艰苦卓绝的绝什么意: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习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偶看新闻 时间:2024/05/03 15:14:4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绪    论

一、简答题

1、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有哪些?

二、论述题

结合我国实际,谈谈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战略意义。

附答案

一、简答题

1、胡锦涛同志创造性地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为“八荣八耻”,十分精辟。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就是要树立热爱祖国的高尚情操,弘扬爱国精神,践行报国之志,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为最大光荣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就要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心系人民,关爱他人,热心公益,通过各种形式为人民多做好事。

“以从尚科学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就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就要大力倡导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进步人民幸福的思想,互相关心互相帮助。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就要将诚实守信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作为立人之本,成事之基,抵制和反对惟利是图,弄虚作假,背信弃义的行为。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就要自觉增强纪律意识。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就要始终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弘扬求真务实的精神。

2、(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我们立党立国之根本指导思想

(2)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理想是一个民族、一个社会的灵魂所系。

(3)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4)坚持社会主义荣辱观。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重要基础。

二、论述题

1、荣辱观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内容,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

(1)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只有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才能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促进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为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2)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迫切需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科学地阐明了在我们的社会里,什么样的思想行为应当受到肯定和褒奖,什么样的思想行为应当受到否定和贬斥,有利于激励人们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升华精神境界,进而形成学习先进、抵制邪恶的良好社会风尚。

(3)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根本要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的合格公民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指引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行动指南。

(4)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的坚强纽带。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有利于通过共同的价值尺度,引导和帮助人们约束自我、提升境界,进而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化解各种社会矛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打下良好的道德基础。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一、不定项选择题

1、俄国著名作家尼古拉·车尔尼雪夫斯曾说:“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渺小。”这句名言告诉我们(      )。

      A.理想指引人生的奋斗目标     B.理想提供人生的前进动力           C.理想提升人生的精神境界                 D.理想只是人们的主观意志

2、(       )是人的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心理态度和精神状态。

      A.信仰             B.信念             C.理想            D.毅力

3、信念具有以下哪些基本特征?(        )

      A.稳定性         B.科学性         C.坚定性        D.现实可能性

4、在理想的内容体系中,(     )是其中的核心。

      A.职业理想     B.社会理想     C.生活理想     D.道德理想

5、信念的最集中、最高的表现形式是(      )。

      A.信仰             B.理想             C.志向            D.意志

6、(     )在我国的确立,开启了我国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大复兴的历史征程。

      A.四项基本原则                        B.改革开放政策                   C.社会主义制度    D.人民民主专政

7、(     )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历史选择。

      A.毛泽东思想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马克思主义

8、作为我们党的最高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它的基本特征是(      )。

      A.物质财富极大丰富                B.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C.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

9、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以(    )为核心,深入进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

二、名词解释

1、理想           2、信念             3、社会理想

三、简答题

1、从理想包括的内容来划分,理想包括哪几种类型?

2、何谓共同理想?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什么?

四、论述题

1、试论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

附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

1、ABC  2、B  3、AC  4、B  5、A  6、C  7、D  8、ABCD  9、A

二、名词解释

1、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现实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理想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属于反映社会存原社会意识范畴。

2、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精神状态,它是一个复合性整体,是人的认识、情感、意志的统一体。

3、是指社会集体以及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理想,它在社会中居主导地位,是一个阶级、政党的行动纲领和旗帜,是一个国家、民族对未来美好前景的追求和向往,是一个国家、民族、社区保持良好精神风貌的重要保证。

三、简答题

1、理想有如下四种基本类型:

(1)生产理想。它是人们理性地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想象和向往,涉及物质生活、精神生活、家庭生活、社会公共生活等诸多方面。

(2)职业理想。它是人们理性对未来的工作部门、工作岗位以及事业成就的追求和向往,涉及择业和立业这两个方面内容。

(3)道德理想。它是人们理性对未来做人方面的追求和向往,涉及道德品质、道德境界、道德人格等方面。

(4)社会理想。它是一定社会的阶级或个人理性地对未来社会制度和政治结构的追求和向往,是对未来社会面貌的全方位的预见和设计,它在社会中居主导地位。

2、共同理想属于社会理想的一种类型,是指社会共同体中各不同社会群体普遍接受、认同和追求的理想。

当代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共同理想集中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克服困难、争取胜利的强大精神武器。

五、论述题

1、个人理想是指:

(1)社会理想决定、制约着个人理想。个人理想的确立要以社会理想为指导,个人理想的实现依赖于社会理想的实现。

(2)个人理想具体体现着社会理想。社会理想集中代表了广大社会成员的根本利益,是鼓舞大家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它的实现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社会理想并非排斥个人理想,社会理想包括了个人理想并反映了千百万人的个人理想的要求和愿望。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一、不定项选择题

1、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是(     )。

      A.爱这国的大好河山                B.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C.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D.爱自己的国家

2、国家的核心利益是(     )。

      A.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B.国家经济的发展                    C.国家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                     D.维护民族团结

3、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是(     )。

      A.促进世界和平                        B.大力发展我国的经济             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D.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4、社会主义的爱国主义是(     )。

      A.爱祖国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 B.爱祖国与爱人民的统一         C.爱祖国与建设祖国的统一                     D.爱祖国与爱科学的统一

5、下列语句和典故体现“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是(     )。

      A.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B.亲仁善邻 C.大禹治水      D.愚公移山

6、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行(     )。

      A.有利于维护和巩固祖国的统一      B.有利于推进祖国内地和台湾的统一进程

C.有利于维护各民族的利益和权利    D.有利于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奋进和繁荣发展

7、爱国主义是(    )。

        A.一种对祖国热爱的情感心理                                               B.一种社会意识和精神力量   

        C.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道德品质                                     D.一种人生道德规范的价值导向

二、名词解释

1、民族精神        2、时代精神       3、国防        4、爱国主义

三、简答题

1、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2、时代精神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3、怎样理解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附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

1、ABCD  2、A  3、C  4、ABC  5、ACD  6、ACD  7、ABD

二、名词解释

1、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中形成的, 为本民族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精神气质和总和。

2、时代精神是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体现民族物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

3、国防是国家为抵御外来侵略与颠覆,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统一和发展,而进行的军事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4、爱国主义是人们对祖国的深厚感情,是将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前途、命运密切联系在一起,为国家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为民族不惜牺牲一切的献身精神和行动。

三、简答题

1、中华民族精神,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其中,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是指导一个民族为了实现共同的理想和目标,凝聚全民族的意志、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维护统一、顾全大局的互助合作精神。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同其他民族的交往中,平等相待,友好相处,求同存异,团结合作,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而努力贡献精神。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为了自身的存在和发展,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中,勤勤恳恳,努力不懈,勇于拼搏,敢于斗争的精神。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所具有的独立自主、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

2、时代精神主要是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体现民族特质、顺应时代潮流的思想观念、行为方式、价值取向、精神风貌和社会风尚的总和。它的基本内涵十分丰富。时代精神是一个多层次的有机统一整体,其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思想前提、知难而进、一往无前、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是根本要求,而改革创新则是时代精神的核心。

3、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在中华民族的辉煌的历史中,爱国主义不论是在观念上,还是在实践中,都发挥了作为民族精神核心的作用。热爱祖国的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一、不定项选择题

1、人生观的核心是(     )。

      A.人生态度     B.人生目的     C.人生价值     D.人生意义

2、马克思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论断确立于(     )。

      A.《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B.《共产党宣言》                                                                            C.《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D.《论黑格尔哲学》

3、协调个人与他人关系应坚持的原则是(     )。

      A.平等原则     B.诚信原则     C.宽容原则     D.互助原则

4、“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是合理利已主义的代表性观点,它是一种消极的人生价值观,其错误的理论依据是(     )。

      A.人具有社会性                                                                       B.人的社会性和自然性是统一的                                                                                         C.人的本性自私论                                                                       D.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5、要客观、公正、准确地评价社会成员人生价值的大小,除了要掌握科学的标准以外,还需要掌握恰当的评价方法,因此,必须坚持(    )。

      A.能力有大小与贡献须尽力相统一                                               B.物质贡献与精神贡献相统一                                                                                      C.完善自身与贡献社会相统一                                                                                           D.动机和效果相统一

6、下列属于人生价值实现的个人条件的是(     )。

      A.实现人生价值要从个体自身条件出发                                 B.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增强实现人生价值的本领                                                     C.立足于现实,坚守岗位作贡献                                                                                               D.实现人生价值要有自强不息的精神

7、人生价值具有(     )的特点。

      A.客观性         B.社会性         C.差异性        D.创造性

8、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是(    )。

      A.人与自然的关系实际上就是人与人的关系,是社会关系   B.人与自然的关系实质上就是人对于自然的利用和占有                                    C.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是自然必须服血球 人类社会的发展                                                 D.人与自然实际上是一种人与物的占有与被占有的关系

二、名词解释

1、世界观    2、人生观     3、价值观

三、简答题

1、人生观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2、人生价值实现的客观条件是什么?

3、如何正确理解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四、论述题

1、试述人生价值的选择与实现。

附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

1、B  2、A  3、ABCD  4、C  5、ABCD  6、ABCD  7、ABCD  8、A

二、名词解释

1、世界观以称宇宙观,是人们对生活在其中的世界以及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

2、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它决定着人们实践活动的目标、人生道路的方向和对待生活的态度。

3、价值观是人们关于什么是价值、怎样评判价值、如何创造价值等问题的根本观点。

三、简答题

1、人生目的是指生活实践的根本追求目标,即人究竟为了什么而活着。人生观要回答的问题很多。是由人生目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三个主要问题作为支柱构成的思想体系。而人生目的构成了人生观的根本和核心。人生目的的确立是人们实践活动的前提和根由,在根本上决定着人们对待生活的态度。人生目的是人生观的根本问题。

2、人生价值是一种特殊的价值,是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它是人们从价值角度考虑人生问题的依据。人们根据自己的价值标准选择人生目的,在实践中努力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生价值的实现是受主客观条件制约的。其中,客观条件主要表现为:一方面,实现人生价值要从社会客观条件出发。人生价值是在社会实践中实现的。另一方面,人生价值目标要与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具有客观真理性的主导价值目标相一致。

3、在社会的发展中,竞争与合作都是必不可少的,他们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但是它们也是相互斗争的。一方面,竞争在社会生活中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它有助于激发竞争主体的进取心。但是竞争也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它可能使遭受失败的人产生自卑感和挫败感,使胜利者产生骄傲自大的情绪。特别是采取不正当的手段进行的恶性竞争,既是人际交往的大忌,也有损个人的品德修养。这就要求在竞争中要讲求合作,要有团队精神。另一方面,一个人、一个群体的力量是有限的,真正伟大的力量在于团结合作,团结就会有力量,团结就能制胜。但是合作也不意味着没有竞争,在团结中的竞争更能促进一个人、一个群体的斗志,能激发他们的目标而奋斗。

五、论述题

1、(1)人生价值选择。

第一,人生价值选择的含义:人生价值目标的选择涉及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社会成员的人生价值目标与社会主导价值目标的关系;二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人生价值的选择体现了人在追求人生价值目标上的主观努力,但这并不是可以不顾客观环境条件的随意行为。人毕竟是社会中的人,人生总是要受各种社会关系制约的。这就决定了人的一生不能超越社会关系而进行绝对自由的选择。第二,人生价值的科学选择:人生价值的选择标准,追根溯源,最根本的只有两条:一是个人的标准;二是社会的标准,但首先要明确如何正确认识处处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相互关系问题。

对当代中国大学生来说,人生价值的科学选择只能是坚持以社会价值为中心的价值选择标准,这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性质所决定的。坚持以社会价值为中心的价值选择标准的人生价值的科学选择,一方面要求社会成员选择的人生价值目标要与历史发展方向一致。另一方面要正确处理个人价值目标和社会价值目标的关系,要把个体价值目标与主导社会价值目标结合起来,自觉地将个人的价值取向,按照社会价值导向目标加以校正,自觉地将个人价值融入到社会价值之中,把对社会做出贡献,纳入个人丰富多彩的、个性化的、有意义的人生实践之中。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锻炼道德品质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在儒家经典著作《大学》开篇明义的“八条目”中,(    )是其中的核心。

      A.修身             B.齐家             C.治国            D.平天下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     )。

      A.社会主义集体主义              B.为人民服务                         C.精神文明建设    D.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3、在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下列错误的是(    )。

      A.坚持文化复古主义,中国的落后就是因为儒家文化的失落          B.吸取借鉴优良的道德文明成果                                                                              C.实行历史虚无主义,即中国要全盘西化                                                                              D.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有的基本原则

4、道德是一种行为规范,它所包含和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     )。

      A.善与恶、正义与非正义         B.公正和偏私、诚实和虚伪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D.个人利益和整体利益

5、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包括(     )。

      A.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                                                                                             B.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倡导道德主体要完善自身中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                              C.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                                                                        D.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

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关系是(     )。

      A.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                      B.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是独立的一个系统,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没有必然的联系                                    C.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                                                                                       D.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会束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7、躬行实践的方法,就是运用(     )的方法进行道德修养。

      A.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相结合 B.言行一致                                C.知行统一      D.思考省醒

二、名词解释

1、道德     2、道德修养    3、社会主义道德     4、社会主义集体主义

三、案例分析题

1、我国的一个留学生在德国留学时,每天都要乘地铁,慢慢地他发现德国的地铁没有检票口,他在一次乘车时没有买票,结果没有任何人找麻烦,他暗自庆幸。于是后来的日子里,又有几次没有买票,毕业后他以各科全A的成绩去德国各大公司求职均被拒绝,他只好降低自己的求职条件,可是仍不被聘用。在一闪求职失败后,他愤怒地质问拒聘自己的人事主管自己成绩优异而不被录用的原因,在他一再的质问下,对方只好说出:“非常遗憾,由于您的社会信用上记录着您曾乘地铁没有买票,因此我们不能聘用您。”

根据案例,谈谈大学生树立诚信道德的重要性。

四、简答题

1、简述道德的本质、功能。

2、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内容是什么?

附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

1、A  2、B  3、AC  4、A  5、ABCD  6、AC  7、ABC

二、名词解释

1、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凡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2、社会主义道德是在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基础上形成的道德历史类型,它是共产主义道德的初级形式。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

4、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道德的基本价值导向和基本原则。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在认识和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上,强调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和谐共存、相行益彰;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强调重视和保障个人的正当利益。

三、案例分析题

1、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到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大学生要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自学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把诚信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根本原则。

(1)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念信念的基础。(2)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途。(3)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

诚实信用是人的基本道德品质,也是立事之本。德才兼备才是社会需要的人才。

四、简答题

1、道德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它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是对人们的行为进行评价的心理意识,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得。

道德的功能,是指其作为社会意识的特殊形式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与能力。主要的功能是认识功能和调节功能。

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功效与能力。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导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的关系的功效和能力。

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和实践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和能力。

2、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第一次系统地明确提出了“有军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一、不定项选择题

1、社会生活基本上可以分为(     )几个领域。

      A.公共生活     B.职业生活     C.婚姻家庭生活 D.私人生活

2、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并且超越了私人生活,具有鲜明的(     )。

      A.封闭性         B.开放性         C.透明性        D.间接性

3、(     )作为社会公共生活中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成为整个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层次。

      A.社会公德     B.职业道德     C.家庭美德     D.个人修养

4、(     )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和辐射源。

      A.家庭                                        B.宣传部门                          C.高等学校       D.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

5、乘坐车船飞机的人应当做“文明乘客”,到影剧院看电影看演出的人应当做“文明观众”,在图书馆读书读报的人应当做“文明读者”。这是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应当遵守(     )。

      A.行政法规     B.职业道德     C.家庭美德         D.社会公德

6、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行政拘留处罚按照不同的违法行为的性质,合并执行最长不得超过(     )天。

      A.7                  B.10                 C.15                     D.20

6、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分为(     )。

      A.警告                                        B.罚款                                 C.行政拘留       D.吊销公安机关发放的许可证

7、下列不适用《集会游行示威法》的活动是(     )。

      A.为保护工人8小时工作的权利而进行的游行活动                     B.美国民众为抗议布什政府外交政策而进行的示威活动                                C.为庆祝节日伊斯兰教穆斯林举行的斋戒活动                                                                             D.为了支持在外企的华工获得基本权利保障而进行的游行活动

8、《环境保护法》的基本原则是(     )。

      A.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原则                                       B.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整治的原则                                                                   C.谁污染谁治理原则  D.谁开发谁保护原则

9、网络生活中要求人们形成道德自律是因为网络生活的(     )。

      A.信息广泛性 B.方便快捷     C.虚拟性        D.覆盖面广

二、名词解释

1、公共秩序    2、社会公德         3、公德意识

三、简答题

1、公共生活的特点是什么?

2、维护公共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及其关系。

3、社会公德的特点是什么?

四、论述题

1、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重要手段。联系实际,谈一谈大学生如何加强社会公德意识。

附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

1、ABC  2、BC  3、A  4、C  5、D  6、D  7、ABCD    8、C  9、ABCD  10、C

二、名词解释

1、人类生活是由以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们组成的有机整体。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2、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3、公德意识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对维护社会公共生活的道德要求的自觉基础上指导人们社会公共生活的道德理念。

三、简答题

1、一般而言,公共生活是相对于私人生活而言的,两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当代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2)交往对象的复杂性;(3)活动方式的多样性。

2、在长期的发展中,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

公共生活中道德和法律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它们都通过规制人们的行为来维护公共生活的秩序,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道德规范作用的更好发挥,需要法律的支撑;而法律作用的更好实现,则需要以道德建设为重要条件。

3、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为:

(1)继承性。社会公共生活准则并不因历史的变迁而消失,相把,它已成为人类社会文明的一种特殊的继承和积累。

(2)基础性。社会公德是社会道德体系的基础部分,是每个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3)普遍性。社会公德的普遍性是指全社会的所有成员,无论其民族、党派、年龄、职业和阶级属性如何,只要是在公共场所,只要是在公共生活中与他人发生交往,就要受到社会公德的制约。

(4)简明性。社会公德是人们生活经验的积累和提炼,与现实生活非常贴近。

四、论述题

1、大学生是社会整体文化素质水平较高的青年群体,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公德的修养和实践水平有更高的期望与要求。大学生对宣传和维护社会公德也有不容推辞的责任,社会公德与人们在社会中的实践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培养社会公德意识离不开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应在实践中不断增强社会公德意识。

对于一名大学生来说,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社会公德意识:

(1)加强学习,形成对社会公德的认识,培养社会公德的情感。通过对社会道德活动中的社会公德相关知识和规范进行认识和体验,可以逐步形成公德判断意识与是非评价标准。

(2)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培养社会公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参与志愿都服务等公益事业和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了解社会、拓展实际工作能力,尤其是对增强社会责任感有极大的帮助。

(3)从小事做起,从小节做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社会公德规范的行为包括社会公共生活中最微小的行为细节,因此,社会公德意识要在点点滴滴的日常小事中培养,“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另外,我们要学习基本的法律知识,在遵守道德规范的同时,时刻不忘用法律保护自己、他人和社会的合法利益。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一、不定项选择题

1、(     )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普遍最基本的活动

      A.个人活动     B.社会活动     C.职业活动     D.家庭活动

2、不同的职业相应地就有不同的职业要求,职业要求是保证职业活动有序进行的必要条件。职业要求有(    )两方面的内容。

      A.道德层面     B.素质层面     C.法律层面     D.文化层面

3、职业道德具有(     )。

      A.全体性         B.具体性         C.历史继承性 D.时代性

4、在各级政府设立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主持下,按照合法、公正、及时处理的原则,对劳动争议案件进行调解、裁决。这属于哪种解决劳动权益争议的法定形式(     )。

      A.调解             B.仲裁             C.诉讼            D.信访

5、当前的失业类型有(     )。

      A.结构性失业 B.摩擦性失业 C.发展性失业 D.周期性失业

6、(     )不仅是人才成长的动力,而且是衡量人才的标准。

      A.工资             B.职位             C.学历            D.实践

二、名词解释

1、职业    2、职业道德      3、爱情

三、简答题

1、《劳动法》立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恋爱中的道德要求 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

1、面对我国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树立什么样的择业观和创业观?

附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

1、C  2、AC  3、CD  4、B  5、ABCD  6、D

二、名词解释

1、职业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中最普遍的基本的活动。

2、职业道德就是从事特定职业的人在职业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特殊道德要求。职业道德具有时代性和历史继承性。

3、爱情是一对男女基于一定的社会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相互爱慕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终身伴侣的一种强烈、纯真、专一的情感。性爱、理想、责任是构成爱情的三个基本要素。

三、简答题

1、《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有:一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与兼顾用人单位利益相结合的原则。二是按劳分配与公平救助相结合的原则。三是劳动者平等竞争与特殊劳动保护相结合的原则。四是劳动行为为自主与劳动标准制约相结合的原则。

2、恋爱中的道德要求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尊重人格平等。恋人间彼此尊重人格主要表现在尊重对方的独立和重视双方的平等上。

第二,自觉承担责任。自愿地为对方承担责任,是爱情本质的体现。

第三,文明相亲相爱。文明的恋爱往往是恋爱双方既相互爱慕、亲近,又举止得体,相互尊重,而绝不是在态度、举止、语言等方面的粗俗和放纵。

四、论述题

大学生的择业和创业应当适应时代的需要,既要追求自己的职业理想,更换符合社会的实际需要。

对于大学生来说,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做到以下几点是十分重要的:第一,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的实现。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不是空洞抽象的话语,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性的实践性,不应单纯地把职业看成是谋生的手段,更应该把职业视为一生所追求的事业。第二,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第三,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足准备,择业需要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为基础。大学生要实现顺利就业就应当树立独立生活意识,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素质,完善自我,做好充分准备。

大学生除了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外,还要树立正确的创业观:一是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二是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创业艰苦磨难多,因此只有创业的思想准备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创业的勇气。破除依赖心事和胆怯心理,勇敢地接受创业的挑战。三是要提高创业的能力。大学生在创业问题上除了要具有立足创业、勇于创业的思想准备之外,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一、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法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法律的制定是国家行为                                                        B.法律的内容总是随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发展而变化                                            C.法律是全体民众的全部意志的体现                                                                                     D.法律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E.我国的法律与社会主义制度密切相关

2、法律的国家强制力表现为(     )。

      A.国家对违法行为的制裁         B.国家对合法行为的保护   C.法律的每一个实施过程都要借助于国家的强制力                                                D.每一个法律规范的实施都要借助于国家的强制力                                                           E.国家是保证法律实施的唯一力量

3、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有(     )。

      A.迁徙自由权 B.受教育权     C.人身自由权                            D.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E.财产权

4、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有(     )。

      A.维护国家统一                        B.维护各民族的团结                C.保守国家秘密      D.依法股兵役                                                                      E.依法纳税

5、国家司法机关包括(     )。

      A.市检察院     B.市法院         C.市海关        D.市公安局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民族自治地方自治机关的是(     )。

      A.民族乡的人民政府                B.自治州的人民政府                C.自治县的人民政府      D.自治区的人民政府

二、名词解释

1、法律效力    2、法律规范    3、法律意识    4、法律部门

三、案例分析题

1、2003年5月18日,深圳大学公布了新的《学生行为道德规范管理条例》草案,令学生不满的主要是“学生日常行为道德规范评估”部分。其中,禁止大学生在校内牵手、搂腰、拥抱、接吻以及女学生穿低胸露背装,否则将以扣分形式对违例学生进行处罚,凡扣满30分者将被勒令退学。根据《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的规定,高校有权也有责任根据法律规定制定和实施有关大学生的管理制度。但根据《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第63条的规定,只对那些严重的违法犯罪和品行极为恶劣、道德败坏的大学生才给予勒令退学或开除的处分。

试从上位法与下位法的关系说明深圳大学上述条例是否有效。

四、简答题

1、简述法律的作用。

2、如何理解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3、如何理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附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

1、ABDE  2、AB  3、BCDE  4、ABCDE  5、D  6、A

二、名词解释

1、法律效力又称法的效力,法律的拘束力,是指由国家保证执行的法律的强制作用及其生效的范围。法律效力分为空间效力、时间效力和对人的效力。

2、法律规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则,它规定了社会关系参加者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并以国家强制力作为实施的保障。

3、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统称。

4、法律部门是指以调整社会关系的领域和调整方法作为主要标准,对现行法律所作的一种分类。

三、案例分析题

1、“上位法优于下位法”原则的内在含义是指法官在面临处于不同位阶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不同的甚至相冲突的法律规范时,一般应适用上位法从而排除适应下位法。处于高一层次的法律规范为上位法,反之为下位法。不同位阶的法律规范之间构成了等级体系,高位阶的法律规范的效力高,低位阶的法律规范效力低。

深圳大学条例草案中的条文违反了《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的规定这一上位的条例,因此是无效的。

四、简答题

1、(1)法律的作用是指法律对社会发生的影响。

(2)法律的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或角度进行分析。从法律规范调整人们的行为来分析,是法律的规范作用;从法律的本质和目的来分析,是法律的社会作用。

(3)法律的规范作用具体包括:指引作用、教育作用、评价作用、预测作用、强制作用。

(4)法律的社会作用包括两方面:维护统治阶级的阶级统治的使用,执行社会公共事务的作用。

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

(2)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3)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的法律保障。

3、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包括以下两项基本内容:

(1)公民在守法上一律平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要求所有公民都必须平等地遵守法律,依照法律规定平等地享有和行使法律权利,平等地承担和履行义务。

(2)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一等。公民在适用法律上一律平等,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核心要求。它要求国家行政机关 、司法机关在适用法律时,对于任何公民,不论其民族、种类、性别、职业、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社会地位、居住期限等有何差别,都要给予平等对待。

 

第八章  宪法法律制度 

一、不定项选择题

1、在一个国家里,由部门法所构成的有机联系的整体,称为(     )。

      A.法系             B.法律体系     C.法学体系  D.法的历史类型

2、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由(         )
A.各省、市、县的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代表组成
B.各省、市、县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
C.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选出的代表组成
D.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军队选出的代表组成

3、我国宪法规定,公布法律的权力属于( )

A.国务院

B.国家主席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行使集会、游行、示威的权利时,其行为不符合《集会游行示威法》基本原则的是()

A.请求各级人民政府依法予以保障

B.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游行时间和游行路线

C.坚持和平进行,不使用暴力或煽动使用暴力

D.不损害国家、社会、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

5、新中国第一部宪法是(    )宪法。

      A.1954年                           B.1949年              

C.1978年               D.1978年

      二、名词解释

1、国体    2、人权    3、政体    4、国家机构

三、案例分析题

1、蒋韬是四川大学法学院法律系98级的一名本科生。2001年12月寻找工作期间,他看到报纸上刊登的人民银行成都分行招录行员的启事。启事明确要求应聘者为“男性168公分,女性155公分以上”,而蒋的身高只有16公分,他觉得自己受到歧视。在学院老师的鼓励下他决定运用自己所学法律知识起诉成都分行,维护宪法赋予自己的平等权利。稍后他向成都市武侯区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法院确认被告含有身高歧视的具体行政行为违法,并判决被告停止发布广告等。2003年1月7日,法院受理了该案。1月9日被告在报上刊登了更正后的招录启事,取消了对应聘者的身高限制。

试从宪法平等权的角度加以讨论。

四、简答题

1、简述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2、简述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

3、简述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4、简述我国宪法的特征。

附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

1、B  2、D3、B4、B5、A

二、名词解释

1、指国家性质,国家的阶级本质,是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

2、指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每一个人按其本质和尊严享有或应该享有的基本权利。

3、指掌握国家权力的阶级实现国家权力的政治体制,是形成和表现国家意志的方式。

4、是国家为实现其管理社会,维护社会秩序职能而建立起来的国家机关的总和。

三、案例分析题

1、平等权的内容毫无疑问是平等,表现为个人为实现自身的平等,使自己与其他人在相等条件下能够享受同等待遇的一种请求权。然而平等却是很难界定的,平等自身就包含着矛盾。一方面是形式上的平等,人人生而平等,人们在法律上享有同等的权利,形式上的平等也就是一种机会上的平等;另一方面是实质上的平等,实质平等是从保护社会上的弱势群众的角度出发的;还有一种平等观念,即结果上的平等,也就是绝对意义上的平等,这也是我们常说的平均主义。在这三种平等观念之间确实存在着内在的矛盾,这里的关键问题是要界定给予什么样的人以及给予他们什么样的差别对待才是合理的,也就是合理差别的限度的问题。

在机会平等的基础上引入实质平等的手段是实行合理的差别,而要界定什么样的差别是合理的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对什么样的主体给予差别对待?第二个问题是差别对待的实行内容是什么?即给予什么样的差别对待才是合理的问题。差别对待总的来说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歧视;一种是优惠。歧视显然是一川不平等,而优惠也要有一定的限度,而不至于构成“反向歧视”。

本案中来说,成都分行的招录行员的广告确实以“男性身高168公分,女性身高155公分”为标准,而给予了身高在这之下的公民以差别对待,但是这种差别明显是构成了对这些公民的歧视,显然不属于合理差别的范围,而成都分行的工作性质也没有对身高有特殊的要求,因此我们可以认定成都分行确实侵犯了蒋韬的平等权。

四、简答题

1、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依法服兵役;依法纳税。

2、党的领导原则;人民民主专政原则;公民权利原则;法治原则;民主集中制原则。

3、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主要有:(1)平等权;(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3)政治自由;(4)批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4、内容上,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方面;效力上,宪法的效力最高;制定和修改程序上,宪法比其他法律更为严格。

 

第九章  行政法律制度 

一、名词解释

1、行政行为    2、行政责任    3、行政处罚    4、行政复议

二、简答题

1、简述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简述公务员应当具备的条件。

3、简述承担行政责任的方式有哪些?

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

1、行政主体运用行政权力针对相对人,能够产生一定法律效果的行为。

2、行政法律关系主体由于违反行政法律或不履行行政法律义务依法承担的行政法律后果。

3、行政主体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对违反行政法规的行政相对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4、行政相对人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特定的行政机关提出申请,由受理机关依法进行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活动。

二、简答题

1、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

2、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满18周岁;拥护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具有良好的品行;具有正常履行职责的身体条件;具有符合职位要求的文化程度。

3、通报批评,赔礼道歉,恢复名誉,消除影响,返还权益,撤消违法行为,纠正不当行政行为,履行法定职责,行政赔偿。

 

第十章  民事法律制度

一、不定项选择题

1、甲租用乙的房屋,半年后甲拒付租金,乙请求甲支付租金的诉讼时效为:(         )

A、1年                          B、2年            

C、6个月                        D、4年 

2.按我国《继承法》的有关规定,下列(         )不是第一顺序继承人。

A、配偶                          B、父母   

C、子女                          D、兄弟姐妹

3.继承人的范围,继承顺序,代位继承以及遗产的分配原则均由法律直接规定的是(         )

A、法定继承                      B、遗嘱继承   

C、遗赠扶养协议                  D、转继承

4、12岁男孩小明的父亲作为小明的代理人为小明买了一架钢琴。这在民法上称为(     )。

      A.法定代理     B.委托代理     C.指定代理     D.授权代理

5、某作家写了一本小说,他对这本小说所享有的发表权的保护期限为(     )。

A.作家终生及其死后20年     B.作家终生及其死后30年    

C.作家终生及其死后40年     D.作家终生及其死后50年

6.下列法律关系中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调整的是(       )

A.租凭法律关系     B.婚姻法律关系

C.收养法律关系     D.监护法律关系

7.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未成年人和精神病人的监护人的职责有(          )

A.保护被监护人的合法权益     B.对被监护人进行教育和监督

C.代理被监护人进行民事活动     D.代理被监护人参加民事诉讼

E.对被监护人的不法行为承担财产赔偿责任

二、名词解释

1、民事法律行为    2、诉讼时效    3、民事权利    4、知识产权法

三、案例分析题

张某是某市有名的服装个体户,被称为服装大王,几年赢利数百万。张某夫妇有一个独生女儿,名叫张琪,夫妻俩视她为掌上明珠。在张琪12岁生日时,张某花3000元买了一串宝石项链,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女儿。张琪在学校里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名叫刘风,两人形影不离,无话不谈。张琪为了表示对刘风的友谊,自己作主,将宝石项链送给了刘风。事隔几天,张某夫妇得知女儿将宝石项链送给了刘风,大为恼火,立即找到刘风及其家长,要求返还宝石项链。刘风的母亲不同意,并说:“项链是张琪自愿送给我女儿的,而不是借给我女儿的,所以不能在要回去。”张某夫妇见无法索回宝石项链,便只好向法院起诉,要求返还宝石项链,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四、简答题

1、简述婚姻法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2、简述民事法律行为的构成要件。

3、简述我国公民民事行为能力的分类。

附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

1、A2、D3、A4、B5、A 6A、7、ABCDE

二、名词解释

1、指民事主体旨在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合法行为。

2、指民事权利受到侵犯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了请求人民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的制度。

3、指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在民事法律关系中享有的具体权益。

4、是调整在创造使用,转让和保护智力成果或工商业标志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

三、案例分析题

张琦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其赠与行为无效,其父母可以索

四、简答题

1、婚姻自由原则;一夫一妻;男女平等;保护妇女儿童老人的合法权益;计划生育。

2、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行为内容不违法;意思表示真实。

3、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

 

第十一章  刑事法律制度

一、不定项选择题

1、我国刑罚中主刑包括: (         )     

A、管制、拘役                     B、劳动教养             

C、有期徒刑、无期徒刑             D、死刑

2、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有(     )。

         A.犯罪主体  B.犯罪客体       C.犯罪意图      D.犯罪主观方面     E.犯罪客观方面

3、我国《刑法》规定的刑罚有(     )。

      A.罚款             B.拘留             C.有期徒刑                          D.无期徒刑      E.死刑

4、不属于我国刑法基本原则的是(    )。

      A.类推原则                                B.罪刑法定原则                        C.罪刑相适应原则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5、在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的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行为是(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终止

6、下列关于正当防卫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正当防卫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B.正当防卫必须是针对不法侵害行为者本人实行防卫

C.正当防卫必须是对正在地行的不法侵害行为实行防卫             D.正当防卫只能是为了保护本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利而实行防卫

7、下列处罚方式中,属于治安管理处罚的是(     )。

        A.罚款                  B.罚金   

C.拘役                  D.剥夺政治权利

二、名词解释

1、犯罪    2、紧急避险    3、刑罚    4、犯罪中止

三、简答题

1、简述正当防卫必须具备的条件。

2、简述我国刑法的概念和原则。

附答案:

一、不定项选择题

1、ACD2、ABDE3、ACDE4、A5、C 6、D7、A

二、名词解释

1、指刑法规定的因危害统治阶级利益和社会秩序而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

2、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发生的危险,不得已采取的行为。紧急避险行为造成损害的,不负刑事责任。

3、指由刑法规定的,由国家审判机关依法对犯罪分子所适用的限制或剥夺其某种权益的最严厉的法律制裁方法。

4、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

三、简答题

1、正当防卫是否合法必须具备以下五个方面的条件:一是防卫意图。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或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二是防卫起因。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是不法侵害的发生和存在。只能针对不法侵害,这是正当防卫的本质。三是防卫对象。正当防卫的对象只能是不法侵害人。四是防卫时间。正当防卫只能在不法侵害正处于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的阶段实施。五是范围限度。正当防卫的限度且对不法侵害人造成重大损害。

2、刑法就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刑法的基本原则主要有三个:一是罪刑法定原则。二是罪刑相当原则。这是指犯罪社会危害性程度和应负刑事责任的大小,是决定刑罚轻重的主要依据,重罪重罚、轻罪轻罚、无罪不罚、罪刑相当、罚当其罪。三是适用刑法一律平等原则。对任何人犯罪,不论其社会地位、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宗教信仰、财产状况如何,在适用刑罚上一律平等,任何都不能有任何超越法律的特权。

 

第十二章  程序法律制度

一、名词解释

1、民事诉讼管辖    2、民事诉讼    3、行政诉讼    4、刑事诉讼参与人。

二、简答题

1、提起行政诉讼的条件。

2、简述特别程序适用的范围。

3、刑事诉讼的程序。

4、行政调解的种类。

附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指各级人民法院之间或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受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的分工和权限。

2、指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以审理,判决,执行等方式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3、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由人民法院进行审理和裁判的一种诉讼活动。

4、指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享有一定诉讼权利,承担一定诉讼义务的除国家专门机关工作人员以外的人。

二、简答题

1、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有明确的被告;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根据;属于法院的受案范围和受诉法院管辖。

2、选民资格案件;宣告公民失踪或死亡案件;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或限制无民事行为能力案件;认定财产无主案件。

3、立案和侦察;起诉;审判程序;执行程序。

4、基层人民政府对民事纠纷和轻微刑事案件进行的调解;合同管理机关对合同纠纷进行的调解;公安机关对部分治安和交通事故进行的调解;婚姻登记机关对婚姻双方当事人进行的调解。