果我们努力撞墙,也许可以找到出路,而后者,则只有虚无的命运。
    
    /如果不存在对人而言普遍的绝对的自由的话,如果对有限自由真正理解的话,为什么要否定人们对有限自由的追求呢?为什么一定要统一人们的认识去追随一种看起来更为虚幻的“自由”呢?///
  我只在我的立场否定那些所谓有限自由的追求,这是言论自由的一部分啊,我没有主张用强制手段去推行我的想法啊,没有主张把什么人杀害了啊。关于人类认识是否会统一到我所主张的理念里面,这完全取决于有多少人会认同,没有认同,我不过自说自话,想郭昌金那样罢了。

作者:绝弟 回复日期:2004-10-14 20:49:44 
    不明白 楼主为什么提出 什么独身主义
   这些没什么意义
   人的决定是意识的最优化选择 这和独身没什么关系!!!

作者:请宽恕光明在黑暗 回复日期:2004-10-14 20:52:44 
    独身主义那一篇你看过没有呢
  它是分析血缘伦理(包括所谓爱情)的,它的副题目就叫着《血缘伦理及其终结》,是作为意识的人对生理属性的清理门户呢!

作者:绝弟 回复日期:2004-10-15 9:46:33 
    我看过
  
  
  我觉得没必要做!

作者:花相公 回复日期:2004-10-15 11:12:17 
    本质源于存在,人的存在首先取决于其生物存在性,趋利避害即决定了人的一切思想行为,保证了基本的生物存在,并扩展开去。利害可映射价值观,价值观决定思想行为,现实反馈进一步左右价值观,其间决定者即趋利避害!

作者:匣中剑8841 回复日期:2004-10-15 11:27:55 
    挺佩服这条请宽恕的。
  我在它帖子中间剥了张狗皮,扔了个它不敢面对的劳动本质问题,
  它居然还有脸提帖!
  
  我突然想起一些心理变态的人,它们喜欢露阴手淫

作者:请宽恕光明在黑暗 回复日期:2004-10-15 11:51:24 
    我还在为你被封杀呼吁呢,你又披个新马甲出来骂人了,我倒真觉得你有些变态了!
  为什么不心平气和地讨论问题呢?
  

作者:夏日微蓝 回复日期:2004-10-15 12:20:03 
    如果连成一篇看起来会好些。

作者:夏日微蓝 回复日期:2004-10-15 12:23:48 
    楼主自管说自己的就行了。有些跟帖,你当他是真诚探讨的,所以去理睬,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所以,有些跟帖可以不回的。否则一个好帖子就浪费了。

作者:请宽恕光明在黑暗 回复日期:2004-10-15 19:07:30 
    --------续
  
  二.对人的模式解释
  在分析人这样一种存在的时候,我的基本方法是历史的和结构主义的。人对世界的认识就是从时间和空间这两个维度展开。
  在时间的广延上,我们可以发现因果的规则,当我们从历史之因达到今天之果,我们也可以把今天作为因去推究未来之果,这就是因果法则所具有的价值,它使人类具有预测的能力。
  在空间的广延上,结构决定功能,甚至结果决定本质,看看吧,分子结构的差异就形成物质的差异,符号结构的差异就形成不同的信息体系。只要我们发现了人的结构,我们就能够在复杂的人的存在中揪出人的本质。
  模式解释其实就是一种结构主义的方法。
  这种解释可以理解为对人的科学化的解释(当然,并不是说这种解释就是科学),是用逻辑来分析人,用模式来图解人,是对人的一种还原性质的认知,这一分析的方法本身预示了综合结论的可能。
  宗教哲学家,人文主义者,相对主义者,他们极力反对对人进行清晰、简单化地逻辑解释。他们的理由是:
  人本来是神圣的、复杂的、多元的。对人进行自然主义的图解解释就损害了人的多元化的个性和丰富、完整的属性;对人进行自然主义的理性解释就损害了人的尊严;揭示人、社会历史的规律就会把人置于决定论,从而损害了人的自由,进而会产生强权。
  我反驳的理由是:
  (1) 对人进行科学化解释并不损害人的尊严,虽然在很长历史时期里,科学是对自然的解释。用解释自然的方法来解释人的确含有对人的不敬,但是,人不是自古就具有神圣尊严的,因为人是从自然中演化出来的,它是自然世界合乎自然法则的产物。即人本来就是自然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为什么不可以用科学原理和方法来解释呢?我们并不否认,用原来的自然科学是不能解释人的,但未尝不可能有关于人的新的“自然”科学。
  我的上述解释的背景是唯物主义的,我不相信人是神的造物,而认为人是自然的生成物,这一立场,确实很难说服那些宗教信徒,既然他们认为人是高贵的神灵创造的,把神的功劳归于自然,也是在亵渎他们的神。那些信徒却不知道,他们自身信仰的来源,无非是他们听从了传教士以及书籍的引导,是一种外缘性生成,不是上帝给他们信,而是符号命令他们信,他们的信来自于对某些话语的认同而已。
  唯物主义者无法说服那些相信在自然世界背后一定有神灵的人,两类人不得不因此分道扬镳,我们只有提醒那些传统信仰的人,小心一旦所信奉的神灵并不存在,整个人的生命过程了白费了,就像参与赌博,一旦押错了,就将血本无归。
  即使世界真有神灵,而自然世界也生灵的创造,那么,人对自然世界的认识的积累也将通向与神灵的亲近,毕竟,自然的法则也是神灵创造的,至善的神不会故意创造一个要引人入歧途的自然世界及其法则吧。
  人的外部因素(社会)是多元的,主宰人的内部因素更是复杂,人的精神、心理活动,是以极迅速(电波的速度)、极细微(声波、电磁、分子)、极多元(有150亿个神经元、30亿对基因序列)的方式存在和演化。其内部结构的复杂程度超过任何一种人造的设备。但这并不支持不可知的观点,用不可知来为自己无知辩护,这只是蠢货们的可耻的逃避。当然,人类思想探索的历史已经有几千年,但从无一种确信无疑的真理被揭示出来,这足以使很多人丧失信心,他们不知道关于人的真理的揭示就像发现自然世界的原理一样需要实证经验的日积月累,而科学的发展也只是近几百年的事。
  一方面,人有被动的一面,人既受到环境条件的束缚,还受到生理欲望支配,人脑中的信息、意识不全是严密的逻辑体系,当人进入想象的世界时,更是无可捉摸,思维活动中也常出现无逻辑、感觉不到原因的顿悟与灵感,人在社会中同样受各种因素制约,这些制约因素往往无法预先知道,人也就不能绝对地把握自己的命运,特别是在非理性的专制、等级社会,个人的命运常只取决于外因。但并不是说人生不可预测,只是由于人的预测能力受到局限而已。
  另一方面,人是主动的,可以获得清晰的逻辑、明确的目标、现实的工具和技术体系,人能实现自己设立的理想。从人类历史演化的事实来看,人在走向富裕、和平、理性和强大,人的认识的能力、设计的能力、改造和创造的能力都在日益增强,人对人本身有了越来越丰富、深入的认识。
  相对主义是人类自信力缺乏而产生的周期性痉挛病。那些否认必然性的人,也往往是在为其非理性的存在寻找借口——他们自己不要真理,还要整个人类都不要真理,这好比寄生性生物对自养生物的生存之道大张挞伐一样。
  在人类认识能力很有限,人们所认识到的知识往往是片面的、有缺陷的,在这样的情况下,主张多元并存,就具有积极意义:可以避免武断导致的危害。多元论的启发意义是,只能以和平竞争的方式实现多元向一元的整合。
  人的复杂不是杂乱无章,而是严密有序的复杂,复杂的人,可以用简捷、清晰的逻辑框架来描述或解释。正因为太过复杂,就需要进行理性的梳理,使混乱变得有序。
  宗教对人的解释是单一的、固定的,人却要在不断变化的世界中生存延续,人的历史,就是一个发展进化的历史,那些古老的先知的设想,怎么可以同这一自然和人性想契合呢?
  (2)对人的科学化解释,可以消除蒙昧,可以使人产生主动的能力,可以使人根据正确的知识来改进人的生活质量和生存能力,校正人的存在的方向。从而给人更大的解放.
  不能回答人是什么,就不能对人进理性地设计和规范,只能听任自然的力量来支配人,只能听凭暴力和阴谋的肆虐,只能蒙受DNA的摆布。可以说,那些宗教哲学家、相对主义者因为自己不能清晰地解释人,他们便反对人进行明确解释,他们反对真实原因是科学的解释动摇甚至瓦解了源自臆想的宗教解释,套用一个诗人的话就是:
  蒙昧是蒙昧者的护身符。
  对人进行真理性揭示,不是使人陷入真理的支配,而是使人获得自觉和解放,因为我们处在蒙昧无知状态时,也不能逃避真理的支配,比如我们不知道艾滋病毒的危害时,我们仍会因感染了它而受到伤害,也不能因为我们曾经受到过伪真理的欺骗和伤害就否定真理。
  诚然,无论自然科学还是关于人的生理、心理科学,都给人一幅黯淡的前景,比如,热力学第二定律、基因理论、行为科学,它们粉碎了人的神圣性的幻想、也粉碎了生命永恒的渴望。但是,就算是只能死,也应该清醒地死。蒙昧地活着,同死又有多少区别?
  (3)我们也反对扼杀人的有价值的个性。反对用某种单一的原则来消除人的有价值的多元性。科学对人的揭示将产生一种剃刀效应,那些没有效率的生命内容将被理性地剔除,而那些被剔除的,一部分就是那些所谓的“超功利”的活动。人生应为简化的获得更有效率的进化,正如我们给树木修建枝蔓一样。
  人之所以具备多元性,这是因为自然世界是多元的,人不得不以多元结构来适应和对付自然世界的多元化结构,同样,由于社会关系的多元性,也使我必须带着不同的面具、扮演不同的角色。显然,多元性恰恰是人的不幸。这表明人有多元的支配因素。现代工业社会的分工,就是对多元化的以毒攻毒式的消除,是人追求自由的一种表现。
  个性的人并不排斥和谐与统一,而是反对强加的、不符合本身意愿的统一与联合。
  人与人之间之所以要保留个性,一个原因是生理性,人的生理需求造成人的利益的分歧、造成人的自私、造成人与人各异的智力和性情。另一个原因是人与人之间远未达到共识。在很多领域、很多观点上尚无一个明确的是非对错,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平等地对待各自的异见和特立独行,只要不对他人构成非信息性伤害就应该宽容。这并不是说,我们为了个性、多元性就不应去探索真理,不应用真理去抨击种种异端思想。多元共存只是因为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正确的一元性存在。
  对人而言,人生的意义在于实现自己的目标,而人的根本目标(在特定时间里),只有一个,是一元的;人的目标的确立也不是自由的,必须顺应必要的内外关系,否则,目标就不可能实现。
  只要人们在自己的领域达到成功或完善,理想得到实现,人的意义或价值或幸福感就得以形成,因此,人们并不刻意去追求个性,并不刻意去追求与众不同(那些枉置理性、良知良心于不顾的个性化追求实质是一种变态)。正常的人都渴望认同,渴望更多的志同道合的合作,渴望人与人之间无差别无隔阂的和谐与融合。
  观念上的分歧在于人们没有发现真理,出现各执一端的多元局面,这种局面不是造成“百花齐放”式的繁荣,而是冲突的。在正确与错误,善良和邪恶,人性与兽性之间,是不能搞多元化的,相对主义竭力抹煞二者之间的区别,实质上是纵容谬误和邪恶。
  人的进化,必将消除种种非人的个性,必将通过对自然的改造而消除外部环境对人的个性的强加。消除个性,就是人平等和自由的前提。当然,个性的消解,是技术的进步,人的能力的增强,人的自觉,而不是用强权去消除个性或规定另一个性。
  总而言之,我们既不能草率地宣称已找到了关于人的真理,也不能回避关于人的自然主义的结论。
  当我们有了一套关于自然的科学理论之后,我们并没有把自然世界改造得千篇一律,当我们有了对人的科学性的认识的时候,人依然是自由的,而且人们因为知道了必然而获得自由,这就是斯宾诺莎在〈伦理学〉中所说的,自由就是对必然的遵循。自由的人,只能是那些发现了人和社会的必然规则而运用自如的人。
  

作者:酷儿1986 回复日期:2004-10-15 19:19:02 
    呵呵!顶

作者:rpt_999 回复日期:2004-10-15 20:07:32 
    拜读了新作,说两句。
   一、 “人”不会被科学完整解释的。这有一个内因,科学是人创造的一套,用于人于人之间谈论自然的语言,当然,它也可以用于改造人的外部环境甚至人自己的肢体。
   二、分维、量子论、黑洞、热力学第二定律、布克运动、DNA,也许还有更多的科学结论,它们自己都在否定完整解释人的可能性。
   三、同意楼主的基本意见。我终得找点事儿来使我的生活有点意义吧。
  
   读了这样的文字,我的生活又多了点意义。谢谢,楼主。

作者:请宽恕光明在黑暗 回复日期:2004-10-16 11:44:54 
    我的看法是,科学不是人创造的,而是人获得的,从自然社会,人生中获得的,所以我们用“发现”这词语,当然外们的感官会欺骗我们,感官有局限,也许有很多自然信息我们的感官都无法接受。完整全面地科学解释人还不能够,但是,应该作为一种理想去追求。如果你现在就认定我们自我认识的不可能,那么,也就会让我们传染人的蒙昧是一种必然了,反正我是不认同的。
  
  其实我发现,思考越多,越发现人生意义的渺茫,也因此可以更超脱,假如西西弗斯意识到他推到山顶的石头不可避免要滚下去,倒不如不推石头上山,自己在半山腰晒太阳得了,可是我们不只自己的终极命运,这也给了我们一种希望。

作者:小雨来 回复日期:2004-10-19 22:20:48 
    人性以自我为中心,激情因他人而倍增。
  

作者:rpt_999 回复日期:2004-10-21 15:17:24 
    作者:小雨来 回复日期:2004-10-19 
  -----------------------------------------------
   老兄,怎似换了一个人一般?:)
  
  --致楼主:
   我相信:真理躲在黑黢黢的深渊里,它绝不会用人的语言去表白自己。如果真理可以言说,生活毫无意义。
  

作者:光明在黑暗 回复日期:2004-10-21 15:54:31 
    作者:小雨来 回复日期:2004-10-19 22:07:34 
    我盛赞爱的伟大,我在爱与包容的同时追求无情的,无色的真理。///
  多谢为我提帖
  “爱”是一个复杂的概念,我不知道,你的所指为何。爱可能是一种情感、渴望的情感一种心理意义上的东西;也可能是一种具有驱动力量的欲望。当我们渴望某种利益的,就表现出我们对该对象的爱的感情。当我们有了自己的所欲,我们也就有了爱,理性主义者的所爱就是理性本身,就是理性为他所设立的人生目标。
  
  作者:rpt_999 
    我相信:真理躲在黑黢黢的深渊里,它绝不会用人的语言去表白自己。如果真理可以言说,生活毫无意义。///
  我更不知道你的真理是什么了。可能是永恒的真理,可是世界可能没有永恒的真理,即使那些物理定理,都依附这个存在的世界,当这个世界本身都发生了变化,真理又何在?
  当你知道明亮的太阳其实是在进行核聚变的大爆炸的时候,太阳地你就没有意义了吗,医生等人对生命的了解比你多,你是不是认为,医生的生活意义比你要少?
  猪不知道世界还有什么真理,是不是它们的生活就充满了意义:)
  
  对理性主义者来说对生活知道的越多,他的生活就越塌实,当然,如果人生的真理性的结论是悲剧性的,知道了这个秘密,也就失去了命的意义;但是,也只有知道了,才有反抗命运的可能。

作者:rpt_999 回复日期:2004-10-22 14:20:25 
    请宽恕光明在黑暗
  ---------------------------------
   何必呢?何苦呢!
   我怎么配得上真理的虚伪荣耀呢。
   回到您的题目:追寻人的本质。我只是为自己确信:“我是一个人。”而以为给它寻找并寻找到了而已。
   宽以待人,只是自我救赎的另一张脸吧。

作者:光明在黑暗 回复日期:2004-10-23 16:59:56 
    楼上的怎么又后退了呢
  简直前言不搭后语啊
  失望ing--------------------------------
  
  "骑过女人后会更觉失落"这个说法可以解释以下的是,如果你感到失落,去寻找拯救的途径,然后你选择了女人,可是你在女人那里得到的最终还是失落。
  让有些人感到人生的浅薄,就去寻找真理,可是找到的真理告诉他,人生毫无意义————————————于是,你发现倒不如浅薄地过一生

作者:播火者 回复日期:2004-10-23 17:15:29 
    (1)试想一个模式:一个没有任何感觉的人,如何定义?
  (2)定义"人"这个概念,应该有一个"界",这个"界"就是人体的表面.比如说消化道,胃肠的表面,就是一个界.而通常,人是包括胃肠的内容物的,比如肠道里的大肠杆菌:)有了界,就有人体和外界环境间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流了:)

作者:播火者 回复日期:2004-10-23 17:18:53 
    (3) 通过人的本质的讨论,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引申出人人的平等的观念.
  

作者:播火者 回复日期:2004-10-23 17:20:49 
    (4)人只有恐惧的时候,才能与自然和谐的相处.或者说害怕是人的天性:)

作者:光明在黑暗 回复日期:2004-10-23 17:27:37 
    当人没有感觉,就是一种机械啊,就已经没有生命啊了
  恐惧是先天的本能

作者:绝弟 回复日期:2004-10-23 18:20:42 
    越来越发现 无知的人太多了!!!!!
  
   “ 通过人的本质的讨论,最重要的问题在于引申出人人的平等的观念.”
  
   不知道在说什么?????
  
   你对人的本质理解刚开始吧!!!
  

作者:绝弟 回复日期:2004-10-24 12:34:16 
    它让我觉得我的价值在DNA之外。
  
  
   越来越觉得能达到我的程度的人好少啊!!!!!
  
   什么是价值??? 怎么定义???
  你的价值可能在狭义的“DNA”外 但始终在广义的“DNA”内!!!!!
  
   什么母亲 逆子!!!???
   毫无意义!!! 自我优越感!!!!
  
  
  
  
   还人人平等呢?????!!!!!!!!!
  
   光是 黑客帝国的物质虚无 意识决定论就可以把你那所谓的 “研究” 击个粉碎!!!
  
  
  
  
  
  
   我觉得很多人只是在一个方面有所突破 但很多东西制约着 他 可能他不会突破这些制约了!!!
  
   要对本质探索 对基本问题都还没弄明白 你还研究个屁!!!!!
  
  

作者:绝弟 回复日期:2004-10-24 12:35:19 
    自我优越 自我安慰

作者:rpt_999 回复日期:2004-10-24 14:04:02 
    关注中。

作者:小雨来 回复日期:2004-10-24 14:46:55 
    绝弟:
  一个不能在自我批评的基石上建立自信的思想者是没有跃迁能力的。
  
  

作者:光明在黑暗 回复日期:2004-10-24 19:40:48 
    
  1.生物的基本模式及其演化
  
  根据目前的生物学成果,我们得到生物的基本模式(在这里DNA只是基因的符号,因为承担遗传的还可能是RNA,或者其他):
  
  自然环境------------自然环境
   ß Ý
   ß ß
  DNA的形成ÜÞ生命(DNA的放大) ÜÞ DNA的复制(和变异)
  
  生物是周期性循环往复的自控制系统
  由上到下的第一个箭头表示环境的推动作用,是大自然本身创造了生命;第二个双箭头表示生命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DNA是生物周期的第一环节,它不但微构了生命的内在结构和活动的形态与方式,而且,通过生命又成功地使其本身得到复制再生。虽然,当生物处于循环运动之中,我们可能迷惑这个循环中哪一种因素是本源,这就是“鸡生蛋或是蛋生鸡”的疑问,但从其演化历史可以发现,DNA是第一位的,生命只是DNA的产物,生命活动也是DNA“自我”实现的方式而已。
  原始的DNA为了生存,在竞争中不得不扩大其形体,增加其功能,或者说,那些有共同利益的DNA体发生融合(相当于化学的化合作用),构成更复杂的生命体。从组成生命的每一个细胞都包含了DNA这一事实就可以看出DNA对生命的强大控制,这令我们联想到,一个古代皇帝,总是把他的亲信安插各地,从而牢牢地控制了整个社会(我们中国召开党代会、人代会时,中央领导会主持每一个小组的讨论,从而有效地控制着政局,达到高度的统一,都是同样道理)。
  但是,DNA通过生命化膨胀,它自身得到了生命体的维护的同时,DNA与环境的作用减弱了。从上面图示看出,环境作用于生命体,才导致DNA的变异与进化。生命的外部活动本身推进DNA的进化。这样,第二环节的生命活动的重要性愈益加强。生命活动有两大使命,一是生命保障,二是DNA复制。进化了的生物,特别是动物,在保障DNA的复制过程中,具有了越来越大的活力和自由。动物的进化就明显地表现在保障机制方面的发展。一般而言,生存变得比复制重要,只有在低等生物中,才表现出对DNA复制的强烈冲动。
  我曾看到过一只飞蛾误入蛛网,在蜘蛛的致命攻击下,竟可以从容不迫地在蛛网上产生一堆卵来。这在人类社会也看得到,那些进步的文明社会里人们不想生育而人口趋减,那些落后的第三世界则人口倍增,像中国人,在政府颇遭非议的高压政策下都不屈不挠,甚至以“游击”式的顽强去生育,即使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中国人也会忍不住生孩子,取名“战生”,在洪水中飘泊之际,就生出了许多名叫“水生”的孩子。越是落后的生物,就越是依靠大量繁殖来保障种族的不灭绝,蚊子在几天之内就要生出几百个卵来。在冷战时代,中国的毛泽东之所以不反对中国人口增长,其中一个原因是在当时要对付英美这样强大的敌人,没有足够数量的血肉之躯是无法支撑下去的,想一想印第安人的命运吧,在朝鲜战场上,就是靠上百万个像黄继光那样可悯可泣的生命筑起那道历史的“三八线”的。
  动物在保障机制上消耗越来越多的时间和精力,也就在生物结构里占有越来越多的份额,并使生命个体越来越依赖外部集体力量,趋向于摆脱DNA的控制。这就是说,生命在与环境的作用中逐渐获得独立的能力。生命进化表现为繁殖能力的退化和生存能力的强化,后者弥补了前者的不足,并使生命更具有活力。
  生命作为一种自保持系统,必须从外部输入能量和材料,必须与外部打交道,必须适应或改变环境。环境是变化的,而DNA具有内在的稳定性(任何一种结构都具有整体性,构成结构的封闭性和自维护力,这种力量是由结构本身限定的,只有强大的外力才会瓦解它),DNA不能随机应变地对付环境,于是生命便日益发展出一个非DNA的应变处理系统,DNA只提供一些必要的外壳(相当于计算机硬件),把生命的对外活动的控制权交给这个新产生的“应变处理系统”,这是DNA的明智的退让。可以想得到,那些不能建立这种应变处理新机制的物种早就灭绝了。
  DNA结构之上产生的应变处理系统即是由感觉与大脑组成的信息接受、信息处理、技术设计的活动系统,它具有很大的独立性,通过外界信息的输入来形成处理能力,展开由DNA结构无法控制的对外活动。大脑成为生命活动的主宰,DNA的要求作为信息指令进入大脑而得到实现。当然,很多生物只能接收有限的外部信息,对外部信息的处理也是简单而固定的,生物学家称之为条件反射(比如听到天敌的声音就逃之夭夭),活动技术也在很大程度上属于先天本能、无师自通,即是由DNA设计的,生物的进化就集中在感官、大脑的强化方面,否则,生物物种趋向于固定化以致退化。
  生物家族中有古猿这一支,在其内在结构的变异力与自然条件的外力推动下,终于发生质的变化,走向了人的历程。
  为什么只有猿猴进化到新的生命层次呢?显然,不会是某个上帝操纵这个事件,因为,如果上帝是邪恶的,他就不会希望在蒙昧中产生智慧,他要创造人无非是为了折磨人,如果有这样的上帝就是人类的不祥之兆;如果上帝是善良的,出于惩善扬恶,让具有善良品性的植物或蚯蚓成为人才符合他的慈悲本意。我们只能求助于自然的解释。无所不能的上帝为什么要创造一个邪恶悲剧不断发生的人世呢,为什么不创造一贯和谐美好想极乐世界的世界呢?基督教的上帝为什么没有预知到蛇会勾引人类?如果上帝和撒旦并存,那么,又是谁把撒旦和上帝同时创造了出来,在这个冲突的“神-人-魔”的世界的背后,是否还有什么力量在左右——这样的追问将无穷无尽,传统宗教对世界的解释也无法自圆其说。所以我们诚实地从信仰回到尘世,实证地寻找人世的自然主义的答案。
  人的形成是极其偶然的,能够有一种生物具有演进成人的条件已是很不容易,完全可以想象,在其它的太阳系内,很可能只产生了一个低贱的生物世界。
  猿的得天独厚的条件是树居生活,其它的树居动物要么是太懒(熊)、要么是太小(松鼠、蚂蚁)而无所作为。猿在树居生活中训练了它的前肢,逐渐把前肢训练成捕食、采集、搏斗、游戏的通用工具,猿经常使用前肢,就使其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手掌化,而且,与大脑建立了更密切的神经联系,猿的大脑具有操纵猿手这一工具的日益复杂的能力,具有设定活动程序的能力,表明大脑积累起越来越多的知识和信息。当然,这种新功能的增长受到DNA系统的有力支撑:如猿脑的硬件的增加、前肢的神经与肌肉系统的发展都造成DNA链条的增加,把这些功能固定下来。(有个叫朱海军的人提出一个有趣的猜想,他认为由于只有人才面对面性交,就是由于这种方式导致人直立行走,他没想到,正是人直立行走后才为人面对面性交提供了条件,他也不知道,海象就是面对面性交的。)
  猿的群体生活使其生活经验和外部技巧通过类来传递。这种类传递加速了生命的进程,因为生命进化不再通过DNA密码链的增长,DNA的进化是缓慢的,而且DNA结构是有限度的,类传递就克服了DNA的局限。
  猿的前肢成了通用工具之后,我们称之为手,作为手的延伸,工具外化,猿们就有了越来越多的体外工具,制造和使用工具的能力和技巧是通过类来传递的,我们称之为技术,猿之所以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还在于猿已知道事物的功能、性质,这些因素就是后来被称为科学的知识。由于猿的类交往的需要,又逐渐产生了语言,所谓语言,就是信息符号或信息密码,它的产生标志着生命产生了两程序码,一是基因码,另一套是语言码(称之为意识系统)。
  基因码编写了生命的程序,语言码编写了和编写着人的精神世界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语言码的逻辑是自然固有的法则,比起DNA的编码机制,语言编码就是自由的,具有无限的增长能力,这使猿成为智慧的生物,具有了自我意识,当猿开始设问“我是什么”的时候,猿就成为了人。
  猿的树居生活使它养成使用前肢的习惯,当自然环境变化使猿不得不下到地上生活,这种生活使猿在原来习惯基础上开始直立行走,从而使前肢完全成为通用的工具、灵巧的手,猿的群体生活产生了后天的教育和语言系统,产生了意识。这就是从猿进化为人的历程,这个历程没有什么神秘之处,如果我们今天对猴子或猩猩进行人工定向选择和培育,数代之后,它们就会向人转变。
  生物演进到人,一种新的生命模式就产生了:
  DNAÜÞ人ÜÞ人类社会ßà环境
  
  它有两个层级的循环系统的。
  

作者:小雨来 回复日期:2004-10-26 13:34:11 
    /如果我们今天对猴子或猩猩进行人工定向选择和培育,数代之后,它们就会向人转变。///
  谁说的?谁说的?!!这把我给吓坏了!
  
  楼主上面的一贴我不喜欢,象是翻译过来的垃圾文章。
  
  或者另起一贴,从头再来!
  

作者:光明在黑暗 回复日期:2004-10-26 13:50:57 
    感谢你这么热心地为我顶贴呢
  你重新开始工作了吗
  有没有生存压力呢?
  
  那个说法确实是一种猜想,不过是值得尝试的,因为如果能够通过那样的方式把猩猩等变成了人,那么,这就彻底证明生物进化理论的正确了,奇怪,生物学家竟然没有人去尝试。
  等我中了500万彩票,我就打算搞那么一个实验室。

作者:rpt_999 回复日期:2004-10-26 16:25:55 
    这是从“老金说话”的回贴转过来的。
  
  
  作者:rpt_999 回复日期:2004-10-26 16:11:05 
    异议:“他人,全然是未知的,有待我们去经验的。”
    
     先设一问:人与人(作为个体的)之间的全面交流是否可能?客观前题是我们现在所处的历史时代。
     我的回答是:我作为个体在未确信我是一个人之前,同意老金的说法。
     我和他,在后缀“人”之后,全然两样的。我皆备于我,他皆备于他,人皆备于人。所以道德是客观存在的自然法则。同样,不必尊重那些非人之物,那些非人之事,那些非人之制,难啊……
    
    
     我们说汉语的要补的课太多了。
  

作者:木野狐飛 回复日期:2004-10-26 17:09:33 
    高尔泰
  关于人的本质
  
  
  人和人的解放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心问题,也是现代美学的中心问题。
  审美能力是人的一种本质能力。审美的需要是人的一种基本的需要。所以美的本质,基于人的本质。美的哲学,是人的哲学中一个关键性的有机组成部分。研究美则不研究人,或者研究人而不研究美,在这两个方面都很难深入。
  由于极“左”路线的干扰,“人”这一马克思主义的中心问题,长期以来是一个重门深锁的禁区,以致于现在要研究这个问题,不得不从头开始。本文的写作,是为寻找出发点面蜍的一个初步的努力,只谈了一个人的本质问题,即便如此也还是感到题目太大。“茫茫大海与无齐,无限行程望欲迷”。不知一叶蓬舟,能得几许?
  一
  我们关于“本质”的理论,是一种方法论,而不是本体论。它是我们把一事物与一切其他事物及其有机整体区分开来加以研究的方法。宇宙本体是一个有机的和生态的过程,一股生生不息的永恒之流,如果没有这样一种方法,则所有的事物在其终极的意义上将合而为一,而在现象上的多样性将不可理解。
  分开来看,一事物、一过程与其他事物、其他过程是有区别的,但不是独立的。
  所谓“本质”,是指一件事物或一个过程在生生不息的宇宙万物及其有机整体中有别于其他事物、其他过程的内在基本特征。所以要确定一中物一过程的本质,只有把它放在与他事物、他过程的整体关系中来考察,才有可能。例如生物的本质是相对于无生物而言的,它必须以无生物为对象,与无生物作比较,才能确定。人的本质是相对于自然界的其他动物而言的,它必须以动物为对象,与动物作比较,才能确定。
  所以关于本质的规定性,不仅来自人类具体地考察各别事物的需要,也来自人类整体地认识世界的需要。孤立的、单独的事物是没有本质的。孤立的、单独的个人也是没有本质的。用马克思的话说,这就叫“无对象的本质是非本质”。在马克思看来,人怎样超越出动物界,人就怎样进入历史,而形成自己的本质。
  所以马克思著作中经常出现的“人的本性”、“人的本质”这种提法,同现在在我国学术讨论中所通用的“共同人性”这一提法,有重大区别。我们所谓的“共同人性”,是同人的“阶级性”相对而言的。后者是指在一定历史阶段上和一定社会经济结构中处于一定地位的人的属性;而前者则是指这种“阶级地”不同的人们之间相同和共有的东西,即人的自然本性。而无论是后者,还是前者,都不能把人和动物区别开来。后者是指人和差异而不是指人和动物的差异。在历史和社会之中,人和人的这种相同之处,只能是指人的自然本性如食欲、性欲之类生物学上的本能,而这些本能,是动物也有的。
  这两种说法,表面上有所不同,实际上殊路同归。说人的思想行为是由他的阶级利益所决定,实际上也就是说追求利益的本能是一切人共同的本能,也是人性论。二者的差异仅仅在于,一是指具体的人性,一是指抽象的人性;一是指人性在不同社会必然性的基础上形成的不同异化形态,一是搦产生这一切社会必然性及其异化形态的同一个自然必然性。归根结底,二者并不矛盾。人类之划分为不同阶级,不过是历史发展的长河中短暂的一瞬。在么衣制出现以前漫长的原始社会,和消灭了私有财产以后的漫长的共产主义社会,都是没有阶级的人类社会,那时没有阶级性,不等于没有人性。二者是一个东西的两种表现。
  所以无论前者还是后者,都不是人的本质。把阶级性当作人的本质是对于社会必然性的盲目。把共同人性当作人的本质是对于自然必然性的盲目。而归根结底。所谓“社会必然性”,例如经济必然性,不过是社会中的自然而已。盲目(无意识、不自觉)是动物的特点。这两种对于必然性的盲目,具有同一种动物的性质。正如在原始自然中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在社会的自然中,人也具有自己的动物性。例如在等级森严的中世纪封建社会,“君君臣臣”被看作和“父父子子”一样的自然现象,人类社会就象自然界生出狼和羊,或者蜂王、雄蜂和工蜂那样直接生出王公、贵州和奴隶。这种情况,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类史上的动物时期,是人类动物学”。
  当然,“人类动物学”不完全等于动物的动物学。它经过了人类异化劳动的一系列中介,如法律、政治经济制度等中介环节,打乱了原来的自然秩序,呈现出一种错杂的状态。例如,马克思指出,在自然界是工蜂杀死雄蜂,而在人类社会,则是雄蜂杀死工蜂,即不劳而获者杀死劳动者——用工作把他们折磨死。这种情况不同于自然界,但同样“使人脱离自己的普遍本质,把人变成直接本身的规定性所摆布的动物”。
  把人性或人性的某种异化形态(阶级性)当作人的本质,无异于把动物学当作人学。在这个领域内寻找人的本质,那就——借用一个现成的比喻来说——象易卜生笔下的人物培尔·金特在剥洋葱皮;他剥了又剥,除了皮还是皮,终于没有得到“洋葱本身”。对人人瓣语言和行为,用政治经济学的、或者心理分析学的术语作 出解释是容易的。例如,数学家们早已在证明,心灵不过是无数复杂反应的总和,它接受信息并进行处理,以维持机体的稳态;而对于生物学家,人脑也象其他生理器官一样,不过是生物体为了维持生存,在进货过程中形成一种特殊工具而我们的理论工作者则根据“存在决定意识”的原理,把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即他们的阶级利益作为人的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动力。假如社会科学家们得出结论说人的心灵,包括思想、感情和意志都可以在这些特性的基础上,通过一定程序的联合国吧操纵,那我们是没有什么理由可以感到奇怪的。但是这样一来,人就变成机器,或者不寄托了动物了。而这也就是说,当洋葱皮剥完时,“洋葱本身”也没有了。这种结果一定会使得拉·美特利在九泉之下高兴得眉开眼笑的。
  受客观必然性——无论是生理必然性还是经济必然性——的支配是动物的属性。人对于必然性的盲目是它的动物性的表现,是朦昧远古自然状态在社会和历史中的遗物。这种情况把人和大自然结为一体,而使他消失在太古时期的背景之中。“人的本质”。所以“人的本质”是和人对于必然性的认识、把握和驾驭分不开的。人类史表明,人类离动物界愈远,他的活动就愈带有自觉的和有意识的、因而是主动能动的特征。“他的政党状态是和他的意识相适应而由他自己创造出来的”,“本能的人,即野蛮人没有把自然界区分开来。自觉的人则区分开来了”。
  “共同人性”是变化的,人在改变世界的同时,也改变着自己的本性。这种自我改变,即自我创造的本质是人的本质,这个本质则是不变的。所以共同人性不等于人的本质。对于“共同人性”的论证,不能代替对于“人的本质”的论证。至多,共同人性只能算是人的本质的自然基础,即人的本质的第一个层次。
  二
  意识是劳动和社会的产物。劳动和社会性是人的本质的第二个层次。
  我们通常把劳动理解为“干活”,理解为狭隘的物质生产,理解为维持肉体生存的需要的手段。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按照这种理解,劳动不是人的本质。因为动物也能这样“劳动”(例如野兽觅食,蜘蛛结网,蚂蚁、蜜蜂、海狸构筑巢穴)。并且正是这样的劳动,把人异化为“非人”,异化为盲目的必然性的奴隶。天天这样为维持一已怕生存而不断“干活”的人们,事实上已经和动物没有区别了。这是对“人”的否定而不是对“人”的肯定。马克思指出:“对于这种状态来说,人类劳动尚未摆脱最初的本能的形式的状态已经是太古时代的事了。”
  在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中,“劳动”这一概念具有深广的实践意义,不同于通常所谓的“干活”等等。他写道:“我们要考察的是专属于人的劳动。蜘蛛的活动与织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他不仅使自然物发生形式变化,同时他还自然物中实现自己的目的。”
  很明显,在马克思那里,劳动只有作为人类目的树立和目的实现之间的中间环节,即有意识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才是“人的”劳动。只有在这样的劳动中,才存在着人的一整个族类生活的共同特征。这种劳动不仅创造手段,而且创造目的;不仅满足需要,而且创造需要,这种创造常常表现为手段对于目的的超越。它代复一代地进行,形成文化,形成复杂的精神文明。这样一来,各个具体人的感性的、现实的存在,不仅是生物学和社会学上的存在,而且是这种精神文明的存在,是这种精神文明的现实的生成。
  这个生成过程,不仅表现为劳动转化为创造,性欲转化为爱情,感觉转化为审美,本能转化为道德,而且表现为感性材料转化为语言文字符号,以及符号的符号——信息系统。从而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能动的、反思的精神结构——文化心理结构。马克思所说的那个“观念地存在着”的蜂房,正是观念地存在于这个文化心理结构之中。这个蜂房的由观念的精神的东西转化为客观的物质实体,只有通过“劳动”这一中间五一节才能够实现。所以劳动,是作为主体的人的有意识的、自由自觉的、主动能动的实践活动,这种活动不仅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人。换句话说,世界历史和在其中不断递变的一切社会关系,不过是这个实践活动及其后果的总和而己。
  这样一种持久的、广泛的、世界历史性的活动,当然不是任何个人能够完成的。“孤立的一个人在社会之外进行生产……就象许多个人不生活在一起和彼此交谈而竟有语言发展一样,是不可思议的”。为了进行生产,人类必然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的含义是指许多人的合作,至于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马克思的这一思想,是和他的劳动创造人的思想有机地密切联系着的。
  条件、方式、目的等等及其组合,是一些能动的因素。所以历史在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民族中有不同的发展途径,我们不能把人类的历史看作单一的历史,看作由一个点出发向着另一个点前进的历史,因此也很难说什么方式和目的的是历史的方式和目的。不过,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又反作用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一基本规律,则是历史进步的普遍形式。这种形式恰恰是人类主动性、能动性的现实的表现。所以马克思又说,“每个个人和每一代当作现成的东西承受下来的生产力、资金和社会交往形式的总和,是哲学家们想象为‘实体’和‘人的本质’的东西的现实基础”,这就直接把劳动包括在这个总和之中了。
  基础不等于上层建筑,人的本质的基础不等于人的本质。这是因为它的“总和”并不是各个部分相加之和,而是指一种包括文化心理结构在内的主动能动的整体结构,即人的主体性。它是一个乘积,远远大于各个部分相加之和。正因为如此,所以劳动和社会性还不直接等于人的本质,而只是人的本质的第二个层次。以往的哲学给人的本质所下的定义,在最深刻的情况下也只是达到这个层次。而只要达到了这个层次,一种定义也就能标导出一种社会的特征。例如亚里斯多德说人是政治动物,这标志出欧罗巴的古代的特征;孔子以有仁、义、礼、智为人,这标志着亚细亚的古代的特征;弗兰克林把人看作“制造生产工具的动物”,这标志着当时美国社会的特征。
  但是人并不是抽象地栖息在世界以外的东西,“人就是人的世界”。正如我们不能在离群索居的、孤独的个人身上寻找人的本质,我们也不能在一种从个人抽象出来,只得个人相对立的所谓“社会”中去寻找人的本质。人的本质只能在这种个体和整体的统一之中。
  三
  所以人的本质的第三个层次是人的世界。即个体和整体的统一。“人并不是抽象地栖息在世界以外的东西。人就是人的世界”,马克思的这一思想,是同他的“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看法相一致的。人的世界并不是历史运动的力场,不是在人之外的盛装人类的容器,它本身就是人的表现,人的活动及其后果的总和,亦即人的本质力量的一个对象。

作者:木野狐飛 回复日期:2004-10-26 17:10:59 
    动物的肉体需要是动物行为的动力。动物至多只能利用自然环境。它适应环境变化的手段则依靠进化,依靠进化来修补它们的生理器官,改进它们的肉体本能。它们没有自我意识,不能把自己作为对象。所以世界对于它们也不是对象。它们是自然本身的一个自在的部分,没有从自然背景中脱离出来。人和动物不同,他在自然材料面前是一个对立的力量,是一个把自然作为客体加以改造的主体。他运转他肉体方面的自然力,手臂和腿,头和手,来把自然材料加工改造,转化成一种对他有用的形式。于是自然物作为他的工具,变成了他的活动器官——“生产的骨胳与肌肉系统”。他用这个人工的活动器官,不仅延长了自己的四肢,而且扩大了自己的大脑(人工智能,“思考”信息咨询中心系统等)。于是人在加工发行自然的同时,不仅创造了一个与他自己相适应的世界,而且创造了一个与他所创造的世界相适应的新的自我,即包函着继承和扬弃了全部历史成果的、作为创造者的自我。
  于是主体性这一概念,也就获得了自由的含意。所谓“工业的历史和工业的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找开了的书本,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其所以是心理学,就因为它作为人的创造物,和人类进行创造的人工器官,是人的主体性即人的自由的现实的证明。工业如此,人的一切其他创造物、宗教、艺术、法律、政治经济结构等等及其总和,莫不如此。人所有的一切,包括他的感情和他和理性,在这个他所创造的、外在于他的世界中都有与之相对应的东西。他和这个世界都是同一历史过程的产物。他作为主体拥有这个世界,并参加在这个世界之中,被这个世界所创造,也创造这个世界。正因为如此,他能够在这个世界中“直观自身”。
  在创造世界的劳动实践中,人类作为主体通过掌握必然性而获得自由,他所创造的对象世界,包括劳动劳动工具(或者说人工器官)的存在和发展,也就标志着他的自由和存在和发展。从石矛、石斧到用牛犁地、用马拉车,从拖拉机、火车头到航天工业和巨型符号控制器,这一劳动工具即人工器官的发展史,形象地反映出人的自由的发展史。因为生产力的程度,不仅标志着人类征服自然的程度,即人类从自然办获得解放的程度,而且标志着人类社会发展程度,即人类从落后的生产关系中获得解放的程度。当然这二者并不是平衡的(例如工业发达的国家未必是政治进步的国家),甚至常常是有矛盾的,但它们总是在矛盾斗争中发展的。并且总是这种矛盾斗争推动历史发展。在这全过程中,劳动工具作为生产力的基因,它的状况是时代的象征,也是照耀历史前进的火炬。
  “实际创造一个对象世界,改造无机的自然界,这是人作为有意识的类的存在物(亦即这样一种存在物,它把类当作自己的本质来对待,或者说把自己本身当作类的存在物来对待)的自我确证”。“因此,正是通过对象世界的改造,人才实际上确证自己是类的存在物。这种生产是他的能动的、类的生产。通过这种生产,自然界才表现为他的创造物和他的现实性。因此劳动的对象是人的类的生活的对象化:人不仅象意识中所发生的那样在精神上把自己公分为二,而且在实践中,在现实中把自己化分为二,并且在他所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
  这里所说的“化分为二”,可以理解为人把自己化分为主体和客体。客体是主体的客体,即对象是主体的对象(对象如果没有主体,就会失去对象性而不成其为对象)。这种分化是人确立自己的本质——主体性的、自由的证明。主体感到没有外在于自身的他物,世界之对于人成为客体和对象,这本身就是人的自由的现实的证明。
  诚然,马克思也说过,不仅主体可以为自己创造客体,客体也可以为自己创造主体。一种被客体所创造的主体可能是自由的吗?但是,所谓客体创造主体,实际上也就是历史创造个人(正如同主体创造客体是个人参与创造历史);是逻辑、认识结构转化为感生存在,亦即历史的东西转化为个人的东西。一句话,所谓客体创造主体,是客体转体为主体,被主体所“吸收”。这种“吸收”是主体创造客体的“再生产”的过程的一个部分。在这个过程中,精神的东西通过劳动实践转化为物质的东西,转化为客观世界。而这个客观世界作为历史的既成事实,又影响和铸造着当时和后来的无数的个人。所以达个过程中物质的东西不仅是物质的东西,而且是精神的东西,是“客观地揭开了的人的心理学”。这一点不仅适用于工业的历史,而且适用于美与艺术。美之所以能影响欣赏者的思想感情(即客体创造主体),是因为它本身是一个历史的产物,一个文化心理结构的产物,一个人的主体性的表现。
  “人的世界”是一个复杂的主体性结构,一个能动地结晶了、物化了的主体性结构。正因为如此,客观的自然界对于人才成了属人的自然。自然的人化实际上也就是人的物化。也只有作为人的物化,世界对于人才成为对象,人对于世界才成为主体。才有可能“人就是人的世界”。人的世界的丰富性,包括文化心理结构的丰富性,才有可能如此感性而又如此生动地呈现出人的本质的丰富性。
  四
  把人的劳动、人的社会性、人和人的世界的统一等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可以得出一个明确的结论:人的本质是自由。马克思指出:“生命活动的性质包含着一个物种的全部特性,它的类的特性,而自由自觉的活动恰恰尺是人的类的特性”。“人是类的存在物。这不仅是说,人无论在实践上还是在理论上都把类——既把自己本身的类,也把其他物的类——当作自己的对象;而且是说(这只是同一件事情的另一种说法),人把自己本身当作现有的、活生生的类来对待,当作普遍的因而也是自由的存在物来对待。”
  “自由”一词,在这里可以直接理解为人类活动的万能性。马克思有时也用“万能”这一提法来代替“自由”的提法。例如《经济学——哲学手稿》写道:“人较之动物越是万能,那么,人赖以生活的那个无机自然界的范围也就越广阔。”这是因为人“懂得按照任何物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随时随地都能用内在固有的尺度来衡量对象;所以,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物体。”人之所以懂得并实现这一切,是由于他们在改造世界的长期实践过程中认识了客观必然性,驾驭了客观规律的缘故。只有人能够做到这一点,所以只有人才有自由。
  人类对必然性的认识是他们从必然性的制约下自为地获得解放的前提。认识是主观的东西,它通过劳动实践转化为客观的东西。于是意识获得了物质的实体。客观的事物成为人的一个表现。这个表现的“总和”创造人,也就是所谓客体创造主体,即历史创造个人。于是人对世界的实践的改造,也就成为人类对于自己的意识的一个超越,即他的自我超越。手段对于目的的超越,表现为实践对于意识的超越。这样的一个超越过程,也就是人在创造世界的同时创造自己的过程。于是人类对必然性和客观规律的认识,由于改造世界的实践而变成了意识的自由。意识的自由的生成,是一个历史过程。而这个过程同时也是历史、即人的生成。
  自由作为人的本质,并不是必然性的对立物,而是一种被认识和超越了必然性。在这里必然性不是它自身,而是自由的媒介,是自由过程中一个被扬弃的环节。在这里自由和必然的关系是同自在和自为的关系相对应的:人作为自为的实体才成了自由的实体,而这个过程的开始,也就是人类历史的起点。
  自由是人类历史的起点。人曾经是动物,与大自然结为一体,是大自然的一个自在部分。人之所以成为人,是从他不是把自己当作自然的部分,而是把自然当作自己的对象进行加工改造的时候开始的。换句话说,人之所以成为人,是从他超越了环境的束缚,超越了自然必然性的束缚,把自己当作自由的主体加以解放的时候开始的。当人不是盲目地受环境和自然必然性的支配,而是作为能驾驭自然性以改造环境的主体而出现的时候,人才成其为人,人的历史才成为自然界生成为人这一过程的现实的部分。
  以劳动工具的发展为标志的生产力的发展,本质上是人类自由的发展。所以生产力是人的一种本质能力。在这个基础上形成的经济、政治等人与人的关系结构,以及与之相应的人的精神结构即文化心理结构,随着这种发展而不断地改组,就形成历史的变迁。历史上曾经有过的种种宗教、艺术、哲学和政治经济制度等等都无非是作为腐朽 的人类在实现他的自我,即争取自由、进步的道路上留下的足印罢了。这些足印是凌乱的、尺疑的、非线性的、迂回曲折的,但始终是向着自由前进的。
  历史是沧海桑田,并没有现成的道路。历史之路完全是人类自己走出来的。从这条漫长而又崎岖的道路上,我们可以得到的启示是无穷的。从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到资本主义社会,再到将来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必然发展,重叠、交叉而又曲折地呈现出一种人类不彻底解放的实现,也就是这个过程的必然归宿。从归宿的意义上来说,自由的实现也就是人类现有的历史,即阶级社会的历史的终点。历史是人的历史,所以自由作为人的本质,即是它的起点也是它的终点。
  当然,所谓“终点”,是相对于迄今为止的全部人类历史而言的。由于人的彻底解放提供了世界发展的无限丰富的可能性,那种写在历史最后一页上的永恒的社会形态是永远不会出现的。所以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个所谓的“终点”,实际上是真正的人的历史的真正起点。马克思把迄今为止的,存在着分工、私有制和阶级,以及政党、军队和国家等等阶级斗争工具的全部历史,称之为人类史的“史前史”。他指出,史前史的结束,才是真正的人的历史的开始,因为“只是从这时起,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只是从这时起,由人们使之起作用的社会原因才在主要的方面和日益增长的程度上达到他们所预期的结果。这是人类从必然的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的飞跃”。马克思又指出,那时候,“代替那存在着各种阶级以及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一个以各个人自由发展为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所以那时候,所谓人类社会就会成为一个“自由人的公社”。
  马克思对于人类过去和将来历史的这各确切而又具体的描述,正是建立在他对于人的本质的深刻理解之上的。历史是人的历史,没有对于人的本质的深刻理解,要作出这样确切的描述是不可能的。
  五
  关于人的本质是自由的思想,在哲学史的不同时期,都曾经被探索过。如果说,佛教哲学中关于“解脱”的思想和中国道家关于“逍遥”的思想还没有直接明确地同人的本质联系起来的话(其实已经有某种间接模缚的联系了),那么古希腊人关于人是微观宇宙和人是万物尺度的观点,则无疑是一种人的哲学,包含着对人的本质的初步认识。在中世纪,奥古斯丁关于“从现实的我出发而转到真实的你”的思想,在神学的外衣下仍然透露出某种对于人的本质的哲学认识。后来新教思想家路德和加尔文关于信徒对自己的信念个人自己负责的思想,则不仅在理论上涉及到人的自由问题,而且赋予这种认识以某种实践意义了(当然是在宗教的错误前提之下的)。
  笛卡儿把自由意志同纯理性的必然性加以区分,斯宾诺莎则强调二者的内在联系,强调理性与意志的统一。二人貌似不同,但在肯定人是认识的主体,自由是认识了的必然性这一点上则都是一致的。这种一致看法中包含着他们不自觉地作出的关于人的本质的结论:人是有理性的动物,而理性是在认识客观必然性的基础上自由而积极的活动。这一结论为十八世纪启蒙学者的思想提供了营养。后者都把对必然性的认识作为人的自我实现的条件。
  关于自由与必然统一的思想,在康德那里被表述为感性与理性的统一。通过论证这种统一,康德宣称,人既是悟性的拥有者和受人支配的现象世界的立法者,又是纯粹理性和意志的拥有者,以及自由和价值的道德世界的立法者。他用这种抽象思辨的形式,间接地批判了封建制度对人的否定和奴役。但是由于他把对象世界和自在之物二元论式地加以割裂,这种批判的力量减弱了。费希特在否定了这个与主体及其活动相对立的自在之物的同时,提出了自我与非我对立的理论。非我是由自我设定与创造的。自我设定自身,然后据以设定其余的一切——非我。非我包括形形色色的自然形态和社会形态,这一切在费希特那里不是从“绝对主体”引申出来的。而在谢林那里,则是从“绝对观念”引申出来的。至此,德国古典哲学已经很接近于直接断言人的本质是自由了。
  但是在马克思以前,除克尔凯郭尔以外(他对马克思没有多少影响),把这一思想表达得最为明确和圆满的还是黑格尔。在黑格尔看来,自由是精神的唯一真理。精神的一切属性都是由于自由才得以存在。人是唯一有思想(精神)的动物,所以只有人才自由,自由是人的本质。但是,这一正确的命运在黑格尔的体系中具有完全唯心主义的内容。黑格尔无视历史发展的经济因素和人的现实的实践作用,而用客观观念的发展来说明历史例如他说,由于中国人“把自己看作是最卑贱的、自信生下来是专给皇帝拉车的”,所以他们便成为“没有自由的奴隶”。又如他说奴隶制度的基础是“人类还没有取得他的自由的意识,因而降为一件毫无价值的东西”。这种用观念来说明历史的做法,与后来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如圣西门、傅立味等用人性来说明历史的做法,同样不能解决问题。因为反过来说,观念和人性也是用历史来说明的。不论在他们的宏伟的菱中有多少天才的闪光,他们的主要目的——为政治找到坚固的科学基础——都没有达到。特别是黑格尔,他由于把人变成逻辑过程的一个片段而从历史哲学中既取消了政治,也取消了人。
  马克思以前的哲学,作为对神学的扬弃,都是把自己的体系,建立在它们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之上的。马克思指出,它们从种种不同的理解之中引伸出种种不同宗教、政治的、伦理的、法律的、美学的观念,然后又拜倒在这些观念之下,成为这些观念的奴隶,这种情况应当彻底改变。自从马克思批判了那一切,把“人”放在世界历史的中心,指出主体地位的确立,是人的自由即人的本质的证明;指出现实的人类世界,包括各种社会关系、意识形态和“属人的”自然界,都是人的创造物和人的表现,在历史中形成和历史地发展着的,人应当而且能够从这一切之中解放出来的时候起,以往那些对于人的本质的理解都过时了,都不值得我们再去一一深入探讨了。
  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同时,吸取了他的思想中的合理的内核,为人的本质是自由这一正确的例题找到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现实基础。马克思指出,人之所以失掉自由,不是因为他没有自由意识,而是“迫于历史过程的力量”。因为人是族类的存在物,是“人的世界,是国家、社会”,个人的族类本质只能体现在他和族类的统一之中,亦即只能体现在他和外间世界的统一之中。一个脱离历史进程和社会关系的人不可能是自由的,一个和外间世界相矛盾相对立的人不可能是自由的。但是由于历史和社会发展的经济必然性,个人和世界、和社会的矛盾和对立是不可能避免的。正是这种矛盾和对立反过来夺去了人的自由。等到人通过实践认识了这种必然性,并且能驾驭它而达到自己的目的时,他就不仅超越了世界而且超越了他的自我,而从束缚他的客观必然性中解放出来,进入新的历史行程了。这个过程正是人的现实的生成过程。人为了征服自然而创造了社会关系即人的世界,社会作为人的创造物而和人相对立,表示着人的族类的自我分裂。如果把历史社会关系从人抽象出来加以考察(如黑格尔),或者把人从历史社会关系中抽象出来加以考察(如费尔巴哈),就不能抓住问题的根本。“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社会关系是人与人的分工合作关系(其异低级形式就是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在社会中的人是不能离开这个关系而生存的。由于生产力,社会状况和意识三个因素之间可能而且一定会发生矛盾(这种经济必然性是社会中的自然,正如食物链结构是自然中的社会),单独的个人随着他们的活动扩大为世界历史性的活动,也可能而且一定会愈来愈受到异己力量的支配,受到日益扩大的、归根到底表现为世界市场的支配。这在一定的历史的阶段上是不可避免的,“只要私人利益和公共利益之间还有分裂,也就是说,只要分工还不是出于自愿,而是自发的,那末人本身的活动对人来说就成为一种已的、与他对立的力量,这种力量驱使着人,而不是人驾驭着这种力量。”
  于是阶级社会的历史作为异化的历史就夺去了人的现实的本质,使它变形为宗教、国家、资本等等,而与个人的现实的存在相对立,成为一种否定和压迫人类的东西,把人变成一种和自己的本质相矛盾的存在物,一种“精神上和肉体上的非人化的存在物”。这种人的本质的被异化,直接表现为人的自由的丧失。人丧失自由等于丧失他的自我,因为在不自由的状态下,他不是属于自己的而是属于他人的,他是他人手中的工具,为他人做自己所不愿做的工作,由于这个工作只是加强了人人控制自己的力量,所以他等于用自己的力量来反对自己,于是他自己的和自己分裂了。个人的这种自我分裂,是人与人互相为敌,即人的族类自我分裂的必然结果。
  人为什么不得不这样做呢?为了生活,即为了维持肉体的存在。仅仅为了生存而劳动和动物没有两样,人的这样的存在是动物的存在,是和人的本质相矛盾的存在。这种存在使人脱离了自己的普遍本质,变成直接接受本身规定性摆布的动物。人首先必须超越于这种无情的物质规定性,然后才能在个体和整体的统一之中获得自由即自己的本质。所以马克思又说,“自由的领域,是在必要的外在目的的规定要做的劳动终止的地方开始的”,是在“狭隘的物质生产领域的彼岸。”
  存在和本质的矛盾是人类独有的矛盾,是人自己造成的矛盾。这种矛盾在自然界是不可能存在的,任何动物的存在都是自然存在,本质都是自然本质,它们的存在和本质都统一在自然之中。人作为一种与自然相对立的主体,与必然相对立的自由,并没有完全脱离自然和必然,产生这种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如何认识和驾驭必然以获得自由是人类自我实现的中心问题。所以“问题不在于如何说明世界,而在于如何实践地变革和改造世界”,无产阶级应当而且能够通过对私有制基础上资本主义经济必然性的深刻了解和实践的驾驭,消灭分工和私有制,解放全人类,从而最终地解放自己,“象其他任何人一样满足自己的需要”,把人的世界和人的关系还给人自己。
  这个任务的实现,也就是“人的本质的自我复归”,即人和自然之间同人和人之间的矛盾的解决,亦即人的存在与本质、个体和整体、主体和客体(自身与对象)、自由和必然之间矛盾的解决。这些矛盾一旦解决,各个个人的全面的依存关系,他们的这种自发形成的世界历史性的共同活动的形式,必将“由于共产主义革命而转化为对那些异已力量的控制和自觉的驾驭,这些力量本业是由人们的互相作用所产生的,但是对他们说来却一直是一种异已的、统治着他们的力量。”在号召和组织无产阶级为实现这些目标而进行斗争的过程中,马克思的哲学发挥了巨大的力量,这就不仅把历史和逻辑,而且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了。正是这种结合,为无产阶级政治找到了坚固的科学基础。
  六
  手段对于目的的超越是人作为主体的自我超越。这种超越也就是扬弃。所以自然本性的被人化,即自然人类史的转化为社会人类史,也就表现为异化和异化扬弃,即否定和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运动。这个运动的动力,是人类的需要。
  需要并不是人类特有的东西。一切生物都有需要。有需要是生物区别于无生物的一个标志。但人类的需要不同于动物的需要。动物的需要是天生的,人类的需要,则是人类自己创造出来的。劳动之所以是“人的”,是因为它不仅满足需要,而且创造需要。
  需要的人化也就是自然的人化。一种人化了的需要人作为人的第一个标志,用马克思的话说,就是“新的需要的产生是第一个历史活动”。异化劳动之所以成为人的本质的否定,就因为它作为维持肉体生存的手段,仅仅限于满足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即动物的需要,这就把类从人那里异化出来了。
  对食物和异性的需要不仅是各个时代各种社会每一个人的需要,也是人和动物共同的需要。所以它不是“人的”需要。尽管如此,人还是必须首先满足这些大自然所安排的需要,因为人毕竟不能完全脱离自然界。“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形影不离的身体”,马克思说:“人的万能正是表现在他把整个自然界……变成人的无机的身体,所以自然需要的满足是产生新的需要的前提。人们的劳动当初仅仅是满足自然需要的手段,现在这个目的早已被超越了。所以人们早已不同志满足于那种食宿起居中的、生物学上的满足,并把仅仅活着和存在着体验为一种束缚和痛苦了。人类提出了新的而不是大自然所安排的需要,对于人类来说,仅仅活着,仅仅吃好,穿好,住好,已经不够了,他还需要更多的。这更多的是什么,人的需要就是什么。”
  

作者:木野狐飛 回复日期:2004-10-26 17:12:19 
    相对于动物的需要来说,“人的”需要意味着更高的生物效能。人类愈是进步,社会愈是复杂,需要愈是多样化,人的本性愈是丰富,人和人也就愈是千差万别。个别差异意味着人的本质的丰富性。但是在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相矛盾的历史的条件下,这种差异往往得不到承认。不承认个体差异的力量,也就是限制人类创造,束缚人类自由的力量。所以它又是否定人的本质的力量。这种力量是人类活动的产物,它通过与创造主体相疏远而与人对立。为要实现人的本质,必须突破这种力量。为要突破这种力量,必须在承认个体差异的基础上而不是在消灭个体差异的基础上,即在自由的基础上而不是在必然的基础上,寻出个体和整体的统一。于是这样的一种寻求,也就成为一切人的需要中最基本最普遍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的活动,也就是追求真、善、美的活动。真、善、美的统一是自由。所以这一切需要又可归结为对自由的需要。它们只有在自由中才能得到满足。没有自由,就没有任何除自下而上以久的“更多的”需要。
  对真的需要可以表述为认识世界和认识自己的需要,包括对知识的需要,对哲学的需要,对理论上的参照系统和价值系统的需要。热爱真理,为真理而献身的精神,“朝闻道,夕死可矣”的精神,是人类特有的精神。所谓真理是认识和客观现实的符合。人的需要本身就离不开这种认识,离不开人对具体情况、即它得到满足的可能性的认识。这种认识是人的一切精神需要和肉体需要相统一的基础。这种认识是人的一切精神需要和肉体需要相统一的基础。这种认识和基于这种认识的劳动实践(包括生产建设、科学研究、哲学思考和艺术创作等等在内),是人类取得自由的第一个前提;对善的需要,可以表述为同他人联系的需要,包括同情心,羞耻心,被理解的需要,受新生的需要,爱与被爱的需要,关心别人甚于关心自己的需要等等在内,都无不是人与人互相联系的途径,都无不是个体与整体走向统一的通道。由于自由只能在个体与整体的统一之中才能实现,所以向善的努力本质上仍然是一种追求自由的努力,它的满足乃是人类取得自由的第二个前提;对美的需要可以表述为自我解放的需要。美作为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意味着我从有限的自我超越出来,而同外间世界达到同一。这种同一是有条件的,暂时的,永不满足、永不停留的。是在不断的超越中不断的扬弃、从而把人不断地推向更高的人生境界的。所以审美的能力作为一种感性动力,审美活动作为一种能力,包括人类为自己创造的每一种更高的生物效能,都必然地要求自身的实现。所以对于具备了这种能力的人类来说,对真、善、美的需要也就成为最基本的需要。
  这三种需要是互相密切联系的。任何真理都不是属于个人的。一个人重视真理甚于重视个人的物质利益到什么程度,他就人化到什么程度。同时也就善和美到什么程度。市侩根本不知道真理的价值,这是他的动物性的证明。任何一个真正的人都不会去追求市侩的幸福。不管伊壁鸠鲁说得多么动听,人在老饕的餐果上和守财奴的保险箱里找不到真正的幸福。人类的幸福始终是和自由联系在一起的。自由和幸福的判别只是我们观念上的一种差别,事实上它们是一个东西:人只有在自由的时候才感到幸福,也只有在幸福的时候才感到自由。如果一个人感到自由却又不够幸福,那么这只能意味着这自由还不完全;反之如果一个人感到幸福却又不够自由,那么这也只意味着他的幸福还不完全。真、善、美之所以比个人的物质利益更使人幸福,也就因为它比个人的物质利益更能使人接近自由的缘故。这种体验具体到什么程度,人就人化到什么程度。
  狭隘的物质利益对人的支配,也就是自然必然性对人的支配,这是一种古老的支配力量。在自然必然性的支配下,一切生物都弱肉强食:狼吃羊,藤萝争夺树木的阳光,以及整个动物界寄生在植物社会里面,这一切都是天经地义的。其所以天经地义的道理,达尔文早已经说得很清楚了。然而历史的这种无情的必然需要早已经被超越了。与之相反,主体的人的自由自觉的活动,往往是通过帮助弱者才体现出人的体质的。当他饥饿的时候,同情心使他不去抢劫另一个更弱小者的食物,反而把自己仅有的一点分给那别一个。这个我们称之为“同情心”的东西,其历史的含量显然多于任何生物学上的本能。不,这是一种在生物界根本没有过的东西。从生物学的观点来看,那另一个正是他生存竞争的对手,自然必然性只会批示他去战胜他。他的同情与友爱恰恰是对于大自然的一个背叛。大自然根据同一法则创造了万物,包括人、鹰和狼,它既然给了鹰以利爪,狼以尖牙,他又怎么能不把人的这种行为看作一种背叛呢?然而个人作为单独的存在物正是通过这样的背叛把自己和野兽区别开来的。百当他弱肉强食的时候,例如当他行凶、强奸、抢劫、诈骗、压迫和剥削等等的时候,他就和动物没有两样了。在生活中,人们早已把这样的行为称之为“兽行”,把这样的人称之为“衣冠禽兽”,这不是偶然的。“兽行”是对自然必然性的盲目,它造成人的族类的自我分裂。与人之相反,人对自然必然性的这种背叛是一种超越,是他的自由的证明,而正是在这个证明之中,他找到了通向族类整体的途径。
  这绝不是说,人的社会本质同他的自然本质是对立的。绝不是说人类的文明、文化同他们的生理需要是对立的。绝不是说人的社会本质是天使而人的自然本质却是恶魔,或者人类的文明、文化是勒马的缰绳而人的生理需要却是马:当一方胜利的时候另一方就失败了。我们常说灵与肉的斗争,我们常说理智与感情的矛盾,好象二者是根源于不同的东西,好象我们对真、善、美的需要,性质上不同于我们对食物和异性的需要。好象我们在看我们的孩子吃美味食物时得到的快乐,性质上不同于我们自己吃这些东西时得到的快乐。如果真是这样,如果我们的灵魂和肉体真是这样互相离异而又互相对立,我们就只能把我们的本质,看作是一种外在与我们自身、并时刻窥伺着准备控制我们的东西了。神性加兽性等于人性的公式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误解,是一种异化了的观念,完全没有事实根据。恰恰相反,人的需要是人自己创造出来的、人自身的本质力量,正因为有这种力量,人才是一种不同于其他任何动物的特殊的动物。人才比其他动物更强大。在这个意义上人的需要意味着更高的生物效能,它只能是历史和进化的统一、社会和自然的统一、精神和肉体的统一,而绝不会是二者的分离。任何二者的分离都是人的本质的自我异化和自我否定。正因为如此,满足这些需要,才意味着实现人的本质,实现自由。如果我们不理解二者之间的这种深刻的同一性,不理解无论精神的需要还是肉体的需要都是推动人类进步的同一种内在动力,我们就很难理解人。
  七
  上述二者的统一不仅是人的内心世界的统一,也是人和外间世界的统一。所以它在外间世界必然有其对应物——对象。所以对象化的需要,作为审美需要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一种基本的人的需要。
  因为主体性的人的本质是自由,所以“我的对象只能是我的本质力量之一的确证,从而,它只能象我的本质力量作为一种主体能力而自为地存在着那样对我说来存在着……只是由于属人的本质的客观地展开的丰富性、主体的、属人的感性的丰富性,即感受音乐的耳朵、感受形式美的眼睛,简言之,那些能感受人的快乐和确证自己是属人的本质力量的感觉,才或者发展起来,或者产生出来。因为不仅是五官感觉,才或者发展起来,或者产生出来。因为不仅是五官感觉,而且所谓的精神感觉、实践感觉(意志、爱等等)——总之,人的感觉、感觉的人类性——都只是由于相应的对象的存在,由于存在着人化了的自然界,才产生出来的。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史的产物。”
  这就是说,“随着对象性的现实在社会中对人说来到处成为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成为属人的现实,因而成为人自己的本质力量的现实,一切对象也对他说来成为他自身的对象化,成为确证和实现他的个性的对象,成为他的对象,而这就等于说,对象成了他本身。”
  这种情况表明,对象对于我已不是我自身的界限,“人的世界”对于人已不是外在于他的异物,这是他的自由的确证,他因此而感觉到对象的美,并因为这感觉面体验到幸福,或者说快乐。所以审美的快乐是一种体验自由的快乐,审美的经验是一种体验自由的经验。而美,作为对象化了的人的本质,也就是自由的象征。
  在审美活动的一刹那,人由于与对象世界的暂统一,而得以从一己的忧虑之中逃遁出来,而感觉到自身的解放。“解放”的需要是人类特有的需要,审美的快乐就是这种人的需要的象征性满足。所以任何事物,从万古长存的雪山到瞬息即逝的鸟语花香,只要一旦成为审美对象,也就同时成了接通个体与整体,有限与无限的中介,而成为人们从一已的忧虑之中遁逸出来的桥梁。而这,也就是所谓“微尘中见大千”。因为突破了“微尘”与“大千”的界限,人在其中才得以实现人他的自由,并且直观他的自由的自我。如果说离群索居的孤独的个人是不自由的,那么,当这样的个人在审美的时候,就意味着他的“自我”这个黑暗的斗室里透讲了一丝倏忽即逝的微光。美之所以能够对于不幸和痛苦的人们是一种无言的慰藉,原因就在这里。
  正因为审美的需要是一种人的需要,所以一种犯罪的心理是同美不相容的,所以粗野庸俗的、动物性的人,例如市侩、恶棍之类是没有美感的,他可能只看到珠宝的价值而看不到它的光泽的美,他可能认为一个立柜成一对沙发比一幅名画更有价值。美是人的人化程度的标志,美的哲学是人的哲学的最高境界,这不仅是指五官感觉,也是指精神感觉、实践感觉——理性、意志、爱。不仅是指人的快乐,而且是指人的痛苦,——人的特有的痛苦。
  动物只有肉体的痛苦,这痛苦通常是由肉体需要的缺乏(“缺乏”表示着每个生物存在的界限和它对外间世界的依赖)所引起的,例如食物的缺乏表象为饥饿,温度的缺乏表象为寒冷等等;人则除此以外还有精神的痛苦,如果我们考察一下那些人类特有的痛苦,如孤寂、悲哀、空虚的烦闷、无所可爱的痛苦等等,就会看到这些痛苦都是由于人的对象缺乏所引起的。内心里有的东西实际上没有,表明“我”和世界的疏远。在这种疏远里存在着个体和整体、存在和本质、自由和必然的矛盾。这矛盾被体验为痛苦。矛盾越是尖锐,则痛苦越是强烈。
  无爱是一种低能,无所可爱则是一种不幸。无爱是内在的空虚,无所可爱则是外在的空虚。无爱者是不会感到无所可爱的痛苦的,因为对于他来说根本不存在的那样的对象,所以也不会有对象的缺乏。这种情况的极端就是麻木不仁,麻木不仁并不等于罪(例如契诃夫《第六病室》中那相“桶子似的”农民并不是恶人),但人愈麻木,就愈是接近动物。你不可能使一个无爱的人感动,正如你不可能使动物感动。用我国的成语说,这就叫“对牛弹琴”。正因为如此,所以一种共同的审美判断,也就是不同的人们寻找共同点的一种立场。与之相同,自豪感、羞耻心等等都是在“看到别人”或者知道有别人的情况下表现出来的。由于有别人,我便具体地意识到了我存在的意义,这意义作为历史的产物要求自身的对象化,这个需要的满足,就被主体体验为自豪、羞耻等等;它的不满足就被体验为怅惘和寂寞之类。“更无人处一凭栏”,寂寞是充实心灵空虚的以太。
  屈原、李贺之向往山灵水神;拜伦、莱蒙托夫之迷恋于幽谷深山;安徒生之一味拂弄孩子们的心弦;席勒之有意识地遁迹于希腊罗马遥远的“黄金时代”,都是由于寂寞。甚至司马迁之写出宏伟的历史著作《史记》,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寂寞。你看他笔下那些慷慨悲歌、“相乐也,已而相泣”的人们,往往为了封建领主的一点微不足道的知遇之情,甘愿漆身吞炭,挖眼剖腹以报,不是寂寞是什么?但是司马迁之写出这些人物,也就是他在寂寞中对于寂寞的一种超越。艺术是一种超越。正如美是自由的象征,艺术也是自由的象征。美和艺术的区别,是在于它们作为一种人的需要的象征性满足,前者仅仅是人的五官感觉的对象,后者则同时也是实践感觉的对象。艺术品是人类劳动实践的产物,所以它也是劳动产品。艺术创作活动也是人类的一种生产活动,不但物质生产,也是精神生产。如果这产品使人感动,能够征服人的心灵,那么这也就是“客体为自己生产主体”。作为一种历史的因素,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实现,艺术也是人类走向进步的现实的运动的表现。
  八
  由于人的本质只能存在于个体和整体的统一之中,所以抽象的、静止的、孤立的个人不具备人的本质,也不具备人的价值、意义和丰富性。孤独的个人不具备人的本质,也不具备人的价值、意义和丰富性。孤独的个人的存在历史上是昙花一现的现象,这样的人的存在是动物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存在。所以一旦人和历史、社会脱节,一旦人和“人的世界”疏远了,一旦人的族类由于内在的矛盾而自我分裂,孤独的、不自由的、在历史命运面前无能为力的“个人”,就会发现自己的渺小、空虚、生活没有意义;就会被异化为“非人”的事物,精神生活找不到出路。
  人之孤立而成为个人是迫于历史过程的力量。但人仍然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仍然是人的创造物和人的现实性。自由在这里是一个主体性的东西,即使它被压抑、被异化了,它仍然是被压抑异化的人的本质;从另一方面来说,在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上,人又是一个在不断自我创造的过程中被自己的本质所压抑的伟大的存在物。世界历史的曲折、缓慢而又艰难的进程,无非也就是这个不断地自我实现又自我否定的、人类从自由出发而又向着自由前进的运动的可以触摸到的现实而已。
  所以每一个历史地不自由的个人又都以其独特的、不可重复的方式参与创造历史,而在这创造中实现他的自由即他的自我。正因为如此他才是自我创造的生物。所以自由并不是一种只有在遥远的将来才能实现的宏伟目标,人类也不是只有等到那时候才需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如果那样,历史也就不能前进了。当布鲁诺在认罪书和火刑柱之间作出选择时,当车尔尼雪夫斯基在请求赦免和终生苦役之间作出选择时,镣链正锁着他们的手足,但他们仍然是强大和自由的、真正的人。因为他们所选择的火刑柱和终生苦役把他们和整个人类的历史命运联系在一起了。他们被与社会隔离,但他们并不孤独,他们是族类整体的一部分,因而属于一个永不失败的队伍。个体做不到的事情,整体都能做到,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人的万能性。整体是不会失败、也不会死亡的,因为在整体中,这一个人的生命和事业可以通过另一个人延续下去,薪尽火传而生生不息,以至于无穷。对于族类整体来说,提起脚是在走路,放下脚也是在走路,而上升的道路和下降的道路是同一条道路。在这条路上,每一个为真理而受苦受难的布鲁诺和军尔尼雪夫斯基都由于超越了个体生命的物质规定性而从狭隘的“自我”之中解放出来,而和全人类一同受苦受难。正因为如此,所以任何苦难都不能越过他心中的某个东西。而同时,由于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真正的人,他们的痛苦也获得了某种快乐的性质。因为做一个痛苦的人总比做一个快乐的动物要好。他们的痛苦是他们的人的本质的证明,他们通过这一痛苦而体验到自己的人的存在。所以他们宁愿选择痛苦。在这里,我们看到,人由于在个体和整体的统一中实现了存在和本质的统一,痛苦获得了快乐的性质,囚禁获得了解放的性质。
  这里用布鱼诺和车尔尼雪夫斯基作为例子,并不意味着他们的理论是正确的。不,他们早已经被超越了。他们是应当被超越的。他们是作为人类通向真理的桥梁被超越的。就是说他们是作为人类自我创造过程中的一个环节被扬弃的。而他们的被超越和扬弃,也就是他们的参与创造历史。如果没有这各步断的超越,历史也就停止了,人也就不成其为人了。如果不是和路连在一起,桥还有什么意义?成为桥,是他们为人类为历史作出的贡献。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以及由这些条件所形成的各个人的现实的物质生活状况,和基于这些状况的物质需要,是人的存在的“彼岸”,而“彼岸”世界的存在正是由于有这些桥梁的缘故。所谓个人创造历史,也就是桥梁创造彼岸。不是桥梁“通向”彼岸,而是桥梁创造彼岸。“知足常乐,能忍自安”的哲学,是此岸的哲学,因而也是动物的哲学。成为桥梁也就是成为人,这是他们的自我创造。人只有参加到历史的行程中才能够自我创造,只有在创造世界的同时才能够自我创造。
  历史是人创造的,所以它不是不可逆转的过程,它就是创造活动本身的表现。历史上有些农民起义的领袖变成了荒淫残忍的暴君,有的资产阶级出身的知识分子参加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这期间个人的选择作为无数力的平行四边形的组成部分,纵模交错地影响着历史的进程。茫茫尘世中无数人的这些微小的、看不见的活动的总和,是引起伟大历史变迁的深远的潜在动力。所以一个人有可能在实践地通过这样或那样的选择而实现自由的过程中,把偶然性引进历史。正因为如此,正因为个人把偶然性引进历史是可能的,历史才不是抽象的历史,才不是黑格尔式的无情的逻辑行程,才不是把人当作工具当作从一个点向着另一个点直线前进的手段的人之外的力量。
  承认个人参与创造历史,就逻辑必然地要求每个人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而不是把一切都归因于历史的必然,用自己没有自由来解释。每个人的生活条件各不相同,但是探索还是盲从,正直还是卑鄙,勇敢还是懦怯……选择的机会对每个人同样存在。正因为如此,每个人的生活都不是平庸的沼泽,每个人的生活都通向人类历史的伟大行程。而这也就是个人存在的意义、价值和丰富性的永不枯竭的源泉。如果一个人的生活不是那样,那么这决不完全是历史和社会的过错,他自己也有责任。
  如果不承认这一点,那么我们就应当说,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正义和罪恶、伟大和渺小、英雄与懦夫,也没有什么美和丑、崇高和卑下,因为人是不自由的,他不过是体现和完成某种看不见的规律的工具而已,所以他(不论是皇帝还是小偷)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好人和坏人,只有被一定的客观必然性放进一定的关系之中,不得不通过由这种关系所决定的途径和所许可的手段谋求生存和满足的人。如果他残暴,或者卑鄙,那么这残暴和卑鄙作为外在必然性的传导物,也台同蛇的毒牙或猪笼草的触须一样,是一种我们无法用价值尺度来衡量的东西,事实上价值尺度已经不再存在,因为说到究竟,精神,作为有机体的一种属性,也象有机体本身一样,必须从属于适应自己的生存条件这一自然法则。这一法则在历史和社会中变形为政治、经济等等,于是政治经济学代替了人的哲学,历史变成了逻辑的篇章,而具体的人却被抽象出来,完全否定和取消掉了。
  这是自然的领域而不是人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寻找人的本质,当然也就只能是“剥洋葱皮”。如果我们抓住事物的根本,把历史和人的世界还给人本身,我们就会看到,个人参与创造历史是个人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正因为如此,正因为个人参与创造历史,个人才作为自由的主体而和类合而为一。没有这种个体和整体、存在和本质的统一,也就既没有创造,也没有历史,更没有人的本质了。人就和大自然结为一体,而成为物质自然中一个自在的部分了。
  九
  黑格乐孔德所强调的那种把人类历史看作是一个有规律地向前发展的过程发展的过程的思想,可以同以牛顿为代表的自然科学领域决定论互相印证。它根据单一的线性因果律,为我们给定了历史的过去和未来。随着量子力学取代经典物理学而成为自然科学的径纬,这种决定论的历史和未来社会的假设都是不可鸪的。面对着多维的世界和多元的人生,我们唯一能依赖和依靠的只是我们自己。
  为了依靠自己,我们首先必须认识自己的限度。我们的全部观点,我们的全部知识,都无不受着我们在其中获得经验和知识的有限的历史社会条件,以及在这些狭小范围内形成的我们自己的知识、视野和思想方法的局限。并且这个局限性,随着知识和信息爆炸性发展正在增大。随着人类感官不能直接经验的无数事物(从微观世界的基本粒子到宏观世界的时空和宇宙)进入我们的视野,我们尤其深切地感觉到我们观察力和理解力的限度,感觉到自己身上有一种结构性软弱无能亟需克服。宇宙的奇异使我们感到神秘莫测,而我们所熟悉、所认为理所当然的许多原理、原则和思维范畴,例如因果律、质量不灭定理等等,以及其他许许多多被主为是不可违反的绝对定律,现在都被证明为不正确的和无效的。假如在一些极为简单的物理现象背后仍然隐藏着许多使我们的智力感到迷惑的事物,那么面对着如此多维、多元、多义而又能动的世界和人生,我们又将如何措手足呢?
  愈是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也愈是确信,人要依靠自己,首先必确立自己,在意识到自己对于世界的主体地位的同时,使自己的精神保持开放。那种单线的决定论的历史观和世界观之所以不能适应现代世界,最根本的原历也就在于它们的的封闭性。
  “封闭性”一词,现在绝对是一个否定性的词。但这种否定性是有其异化前提的。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也不能完全排斥封闭性。主体性就是在封闭与开放之间所保持的一种动态平衡,即以开放为主导的平衡。如果完全开放,也就没有主体了。没有主体也就没有客体。如果没有知、意、情,也就没有真、善、美,从而也就没有科学、道德、艺术,以及作为这一切的总和的主体意识——哲学。哲学作为一种价值体系,也是一种主体意识。由于真理不是唯一的,历史是不可预料的,所以我们必须有所选择,当一个人在进行选择的时候,他敢就是在确立他的自我。没有这个自我,他就会无所适从。
  由于上述理由,我不同意某些西方学者把电子计算机和机器人作为“人工主体”加入认识论,把科学思想、诗的思想、和艺术作品等等作为“第三世界”(或“世界”)的“没有主体的认识论”加入认识论。我也不同意说电子计算机的任何作品(诗、画、音乐)是艺术作品,不同意机器人的任何行为是道德行为。面对无限深邃而又冷漠无情宇宙,我们需要爱,需要温暖,需要同情,需要信仰,需要真诚,需要英雄主义,需要梦,需要值得为之而献身的东西。没有这些,我们就无所适从。没有这些,我们就不能前进。这些都是构成我们的自我的必要的因素,也是我们的自我借以胶进的动力。寻找这些,也就是寻找失落的自我。
  为确立自我,我们就不能拒绝某种程度的封闭性。这种封闭性和开放性的矛盾,是我们自身固有的矛盾。人作为具有社会性的自然存在物,既具有开放的一面,又具有封闭的一面。这开放的一局也就是我们称之为感性动力。这封闭的一面,我们暂时称之为僵化的理性结构。感性动力植根于人的自然生命力,理性结构来自历史的积淀。它们之间的关系,就象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都以实践(或者是劳动实践,或者是审美实践,或者是其他社会实践)。为中介互相依存(所谓“感觉变成理论家”),有时又互相疏远。在互相疏远的情况下,亦即在理性结构在僵死的社会结构中成为僵死的精神结构,从而与感性动力相异化的情况下,理性结构就会成为一种束缚感性动力的桎梏(所谓“以理杀人”),它既扼杀了进步,又扼杀了美。在我们这个千年的封建古国,这方面的例子是不胜例举的。作为主体的人的自我,都无不是这种感性与理性的统一,所以他既有开放的、进取的一面又有封闭的保守的一面。
  感性动力作为人的自然生命力天然地具有开放的性质。作为自然生物的人的本性是分子类型的,个人结构的遗传信息是以分子的形式储存在人体内的,我们的本质就有可能具有许多量子偶然性和量子模糊性,而不可预料,不可设计,不可事先规定,而必然要在其“历史的”发展中通过某种选择,同我们自古遗留下来现在已经变得十分神圣而珍贵的信念和伦理规范相冲突。“历史的”进化并不取消这种生物学上的自然过程,这就使得感性与理性发生矛盾具有某种必然性。如果换一种说法,也可以说量性本身处在不断更新的运动过程中,这样的理性是与感性相一致的理性,它的僵死的结构化了的理性的冲突,也就是感性和理性的冲突。正是这种冲突,构成了主体性概念的多层次性和多元性。构成了我们心理生活的动态平衡。
  我们对爱、温暖、屿、信仰……等等的需要,不论其获得何种理性的形式,它首先是一种感性的需要。正是由于这种感性的需要,才产生了审美的需要和审美的能力。所以这咱需要和能力的实现——它的对象化和客观化是人的主体地位的确证,是人的本质——自由的确证。所以作为感性对象的客观事物的美,从本质上来说,也就是审美主体的自由的象征。这需要另文探讨,我希望不久的将来,能有机会一试。
  
  完。

作者:木野狐飛 回复日期:2004-10-26 17:13:28 
    人的本质是自由,自由是对必然的认识。

作者:播火者 回复日期:2004-10-26 18:14:06 
    拜托,不知道DNA为何物的人们,请不要满口的DNA,好不好:)
  
  请问,就起源而言,DNA与RNA,哪一个更古老,更有本质意义:)

作者:光明在黑暗 回复日期:2004-10-26 18:56:14 
    多谢木野狐飛贴出高尔泰的文章,我们的大学的时候就读到了,可以看到作者当时的学术资源非常有限,高的身份是一个美学家,仅仅为引出起美学的概念,在论证上是比较粗糙的,人与其说是自由的,不如说是渴望自由的,自由不是人的现实,而是人的理想。
  关于美的问题,我在其中也有所分析,我是不同意高的结论的
  高曾经在我上学的大学任教,当时我所在的同室同学经常拜访高,也因此见过这个老头,高教他画敦煌壁画呢——我的那个同学属于投机分子。高是一个悲剧人物
  
  播火者 关于DNA,RNA的问题我在《科学》(有几年我是经常购买的杂志)上也发现了,我已经在文中著明了的,DNA只是一个名称
  

作者:播火者 回复日期:2004-10-26 19:29:06 
    将DNA做这样的表述,我不置可否。
  
  可以说,如果“DNA只是一个名称”,这本身就是一种错误,因为DNA是一个概念的专有名称的缩写,而你对这个概念进行了扩展和转移,我认为并不合适,完全可以考虑别的概念,或者干脆就创造一个新概念,而不是讨巧,借用一个已经专有的名词。
  
  说实话,我看到那些科普文章里不知所云的DNA来,DNA去的,就一点阅读的兴趣也没有了。不过你的文章不同,你是在讲哲学,对不对:)
    
  

作者:播火者 回复日期:2004-10-26 19:32:17 
    “鸡生蛋或是蛋生鸡”

作者:播火者 回复日期:2004-10-26 19:36:36 
    “鸡生蛋或是蛋生鸡”
  
  这个问题也有表述为“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对吧:)
  
  肯定是先有蛋,后有鸡的。进化的先后次序是两栖类,爬行类,鸟类,两栖类的时候,就已经是卵生了,而鸡是鸟类,所以,先有蛋,后有鸡。
  
  那不如说‘先有鸡还是先有鸡蛋”,对吧:)
  
  肯定是先有鸡,后有鸡蛋的。鸡蛋,就是鸡生的蛋,没有鸡,怎会有鸡蛋呢?

作者:小雨来 回复日期:2004-10-27 14:11:30 
    楼主:经理说了:我技术不过硬,于是辞职在家。压力,不用说了。
  
  

作者:mvehu 回复日期:2004-10-27 14:48:56 
    没想到这里有认识高尔泰的。现在的学生有几个知道他的呀?!我也是今年7月才知道他。惭愧一下。
  他的理论观点,我现在是没什么资格予以评价的,但是觉得很好。以后多多努力吧。
  木野狐飛留言。

作者:光明在黑暗 回复日期:2004-10-27 18:31:47 
    小雨来,你在目前这个状况,最需要的是重新确立自己的信心!职业是生存的手段,不得不引起重视,在生存的手段上,哲学根本是无能为力的。
  思想上的探索,应该是生存危机解除之后的事情。我曾经为此付出过沉痛的代价。
  希望你能够很快摆脱困境。
  

作者:rpt_999 回复日期:2004-10-27 20:21:49 
    / 播火者/“鸡生蛋或是蛋生鸡”
  ------------------------------------------------------------ 逻辑上是先有蛋,这是一个属人的形而上的答案;事实上则是:有蛋就有鸡,有鸡就有蛋。实事求是,还得以是为事,逻辑认识的任务就是联结前后,开拓生活。
  ------------------------------------------------------------
   思想上的探索,应该是生存危机解除之后的事情。我曾经为此付出过沉痛的代价。
  ------------------------------------------------------------ 楼主:能谈谈沉痛于何吗?
  
   我以为人的疼痛也是生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回避它,就是回避人的本质,如果没有苦难和挫折的历练,“人”何以堪。
  • 加入收藏夹
  • 复制给朋友
  • 分享到外站 谷歌书签 嘀咕 QQ书签 新浪微博 百度搜藏 开心网 雅虎收藏 人人网 Delicious 白社会 MSN空间 豆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